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盖章)建宁县溪口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盖章或签字)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354500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号福建省环境保护局制PAGE填表说明1、本表适用于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的生态型建设项目。包括水资源开发,矿山开采,森林资源开发与营造,草原、沼泽、湿地开发,围垦及岸线开发,农、牧、渔业资源开发,风景旅游开发,交通运输,输送通讯管线工程以及区域综合性开发项目。2、本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项目建议书批复附件2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函附件3其它与项目环评有关的文件、资料附件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比例尺1:50000,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3、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确定选择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4)噪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专项评价工作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4、本表一式五份,报送件不得复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分送有关单位。PAGE19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建宁县溪口镇人民政府建设地点建宁县溪口镇建设依据主管部门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代码E4812公路工程建筑建设规模项目线路全长9.1118km,全路段为改建线路,设计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30km/h,双向2车道,路基宽度7.5m。总规模项目线路全长9.1118km,全路段为改建线路,设计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30km/h,双向2车道,路基宽度7.5m。总投资2384.5598万元环保投资142万元二、项目由来建宁县溪口镇高火线(杨林至渠村公路)是溪口镇经杨林村、蒋家排、巧洋、溪枫、龙山湾、渠村村的主要通道,因建设时期较早,该路段原设计为山区重岭四级公路。受当时自然条件、建设资金等因素限制,局部地段未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因该道路使用时间较长,重车多,局部路面出现破损、断板、现象,极大的影响了行车安全。因此,对该道路进行晋级改造及安保设施进行完善显得刻不容缓,它的建成对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路网品质及交通环境、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及交通运输能力、更好服务“三农”,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民生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宁县溪口镇人民政府拟对建宁县溪口镇高火线(杨林至渠村公路)进行全线晋级改造。项目路线起点位于G528线K485+158通往渠村三叉路口,终点位于渠村村街道,线路全长9.1118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30km/h,设置双向2车道,路基宽度为7.5m。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8年4月修改版)中:“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157、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其他(配套设施、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四级公路除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因此,建宁县溪口镇人民政府于2018年7月委托本环评单位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即派技术人员现场踏勘,经资料收集与调研后,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上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3.1自然环境3.1.1地理位置建宁县是福建省三明市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北纬26°32′-27°06′,东经116°30′-117°03′。建宁县是福建省的母亲河闽江的发源地,是著名的中国建莲之乡,黄花梨之乡。总面积1742.3平方千米。人口约15万人。通行闽赣方言邵武话。全县辖4个镇、5个乡:濉溪镇、里心镇、溪口镇、均口镇、伊家乡、黄坊乡、溪源乡、客坊乡、黄埠乡。县政府驻濉城镇,距三明市192千米。溪口镇位于建宁县城北郊,连接县城下坊街,东南丘陵起伏,西北群山耸翠,属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坦长。西北郊与江西省南丰县康都交界,北部与本县黄坊乡相连,东南与城关镇、金溪乡接壤,西部与里心镇毗邻,西南与伊家乡相接。溪口因发源于半元的长塘溪在此注入濉溪,曾经叫做“溪子口”,后简称“溪口”。本项目工程位于溪口镇,项目路线起点位于G528线K485+158通往渠村三叉路口,终点位于渠村村街道。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图3.1-1。本项目位置本项目位置图3.1-1项目地理位置图3.1.2周边环境概况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G528线K485+158通往渠村三叉路口,终点位于渠村村街道,全线沿着溪口镇高火线(杨林至渠村公路)进行改造。沿线两侧大多为农用地及荒地、林地、建设用地及村庄等,沿线涉及一条当地溪流(黄溪,又名杨林溪)。项目沿线及周边现状详见图3.1-2。项目起点项目终点沿线农用地沿线林地沿线村庄沿线黄溪水体图3.1-2项目沿线及周边现状3.1.3地形地貌建宁地形以丘陵和中、低山为主,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7.4%,平原盆谷仅12.6%。地形四周高、中部低,呈阶梯状下降,表现为明显的层状地貌特征。县内最高峰白石项海拔1858m,最低处大源、器村海拔290m,相对高差1568m。建宁县属武夷山复背斜层,震旦系变质地层广泛分布,构成建宁县里心——光泽新甸复背斜,长170km。背斜轴部为震旦系下部地层,两翼为上部地层。南侧修竹—安远为—向斜,轴部出露上白垩沙县组,因断层切割,两翼地层出露完整,依次为下白垩统石帽山群,上侏罗统南园组。茅店—武调向斜,轴部出露为中侏罗统漳平组,两翼为下侏罗梨山组及上三叠统蕉坑组。项目线路地处武夷山南段北坡,其地貌成因类型为构造剥蚀低山残丘。地形起伏、沟谷纵横,地形类别属山岭重丘区。3.1.4气候概况建宁县地处中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又有大陆山地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夏干湿差异悬殊,地形复杂,立体气候及地区山气候差异显著,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根据建宁县气象站1976至1995年实测资料统计,全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明显,气候温和,寒暖适宜。具有水热资源地区间差异大和小区立体型明显的气候特点,季风显著,气候类型多样。(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7.6℃,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6.9℃,极端最低气温为-9.0℃,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为38℃。(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65.6毫米,最多年降雨量2735.5毫米,历年月最多降雨量547.3毫米,历年日最大降雨量158.2毫米。一年中降雨主要集中在3~9月份,以六月为最多,月平均降雨量306.3毫米。一年中3~6月为梅雨季节,7~12月为台风影响的降水。全年≥25毫米的降水日数平均20.5天。(3)风况多年平均风速为2.0米/秒,强风向为东北和北东方向,最大风速为17米/秒,常风向为东北方向,频率12%。一年中除1月、12月以西风为主,7月以东风为主外,其余各月均以东北风为主,频率10~19%,全年≥8级风日数平均为4天。(4)雾多年平均雾日数为76.1天,一年中以7~12月为雾季,月平均雾日数为7~9天,以9月份的雾日数为最多,平均9.1天,其它各月的雾日数一般不少于4天。⑤相对湿度多年年均相对湿度为81%。一年中6月的相对湿度最大,达85%;其余各月相对湿度在80%左右,本地区各月间相对湿度幅度不大,相差在6%左右。⑥日照常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3%,最多年份是1963年为2328小时,最少年份是1975年仅为1596.5小时,日照最大年际差731.4小时,年内日照时数,七月最多,平均为262.5小时,2月最少,平均为98.7小时,日照月际差为163.8小时。3.1.5水文特征建宁县境内溪河总长1005.9km,流域总面积1685.7km2。主要溪流有13条,其中主要河流濉溪及澜溪、宁溪等11条支流属金溪水系,从东面袁庄注入泰宁金湖后,经将乐至顺昌,汇入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富屯溪。台田溪流入宁化水茜溪,属沙溪水系,发源于均口镇均口村张家山组严峰山,为千里闽江正源头。水力蕴藏量1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1万千瓦。本项目区域水系为黄溪(杨林溪),属濉溪小支流。主溪发源于狐狸隘、百丈镒,流经上下杉溪、兰陂水库,导入嵊背小溪之水至渠村,纳发自秦楼山、青山隘、里西坑之水,经巧洋、杨林、枫源、枧头等地,沿线汇集鹿山下、峰家寨、新曾坑、蒋家、大南、洋田磜、中枫源、上驿、磜下等近20条小溪涧,在坑井注入濉溪。流域面积212km2,河道长36km,县内比降4.3‰。平均年降雨量1861mm,平均年径流量2.27亿m3。3.1.6土壤、植被(1)土壤项目区域内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4个土类。受充沛的雨量,温暖的气候,茂密的植被等条件的影响,土壤脱硅富铅化作用强烈,形成以红壤为主的地带性水平分布,而境内峰峦叠嶂,地势复杂,母岩种类多,山地生物、气候的分布变化,上下甚为悬殊,故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区域组合分布的特点明显。(2)植被该项目区域植被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小部分为南亚热带雨林区,后者面积很小,且原有植被破坏殆尽,几乎为人工栽培植被及灌丛代替,仅有残留雨林特征。主要植被有:(1)、阔叶林:①常绿阔叶林:米槠林、甜槠林、罗浮栲、丝栗栲、表风栎、木荷林、闽粤栲林;②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有枫香冈栎甜槠林。(2)、针叶林:①常绿针叶林: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湿地松林、杉木林、杉木马尾松林、柳杉林、杉木建柏林、建柏林。②针阔混交林:马尾松丝栗栲林、马尾松甜槠林、马尾松木荷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林。(3)、竹林:毛竹林、竹和针阔混交林、绿竹林。(4)、灌丛:①低山丘陵次生灌丛:黄瑞木、胡枝子、乌饭、十八变、小叶赤楠、桃金娘;②中山灌丛:马银花、乌药、乌饭、棱木、刺毛杜鹃。(5)、草丛:芒萁、芒草、茅草、金脉金茅、野古草。(6)、经济林:油茶林、茶树林、果树林、肉桂林、厚朴林。(7)、海岸红树林主要有秋茄林。全市野生植物有113科、517种,其中:蕨类17科、30种;裸子枝5科、17种,被子植物90科、470种。其中有野生药用植物:黄连、百合、何首乌、乌药、葛根、金毛狗、白茅、金樱子、枳壳、海金沙、银杏、山仓子、枸树、蒲公英、淡竹、吊兰、马鞭草、鱼腥草、千里光、红豆树、女贞、厚朴、鸡血藤、桑、侧柏、梧桐、忍冬等几百种。3.2社会环境概况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北纬26°32′-27°06′,东经116°30′-117°03′。总面积1742.3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通行闽赣方言邵武话。全县辖4个镇、5个乡:濉溪镇、里心镇、溪口镇、均口镇、伊家乡、黄坊乡、溪源乡、客坊乡、黄埠乡。县政府驻濉口镇,距三明市192千米。年降水量1822毫米,年均气温16.8℃。有云母、瓷土、稀土等矿藏10余种。207、309省道公路过境,水运可通航。游览胜地有金铙山、白鹿山等,古迹有迎薰门等。根据统计资料,2016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01亿元,增长1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5亿元,增长6.9%,增幅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1亿元,增长4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8亿元,增长89.6%;实际利用外资704万美元,增长27.3%;出口总值1127万美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亿元,增长17.3%;财政总收入7726万元,增长28.7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197万元,增长3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3元,增长24.5%;农民人均纯收入4546元,增长12.1%。四、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4.1环境功能区划4.1.1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周边水体主要为黄溪(杨林溪),根据明政文[2004]36号《建宁县城市环境规划》,项目区域黄溪(杨林溪)水体划定为Ⅲ类功能区,其主要水体功能主要为工业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Ⅲ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1-1。表4.1-1地表水水质执行标准单位:mg/L序号水质指标Ⅲ类水质标准标准来源1pH(无量纲)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Ⅲ类标准2DO≥53COD≤204BOD5≤45NH3-N≤1.06高锰酸盐指数≤64.1.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明政文[2004]36号《建宁县城市环境规划》,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类别为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1-2。表4.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m3环境要素执行标准指标标准限值评价对象空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PM10(日均)150µg/m3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SO2(日均)150µg/m3SO2(小时平均)500µg/m3NO2(日均)80µg/m3NO2(小时平均)120µg/m3120120CO(日均)4mg/m3CO(小时平均)10mg/m34.1.3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为公路改扩建项目,公路建设等级为三级公路,项目沿线现状主要为集镇、村庄、农用地及旧路等,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项目建成后,公路沿线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本工程声环境质量执行情况详见表4.1-3。表4.1-3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单位:LAeq(dB)序号适用区域执行标准声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1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60504.1.4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见表4.1-4及图4.1-1。表4.1-4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生态功能分区单元生态环境敏感性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Ⅰ闽东闽中和闽北闽西生态区Ⅰ1闽北闽西山地盆谷生态亚区1206建宁盆地复合农林业生态功能区土壤侵蚀敏感、酸雨轻度敏感与敏感及高度敏感相间分布、地质灾害敏感与高度敏感复合农林业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建设生态农业,特别是大面积的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建设生态城镇和生态工业区;继续植树造林、改善树种结构,提高坑井水库集水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治水土流失,做好矿山生态恢复工作。根据建宁县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建宁县中西部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生态功能小区编号:120643001),详见图4.1-2。本项目位置本项目位置图4.1-1本项目位置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图本项目位置本项目位置图4.1-2本项目位置及建宁县生态功能区划图4.2环境质量现状4.2.1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附近的地表水体为黄溪(杨林溪)。评价引用《建宁县小流域(里沙溪口、杨林溪/富田溪口、黄坊溪口、王枰栋溪口、宁溪口、隘背)地表水检测》(监测报告)中福建创投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2017年11月3日对项目附近的黄溪(杨林溪)水体水质的监测数据。具体监测断面及结果详见表4.2-1。表4.2-1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监测日期监测点位检测结果(mg/L,pH值除外)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2017年11月3日里沙溪口6.90.1260.19杨林溪/富田溪口2.20.1470.17黄坊溪口6.887.0940.08王枰栋溪口2.20.1050.06宁溪口2.20.0830.07隘背6.70.0990.08Ⅲ类标准限值6~9≥5≤6≤4≤1.0≤0.2由表4.2-1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的黄溪(杨林溪)的各项水质指标标准指数(Si)均小于1,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水质现状良好。4.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结果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引用《建宁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福建创投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3日~6月9日对项目所在的溪口镇的大气现状监测数据。具体监测结果详见表4.2-2。表4.2-2项目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监测点位监测项目采样时段执行标准检测结果(mg/m3)6月3日6月4日6月5日6月6日6月7日6月8日6月9日溪口镇SO2日均测值0.150.0100.0130.0110.0150.0170.0120.014NO2日均测值0.080.0290.0240.0300.0230.0280.0220.031PM10日均测值0.150.0530.0590.0470.0600.0550.0510.043由表4.2-2的评价结果可知,各监测项目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4.2.3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委托福建创投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24日对本项目沿线区域的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4.2-3。表4.2-3项目沿线现状噪声监测结果监测点位监测值LAeq(dB(A))标准值(dB(A))达标情况昼间夜间昼间夜间类别昼间夜间N1火田居民区55.845.660502类达标达标N2杨林村55.244.760502类达标达标N3杨林小学54.344.760502类达标达标N4大埔上居民区56.145.360502类达标达标N5蒋家排居民区55.644.460502类达标达标N6巧洋居民区55.543.160502类达标达标N7孔家居民区54.744.360502类达标达标N8八角亭居民区54.243.360502类达标达标N9隔边居民区56.645.960502类达标达标N10溪枫村54.444.160502类达标达标N11渠村村56.845.860502类达标达标N12渠村小学55.745.260502类达标达标根据表4.2-3可知,项目沿线区域各监测点位的现状噪声均可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功能区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周边声环境现状较好。图4.2-1项目沿线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4.2.4项目沿线生态环境现状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人类活动频繁,项目沿线部分原生植被已被道路、村庄农作物及一般经济林等所取代,植被类型较为单一。项目周边区域生态环境主要为农田、一般经济林及旱生性草坡等。主要的植被为马尾松、毛竹、灌木丛、杂草及农作物等,不涉及古树名木。由于人类开垦和密集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干扰影响,现状沿线区域现有动物主要是一些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伴人动物或生态上特殊适应农田及居民区生活环境的类型,如蜻蜓、蝶类、蜂类、蚊蝇、鼠类、两栖类及野生鸟类等,评价范围内未发现有重要野生动物或鸟类的栖息或繁殖地,亦未发现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或鸟类分布。总体来说,评价区域内生态功能价值较低,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生态分布相对贫乏。项目所在区域植被现状照片见图4.2-2。一般经济林及毛竹林毛竹及马尾松农作物杂草丛图4.2-2项目周边生态环境现状4.3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项目污染源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确定项目污染物排放应执行以下标准,详见表4.3-1。表4.3-1项目执行的排放标准一览表类型执行排放标准施工污水项目施工人员全部租用当地民房,施工生活污水依托当地村民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不单独外排;施工废水通过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噪声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即昼间噪声≤70dB(A),夜间噪声≤55dB(A)。施工废气施工期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即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4.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影响主要是施工期,主要产生噪声、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根据项目周边环境关系,确定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为:(1)水环境:本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附近的黄溪(杨林溪),其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Ⅲ类标准。(2)生态环境:项目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及重点保护植物等生态敏感保护目标,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项目道路红线外200m范围内的沿线植被、野生动物及耕田、果园等。(3)本项目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居民区。(4)本项目声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居民区。项目沿线涉及大气环境及声环境主要敏感目标详见表4.4-1及图4.4-1。表4.4-1工程沿线大气、声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敏感点名称参照桩号方位所在位置可能影响户数/人数大气环境功能区声环境功能区与道路红线距离(m)1火田居民区K0+000~K0+410线路左侧、右侧二类2类522/662杨林村K1+360~K1+980线路左侧二类2类756/1683杨林小学K1+700线路左侧二类2类38约50人4大埔上居民区K1+560~K1+980线路右侧二类2类548/1445蒋家排居民区K2+320~K2+720线路左侧二类2类67/216巧洋居民区K2+900~K3+480线路左侧、右侧二类2类1042/1267孔家居民区K3+730~K3+810线路左侧二类2类45/158八角亭居民区K5+560~K5+810线路右侧二类2类659/279隔边居民区K6+620~K7+120线路左侧、右侧二类2类421/6310溪枫村K6+880~K7+100线路右侧二类2类1505/1511渠村村K8+320~K9+111线路左侧、右侧二类2类464/19212渠村小学K1+360~K1+980线路右侧二类2类88约80人杨林三桥杨林二桥杨林一桥渠村桥溪枫桥项目终点项目起点杨林三桥杨林二桥杨林一桥渠村桥溪枫桥项目终点项目起点图4.4-1项目线路走向及周边关系图五、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5.1原有线路概况溪口镇高火线(杨林至渠村公路)是溪口镇经杨林村、蒋家排、巧洋、溪枫、龙山湾、渠村村的主要通道,因建设时期较早,该路段原设计为山区重岭四级公路。受当时自然条件、建设资金等因素限制,局部地段未达到四级公路标准。现状为3.5m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约18cm。由于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公路交通量也相应迅猛增长,根据调查,溪口镇高火线现状公路等级低,路线弯多路窄,路况较差,因道路使用时间较长,重车多,局部路面出现破损、断板现象,大部分路面已凹凸不平,严重影响运行能力、车行速度,沿线村民的通行以及运输较为艰难,影响了项目区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现有公路现状如下图。原有线路现状1原有线路现状2原有线路现状3原有线路现状4图5.1-1项目原有线路现状图5.2项目工程概况5.2.1工程基本情况(1)工程名称: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2)建设单位:建宁县溪口镇人民政府(3)建设地点:建宁县溪口镇(4)建设性质:改扩建(5)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线路全长9.1118km,设计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30km/h,路基宽度7.5m,采用双车道标准。建设内容包括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排水工程、防护工程及交通工程等。(6)投资总额:2384.5598万元。(7)建设工期:2019年1月~2019年7月,共6个月。本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见表5.2-1,主要技术指标见表5.2-2:表5.2-1项目主要工程量汇总序号项目单位工程数量1线路长度km9.11182路基宽度m7.53路面宽度m6.54公路工程路基工程路基挖方工程量m379738路基填方工程量m341202路面工程水泥混凝土结构m2600855桥梁工程中桥m/座91.04/2小桥m/座89.84/36涵洞工程混凝土盖板涵m/道158.7/17混凝土圆管涵m/道97/11混凝土灌溉涵m/道105/117路基排水工程m3836.698防护工程m34608.549交叉工程处110交通安全设施km9.111811绿化km9.111812占用土地数量亩206.2表5.2-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线路总长Km9.11183设计行车速度km/h304路基宽度m7.55路面宽度m6.56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7路面设计标准轴载KN标准轴载BZZ-1008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m659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m31.69610停车视距m3011最大纵坡i%5.21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2513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5014小桥设计洪水频率/1/2515设计车辆荷载/公路-Ⅱ5.2.2交通量预测相对交通量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交通量分析及预测资料,本项目营运期各特征年平均日交通量(折合小汽车)的计算分析结果详见表5.2-3。表5.2-3本项目规划年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日项目2019年2024年2029年2034年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147220462670308绝对交通量预测工可折算系数:摩托、小客、小货=1,中货、大客=1.5,大货=3,拖拉机、特大货车、集装箱=4。环评小中大车分类方法:小型车一般包括小货、小客;中型车一般为中货、40座以下客车、农用三轮、四轮等;大型车一般包括集装箱车、拖挂车、40座以上大客车、大货车等。大型车和小型车以外的车辆按相近归类。车型分类标准见表5.2-4。环评各类型车折算系数:小型车=1,中型车=2,大型车=3。表5.2-4车型分类标准车型汽车总质量小型车(S)3.5t以下中型车(M)3.5t以上~12t大型车(L)12t以上注:小型车一般包括小货、轿车、7座(含7座)以下旅行车等;大型车一般包括集装箱车、拖挂车、工程车、大客车(40座以上)、大货车等;中型车一般包括中货=中客(7座~40座)、农用三轮、四轮等。大型车和小型车以外的车辆,可按相近归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车型分类(大、中、小型车)方法,计算出项目近、中、远期昼夜小时交通量,见表5.2-5。表5.2-5本项目小时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辆/小时项目车型2019年2025年2033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小型车472668399554中型车74116158大型车4253745.2.3工程设计概况公路平面设计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起止桩号:K0+000~K9+111.8),线路起点位于G528线K485+158通往渠村三叉路口(火田坂元桥附近)处,沿现有乡道布线,至自然村杨林村,经杨林一桥、杨林二桥、杨林三桥,到达巧洋村,越过通往溪枫三叉路口,途经际上、龙山湾,沿黄溪左侧布线,横穿渠村桥到达渠村村街道,路线桩号K9+111.8作为路线终点,路线总长9.1118公里。全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m,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全线设计荷载采用公路-Ⅱ级,其余技术指标按照交通部颁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的规定执行。项目线路走向见图4.4-1(项目线路走向及周边关系图)。公路纵断面设计项目公路纵断面设计主要依据竖向规划控制标高,并充分考虑减少土方量及有利于路面水及时排除的原则设计。全线共设变坡点39个,平均每公里4.28个,凸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000m,凸形凹竖曲线最小半径为2000m。全线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最大纵坡5.2%,共1处,坡长170m,最短坡长100米。公路纵断面设计以满足交通、排水及防洪排涝的要求为原则。公路标准横断面设计根据本项目路段的特点,公路横断面设计从功能性质和交通量分析,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起止桩号:K0+000~K9+111.8)路基宽度设置为7.5m。本项目路基标准横断面具体设置如下:路基横断面布置为:7.5m=0.5m(路肩)+2×3.25m(行车道)+0.5m(路肩),具体见下图5.2-1。图5.2-1本项目道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公路路基工程本工程路基设计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等有关规范要求执行。工程全线路基设计标准按三级公路双向二车道,设计速度为30Km/h,路基宽度设置为7.5m,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设计荷载:公路-Ⅱ级。工程拟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填筑过程中,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路床80cm范围内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80cm~150cm范围内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5.2-6的规定。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桥梁台背部位应采用碎石土或砂砾(卵)石等透水性填料填筑。同时可考虑采用挖方边坡等可利用的土石方作为路基填料。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路堤两侧应各超宽填筑5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清理。当路基分层填筑完成后,邻近结构物处采用人工机具增强补压,以降低工后沉降。挖方路段开挖至路床底面高程,将原地面翻挖后重新压实,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5%。表5.2-6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表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方路基0~0.36≥950.3~0.84≥95零填及挖方路基0~0.36≥950.3~0.84≥95上路堤0.8~1.53≥94下路堤1.5以下2≥9公路路面工程本项目路面结构设计是根据项目路段公路交通量及三级公路对路面强度、平整度、透水性、防滑、耐磨耗、耐久性、行车舒适等要求,并结合本路段气候、水文、地质、材料来源、造价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振动噪音大,影响行车舒适性,变形协调能力差,但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造价低、养护费用少等优点,而且路面材料来源便利,是我省三级公路较为普遍采用的路面结构形式,也是各地施工经验较为成熟的路面结构,而采用沥青砼路面,则造价高,对于山区路段养护困难,养护费用高。因此综合各因素,确定本项目路面采用全路幅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均为7.5m。本项目路面结构(全路幅水泥混凝土路面)设置如下:22cm水泥混凝土面层+1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填隙碎石底基层。桥梁工程本工程共涉及5座桥梁,均无通航要求,共长180.88m。其中,完全利用2座现有小桥(杨林三桥、渠村桥),共长70.8m;部分利用中桥1座(杨林二桥)共长43m;新建中桥1座(杨林一桥)共长48.04m;新建小桥1座(溪枫桥)共长19.04m。本项目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实心板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下部结构采用实体墩或柱式墩、U型桥台。项目桥梁布置情况详见表5.2-7。表5.2-7项目桥梁工程建设数量及参数一览表序号桥名中心桩号桥面净宽(m)桥梁全长(m)结构类型上部结构下部构造1杨林三桥K0+787完全利用现有桥梁7.535.80实心板实体墩U型桥台、扩大基础2杨林二桥K1+460桥梁利用、新建桥面7.543.00实心板实体墩U型桥台、扩大基础3杨林一桥K2+040拆除旧桥、重新新建桥梁7.548.04预应力砼空心板桥柱式墩U型桥台、扩大基础4溪枫桥K6+287.7拆除旧桥、重新新建桥梁7.519.04预应力砼空心板桥/U型桥台、扩大基础5渠村桥K9+030完全利用现有桥梁5.835.00石拱桥实体墩U型桥台、扩大基础涵洞工程本工程共涉及涵洞39道,总长360.7m。其中,盖板涵17道,共长158.7m,利用1道,详见表5.2-8;圆管涵11道,共长97m,详见表5.2-9;混凝土灌溉涵11道,共长105m,详见表5.2-10。表5.2-8项目盖板涵设置情况序号中心桩号结构类型孔数及孔径(孔×m)交角(°)涵长(m)洞口型式进口出口1K0+342.00盖板涵1-1.50×1.50909八字翼墙八字翼墙2K1+352.00盖板涵1-1.50×1.509011八字翼墙八字翼墙3K2+507.00盖板涵1-1.00×1.0090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4K2+762.00盖板涵接长1-1.50×2.00904旧涵八字翼墙5K3+491.50盖板涵1-1.00×1.00909八字翼墙八字翼墙6K4+025.00盖板涵1-1.50×1.5090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7K5+002.00盖板涵接长1-2.00×2.009016旧涵八字翼墙8K5+538.00盖板涵1-2.00×2.009011八字翼墙八字翼墙9K5+809.00盖板涵1-1.00×1.5090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10K6+055.00盖板涵1-1.00×1.5090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11K6+161.00盖板涵1-1.00×1.5090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12K7+369.00盖板涵1-1.00×1.5090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13K7+430.00盖板涵1-1.00×1.509010边沟跌井八字翼墙14K7+688.50盖板涵1-4.00×2.009011八字翼墙八字翼墙15K8+115.00盖板涵1-1.00×1.509012.7八字翼墙八字翼墙16K8+248.00盖板涵1-1.00×1.509011边沟跌井八字翼墙表5.2-9项目圆管涵设置情况序号中心桩号结构类型孔数及孔径(孔×m)交角(°)涵长(m)洞口型式进口出口1K0+411.00圆管涵1×1.00908.5一字墙八字翼墙2K0+671.00圆管涵1×1.00909八字翼墙八字翼墙3K0+988.00圆管涵1×1.00909八字翼墙八字翼墙4K2+905.00圆管涵1×1.00908.5边沟跌井八字翼墙5K2+965.00圆管涵1×1.00908.5八字翼墙八字翼墙6K3+077.00圆管涵1×1.00909八字翼墙八字翼墙7K3+751.00圆管涵1×1.0090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8K4+295.00圆管涵1×1.00908.5边沟跌井八字翼墙9K5+418.00圆管涵1×0.75909.5边沟跌井八字翼墙10K6+694.00圆管涵1×1.0090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11K8+726.00圆管涵1×1.00908.5边沟跌井八字翼墙表5.2-10项目灌溉涵设置情况序号中心桩号结构类型孔数及半径(孔×m)涵长(m)洞口型式进口出口1K1+620.00灌溉涵φ0.59八字翼墙八字翼墙2K1+759.00灌溉涵φ0.5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3K2+660.00灌溉涵φ0.39八字翼墙八字翼墙4K2+789.00灌溉涵φ0.310八字翼墙八字翼墙5K3+149.00灌溉涵φ0.310八字翼墙八字翼墙6K3+236.00灌溉涵φ0.510边沟跌井八字翼墙7K4+463.00灌溉涵φ0.510边沟跌井八字翼墙8K4+717.00灌溉涵φ0.510八字翼墙八字翼墙9K4+900.00灌溉涵φ0.310八字翼墙八字翼墙10K5+269.00灌溉涵φ0.5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11K6+242.00灌溉涵φ0.59边沟跌井八字翼墙防护工程路基支挡、防护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路基防护根据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填挖情况及边坡高度分别处理。路基防护按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有条件的路段尽可能采用植物防护,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1)路堤边坡支挡及防护①路堤高度>3m时,采用人字骨架植草灌护坡。②对于不宜放坡的路堤路段,可在坡脚设置路堤挡墙或护肩。(2)路堑边坡防护路堑边坡防护工程与边坡设计、景观设计紧密结合,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护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边坡坡度陡于1:1路堑路段采用镀锌网植草灌或镀锌网(锚杆)植草灌防护方案。②边坡坡度缓于1:1路堑路段采用骨架植草绿化的防护方案。(3)挡土墙防护对有需要路段,浇筑挡土墙所用材料采用C20、C25片石混凝土。挡墙采用衡重式或仰斜式挡墙。(4)坡体排水根据路堑边坡具体情况,设置排水平孔,引排路堑坡体内的水。0交通工程本项目交通标志布设原则是以完全不熟悉本段公路及周围路网的外地司机为设计对象,从与本段公路相交的被交道路开始,实施渐进诱导,对重要交通信息重复显示,板面布设以司机在30km/h的速度行驶时能清晰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以减少延误,保证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项目交通标志的平面布设,严格按照《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以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设置,力求做到标志齐全,功能完整。5.3工程实施及工期安排5.3.1工程征地拆迁情况本项目全线占地面积共206.2亩(13.747hm2。其中,占用杂地46.29亩、山林地14.31亩(0.9538hm2)、水田48.03亩、竹地1.2亩、荒地19.71亩、菜地1.39亩、河滩地2.59亩、鱼塘0.42亩、果园1.1亩等。项目占地未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敏感区域。项目共占用林地14.31亩(0.9538hm2),所占林地为项目区域集体林地,均为一般经济林,并已取得福建省林业厅关于本项目所使用林地的审核同意书(闽明林地审[2018]2号),本项目不涉及生态公益林的占用。项目沿线大部分场地为旱地、荒地及旧路等,工程所经过路线范围内仅需拆迁部分简易搭盖建筑物,拆迁数量较少。项目需拆迁的砖混结构房、简易木房等面积共计约162.24m2。5.3.2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筑路材料主要包括路基填筑材料、路面、桥梁及其他结构物材料。路基填筑材料主要为土、石;路面、桥梁及其他结构物材料主要有钢材、水泥、沥青、砂石料等。拟建项日沿线地材丰富,筑路材料应遵循就地就近取材的原则。项目所需的钢筋、水泥、木材、砂石料可从附近的物质供应部门采购,工程所需的钢材、汽油、柴油等主要材料可就近由建材市场购得。本项目可利用现有的旧路(溪口镇高火线)作为主要施工运输通道,运输条件相对较好,便于施工时材料运输。本项目采用分路段半封闭式施工,施工期间在封闭路段前后设置提示牌,由专人负责施工路段交通的疏导,并在居民区前后设置警示牌。5.3.3工程填挖方根据《关于建宁县高火线(Y005)溪口杨林至渠村段公路晋级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的批复》(建水[2017]185号)内的数据,本项目主体工程开挖土石方总量约79738m3,需回填土石方总量为41202m3,利用石方12175m3,弃方为26361m3。5.3.4三场设置(1)施工便道本项目为公路改扩建项目,在原有旧路上进行全线晋级改造,工程不设施工便道,项目区总体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项目施工材料运输可利用现有旧路。(2)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本项目沿线涉及村庄较多,工人均租用沿线的民房,本项目不单独另设施工营地。项目于杨林村大浦上租用一民房作为项目临时施工营地,用于施工期间日常办公及管理。本项目采用分段施工,道路施工时所需的临时施工场主要利用道路永久占地范围。并于桩号K5+340右侧山坳处设置一处临时施工场地,占地面积约0.18hm2。表5.3-1项目临时施工营地及施工场地布置情况一览表项目位置占地面积(hm2)占地性质占地类型临时施工营地K3+400右侧/临时租用临时租用现有民房临时施工场地K5+340右侧0.18临时占地未利用地(杂草地)(3)取土场、弃土场本项目挖方量大于填方量,不设取土场。根据项目土石方平衡分析情况,本项目将产生弃方26361m3,均为土方。因此,项目于沿线共设置3处弃土场用于堆放项目弃方,占地面积约0.59hm2,占地类型主要为老路、荒地及河滩地。项目拟于各弃土场四周设置M7.5浆砌片石护脚,弃土场A及弃土场B临溪一侧设置浆砌片石挡土墙。各弃土场完成渣土堆放后进行植被恢复。项目弃土场布置详见表5.3-2。项目弃土场选址合理性及环境可行性分析见表5.3-3。表5.3-2项目弃土场布置情况一览表项目位置占地面积(hm2)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弃土场AK4+460右侧0.20永久占地老路、荒地、河滩地弃土场BK5+000右侧0.31永久占地荒地、河滩地弃土场CK8+270右侧0.08永久占地老路、荒地200m水田临时施工营地临时施工场地弃土场A弃土场B弃土场C项目终点项目起点200m水田临时施工营地临时施工场地弃土场A弃土场B弃土场C项目终点项目起点图5.3-1项目临时施工用地布局情况表5.3-3项目“弃土场”选址合理性及环境可行性分析项目位置占地面积(hm2)弃土规模(m3)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地形特征周边敏感目标拟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选址合理性及环境可行性后期恢复方式弃土场AK4+460右侧0.208700永久占地老路、荒地、河滩地河滩地、地势较平坦临近黄溪(杨林溪)四周设置M7.5浆砌片石护脚,临溪一侧设置浆砌片石挡土墙。周边生态环境主要为河岸及杂草地,地势较平坦,周边不涉及珍惜动植物及名木古树,周边无敏感点,但该位置临近黄溪,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因此,在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及后期完成植被恢复的情况下,该弃土场的选址基本合理。植被恢复弃土场BK5+000右侧0.3114087永久占地荒地、河滩地河滩地,地势平坦临近黄溪(杨林溪)四周设置M7.5浆砌片石护脚,临溪一侧设置浆砌片石挡土墙。周边生态环境主要为河岸及杂草地,地势较平坦,周边不涉及珍惜动植物及名木古树,周边无敏感点,但该位置临近黄溪,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因此,在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及后期完成植被恢复的情况下,该弃土场的选址基本合理。植被恢复弃土场CK8+270右侧0.083574永久占地老路、荒地坡地,地势低洼、平坦临近区域有部分水田(一般耕地)四周设置M7.5浆砌片石护脚。周边生态环境主要为杂草地及水田,地势低洼、平坦,周边不涉及珍惜动植物及名木古树,周边无敏感点,但该位置东侧临近部分水田(一般耕地)。因此,在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及后期完成植被恢复的情况下,该弃土场的选址基本合理。植被恢复综合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弃方量为26361m3,项目拟设弃土场总占地面积为0.59hm2,平均堆高约4.47m,堆高较高,评价建议根据弃土场C地形及周边环境情况进行扩征或增设一处弃土场,降低各弃土场堆高以降低产生水土流失的风险。同时,应对各弃土场四侧设置截排水沟,土方堆放过程应及时进行务实并进行相应的植被恢复。在规范弃渣管理,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植被恢复措施的情况下,项目“弃土场”选址基本合理,环境基本可行。5.3.5工期安排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安排,本项目拟定于2019年1月开工建设,施工工期拟定为6个月,预计于2019年7月底完工。5.4工程污染源分析5.4.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施工期噪声污染源强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来自各种施工作业,主要有筑路机械噪声、车辆运输噪声、现场处理噪声以及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噪声。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附录C,公路工程机械噪声测试值,施工各阶段平均噪声值见表5.4-1。表5.4-1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声级测试值及范围序号机械类型测点距施工机械距里(m)最大声级Lmax(dB)1轮式装载机5902轮式装载机5903平地机5904振动式压路机5865双轮双振压路机5816三轮压路机5817轮胎式液压挖掘机5768推土机5869轮胎式液压挖掘机58410摊铺机(英国)58211摊铺机(德国)58712发电机组(2台)58713混凝土冲击镐590注:本表数据部分来源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本工程施工期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大多不固定性。而且施工中往往由不同类型的机械相互配合,形成多源的施工噪声,其噪声的时空分布呈现多变而复杂的组成。(2)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强分析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项目施工期存在土方填挖、物料装卸和车辆运输等过程,在风速大于一定的起尘风速时,将产生扬尘。这些扬尘的排放源为无组织排放源,其源强与扬尘颗粒物的粒径大小、比重以及风速、湿度等因素有关。风速越大,颗粒越小,沙土的含水率越小,扬尘的产生量就越大。其扬尘产生源强因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具体产生源强难以计算确定。混凝土使用洒水车、雾炮等设备洒水抑尘,减少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扬尘。此外,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还会产生一定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2、CO、THC(烃类),产生量较少。(3)施工期废水污染源强分析①施工生活废水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淋浴污水和洗涤污水等,主要含有CODCr、BOD5、SS、NH3-N和动植物油以及粪大肠菌群等污染物。本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约50人,施工人员人均生活用水量按120kg/人.d计,排水系数取80%,则施工期间高峰期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4.8t/d。根据一般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浓度,施工生活污水处理前,CODCr浓度为400mg/L,BOD5浓度为200mg/L,SS浓度为220mg/L、动植物油类浓度为30mg/L,NH3-N浓度为35mg/L。本项目施工期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当地民房,其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不单独外排。②施工生产废水本项目施工期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施工场地的混凝土浇筑养护水及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等。主要污染物是含有高浓度的泥沙和较高浓度的石油类物质,浓度约为SS:4000mg/L、石油类:30mg/L。施工废水经收集隔油沉淀处理后作为施工场地降尘及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冲洗用水回用,不外排。混凝土搅拌站废水经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或回用。(4)施工期固废产生量分析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垃圾主要有施工建筑垃圾及废弃土石方。施工建筑垃圾:主要施工场地内杂草、灌木等植物残体、拆迁建筑垃圾以及建筑碎片、水泥块、砂石子、废木板等。废弃土石方:本项目共产生弃方26361m3,弃方量较小,分别堆放于项目所设置的弃土场,待渣土完成堆放后进行植草种树,恢复植被,稳定边坡。施工生活垃圾:施工场地不设食宿,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主要为废弃的一次性餐盒和食品包装袋等。拟建项目施工高峰期有施工人员50人,每人每天排放生活垃圾按0.8kg计算,则施工期间每天产生的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为40kg。5.4.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1)营运期噪声源营运期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机动车行驶产生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源。车辆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会产生噪声;车辆行驶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部件也会产生噪声。①各类型单车车速预测本项目的设计车速为30km/h,小型车的平均车速以设计车速的95%计,大、中型车平均速度以按85%计,则项目营运各特征年小、中、大型车预测车速详见表5.4-2。表5.4-2营运各特征年各车型预测车速单位:km/h项目设计车速(km/h)特征年2019年(近期)2025年(中期)2033年(远期)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建宁县高火线(Y005)30小车28.528.528.528.528.528.5中车25.525.525.525.525.525.5大车25.525.525.525.525.525.5②各类车型的平均辐射噪声声级值第i种车型在参照点(7.5m)处的平均辐射噪声级(dB)按下式计算: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式中:、、——分别表示大、中、小型车平均辐射声级;——该车型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km/h。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到本项目营运期各特征年小、中、大型车单车平均辐射声级预测结果见表5.4-3。表5.4-3营运各特征年各车型单车噪声排放源强单位:dB(A)项目路段特征年2019年(近期)2025年(中期)2033年(远期)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建宁县高火线(Y005)小车63.163.163.163.163.163.1中车65.765.765.765.765.765.7大车73.173.173.173.173.173.1(2)营运期废气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是机动车行驶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x及CO,其污染物排放源源强按下式计算:式中:——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度,mg/(s·m);——型车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型车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mg/(辆·m)。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时间部署,2001年起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执行相当于欧Ⅰ标准的国一标准,2004~2006年已全面实行欧Ⅱ排放标准,2007年7月1日开始实行第Ⅲ阶段(相当欧Ⅲ排放标准),2010年7月1日开始实行第Ⅳ阶段,201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第Ⅴ阶段,202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第Ⅵ阶段。即到工程建成通车后,全国范围内将执行第Ⅴ阶段标准(相当欧Ⅴ排放标准)及第Ⅵ阶段标准(相当欧Ⅵ排放标准);随着我国汽车排放标准限值的日趋严格,单车排放因子将很大幅度的减少,因此,对于近期(2019年)本评价中的车辆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可近似为欧Ⅴ排放标准中的车辆单车排放因子;中期(2025年)和远期(2033年)评价则按全部车型为欧Ⅵ标准车型来计算污染物排放源强。各特征年各车型的单车排放因子见表5.4-4。表5.4-4车辆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单位:mg/辆·m车型污染物类型2019年(近期)2025年(中期)2033年(远期)小型车NOX1.000.500.50CO0.060.0350.035中型车NOX1.220.760.76CO0.1550.0600.060大型车NOX0.741.001.00CO0.280.0820.082注:小型车采用汽油车系数、中型车采用柴油车和汽油车系数平均值、大型车采用柴油车系数。根据各预测年的预测交通量、车型比、昼夜比及计算的车速,分别计算得到各路段NO2、CO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5.4-5。表5.4-5本项目NO2、CO排放源强表单位:mg/s·m道路污染源强2019年(近期)2025年(中期)2033年(远期)昼间夜间高峰昼间夜间高峰昼间夜间高峰本项目NO20.00120.00070.00220.00100.00050.00170.00130.00070.0023CO0.01830.01030.03220.01630.00920.02880.02200.01240.0387(3)水污染物源强分析本项目沿途未设置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区,营运后无服务区废水产生,营运期主要水污染源是道路及桥梁的路面径流,径流污染物主要为悬浮物、石油类和有机物,其污染物浓度主要受降雨量、车流量、车辆类型、灰尘沉降量、降雨强度等因素影响,其水量和水质变幅较大。根据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对广东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试验有关资料,在车流量和降雨量已知的情况下,降雨历时一小时,降雨强度为81.6mm,在1h内按不同时间采集水样,测定结果见表5.4-6。表5.4-6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值表单位:mg/L,pH无量纲历时项目5~20min20~40min40~60min平均值GB8978-1996一级标准pH6.0~6.86.0~6.86.0~6.86.46~9SS231.4~158.5158.5~90.490.4~18.712570BOD56.34~6.306.30~4.154.15~1.264.350石油类21.22~12.6212.62~0.530.53~0.0411.255从表中可以看出,降雨对附近河流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路面径流。降雨初期到形成路面径流的20min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20min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生化需氧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稍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min后,路面、桥面基本被冲洗干净。所以,降雨对项目沿线的影响主要是降雨初期1h内形成的道路及桥梁的路面径流。(4)营运期固废污染源分析本项目营运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汽车装载货物的撒落物、汽车轮胎挟带的泥沙、过往车辆丢弃的饮料瓶及废纸盒等生活垃圾,在整个项目沿线随机分散产生,且产生量较小。这些固体废物经市政环卫部门负责定期清除、收集、外运,保证日产日清、路面桥面清洁,不会对项目沿线环境造成大的影响。5.5工程选线合理性分析5.5.1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本工程是溪口镇经杨林村、蒋家排、巧洋、溪枫、龙山湾、渠村村的主要通道,它的建成对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路网品质及交通环境、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及交通运输能力、更好服务“三农”,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民生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5.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修正)》,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及淘汰类。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当地交通状况,加快项目区与周边各功能区的联系,加快该区的投资建设和经济发展。5.5.3规划符合性分析生态规划符合性分析项目的建设基本不改变区域生态系统,在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下,不会造成明显的水土流失,其选线符合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城市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公路晋级改造项目,项目全线均在原有高火线线位上进行拓宽改造,根据《溪口镇人民政府关于高火线(枫元至渠村公路)晋级改造工程地块规划意见的函》(溪政[2017]69号),本项目位于溪口镇枫元村、杨林村、溪枫村、渠村村,项目地块符合溪口镇总体规划。5.6“三线一单”控制要求符合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杨林村、溪枫村及渠村村等,本项目全线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生态保护红线,项目满足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底线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项目沿线声环境质量目标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本项目为生态型建设项目,施工期间通过加强管理,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运营期间项目本身不涉及污染物排放,不会对区域环境质量底线造成冲击,满足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为公路改造项目,工程所涉及的区域资源主要为土地资源,本项目全线均在旧路上进行拓宽改造,所占用土地主要为原有旧路;拓宽改造过程涉及的农用地主要为水田、菜地、果园等,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所占用林地为沿线村庄集体林地,均为一般经济林,不涉及生态公益林。本工程占用农用地及林地面积占公路沿线涉及的村庄相应土地总面积比例较小,建设单位通过采取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占补措施后,项目对沿线土地资源占用的影响较小,满足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为公路晋级改造项目,不属于国家政策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不在区域负面清单内,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综上所述,项目选址和建设符合“三线一单”控制要求。

六、环境影响分析6.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1.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工程占地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工程永久占地中占用水田(一般耕地)48.03亩,占用菜地1.39亩、占用果园1.1亩,农用地的占用将造成项目沿线村庄人均耕地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缩减,耕地及果园的被占用将给沿线居民的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农民收入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应增加,加剧对剩余耕地的压力,本项目占用耕地、果园的面积比例较小,因此影响较有限。为了尽量减少因工程占地对农业土地资源和农民生活质量短期内的不利影响,可通过当地政府进行土地调整或利用土地占用补偿费,开发新产业来缓解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2)对沿线植被的影响项目建设对当地植被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拓宽改造施工时对沿线地表植被的破坏。根据生态现状调查结果,项目建设占地上主要以一般经济林、野生杂草、农作物为主,局部植被的破坏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小。本项目被占用植物以本区常见植物为主,且在项目绿化工程施工后,上述损失将得到补偿。因此项目建设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不大。(3)施工作业对周围植被的间接影响项目施工扬尘、车辆尾气排放、施工人员活动等也可能导致作业区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植物生长受到抑制,但这种影响是局部和暂时的;且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在尽量避开植物生长旺季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轻这种污染物排放对植物的伤害。根据以往大型工程建设经验,施工人员生态环保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当地植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环保监督管理机制,注意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禁施工人员随意破坏项目区附近植被,严禁随意堆置土石等物料。(4)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根据本项目所在地区的实地踏勘和调查,项目沿线无国家或地方保护动物,评价区的爬行动物多为在住宅区活动与在灌丛石隙中活动的种类,前者受影响较小,后者多在灌草丛较多的路段分布,在项目进行施工时,占地及施工噪声等影响将使其中生活的种类迁移出施工区域,待施工活动结束后回来。蜻蜓、蝶类、蜂类、鸟类等多善飞翔,受到拟建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小,评价区的鸟类多为伴人居生活的类型,如家燕、麻雀、喜鹊等,均较适应人为活动的环境。(5)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扰动和破坏了原地貌,加剧了水土流失,尤其在施工期间可能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对工程和当地的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开挖及工程建设等施工活动,将使自然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一定的地表裸露,地表土壤失去保护,遇到暴雨容易产生径流冲刷,从而使土壤不断遭受侵蚀,导致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②淤塞河道,造成水体污染项目路基边坡施工及桥梁桥台开挖等造成的裸露边坡在暴雨洪水作用下,将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若未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将使大量泥沙以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形式进入附近的黄溪,泥沙沉积后容易导致河床抬升,影响河道行洪能力;同时,泥浆水还会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水体,还将造成水体水质污染。③环境恶化,导致局部区域生态失衡施工活动将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土壤结构组成,使土壤抗蚀性能降低,容易加剧风力侵蚀,产生风蚀危害。工程建设对局部地表开挖,强烈扰动了地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将使自然景观遭到破坏;随之水土流失的加速发展和面积扩大,如不加以控制将直接破坏局部区域水土资源,恶化局部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失衡。④各种机具车辆碾压、施工人员践踏及土石堆放,都会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企事业单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修建公路和水工工程,尽量减少破坏植被;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堆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6.1.2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公路建成后,永久占地内的林地植被将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路面及辅助设施,形成公路用地类型。项目全线占用林地面积为0.9538hm2,仅占项目总占地数量的6.94%,所占林地为项目区域集体林地,均为一般经济林,本项目不涉及生态公益林的占用。项目所占用林地面积占区域林地总面积的比较较小,且占用的树种主要为马尾松、杉木、毛竹等地方最常见树种,不会破坏整片林地的水土保持功能,也不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沿线林地的影响不大。但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办理征占林地的用地审批和林木采伐审批手续。本项目所占用林地已取得福建省林业厅关于本项目所使用林地的审核同意书(闽明林地审[2018]2号)(详见附件4)。工程于沿线共设置3处弃土场,总占地面积约0.59hm2,占地类型主要为老路、荒地及河滩地。项目弃土场占地周边生态环境主要为杂草地、河岸及水田(一般农田),不涉及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等,无珍惜动植物及名木古树,生态敏感性较低。因此项目弃土场占地对该区域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施工结束时,通过对弃土场植草种树,植被恢复等措施综合作用后,工程弃土场占地区域的生态系统将得到一定的改善。另外,营运期项目对陆生动物的影响除产生阻隔效应外,主要为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中噪声污染影响显著,动物选择生境和建立巢区时通常会回避和远离公路,由于本项目为公路晋级改造项目,沿线两侧的动物早已习惯区域环境,因此运营期受本项目影响不大。6.2声环境影响分析6.2.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据调查,目前国内道路施工采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铺路机及发电机等,由工程分析表5.4-1可知其噪声源大部分在80~90dB(A)之间,对施工场地周围50m范围内的环境影响较大,特别在夜间施工时这种影响更为严重。根据施工噪声预测方法和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推荐的点源预测模式,计算得出各主要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噪声影响结果,其项目两侧距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见表6.2-1。表6.2-1主要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影响机械名称施工机械不同距离(m)5102030406080100160200500装载机90847874.57268.5666459.95850振动式/压路机86807470.56864.5626055.95446推土机86807470.56864.5626055.95446平地机90847874.57268.5666459.95850挖掘机84787268.56662.5605853.95244摊铺机87817571.56965.5636156.95547发电机87817571.56965.5636156.95547混凝土冲击镐90847874.57268.5666459.95850注:5m处的噪声级为施工机械实测噪声源强。由于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路基宽度为7.5m,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各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噪声影响结果由表6.2-1可知,作为项目最大施工边界,距道路中心线3.75m(红线)处,各种机械的施工噪声均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放标准》(GB12523-2011)中规定的昼间LAeq值≤70dB,夜间值≤55dB的要求。本项目近距离敏感目标主要为火田居民区、杨林村、大埔上居民区、蒋家排居民区、巧洋居民区、孔家居民区、隔边居民区、渠村村等,施工噪声将对距离道路红线较近的居民房产生一定影响。6.2.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交通噪声预测模式根据拟建项目特点、沿线的环境特征,以及工程设计的交通量等因素,本评价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公路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①第i类车等效声级的预测模式式中:——第i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第i类车速度为Vi,km/h;水平距离为7.5米处的能量平均A声级,dB(A);Ni——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第i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R——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m;适用于r>7.5m预测点的噪声预测。Vi——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km/h;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Ψ1、Ψ2——预测点到有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