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福建省福州市廷坪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度福建省福州市廷坪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度福建省福州市廷坪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度福建省福州市廷坪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度福建省福州市廷坪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度福建省福州市廷坪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

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现代文阅读(12分)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

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是长篇大作里的闲笔。在讲究生产

进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只有饱满

的谷粒才能勾起农人对丰收的喜悦。

③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

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

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

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

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

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

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

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

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

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

一层丰收的色彩。

⑷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FI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

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

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

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

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

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

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

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

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

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

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

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

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

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

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

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

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珞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

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

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

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

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19.从全文看,稻草的“温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3分)

20.文章的第③段描写收获场景的文字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2分)

21.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①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2分)

②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2分)

22.在物质丰盈、生活愈来愈精致的年代,怀念温软的稻草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

情?请结合全文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9.①稻草的金黄色彩能带给村人丰收的喜悦;②稻草是鸟雀柔软、温暖的巢;③

稻草是孩子们的乐园:④稻草是耕牛的食粮。⑤稻草日常用途广泛。⑥稻草能防寒

保暖,安抚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答到3点给满分)

20.①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诗

意。(1分)②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1分)

21.(1)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稻子在秋风的吹拂下,达到了生命最高

峰时的状态(1分)。抒发了作者对稻子成熟的赞美之情。(1分)

(2)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草垛比作慈眉善目的老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草垛的温

暖可亲的特点(1分),表现了作者对草垛的亲近之情。(1分)

22.①对朴实、自然的生活的向往。②对宁静、温馨、充实的乡村精神的留恋。③

对像稻草一样根植于土地又全身心奉献给土地的父辈们的感激和怀念。(答出1点

给1分)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破碎的图腾毕淑敏

风光旖旎。和所有大惊小怪的旅游者一样,我忙着购买珍珠链、夜光螺之类的纪

念品。资深的旅游者小D对此不屑一顾,谆谆告诫这些东西多半是假冒伪劣的。

手里的“椰妹”难道是假的吗?这分明是两个椰子壳粘起来的,你闻一闻,还有

椰茸的清香呢!我把大眼睛的“椰妹”,堵到小D鼻子下。

她躲开了,说,这东西便宜得无以复加,大概是真的,造假的人特别讲究成本。

到了一处景点,身着绚丽民族服装的女店主,殷勤地向我们推销一件牛雕。

“它是象骨制的,你看这刀工,多么细腻!你看这造型,多么生动……”女店主

说。

我被牛雕古朴的形象吸引,刚要掏钱,想起小D的忠告,觑了它一眼,果然在冷

笑。

“这若真是象骨制的,只怕你要进监牢。谁不知大象是国家保护动物!”小D冷

冷地说。

“还是这位大姐识货啊。”女店主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态。“不过,它虽不是象

骨,却是牛骨的。都是骨头嘛,又不是做药酒,没那个那么认真。”她笑盈盈地解释。我

抚摸着牛雕温凉而润泽的背脊,看着牛雕诚恳而略带悲哀的眼睛,满心喜爱。

见多识广的小D还不放心,问,“这真是骨雕啊?”

女店主有些恼火了,说:“你这个客人啊,怎么这样不相信人,不是真骨雕,能

有这个分量?你掂一掂,压得手腕子疼!再说啦,这是什么?这是牛啊!牛是什么?牛是

我们民族的图腾,图腾你们懂吗?很神圣的东西,哪里敢造假?就是造,也是别的民族的

人干的,我们是不敢的。”

面对铁一般的逻辑,我们自惭形秽,哑口无言。我买了牛雕,一路珍爱地用手托

着,不时把玩,到了宿营地。晚上,小D紧盯着图腾牛说:“我总觉得这像一个骗局。”

我说:“真做假时假亦真。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既来之则安之,免得晦

气。再说,这是图腾啊!”

小D说:“图腾怎么啦?也不是防伪标志。我倒是要把它摔开来看一看,到底是什

么东西使它显得这样重!”

我大惊,说:“可使不得!再说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能破坏他人财产。”

小D说:“摔坏了,我赔你钱。”

我说:“我不要钱。我要图腾。”

小D说:“那我赔你图腾就是了。我已在其他商店看到了一模一样的骨雕。”

小D说罢,不待我反应过来,高高举起了牛雕,砸向地面。

随着暗哑的闷响,牛雕扑向地毯,又“啜”地弹起,叽里咕噌地滚进床下。我心

痛万分地将它从椅角者兄处搜索出来,举在手里仔细端详,竟是毫发未损,一双铃铛般的

牛眼,熠熠有神,愤怒地盯着我们。

我说,真金不怕火炼,真骨不怕摔打。

小D夺过牛雕,默不作声跨出房门。

不知她到底要做什么,我紧紧追到大堂。光滑的大理石地面映着我们摸糊的身

影。小D二话不说,又一次高高地举起了牛雕。

啪!

牛雕猛掷地面,句然破碎,炸裂的断片四处迸溅,尖锐地呼啸着,象无数横飞的

小刀。

我恼怒地大叫:“简直是打砸抢!别说是骨的,纵是纲的,也禁不住你这样破坏

性的试验啊。”

小D拣起一块碎屑,平静地说:“仔细瞅瞅吧,你高抬了它的身份。”

我抢过碎屑。先是闻到了一股腐败的气味,接着感到它橡皮般的质地柔软。定睛

一看,才知是一块淤泥。这条传神的图腾牛,是以塑料制成外壳。内囊充填污泥。算它坚

实,在铺了地毯的室内,经受住了第一次考验。谁想小D穷追不舍,终使它显了原形。

看我怅然不语,小D说:“这么喜爱燃品啊?我赔你钱,你还可再买。”说着掏

包。

我说:“不要你赔。我只是在想,它到底是谁制造的?”

小D说:“那有什么追究的意义?"我说:“不!不一样。因为牛是一个民族的

图腾。”小D皱着眉头说:“图腾又怎么样?假的就是假的,这就是一切,没有什么不

同。”

我说:“一个民族,要是连自己的图腾都造了假来赚钱,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更宝

贵的东西值得珍惜呢?我宁可相信是另外民族的人造了假,骗了老板娘,她不知情,才转

卖给我们。她是无辜的。”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旅游者一般都喜欢购物,资深的旅游者小D对此不屑一顾,而且不断地极力劝阻

“我”买珍珠链、夜光螺之类的纪念品。

B.当“我”把大眼睛的“椰妹”堵到小D鼻子下时,她从造假的成本这一角度进行推

测,判断出这个东西可能是真的。

C.“我”之所以会相信女店主的话,是因为她穿着民族服装,而且态度殷勤,又敢于承

认手里的牛雕不是象骨的。

D.小D总觉得那个牛雕是假的,但又不能从女店主的话里找到漏洞,于是决定打破牛

雕,最终解开了真相。

E.文章以牛雕为线索将整个内容连缀在一起,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充满神秘的色彩。

(2)文中的小D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3)在小D摔牛雕的整个过程中,“我”有哪些心理变化?(6分)

(4)旅游景点出售一些纪念品是很常见的,但很多纪念品质量比较差甚至造假。你认为

旅游景点纪念品造假有没有道德底线的限制?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选A得2分,选E得3分。A.“极力阻止”运用不当,只是“谆谆告诫”。

E.“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充满神秘的色彩”无中生有。(5分)

(2)、①冷静理智,不轻易受骗。当我和所有大惊小怪的旅游者一样忙着购买珍珠链、

夜光螺之类的纪念品时,小D对此不屑一顾,并谆谆告诫这些东西多半是假冒伪劣。

②有眼光,能够清楚地认识事物。对我购买的所谓象骨扭雕,一眼识破。

③做事执着,对发现的问题穷追不舍,非弄明白不可。例如对“我”买的所谓牛雕,摔了

两次,终于查出真相。(6分)

(3)、当小D要摔我的牛雕时,我心中不满。

当地第一次把牛雕摔在地上时,我心痛万分。

当地第二次把牛雕摔在地上,并且摔得粉碎时,我恼怒不已。

当我知道牛雕真的是假的时,我怅然。(6分)

(4)、示例一:无需有什么道德底线的限制。因为旅游时适当购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情,更多时候购买者心里清楚这是一些假货,购买这些商品只是留作纪念,花较少的钱买

到一些纪念品,有纪念意义即可。所以商家即使造假也无需有什么道德底线上的限制。

示例二:需有道德底线的限制。商品造假,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欺骗消费者的感

情,也会使商家自己失去信誉。一些小的纪念品本身无太大价值,可适当造假,但若涉及

人身安全及精神层面的物品,是绝对不能造假的。因此说有些商品的造假是需要有道德底

线的限制的。(8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

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

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

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

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的说

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

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

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

“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

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

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

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

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

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

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

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

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

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它书籍了吗?不是,

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

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

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

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

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

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

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

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

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

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

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

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是孔子编

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

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B.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

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

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

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

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

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

提出要求,使之符合全社会的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

的,只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

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

得民众的普遍认可,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好地生存。

B.《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

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并非指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C.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

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I).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

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参考答案:

1.D2.B3.C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D项,“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错误,该信息在文中没有依

据,文章第三段只是说“《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

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

《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周文王用

'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并不能说明《周易》中的十五卦象与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故选D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要求,如本

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

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使之符合全社会的人约定俗成的规范”中“全社会的人”一说错误,文本第五段

说的是“大部分人”,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

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

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

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错误,选项的说法太过绝

对,第五段只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

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

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

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里只是说导致混乱的原因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风俗混

乱”,但二者兼具,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依然会有公

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

故选Co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

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

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

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

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

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

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题

太平神医崔默庵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儿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诸医束

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

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

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眠尽肿,不可开合也。问:

“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

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

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

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

延默庵诊之()

苟不得其情()

亟命别迁一室()

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

9.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

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o

参考答案:

7、请/如果/赶快(急忙)(每空1分,共3分)

8、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2分)ks5u

“盖”揭示原因,所以应译为“是因为、因为”。(1分)“开合”在此句中偏指

“开”(1分)。

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

“奈……何”是“把……怎么办?”“对……怎么办?”(1分)“戒”是“告诫、劝

告”或者“警告”之意(1分)。于是便可译为“对(以前来治病的)医生叫我不要吃东

西的告诫怎么办?”(或“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医生曾告诫我不要吃东

西,对此该怎么办?”)

9、饮食/居室/被漆的气味所伤害(每空1分,共3分)

5.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作答(6题1分,7、8各2分,共5分)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

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

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

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盟B.越国以鄙远

C.夫晋,何厌之有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7.以下各句中不属于烛之武说服秦伯理由的一项是()

A.灭郑对秦国并无益处,只能对晋国有利。

B.保存郑国对秦国有益无害。

C.去攻打晋国比灭郑国更有利可图。

D.晋国历来贪得无厌,忘恩负义。

8.对“敢以烦执事”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敢”、“执事”都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B.“以”后面省略了“这件事”。

C.烛之武欲扬先抑,站在秦国立场,博得秦穆公好感。

D.烛之武劝说秦穆公要尽快灭郑国。

参考答案:

6B7C8D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

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洒(即“洗”)之。如之何则

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

耨(n6u,锄草)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上,可使制梃

(制,通“掣";梃,木棒)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于

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6.下列加点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愿比死者洒之(比:为)B.地方百里而可以

王(地方:土地)

C.省刑罚,薄税敛(薄:微薄)D.彼夺其民时(夺:抢

夺)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A.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兵利甲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寡人耻之而燕国见

陵之耻除矣

D.土地百里而可以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停顿,请用“/”正确断句。(3分)

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9.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实现强国之梦这样的问题的探讨,古代统治者都给予

以最热切的关注,如本文中的梁惠王。而古代的孟子回答说:仁者无敌!这个观点

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思想?在文中,孟子是提出了强国的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3分)

10.将下面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

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戌而去,何移之速

也L烛之武一言使秦穆公背晋亲郑,充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充成功,

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诅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

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于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

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公翻然从之矣!

⑴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戌而去,何移之速也!(3分)

⑵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3分)

⑶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公翻然从之矣!(3分)

参考答案:

6、A(B地方:土地方圆C薄:减轻D夺:耽误)

7、D(A之,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以,介词,在/介词,因为C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名

词,耻辱D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8、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秦(每对一处给1分)

9、①以民为本,实行仁政的思想。(1分)

②强国措施是:物质生产方面,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省刑罚,二是薄赋税,三

是深耕易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主要还是教育问题,强调的是“孝、悌、忠、

信”。(答对前三项内容的给2分,后者答对给1分。如果完全引用原文没有自己

总结,酌情扣1分)

10、⑴不仅使秦军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部署防守才离去(的帮助),(秦国)改

变得多么快啊!(“退”译为“使……退/退兵”,1分;“去”译为“离开”,1

分;“移”译为“改变”,1分;共3分。)

⑵秦穆公对晋国,结交很长时间了。(“于”译为“对于”,1分;“相与”

译为“相处”,1分;整个句子语意正确通顺,1分。共3分)

⑶(如果)日后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

去追逐那更大的利益了!(“他日”译为“日后”,1分;“从”译为“追逐”,

1分;整个句子语意正确通顺,1分。共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下列语段在表达上有三处不同类型的逻辑错误,请参考示例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逻辑

错误。

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微笑沟通着人们的情感,所谓“一笑泯恩仇”就是说微笑能

化解人们之间的恩与仇。微笑,因为体现的都是亲切友善的情感,所以往往比语言更真

实、更富有魅力。而露平和欢愉的微笑,说明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可以说,

有微笑的人生就能趋于幸福,有微笑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示例:不合事理(否定失当):人们之间的“恩”,不应该被化解。

参考答案:

以偏概全(或范围绝对),微笑体现的不都是亲切友善的情感;表述绝对(或条件错

误),不是有微笑的人生就能趋于幸福。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运用表达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

所给的语段,然后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题目中两处有问题的

语句分别是,“微笑,因为体现的都是亲切友善的情感”“有微笑的人生就能趋于幸

福”,推断存在的问题为“都是”“就能”,不是必然关系。“都是”表述范围绝对,

“就能”表述绝对化,因此答案可以结合例句句式改写即可。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

,o。o。»

—,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