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22分)1.(22分)踏进初中的大门,同学们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与人交往,须知交友之道,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临写下面的文字。君子之交淡如水活动开始,主持人致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午睡初醒的那杯清茶,用无限的甘甜滋润快乐心情;朋友是徘徊日子里的一封长信,用温暖的文字书写坚定信念。当你光芒耀眼时,朋友不会吝啬给予掌声;当你pí倦不堪时,朋友总会细心地给予安慰。朋友可以是青春活泼的同学,也可以是无私付出的家长……用真心换来深情,用真诚收获感动(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徘徊②吝啬③pí倦不堪④和ǎi(3)活动中,你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欣欣,同样喜欢文学的你们展开了背默比拼①,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②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③,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④思念是很多诗人情感的核心,是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的慨叹;是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无奈;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的牵挂……⑤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4)学习委员为本次活动搜集了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请选出不符合要求的一项A.伯牙为子期破琴绝弦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D.谢道韫有咏絮之才(5)活动尾声,主持人邀请语文老师针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他可以这样说:(需使用恰当的敬辞或谦辞)二、(48分)2.(5分)古诗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选自《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1)这两首诗均用这一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用诗中文字填空)(2)描绘画线诗句的画面。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3.(15分)文言文阅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下列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学而时习之②学而不思则罔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④匹夫不可夺志也(3)翻译句子。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班级开展《<论语>十二章》阅读分享会,请帮欣欣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章节和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主题:相关章节:阅读收获:4.(11分)课内阅读。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1)文中的“分歧”是指(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结合语境,说说我们“笑”的原因有哪些。(3)品味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4)欣欣同学认为可将文中的“母亲”全部替换成“妈妈”,你怎么看?说说理由。5.(13分)课外阅读。牛比草原更远鲍尔吉•原野看草原的辽阔,不是看地平线,也不是看飞鹰融化在蓝天里,才觉出辽阔是无法用脚丈量的远。一群牛在天际如甲虫般蠕动,觉得牛比草原更远。傍晚,这群牛摇着尾巴回到家,步伐慢得不成样子。难以置信到牧区,城里人的空间与时间观念都被改变。牧区的一切都缓慢,像太阳上升那么缓慢回家的牛一脸憨态。所有情况下,牛的表情都显出茫然。好牛的皮毛比锦锻更有光泽。吃饱的牛,两肋撑得比骆驼肚子还圆。一回,对面来了一头牛,两肋更宽。牛倌喊:让路了,我学他也闪树后。宽肋牛气定神闲走过,没理我们行的注目礼。我问公社干部为啥给牛让路蒙古人对人畜草木给予同等关怀。到夏营地的牧民,秋天撤蒙古包的时候,把拔出楔子的土坑重新填埋踩实。按蒙古人的民间传说,洞里会钻出魔鬼。现实中,这种传说保护了草原。牧场的土层是草根编织的网状保护层,在理论上说会导致沙漠化。放牛比放马更艰辛。牛倌常年无人说话,在烈日和暴雨中奔走,像化石的人。跟牧牛人说话,好像暗示你采用眼神交流。无论问什么,他点头或摇头,你从早上到晚上,在漫长的一天里想什么呢?我没问,好像知道我想问的话。他坐地上,揪一片草叶在嘴里嚼胶鞋露出比煤还黑的脚肉,鞭子搭在胳膊上。洪扎布上衣、裤子的双肩和膝盖的布磨薄了,露出经纶线,城里人扔掉的衣服也磨不破肩头。他说回家挑水浇树,磨破了衣服。他用胳膊抱住膝盖,感到羞惭夏季的晚风吹过,草地像打了一个激灵,又像一只无形的手从草叶抚过西天热烈的云阵伸臂迎接夕阳,洪扎布的脸镀上一层金。我想,我的脸也有金色,空气更透明。嬉戏的鸟儿一头栽进草里,挑头又飞起来。牛群回家了。我和牛倌洪扎布放了一天的牛,相互笑了无数次,没说几句话。洪扎布像草原上的树、石头和河流一样,像听古典音乐应保持的沉默一样。牛犊子步小,在母牛后面跑。它不情愿回家(选自《草言草语》,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1)按照要求赏析句子。①胶鞋露出比煤还黑的脚肉,鞭子搭在胳膊上。(从动词的角度赏析)②夏季的晚风吹过,草地像打了一个激灵,又像一只无形的手从草叶抚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2)请你从重音、语气语调方面指导欣欣朗读下面这段话。傍晚,这群牛摇着尾巴回到家,步伐慢得不成样子。难以置信(3)如果将文章标题改为“草原放牛”好吗?说说你的理由。6.(4分)名著阅读。结合《朝花夕拾》中涉及儿童教育问题的作品,谈谈鲁迅对于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三、(30分)7.(30分)请以“走街串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运用细节描写;(2)不少于500字;(3)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22分)1.(22分)踏进初中的大门,同学们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与人交往,须知交友之道,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临写下面的文字。君子之交淡如水活动开始,主持人致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午睡初醒的那杯清茶,用无限的甘甜滋润快乐心情;朋友是徘徊日子里的一封长信,用温暖的文字书写坚定信念。当你光芒耀眼时,朋友不会吝啬给予掌声;当你pí倦不堪时,朋友总会细心地给予安慰。朋友可以是青春活泼的同学,也可以是无私付出的家长……用真心换来深情,用真诚收获感动(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徘徊huái②吝啬lìn③pí疲倦不堪④和ǎi蔼(3)活动中,你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欣欣,同样喜欢文学的你们展开了背默比拼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②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④思念是很多诗人情感的核心,是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慨叹;是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无奈;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牵挂……⑤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4)学习委员为本次活动搜集了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请选出不符合要求的一项DA.伯牙为子期破琴绝弦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D.谢道韫有咏絮之才(5)活动尾声,主持人邀请语文老师针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他可以这样说:同学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的这句话说出了中国人民真诚友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今天可谓高朋满座,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和大家一样都获益匪浅。祝愿大家多交益友,与知己相伴同行,前途无限光明!(需使用恰当的敬辞或谦辞)【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学生需根据要求,正确、工整书写。(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徘徊”的“徊”应读:huái。②“吝啬”的“吝”应读:lìn。③“pí倦不堪”应写作:疲倦不堪。④“和ǎi”应写作:和蔼。(3)本题考查名句积累与默写。学生需根据平时的积累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C.符合;C.不符合,该典故表现的是文学才华,与交友无关。故选:D。(5)本题考查活动总结。学生需根据活动总结的要求、活动主题和活动情况分析作答,注意恰当使用敬辞或谦辞。【解答】答案:(1)君子之交淡如水(2)①huái②lìn③疲④蔼(3)①日月之行星汉灿烂②应傍战场开③枯藤老树昏鸦④思君不见下渝州不知何处吹芦管⑤像眼睛像星星(4)D(5)示例:同学们,“有朋自远方来?”孔子的这句话说出了中国人民真诚友善。今天可谓高朋满座,我和大家一样都获益匪浅,与知己相伴同行!【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二、(48分)2.(5分)古诗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选自《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1)这两首诗均用月这一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愁”情。(用诗中文字填空)(2)描绘画线诗句的画面。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之情。《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全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寓情于景;后两句“忆君遥在潇湘月,难以入眠,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借助想像,扩大了意境,有朦胧之美。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忆君遥在潇湘月,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清猿入梦的旅夜忧愁孤寂的画面,运用流畅的语言进行描绘即可。答案:(1)月愁(2)你独自一人,远在潇湘,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愁绪。在梦中,那声音悠长而又哀婉。译文:甲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乙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3.(15分)文言文阅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下列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B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学而时习之按时。②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④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3)翻译句子。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班级开展《<论语>十二章》阅读分享会,请帮欣欣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章节和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主题:学习要学思结合。相关章节:第五章阅读收获: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分析】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ACD.正确。B.有误,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故选:B。(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时,按时。②句意: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罔,迷惑。③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④句意: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夺,改变。(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①重点词:故,旧的知识;以。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②重点词: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夫,用于句末。句意: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自我进步,提高自我修养。随年龄增长,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才能有所得。第七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生命短暂的感叹。第十章强调坚守志向,坚守气节,即要博学,切问,这也是求仁的途径,并谈感受。答案:(1)B(2)①按时。②迷惑。③以……为乐。(3)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②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4)主题:学习要学思结合。相关章节:第五章阅读收获: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4.(11分)课内阅读。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1)文中的“分歧”是指“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结合语境,说说我们“笑”的原因有哪些。(3)品味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4)欣欣同学认为可将文中的“母亲”全部替换成“妈妈”,你怎么看?说说理由。【分析】这是一个由“散步”引发的故事,表现家庭的和睦幸福,关键在于“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我们一家四口在幸福快乐的散步;第二部分,叙述散步过种中产生的分歧及我的解决方法;第三部分,我们一家最终听从母亲的意见,从小路走去散步。文章以优美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充满生机的春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小路有意思”可知分歧。(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我们都“笑”了,这“笑”里、天真烂漫的孩子的喜爱,还有一家人祖孙三代一起散步的其乐融融。(3)本题考查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根据“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这里是自然环境描写,散步的季节是在春天。这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4)本题考查能否替换称呼。不能将文中的“母亲”全部替换成“妈妈”,因为用“母亲”可以体现“我”的成熟;另一方面还可以表现“我”对母亲的尊敬。答案:(1)“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小路有意思。(2)笑儿子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言语,发现了相同点,其乐融融。(3)自然环境描写,点染春天的美丽和生机。(4)不能换,“母亲”可以体现“我”的成熟,符合文章主题。【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5.(13分)课外阅读。牛比草原更远鲍尔吉•原野看草原的辽阔,不是看地平线,也不是看飞鹰融化在蓝天里,才觉出辽阔是无法用脚丈量的远。一群牛在天际如甲虫般蠕动,觉得牛比草原更远。傍晚,这群牛摇着尾巴回到家,步伐慢得不成样子。难以置信到牧区,城里人的空间与时间观念都被改变。牧区的一切都缓慢,像太阳上升那么缓慢回家的牛一脸憨态。所有情况下,牛的表情都显出茫然。好牛的皮毛比锦锻更有光泽。吃饱的牛,两肋撑得比骆驼肚子还圆。一回,对面来了一头牛,两肋更宽。牛倌喊:让路了,我学他也闪树后。宽肋牛气定神闲走过,没理我们行的注目礼。我问公社干部为啥给牛让路蒙古人对人畜草木给予同等关怀。到夏营地的牧民,秋天撤蒙古包的时候,把拔出楔子的土坑重新填埋踩实。按蒙古人的民间传说,洞里会钻出魔鬼。现实中,这种传说保护了草原。牧场的土层是草根编织的网状保护层,在理论上说会导致沙漠化。放牛比放马更艰辛。牛倌常年无人说话,在烈日和暴雨中奔走,像化石的人。跟牧牛人说话,好像暗示你采用眼神交流。无论问什么,他点头或摇头,你从早上到晚上,在漫长的一天里想什么呢?我没问,好像知道我想问的话。他坐地上,揪一片草叶在嘴里嚼胶鞋露出比煤还黑的脚肉,鞭子搭在胳膊上。洪扎布上衣、裤子的双肩和膝盖的布磨薄了,露出经纶线,城里人扔掉的衣服也磨不破肩头。他说回家挑水浇树,磨破了衣服。他用胳膊抱住膝盖,感到羞惭夏季的晚风吹过,草地像打了一个激灵,又像一只无形的手从草叶抚过西天热烈的云阵伸臂迎接夕阳,洪扎布的脸镀上一层金。我想,我的脸也有金色,空气更透明。嬉戏的鸟儿一头栽进草里,挑头又飞起来。牛群回家了。我和牛倌洪扎布放了一天的牛,相互笑了无数次,没说几句话。洪扎布像草原上的树、石头和河流一样,像听古典音乐应保持的沉默一样。牛犊子步小,在母牛后面跑。它不情愿回家(选自《草言草语》,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1)按照要求赏析句子。①胶鞋露出比煤还黑的脚肉,鞭子搭在胳膊上。(从动词的角度赏析)②夏季的晚风吹过,草地像打了一个激灵,又像一只无形的手从草叶抚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2)请你从重音、语气语调方面指导欣欣朗读下面这段话。傍晚,这群牛摇着尾巴回到家,步伐慢得不成样子。难以置信(3)如果将文章标题改为“草原放牛”好吗?说说你的理由。【分析】本文描写了草原辽阔、生机勃勃的景象、记叙“我”和牛倌洪扎布放了一天牛的故事,表现了草原的辽阔和牧人质朴节俭、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的美好品质。【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①根据情景“牛倌洪扎布对我笑,好像知道我想问的话,揪一片草叶在嘴里嚼,“胶鞋露出比煤还黑的脚肉,“搭”意思是把柔软的东西放在可以支架的东西上,也体现了牛倌洪扎布的身份特征、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②“夏季的晚风吹过,草地像打了一个激灵,如抚猫的毛”一句中“草地像打了一个激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又像一只无形的手从草叶抚过,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晚风的轻柔。(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傍晚,这群牛摇着尾巴回到家。难以置信,突出了牛安逸,语调应该缓慢,“摇着尾巴”“慢”应重读。(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开放性试题,可以认为“好”,结合文章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如,因为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和牛倌洪扎布放了一天牛的故事。答案:(1)①该句的“露”点明了牛倌洪扎布胶鞋磨破的样子,“搭”意思是把柔软的东西放在可以支架的东西上,也体现了牛倌洪扎布的身份特征、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营造出静谧美好的氛围。(2)示例:语调缓慢,语气柔和。理由:这句话描写了牛傍晚回家的情状、缓慢的特点,“慢”突出了牛行走缓慢的特点。(3)示例:我认为将文章标题改为“草原放牛”不好。理由:本文通过描写草原的景象,表现了草原的辽阔和牧人质朴节俭、热爱家乡。“牛比草原更远”这个标题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语言新颖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6.(4分)名著阅读。结合《朝花夕拾》中涉及儿童教育问题的作品,谈谈鲁迅对于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作答此题,记住重点情节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