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3月临汾市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卷(一)
2023.03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卜5题。
材料一:
在电影《窃贼的手》中,一个有钱的过路人,给一个没有胳膊的乞丐买了一个假肢,乞丐很快发现这是一
只带有原主人(窃贼)记忆的手。如今它虽然长到了乞丐身上,但依然习性不改,继续偷盗,这意味着不
但这个乞丐的记忆因安装假肢而发生了变化,而且其身份也不再与以前相同:他变成了窃贼。乞丐这种作
为窃贼的身份或主体性是基于他未曾亲历的记忆之上的。一个世纪之后,这种非亲历记忆被艾莉森•兰兹
伯格称之为“假肢记忆”。
谈到假肢记忆出现的背景,不能不提到现代性与大众文化。
兰兹伯格所重点强调的两大“现代性事件”分别是移民潮(出现在20世纪初)与大众文化。正是这两大
现代性事件,为假肢记忆这种“新的公共记忆形式”铺平了道路:如上所述,一种重要的现代性现象就是
大量人口的移民,以及随之而来的家庭、亲缘关系与传统共同体的瓦解、重组,出现了所谓“移民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地点(place)就像代际一样,不再能保证提供连续性的经验。这一过程破坏了代际间的
传统关联方式,挑战了传统的记忆形式(比如自然记忆、有机记忆)与记忆传承方式。一种是电影这种大
众文化形式,特别是其与身体的关系。“电影的诞生使人们越来越有可能以一种身体化方式去体验一种实
际上我们没有过的事情”从诞生之初,电影观赏行为就吸引了观众的身体,并将他们的身体“运送”到遥
远的异国他乡或远古时代。
那么,大众文化时代“假肢记忆”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假肢记忆”并非源于人们的亲历经验,而是亲历者嫁接到自己身上的别人的记忆。在嫁接和非亲
历的意义上,“假肢记忆”不是“自然的”或“本真的”假肢记忆发生于一个人的亲历经验之外,但通过
大众文化的记忆技术,它可以像假肢一样被那个人所“穿戴”。被称之为“假肢记忆”的记忆形式,源于
一个人与一种关于过去的历史叙述而不是历史事件本身的接触,通过这样的接触及其促生的新经验,一个
人可以将他或她自己缝合进更大的历史。
其次,“假肢记忆”是用现代传播技术支撑的媒介化记忆、较传统记忆形式具有更大的技术依赖性,但它
依然是身体化、个人化的、活生生的体验,它就像对生活事件的亲历记忆一样鲜明生动,因而成为“个人
经验档案”的一部分,使亲历者能够感觉到感性地融入了过去。它不但不同于抽象知识,而且也不同于那
种存在于档案记录、图书馆、博物馆、雕像或纪念品等中的记忆一一阿莱达•阿斯曼所说的“储存记忆”。
比如,通过看数字电影或参观使用了大量新媒体技术的体验式博物馆,人们获得的不是抽象的、冷冰冰的
关于大屠杀的知识,而是如同身临其境般地获得了的、关于大屠杀的感官沉浸式知识。
(摘编自陶东风、吕鹤颖《论大众文化时代的“假肢记忆”》)
材料二:
在数字时代,媒介生态的变化不仅使得媒介记忆更加丰富,而且直接带来媒介记忆扩张。
第一,记忆主体更加多元。在数字时代之前,媒介记忆主要由机构化的新闻媒体塑造,而在数字时代,个
体网民、组织成为断的记忆主体,通过社交自媒体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可见性。
第二,媒介记忆的叙事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个体四民成为记忆主体之一,媒介记忆的叙事方式出现了个人
化的倾向。这体现在:一是来自网民的、自下而上的微观视角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过程,受到意识形态、
行业规则和机构惯常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二是常人化的叙事内容较多地出现。微观的记忆视角和常人
化的叙事内容,使得数字时代的媒介记忆更为丰富,并且生活化程度更高。
第三,在数字时代,媒介记忆的外延得到扩充,“不存在”的记忆被纳入媒介记忆的范畴。文化研究学者
艾莉森•兰兹伯格提出,“假肢记忆”出现在个体和关于过去的历史叙事于一个体验性的场合交互之时,
这个人并不是简单地理解历史叙事,而是和与他没有亲历过的、过去的事件产生共情,从而获得更个人的、
深刻的感受。在兰兹伯格2004年的研究中,“假肢记忆”往往依托于历史电影、漫画、小说、博物馆和
电视剧等文化产品而存在,而新闻报道由于受到客观性等要求的限制.难以在报道历史事件时唤起受众的
情感共鸣。不过.在数字时代,数字媒介的交互性弥补了这一缺憾,使得人们可以参与制造“假肢记忆”,
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文化产品提供的'‘假肢记忆”。在个人层面,“假肢记忆”可以塑造个体的主体性,
调节他对世界和他者的思考;在群体层面,则可以促进集体认同。需要指出的是,兰兹伯格同时指出,数
字媒介催生的这种新的记忆形式本身并不必然积极或进步。因此,需要警惕“假肢记忆”对个人的影响,
而当“假肢记忆”通过有偏见的或过度商品化、娱乐化的方式呈现时,可能会给真正亲历过这些历史事件
的人或群体造成心理创伤。
(摘编自吴世文、杜莉华、罗一凡《数字时代的媒介记忆:转向与挑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乞丐因安装假肢出现了未曾亲历的记忆,这一现象伴随着影片的上映被专家称为“假肢记忆”。
B.电影观赏行为通过吸引观众的身体,将他们的身体“运送”到未曾亲历的时代或陌生的环境中。
C.数字时代,个体网民作为新的记忆主体,可以通过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来获得社会的可见性。
D.当个体的网民成为记忆主体之一的时候,媒介记忆的传统叙事方式出现了自上而下的微观视角。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代际间的传统关联方式受到破坏,传统的记忆形式、记忆传承方式受到挑战,这是移民潮带来的结果。
B.“假肢记忆”虽不同于抽象知识,但其身体化、个人化的、活生生的体验的特点与“储存记忆”相似。
C.数字时代,媒介记忆的叙事视角更为微观,内容更常人化,使得媒介记忆更为丰富,生活化程度更高。
D.在数字时代,数字媒介的交互性弥补了新闻报道在报道历史事件时难以唤起受众情感共鸣的缺憾。
3.下列现象,难以产生“假肢记忆”的一项是(3分)
A.保罗•范霍文导演的电影《全面回忆》中,主人公奎德购买了一套大众文化商品一一火星旅行记忆,并
将其植入大脑。
B.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想借助全球播映,让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成为公共的、集体的文化档
案的一部分。
C.某博物馆举办“故宫文物展之‘紫禁藏影’”,展示了故宫博物院院臧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故宫的
恢宏与高敞。
D.五四青年节时,刘某在剧本杀《白衣倾城》游戏中扮演了白倾城这一角色,想沉浸式地过一把当英姿飒
爽的女侠的瘾。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结合材料二,谈谈数字时代媒介记忆的扩张对个人生活的积极影响。(4分)
(-)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2
母亲的手
庄因
①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而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也许就
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罢。“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确乎把我梦境皴染出来了。梦境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将梦乡
装点得不忍醒来。梦境也常有满天如飘絮的诗句,忽而排成人字雁阵,在肃杀、庄穆、澄澈又复高远的秋
空里,冉冉南徂。也多次从梦中踢被跃起,不及揽衣追腾空际,那雁阵却已去远。孤自失落,残阳中,让
一声幽怨的雁鸣惊醒。
②去年秋匆匆返台一行,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而人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近来,
人物中的师长、故友、亲友和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
梦境实然充沛了。
③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
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
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
我泪眼所能见到的一切。那手,使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
太阳的光和热。
④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母亲的惩罚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
绝招一一揪拧同时进行。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
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⑤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
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愈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
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训,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
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我因图贪嘴,
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
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
“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少言笑。
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
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
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再剩过饭。
⑥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
洗。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地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
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
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头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
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
应付任何苦难了。
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
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
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
自己的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料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的头上,我听见母亲和平地说:没关系,
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了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⑦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
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似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
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
得比我自己得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军御轻轻覆压在我景上,我听见母亲和平地说:“没关
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3
⑧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录仍不乏经常参安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
的那管玉屏箭和一支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处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因惊梦”和“春江花
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而富才情的了。
⑨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
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
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
千里路云和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⑩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爱是一种伟大无私的爱,这篇文章从人们常见的“母亲的手”人手,让读者感受到了母爱的宽广与深
沉。
B.文首用一幅幅工笔细描式的中国山水,营造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中国的诗词画和景氤氤了这种氛围。
C.文章第三段用中国文化里很有代表性的客观事物构成凄凉残败的意境,使位于这一背景里的母亲尤显高
大。
D.结尾两段不仅点明母亲的手“至大完美”,也表明作者的一种写作态度:不加妆饰。全文华美藻饰,感
情真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以核心意象“手”为线索,将几个事件串引勾连,叙事曲折有致,采用了逐次逼近的笔法。
B.文章中将母亲的手比作“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形象具体地表达了作者不需要太阳的光与热。
C.全文虚实结合,将母亲置于中国文化的背景中,凸显了母亲是载负着中国文化的一个个体。
D.文章犹如剥竹笋般层层显现了母亲的高大形象,叙述、描写与抒情各显其力,但缺乏议论。
8”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有“对子女的情与爱”,这种情与爱体现在哪里?请
结合作品加以说明。(6分)
9.除了“对子女的情与爱”,文中母亲与《祝福》中的“祥林嫂”相比,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曰:“近代君臣理国,多劣于前古,何也?"对日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
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
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理致太平.近代重武轻儒,或参以法律,儒行既亏,淳风大坏。”
太宗深然其言。
贞观七年,太宗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日:“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朕年十八,
犹在人间,百姓艰难,无不谙练。及居帝位,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铮,方始觉悟。若无忠谏
者为说,何由行得好事?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卿等常须以此意共其谈说。每见有不
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
4
贞观十年,太宗谓房玄龄日:“朕历观前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人间,皆识达情伪,罕至于败亡。逮乎继
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贵,不知疾苦,动至夷灭。朕少小以来,经营多难,备知天下之事,犹恐有所不逮。
朕每一食,便念稼稿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诸弟何能学朕乎?选良佐以为藩弼,庶其习近善
人,得免于愆过尔。”
贞观十六年,太宗问特进魏征日:“朕克己为政,仰企前烈。至于积德、用仁、丰功、厚利,四者常以为
称首,朕皆庶几自勉。人苦不能自见,不知朕之所行,何等优劣?”征对日:“德仁、功、利,陛下兼
而行之。然则内平祸乱,外除戎狄,是陛下之功。安诸黎元,各有生业,是陛下之利。由此言之,功利居
多,惟德与仁,愿陛下自强不息,必可致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日/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
B・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
C.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
D.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人用/大臣复非经术之
士/
11.不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营多难”与“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经营”含义不同。
B.“得免于愆过尔”与“匪我愆期”(《诗经•卫风,氓》)中的“愆”字含义相同。
C.“人苦不能自见”与“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D.“必可致也”与“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困惑近代帝王治理国家大多不如古代时,王蹄以汉代宰相都能引经据典决断难题为例,指出近代
的不当倾向。
B.唐太宗认为,太子的老师不仅应该经常给太子讲述一些人间疾苦,而且看到太子有错失乖谬,也应竭力
陈说直言进谏。
C.唐太宗告诉房玄龄,前代平乱创业的帝王生长在民间,都能洞察民情真伪,很少有导致失败灭亡的,守
成之君则不然。
D.唐太宗认为自己克制私欲治理朝政,仰慕企望前代的功业,做好了德仁功利这四个方面,做到了平定叛
乱,消弭外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净,方始觉悟。(4分)
(2)安诸黎元,各有生业,是陛下之利。(4分)
14.民生是国之根本,请结合材料概括唐太宗以民为本的具体表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5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①。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吞舌头,不屈而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一片孤忠无处可诉,只好凭借天地来明鉴。
B.颔联运用苏武牧羊张巡捐躯的典故,抒写自己的愤恨之情,含蓄深刻耐嚼。
C.颈联中的景物描写,详尽且形象,语言朴素,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极其丰富。
D.本诗采用了起承转合之法,自然流畅,叙事抒情,寓情于景,艺术特色鲜明。
16,“愤”是陆游诗中常见的情感。本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愤”有何相同内容?请结合
两诗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提出如果秦朝吸取教训,“”那就不至于迅速灭亡,委婉讽劝唐敬宗,希望
他不要“”。
(2)古为今用在写作中随处可见,《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相近的表
述是“,”。
⑶位于湖南省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属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在唐宋诗文中屡见不鲜,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平生我最喜欢游山逛水,这几年因为疫情,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在这山水上头,却还①。山水,去上一
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我曾四次去到西子湖畔,风景大抵不错。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着②
的印象。几天中我领略了一个字一一“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③,浑然忘了回家了。雨中去
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
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
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琮净,说是
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
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漫步苏堤,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似乎是
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萌
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
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6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浓墨重彩地写西湖之绿,给我们满目皆绿之感,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4
分)
20.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二)语言文字应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打哈欠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它像心跳、呼吸一样,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一次打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
秒钟,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保护作用一一人在这期间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得到完全松弛,这使人
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了最好的休息。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人体神经系统会消耗较多的能量,①,体内二
氧化碳在平静呼吸时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过多的二氧化碳积累在体内,就会引起胸腔沉闷,使身体各器
官产生困倦感。血液中二氧化碳高于正常水平时,就会刺激呼吸中枢,引起人的深呼吸运动一一打哈欠。
不仅打哈欠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会增加脑细胞的供氧,抬高人体的应激能力。长时间伏案
工作的人容易长久地保持一种姿势.这样会影响血液循环,使脑部活动能力减退,②。因此在适当
的时候将头后仰,深深地打一个哈欠,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加快新陈代谢,有效地将胸中的废气吐出,
③,这可以去除大脑中枢的困倦感,提高工作效率。
21.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是一条质朴哲理;“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是俄罗斯的一句谚语。
有人说一“实”当先可以胜过百“巧”;也有人说,实干加巧干,事半能功倍;还有人说,蛮干者也有实
干精神。生活中,一些人脚踏实地选择实干,最终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些人左顾右盼寻找捷径,反而
兜兜转转、屡尝败绩,一些人莽莽撞撞一味蛮干,往往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作为当代青年,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3分)B(A.“伴随着影片的上映”有误,属于混淆时间,应改为“在一个世纪之后”;C.“可以
通过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来获得社会的可见性”有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通过社交自媒体参与媒介
记忆的建构,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可见性”;D.“自上而下”有误,属于偷换信息或不合逻辑。原文
是“自下而上”。)
2.(3分)B(“相似”有误,属于混淆肯定否定。见材料一最后一段:“•也不同于那种存在于档案
记录、图书馆、博物馆、雕像或纪念品等中的记忆一一阿莱达•阿斯曼所说的''储存记忆。”)
3.(3分)C(见材料一最后一段:“它•也不同于那种存在于……博物馆……的记忆。”)
4.(4分)①采用了层进式论证结构;②首先通过电影《窃贼的手》引出论述话题“假肢记忆”;③接下
来分析了“假肢记忆”出现的背景;④最后采用并列结构指明了“假肢记忆”的两个特点。
5.(4分)①通过社交自媒体参与媒介记忆的建构,获得较高的社会可见性。②在数字时代拥有更为丰富
的、生活化程度更高的媒介记忆。③获得更个人的、深刻的感受。④塑造个体的主体性,调节他对世界和
他者的思考。(每点1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6.(3分)A(B“工笔细描式”有误,应改为“写意画式”;C.“凄凉残败”有误,应改为“旷远恢
宏”。D.“华美藻饰”有误改为“朴实无华”。)
7.(3分)A(B.“作者不需要太阳的光与热”有误,属于曲解文意;C.“虚实结合”有误,应改为“皆
为虚写/皆为回忆”;D.“缺乏议论”有读,文中有议论,如“梦境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
8.(6分)(1)母亲揪拧斥责孩子,教育孩子不能剩饭,要知民间疾苦。(2)寒冻白子,母亲为孩子们洗衣
服,手指被泡冻得红肿了。(3)毫不放松地督导我们兄弟的课业,鼓励功课太差的孩子用功学习。(每点
2分)
9.(6分)(1)同:①坚韧顽强:不屈从于生活,耐受力强:(2分)②勤劳能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2分)(2)异:文中的母亲身处动乱,却坚韧乐观:而祥林嫂遭遇不幸,却愚昧迷信.(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A(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
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
11.(3分)B(前后句中“愆”的意思分别是“罪过,过失”、“拖延,延误”。)
12.(3分)D(“做好了德仁功利这四个方面,做到了平定叛乱,消弭外患”错,属于不合文意,唐太宗
没有认为自己做到了这四个方面;同时张冠李戴,“做到了平定叛乱,消弭外患”,是魏征的看法。)
13.(8分)(1)(4分)每逢商讨裁决或处理(事情),有时产生差错和疏漏,得到他人的直言规劝后,
(我)才开始醒悟。(“商量(商讨裁决)”“乖疏(差错和疏漏)”“谏净(直言规劝)”各1分,句
意1分。)
(2)(4分)安抚众多百姓,使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产业,这是陛下(所积)的福利。(“安……安定,安
抚。“安诸黎元”,翻译为“安抚众多百姓”“使众多百姓生活安定”皆可)”“生业(产业,职业)”
“利(福利、福报)”各1分,句意1分。)
14.(3分)(1)不损害百姓利益;(2)熟悉百姓的艰难困苦。(3)使百姓安居乐业。
8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详尽”有误,颈联为白描(名词意象组合),不“详尽”。)
16.(6分)①国土分裂,世事艰难;②年华已老,徒慕英豪;③收复难期,壮志难酬。(每点2分,意思
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复爱六国之人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满招损,谦得益
⑶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元稹《岳阳楼》)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18.(3分)①始终如一/依然如故/一如既往②截然不同/迥然不同③恋恋不舍/依依不舍
19.(4分)
(1)(空间)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写;
(2)(色彩)突出绿的深浅、明暗和层次;
(3)(动静结合)既有古木之静景,也有溪水之动态;
(4)(感官感觉)调动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
(5)(修辞)运用比喻,将水花飞溅比作飞珠滚玉(或运用叠音,如“层层叠叠”)每点1分,任意答出四
点即可。)
20.(3分)D两者皆为明喻。(A.暗喻;B和C皆为借喻。)
(二)语言文字应用n(本题共2小题,10分)
21.(6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③增加血中氧气浓度(或“使细胞获得更多的氧
气”)(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打哈欠不仅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会增加脑细胞的供氧量,提高人体的应激能
力。(①语序不当,“不仅打哈欠”改为“打哈欠不仅”。②成分残缺,“供氧”改为“供氧量”。③搭
配不当,“抬高”改为“提高”。每改对一处得1分,句意通畅得1分。)
四、写作(60分)
23.评分请参照2022年《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材料分析]
作文提供的文字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所给材料,即楷体文字;二是写作要求,即楷体文字之后的宋体文
字。
(1)解读所给材料
所给材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引出论述话题一一实干、巧干和蛮干;第二层用“有人说”“也有人
说”“还有人说”揭示了“实干、巧干、蛮干”间的关系;第三层概述生活中的现象,重在阐明“实干、
9
巧干、蛮干”有不同的结果,引导考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三者间的关系。
(2)解读写作要求
写作要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特殊指令,明确了写作对象的身份和写作内容。第二部分为一般要求,
对文章的标题、立意等做了具体要求。
[参考立意]
文章的关键词有三个,分别是“实干”“巧干”和“蛮干”。
一、单向立意:文章围绕这三者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创作。如:《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不驰于空想,不
鹫于虚声》《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事半
功倍,巧干为上》《遵循规律,杜绝蛮干》等。
二、双向立意:文章围绕这三者中的其中任意两个进行创作(指“实干与巧千”,或“实干与蛮干”,或
“巧干与蛮千”)。如:《实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实干不蛮干,果断不决断》《巧干带来繁荣,蛮
干招来祸端》等。
三、三元立意:文章围绕这三者进行创作。如:《实干巧千不蛮干》《实干加巧干,胜过蛮力干》《蛮干
不如巧干,巧干不如实干》《蛮干不如巧行,巧伪不如拙诚》等。
[文言文参考]
1.重点字词
①志尚清静:从内心崇尚清静无为。志,意愿,心志;尚,崇尚。②经术之士:精通经学儒术的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农用钠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调酒玻璃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粉末状触媒合成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隔膜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滑杆式可调电阻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摆锤式冲击实验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干肉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咸水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普通杂木炭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第六单元写作《表达要得体》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5年买卖个人房屋合同(4篇)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TZSA 158-2023 双引擎分布式视频处理器技术规范
- 客服人员绩效考核评分表
- 护士长绩效考核评分细则表
- 加班调休单(最新版)
- 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危害及预防对策
- 智慧金字塔立体篇第四册、第五册答案全解
- ihaps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