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六版陈共著第十三章_第1页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著第十三章_第2页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著第十三章_第3页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著第十三章_第4页
财政学第六版陈共著第十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中国分税制改革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一、国家预算的含义及其类别(一)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二)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一)中央预算(二)地方预算: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市、县(市、自治县)、乡镇第一节

政府和市场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各级政府的职权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第一节

政府和市场第一节

政府和市场三、国家预算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第二节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二、编制部门预算《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一)编制部门预算的背景和意义(二)部门预算的内容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及其实施(二)《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三)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四)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政府采购当事人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采购人与供货商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三)实施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做好准备工作建立资金管理方式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一)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含义(二)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进展及其进一步完善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迫切性(二)改革的基本原则(三)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公开透明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便于操作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收入分类建立新的支出功能分类体系建立新型的支出经济分类体系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主体。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于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于1980年开始改行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集权与分权关系中央于地方之间收支划分的案例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责任归属支出项目中央国防、外交、外贸、金融和货币政策、中央、地方管制地区间贸易地方、中央个人福利补贴、失业保险、全国性交通地方环境保护、工农科研支持、教育地区性交通、卫生、供水、下水道、垃圾、警察、消防、公园、娱乐设施《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表13-1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税种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关税联邦联邦、州联邦、州、地方州地方各级联邦联邦中央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联邦、省联邦、省联邦联邦、州各级联邦、州州、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中央、地方销售税省各级地方财产税地方对用户收费各级各级表13-2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国别转移前中央收入的比重转移后中央收入的比重中央支出的比重英国(1990)897170美国(1990)584249澳大利亚(1991)715151加拿大(1989)493134阿根廷(1989)625753印度(1989)684454印度尼西亚(1990)908283表13-3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无偿补助或拨款。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功能弥补纵向财政缺口弥补横向财政缺口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二)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四)原体制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p3631、中央固定收入2、地方固定收入3、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分税制的运行情况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增强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地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主编年份转移前中央收入比重转移后中央收入比重中央财政支出比重199322.023.328.3(21.9)199657.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