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荆河街道滕南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荆河街道滕南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荆河街道滕南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荆河街道滕南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荆河街道滕南中学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荆河街道滕南中学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

卷(解析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26分)

1.(5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

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

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

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

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操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

shd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

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chdng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

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

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

寒噤。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扶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

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

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

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一梁衡《壶口瀑布》

(1)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shd时_______

②寒噤__________

③驰chSng

④凝涡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大公无私”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奋不顾身

B.精益求精

C.见义勇为

D.见异思迁

(3)对“表达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记叙或叙述)

B.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描写)

C.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说明)

D.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

勇往直前。(议论、抒情)

(4)对划线句子的赏析作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漩涡”的力量。

B.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漩涡”的力量。

C通过写“我”的感觉,从侧面间接凸显了“漩涡”的力量。

D.引用“传说”,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强化了“漩涡”的力量.

2.(1分)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

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

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

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3.(1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注笔端,这是源于作者平时用

心观察,重视积累为基础。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

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4.(1分)下列加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霍金尽管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B.诸葛亮,弹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心中所系是兴复汉室的伟业。

C.对于孩子的坏习惯,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一些消费者只关注商品外包装而忽视其内在价值,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楼还珠。

5.(1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

惭形秽。

B.我们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化紫带,笔意

活泼。草书则笔画连绵,结构简省。

C.“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

们的大得多呢。”

D.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令不少观众感叹: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物从历史课本中“活”

了起来。

6.(10分)古诗文默写。

(D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沁园春•雪》)

(2)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句子

是:,。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白雪与红旗交相辉映,象征着戍边战士不畏艰险的

英勇气概的是,。

(4)辛弃疾面对中秋夜的良辰美景,只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太

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两句赋予山河以人

格特征,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山坡羊•潼关怀古》)

(6)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7)黑云压城城欲摧,o(李贺《雁门太守行》)

7.(3分)阅读回答问题。

(1)学校决定创办“担当”校刊。准备采用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一幅作为刊头题名,

现在向全校学生征求意见,请你推荐一幅并说明理由。

你的推荐:第幅,理由:。

(2)同学们阅读“第一期校刊”后纷纷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活动专栏上留言。其中修辞方

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责任,让我们任劳任怨;担当,让我们勇往直前;奉献,让我们无悔青春。

B.一个民族的青年没有担当,毋庸置疑,这样的民族是一幢没有根基的大厦。

C.从来国运看青年,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学生肩负重任,对此我们当之无愧。

D.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众多青年让人刮目相看,怎能说当下青年人没有担当?

第一幅第二幅

8.(4分)根据《简•爱》阅读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参照示例填写表格。

地点:盖茨海德府一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一A一芬丁庄园

经历:寄住在舅妈家,受尽歧视一接受六年教育;任教两年一B

一被圣约翰收留;做乡村教师一与罗切斯特举行婚礼

②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的原因是,表现了筒•爱的

性格特点。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9.(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两首词的作者都是南宋的辛弃疾,从2首词作中充分展示了辛词豪放的风

格。

B.【乙】诗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

下片用典,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C.【甲】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

兵出征的场景。

D.【甲】诗中"八百里”,指牛,借用《史记》中项羽杀牛作炙的典故。【乙】诗“生子

当如孙仲谋”是引用三国时期曹操称赞孙权的话。

(2)【甲】【乙】两首诗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0.(14分)阅读回答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

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狙,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

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思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臣之妻和臣

②王之舷甚矣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④欣斗志士之气

(2)划分朗读节奏(仅画一处)

今齐地方千里

(3)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暮寝地思之人不知w不愠

B.王卫蔽甚矣欲报之于陛下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皆以美于徐公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邹忌和诸葛亮都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他们劝谏的艺

术各有不同,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11.(11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深触经典的灵魂

王佳可

①提起经典名著,不少读者会想起《西游记》,这是一部据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

的事件,在民间演绎的基础上写成的被视为“古典浪漫主义高峰”的经典小说。然而,

这样一部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近年来却被不少影视工作者

改编成各种哗众取宠、不伦不类的“西游”版本了。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不要因商

业限制或追求票房而胡编乱造。

②文学本是一门丰富性的艺术,在兴趣盎然的文学况味之外,也记录下人类丰饶灿烂的

文化发展史与凤凰涅槃的精神历变史。如果说写作与阅读是人类记录自我、创造历史的

方式,文学经典就是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结晶,这些人类文明

的成果通过经典阅读代代相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

初读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重温的书”。裹挟着人类过往

历史的丰富经验,伟大作家们的心灵图谱凝聚成一部部文学经典,既拥有历史的温度,

又照见未来。通过阅读经典,我们沿着人类文明史一路溯源,找寻自己的坐标,洞见他

者的智慧,构筑光明的未来。

③阅读经典并不轻松。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

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例如,我国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

远的《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名有姓的就有

700多人,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

还热情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蹒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这部思想性、艺术性高的小说已

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

时刻深度阅读使文学经典展开成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使读者聆听作家间心灵与心灵

的唱语,继而跨越时光的沟壑,对历史投去深深一瞥。深度阅读经典令我们认识到世界

广阔至此,人类心智辉煌如斯,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下,提升了认知力与理解力,丰盈了

想象力与审美力。

⑤与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的深度阅读相比,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

片化阅读”近年来颇为盛行。人们愈发习惯于在乘车或工作间隙一目十行地浏览一篇篇

“10万+”文章,或观看一段15秒以内的短视频。这样断续且不完整的阅读模式大幅侵

占了深度阅读的空间,令人们习惯于同质化、碎片化阅读的浅尝辄止,自然会导致认知

的偏差和思考能力的匮乏。如此,对《西游记》中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视而不见,只做

神奇光怪的情景改编也就不足为奇。

⑥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放松心情、浏览资讯无可厚非,但阅读的触角不该仅囿于此。

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下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的矫正纠偏,也是在当下

语境中对经典作品文学性与审美性的再度认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唯有在书海中深潜,

给经典多一些时间,才能深入文学作品的肌理,读懂人性的丰富,看到世界的广阔,理

解历史的深邃,传递文明的火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是如何论述“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这观点的?

(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如果给本文再补充个论据,下面的材料应该选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以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

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

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汤显祖的《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

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材料二

碎片化阅读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

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特点,都是传统阅

读所不具备的优势,碎片化阅读其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4)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

12.(15分)

梦里一枕高粱红

崔向珍

成熟的秋风一遍遍地吹,村子西南的高染地一片片地红,艳过红枫烈如赤焰的高

粱地,呼呼啦啦地烧红了半边天。

精灵似的小燕子,在长长短短的电线上,排成了高低错落的黑色音符,叽叽喳喳

地讨论着远方的绿树红花。大雁的鸣叫声稀稀拉拉地排过高远的天空,带着几支轻盈的

羽毛一起掉落进热闹的高粱地。秋天的阳光金黄金黄,耀着一望无际的高粱地,也耀着

父亲手中闪闪发光的铁镐头。父亲的右手臂肌肉凸显,铁镉头起起落落,一棵高粱跟着

一棵高粱被连根刨断,刷刷啦啦地仆倒在苍天厚土辽阔的怀抱。

一车一车的高粱棵运回家中,母亲带着我们,先把秸秆粗壮穗头硕大的挑拣出来

一些,带穗截取一米长短,脱粒后用于绑缚扫帚。剩下的高粱穗用锄头的利刃削割下来,

均匀地摊在院子里晾晒。贪嘴的麻雀不去啄食枣树高枝上坠着的几个干枣,一只只一群

群,围着馨香的高粱穗蹦来跳去。中午的阳光毫不吝啬,豆秸垛表面的许多豆荚被晒炸

了,僻僻啪啪地爆响丰收的鞭炮,金黄的豆粒忽然间弹跳进碧绿的菠菜地里,惊飞了几

只身体圆滚滚的麻雀。

秋天的田野明晃晃的。秋天的阳光明晃晃的,大人孩子的心里也明晃晃的,一

天一天喜眉笑眼地乐呵着。眼看着碧绿的大白菜卷了心,脆嫩的青萝卜长足了个,苇塘

里的芦花满院子飘飞。沉甸甸的高粱穗翻来覆去地晒透了,我们争抢着挥起木叉和棍棒

用力敲打。金黄的秋风里,红色的高粱壳子不分方向地乱蹦,整个村子里此起彼伏着快

乐的笑声。脱好的高粱粒,母亲挑拣出一部分放在大簸梦里,均匀地喷了水,用簸等端

着去村东的石碾子上碾高粱米。圆滚滚的石碾子咕咕噌噌不停地响,母亲的汗珠滴滴答

答不停地落。一圈又一圈,母亲的脚印在黄土地上重重叠叠,金黄的落叶在母亲的脚下

重重叠叠。

碾掉了皮壳的高粱米晶莹圆润,母亲放在洗菜盆里淘洗干净,充分浸泡后倒进大

铁锅里炳煮。母亲烧火的时候也不闲着,手里捏着缝衣针和白棉线仔细地穿辣椒串。一

大簸箕辣椒穿好,屋里的热气就满了,新高粱米的香味从铁锅里转着圈子飘出来,悄悄

地分散到院子里去,一缕一缕,纠缠着金黄的秋风四处飞扬。母亲微笑着走出屋子,把

辣椒串挂到家槐树低矮的树枝上晾晒。夕阳已经西下,一片绚丽的晚霞努力地铺展着最

后的热情,给红艳似火的辣椒,晶莹饱满的槐豆,洁白纷飞的苇絮,满院子乱跑的鸡鸭……

都裹上了充满希望的温暖光辉。

天一点点黑下来,密密麻麻的星星在宽宽的银河里,静静地流淌着灿灿的银光。

母亲点起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我们围着四四方方的锅台开始吃晚饭。虽然只是一锅普通

的高粱米饭,和几块刚进了盐味的洋姜和青萝卜,我们却咀嚼出了最幸福最温暖的味道。

吃完了饭,父亲常常会给我们背诵《青纱帐--甘蔗林》,再连带着讲一些发生在青纱帐

里的英雄故事。我们听得热血沸腾,躺在火炕上入梦的时候,常常在红艳如火的高粱地

里左冲右突,奔跑不停。

时过境迁,远离了故乡和故乡的高粱地,已经几十个秋天没有看见醉心的高粱红

了。好几回梦里醒来,急三火四地去超市里买回几斤高粱米,兴致很高地用电高压锅炳

饭吃。一粒粒的高粱米还是那么晶莹圆润,一朵朵的高粱花绽放的还是那么好看,可是

没有了故乡的洋姜和青萝卜相伴,我终究是再也吃不到一顿那样香甜的好饭了。

2019年11月30日《今日新泰》

(1)围绕高粱,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按要求品析词句。

①秋天的田野明昴界的,秋天的阳光明显墨的,大人孩子的心里也明昴年的。(理解句中

加点词的含义)

②新高粱米的香味从铁锅里转着圈子飘出来,悄悄地分散到院子里去。一缕一缕,纠缠

着金黄的秋风四处飞扬。(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4)作者为什么说“再也吃不到一顿那样香甜的好饭了”?

(5)说说作者以“梦里一枕高粱红”为题的好处。

三、写作(50分)

13.(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

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

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

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综合(26分)

1.(5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

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

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

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

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操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

shd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

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cheng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

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

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

寒噤。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扶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

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

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

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一梁衡《壶口瀑布》

(1)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shd时霎

②寒嶙jin

③驰cheng骋

④漩涡xudn

(2)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大公无私”不相同的一项是D

A.奋不顾身

B.精益求精

C.见义勇为

D.见异思迁

(3)对“表达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记叙或叙述)

B.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描写)

C.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说明)

D.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

勇往直前。(议论、抒情)

(4)对划线句子的赏析作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漩涡”的力量。

B.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漩涡”的力量。

C通过写“我”的感觉,从侧面间接凸显了“漩涡”的力量。

D.引用“传说”,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强化了“漩涡”的力量。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平时积累作答。

①“shd”写作“霎”;“噤”读作“jin”;“cheng”写作“骋”;“漩”读“xudn”。

(2)本题考查词语感情色彩辨析。“大公无私”是褒义词。

ABC.相同。

D.不相同,“见异思迁”是贬义词。

故选:D。

(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判断。

ABD.正确。

C.有误,表达方式是描写不是说明。

故选:Co

(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A.有误,是夸张不是“比喻”。

BCD.正确。

故选:A。

【解答】⑴①霎②jin③骋④xudn

(2)D

(3)C

(4)A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

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

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1分)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

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

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

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

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

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D.正确。

C.错误;应该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

故选:C,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

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3.(1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注笔端,这是源于作者平时用

心观察,重视积累为基础。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

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

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

出病因。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问题”;

B.正确;

C有误,句式杂糅,删去“为基础”;

D.有误,语序不当,将“普遍”放到“欢迎”前面.

故选:Bo

【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通畅,如果不,

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是病句。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

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③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

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⑤有关联词的

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4.(1分)下列加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霍金尽管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B.诸葛亮,弹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心中所系是兴复汉室的伟业。

C.对于孩子的坏习惯,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一些消费者只关注商品外包装而忽视其内在价值,这种做法无异于买梗还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

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

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

境不符等。

【解答】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该成语和句意不符,

应该使用“不以为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

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1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

惭形秽。

B.我们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化紫带,笔意

活泼•草书则笔画连绵,结构简省。

C.“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

们的大得多呢。”

D.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令不少观众感叹: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物从历史课本中“活”

了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答】A.有误,引号中的内容是句子的一部分,引号内的句号应该去掉。

B.有误,此句列举了不同书体之间的特点,属于并列结构,所以中间句号改为分号。

C.有误,“直起身来说道”前后都有人物说的话,因此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

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

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6.(10分)古诗文默写。

(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沁园春•雪》)

(2)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神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白雪与红旗交相辉映,象征着戍边战士不畏艰险的

英勇气概的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辛弃疾面对中秋夜的良辰美景,只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太

常弓I•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赋予山河以

人格特征,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山坡羊•潼关怀古》)

(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口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分外妖姨(注意“姨”的书写)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注意“孤”的书写)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直下看山河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6)学诗谩有惊人句(注意“谩”的书写)

(7)甲光向日金鳞开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3分)阅读回答问题。

(1)学校决定创办“担当”校刊。准备采用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一幅作为刊头题名,

现在向全校学生征求意见,请你推荐一幅并说明理由。

你的推荐:第一幅,理由:这是楷书,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也是担当

应有之义。

(2)同学们阅读“第一期校刊”后纷纷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活动专栏上留言。其中修辞方

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责任,让我们任劳任怨;担当,让我们勇往直前;奉献,让我们无悔青春。

B.一个民族的青年没有担当,毋庸置疑,这样的民族是一幢没有根基的大厦。

C.从来国运看青年,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学生肩负重任,对此我们当之无愧。

D.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众多青年让人刮目相看,怎能说当下青年人没有担当?

力等

雷叁

第一幅第二幅

【分析】(1)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识别与赏析。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首

先要识别书法字体,结合字体特点及校刊传承“担当精神”的特色说明推荐理由。第一

幅是楷书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寓意方方正正做人,认真认真做事,敢于担当,

方为时代楷模。第二幅是草书字体,该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可赋予担当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心怀家国、坚定理想、不畏

艰难的气魄。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一般词语。

ABD.正确;

C.错误,“当之无愧”指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毫不愧色。此处应表达“对青

少年应担当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的意思,因此不正确。

故选:Co

答案:

(1)示例一:选择第一幅,这是楷书,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也是担当应有之义。

示例二:选择第二幅,这是草书,担当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更需要心怀天下的

豪情。

(2)C

【解答】(1)示例一:选择第一幅,这是楷书,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也是担当

应有之义。

示例二:选择第二幅,这是草书,担当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更需要心怀天下的

豪情。

(2)C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

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

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

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8.(4分)根据《简•爱》阅读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参照示例填写表格。

地点:盖茨海德府一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一A沼泽山庄->芬丁庄园

经历:寄住在舅妈家,受尽歧视一接受六年教育;任教两年一B任家庭教师并

与男主人相爱」被圣约翰收留;做乡村教师一与罗切斯特举行婚礼

②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的原因是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子,表现了简•爱自尊、

独立的性格特点。

【分析】《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

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

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

【解答】①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简在盖茨海德府寄人篱下,被人欺辱;到洛伍德学校,

接受六年教育,任教两年,好友死于瘟疫;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并与男主人相

爱;在沼泽山庄,被圣约翰收留,做乡村教师,接受遗产。在芬丁庄园,找回真爱,与

罗切斯特举行婚礼。

②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简•爱与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相爱并准备结婚,在婚礼当

天,梅森先生突然出现,指证罗切斯特早已结婚,而他的妻子就是被关在阁楼的疯女人。

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他们两人都很痛苦,简•爱因此离开了罗切斯特,离开了桑菲

尔德庄园。表现了简追求独立、平等、尊严的性格特点。

答案:

①A沼泽山庄

B任家庭教师并与男主人相爱

②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子自尊、独立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

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9.(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签,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2_

A.【甲】【乙】两首词的作者都是南宋的辛弃疾,从2首词作中充分展示了辛词豪放的风

格。

B.【乙】诗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

下片用典,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C.【甲】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

兵出征的场景。

D.【甲】诗中“八百里”,指牛,借用《史记》中项羽杀牛作炙的典故。【乙】诗“生子

当如孙仲谋”是引用三国时期曹操称赞孙权的话。

(2)【甲】【乙】两首诗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分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

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

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

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

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

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

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

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

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

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

扬。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ABC.正确;

D.错误,“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

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的赞叹之话。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

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

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找出两首诗情感的异同。《破

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

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

的悲愤心情。诗句“可怜白发生!”可惜己成了白发人,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

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

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热情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精神,讽刺

当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苟且偷安。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

复祖国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作者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

抗衡,意在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

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答案:

(1)Do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想要杀敌报国、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又有壮志未酬的悲愤。

译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

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

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

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

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

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

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

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

理解诗歌的主旨。

10.(14分)阅读回答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

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狙,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

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臣之妻和臣偏爱

②王之蔽甚矣所受的蒙蔽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

④欣g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2)划分朗读节奏(仅画一处)

今齐地方千里

(3)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暮寝而思之人不知而不愠

B.王之蔽甚矣欲报之于陛下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皆以美于徐公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邹忌和诸葛亮都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他们劝谏的艺

术各有不同,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分析】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

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

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侍妾和君主左右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

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

的过错的人,可以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

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

庭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

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

是人们所说的政治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乙】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

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

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

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

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

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②句意为: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很深了。蔽:所受的蒙蔽;

③句意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秋:时候;

④句意为: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恢弘:发扬,扩展。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

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

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为: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地”的意思是土地,“齐地”意思是齐国的土地,

做句子的主语;“方”的意思是方圆,做谓语;故停顿节奏为:今齐地/方千里。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而:表修饰/表转折;

B.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

C.诚:确实,的确/确实,的确;

D.于:比/在;

故选:Co

(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

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

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重点词语:盖,连词,承上文申说原因;追,追念:殊遇,特殊的礼遇。句意:这是因

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把它报效给陛下啊。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①从甲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

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由家事到国事,得出“王之蔽甚

矣”,希望齐王能广开言路,广泛接受他人的意见,不受蒙蔽;从乙文“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可知,诸

葛亮希望后主刘禅能开张圣听,多听取他人的意见。

②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邹忌劝谏齐王时,先言家事;“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顺势提及国事,采用类比说理,以小见大,

提醒齐王受到了很深的蒙蔽,应广开言路;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

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从先帝说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天

下三分”“益州疲弊”“危急存亡之秋”的大势分析到劝告宫中府中的陟罚臧否应该公正

严明,不能偏私,由主而次对陛下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以理服人,煞费苦心。

答案:

(1)①偏爱。

②所受的蒙蔽。

③时候。

④发扬,扩展。

(2)今齐地/方千里

(3)C

(4)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把它报效给陛下啊。

(5)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

第二问:邹忌:用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现身说法,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

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1.(11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深触经典的灵魂

王佳可

①提起经典名著,不少读者会想起《西游记》,这是一部据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

的事件,在民间演绎的基础上写成的被视为“古典浪漫主义高峰”的经典小说。然而,

这样一部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近年来却被不少影视工作者

改编成各种哗众取宠、不伦不类的‘‘西游”版本了。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不要因商

业限制或追求票房而胡编乱造。

②文学本是一门丰富性的艺术,在兴趣盎然的文学况味之外,也记录下人类丰饶灿烂的

文化发展史与凤凰涅槃的精神历变史。如果说写作与阅读是人类记录自我、创造历史的

方式,文学经典就是历经代际写作与阅读淘洗后的时代和民族文化结晶,这些人类文明

的成果通过经典阅读代代相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说过,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

初读那样能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重温的书”。裹挟着人类过往

历史的丰富经验,伟大作家们的心灵图谱凝聚成一部部文学经典,既拥有历史的温度,

又照见未来。通过阅读经典,我们沿着人类文明史-一路溯源,找寻自己的坐标,洞见他

者的智慧,构筑光明的未来。

③阅读经典并不轻松。这是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

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凝神静气,深度阅读。例如,我国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

远的《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名有姓的就有

700多人,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

还热情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蹒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这部思想性、艺术性高的小说已

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④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

时刻深度阅读使文学经典展开成广阔的社会风俗画卷,使读者聆听作家间心灵与心灵

的口禺语,继而跨越时光的沟壑,对历史投去深深一瞥。深度阅读经典令我们认识到世界

广阔至此,人类心智辉煌如斯,在日复一日的滋养下,提升了认知力与理解力,丰盈了

想象力与审美力。

⑤与需要付出时间与耐心的深度阅读相比,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

片化阅读”近年来颇为盛行。人们愈发习惯于在乘车或工作间隙一目十行地浏览一篇篇

“10万+”文章,或观看一段15秒以内的短视频。这样断续且不完整的阅读模式大幅侵

占了深度阅读的空间,令人们习惯于同质化、碎片化阅读的浅尝辄止,自然会导致认知

的偏差和思考能力的匮乏。如此,对《西游记》中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视而不见,只做

神奇光怪的情景改编也就不足为奇。

⑥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放松心情、浏览资讯无可厚非,但阅读的触角不该仅囿于此。

深度阅读经典是对当下浅阅读、轻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模式的矫正纠偏,也是在当下

语境中对经典作品文学性与审美性的再度认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唯有在书海中深潜,

给经典多一些时间,才能深入文学作品的肌理,读懂人性的丰富,看到世界的广阔,理

解历史的深邃,传递文明的火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是如何论述“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这观点的?

(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如果给本文再补充个论据,下面的材料应该选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以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

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人民

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汤显祖的《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

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材料二

碎片化阅读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

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特点,都是传统阅

读所不具备的优势,碎片化阅读其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4)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阅读经典文学的看法。

【分析】本文第①段通过《西游记》被不少影视工作者胡乱改编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

-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第②-④段,从文学经典的价值、文学经典的内涵,深读经

典的收获三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深触经典的灵魂;第⑤段,从阅读经典的反面入

手,说明“碎片化阅读”的缺点,从而论证深触经典灵魂的必要性。第⑥段再一次强调

“深触经典的灵魂”这一中心论点。

【解答】(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要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

文章第一部分是第①段,通过《西游记》被不少影视工作者胡乱改编的事例引出中心论

点--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第二部分是第②-④段,从文学经典的价值、文学经典

的内涵,深读经典的收获三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深触经典的灵魂;第⑤段,从阅

读经典的反面入手,说明“碎片化阅读”的缺点,从而论证深触经典灵魂的必要性。第

三部分是第⑥段,再一次强调“深触经典的灵魂”这一中心论点,据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实际考点,这样会

降低题目难度。找到第③段《红楼梦》是作者为了论述首句“阅读经典并不轻松,这是

因为一部文学经典在表层故事之外,内里还是一部文化史、文学史和精神史,需要疑神

静气,深度阅读”这个观点而举的例子,议论文中举例一般是为了更好地论证观点,根

据议论文中举例论证的作用结合文章第③段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论据。首先阅读全文,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阅读经典应深触其灵魂”,

其次阅读材料看哪个材料能够证明文章论点,从而进行判断。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