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说课稿_第1页
认识钟表说课稿_第2页
认识钟表说课稿_第3页
认识钟表说课稿_第4页
认识钟表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钟表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整时。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初步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和作用,初步学会认、写整时。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钟面,会看整时。

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和交流,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时间单位“时”,初步建立“时”的时间观念。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说会算有智慧,云雾飘渺藏高楼,钢轨深处有我行。”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一个实物钟表,并提问:“同学们见过这种东西吗?谁能说一说钟表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介绍钟表的种类及作用。

3、教师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引导探究

4、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钟表,提问:“钟表上的东西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怎么看?”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认识钟表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5、教师介绍什么是时针、分针。然后请学生用手指指出时针、分针所指的时刻,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并演示。

6、教师介绍什么是整时。然后请学生用手指指出整时时刻,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并演示。

7、教师出示几个整时的电子表,请学生读出上面的时刻,进一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

8、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钟表?你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生活中的钟表。

9、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观察教室里的钟表,并记录下所观察的时刻。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集体交流汇报。

10、教师总结并板书:我会认整时。

11、教师提问:“你们会用电子表表示时刻吗?怎样用电子表表示时刻呢?”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集体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用电子表表示时刻的方法。

1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拨一拨”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老师说出时刻,学生用学具钟表拨出这个时刻;然后开展活动;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拨出的时刻。《认识钟表》说课稿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学会认识钟表,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一课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难度不大,但还是有必要用一定的时间加以巩固练习。

二、说教学目标

认知: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学会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能力: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地安排时间,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情感:

1、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

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生活、激发兴趣。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拉近了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使数学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聪聪”的一天生活场景来贯穿全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分针、时针的转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探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学生动手拨钟,同桌讨论互相说一说时针、分针指的数是多少?是多少时?通过多次操作加深对钟面的认识正确分辨出整时和大约几时。这样安排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易到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都按时上学吗?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个小时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按时上学引入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2、师:同学们一天有24小时(板书:24小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聪聪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吧!

意图:以“聪聪”的一天生活场景来贯穿全课,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

二)自主探索认识钟面

1、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闹钟看看上面有什么?(生自由说)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小闹钟的介绍吧!(播放录音:滴答滴答,一刻钟就是15分钟;滴答滴答,一小时就是60分钟。)师:你们知道吗?钟面上有根长针和根短针。长针叫分针(板书:分针),短针叫时针(板书:时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说一说“分针”、“时针”。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聪聪的闹钟吧!看看聪聪的闹钟上有没有时针和分针?聪聪的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长的什么样?(生自由说)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找一找时针和分针!师:谁愿意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的小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长的什么样?(生自由说)师:老师想请同学们用手指一指小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现在请同学们同桌合作一起用手指一指你的同桌的小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89页的图!看看图中的时针和分针指的数是多少?是多少时?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找一找!请同桌合作一起找一找!谁愿意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的小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指的数是多少?是多少时?生:(举例)时针指的是3,分针指的是12,就是3时。(师板书:3时)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一拨3时!请同桌合作一起拨一拨3时!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90页的图!认识计算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课,主题是“认识计算机”。

一、课程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很多人在使用计算机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却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认为,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我们将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主板等硬件组件,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组件。通过对此部分的讲解,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将深入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二进制数制、计算机程序执行过程等。通过此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此部分,我们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常用工具。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4、信息处理和交流: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包括如何浏览网页、发送邮件、使用社交媒体等。通过此部分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享。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二进制数制等相关知识。

五、课后作业与思考

课后作业包括完成一份关于计算机基本知识的问卷调查,以及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希望通过此部分的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我们希望这次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打下坚实的基础。谢谢大家!认识蔬菜说课稿一、说教材: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认识蔬菜》。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它以谜语的形式,从实物“菜”出发,介绍了5种蔬菜的颜色、样子,以及它们的特点。全文用词浅显、易懂,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这些蔬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章从实物到儿歌,又从儿歌回到实物,给幼儿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2、学习运用“我喜欢……”的句式进行表述。

3、能愉快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

三、教学准备:

1、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五种蔬菜实物、图片、字卡(胡萝卜、黄瓜、西红柿、红辣椒、土豆)。

2、幼儿每人一支蜡笔,绘画纸(绘画纸上有不连线的小动物轮廓)。

3、幼儿用书《认识蔬菜》。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蔬菜,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难点:能运用“我喜欢……”的句式进行表述。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以下方法:

1、直观教学法:由于幼儿获得认识的主要途径是视觉和听觉,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提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和字卡,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对蔬菜有初步的认识。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反复诵读儿歌,进一步加深对蔬菜的认识。

3、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用蜡笔给小动物涂色,以巩固幼儿对蔬菜颜色的认识及了解各种蔬菜的主要特征。

4、谈话法: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我喜欢……”,进一步了解各种蔬菜的特征。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五种蔬菜实物或图片和字卡,引导幼儿了解这五种蔬菜的名称。

2、学习儿歌:教师出示课文挂图或实物,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先让幼仔细看图或实物,然后教师朗诵儿歌,让幼儿学习运用“我喜欢……”的句式进行表述。之后幼儿跟老师一起念儿歌。采用看一看、听一听、讲一讲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儿歌的内容。最后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问答游戏(师问幼儿答)。例如:教师问:“什么尖尖像把刀?”幼儿答:“黄瓜黄瓜尖尖像把刀。”(依次进行)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诵读儿歌,进一步加深对蔬菜的认识及了解各种蔬菜的特征和颜色。3.巩固延伸:进行涂色活动。教师出示事先画好各种蔬菜的绘画纸(绘画纸上蔬菜轮廓的颜色与背景色相同或相近),请幼儿自备蜡笔给小动物送礼物(给小动物的轮廓涂上与背景色不同的颜色)。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大胆涂色。最后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课稿《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常用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首先通过直尺和米尺让学生感知已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关系1000毫米;1米;1000米;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教材的这种编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长度单位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际测量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我采用了直观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和谈话法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的教法呢?因为直观操作法可以帮助形成表象,加深印象;讲解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练习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谈话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及时反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法指导上,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并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发挥群体效益。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一)复习导入

我首先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接着我让学生估计一下从学校到少年宫大约有多少米?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学校到少年宫大约有1000米左右,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同时初步建立距离观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伏笔。

(二)新课教学

1、认识1千米有多少米?

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带来的米尺拉直看看它有多长?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米=1000毫米。然后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一条直直的线段,线段的一端在米尺上,看看它大约有多少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条线段大约有10个1米,就是10个1000毫米,我们把它读作1000米,也可以读作1千米。这样教学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然后教师总结:1千米=1000米(板书)。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为什么?这样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千米的认识。最后教师出示一道选择题让学生判断:一幢楼房高约32()A.米B.千米,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选择不同的单位表示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会有不同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倾斜的伞》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分享我对《倾斜的伞》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思考。我的说课主题是“情境创设与情感渲染”,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倾斜的伞》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在雨中相遇,通过雨伞的倾斜,感悟到父爱的伟大。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传递了深深的父爱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已经进入五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对于一些情感较为深沉的文章,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渲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通过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3、情感目标:感受父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