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双遗产”也称“复合遗产”,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遗产概念和类型。我们可

以将其理解为:一个遗产地范围内,既有杰出的文化意义,也有不可替代的自然

价值,单独选其“文化”或“自然”,皆不足以完整体现其突出普遍价值。于是,

这类遗产以“双遗产”的面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泰山以符合7项突出普遍

价值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双遗产”。

伴随着世界遗产的全球性影响力不断增强,多种多样的新遗产类型竞相发展

起来。2000年,“青城山一都江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都江堰风景名

胜区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值得注意的是,都江堰水利工

程于2018年被列入一个新出现的行业遗产类型即“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这时,原有的“双遗产”局面发生了变化。

2022年9月,兴化垛田也成为了“双遗产”,其被列入的“世界农业文化遗

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皆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分支。这些新兴遗产类型进

一步延续了世界遗产价值观,建立了与世界遗产平行的评估和发展体系,更关注

于某个行业或某个学科领域,内涵更集中,体量更“轻”,能够更契合遗产地社

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被形象地称为“轻遗产”。

可以预见的是,我们未来会见到更多类型的“轻遗产”。“轻遗产+世界遗产”

“轻遗产+轻遗产”等构成的“双遗产”复合现象会越来越常见。

10月26日,又一类新的遗产项目在西班牙诞生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

布了全球第一批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7处地质遗迹入选,其中“云南石林喀斯

特”“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都与世界自然遗产地有叠加关系,“内

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遗产地也正在申请世界自然遗产。

保持遗产的真实、完整,是确保遗产价值得以延续、始终“不走样”的关键。

在许多“轻遗产”所在的行业领域,遗产文化氛围、管理经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

需要补齐的“短板”。保护工作在世界遗产的后期管理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对

“轻遗产”则需更进一步,人们要具备平衡智慧和创新精神,能在将遗产内容贡

献于社会进步、为遗产地创造新的发展路径的同时,仍守住遗产价值的底线。

“轻遗产”不断涌现,“双遗产”不断增加,进一步开阔了公众的文化视野,

提升了遗产资源的利用水平。中国是许多遗产新类型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积极与

国际社会共同交流遗产保护的经验,推动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迈向新阶段。

(取材于邹朵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近日,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2022年度世界

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早在2014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已经被联合国粮农

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双遗产”成为当地发展的金字招牌。

从遗产价值角度来看,农业遗产下的垛田作为古代土地利用的活化石,是研

究当地生态环境变迁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珍贵标本。而作为灌溉工程,兴化垛

田则是国内外唯一、里下河腹地独有、分布在兴化湖荡区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

系,起到了支撑农业发展和调蓄水资源的双重作用。农业遗产将当地农林渔的立

体复合经营模式、农作物种植多采用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相结合的种植制度和特

色农产品等作为农耕技术体系与生计要素,描绘出栖息地上的先民如何发挥智慧

将沼泽地变成了“菜篮子”和“果盘子”。灌溉工程遗产则以坪口、堤坝、包括

古河道和湖荡的古河湖水系以及古桥、古码头遗址等水利设施,展现了延续至今

的科技成就。

但是,诞生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和灌排工程,与当代

生产生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在世界各地遗产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兴化

也同样存在。

自上世纪80年代始,随着防洪设施不断完善,垛田传统防洪功能便逐步弱

化,开始出现大面积推垛成田、放岸填沟现象;许多垛田被占用建房、办厂,改

蔬菜种植为粮食生产,开沟挖塘搞“精养”。与此同时,当地年轻一代如何传承

垛田农事传统,也成为新的难题。从事垛田农耕技术的农户年龄偏高,蜀泥、扒

窄等繁重农活缺少青壮年劳力,这使得河道缺乏经常性疏浚,导致垛间河沟淤塞、

水草丛生,影响了垛田的生态。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遗产地普遍珍视“名片效应”,“兴化垛田”品牌促进了

经济增长,促使当地政府拿出“真金白银”进行遗产保护、清淤河道并进行农业

产品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培育。这一系列成效又使得农户从“垛田”中受益,有了

新的积极性去维护、传承垛田的遗产价值。

同时,兴化市人民政府还组建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院士专家工作站暨保护

与发展研究中心,为垛田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021年为精准定位垛田保护范围,兴化市划定国家级和省级保护边界,并

实地标定界桩和公告牌,推动垛田保护范围精细化管理,确保垛田保护范围内执

法监督有据可依。

(取材于尹晓宇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轻遗产”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只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

B.仅仅关注某个行业或者学科。

C.不如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大。

D.和遗产地的发展需求更契合。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既有杰出的文化意义,也有不可替代的自然价值。

B.新遗产类型竞相发展,使世界遗产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

C.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类型。

D.地质遗产这一新的遗产项目与世界自然遗产地都有叠加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兴化垛田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经作为灌溉工程支撑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B.展示了先民将沼泽地变成丰产农田的智慧。

C.它具有农业遗产价值和灌溉工程遗产价值。

D.因农户年老体弱,河道得不到疏浚而淤堵。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化垛田属于“轻遗产+轻遗产”模式。

B.复合遗产的类型组合将来会愈发多样化。

C.中国遗产的保护工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对兴化垛田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进一步提升。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做好双遗产保护的策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二年十月,宋金刚之陷法州也,兵锋甚锐。高祖以王行本尚据蒲州,吕崇茂

反于夏县,晋、法二州相继陷没,关中震骇,乃手敕日:“贼势如此,难与争锋,

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太宗上表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

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精兵三万,,克复汾、晋。”高

祖于是悉发关中兵以益之,又幸长春宫亲送太宗。

十一月,太宗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与宋金刚相持。时河东州县,

俘掠之馀,未有仓縻,,聚入城堡,征敛无所得,军中乏食。太宗发教谕民,

民闻太宗为帅而来,莫不归附,自近及远,至者日多,然后渐收其粮食,军食以

充。乃休兵秣马,唯令偏裨乘间抄掠,大军坚壁不战,由是贼势日衰。

太宗尝自帅轻骑觇敌,骑皆四散,太宗独与一甲士登丘而寝。俄而贼兵四合,,

会有蛇逐鼠,触甲士之面,甲士惊寤,遂白太宗,俱上马,驰百馀步,为贼所及,

太宗以大羽箭射殖其骁将,贼骑乃退。

寻而永安王孝基败于夏县,于筠、独孤怀恩、唐俭并为贼将寻相、尉迟敬德

所执,将还法州。太宗遣殷开山、秦叔宝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相等仅以身免,

悉虏其众,复归柏壁。于是诸将咸请战,太宗曰:“金刚悬军千里,深入吾地,

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据太原,专倚金刚以为捍。士卒虽众,内实空虚,意

在速战。我坚营蓄锐以挫其锋,粮尽计穷,自当遁走。”

三年二月,,太宗追之至介州。金刚列阵,南北七里,以拒官军。太宗遣

总管李世勖、程咬金、秦叔宝当其北,翟长孙、秦武通当其南。诸军战小却,为

贼所乘。太宗率精骑击之,冲其阵后,贼众大败,追奔数十里。敬德、相率众八

千来降,还令敬德督之,与军营相参。屈突通惧其为变,骤以为请。太宗曰:“昔

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并能毕命,今委任敬德,又何疑也。”

刘武周闻金刚败,大惧,弃并州走突厥。金刚收其馀众,欲复战,众莫肯从,

亦与百馀骑走突厥。于是并、汾悉复旧地。

(取材于《旧唐书》《资治通鉴》)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假精兵三万假:借用

B.太宗尝自帅轻骑觇敌觇:侦察

C.邀之于美良川邀:邀请

D.诸军战小却却:后退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手敕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B.与宋金刚相持相与为一

C.民闻太宗为帅而来为天下笑者

D.为贼所及不知所归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能平殄武周

必定能够平定消灭刘武周

B.人情框扰

人情惧怕侵扰

C.初不之觉

起初二人没有察觉这种情况

D.金刚竟以众馁而遁

金刚竟然认为兵士饥饿逃走了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出了太宗在国家危难之时勇于挺身而出。

B.太宗发教谕民主要是为了告知百姓唐军已经到来。

C.在美良川大胜之后唐军依然采取坚壁不出的策略。

D.屈突通虽多次提请但没改变敬德统率旧部的现实。

10.结尾段中说“于是并、汾悉复旧地”,从全文内容来看,太宗为什么能

取得这样的战果?请分条简述。

11.《论语》善用对比来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懂公心者为君子,求私利者

为小人,这是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之一。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与人和谐而不人云

亦云,小人勾结附和而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C.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有德行的人本来就容易陷

于困窘之境,小人身处逆境会难以坚守而胡作非为。

D.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孔子倡导人们要积极向上,达于

仁义,而不要流于卑下,只考虑个人的利益。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佳人

杜甫[1]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2】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3】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释:【1】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秋季。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

州司功参军,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

[2]合昏:指合欢花,朝开夜合,知时守信。【3】动:往往。

12.下列对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细致描写草木凋落的凄凉之境,衬托出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

B.“世情”二句,写佳人所处世道动荡险恶,表现出世事的变化无常。

C.“合昏”一句,借写合欢朝开夜合,抒发了佳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D.全诗叙议结合,将佳人命运融入社会背景,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以弃妇为题材的古体诗,开篇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

B.诗歌采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转换,由含蓄蕴藉而为率直酣畅。

C.诗人以“佳人”自比,隐含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慨叹。

D.本诗和《氓》都写了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

14.本诗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佳人的名篇,请结合诗歌的最后四句分析佳

人形象。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言近而旨远的行文特点做了高度

评价:",

(2)作为借古鉴今之作,《过秦论》铺排陈述,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为“”;《五代史伶官传序》据史实,论成败,设疑问,引古语,印证了

“,"的自然之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语重心长地告诫后

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苏洵在《六国论》中

针对北宋以物赂敌,换取一时苟安的软弱表现,告诫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

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道: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

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1)“沁芳闸”中的“沁芳”二字,是谁命名的?

(2)画线部分体现了贾宝玉“痴”的形象特点。请简述原著中另外两个相关

情节,并简要谈谈你对宝玉“痴”的理解。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

一半勾留是此湖

有作家曾说,所谓故乡,实乃人生中印有生命屐迹之念想。这话极有道理。

故乡人人都有,

却未必只能是一处,譬如白居易,杭州无疑是他歌哭于斯的第二故乡。

诗人在杭州疏六井、治西湖,为第二故乡留存了一湖清水、一道芳堤、两百

多首诗词佳作,还有伟大诗人与美丽西湖相知相恋的千古佳话。杭州的山山水水,

寄寓了诗人一腔的报国之志、满怀的烟水深情,而西湖的一草一木,幻作了诗人

多情心田中的万斛甘霖,流遍了他的整个身心。“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

此湖”“与君细话杭州事,为我留心莫等闲”……诗人对于杭州的眷恋和怀想,

深入到了浑身的每个毛孔。

且不说那邓尉的梅放、台城的烟柳,单是这杭州西侧的一泓碧波,还有苏堤

之上的春晓美景,就够我们像千余年前的白乐天一样,欣欣然作艳羡之态和题咏

之状了。

我游历过许多山水风光和名胜古迹,也曾到过不少名都大邑和古村老宅,我

始终觉得,要论起城与湖的密切关系来,实在是找不出能超过西湖的。现今游湖

快捷方便。你可以在沿湖任何一个摊点租用一辆自行车,环湖一圈作散漫之游。

你可以从柳浪闻莺出发,经湖滨路一线到断桥残雪,过西泠桥侧苏小小墓后,再

心怀崇敬拜拜岳武穆王,然后上曲院风荷品品龙井、尝尝时鲜藕粉;接着,再沐

着习习湖风一路骑行,穿过野趣沛然的杨公堤,紧跟着沿湖南行,到放生池里喂

罢鲤鱼后,再继续一路放歌来到雷峰塔下。其时,,如血残照中,你看到了西

天的落日正在缓缓下沉,残阳余晖染亮了向晚的天空,夕照下,斑驳的古塔在秋

阳中瑟瑟着身子,仿佛一位老和尚在夕阳中向西湖作着无助的张望。正疑惑间,

忽听噌眩一声,老和尚对面南屏净慈寺的钟声就不可思议地响了起来。

不敢想象,失却了西湖的滋润,古都杭州将是怎样的不堪与悲哀。我们知道,

西湖是大海与钱塘江千古绝恋的自然之子。亿万年来,西湖头枕钱塘的秋涛,极

目天际的归舟,在城市的怀抱里休养生息,慢慢长成杭州人自家门前滴翠的山水

盆景。对杭州而言,西湖就是自家桌上相看不厌的案头清供,是自己家门口一道

四时八节变幻无穷的靓丽风景,什么时候想她了,无须辗转反侧,只须在朝暮途

经之时用眼睛余光那么轻轻一瞟一一你会觉得自己立即和眼前的西湖一样,变得

青枝绿叶、烟霞盎然起来。

我到过好些城市,总喜欢到城市的“五脏六腑”去随意地游走,了解一下城

市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百态,还有它独特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那里往往蕴藏着

城市的呼吸和心跳。自然,我还喜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绑躅徜徉,品尝她的传统

吃食。我总觉得,城市不论大小,也无关庄谐,它和人一样,有着各自不同的气

质禀赋及性格脾气。那么,风华绝代的杭州,?

站在北山路上向南眺望,不论你在哪个角度,旖旎的西湖总向你呈现出宋人

山水画的笔墨意趣。青山是凝固的碧波,绿水乃消融的翠岭,湖上触目皆是饱满

而又明艳的绿韵,绿意为媒,山和水便缠绵着铺陈到天地尽头,剩余在一派明山

丽水之间的,便只是浩浩荡荡的姓紫嫣红了。应该说,相比于北国的雄浑阔大,

水边生水边长的杭州,其精神特性和人文气质,无疑就现出了一脉明媚的阴柔之

美。杭州,真的就像水边一位温婉妩媚的娴淑少妇,她华美的举手投足,她联翩

的气韵和绰约的风姿,甚至,她的雅致宜人的一颦一笑,无不令我们这些爱美之

徒一唱三叹,流连忘返。

杭州名副其实。苏堤春晓是她的明艳盎然,三潭印月是她的望穿秋水。白

娘子戴着杏花,义无反顾地前来断桥,与自己心仪的书生演绎了一出如泣如诉的

断桥相会,这爱情故事的发生之地,便是西湖。亦真亦幻的爱情演绎,如怨如慕

的动人诉说,无不为杭州这座西子般的城市作了形象生动的注脚。妾乘油壁车,

郎跨青骗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六朝名妓苏小小也在西泠桥畔发出了幽

幽的浩叹。

有位建德的大学同窗,毕业后进了杭州师大。他日日在西湖边吐故纳新,飘

飘然而有烟水气。聚会时间其所以然,他笑答曰,人乃环境产物,休说我等尘世

俗物,即使奇异如曼殊、秋瑾者,其被环境改造之效,宁不信乎?

这种说法我信。西子姑娘既能将壮怀激烈的岳武穆揽入怀抱,自然也会对浪

漫落拓

的情僧苏曼殊更具吸纳力和消融力。曼殊亦诗亦僧、亦情亦颠,他是生活在

民国的魏晋名士,博闻强识、才情干云,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诗词歌赋无一不能。

曼殊早年出家,一生情萦西湖、终生盘桓湖畔,并最终将西湖选为自己的圆寂之

所。他葬在西湖孤山,与他的同姓乡亲苏小小比邻

而居,一起消受西湖不尽的山光水色。

在曼殊墓西不远的空地上,埋着另一位历史名人一一鉴湖女侠秋瑾,这是女

侠自己生前的意愿。秋瑾是革命家,刚烈尚武,其革命意志及行动,令一般男儿

无法望其项背。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湖山有幸,从此,英雄即长

眠于孤山的阵阵梅香之中,在夕阳箫鼓之下,面对着西湖的万顷粼波,为她的祖

国作着壮阔的谋划。

一湖碧水的万千魔力,确乎是无法抵抗的。

(取材于陶青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屐迹之念想屐迹:脚印,痕迹

B.不同的气质禀赋禀赋:素质,天赋

C.风华绝代的杭州风华:风韵,才华

D.浪漫落拓的情僧落拓:潦倒,落魄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四段作者借游湖线路介绍了西湖美丽的风景,移步换景,详略得当。

B.作者说杭州“是水做的”,与贾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理由完全相同。

C.“落霞与孤鹫齐飞,古塔共夕阳一色”,作者化用了前人的表达,优美典

雅。

D.文章结尾两句用形象的语言赞美西湖,既总结了全文,又照应了标题和开

头。

19.文章开篇部分为什么从白居易写起?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写

的作用。

20.杭州“到底是一座什么气质的城市呢”?请根据文意分条概述。

语言基础运用。

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②经

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成为日益重要的民生问题。

③,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④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人、事事、

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⑤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只要乘以14亿人

口这个基数,就能迸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伟力。

2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的加点词语删去不影响句意。

B.③句画线句定语的顺序可以调换。

C.④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说理。

D.⑤句放在①②句之间表意更为连贯。

22.不改变句意,请修改第②句,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将修改后的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

23.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屈原、苏武、司马迁

等等人物纷至沓来。同学们走近他们,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班级拟组织一次

“演说历史人物”的主题活动。

本次主题活动拟邀请校团委老师做评委,请你给团委的张老师写一封邀请函。

要求:写明邀请目的,语言得体,符合邀请函格式。不超过150字。

2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屈原、苏武、司马迁

等等人物纷至沓来。同学们走近他们,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班级拟组织一次

“演说历史人物”的主题活动。请以活动主持人的身份,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

白。要求:凸显活动主题,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

25.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屈原、苏武、司马迁

等等人物纷至沓来。同学们走近他们,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班级拟组织一次

“演说历史人物”的主题活动。请任选其中一位历史人物,以“的选择”为题,

结合人物经历,写一则人物短评。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不超过150字。

26.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

激起美丽的浪花……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

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7.请以“越过寒冬”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答案和解析

「5.【答案】D、A、D、C、

【解析】(1)D.根据原文“2022年9月,兴化垛田也成为了‘双遗产',其

被列入的‘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皆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

分支。这些新兴遗产类型进一步延续了世界遗产价值观,建立了与世界遗产平行

的评估和发展体系,更关注于某个行业或某个学科领域,内涵更集中,体量更'轻',

能够更契合遗产地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被形象地称为‘轻遗产'",可知,ABC

表述错误。

故选D。

(2)B.“新遗产类型竞相发展,使世界遗产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错误,

根据原文“伴随着世界遗产的全球性影响力不断增强,多种多样的新遗产类型竞

相发展起来”,可知,选项因果颠倒。

C.“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类型”错误,根据原

文“都江堰水利工程于2018年被列入一个新出现的行业遗产类型即'世界灌溉

工程遗产'名录",原文没有说这是第一个。

D.“地质遗产这一新的遗产项目与世界自然遗产地都有叠加关系”错误,根

据原文“其中'云南石林喀斯特’'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都与世

界自然遗产地有叠加关系”,可知,并非所有的地质遗产这一新的遗产项目都与

世界自然遗产地都有叠加关系。

故选Ao

(3)D.“因农户年老体弱,河道得不到疏浚而淤堵”根据原文“从事垛田

农耕技术的农户年龄偏高,蜀泥、扒祭等繁重农活缺少青壮年劳力,这使得河道

缺乏经常性疏浚,导致垛间河沟淤塞、水草丛生,影响了垛田的生态”,可知,

原文说的是河道缺乏经常性疏浚。

故选D。

(4)C.“中国遗产的保护工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错,根据原文“中国是

许多遗产新类型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积极与国际社会共同交流遗产保护的经验,

推动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迈向新阶段”,可知,原文并未说中国遗产的保护工作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故选Co

(5)根据原文“在许多‘轻遗产’所在的行业领域,遗产文化氛围、管理

经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需要补齐的‘短板保护工作在世界遗产的后期管理中

占了很大的比例”,可知,我们需要营造好的遗产文化氛围,积累更多的管理经

验。

根据原文“人们要具备平衡智慧和创新精神,能在将遗产内容贡献于社会进

步、为遗产地创造新的发展路径的同时,仍守住遗产价值的底线",可知,我们

需要守住遗产价值的底线。

根据原文“中国是许多遗产新类型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积极与国际社会共同

交流遗产保护的经验,推动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迈向新阶段”,可知,我们需要

多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积累更多的经验。

根据原文“2021年为精准定位垛田保护范围,兴化市划定国家级和省级保

护边界,并实地标定界桩和公告牌,推动垛田保护范围精细化管理,确保垛田保

护范围内执法监督有据可依“,可知,我们需要精准定位,推动精细化管理,制

定好相关政策。

答案:

(1)D

(2)A

(3)D

(4)C

(5)①需要营造好的遗产文化氛围,积累更多的管理经验。

②需要守住遗产价值的底线。

③需要多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积累更多的经验。

④需要精准定位,推动精细化管理,制定好相关政策。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

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

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

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

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

确选项。

(4)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

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5)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6~10.【答案】C、A、D、B、

【解析】(1)“邀之于美良川”中“邀”解释为“拦截”,不是“邀请句意

是:在美良川拦截他们。

故选:Co

(2)A.乃,连词,于是。乃,连词,于是。

B.与,介词,和。相与,固定结构,相互。

C.为,动词,作为。为,介词,表被动。

D.为……所,固定结构,表被动。所+动词,所字结构,表处所。

故选:Ao

(3)D.解释错误词语:竟,不是“竟然”,应该是“最终,终于”。“以”不

是“认为”,应该是“应为”。

正确翻译是:宋金刚终于因为军众饥饿而逃遁。

故选:Do

(4)B.“太宗发教谕民主要是为了告知百姓唐军已经到来”解释不准确,

由原文“时河东州县,俘掠之馀,未有仓縻,人情惬扰,聚入城堡,征敛无所得,

军中乏食。太宗发教谕民,民闻太宗为帅而来,莫不归附,自近及远,至者日多,

然后渐收其粮食,军食以充”可知,太宗发教谕民主要是为了安抚百姓,征集军

食。

故选:Bo

(5)从全文内容来看,太宗能”于是并、汾悉复旧地”原因四:一、贼人

势力强大时,太宗没有抛弃河东,亲率大军征伐,不离不弃。二、驻军柏壁,和

宋金刚军队相持时,军中无粮,也没有抢掠惊扰百姓,休兵秣马,坚守不战。三、

大败王孝基、美良川截击战大胜后,没有与敌军主力硬碰硬,而是坚营蓄锐,待

敌遁走。客观上保护了百姓,赢取了民心。四、“刘武周闻金刚败,大惧,弃并

州走突厥。金刚收其馀众,欲复战,众莫肯从,亦与百馀骑走突厥”刘武周弃并

州,宋金刚率残兵仍要开战,使得众叛亲离。概括起来:一、强敌攻来时,太宗

对河东不离不弃,率兵出战;二、军粮不足时,太宗驻军不扰百姓,休兵坚守;

三、战局得势时,坚营蓄锐,待敌遁走。四、敌将或逃或战,不顾百姓,众叛亲

离。

参考译文:

(武德)二年(619)十月,宋金刚攻陷法州,军队气势强盛。高祖因为王

行本还占据蒲州,吕崇茂在夏县反叛,晋、法二州接着陷落,关中震动惊骇,于

是下手令道:“贼人气势像这样厉害,难以与他们争胜负,应该放弃河东之地,

只需好好守住关西就行了。”太宗上表道:“太原是王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河

东富裕是京城的凭借。假若全部抛弃,臣私下感到憋闷遗憾。希望借助臣精兵三

万,必定能消灭平定刘武周,收复汾、晋。”高祖于是全部调遣关中兵加给太宗,

又亲自驾临长春宫送太宗。

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军队奔赴龙门关,踏冰而渡过黄河,进驻柏壁,与

贼将宋金刚对峙。当时黄河以东的州县遭抢劫后,没有粮仓,人情惧怕侵扰,聚

居在城堡中,征集不到东西,军队缺粮。李世民发布王教晓谕百姓,百姓听说李

世民率军前来,无不前来归顺,由近及远,前来的人日益增加,然后唐军逐渐征

收粮食,军粮因此充足。于是休兵喂马,只命非主力部队的将佐找空子抄掠,大

军则坚守营垒不出战,宋金刚的势力因此日益衰落。

太宗曾经亲自带轻骑兵去侦察敌情,随从的骑兵四下分散,世民只和一名穿

铠甲的士卒登上山丘睡觉。不久,敌人从四下包围了二人,开始二人毫不知觉,

恰巧蛇追老鼠,碰到了甲士的脸,甲士惊醒后告诉了李世民,二人一起上马,才

走了百余步,就被敌人追上,李世民用大羽箭射死了敌人的骁将,敌骑兵于是退

去。

不久永安王孝基在夏县被打败,于筠、独孤怀恩、唐俭都被贼将寻相、尉迟

敬德所俘,将要回到涂州去。太宗派殷开山、秦叔宝在美良川拦截,大破贼军,

寻相等人仅仅本人逃脱,太宗全部俘虏他的部众,再回柏壁。于是众将都请战,

太宗道:“金刚是奔走千里的孤军,深入我地,精兵强将,都在这里。刘武周占

据太原,专门依靠宋金刚来抵抗。士卒虽多,内面实际很空虚,意在速战。我巩

固营垒,养精蓄锐以挫折他的锋芒,贼粮尽计穷,自当逃跑。”

三年(620)二月,宋金刚终于因为军众饥饿而逃遁,太宗率军直追到介州。

宋金刚排列军阵,南北七里长,以抗拒官军。太宗派总管李世勖、程咬金、秦叔

宝抵挡宋金刚的北面军队,翟长孙、秦武通抗击宋金刚南面的军队。诸军战斗稍

稍退却,被贼兵所战胜。太宗率精锐骑兵攻击他,冲击他行阵的后部,贼众大败,

追打数十里。敬德、寻相率领残部八千人来归降,仍旧命敬德统率,与太宗军营

混在一起,屈突通害怕尉迟敬德发生叛变,迅速以此向太宗请求不要让尉迟敬德

率兵。太宗道“:过去萧王对人推心置腹,都能尽力效命,现在委任敬德,又何

必疑惧。”

刘武周听闻宋金刚兵败,十分恐惧,扔下并州奔到突厥。宋金刚收编了他的

残余军队,准备再战,大家都不想跟随,又有百余骑兵奔往突厥。于是并、汾二

州又全部恢复了旧地。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

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

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

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相关语句翻译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

涉及的句子,仔细比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

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

本,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整合作答。

实词的意义推断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

性推断、语文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11.【答案】C

【解析】C.理解有误,“君子固穷”不是说“有德行的人本来就容易陷于困

窘之境”,而是“品德高尚的人即便穷困,也能固守(心中的操守)整句可理

解为:品德高尚的人即便穷困,也能固守(心中的操守),品德卑劣的人(一旦)

穷困,就会胡作非为呀!

故选:Co

本题考查对《论语》中名句的理解能力。要结合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

正误。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一定要抓住关键实词、虚词并结合语境进行理解,还要

注意语气、句式的理解也要正确。

12~14.【答案】D、B、

【解析】(1)A.“前四句细致描写草木凋落的凄凉之境”错,诗歌前四句的

意思是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

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可知,诗人没有细致描写草木的凋落。

B.“写佳人所处世道动荡险恶”错,“世情”两句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C.“抒发了佳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错,“合昏”一句人以形象的比喻,写

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

D.正确。

故选D。

(2)B.“诗歌采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转换”错,本诗的前八句写佳人

家庭的不幸遭遇,中间八句写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中间没有转换人称。

故选B。

(3)“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末尾几句以

写景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

透露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

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

有着高洁的情操。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容貌不着一字形容,

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寓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

境相融合,便传神地刻画出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

答案:

(1)D

(2)B

(3)①孤高。由“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可知,佳人摘花不戴见其朴

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

②不胜清寒、绝世而立。由“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可知,佳人在秋风

中,在黄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着哀愁。

译文: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赏析: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

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

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

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

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

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

操。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开头两句点题,

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

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

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从此处以下转为

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

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天宝十五载(756年)六

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

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这四句托物兴感,

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转

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

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

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

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夜合花朝开夜合,所以

说“知时”。鸳鸯则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这几句似悲似诉,

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

幽,生活的清贫困窘。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

安而下无此语也。”它出自《诗经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但在这

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

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

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

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人处空谷幽寂之地,

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么能影响其清澈。佳人的丈夫出山,随物流荡,于是就成

了山下的浊泉。而她则宁肯受饥寒,也不愿再嫁,成为那浊泉。这就像晋代孙绰

《三日兰亭诗序》所说的那样:“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

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末尾几句以写景

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

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诗

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

有着高洁的情操。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容貌不着一字形容,

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寓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

境相融合,便传神地刻画出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

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两句,才以

一幅画面忽然结束。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拿一个结局去迁就读者

的胃口,而是用一个悬念故意吊着读者的胃口。读过这首诗的人,一闭上眼睛,

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绝世美貌却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风中,

在黄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着哀愁。

在古代,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文不乏佳作。如《诗经》里的《卫风氓》,

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藤芜》等,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写被废弃的陈皇后,其

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两句,正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杜甫

很少写专咏美人的诗歌,《佳人》却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美人的名篇。山中清

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

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

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

社会妇女所遭遇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

加丰满。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

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

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

析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

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

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

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

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

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

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

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

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5.【答案】【小题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小题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解析】故答案为: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指、迩)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重点字:

逸、豫、哀、鉴)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

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

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

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阿房宫赋》名句辑录: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缰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

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

人也。

16.【答案】【小题1】(1)《红楼梦》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

庆元宵”中写到: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

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

二字,岂不新雅?”所以,“沁芳”二字,是贾宝玉命名的。

(2)第一问:名著中表现宝玉“痴”的情节有多处,解答时,结合题目要

求从中选择两处即可。如《红楼梦》第三回中,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有一

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冥冥中说自己曾见过这个林妹妹。然后走近林黛玉挨着她坐

下来聊天,具体聊些上学读书识字的事情。之后问到林黛玉出生的时候是否有玉。

当时林黛玉出到贾府,人生地不熟,和贾宝玉也不曾相熟,为了以后相处的容易,

便暗自揣测是因为贾宝玉有玉,所以问她有没有。之后回答贾宝玉:“我没有那

个,想来不是一件俗物,哪能每个人都有?”贾宝玉听后顿时癫狂起来,摘下了

玉,狠命的摔了出去。口中怒骂道:“什么了不起的物件,也不择人而栖,还说

什么通灵不通灵的。”吓得众人急忙去抢拾。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紫鹃为了试探贾宝玉对林黛

玉的感情,骗他说林黛玉再过个一年半载就要回苏州老家去了,结果贾宝玉当了

真,开始犯迷症,胡言乱语。后来紫鹃对他把话说明白了才又正常过来。

第二问:谈对贾宝玉“痴”的认识时,要抓住自己选取的相关情节,分析人

物的性格特点即可。

答案:

(1)贾宝玉

(2)第一问:第三回,黛玉一到贾府,宝玉就摔了玉。五十七回,紫鹃撒

谎黛玉要回苏州,他便发了疯,闹尽了笑话。

第二问:“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

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体现;紫鹃试玉,试出了宝黛爱

情的深度。作者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描摹了宝玉的种种呆傻情态:“发呆”

“出神”“下泪”,,千思万想,,,继而,,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后来更是疯疯傻傻

得可笑。而这些正是他内心烈火般的挚爱之情,在生理外表上的扭曲反应。宝玉

在爱情中的“痴狂”也足以表现宝玉对礼教的蔑视。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了解名著内

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相关情节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

要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情节,再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

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

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

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

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

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

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

括。

17~20.【答案】D、B、、

【解析】(1)D.“落拓”指豪放不羁。

故选D。

(2)B.“理由完全相同”说法错误,理由不完全相同。作者说杭州“是水

做的”,是因为杭州多水,而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指的是女性柔美。

故选Bo

(3)结合“故乡人人都有,却未必只能是一处,譬如白居易,杭州无疑是

他歌哭于斯的第二故乡”“一半勾留是此湖”可知从白居易写起呼应了标题,也

写出了白居易对于杭州的眷恋和怀念。结合“诗人在杭州疏六井、治西湖,为第

二故乡留存了一湖清水、一道芳堤、两百多首诗词佳作,还有伟大诗人与美丽西

湖相知相恋的千古佳话”可知西湖不仅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人文历史。''诗人

对于杭州的眷恋和怀想,深入到了浑身的每个毛孔”引出了下文我对杭州的喜爱。

(4)结合“站在北山路上向南眺望,不论你在哪个角度,旖旎的西湖总向

你呈现出宋人山水画的笔墨意趣。青山是凝固的碧波,绿水乃消融的翠岭,湖上

触目皆是饱满而又明艳的绿韵,绿意为媒,山和水便缠绵着铺陈到天地尽头,剩

余在一派明山丽水之间的,便只是浩浩荡荡的姓紫嫣红了。应该说,相比于北国

的雄浑阔大,水边生水边长的杭州,其精神特性和人文气质,无疑就现出了一脉

明媚的阴柔之美”可知杭州如一幅山水画。其精神特性和人文气质,呈现了明媚

的阴柔之美。结合“苏堤春晓是她的明艳盎然,三潭印月是她的望穿秋水。白娘

子戴着杏花,义无反顾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