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济源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济源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济源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济源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济源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

名宿(sù)

恶贯满盈(yíng)

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

称心(chèn)

不偏不倚(yǐ)

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偿失(cháng)

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

羁绊(jī)

火中取栗(lì)

弹丸之地(dàn)【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能力。A.“厉兵秣马”的“秣”应读mò;B.“倾轧”的“轧”应读yà;D.“解剖”的“剖”应读pōu。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依稀膨涨戈壁滩云蒸霞蔚B.涵盖阴霾捉谜藏烘云托月C.贻误甬道交谊舞寥若晨星D.吆喝绪论擦边球名门旺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A项涨—胀;“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大,与水无关。B项谜—迷;“捉迷藏”指儿童游戏,一人蒙住眼睛摸索着去捉躲藏者,也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不是“谜语”。D项旺—望;“名门望族”中的“望”是声望,此处不是“兴旺”义。本题考查音近、形近造成的别字。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具体的语境、修饰的对象、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郑州航空港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先行区,有效解决了河南作为内陆省份构建对外开放平台。B.作为内地唯一参加第五届“澳门拉丁城区幻彩大巡游”活动的民间艺术团体,鹿邑表演团展示了中原文化的古老与厚重。C.事实证明,发生核泄露、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时,用机器人替代人到现场作业,就有效避免不发生对救援人员的二次伤害。D.在“抗霾保卫战”中,网友们常通过环保应用程序“蔚蓝地图”查看污染源,在社交台上将超标排放的大型企业曝光整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残缺,“解决了河南作为内陆省份构建对外开放平台”中宾语缺少中心词,在句尾加上“的问题”;C.不合逻辑,“避免不发生对救援人员的二次伤害”否定不当,应去掉“不”;D.搭配不当,“在社交平台上将超标排放的大型企业曝光整改”中的“整改”一词运用不当,删掉“整改”。故选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B.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C.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D.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成分残缺。“担负”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重任”。C.句式杂糅。“据……显示”句式杂糅,删去其一。D.语序不当。“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语序不当,改为“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故选A。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期颐”指人一百岁。B.《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美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C.明清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中为举人。D.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他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错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以及容易尚且然而B.乃至容易仍然虽然C.以及易于仍然然而D.乃至易于尚且虽然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答案】7.B8.C9.D【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中是“宁夏”是相对偏远的地方,应选“乃至”。“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可能性很大。语境中说竹简腐烂的可能性很大,选哪个都可以。“尚且”,副词,表示依旧、仍然。“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说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选“仍然”。“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后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故选B。【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根据后面的文字“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以推知括号里是写甲骨文相对于铭文简化的原因,因此句式选用“由于……所以……”更好,且主语应当是“甲骨文”,排除BD项;句子强调的应当是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困难,所以相较于铭文来说,甲骨文的字体简化较多,A项把“相较于铸造的铭文”放在前面不恰当,排除A项。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语病有:“对于文字本身来说”句式杂糅,应当改成“对于文字本身”或“就文字本身来说”,排除BC项;“在甲骨文”一句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上“中”,即“在甲骨文中”,排除AC项;“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中“已经”语序不当,放到“它”后面,排除AB项。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徽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中国人民的贡献。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答案】10.B11.C12.B【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这句话的句子主干为“这艘船经历了任务”很显然“经历了任务”搭配不当,应该把“经历”改为“执行”或者“完成”。故选B项。点睛:作答病句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另外,像这类题目还要结合语境辨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该句之前是“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因此AB不恰当,后面强调实验室多,并未提及迷失方向,因此选C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该词不符合语境,因此排除A、C项;“再接再厉”,用以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符合语境。“易如反掌”和“轻而易举”;都表示“事情容易办”;但易如反掌一般用于一些确实容易办到的事。因此排除D项,故本题选B项。另外,“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这里强调的是应该有的全都有了,一切齐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B.绳:墨线,是木匠做工时用来取直的工具。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D.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这里指乘车而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接着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B.第三段着眼“登高而招”等日常生活现象,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C.第四段综合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必须重视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说理生动透彻。D.本文大量运用短句,又适当运用长句,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文气流畅而不板滞,增强了论辩的力量。16.下列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B.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C.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D.上食埃土。(《劝学》)17.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忌不自信。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大王来何操?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答案】13.B14.D15.B16.D17.A18.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君子”作主语,放在句首,应在之前断开,排除AC;“参省乎己”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乎(于)己参省”,故应在“己”之后断开;“则”一般放在下句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D。故选B。【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驾……这里指乘车而行”错误,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B.“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错误,这一段连设五喻,展开论证,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A.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句意:驴实在是不能忍受愤怒,用蹄子踢它。B.名词作动词,打洞。句意: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C.名词作动词,登记句意: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D.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向上吃到泥土。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而于蓝青。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忌不信自。句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人没有欺骗我啊!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您来带了什么?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疾”,劲疾;“彰”,清楚。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9.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对于现实观照的结果。20.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9.C20.①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

②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怨天尤人”与“孤独者”错。杜甫忧国忧民,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孤独,也并非只为个人的际遇伤怀而怨天尤人。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先看第一个问题。首先要找出前两联所描写的景物,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然后概括画面。“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写到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风是急的,带来的自然是寒凉之意;天是高远的,自然让天底下的诗人感觉到生命的渺小;猿啸是哀的,引发的自然是伤感之情,再加上无边萧萧落下的树叶,这是一幅凄凉的秋景。根据这些即可概括画面特点。再看第二个问题。作者在这两联中借助写景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诗中来看,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分析作答。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坚持统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4)《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②.思而不学则殆③.陟罚臧否④.不宜异同⑤.停杯投箸不能食⑥.拔剑四顾心茫然⑦.箫鼓追随春社近⑧.衣冠简朴古风存⑨.马作的卢飞快⑩.弓如霹雳弦惊⑪.乱花渐欲迷人眼⑫.浅草才能没马蹄⑬.海内存知己⑭.天涯若比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罔”“殆”“陟”“臧”“箸”“箫”“霹雳”“涯”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石魂杨建六爷是村里的能匠,神着哩。山上随意滚下的一块石砣子,六爷看了,都像遇见宝贝似的,原本无神的眼睛便慢慢放出光来,那张打满皱纹的脸上,就像菊花瓣一样舒展开来。他近摸摸,远瞧瞧,左量量,右敲敲。不几日,那石头就不是石头了,变成了谁家摆放着的器物——石磨、石磙、石臼、石杵、石猪槽。古朴,粗粝,简陋。六爷人很怪,别家工匠上门,得有酒伺候,他不喝人家一滴,就开工前,用一小盏酒,恭恭敬敬浇在那块要开凿的石头上。我问:“六爷,您自己咋不喝呀?”六爷不理睬我。别家工匠打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好再雇他上门,六爷不这样,人家不小心碰坏一个角,六爷会咕哝你半天。我就说:“六爷,人家用坏了,不正好再使您的手艺嘛!”六爷还是不理睬。人怪,做出的东西就特别。石臼本是方形或圆形的,六爷却打造成树杈筑鸟窝形状,就是那简陋粗重的石磙,六爷也会在两头刻上飞禽走兽。只是这些雕刻的线条太粗糙,造型也粗劣,在我看来有点不伦不类。有一回我看着看着就咕哝了一句:“凿上这些玩意儿有何用,再怎么着,它也只是舂米磨浆呀。”六爷斜瞥了我一眼,嘴上依旧不说什么,不拿正眼瞧我。六爷因有了这一门手艺,村上无论长幼,见着都会打心眼儿里敬着叫声“六爷”,那时候村里人穷,家用的器物,尽是木匠做的,篾匠打的,石匠凿的。六爷的活儿,一年到头就满满的了。再忙,六爷也不会为赶工把活儿做粗了,我每回看到他,他都是满身尘土,石雕般的脸上滚着大颗的汗珠,不紧不慢地凿着,磨着。那姿势,曾经让我很是着迷。村主任看六爷手头活儿多,忙不过来,就劝他收个徒弟,六爷也不想让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就收了一个。那徒弟脑门活络,在入了门道那会儿,东家里来了一个看风水的先生,六爷的徒弟看那风水先生耍耍嘴皮子就来钱,就问风水先生收不收徒弟呀,第二天,六爷就让徒弟收拾东西走人了。六爷从此再也没有收过徒弟。手上凿出这么多的石具,他已经知足。村人们一边捣臼一边拉呱儿的场景,会让六爷露出孩子般的笑。六爷从十八岁开始学艺,锤子凿子的跟了他五十年,没停歇过一天。就是到了花锤举不高钢钎拿不稳的岁数,也没有歇手的打算。只是,六爷觉得请他的东家越来越少了,他凿的东西越来越没用场了,村里丢弃的石具也越来越多了。“你六爷是不是不中用了?”六爷抬起无神呆滞的双眼,这样问我,有好多次。那时,我常常看到六爷站在石器旁,那些有的被置于阴暗的旮旯儿,任灰尘飞落,有的被弃于屋檐甚至露天处,凭风吹日晒,他时而深情抚触,时而愣愣发呆。好些年过去,六爷都这个样子。那一年,村里开始有古董贩子走动,有人竟盯上六爷凿的那些笨家伙,有的人家还真拿它卖了钱。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六爷知道有人在卖他凿的石器,跳也似的扛上把锄头,横立村口,怒目圆睁,就是不放古董贩子出村,弄得买卖两家都下不了台。我看了这架势,就劝六爷:“六爷,让他们拉走吧!好歹也有人当宝贝疙瘩藏着,总比让人敲了当墙脚石好呀!”六爷这才极不情愿地挪开身子。随着最后一件石器被运出村去,六爷就大病一场,躺在床上半月起不了身。我六奶奶抹着泪说:“这老头,这关怕是挺不过去了!”病了多天的六爷,忽一日猛地从床上一弹而起,搬出他那已经锈迹斑斑的钎锤,上了南山石场。我六奶奶满脸惊慌:“这老头莫非是石魂附身了?”村里人也惊奇不解:“六爷这是要干啥去呀?”几天后,我上山来到石场里,看到六爷正在夕阳的余晖下,神情肃穆地挥锤凿石。他那躬身举锤凿石的姿势,在余晖里投下个硕大而凝重的身影。我在远处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我想,如果能把六爷这个造型凝固下来,那也是一件绝好的石艺品啊!十天以后,大伙儿没见到他下山来,上山寻找时,见到六爷安然地伏倒在他那尊石雕上。我是在后来才看到六爷那件石雕的。未到跟前,我就被那尊尚未完成的石雕惊住了,六爷雕刻的,正是我那天看到的,他在夕阳余晖下,心无旁骛挥锤雕出的造型!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石魂”虽然语言简洁,但震撼读者心灵。一个“石”字表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魂”字则体现了主人公醉心于石艺的献身精神。B.小说中写别工匠与六爷同样被人雇用,前者得有酒伺候,且打的家什巴不得人家少用几年,但后者完全相反,从而衬托了六爷的高尚品质。C.小说中写“我”多次与六爷进行对话,但他对“我”所说的话总是不予理会,这体现了六爷的个性十分偏执,令人难以亲近。D.小说中多次对六爷看到他所打的石具因为没用场而被丢弃时的神态进行了刻画,从而突出了六爷对其石刻品被践踏的痛苦心理。2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22.C23.①“我”是六爷人生际遇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能使故事更具真实性。

②“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将六爷给人凿石、痛心石器被弃被卖、六爷为自己凿石像等事件串联起来,构成小说的主要内容。

③“我”作为次要人物,用“我”对六爷的情感态度烘托了六爷品格高尚、对石刻艺术的执着形象,也通过“我”的感触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体现了六爷的个性十分偏执,令人难以亲近”错误。六爷不理会,是因为他对我所说的话不赞同,表现了六爷高贵的品质和精湛的技艺。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结合“我”和六爷的对话,以及文末我见证的六爷的石雕等分析,“我”是故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