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教育目的基本章逻辑线索:方针、目的、目标体系本理论
实现路径第一节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蔡元培: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不可偏废的方针。
1912年民国政府: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27年国民政府: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们生活,扶植社会生活,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1934年中央苏区: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1950年教育部: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1957年,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
1990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2002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结: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了几十年教育实践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而提出的,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结果的观念存在,是教育活动所希望获得的教育结果,主要反映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作用
性质: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高等教育目的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
由于主观性和客观性是俱在的,都对高等教育目的产生影响,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目的都是高教主体根据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制定的理想目标追求。作用:导向、调控、评价、激励。第二节高等教育目标体系
高等教育目的是通过多层次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目标实现的。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由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构成。教育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构成抽象具体(一)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规定性具有:时代性、全面性、层次性。(二)专业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按专业来培养人才的,所以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最终是通过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出来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中的下一层目标,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质量要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
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
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
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手段。课程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要建构的课程体系;二是每一门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追求方向:“三张国际护照”价值取向:“教育的四个支柱”第三节高等教育目的基本理论一、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 思想内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
1.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体力和智力统一起来的全面发展,
要把智、德、美三育同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
2.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毛泽东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扬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二、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一)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除了社会目的外,并无其他目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
持社会本位论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社会与个体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系。
社会本位论由于强调社会利益的至高无上性,因而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更多强化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教育教学的目的更多体现国家的意志;专业设置主要根据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社会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大学培养计划与过程。二、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
个人本位论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理论。这种理论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自然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
持个人本位论的人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
“环境”的关系。
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更多强调促进个人品质的形成和个体潜能的发挥,教育目的更多体现受教育者自身的要求,课程安排围绕训练学生的心智展开。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辨析
社会本位: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导致偏向和短视,抹杀个性。
个体本位:以人为本,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导致教育对象极端个人主义、社会责任感下降。
当前,我们在高教目的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高等教育在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单向抉择,已被证明是有弊端的。杜威早就论定这种单向抉择属无谓之举。他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并建立实验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当代教育学者也提醒我们,在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上,不能重复“一边倒”的做法,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作出动态的调整。(二)通才教育论与专才教育论
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通才教育论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其主张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通才教育论非常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第二,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通才教育论主张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涵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技术和艺术,而且充分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才教育论主张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教育目标,如设置通博类型的课程,开设综合学科讲座,举办专题讨论会等。(二)通才教育论与专才教育论
专才,即专门人才,从高等教育来说,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
人才。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论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
其主张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人才主要是通
过专业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
可替代性。第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
活紧密联系,偏重技能应用。第三,比较注
重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之后能
较快适应社会职业的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取舍
当代高等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选择上,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
具体措施:第一,以社会职业需求和学科分类为导向、课程结构调整和教学方法改进为基础,使大学生形成
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第二,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
教育的结合,在教育对象上实现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
的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真理追求和价
值追求的统一。第三,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需要和可
能,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上确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
识、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心身素
质等具体要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三)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的内涵
英才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把培养精英人才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所谓精英人才,就是那些具有突出的智力水平和道德素养,能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作出杰出的创造性贡献的人。英才教育论主张,高等教育的支撑者为国家,国家应承担高等教育的全部投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对智力、品行等各方面的考察、考试等选拔方式而获得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致力于统治管理才能培养。英才教育论及其实践在阶级社会,主要为统治阶级筛选并培养统治人才服务,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三)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
大众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高等教育经费虽然由国家、政府提供一部分,但主要来源是社会和个人投资。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极低。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可以通过平等竞争进入大学,从而重新选择社会角色和地位。大众教育论及其实践,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学校数量增多,学生入学比率提高;而是高等教育种类、层次、形式出现多样化。两种理论及实践的现实选择
就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现实状况看,应吸取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的长处,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实施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的发展思路。
1.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教发展的普遍趋势。
2.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由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的。
3.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选择。第四节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
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创造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谨的学风、合作精神。
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师聘用协议书模板
- 标准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参考样本
- 标准房屋出租正式协议
- 员工录用合同样本
- 长沙市二手车买卖合同简化版
- 商品房购销合同范本修订对比
- 商铺意向租赁合同协议
- 实训基地实习协议
- 屋顶防水修整合同
- 2024年外墙真石漆班组分包合同
- 幼儿园课程审议制度
- 高中生物-特异性免疫(一)教学课件设计
- 英语演讲技巧与实训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GB/T 42631-2023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酒旅餐饮商家直播间通用话术大全10-46-16
- 中国民族民俗:白族三道茶
-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2023版自行检测规则
-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
- 违法建筑处置法律解读培训PPT
- 《加氢裂化工艺》加氢裂化技术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