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2.把握作者的游踪,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游踪。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过或近或远的旅游经历,有时可能还会携带一份旅游攻略,借鉴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出游不留遗憾。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走进他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透过文字,一起去领略壶口瀑布的风采,为我们找寻一份“壶口瀑布”的景点旅游攻略。

(景区简介略)

二、初读感知(旅游攻略——观景时间)

壶口瀑布作为我国第二大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非常值得一游的景点。作者开篇就写到:“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界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接着,作者分别讲述了他的两次游览经历:“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1.根据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你觉得游客该选择什么时候前往呢?请浏览课文,结合文中词句,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预设:

雨季——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震耳欲聋;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气势磅礴、惊心动魄)

枯水季——排排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深不可测、千军万马、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景观丰富多样,有的雄浑壮阔,有的陡峭奇绝,有的多姿多彩。(刚柔并济、景观多样)

小结:

文章主要写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看到的不同景象:略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磅礴气势,甚至令人害怕;详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景观,紧接着写脚下的石,但实则是表现水的无穷力量。结尾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三、细读探究(旅游攻略——观景路线)

1.根据作者的赏景经验,请你抓住文中提示观景立足点的词语,推荐一条枯水季的最佳观景路线。

预设

关键词:下到沟底—走到河心,河心有沟—向上游看去—河水跌下去,沟底—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细观脚下的石。

立足点:沟底河心的一块大石头上。

观察角度:俯视龙槽—仰观河面—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平视龙槽两边—俯视脚下。

小结:

像作者这样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即定点换景法。

2.梁衡先生是如何运用定点换景的方法为我们展现壶口瀑布的美景呢?

预设:

(1)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赏析:作者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介绍壶口瀑布的形状,交代“壶口"得名的原因,表现了景物之“奇”。

(2)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赏析:作者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交代了壶口水流迅猛的地理原因,表现了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突出了壶口瀑布之“雄”。

(3)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赏析:作者的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写河水“跌入"龙槽,碎为水雾,突出了景物之“险”。

(4)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赏析:作者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表现了壶口瀑布多姿多彩的特点。

(5)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赏析: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突出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力量美。

小结:作者以沟底河心的一块大石头为立足点,通过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龙槽—仰观河面—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平视龙槽两边—俯视脚下,为我们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枯水季壶口瀑布的别样景观。观察视角是景物描写的基础,用定点换景法写景,也要遵循合理的顺序,方能突显景物特征。

四、课堂小结

梁衡先生的这篇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