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匆匆教学设计]《匆匆》教学建议与教学探导学习目标: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抓住重点句段,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了解课文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获得的。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等句子的意思,感悟这些语句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的,又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问而不答,而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3、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3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几句话。可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如,“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体现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学习过程。
4、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单纯把修辞手法作为语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判别各种修辞手法,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此句话用这种修辞好在哪里。
5、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了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也流露出为前途不明、无所作为而感到抑郁、彷徨、伤感的低沉情绪。在教学中对此时代背景不宜过多讲解,重在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6、“阅读链接”的《明日歌》是清代钱鹤滩著名的作品。这首诗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寓意深长,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明白“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道理,进一步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熟读成诵。
《匆匆》到底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教育局教研室吴红蕉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精读课文《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这篇课文设计的预习提示是:“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作出回答。”不久前,我到徐州听沈阳市实验学校的高俊岩老师执教《匆匆》,学生认为在文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并说文章的第三段回答了这个问题。高老师肯定学生“抓得很准”。对此,笔者不以为然。
首先,我们看文章的第三段有没有回答“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这个问题。“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接下来,文章描写时光如何地匆匆而逝。为了把空灵抽象的时光踪迹具体化、知觉化,撷取日常生活必需的“洗手”“吃饭”“睡觉”等等具体琐事,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赋予时光以生命,让时光“从小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伶伶俐俐地从身上跨过,从脚边飞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我”无可奈何,只有“掩着面叹息”,“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时光不因你的悲哀和无奈而有半瞬停留。这第三段中的每一句话都紧扣“匆匆”二字,具体描写日子“怎样地匆匆”,怎样地稍纵即逝,没有一处文字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如何能说这一段回答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这个问题呢?
那么,文章的其他部分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呢?文章第一段用对比手法写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唯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到哪儿去了?“是有人偷了他们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寻寻觅觅,在寻觅中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惋惜。第二段写自己的八千多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表达了无限的感慨。最后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他反躬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思索的结果是明确的,他不甘心“白白走这一遭”。结尾一句,照应开头,突出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综观全文,没有一处文字回答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其实仔细想来,问题并不仅在于文章“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还在“能不能”回答。时光就是一去不复返了,至于“为什么”,谁能回答?如何回答?不能回答也是无需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要作为问题提出?归根到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根本就不是在文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这一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对逝去年华的惋惜,对时光不再的无奈。“问”只是一种修辞手段,目的是使这种心情表达得更加强烈,更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这句话与其说是向我们提出问题,毋宁说是面对似水流年的一声长叹。这声音,在中国文学史上何其熟悉!春秋时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汉末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唐代李白,把酒而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些经典诗文与的这一声长叹不是异曲同工吗?
那么,在文中到底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文章紧紧围绕“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写了对逝去日子的惋惜,对时光不再的无奈,对虚度年华的悔恨,对短暂人生深沉的思索。所有这些,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在转瞬即逝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日子?的回答是鲜明的:“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白白走这一遭啊?”连用两个问句,既表达自己不甘心虚度此生,也告诫读者“来到这世界”不能“白白走这一遭”,这才是文章的主旨之所在。
既然“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不是向我们提出的问题,那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读呢?原因很简单。“预习”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本文一定有问题提出。依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大凡有问题提出,必要有“问句”出现。带着这样的阅读期待走进文本,果然发现文章首尾两处出现“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句中的“聪明的,你告诉我”显然是“向我们”提问,提出的问题当然就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学生出现这样的阅读错误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零担货物运输合同范文
- 山西公共基础知识47
- 2024年劳务派遣实习协议范本
- 2024年标准版离婚协议书模板
- 吉林公务员面试模拟38
- 2024年合同样本 用工合同样本
- 业务居间合同三2024年
- 2024年重组家庭离婚协议范文
- 2024年二手机动车买卖合同
- 2024年只投资不参与经营协议书范本(1020字)
-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 GB/T 12220-1989通用阀门标志
- 初级插花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洛阳市《综合能力测试》事业单位国考真题
- 法医物证学第十二章血痕检验1
- 智慧消防整体解决方案消防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课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汇总课件
- 腹部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课件整理
- 社会实践鉴定表
- 2022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部分)
- 《客源国概论》期末考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