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1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2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3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4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试卷高二语文说明:本考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北宋的题山水画诗,固然仍有不少是停留在单纯描述画面,赞扬画家画得逼真,然而融入个人情感的作品比例却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与唐代不同,在这类融入个人情感的诗歌中,卧游不再是最重要的表现内容,它只是一个途径,而归隐才是最终目的。在北宋涉及党争的诗人的题山水画诗中,提到归隐的诗歌约占30%,远远高于唐代。而谈到归隐的作者更是远多于唐,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晁补之、蔡襄、秦观等都有提及。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不仅出现了李成、范宽这样杰出的山水画家,而且诞生了郭熙《林泉高致》这样精到的山水画理论总结,而这一时期苏轼的画学理论更推进了文人画的形成。在这种背景之下,山水画空前繁荣,山水不仅彻底摆脱了作为背景的尴尬局面,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且融入了文人的情思,更易与诗人契合。故失意的文人更容易在山水画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处。然而林泉之思大量产生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北宋党争有关。政党之间的相互倾轧,使许多文人卷入了政治漩涡,宦海沉浮的沧桑使文人们大多疲惫不堪,故而转向对山水的倾诉,以求通过山水获得精神压力的释放。这种情绪深深地反映到了题山水画诗中,成为观山水画所得的一个最重要的感受。如晁补之《题段吉先小景》三首(其二):人生何事踏尘埃,闲处胸襟足自开。不作终南养高价,小山幽桂好归来。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亦被作为旧党卷入到党争之中,这使其诗歌洋溢着浓厚的归隐情绪。这首诗否定了唐代以隐居为终南捷径的表达方式,而认同真正的归隐。在北宋党争之后,题山水画诗建立起一种归隐的情调。不仅单纯地描述画面,强调画中景致的逼真,而且融入了一种深沉的林泉之思。这种规范的建立,对北宋之后的题山水画诗书写更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归隐情绪成为题山水画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模式,如元末明初张以宁《题山水图》:山水坐来见,翛然无俗氛。碧岩虚夜月,江树静秋云。鸟影似犹见,猿声疑或闻。自怜归未许,遥忆武夷君。虽然自知不得归,却仍钦慕悠然无俗的山水。翻阅北宋以后的题山水画诗,常能见到这类蕴含归心的抒情方式,北宋因党争而推进形成的林泉之思,成为后代题山水画诗重要的抒情模式。(摘编自李旭婷《北宋党争对题画诗发展的影响》)材料二:北宋后期翰林图画院设立了“画学”,要求考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诗文为缘,培养了许多优秀画家。他们的画作题材注重山水,故而山水画逐步占据正统。此时于山水画上题咏诗作,便成了一种风尚,而且在题诗之时也可表现自己的文采和艺术观点。元祐年间,以苏轼为首的一大批文人,组织酬唱题诗,产生了大量的山水题画、咏画之作。宋代文人与画家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往来,便于诗作和画作所表达的思想融合统一。苏轼作为文人,思想理论比较开阔,他积极倡导文人画,与许多画家有往来。苏轼自己也擅长画文人画,精通画理,苏画现存《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多种,他能完整地体悟画作的精髓,所题之诗更具风韵。苏轼经常与宋代著名的画师文同交往,他接受了文同的画竹需要“胸有成竹”的理论,文同每次作完画都要等着苏轼来题赞,所以有“文画苏题”一说。苏轼与文同的交往,有利于苏轼体悟山水画所表达的状态,题山水画诗中所表达的气韵更加准确。并且苏轼在书法上造诣深厚,他的题诗,使绘画与诗歌结合得更加完整。“文画苏题”这一现象,表明苏轼在创作题山水画诗领域的崇高地位,展现了宋代诗人与画家在求画和求诗的相互吸引下,山水题画诗的繁荣发展。苏轼的诗画理论首先出现在《王维吴道子画》中,“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苏轼认为吴道子和王维的画作都很绝妙,但更赞赏王维之画意味深长,有所寄托。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他反对诗画片面追求形似,主张言画贵神,言诗贵韵。苏轼擅长以哲理立意,反映了大部分宋代诗人主张义理的态度。但是苏轼也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为典型的一个论断,它打破了诗歌与绘画之间的壁垒,强调一种意境的契合。其次,苏轼在诗画理论上讲求“随物赋形”,在《文说》中提出:“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苏轼在这里强调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应该按照事物本身来描绘刻画事物的形象。再有,崇尚理趣在苏轼的题山水画诗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苏轼题山水画诗反映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充满了理趣,借“画”说“理”的同时,注重审美趣味的艺术阐释。如《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利用“暖”和“知”二字点活了整个画作,用触觉补充绘画的视觉感受,将物象融汇于心,准确表达物象之外的含义,赋予画作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满哲理趣味的同时使画面充满活力。(取材于毛娜《苏轼山水题画诗研究》,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宋时期郭熙山水画理论总结《林泉高致》及苏轼山水画理论共同推进了文人画的形成。B.北宋许多文人在经过政党倾轧和宦海沉浮之后,转向了对山水的倾诉,产生了归隐情绪。C.北宋山水画占据正统地位之后,许多山水画家善于在作画时表现自己的文采和艺术观点。D.苏轼在《王维吴道子画》中批评吴道子画作只重视画工技艺高超精妙,缺少深长的意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引用“人生何事踏尘埃,闲处胸襟足自开……”说明归隐情绪成为了观山水画所得的一个最重要的感受。B.文中引用“山水坐来见,翛然无俗氛⋯⋯”说明归隐情调的建立对北宋之后的题山水画诗书写有重要导向作用。C.宋代文人与画家经常交流往来,这有利于诗作和画作所表达的思想统一,“文画苏题”现象就是其中的代表。D.苏轼的“随物赋形”论强调按照事物本身来描绘刻画事物的形象,与唐代题山水画诗描述画面形象异曲同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题山水画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宋题山水画诗的表现方式不是单纯描述画面而是诗中融入个人情感。B.唐代题山水画诗重在赞扬景致的逼真,卧游已不是此类诗中最重要的表现内容。C.唐代题山水画诗融入了个人情感的作品中所表达的归隐情绪与宋代不同。D.唐代题山水画诗中的归隐题材作品,往往是希望尽快地得到达官贵人赏识。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题山水画诗”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蝶儿飞走梁晓声田维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而且,也是很好的。她曾是我所开的选修课的学生。每次上课她都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从没迟到过,也从没在教室里吃过东西,或在我讲课时伏于桌上,更没在我讲课时睡着过……分明的,她和同宿舍的一名女生很要好。往常是她们双双走入教室,每并坐第一排或第二排。有次课间,我问她俩:“你们形影不离似的,是不是互相之间很友爱啊?”她俩对视一眼,都微微一笑。和田维同宿舍的那一名女生说:“是啊!”田维却什么也没说,目光沉静地看着那一位女同学,表情欣慰。大约就是在那一堂课后,我在自己的教师信箱里发现了田维写给我的一封信。她的字,写得别提多么认真了。笔画工整,接近着仿宋体。两页半笔记本纸的一封信,竟无一处勾改过。她对标点符号之运用,像对写字一样认真。即使在我们中文系的学生中,对汉字书写及标点符号如许认真者,是不多的。那封信使我了解到,她不幸患着一种接近是血癌的疾病。自此,我再见到她,心情每每沉郁。然而我眼中的她,一如以往是一名文文静静的小女生。我觉得她的内心,似乎是波澜不惊的。在那一班女生中,她也确乎是看起来小的。不仅指她的身个儿,还指她给我的特殊印象——在我看来,她仿佛仍怀有一颗洁净的初中女生的心。俗世染人,现而今,有那样一颗洁净心的初中女生,大约也是不多的吧?某一节课上,我要求几名同学到黑板前,面向大家,发表对一部电影的看法。也请田维到黑板前,对几名同学的评说给出分数,并陈述她自己的给分原则。那几名同学有些像参赛选手,而田维如同评委主席。没想到田维给出的分数竟极为服众。她的陈述言简意赅,同样令大家满意。我想,一个事实肯定是,那一堂课上,她的中文能力表现良好,又加深了我对她的印象……其后她缺了好多堂课,我暗问她的室友,得到的回答是:“田维又住院了。”一个“又”字,使我沉默无语。田维又出现在课堂上时,我什么都没有问她,若无其事似的。但讲课时,总会情不自禁地看着她。学期考试时,田维早早地就到教室里了。那一天她很反常,坐到了最后一排去。考题是散文或评论,任选一篇;没有任何一名同学预先知道考题。我不明白田维为什么要坐到最后一排去。我猜测也许是她的一种下意识使然——比如毫无准备的现场写作格外感到压力,比如那一天觉得自己身体状态不好,所以,作为监考老师,又不由得经常将目光望向她,在内心里对她说:“田维,只要你写够了两千字,哪怕愧对‘写作’二字,老师也会给你及格的……”她却始终在埋头写着。止笔沉思之际,也并不抬起头来。在五十余份考卷中,出乎我意料的是——田维的卷面状态最佳。字迹更工整了,行段清晰,一目了然,标点符号也标得分明、规范、正确。那是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一份考生自己一处也未勾改过的考卷;一如她曾写给我的信。那也是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一份我一处都未改错的考卷。肯定的,那种情况对于任何一位判中文考卷的老师都是不多见的。散文题有两则——《雪》或《雨》,可写景,可叙事。田维选择了《雪》,叙事写法。写到了自己的童年,写到了奶奶对她的爱。我至今仍记得她写到的某些细节——冬天放学回家,奶奶一见到她,立刻解开衣襟,将她那双冻得通红的小手紧夹在奶奶温暖的腋下……感冒从小对她就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奶奶在冬季来临之前,为她做了一身厚厚的棉衣裤,使她穿上了像小熊猫,自己觉得好笑,奶奶却极有成就感……在大学中文学子们的写作中,内容自恋的现象多,时髦写作的现象多,无病呻吟的现象多,真情写作却是不怎么多的。田维落在考卷上的那些文字,情真意切。我给了她99分,抑或100分。我记不清了,总之是全班最高分。我不认为我给她的分数是有失标准的。我只承认,我给予田维的分数,具有主张的性质。排开我自己的想法不谈,即使由别位老师来判,在那五十余份考卷中,田维的分数也必然将是最高的;只不过别位老师,也许不会像我一样重视她的考卷所体现出的示范意义……她竟悄悄地走了,我心愀然。她竟在假期里悄悄地走了,老师们和同学们都没能一起送她走,这使我们更加难过。田维是一名热爱中文的女学子,也是一名极适合学中文的女学子。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蝶儿飞走了……让我们用哀思低唱一曲《咏蝶》……2007年9月8日于北京(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我”的询问,田维与同宿舍的女生“对视”“微微一笑”,表现了朋友间的默契、友爱;沉静不语突出了田维的文静。B.田维写给“我”的信,让“我”惊叹于她书写以及运用标点符号的认真,了解到病情,“我”更加关注、同情她的脆弱。C.田维住院后又出现在课堂上,“我什么都没有问她,若无其事似的”是因为“我”已受到田维性格的感染以及对田维的苦痛感到无奈。D.文章肯定、赞美田维是为了借此批评“俗世染人”人心不古以及大学中文学子写作中的不良现象,切中时弊,发人深省。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强调印象是“很深的”“很好的”,总领全文,交代了主要人物,也为下文叙事张本,文字简洁,情感深沉。B.“五十余份考卷中唯一……考卷”反复出现,表现了田维一如既往的认真态度,以及“我”对她的充分肯定与赞美。C.文章叙写散文《雪》中的细节,表明文章留给“我”的印象很深,直观、形象地展现散文《雪》中语言的精美、绚丽。D.“蝶儿飞走了……”用美丽而凄婉的意象陈述了田维不幸离世的事实,含蓄蕴藉,使文章的结尾富有韵味。8.文章画横线的文字反复叙写“我”监考时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诗》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在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文王问于吕望【注】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振鳏寡孤独。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节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注】吕望,即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吕尚。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B.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C.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D.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躬行不从”与“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B.“《诗》曰”中的“《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C.“恺悌君子”与“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悌”字含义相同。D.“宿善不祥”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强调了教化百姓的重要性,还认为执政者要先做好表率,这样以后还有人不服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B.针对鲁哀公“薄赋敛”会让国君贫穷的担忧,孔子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类比君王与百姓的关系,告诉他百姓富足了君王不会贫穷的道理。C.吕望(太公)认为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士大夫富足;还认为知道好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周文王听从了建议,当天就进行赈济。D.关于怎样爱护百姓的问题,吕望(太公)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损害,给百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耽误农时,不加重赋税等。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2)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13.孔子和吕望(太公)对于君主为政治国的看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李白和杜甫依依不舍,分别前两人一起游览了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B.颔联“何时”表明李白不忍离别,而“重”又表明李白希望离别后能尽快重逢的迫切心情。C.颈联以动写静,展现了一幅空旷、萧条的秋色山水图,以抒写哀伤、失落的离别之情。D.尾联以“飞蓬”喻指李白和杜甫,写出离别后各自飘零远逝的境况,说明两人难舍难分。15.诗中是如何借“酒”抒情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望海潮》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侧面烘托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承德,一座深远而厚重的城市。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1000多年的辽金文化和300多年的清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亭台楼阁,山水相依,林海绵延,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在这里①。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在这里,林海与草原相接,山庄与古刹辉映,城镇与乡村共荣,人们漫步在青石小路,轻抚红色宫墙,恍然间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才感盛夏,忽而已秋,避暑山庄正门前却②,热度不减,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们越来越关注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每一件文物都③。文物保护是“留根”,更是“护魂”。避暑山庄正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以文化传承赓续民族团结根脉,以文旅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