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环境艺术设计完全版-课件_第1页
综合环境艺术设计完全版-课件_第2页
综合环境艺术设计完全版-课件_第3页
综合环境艺术设计完全版-课件_第4页
综合环境艺术设计完全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综合环境艺术设计课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学生毕业设计之前的最后一门专业设计实践课程。其涉及内容除涵盖建筑的内部环境(包括建筑内部功能的规划、室内景观、色彩、空间、材料等建筑基本元素的构成设计),外部环境(包括建筑之外与之直接联系的广场、绿地、水环境、交通组织等项目的组织与规划设计)小建筑设计(包括辅助主体建筑使用的小环境构筑物如:会所、活动中心、茶室等设计)的相关知识.

黑格尔:艺术要服务于两个主子,一个服务于崇高的目的,一个服务于闲散的心情。高速进程的城市发展需要环境艺术。环境艺术:环境艺术一词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环境艺术是指回归人们生存环境各系统工程的整合艺术。环境艺术是以人为核心,但又不直接表现

人的一种关系艺术。环境艺术是一种综合的、全方位的、多元的群体存在,比城市规划更广泛、更具体,比建筑更深刻,比纯艺术更贴近生活。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复杂的。环境艺术的特点是把审美作为环境的主要功能,调动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因素在内的一切手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设计。环境艺术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一、街景、广场类街景是公众活动的必备场所。又可细分为城市街景、商业街景两类。也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活组成部分。广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现代城市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城市文脉的重要场所。街景中的广告艺术特征二、绿地、水体类环境中绿地的设计与占有率是景观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绿地是体现生态与自然的主要手段。水体是环境中营造动态的主要手段。水的流动与喷射赋予环境灵动之气。山水观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所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体现了中国环境设计的生态理念。三、室内景观室内景观主要依托四面墙体以及顶部、地面的艺术设计达到营造艺术环境的效果。包括空间的陈设物等,无不体现环境艺术的特色。四、雕塑、小品雕塑及环境小品是最能体现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思想,也是体现环境设计的意境及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承载物。是环境艺术中最具观赏价值及提高公众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更是城市文化及文脉延续的集中体现。环境艺术的人文观念历史文化传承环境艺术的使用功能环境艺术是创作和谐与艺术的环境。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环境艺术的环境观念环境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生态艺术、对话艺术、公众艺术、参与艺术。场所艺术的体现生态功能的体现自然景观理念的体现参与艺术的体现参与及互动艺术的体现环境艺术所表现出的形式即是视觉的,还是科学的,更是工程的。环境的艺术化——环境艺术的城市化(包括建筑及室内外环境、广场、雕塑、广告等等)。建筑的艺术特征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特征建筑与环境的设计特征雕塑艺术的环境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归结为:环境艺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无法取代的特殊性。环境艺术是集规划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为一体的艺术学科,是集上述学科基础之上进行综合性高品位的艺术再创造。环境艺术的

规划特征园林艺术的特点环境艺术是利用艺术手段、技术手段

进行创造和美化人类生存环境的艺术。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员首先应是一位“画家”,其次是一位艺术家,再其次才是一位工程师。这句话实际涵盖了艺术与科学、理想与现实的道理。

结束西安交大科技园住宅区

综合环境设计

(1)综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与原理①综合环境的研究是将建筑、环境、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研究三者之间互动、互补及影响关系的问题。②相关问题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设计元素与设计手法多种多样,所以依据实态调研成果进行策划设计是保证设计一贯性的基本出发点。(2)综合环境设计的工作过程与方式、方法①实态调研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培养一种系统认识研究对象的分析能力,所以工作初期将强调项目及相关案例的实态调研与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②概念构成与环境策划能力的培养③实践性为主导的学习

*关于设计工作方法:

搜集、整理、判断、创新的设计过程

1、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如何搜集与项目相关的资料,搜集什么资料对设计是有效的,成果资料为谁服务,在设计中扮演什么角色。

2、在收集资料基础之上完成资料整理的过程,资料整理的过程是我们创新性概念设计雏形的形成过程,如何整理资料,成果资料与雏形构思如何形成。

3、合理的判断:

结合设计计划对案例的要求进行判断,结合功能进行合理的推断是第一步,合理性因素将作为项目判断的重要依据。

4、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原始方案进行创新分析对设计概念方案进行调整分析,这里包括从环境艺术角度重新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找出创新的原点。

5、正式开始设计(3)环境与建筑的互动

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互动性原则②强调建筑技术与环境艺术的互补关系③强调在环境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及其实现途径

(4)项目操作中的过程控制能力与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①设计过程与设计方法②在工作中进行个案快速设计,将设计基本原理、表现技能全面综合把握③将主动性、创造性思维贯彻到设计过程中(5)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①

正确运用图形语言表达设计思路②图面表达与内容组织能力(徒手图、工程制图与建筑表现图)③工作模型的表达能力④语言与文字表达及相互沟通能力。规划篇项目用地状况规划与园区绿化规划与周边交通27度的规划决定良好的建筑形态·

项目用地状况·

项目用地状况·

项目用地周边状况·

项目建筑规划鸟瞰图·

项目建筑状况·

项目架空层规划状况·

项目用地状况

·

项目用地状况·

规划景观节点分析·

交通疏散节点分析·

项目周边规划状况·

基地日照分析文化.健康.生态.的住区结构营造住宅文化用文化提升住宅产品的高附加值让健康住宅标准化健康住宅与绿化生态的结合·

住区的外环境·

住区的外环境·

住区的外环境·

住区的外环境·

住区的外环境·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

住区的外环境(案例)题目1.项目概况西安交大科技产业园位于西安市南郊西影路以南,至2003年底,科技园建设以初具规模,园区内城市道路建设基本完成。现有一住宅区位于规划五路及规划六路交汇处,占地53亩,建筑单体设计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由于销售需要,急需根据总体规划进行小区外环境景观及会所(兼作售楼中心)设计,具体范围参见设计条件附图,要求如下。2.工程规模居住区建筑总占地面积约53亩,建筑密度45%,住宅楼均为15至18层的高层住宅,由于基地狭小,住宅楼局部底层架空兼作景观环境空间,主入口位于南侧中部底层架空区,另外小区西侧有一条40米宽的产业园生态景观轴。以上所列区域均属本次景观环境设计范围。3.设计构思·创造适合科技产业园氛围及建筑风格的现代住区环境。·通过环境资源整合,将园区大环境与住区小环境统筹考虑,反映科技性、文化性、地域性的特定环境特征。4.设计要点·分析研究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的背景及时代特征。·近几年,国内住宅区环境建设的发展沿革;适合西北地区气候的住区环境特征。·传统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西部地区环境设计的适宜性要求。·住宅区均质环境空间的组织及序列——功能区域划分,交通分析、绿化分析、景观视线分析、构筑物、环境小品雕塑设计。·对城市环境与住区环境资源要素的理解。·对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区环境模式的理解。·对外环境人性化设计的理解以及通过设计的解决方式。·地域文化和民族性特征对特定环境设计的影响。5.设计内容1.小区外环境的总平面规划设计2.园区绿色景观带环境设计*3.西侧下沉广场及此入口空间设计*4.小区水环境设计*5.小区中心架空区过渡空间内环境设计(提供建筑方案)*6.小区门户空间设计(包括底层架空过渡空间,提供建筑平面)*

7.各分题目包含的环境雕塑、照明、小品及构筑物设计6.

成果要求

1.方案设计说明书

2.外环境总体平面规划(含景观结构分析图、功能、交通、绿化分析)

3.局部外环境详细设计(任选两处)内环境的设计,(带星号.设计深度要求包括局部平、立、剖及节点放大、局部透视图)

4.绿化种植设计(含苗木配置表)

5.环境雕塑、小品设计

6.效果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雕塑小品效果图)所有成果要求完成于3张1#图纸,彩色手绘。评分标准本课为设计实践课程,根据其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要求,课程考核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其各占比例情况如下:1、平时课堂表现10%2、项目调研及分析报告10%3、一草方案15%4、二草方案15%5、设计周正式成果图50%①设计构思的新意10%②环境设计的整体性10%③环境设计中空间、功能定位的合理性10%④设计的深度10%⑤图面表达能力10%综合环境艺术设计外环境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1、多功能(需求)的综合特征对于环境艺术功能的理解,人们仅仅停留在使用的层面上,但除了实用因素外,环境艺术还有信息传递、审美欣赏、历史文化等性质,环境艺术设计是对多种功能需求的一种解决方式。2、多学科的相互交叉特征3、多要素的制约和多元素的构成特征4、公众共同参与的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2、系统和整体的原则3、尊重环境自在的原则4、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原则5、创建时空连续的原则6、尊重民众、树立公共意识的原则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外环境的构成要素构成外环境的要素很多,但最主要的为建筑物,除此之外还有铺地、道路、草坪、花坛、水体、室外设施、公共艺术品等,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对外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作简要介绍。1、地形地貌地形一般可以分为平坦地形、凸起地形、凹入地形、山脊地形和谷地地形等,每一种地形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和意义。2、道路和场地道路是外部环境设计中的一个主要要素。道路的基本功能就是解决交通问题,起着连接各个功能空间的作用。

场地是个“面”的概念,城市环境中有各种类型的场地,如城市广场,城市道路派生出来的场地和区域内部场地。铺装是道路与场地设计的重要内容。3、植被植被是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植被在环境中有四个方面的作用:1)空间造型的作用,可以限定、构筑空间。2)防止眩光,防止土壤流失,防止噪音。3)可以挡风、遮阴,调节小气候。4)具有悦目的作用。4)水体水的特征是无固定的形状,但是它可以依托它物形成无穷变化的造型。水体设计是环境中较难设计的要素,但也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5)公共设施及艺术品公共设施及艺术品在环境中的首要作用是它的使用功能,同时它在整体环境中又有美化功能。

外环境设计的基础一、空间与环境1.气泡:人体上下肢运动所形成的弧线决定了一个球形空间,这就是个人空间尺度——气泡。2.领域:指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空间位置。1)人类的领域行为的作用a.安全b.相互刺激c.自我认同d.管辖范围2)人类领域行为的层次:气泡可以认为是领域空间的最小单位。a.公共领域(public)b.家(hone)c.交往空间(interaction)d.个人身体(body)3.场所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景观设计是以场所为设计单位的,设计出有特色的场所,将其置于建筑和城市之间,相互连贯,在功能、空间、实体、生态空间和行为活动上取得协调和平衡,使其具有一定完整性,并且让使用者体验美感。二、人和空间的关系(一)环境空间设计的基础人的行为往往是外环境设计时确定场所和动线的根据,环境建成后会影向人的行为,同样,人的行为也会影响环境的存在。因此,行为是空间的基础,空间为行为提供载体,空间促进各种形式交往的展开。为了理解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有必要对人的基本需要与内驱力作一初步了解。1.人的基本需要1)马斯罗(Maslow)的层级论(1)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needs),如:饥、渴、寒、暖等。(2)安全的需要(securityneeds),如:安全感、领域性、私密性等。(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affiliationneeds),如:情感、归属某小团体、家庭、亲属、好朋友等。(4)尊重的需要(esteemneeds),如:威信、自尊、受到人们尊重等。(5)自我实现的需要(actualizationneeds)。(6)学习与美学的需要(learningandaestheticneeds)。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希腊学者道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做过扼要概括。(1)安全(2)选择与多样性(3)需要满足的因素在下列五个方面的需要予以最大、最低或最佳限度地满足。(1)最大限度的接触。(2)以最省力、最省时间、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3)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protectivespace)。(4)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种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5)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最佳平衡。2.环境中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方式行走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方式,空间场所是通过道路展开,各种行为也是在行走的过程中完成的,可以这样认为外环境是通过步行路线展开的,同时也是通过步行路线相联系的。3.环境设计的主体外环境设计实际上是人们对空间的一种新要求,也就是对原有环境不满足的情况下,一种新的创造和提高,是主体“人”和客体“物质环境要素”综合的产物。人是环境中的主体,人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都决定了对空间的选择。外环境是为人们在室外逗留提供一个机会,也为人们的社会交流提供一个场所。因此,外环境设计是综合性的活动,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设计。(二)人和空间的关系1.户外活动空间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1)必要性活动:指那些人们多少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2)自发性活动:指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和地点可能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的活动。3)社会性活动:指人们在公共空间内各类活动有赖于他人的参与,共同实现的活动。

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决定了人们对室外公共场所的空间依赖性不同,同时也决定了在外部环境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类型活动,提供不同的环境设施。2.个人空间1)个人空间的限定停在电线上的鸟公共汽车公园中的座椅酒吧2)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个人距离个人空间大小示意——男性接近女性时--女性接近男性时(1)亲密的距离(intimatedistance)0〜0.45m(2)个人空间的距离(personaldistance)0.45〜1.3m(3)社交距离(socialdistance)1.3〜3.75m(4)公共距离(publicdistance)3.75m以上的距离人们之间的各种距离关系,决定了人们的交往程度,最终决定了环境的空间尺度的布局,因而是外环境空间尺度设计的基本依据。3)个人空间的变化因素(1)文化与种族(2)年龄与性别(3)亲近关系(affinity)(4)社会地位(5)个性(6)环境(7)个人状况3.个人空间与环境人类既需要私密性也需要相互接触交往,过分的接触与完全没有接触,对个性的破坏几乎同样大·。因此对个人来说既要能退避到有私密性的小天地里,又要有与别人接触交流的机会,环境即可支持也可阻止这些需要的实现。环境设计中的一个基本点在于创造条件求得两者间的平衡,满足两方面的需要,即私密性与公共性。任何设计都应包含有私密性与公共性以及半私密性与半公共性的空间。个人空间与环境社会离心空间个人空间与环境社会向心空间1)空间需求的公共性人们对空间公共性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们之间要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的沟通,这种交往大多是在公共空间内进行的。正是人们对公共空间需求的公共性,决定了在外环境设计中多设计一些小环境满足这种需要。2)空间需求的私密性私密性的空间是相对于公共性的空间而言,私密性具有相对性。讨论空间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就是要使进行环境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保持空间的公共性和私密性的结合,使空间处于最佳状态、最佳尺度,满足最佳的活动方式。3)空间需求的领域性领域是人和物体在空间中能够控制的一定范围,领域性表现人们有主动占有空间和物体被动占有空间的特性。领域空间的形成,标志空间所属的转变,空间的私有性加强,公共性减弱。环境设计通过空间的划分,形成各种形式的空间布局,通过设施布局的引导进入小环境的人形成人群的领域性,参与空间的活动。空间周围的布置对空间领域性有很大影响,最终决定了人们对空间的选择。因此,确保空间领域性的形成是保证小环境的空间独立性、适宜性的基础。三、空间造型的方法和原理环境空间设计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诸多学科中都是必须掌握的。其主要内容是空间造型的方法和原理。无论空间尺度大小,其使用者都是人,都是以人为基本模数的,所以,这些设计学科都具有相同的空间设计基础。1.空间的抽象1)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

a.积极空间

b.消极空间

积极空间消极空间B对A可作为充实空白考虑,建立向心秩序的观点B对空白未加充实系列,是自然发生的,是离心的。

日本京都龙安寺石亭平面2)凯文•

林奇≪城市意向≫a.场所(place)与节点(node)b.路线与轴线c.领域与地区2.空间的尺度与界面外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和形态构成中的抽象空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尺度,也就是说这种抽象空间如果为人所用,必须以人为尺度单位,考虑人身处其中的感受。尺度是空间具体化的第一步。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探讨了在实体围合的空间中实体高度(H)和间距(D)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实体孤立时,是属于雕塑性的,纪念碑性的,在其周围存在着扩散性的消极空间,当几个实体并存时,相互之间产生封闭性的相互干涉作用。D/H=1是一个界限,当D/H<1时,会有明显的紧迫感,D/H>1时或者更大时就会形成远离之感。实体高度和间距之间有某种匀称存在。在设计当中,D/H=1,2,3……是较为常用的数值,当D/H>4时实体之间相互影响已经薄弱了,形成一种空间的离散,当D/H<1时其对面界面的材质、肌理、光影关系就成为了应当关心的问题。

“1/10理论”(one—tenththeory)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的8~10倍的尺度。外部空间模数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提出的“外部空间模数”以25m作为外部空间的基本模数尺度,25m内能看清对面物体的形象。距离接近有利于交流,人们的视距以25m左右为视觉模数,空间也以25m作为转换。可以在人们日常通行路线25m左右的范围内布置小环境,使小环境能够出现在视觉范围内,为人们的交往提供广泛的场所。

空间限定我们生活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称为“原空间”,我们关于空间的构成就是在原空间基础之上的,空间限定就是指用各种空间造型手段在原空间之中进行划分。1)围合:就是通过围起来的手法限定空间,中间被围起来的空间是我们使用的主要空间。由于包围要素的不同,内部空间的状态也有很大不同,而且内外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这种限定手法看似简单,但是运用却极为广泛。2)覆盖:覆盖空间四周是开敞的,上部有构件限定。3)设置:又称为“中心限定”。4)隆起和下沉:高差变化也是空间限定较为常用的手法。例如舞台、下沉广场。5)材质的变化:相对而言,变化地面材质对于空间的限定强度不如前几种,但是运用极为广泛。如庭院中的硬质铺地。

空间限定

空间限定

空间限定

空间限定

空间限定

空间限定

空间层次设计1)环境的边界要使小环境形成空间感、领域干,应精心组织小环境和周围环境的边界。边界是人们进入环境的界限,明显边界得出现,有助于人们从心里感到进入另外一个空间,增强对小环境空间的领悟感,同时也把握小环境的空间范围。环境边界处理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绿篱、栏杆、矮墙、高差、台阶、坡道、建筑物的外墙等进行边界划分。(1)绿篱绿篱常常用来区分两种完全不同质地的环境,比如区分硬地和草地,绿篱完全起到环境的过渡界限作用。(2)栏杆栏杆是较简单的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段,因其比较通透,不能遮挡人们的视线,小环境的空间感不强,边界不明显。(3)高差利用高差的变化作为小环境的边界,可以加强小环境的空间边界感,使人清楚的区分内外两个空间。当高差不大时,人们可以坐在这里,内外空间都会形成较好的视野;当高差较大时,低处可以形成较封闭的空间,有利于较私密、安静的活动的展开,而高处可以俯视全局,保证良好的视野,形成开阔的小环境。利用边界高差的变化,可以很好的界定一个小环境,带来两中完全不同的空间感受。(4)台阶和坡道台阶和坡道在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可以引导人们从一个空间到达另一个空间,作为小环境的边界,起到过渡空间的效果,人们根据坡道或台阶带来的高差变化,会明显地感觉空间的转换。(5)矮墙矮墙会使小环境具有较强的封闭感,对空间界限的划分也最为明显,随着高度不同、墙的布置方式的不同,空间感也不同。30cm高的墙只能达到勉强能区别领域的程度,几乎无封闭性,不过作为憩坐或搁脚的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