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层级 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 _第1页
第Ⅰ层级 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 _第2页
第Ⅰ层级 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 _第3页
第Ⅰ层级 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 _第4页
第Ⅰ层级 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高考研究——二轮复习需贯通的4大主题主线地理学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这是因为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人文地理环境任何要素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其他自然和人文要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其重要的制约条件。从近年新高考命题规律看,地理试题最大的特点是:聚焦某一地理主题,针对该主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综合考查,考查内容多集中在地理因果关系、空间联系、人地关系等地理要素的联系上。这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鉴于此,本书根据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划分以下四大主题,以此引领二轮备考复习,以期实现考生思维水平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达到备考效率的最大化。0第Ⅰ层级把握命题主线•感悟高考导向01目录命题主线(一)气候因素主导下的农业区位02命题主线(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灾害性天气03命题主线(三)

“粮安中国”背景下的新农业发展04命题主线(四)

“人地协调”视角下的生态脆弱区

的治理问题01命题主线(一)气候因素主导下

的农业区位(2021·广东高考)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1~3题。1.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2.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3.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①土地资源丰富②沙漠化强度减弱③机械化水平高④气候暖湿化加强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1.C

2.C

3.B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地区在棉花生长期均有着充足的光热条件,是三大棉花产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C正确;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A错误;长江流域昼夜温差并不大,B错误;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壤并不肥沃,D错误。故选C。第2题,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大产棉区中,西北内陆棉区自1950年以来,面积一直比较大,且单产贡献率较低,因此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内陆棉区,故选C。第3题,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首先得益于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新疆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全程机械化在新疆棉田得到大范围推广,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从而使新疆棉花生产效率提升,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①③符合;沙漠化强度减弱是干旱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治理的结果,退耕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②不符合;气候暖湿化加强不利于棉花产量提高,④不符合。故选B。4.(2022·湖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最近几年,南疆地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种植蔬菜,足不出户,增收致富。这些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而且还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疆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面积由过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如图示意该地区蔬菜大棚。(1)描述南疆地区蔬菜种植面临的自然条件。(2)自然条件不算优越的南疆缘何能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南疆地区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有优势也有劣势,其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大部分位于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干旱区,全年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当地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大。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设施蔬菜种植快速发展,可以推测南疆成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有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引领和农户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南疆的蔬菜销往新疆各地,可以推测其冷藏保鲜技术提升;市场的扩大也会推动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答案:(1)南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全年降水较少;土地面积广大,但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2)政策支持;冷藏保鲜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户素质的提高,龙头企业的引领;市场需求量大。5.(2023·广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龙胆草(图1)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图2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图3),提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1)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2)简述农户参与图3所示的新型组织模式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益处。(3)该县如何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知,龙胆草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中生长,该县为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可防止龙胆草受涝;辽宁省纬度较高,且位于山地地区,气温较低,适宜龙胆草生长;该县大部分地区土壤pH为5.5—6.8,属于微酸性土壤,有利于龙胆草种植。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与农户获益相关的环节有“合同+服务”“工资+知识溢出”。因此对农户收入的稳定性、就业、服务、技能、经济效益等方面会产生有利影响。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该地过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因此可以采取建立规范加工工厂、延长产业链、培育良种、农旅融合、研发高品质产品、打造品牌效应等方式,通过利用“清原龙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答案:(1)该县位于辽宁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空气相对潮湿;位于长白山余脉,地势起伏大,排水条件好;位于中纬度山区,气候温凉;土壤为微酸性,适宜龙胆草种植。(2)农户为基地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收入;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风险共担,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龙头企业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当地经济收益;基地知识溢出为农户服务,促进农户提升种植技能。(3)规范加工工厂,提升产品加工能力;发展下游产业,丰富产品类型,提升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促进产业融合,进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研发高品质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效应,拓宽市场。02命题主线(二)天气系统影响下

的灾害性天气(2023·广东高考)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1~2题。1.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2.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可知,18日14时—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第2题,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2023·湖南高考)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3~5题。3.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4.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5.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A.7日20:00 B.8日20:00C.9日20:00 D.10日20:00答案:3.B

4.A

5.C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空气湿度由大变小,空气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B正确。由图可知,不同高度的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在不同时间点有所差异,A错误。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并不一致,C错误。下沉气流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应较大,D错误。第4题,由图可知,在8日8:00至8日20:00,空气湿度变小,风向偏北且风力逐渐变大,由此推断该时段受冷锋控制。8日20:00之后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气流下沉现象显著,可知该地由反气旋控制。故选A。第5题,由图可知,在9日8:00,该地空气下沉速度等值线密集,气流下沉运动显著,污染物逐渐聚集,不易扩散,在9日20:00前后污染程度达到较大值,故选C。(2022·湖南高考)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hPa等压面上≥4m/s的风场。据此完成6~7题。6.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7.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而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因此气流带来的水汽差异明显,后者带来的水汽更充足,所以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正确;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排除A;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力并不强,排除B;当地地形并不会有短时间的变化,排除D。第7题,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雨水到达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明显侵蚀作用,因此土壤侵蚀加剧,B正确;图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省北部以偏南风为主,相对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率并不高,排除A;当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续时期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受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排除D。8.(2022·浙江6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材料二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分析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首先要分析总体特征,然后分析变化特征,并指出灾害分布最多的区域。结合图1可知,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空间分布不均,西北部最多;年平均日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或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第(2)题,材料中指出“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说明黄淮地区5至6月份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天,降水少;材料中指出这种天气在“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西南风来自低纬度内陆地区,气温较高,水汽少,在暖干气流的影响下,黄淮地区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量大,易形成干热风。第(3)题,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加上当地蒸发量大,易使地下水位抬升,造成土壤盐碱化;材料二指出冬小麦“生长期怕湿涝”,大水漫灌,易产生湿涝,不利于小麦的生长;读图可知,干热风的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只有1—4天,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过湿,灌水后又要排水,工程量大,增加生产成本。答案:(1)位于西北(北)部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回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3)水资源利用率低,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于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03命题主线(三)“粮安中国”背

景下的新农业发展(2023·浙江1月选考)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据此完成1~2题。1.“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2.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小田变大田”是把农户的多块小田进行整合,组合成大田,有利于机械化的开展。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及机械化推广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B正确。第2题,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故C正确。(2023·全国甲卷)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3~5题。3.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②拥有优良港口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④铁路运输发达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4.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A.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 B.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C.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 D.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5.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重点关注胡萝卜的(

)①新鲜程度②出口关税③出口数量④食用安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3.B

4.D

5.D

解析:第3题,由材料“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可知,泉州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因此其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③正确。由材料“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及所学知识“泉州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可知,当地拥有优良港口,泉州胡萝卜出口到东亚、东南亚主要依赖海运,与铁路运输关系不大,②正确,④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主要出口产品为农产品胡萝卜,无法得出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①错误。故选B。第4题,用本地培育的种子替代了原先所使用的国外昂贵的种子,成本下降,收益也就随之提高,D正确。原先购买的国外种子品质优良,而本地的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因此没有明显提高胡萝卜的产量和质量,A、B错误。胡萝卜出口国家的增多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关,与替代进口种子关系不大,C错误。第5题,由材料当地海关“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可知,泉州海关关注胡萝卜的食用安全,材料“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是为了保证胡萝卜新鲜,①④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出口数量和关税优惠,②③错误。故选D。6.(2022·湖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第(2)题,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镇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为瓜果、蔬菜的运输与保存提供了保障。第(3)题,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交通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04命题主线(四)

“人地协调”视角下的生态脆弱区的治理问题(2022·海南高考)在治理吐鲁番风沙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克服各种困难,建设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引种和收集荒漠区的植物,开展繁殖培育工作。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失败外,目前已成功引种栽培500多种植物。据此完成1~3题。1.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A.大风

B.严寒C.干旱

D.雨雪2.引种栽培失败的荒漠植物最有可能源于(

)A.哈萨克斯坦

B.沙特阿拉伯

C.阿根廷

D.蒙古3.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①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②繁殖培育观赏植物,发展沙漠旅游业③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漠产业④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A

2.B

3.A

解析:第1题,吐鲁番风沙危害严重,尤其是春季,吐鲁番风沙肆虐,给农业造成严重危害,春季露天苗圃栽培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遭遇大风天气,A正确;严寒、干旱、雨雪不容易在春季出现,B、C、D错误。第2题,由材料“除了小部分植物因气候等原因引种失败外”可知,如果引种气候相似地区的植物,则不会因气候因素失败,哈萨克斯坦、阿根廷、蒙古与吐鲁番地区有相似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与吐鲁番气候差异较大,引种不易成功,B正确,A、C、D错误。第3题,建设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繁殖培育固沙植物,促进荒漠化防治,繁殖培育药用植物,发展沙漠产业,①③正确;发展沙漠旅游业主要是针对沙漠景观,不需要大力培育观赏植物,②错误;提取抗病耐寒基因,丰富青藏地区作物品种不适合在该沙漠种植园进行,④错误。A正确。4.(2023·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