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_第1页
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_第2页
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_第3页
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_第4页
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的浪潮,世界金融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被广泛地运用于资本市场,电子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使得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期货市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跨国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不断地融入金融全球化中。随着金融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融总是在经济中难以触及的层面发生作用。正像管道系统那样,当它有效运作时经常是隐形的,但一个破裂的水管就可以导致一场灾难。”①当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美国次贷危机又接踵而至,并演变成一场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啸,进一步蔓延到实体经济从而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整个世界经济陷入一片恐慌。为了治理危机,一向标榜“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不得不出台种种规模空前的救市计划或经济刺激方案,即便如此,世界经济也尚未出现整体复苏的迹象。金融危机为何总是接连不断地出现?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笔者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从货币体系下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入手,试图给出一个新的解释。一、金融危机的根源:一些代表性的观点金融危机向纵深发展,促使经济学家对危机的根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1.没有管制的市场容易发生危机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指出,新自由主义认为没有国家管制的市场会更有效率,人们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回报率最高的领域,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家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没有管制的市场非常容易发生危机。这是因为没有国家严格监管的金融市场是非常不稳定的,同时在新自由主义条件下,由于工人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工薪阶层的购买力不断下降,企业家获得的利润不断上涨,造成整个世界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①。笔者认为,金融市场的无序、混乱、缺乏有效监管,金融衍生品的过渡创新等等仅仅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显在的诱因而不是根本原因。金融市场创造货币和创造信用的能力被无限放大,从而迅速加深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内在的矛盾。2.产业危机向东北部产业危机向东北部产业危机转变这种观点认为这次危机实际上是由产业危机引起的次贷危机,再由次贷危机进一步引起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由金融危机在更大的规模上、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产业危机向深处发展,形成经济的全面危机。如刘明远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华尔街老板贪婪的本性和最大限度赚钱的欲望,借助于信用关系和房地产业相互推动以及信用链条的衍生功能,使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造成社会经济在本质上的均衡和连续关系出现严重的失衡和断裂,最终因强制性恢复而引起危机②。3.通过美国的国家财政来承担债务严海波认为金融危机的本质源于美国一种不劳而获的发展方式。他进一步分析指出,在浮动汇率制下,美国通过大量发行货币、大量借债、大量消费、大量投资以此来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美元的增发和贬值来减少债务,最终让世界各国人民来承担美国的债务③。这种发展方式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保持美元强势和弱势有节奏的变换,通过弱势美元政策进行美元贬值,通过强势美元政策保证增发的货币有人接收并继续回流美国,投资于美国的债务工具。二是必须维持现有货币上的特权地位,以保持对全球货币金融的核心控制,操纵虚拟资本的流动、实物资本的交易和价格,进行自身成本向外部转嫁。他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弱势美元政策到强势美元政策的转换中出现了问题。4.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认为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与古典危机不同的是,生产过剩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如赵磊认为,次贷危机的病灶在于违约率不断上升;违约的原因在于未来预期遭到了沉重打击;未来预期的悲观在于“透支消费”的不可持续;透支的起因是为了缓解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源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内生的制度性矛盾。④关于金融危机的根源,还有其他一些观点。总之,虽然以上观点对金融危机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单从金融本身出发来讨论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不可避免地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从本质上讲,实体经济是整个经济大厦的基础,以金融市场为主的虚拟经济最终都要服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要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因此需要从更广的视野出发,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才能对金融危机的发生机理有一个全面和完整的认识。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问题,当扩大再生产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它总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金融危机可以认为是经济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遭到破坏以后的表现形式。此外,尽管金融市场是相对于商品市场更高一级的市场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虚拟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分析金融危机应该首先分析在当前金融货币体系下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当这些条件遭到破坏时,如何产生金融危机,最后探讨如何防范金融危机,只有用这样的框架来分析金融危机才会全面、具体。二、现状一:混合式的货币和市场交易机制马克思在分析扩大再生产时,把货币的作用仅仅局限于交易媒介,剔除了货币或金融对经济的其他影响。他假定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为4000C资本,资本有机构成为4:1,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是1500C,资本有机构成为2:1,两部类的剩余价值率为100%,从而得出第一年的生产状态如(1)式所示:他假定第一部类的资本家把一半的剩余价值积累起来,另一半自己消费掉,从而得出第二年的生产状态如(2)式所示:如果以同样的方式继续进行积累,则有:对这个模型进行总结,从而可以得出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投资者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要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总和,也即Ⅰ(V+△V+M/X)=Ⅱ(C+△C)。“如果生产完全以正常的比例进行,那我们便想象不出消费不足怎样才能发生。因为总产品等于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C+V+M),V和M被消费掉,被消费掉的不变资本要素必须得到补偿,所以生产可以无限扩大而不会导致商品生产过剩,即不会导致生产出来的商品(这里,只考虑使用价值)即物品超过所能消费的数量。”①如果对这一条件进行进一步的推导,就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假定两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l1、l2,剩余价值率分别为n1、n2,两部类的投资率分别为s1、s2,且0≤s1、s2≤1。则(两部门在形式上完全一样,故省略下标,下同),M=nV,,,。若新增加投入的资本有机构成为,则有首先,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发生了变化。假定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速度是5,并且保持不变,在(1)式时,整个社会的价值量是9000,需要的货币量为1800。扩大再生产以后如(2)式,整个社会的价值量是9800,市场需要的货币量就是1960。再一次扩大再生产以后如(3)式,整个社会的价值量是10780,货币的需求量是2156。在贵金属本位制度下,由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当货币量过多时会因贬值而退出流通领域,当货币量不足时会因升值而一次进入流通领域,因而能自动地调节流通领域的货币供给量。然而在当前的货币体系下,国家通过法令强制人们接受国家发行的本身不具有“价值”的纸币进行偿债、纳税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货币越来越变成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而“我们整个货币体制依赖的是人们互相接受的一种从某种观点来看不过是一种虚构的东西”①。作为一种价值符号,货币的流动性会进一步增强,也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断延伸,使得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被纳入到世界市场和金融体系当中,因而货币超越了国界从而对整个世界的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国际储备货币尤为如此。此外,由于人们依赖的是一种虚构的东西,货币的波动性也就更大。一旦发生通货膨胀,人们会快速抛出货币,因此流通速度会更快,而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流通速度则会变得更慢。同时,随着通讯手段的进步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作为价值符号的货币也就更加容易被创造出来。在法定准备金率为10%的情况下,对于一笔1万元的存款,银行就可以创造10倍即10万元的总贷款。而且银行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信用,提供表外业务,对商业活动进行担保,其提供的资金融通也就更加不可估量。由此而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一国到底能够创造多大规模的信用?由于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天性,当一国的通货越来越多的时候,过多的资金势必需要寻找新的出路。由于实体经济能够吸纳的资金有限,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流向虚拟经济,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虚拟经济的泡沫化,货币在整个经济的循环如图1所示。此外,由于能够创造大量的信用,实体经济的扩大再生产的较小冲击会因此而得以克服,也正因为如此,各个部门之间的适度比例也会由此而被扭曲,当这种扭曲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会造成整个社会更加剧烈的动荡。其次,财富的再分配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传递信息的时间、机会以及个人对价格信息敏感的程度不一样,就会激发纯粹的投机行为,从而导致财富分配不公的局面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在金本位制度下,政府只能通过税收或其他手段获得财富,“只要可兑换能力和其他以黄金计值的合约能像文书所定的那样执行,并且货币单位的黄金含量不降低,那么,金本位制度下的通货持有者可以免于通常不可预测的、引致价格水平上涨的政府任意的货币扩张或贬值强加给他们的政府税收(‘铸币税’或‘通货膨胀税’)。这种税收在恶性通货膨胀或货币大幅贬值时尤为严重”①。然而,在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作为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给政府过量供给货币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再加上政府可以通过不具有“价值”的货币来购买居民或企业有价值的商品或劳务,这又给政府过量发行货币提供了强烈的激励。此外,由于一般国家采用的是累进税,通货膨胀会自动让税档潜升,即使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发生变化,但以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却增加了,从而税档上升,政府的税收也就相应增加了。因此,过多地发行货币就成为政府不可抗拒的诱惑。在这种货币体系下,政府通过发行纸币,使得整个社会的财富由以前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分配,变成现在的工人、资本家和政府三者共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剩余价值量M以及工人获得的工资量V都会少于实物交换下的M和V。当一国货币成为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时,这种货币的发行国就能依靠货币的这种结构性权力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财富的掠夺。再次,剩余产品的实现发生了改变。在马克思所讨论的扩大再生产模型中,整个社会的产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补偿生产所耗费的资本C,一部分是作为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V,而整个剩余产品的实现只能依靠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和自身的消费。但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或资产阶级,尽管会进行一些奢侈的消费,但其最根本的动机在于追逐利润,从而需要将剥削而来的剩余价值转换为资本,用以扩大再生产。但是,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M的价值量不断增加,如果利润率开始下降,而同时由于资本家自身消费的有限性,整个社会就会陷于一个矛盾的境地: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角度来说,需要资本家不断地增大投资以顺利扩大再生产,但利润的下降又使资本家投资积极性下降,不愿意进行过多的投资。这就要求一个不断增长的外部市场或者其他的途径来缓解这种压力。现代的金融货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此进行缓冲。由于资金更加充裕,因此消费贷款就更容易获得,尽管工人只拥有V的价值量,但可以“花明天的钱”来增加今天的消费,从而不仅使得在短时期内整个社会剩余价值量M的实现变得容易而减弱了社会剩余价值实现的压力,同时还刺激了厂商进行扩大再生产。但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工人“明天”所能获得的V足以支撑起扩大再生产之后剩余产品的消费吗?特别是当虚拟经济出现泡沫,而工人又用这种泡沫化的资产做抵押进一步扩大消费贷款,从而刺激实体经济发展的时候,就进一步掩盖并加剧了实体经济潜在的危机,表面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当工人的消费不能支撑起这一消费时,资本家或者政府是否有能力支撑呢?此外,即使工人阶级明天的消费能够缓解这种压力,但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剩余价值量或剩余产品,势必需要金融货币体系降低借贷或提供信用的标准,这又将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整个社会还贷的风险不断增大,因此这种缓解也是有限的,不可持续的。最后,符号越来越变成交易的对象,两部类比例的失调越来越隐形化。随着思维方式的不断进步,人类越来越多利用抽象的符号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经济化力量与物质影响日增的原则导致越来越广泛的以符号与象征表征的经验”,“价值操作日益通过符号来实现”。①经济交易不再局限于商品本身,与商品相关的各种权力日益成为一种与交易物理实体并行的经济实体。“所有权的表述,不仅使西方人可以经由物理特性,来衡量他们的资产,也可以描述资产潜在的经济和社会特性,使资产产生更大的价值。不管人们是否有意识这样做,合法的所有权体制,已经成为一种阶梯,它把这些国家从资产的自然属性空间,引领到资本的概念化空间。”②这就产生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商品本身与商品所具有的权力都有各自的交易市场,这就给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带来了一种新的挑战,我们无法判断我们出售的商品有多少是用来投机、有多少是用来投资以及有多少是用来消费的。由于无法判断国民的真实需求,面对满足(4)式的各种能够实现的扩大再生产比例,应该选择那一种呢?随着衍生工具的进步,交易者能够凭借很小的资金撬动很大的资产,这就使得情况更为复杂。(2)在证券化后,居民不再将储蓄作为关键的选择,代之以各种证券资产,但这些证券资产的价格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在资产价格上涨时,居民由于财富效应而增加消费,在资产价格下降时减低消费,但这种增加与下降却是不对等,毕竟人们更倾向于“好”而不是“坏”的结果,于是消费的波动性就更大,从而对(4)式的扰动也就更大。(3)当资本变成财富的所有权,其价值变成为预期未来现金流的资本化的时候,“资本家所说的资本,包括过去25年来所有的‘金融产品’,如衍生工具、对冲基金,都是总现金流的‘留置权’——代表在‘纯粹系统’内部的总剩余价值加上掠夺所得(即非生产性交易交换,开始是对外掠夺,最终会扩大到对内掠夺)。”③从而工人不仅在实体经济上遭受剥削,也在虚拟经济的交易中遭到隐性的剥削,导致工人阶级实际能获得的V不断减少。因此,在现代货币体系下,为了顺利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必须存在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即的比例不能超出一定的范围;②各部类的投资率需要满足(4)式的条件,隐性的比例失调能够观察到并得以修正;③消费在长期内(今天和明天)是可持续的,资本家和工人能够获得资金的融通;④货币量足以能动地满足流通的需要,否则会出现虚拟经济泡沫甚至全面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⑤各种形式的掠夺必须限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否则会降低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或破坏工人劳动力的再生产;⑥第二部类的产品总量以及分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当以上条件遭到破坏,并达到一定程度时,整个国民经济的扩大再生产就难以实现,经济危机就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三、cdo的发行及意义许多年来,美国创造了一种新的、不劳而获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低储蓄、高消费,依靠过度负债、过度消费、过度发行货币。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作为支撑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霸权地位;对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有效控制,并操纵虚拟资本的流动;掌控实物资本的交易(如国际期货交易市场);吸引全世界的资本发展其高科技产业。也正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了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货币体系下的扩大再生产模型中,可以清晰地得出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1)货币量足以能动地满足流通的需要这一条件的破坏。由于美国过度的负债,导致美元的过度发行,从而使得扩大再生产的条件④遭到破坏,流动性过剩使得闲置资金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部门扩张。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大量的经常项目逆差(如表1所示),到2006年底美国外债总额总计已约有12.3万亿美元(境外美国居民持有),美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也不断上升。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大量的国际贸易以美元计价并进行交易,因此美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但美国人却不以正当的方式履行其还债的义务,而是通过发行更多的货币来偿还债务。此外,为了扼制经济衰退,2000年,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从6.5%下调到6%,然后又进行了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利率更是降低到1%,时间持续1年多。所有这些措施,导致了整个世界的流通性过剩,过剩的资金不断向虚拟经济部门扩张。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全球2004年共发行了1570亿美元的CDO,2005年发行2490亿美元,2006年发行4590亿美元,2007年第1季度发行规模高达2500亿美元。①(2)各部类的投资率需要满足(4)式,隐性的比例失调能够观察到并得以修正这一条件的破坏。根据前面的分析,由于符号逐渐成为交易的主体,从而资本变成财富的所有权。“如果在封闭系统中加入了资本主义财富所有权(即资本化的预期现金流),财富所有权自然与资本市场、中央银行、强制实行这两者的国家和最终的国家债务交织在一起”,“因为资本主义是无政府体系的,因此使这些资本形式与现金流协调一致只是幻想”③。由于这些资本形式与现金流不能协调一致,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够保证各部门的投资率满足条件②呢?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统计,美国房地产市场价值与GDP之比,1990年为130%,2000年为130%,2005年达到180%④。由于美国鼓吹金融自由化,原本“分业经营”的金融市场变成“混业经营”,金融机构日益成为金融产品的百货商店,同时又由于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使得美国能够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便利的资金融通不仅掩盖了各行业的发展的失调,而且还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失调。自由主义认为,自由竞争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这种假设对金融机构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在实际经济中公司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或者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竞争,而银行提供几乎相同的服务,他们的主要‘原材料’是以相同价格(在欧洲市场上从其他银行)借入货币。它们只要敢冒风险,就能展开最充分的竞争。然而,在因过于冒险而受到需要补偿冲销债务的处罚之前,存在一段时间的间隔。因此银行业务中最能获利(即成功的)的竞争者,倾向于冒最大的风险。”①此外,由于在纸币美元体制下,由于美国拥有的结构性权力,使得美国的银行更能将风险经营放在第一位。由于美国的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金融工具可以利用以及能够倾向于更大的冒险,使得即使出现了一定程度泡沫的时候,这种游戏依然能够进行下去。(3)各种形式的掠夺必须限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这一条件的破坏。当代资本帝国主义除了通过用军队扶持海外傀儡集团以外,还通过经济手段来实施其统治及对外掠夺。“资本主义之所以有别于所有其他的社会形态,就在于它以纯经济的手段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能力”②,“它找到了多种方法用来把自己的经济法则强加于那些形式上独立的国家”③,并且“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美国所享有的这种对全球经济的控制虽不能解决‘市场经济’的种种矛盾,却可以通过操纵债务、贸易规则、对外援助及整个金融体系,迫使其他经济体为帝国霸权服务。”④一方面,由于美元霸权,美国通过国际铸币税、国际通货膨胀税等手段从世界各地掠夺财富。如仅2003年美国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总收益约为2991亿美元,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接近美国当年GDP的增长率3.1%。⑤再如,“如果固定1967—2006年美国的外债平均为3万亿美元左右,那么通过没有贬值90%,美国因减轻外债负担而获取国际通货膨胀税为2.7万亿美元,年均获益675亿美元。”⑥另一方面,由于期货交易所同样受到金融资本和金融规则的支配,美国可以通过炒作期货市场的价格来掠夺他国的财富,比如最近几年的铁矿石涨价、石油涨价、粮食涨价等等。此外,“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帝国政权要求‘结构调整’并采取种种手段以使这些经济体在面对美国领导的全球资本的压力时变得更加脆弱。”⑦这种脆弱性不仅有利于国际资本炒家的投机,同时还有利于美国操纵资本的流向,通过这种权利增强谈判的力量,进一步地去剥削他国人们的劳动和其他资源。由于以上种种措施,维持了美国长时间的不劳而获的经济发展,使美国人可以消费比他们创造出来的多得多的财富。这种依靠隐形“掠夺”为基础的扩大再生产,导致了世界其他国家居民购买力的下降,当美国的泡沫经济不能支撑起庞大的消费时,世界其他国家在被美国掠夺之后,即使想要扩大消费也只能是一种空想。(4)消费在长期内(今天和明天)是可持续的,资本家和工人能够获得资金的融通这一条件的破坏。一方面,居民的消费不能因为工资V的提高而增加,只能通过利用“明天的购买力”进行今天的消费,这种消费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发生异常,经济的波动性就会增大。由于担心泡沫扩大,美联储从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连续17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从1.00%提高至5.25%。随着利率的不断提高,美国居民还贷压力越来越大,市场需求降低,泡沫开始破裂。另一方面,以房地产为衍生基础的金融工具价格下降,并因杠杆而猛烈放大,投资者和居民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融通,因此大量的金融机构倒闭。以上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而进一步加剧,到最后不可避免地失去控制,随后金融危机爆发,整个世界陷于一片惊恐之中。四、金融货币体系的完善有助于为扩大再生产提供有效的条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货币将不断向电子货币推进,毕竟没有人愿意回到笨重的贵金属时代。而且金融部门也会进一步扩张和壮大,因为产品越多,需求越多,企业和居民的资金融通、风险转移的需求也会增加。虚拟经济的发展也将更加迅速,因为人类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只要生活不再游移于某些特定的感觉印象之间,而是受制于抽象的、一般的和概要式的观点,那么一种更快捷和更准确的抽象过程就会发挥优势,特别是在人类关系领域尤其如此。”①同时市场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常常影响着各种商品供求条件的变化细节,绝不可能由任何一个中心对它加以充分的了解,或很快地把它收集起来和传播起来,这时候需要的是某种记录的工具”,“在竞争价格体系下所提供的正是这种工具”,“整体越复杂,我们就越得凭借在个人之间的分散的知识,这些个人的个别行动,是由我们叫做价格体系的那种用以传播有关信息的非人为的机制加以调节”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要尽量降低金融危机出现的几率以及降低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让扩大再生产稳健地运行下去,势必要从金融货币体系下的扩大再生产条件入手。(1)一定比例的国有经济以及一定程度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随着交易主体的符号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