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高三(上)第四次质检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高三(上)第四次质检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高三(上)第四次质检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高三(上)第四次质检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高三(上)第四次质检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高三(上)第

四次质检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

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

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产

生并盛行儒家思想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

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

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

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

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因为诈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

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

的关注始于近代。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

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一一这都是

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

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

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

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建安时期,曹操

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把因党锢之祸被压抑冷落的士人,重

新推向政治舞台,激起强烈的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雅好慷慨”的建安诗歌,正是得力于这种

正面推动。继唐诗而起的宋诗,发展到北宋中叶,又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而其时从仁宗朝庆历

新政,一直到神宗朝王安石变法前后,王朝内部政治斗争的焦点,是要克服“累世因循末俗之弊”,

挽救长期和平发展中潜伏的危机。诗歌界欧、王、苏、黄等大家,都是在一连串起伏动荡的政治

变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

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作为中国封

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政治影响诗人创作,可以有四

种情况:(一)挤占了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精力;(二)给诗人以正面鼓舞或推动:(三)打击压

抑,导致怨怫;(四)诗人被迫害致死,或彻底沉默。(一)和(四)两种情况只能使创作受损。

(-)和(三)两种情况虽有分别,但对于某些诗人,又常常集于一身。如李白、杜甫之入宫廷,

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

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士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予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才会引起

怨俳。导致“长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给予拨动,

“僵”伴随于后。“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交糅在一起,产生

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

极有益的效应。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

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封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

才可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沛的程度。同时稳定和繁荣不免缓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

居多,缺乏对政治的深刻介入,艺术上也缺乏由深广内容带来的要求变革创新的推动力量.封建

王朝末世,往往陷入大动乱,斗争残酷,兵祸连结,文教停顿,人才短缺,士人对世乱恐惧回避,

诗歌也相应衰敞。东汉末(灵帝朝)、隋末、唐末的情况大体如此。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

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

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

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

(摘编自余恕诫《唐诗风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使得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大事,

协调人神关系则不重要。

B.文学人才在封建王朝初期一般未积累到最充足程度,同时因时代稳定、社会繁荣,士人参

与政治的愿望也不够强烈。

C.建安时期,因曹操政治集团的推动,受党锢之祸打击的士人得以重新走上政治舞台,他们

满怀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

D.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意在克服各种弊端、挽救潜在危机,当时的几位诗坛大家都深深

卷入激烈的政治变革之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出现了屈原这样的大诗人,这与楚国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有很大关系。

B.封建王朝末世往往天下大乱,这不只是对诗歌发展不利,对文化事业也是灾难。

C.诗歌虽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仍然可以抒发个人情感,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

D.政治的本质在于协调人际关系,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维护各个体、各集团的利益。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诗与政治关系密切”观点的一项是

A.《论语•雍也》:“(子)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B.孔颖达《毛诗正义序》:“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

C.元结主张诗歌应该“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

D.陆游《作雪寒甚有赋》:“老人别有超然处,一首清诗信笔成。”

4.白居易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请结合材料

一谈谈你对此主张的理解

5.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高潮期”是如何出现的?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姑姑

李立泰

姑姑很漂亮,柳眉杏眼,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

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

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咱村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场针寨,全

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

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

八路军吃。姑姑八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算子,就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蒸熟,

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

那次是八路军冀南七分区二十四团来解的围,把鬼子打跑了。

姑姑八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疼姑姑。姑姑站小板凳上学做饭,生

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

姑姑九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整天接触的全

是受伤的男人,枪子没眼,伤哪儿的也有。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钱得较,全无顾忌。医、

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帮助照顾伤员。

她一口一口给伤员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尿。

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里洗洗,没肥皂、

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不够时也给伤员包扎,

包得歪歪扭扭的。

我问姑姑:您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

应该是那次躲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去了。本

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十三岁的我急中

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撒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了几圈扔下

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

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十四岁入党,十六岁护

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要多干活,吃苦在前,享

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累活抢着干,加班加点冲在前。一次战地卫生

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炸伤,至今腿上还嵌着块儿弹片,

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线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就回不来,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

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

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了,一没麻

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我们把肉剥开子弹露了出来,把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我一边

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子弹拽出来。

我越干越进步,十九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

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这年一个家伙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偷偷摸

摸谈,俺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队,就

跟别的八路军走一反正都是打鬼子。我们再没见过面,说心里话还真想他,但不知他死活,成

天提着心挂着他。

后来我调军分区医院任院长。新中国成立那年,那家伙受伤被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他浑身

是血,心里一紧,心疼得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

他急咧咧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

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

你怎么不等我?

我等你好几年,也不知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儿。

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

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

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

别说憨话,我帮着给你介绍。

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中他顶着湿被子率敢

死队往上冲,牺牲了。

姑姑那么神伤,眼里含泪。

6.下列各项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中,“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是直接引用

八路军夸赞姑姑的话语。

B.“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较得较,全无顾忌”,这句话表现了在战斗紧急的时刻姑

姑她们专注于救人的情景。

C.文中划线部分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进行叙述,通过姑姑学扎针的细节,表现姑姑的

职业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

D.“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这句话表现了团长对姑姑专一的爱,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

团长的任性骄横的特点。

7.下列各项中,对小说叙述者“我”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叙述者,叙述了“我”从姑姑那里听到的关于革命岁月的故事,使小说更具真实性。

B.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推动情节发展。“我”的提问,促使姑姑回答,推动了故事往前发展。

C.起到了聚焦的作用。“我”的两次发问,将故事聚焦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上,突出了“我”

的存在。

D.联系时空。“我”对姑姑往事的关注,联系历史和现实两个时空,突出了姑姑的革命故事

的现实意义。

8.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

9.小说在叙述姑姑的故事时,将自叙与他叙相结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

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

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

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

之要涣然自信日:“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导学。举进士,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

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

因问民疾苦。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他日见王安石,安

石问以新政,载日:“公与人为善,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还朝,

即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

烛以书。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学必如圣人而后已。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黜怪

妄,辨鬼神。其家昏丧葬祭,率用先王之意,而傅以今礼。又论定井田、宅里、学校之法,皆欲

条理成书,使可举而措诸事业。吕大防荐之曰:“"乃诏期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

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

《西铭》。程颐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节选自《宋史•张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

B.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

C.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

D.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学,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说、学派,也泛指不合正统的学说。

B.“有得则识之”与“汝识之乎”(《石钟山记》)两句中的“识”含义相同。

C.“辨鬼神”与“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辨”含义不同。

D.知,指主持、掌管,如知县、知府、知州等即指主管一县、一府、一州事务的官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载博览经典,著书立说。他早年研读了《中庸》和《六经》,后来屏居南山,读书著述

不辍,所著的《西铭》获得程颐的高度评价。

B.张载尊礼贵德,教化百姓。他任云岩县令时,定期置办酒食,宴请乡间年长者,并亲自慰

问他们,向广大民众宣扬敬老爱老的道义。

C.张载议论政事,应对得体。他回复神宗如果治理国家不效法三代,终究是苟且之道;他肯

定王安石与人为善,对新政表示支持。

D.张载为人杰出,广受青睐。他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了范仲淹的赏识与指点,为政后其政见又

得到了宋神宗的肯定,是关中士人的宗师。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神宗召见问治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

②载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其论政治略可复古。

13.张载在《横渠语录》中说要“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

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小溪

李纲画

脉脉寒溪彻底明,临流聊复濯吾缨。

风微静爱琉璃色,竹密遥闻环佩声。

漾月下摇金做施,涵虚不动镜澄泓。

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

[注]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被起用为相,力图革新内政,但为投降

派排斥,多次遭罢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点明小溪清澈见底的特点,又以“寒”形容小溪,给人冷寂之感。

B.首联“濯吾缨”用典,既侧面写出小溪的清澈,又暗示自己对节操的坚守。

C.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了小溪的“色”和“声”。

D.颈联中“涵虚不动”一句以镜设喻,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

15.有人说,本诗尾联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句

在写法上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赏析。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咋非”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

“,”两句。

(2)李商隐的《锦瑟》中“",以蜀王杜宇典故表现内心的凄怨;而“”,

以南海鲸人传说抒发内心的悲哀。

(3)古代文人常常描写水天相接之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赤壁赋》中“,

"两句就描写了这样的胜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历代帝王风雅猎奇,设南苑为苑囿,无意间却为物种保护做出贡献。麋鹿又被称为“四不象”。。

而作为皇帝的狩猎和观赏动物,至清末,南苑内仍饲养着一群麋鹿,数量约为两三百只。这是世

界上唯一的麋鹿种群,因而弥足珍贵。八国联军之祸,使南苑麋鹿,至此中国境内再无麋鹿。但

麋鹿的故事还未结束。1866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南苑发现麋鹿并为之定名,且将其推介到欧

洲。此后欧洲许多动物园陆续开始饲养,但成效不佳。当中国本土麋鹿全军覆灭之际,全世界仅

剩英国乌邦寺尚存麋鹿18只。此麋鹿种群后来似有神助,数量大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乌

邦寺主人唯恐硕果仅存的麋鹿重蹈南苑麋鹿的覆辙,开始有意向全球各地。世界上现存麋鹿均属

这18只南苑麋鹿的后裔。麋鹿成批回归故乡中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英国乌邦寺无

偿回赠中国麋鹿22只,其中20只被安置于原皇家鹿苑故地一一南苑麋鹿苑。1987年,又引回18

只,生长繁殖良好。到1994年,麋鹿总数已达300只。现有的麋鹿仅为半散放饲养,要建立真正

意义上的野生麋鹿种群,尚需时日。无论是论史还是谈今,抑或是对麋鹿的存续而言,南苑都。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消失殆尽偶然疏散功莫大焉

B.消失殆尽偶尔疏通劳苦功高

C.烟消云散偶然疏通功莫大焉

D.烟消云散偶尔疏散劳苦功高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大量被捕杀和栖息地被人类侵占等原因,使野生麋鹿早在1800年前后即已绝灭。

B.大量被捕杀和栖息地被人类侵占等原因,使野生麋鹿早在约1800年前后即已绝灭。

C.由于大量被捕杀和栖息地被人类侵占等原因,使野生麋鹿早在约1800年前即已绝灭。

D.由于大量被捕杀和栖息地被人类侵占等原因,野生麋鹿早在约1800年前即已绝灭。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红军是天下最勇敢的军队,因为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

B.“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你居然敢在课堂上说话,真是太“勇敢”了。

D.“希望工程”是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公益事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

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①,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

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

精神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

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②。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

“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

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③。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冲刀、切刀、布白是中国印章的篆刻技巧。冲刀行进较快,一气呵成;切刀行进较慢,用短

程碎刀连续切成。布白,是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对于创作

者而言,通常应先从布白开始,布白妥当,冲刀或切刀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过于强调某一

种刀法,反而会削弱作品的魅力。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A、D、C、、

【解析】(1)A.”协调人神关系则不重要”错误。原文“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

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

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可知头等大事是协调人际关系,但不代表协调

人神关系不重要。

故选:A„

(2)D.“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维护各个体、各集团的利益”错误。原文“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

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

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可知,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

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是政治任务,并无说这样就需要尽可能维护个体、集团的利益。

故选:D。

(3)A.此句是孔子对冉有的评价,认为他多才多艺,从政没有困难。此句在说从政的条件。B.此

句讲诗歌富有表现力,突出其抒情功能。没有提及诗与政治的联系。

C.此句讲元结的诗歌改革主张,认为诗要有资于治道,要恢复古人“风雅”传统。此句最适合

做论据支撑“诗与政治关系密切”的观点。D.此句讲陆游老年时超然物外,信笔写诗,清新秀

丽。此句在说诗人年老时超然看世界的态度。

故选:Co

(4)白居易此句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成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原文“政

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

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

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

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可知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但在中国诗

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

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诗歌与政治密

切相关,故可证明“察其得失之政”。同时,白居易主张朝廷设置采诗官采集诗歌,建言时政,

反馈民情,从而体现了诗歌参与政治的实践性。

(5)原文无论是屈原、曹操政治集团,还是建安诗歌、王安石变法,这都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有很大的关系,这造就了当时诗人的创作。同样,诗歌界欧、王、苏、黄等大家,都是在一连串

起伏动荡的政治变革中卷入得很深的人物。可知诗歌创作的“高潮期”与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有关。

原文“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作为

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政治影响于诗人创作,

李白、杜甫之入宫廷,便是始而受激励,继而遭压抑,可知诗歌创作的“高潮期”与政治的推动

力有很大的关系。原文“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

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土人为较高

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可知诗歌创作

的“高潮期”与政治的活力性有关。

答案:

(1)A

(2)D

(3)C

(4)①材料一认为诗歌与政治密切相关,白居易主张诗歌在社会生活中要发挥“补察时政”“泄

导人情”的作用,突出诗歌的政治功能;②诗与政治的关联,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白居易

主张朝廷设置采诗官采集诗歌,建言时政,反馈民情,体现了诗歌参与政治的实践性。

(5)①有独特的政治背景(政治成为诗歌创作的推动力),中国诗史上的高潮期常常出现在政治

纷争或政治变革的历史时期;②诗人有切身的政治遭遇,诗人往往先得到政治的激励,继而遭到

压抑,引起强烈怨俳;③有强烈的政治牵动,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活力期,政治

吸引人才,推动人才进取。

(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

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

感、细致、准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分析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从文本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把

握。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4)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从文本中找出关键性的内容进行把

握,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关键性的内涵进行具体理解即可,

(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然后对目标

段落重点研读,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进行概括。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6〜9.【答案】B、C、、

【解析】(1)A.“直接引用”错误,此处不是“直接引用”,而是间接引用。

C.“文中划线部分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进行叙述”错误,不是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

吻叙述,而是用姑姑的口吻叙述。

D.“任性、骄横”错误,此处是表达团长对姑姑的爱。

故选:Bo

(2)C.“突出了'我'的存在”错误。小说里,“我”先是问姑姑”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

接着问“最厉害是什么”,然后分别引出了两段相对具体的故事,同时.,也使姑姑的叙事不再那

么概括化,而是进入了具体的叙事,并不是突出“我”的存在。

故选:Co

(3)首先分析结尾的特点。“姑姑那么神伤,眼里含泪”,“神伤”“眼里含泪”是姑姑的神态,

这是用对姑姑的神态描写收束全篇,非常简洁。

然后分析这种结尾的效果。先看对人物表现的效果,结合上文可知,姑姑讲述了团长的故事以及

团长的牺牲,此处“神往”“眼里含泪”展现出姑姑对团长的情感,表现出对团长牺牲的悲伤,

表现出姑姑丰富的内心情感,让姑姑的形象更加立体;从结构来看,上文写姑姑回忆自己的从军

经历,她讲述了自己“最骄傲”和''最厉害"的两件事,流露出自豪之情,而小说结尾姑姑“眼

里含泪”则表现出伤感,前后形成对比,让姑姑的形象更为丰满;从结尾的艺术效果来看,小说

以姑姑的神态描写结尾,对于之后事情的发展则是略过不谈,属于戛然而止式,言有尽而意无穷。

(4)从文中来看,自叙是姑姑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他叙是“我”讲述姑姑的故事。三到五段是他

叙,是“我”讲述姑姑的故事,主要是讲述姑姑如何从军,如何从伙房到卫生室,“他叙”让读

者从远处来感知姑姑的形象,事件叙述具有概括性。从六段往后基本属于自叙,除了“我”的发

问,其他是姑姑在讲述自己的经历,主要是“最骄傲”和“最厉害”的两件事,因为是姑姑的自

叙,可以让读者更近地感知姑姑的内心情感。综合起来看,小说由他叙到自叙,让考生由远到近

感知姑姑的形象,文章更有层次感。

答案:

(1)B

(2)C

(3)①结尾特点:以对姑姑的神态描写结尾,语言简洁。②艺术效果: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

味;与小说前文的自豪感形成对比,表现出了姑姑丰富的内心,使姑姑的形象更加立体化。

(4)①相对于姑姑自己讲自己的故事的“自叙”,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小说叙述人“我”在叙

述姑姑的故事,这是“他叙”。②姑姑的“自叙”有利于读者更贴近姑姑这一形象,体会到姑姑

更深刻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③“我”对姑姑故事的叙述(“他叙”)则

有利于从远距离感觉姑姑的形象,对事件的描述也具有概括性。④小说大致是由他叙过渡到自叙,

使读者由远而近地感受姑姑的形象,叙述有层次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有层次感。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

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

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

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在仔细阅读本文的基础上,从情

节、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以及主题的揭示等角度来分析,再与选项比对辨析正误。

(3)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先回到原文,仔细阅读相关段

落,看其写了什么内容,从内容角度分析其在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再阅读前后文,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视角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找到自叙和他叙的内容,然后结合叙述的内

容以及自叙、他叙的作用分析具体的效果。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

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

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

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

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

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10〜13.【答案】D、B、C、

【解析】(1)“汝辈”指你们,即听讲的人,是“可师之”的主语,其间不可断开,排除AC;

“撤坐辍讲”句意完整,且与张载“语道学之要”的对象是“二程”,其间不可断开,排除B。

译文:近来见了二程,他们深刻理解《易经》的学说,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

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他跟二程谈论道学的要领之后,精神焕发,充满了自信。

故选:D。

(2)B.“'识’含义相同”错误。“有得而识之”的“识”解释为“记”;“汝识之乎”的“识”

解释为“知道,懂得”。

故选:B»

(3)C.“他肯定王安石与人为善,对新政表示支持”说法错误,根据原文“载日:'公与人为善,

则人以善归公;如教玉人琢玉,则宜有不受命者矣”可知,这是张载对王安石实行新政的劝告,

并非“肯定王安石与人为善”,也没有表现对新政的支持。

故选:Co

(4)①“治道”,治国之道;“法”,效法;“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苟”,苟且。译

文:宋神宗召见张载,向他询问治国之道,他回答说:“治理政事如果不效法夏、商、周三代的

话,终究是苟且之道。”

②“始终”,自始至终;“发明”,阐发;“遗旨”,前人遗留下来的旨意;“复古”,恢复古

代的制度或风尚。译文:张载自始至终,善于阐发圣人遗留下来的旨意,他所谈论的治理国家所

施行的措施大概可以恢复古代的制度。

(5)根据原文“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

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可以概括出,张载教化百姓,关心民生。治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

关心百姓疾苦,宴请老人,使人们知道奉养、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根据原文“故其学尊礼贵德、

乐天安命,黜怪妄,辨鬼神”可概括出,张载致力研习圣人古学。为学尊崇礼教,崇尚道德,乐

天安命,接弃怪妄之说,辨清鬼神之论;根据原文“与诸生讲学,每告以学必如圣人而后已”“载

之始终,善发明圣人之遗旨”“著书《西铭》”可以概括出,张载传道授业,化育后人。讲学并

著书立说,阐发圣人遗旨,讲学强调学习要达到圣人的标准。

答案:

(1)D

(2)B

(3)C

(4)①宋神宗召见张载,向他询问治国之道,他回答说:“治理政事如果不效法夏、商、周三代

的话,终究是苟且之道。”

②张载自始至终,善于阐发圣人遗留下来的旨意,他所谈论的治理国家所施行的措施大概可以恢

复古代的制度。

(5)①教化百姓,关心民生。治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关心百姓疾苦,宴请老人,使人们知道

奉养、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②致力研习圣人古学。为学尊崇礼教,崇尚道德,乐天安命,挨弃

怪妄之说,辨清鬼神之论。③传道授业,化育后人。讲学并著书立说,阐发圣人遗旨,讲学强调

学习要达到圣人的标准.

参考译文:

张载字子厚,是长安人。年少时喜欢谈论军事。二十一岁那年,用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

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才,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可使之感到快

乐,为什么要研究军事呢。”于是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还认为不满足,又访寻

各种佛教、道家之书,多年深入研究它们的学说,知道不会有收获,便反过来研求《六经》。(他)

曾经在京城坐在虎皮上讲《易经》,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一天傍晚,程颍、程颐来了,和他讨

论《易经》,第二天他告诉别人说:“近来见了二程,他们深刻理解《易经》的学说,是我所比

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他跟二程谈论道学的要领之后,精

神焕发,充满了自信,说道:“我求得的道义已经够了,为什么还要向别处探求呢?”于是完全

抛弃了异端之学。(张载)考取进土,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治理政事把注重根本

改良民俗当作首先要办的事务,每个月的初一,准备酒和饭菜,召集乡间老人到县衙聚集,亲自

为他们敬酒,使人们知道奉养老人和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趁机询问民间的疾苦。熙宁初年,御

史中丞吕公著进言称张载具备古人之学,宋神宗召见张载,向他询问治国之道,他回答说:“治

理政事如果不效法夏、商、周三代的话,终究是苟且之道。”宋神宗很高兴,让他担任崇文院校

书。有一天他见到了王安石,王安石用新政来问他,张载回答说:“您与人为善,那么别人也用

善回报您;如果像教导玉工雕琢玉器那样,那么当然有不接受命令的人了。”回到朝廷,以生病

为由隐退居住在南山脚下,整天端坐在一间屋子里,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面思考,有心

得就记下它们,有时半夜起床坐下来,点上蜡烛来写作。穿着破旧的衣服,以粗米、草菜为食,

给各位学生讲学论道,常常用学习一定要像圣人那样才罢休的道理告诫他们。所以他为学尊崇礼

教,崇尚道德,乐天安命,推弃怪异荒诞之说,辨清鬼神之论。他家里婚、丧、葬、祭之礼,一

概沿用先王的规范,又辅以当代的礼节。又议论考定井田、宅里、学校的礼法,都想整理成册,

使之可以运用到各项事业中。吕大防推荐他说:''张载自始至终,善于阐发圣人遗留下来的旨意,

他所谈论的治理国家所施行的措施大概可以恢复古代的制度。”(宋神宗)于是下诏让他主管太

常礼院。因与有关官员议论礼仪观点不一致,又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家,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沐浴

更衣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去世。张载学习研究古代典籍,努力实践,成为关中士人们的宗师,

世人称他为“横渠先生”。写有《西铭》一书。程颐曾经说:“《西铭》发展了从前圣贤们所没

有讲到的道理,与孟子的性善论与养气说有同等功绩,自从孟子以后大概再没有见到过。”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

息,仔细概括。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

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4〜15.【答案】D、

【解析】(1)D.“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错误,诗人以溪面的平静反衬诗人被罢免

后内心不宁之情。

故选:D。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意思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

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作者参与改革,

失败被贬官后,外出游玩时所作。作者用“其境过清”直接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

苦的感情。

本诗作者李纲,一度被起用为相,力图革新内政,但为投降派排斥,多次遭罢免。诗作最后说“自

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意思是说自己是被贬官的可怜人难以滞留某地,羁旅漂泊并

非因为这里的由溪之景过于凄清,诗人正话反说,借溪边冷清的山景,间接抒发自己不宜久留此

地的感伤凄楚之情。

答案:

(1)D

(2)同:①两者都是借凄清的景色抒发被贬后凄楚之情。异:②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外出

游玩,通过描写“小石潭”周围凄清的景色,抒发了诗人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③

本诗作者李纲力图革新内政,但多次遭罢免,尾联写自己不能长久停留与眼前景色无关,实则正

话反说,表达了自己身为逐客,不宜久留冷清之地,怕勾起感伤凄楚之情。

赏析:

诗歌前三联描写小溪,最后一联抒发感情。首联上句描绘小溪的清澈,“脉脉”描写小溪流

淌的样子,“彻底明”写出小溪清澈见底的特点。下句“濯吾缨”运用典故,暗示诗人坚持操守

的品格。颔联描写小溪的“色”与“声”,分别以“琉璃”与“环佩”来比喻,视听结合,生动

形象。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描写小溪在月下波光激灌与小溪倒映天空更显水清而深

的特点。尾联上句直接点明诗人的“逐客”身份,突出诗人被贬官后的失意,下句诗人说自己难

以在此处停留不是因为溪山的景色清冷,言下之意是怕自己触景生情,内心更加不平静。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

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文语句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根据题干的提示,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0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

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答案】【小题1]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小题2】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小题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解析】故答案为:

(1)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重点字:朕)

(2)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重点字:鹃、沧)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重点字:露)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

关名句。

《赤壁赋》名句辑录:

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通过音乐引

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侧面描写客人的洞箫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两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凝妇。

3.表现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哀叹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表达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感叹的比喻句是:寄蜉蜥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写出《赤壁赋》中苏子与客到赤壁后不久的月景的两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7〜19.【答案】B、D、B

【解析】(1)消失殆尽:逐渐消失至没有。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

净。一般用于抽象事物。语境说的是麋鹿,选择“消失殆尽”。偶然:一般过去时,即过去某一

时刻不经意的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偶尔:一般现在时,即最近一段时间同一件事经常会发生。此

处强调过去突然发生,使用“偶然”最合语境。疏散:使人或物散开。疏通:清除阻塞,使水流

或交通畅通。语境强调“散开”的意思,选择“疏散”。功莫大焉:功劳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劳

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语境强调“南苑”功劳大,与吃苦无关,

使用“功莫大焉”最合适。

故选:Bo

(2)原文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语残缺,把“使”或“由于”去掉一个;二是“约……前后”

重复,把“约”或“前后”去掉。

故选;D。

(3)文中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引用。

D.表示反语.

故选:Bo

答案:

(1)B

(2)D

(3)B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

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根据病句类型去排除错误选项。

(3)本题考查的是引号的具体作用。做此题需要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在平时学

习中注意积累。

病句的错误类型有以下几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做题时要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再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

析修饰成分,找出病因,准确修改。

20〜21•【答案】①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②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③也不可能取代

人类的文学创作、①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②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③饱含作家对

生命的审美体验,④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解析】1.第一空,根据前文“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说明了一种现象,后文

提到“前几年流行一时”,说明这类现象早已经发生,故可填“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

第二空,根据“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可知,通过对比说明人工智

能还不足以具备这一特点,故可填”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

第三空,根据”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说明的是人工智能

创作的局限性;前句“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此处应用“也”承接,且

内容要强调它们不能取代人类的写作。故可填“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

2.将长句划分为短句,要注意找出主干和修饰语。首先找主干:文化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然后

分析特征关键词:审美体验,主观色彩,艺术加工。然后再切分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