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作业(七)专题验收评价_第1页
专题五 作业(七)专题验收评价_第2页
专题五 作业(七)专题验收评价_第3页
专题五 作业(七)专题验收评价_第4页
专题五 作业(七)专题验收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作业(七)专题验收评价一、选择题1.(2023·石家庄一模)下列对科学家揭示DNA是遗传物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有少量R型细菌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将RNA酶与S型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再与R型活细菌一起培养,培养基中只有R型细菌C.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如果沉淀物出现放射性,则噬菌体标记的是DNAD.同位素标记技术在艾弗里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解析:选A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重组,使部分R型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A正确;RNA酶不能进入S型细菌和R型细菌,对S型细菌和R型细菌无影响,S型细菌与RNA酶一同加入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既有R型细菌,又有S型细菌,B错误;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细菌,若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则可能是标记了DNA,也可能是标记了蛋白质,C错误;艾弗里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技术,D错误。2.科研团队解析了一种特殊DNA的合成机制,这类特殊的DNA用二腺嘌呤(Z)完全取代正常的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该碱基对之间形成更稳定的三个氢键,极大地改变了DNA的物理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噬菌体中都含有这种特殊的DNA。下列关于这种特殊DNA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DNA结构中碱基的种类增加,嘌呤的比例也增大B.该种DNA结构热稳定性更高,拓展了DNA的应用范围C.该种DNA复制所需酶的种类可能增加,可涉及Z的合成、A的消除D.该种DNA可能不会被细菌的防御机制识别,对细菌具有更强的杀伤力解析:选A分析题意可知,该特殊DNA中用二腺嘌呤(Z)完全取代正常的腺嘌呤(A),故该种DNA结构中碱基种类并未增加,嘌呤比例也未增大,A错误;正常的DNA中A与T配对,但是A与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而该种DNA的Z与T之间有三个氢键,热稳定性更高,拓展了DNA的应用范围,B正确;由于该种DNA需要用Z完全取代A,故复制所需酶的种类可能增加,可涉及Z的合成、A的消除,C正确;据题意可知,噬菌体中都含有这种特殊的DNA,且该种DNA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了极大改变,故该种DNA可能不会被细菌的防御机制识别,对细菌具有更强的杀伤力,D正确。3.(2023·六盘水模拟)大肠杆菌中开始翻译合成多肽的过程与mRNA起始密码子(AUG)上游的一段序列5′­AGGAGGU­3′有关,核糖体中rRNA的部分序列与该序列互补,两者相互识别后开始多肽的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多肽需mRNA、rRNA和tRNA的参与B.rRNA中含有碱基序列5′­UCCUCCA­3′C.起始密码子决定第一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核糖体D.核糖体移动至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时,肽链合成结束解析:选B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所以合成多肽需要mRNA、rRNA和tRNA的参与,A正确;核糖体中的rRNA部分序列与mRNA起始密码子(AUG)上游的一段序列5′­AGGAGGU­3′互补,所以rRNA包含碱基序列5′­ACCUCCU­3′,B错误;起始密码子决定第一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核糖体,C正确;核糖体移动至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时,肽链合成结束,D正确。4.RNA干扰技术是指小分子双链RNA(dsRNA)可以特异性地降解或抑制同源mRNA表达,从而抑制或关闭特定基因表达的现象,如图是其作用机制,其中Dicer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RISC是一种复合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Dicer和RISC断裂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B.dsRNA分子中的嘧啶数量和嘌呤数量相等C.RISC能够将mRNA剪切,可能依赖于RISC中的蛋白质D.RNA干扰技术抑制了特定基因的转录解析:选DDicer能特异识别和剪切双链RNA,其切割的是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mRNA上,并切割该mRNA,切割的也是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正确;dsRNA分子是双链R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其中的嘧啶数量和嘌呤数量相等,B正确;RISC是一种复合体,含有蛋白质,RISC能切割mRNA可能依赖于RISC中的蛋白质,C正确;RNA干扰技术是在翻译水平上对特定基因表达的抑制,D错误。5.(2023·东城区一模)研究发现,AGPAT2基因表达的下调会延缓脂肪生成。湖羊尾部蓄脂量小,而广灵大尾羊尾部蓄脂量大。研究人员以若干只两种羊的尾部脂肪组织为材料,检测AGPAT2基因启动子区7个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基化程度的差异会导致两种羊脂肪组织中AGPAT2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B.DNA甲基化直接阻碍翻译过程实现了对AGPAT2基因表达的调控C.第33和63位点上的甲基化差异是影响AGPAT2基因表达量的关键因素D.两种羊中AGPAT2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其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解析:选C基因的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A错误;由柱形图可知,DNA甲基化会影响AGPAT2基因mRNA的含量,因此甲基化直接影响转录过程,间接影响翻译过程,B错误;相对于广灵大尾羊组,湖羊组第33和63位点上的甲基化程度较高,导致AGPAT2基因mRNA较少,因此第33和63位点上的甲基化差异是影响AGPAT2基因表达量的关键因素,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两种羊中AGPAT2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其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负相关,D错误。6.玉米的染色体组成为2n=20,分为1号、2号……10号染色体。某一条染色体丢失则会产生相应的单体,正常情况下玉米均表现为正常叶。现有一个基因隐性突变纯合体aa,导致玉米叶片出现白色条斑,为确定该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让此突变体分别与10种玉米单体品系杂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玉米10种单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19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若突变体与1号单体杂交,F1都是正常叶,则F1自交后代正常叶∶白色条斑叶=3∶1C.若突变体与3号单体杂交,后代正常叶∶白色条斑叶=1∶1,说明a在3号染色体上D.突变体与单体的杂交后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紊乱,因此是高度不育的解析:选D单体的形成是由于某一条染色体丢失,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10种单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19条染色体,A正确;若突变体与1号单体杂交,F1都是正常叶,说明1号单体的相关基因型为AA,F1基因型为Aa,其自交后代正常叶∶白色条斑叶=3∶1,B正确;若突变体与3号单体杂交,后代正常叶∶白色条斑叶=1∶1,说明3号单体的基因型为AO(O代表染色体缺失),与aa杂交,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O=1∶1,说明a在3号染色体上,C正确;该突变体是正常的二倍体植株,与单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中正常二倍体∶单体=1∶1,正常二倍体后代育性无异常,单体后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除缺失的染色体,其余同源染色体均可正常联会,能产生可育配子,D错误。7.(2023·长沙模拟)研究发现,生物中某些大分子的进化速度(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或核酸中的核苷酸在一定时间内的替换率)恒定,可通过比较代表性基因的差异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这就是“分子钟”假说。用于比较物种亲缘关系的代表性蛋白质或基因就是“分子钟”,如细胞色素c、人类线粒体DNA(mtDNA)、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等。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古生物遗骸中DNA和现代基因库的材料来研究物种起源及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人员可使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进行物种亲缘关系的鉴定B.发菜的核糖体RNA基因可作为比较物种亲缘关系的“分子钟”C.可用现代基因库的DNA序列设计引物对古生物遗骸中DNA序列进行扩增D.提取mtDNA时,研磨液有利于染色体上蛋白质与mtDNA分离解析:选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亲缘关系越近,则DNA序列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越高,所以研究人员可使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进行物种亲缘关系的鉴定,A正确;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其核糖体RNA基因可作为比较物种亲缘关系的“分子钟”,B正确;由于现代生物是古生物进化而来的,现代生物的DNA与古生物的DNA具有相似性,所以可以根据现代基因库的DNA序列设计引物对古生物遗骸中DNA序列进行扩增,C正确;mtDNA是线粒体中裸露的DNA分子,线粒体中不含染色体,D错误。8.(2023·大连二模)促生长的基因A和无此功能的隐性基因a是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NA甲基化修饰通常会抑制基因表达。下图表示基因型均为Aa的两只小鼠产生配子过程中,甲基化修饰对基因传递的影响,这两只小鼠均携带甲基化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表型能遗传B.雄鼠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去甲基化C.这两只小鼠的基因型相同,基因甲基化导致二者的表型不同D.这两只小鼠进行交配,子代小鼠中不携带甲基化基因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解析:选DDNA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能遗传给子代,其表型也能遗传,A正确;雄鼠的A基因甲基化,产生的配子中A基因正常,推测其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去甲基化,B正确;两种小鼠的基因型相同,雄鼠由于A基因甲基化而表现为隐性性状,雌鼠表现出显性性状,因此二者的表型不同,C正确;若这两只小鼠进行交配,子代小鼠都携带甲基化基因,D错误。二、非选择题9.(2023·开封二模)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悠久的培育历史。其中杂交育种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常规方法。(1)杂交育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麦具有两性花,可自花或异花受粉。因人工去雄在小麦杂交育种实际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兴趣小组用小麦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与纯种品系A、品系B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PF1F2Fn杂交1雄性不育株×品系A育性正常3育性正常∶1雄性不育杂交2雄性不育株×品系B雄性不育(F1×品系B→)1育性正常∶1雄性不育①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麦的育性性状由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C1、C2、C3决定。品系A、品系B、雄性不育株的基因型分别为C1C1、C2C2、C3C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C1、C2、C3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兴趣小组想利用上述基因之间的关系制备兼具品系A、B优良性状的小麦种子。将杂交2中所得到的Fn与品系A间行种植,从植株Fn上收获种子,但这些种子种植后发现并未达到预期的结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杂交育种的优点在于可将同一物种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其基本思路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结合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所需要的同时具有多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①杂交1中雄性不育株与品系A杂交,F1全部可育,F1自交产生的F2育性正常∶雄性不育=3∶1,说明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②根据杂交1中的F1全为育性正常(C1C3),说明C1对C3为显性;根据杂交2中的F1全为雄性不育(C2C3),说明C3对C2为显性。(3)由题意可知,杂交2的Fn含有1育性正常(C2C2)∶1雄性不育(C2C3),与品系A(C1C1)间行种植,Fn上的种子包含C2C2自交产生的种子、C2C3与C1C1杂交所产生的种子、C2C2与C2C3杂交所产生的种子,这些种子不兼具品系A、B的优良性状或雄性不育。答案:(1)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结合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所需要的同时具有多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①一杂交1中F1全部可育,F1自交产生的F2中育性正常∶雄性不育=3∶1②C1对C3为显性、C3对C2为显性(3)所得种子中混有C2C2自交产生的种子、C2C3与C1C1杂交所产生的种子、C2C2与C2C3杂交所产生的种子,这些种子不兼具品系A、B的优良性状或雄性不育10.(2023·合肥模拟)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杂合种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雄性不育水稻的培育促进了杂交育种的进程。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雄性不育突变体进行杂交水稻育种的优势是杂交过程中不需要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在某温敏不育系水稻中,雄性育性受温度和细胞核内一对基因(A/a)控制,温度高于25℃时表现为花粉败育。野生型(A)基因编码―种核酸酶(能切割mRNA),A、a基因在第70、71碱基对出现差异(图1)。Ub基因编码Ub蛋白,高温诱导会使Ub过量表达,花粉母细胞中Ub蛋白含量过多导致花粉败育(图2)。(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请结合图1、图2,从分子水平说明该温敏不育系突变体在高温下花粉败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研人员发现一新的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甲,也在温度高于25℃时表现为雄性不育。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突变体甲是由另一对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写出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