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员培训_第1页
人民调解员培训_第2页
人民调解员培训_第3页
人民调解员培训_第4页
人民调解员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调解操作规范提纲一、人民调解的发展脉络二、人民调解原则三、如何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四、纠纷当事人主要权利和义务五、人民调解工作纪律、守则小调解大和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什么是调解?

调解是指经纠纷当事人的同意,由第三方介入纠纷协商、解决的过程,促使其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以非对抗方式解决争议,消除矛盾的制度。息诉止讼和谐共融以和为贵案结事了乃调解之目的。有人群的地方必有纠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纠纷不可怕,怕的是解决不了纠纷。

一、人民调解的发展脉络人民调解发展历程调解起源于中国奴隶制社会调解制度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调解制度确立于新中国的成立人民调解法实施于2011年1月1日

我国最早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民间纠纷调解的《大明律》

明朝在地方设置了调解民间纠纷的专门处所“申明亭”

一、人民调解的发展脉络调解起源于中国奴隶制社会一、人民调解的发展脉络调解制度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2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彭湃领导的广东农民成立了“赤山约农会”,下设“仲裁部”,专门调解农会会员之间的纠纷。

这是人民调解委员会最早的萌芽。人民调解制度确立于新中国的成立一、人民调解的发展脉络

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通则》,1982年,人民调解作为人民群众自治的基本原则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调解法实施于2011年1月1日一、人民调解的发展脉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三十四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0年8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10年8月28日

2010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称《人民调解法》)。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四号)公布《人民调解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调解法》的制定颁布,对于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发展,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立法背景和立法意义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多年来,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共同构成的“大调解”体系,为预防和减少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8月28日通过的《人民调解法》作为人民调解工作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广大人民调解组织依法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法制保障。1、进一步坚持和巩固了人民调解的群众性、民间性、自治性的性质和特征2、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3、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选任方式、行为规范和保障措施4、进一步体现了人民调解的灵活性和便利性5、法律确认了人民调解与其它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6、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和司法确认制度7、加强了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保障

《人民调解法》七大亮点

《人民调解法》的主要内容本法共6章35条1、第一章总则(1---6条)2、第二章人民调解委员会(7---12条)3、第三章人民调解员(13---16条)4、第四章调解程序(17---27条)5、第五章调解协议(28---33条)6、第六章附则(34---35条)二、人民调解原则自愿平等原则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主要表现为:一是调解组织受理纠纷时,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的前提,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拒绝调解时,调解委员会不能强迫调解;二是调解组织在调解纠纷时,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原则;三是调解协议书的签订必须双方同意。合法合理原则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主要表现为:一是受理和调解纠纷的范围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二是调解纠纷要以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三是调解达成的协议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力的原则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三、如何规范人民调解活动●调解的启动●人民调解员的选择●调解的实施●调解案卷归档1、当事人申请或调委会主动;2、受理后,调委会指定或当事人自选;征得当事人同意后,邀请其亲属、邻里参与(人性化的规定);3、调解中,坚持原则,明法晰理,主持公道及时、就地;4、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5、其他事项。人民调解工作流程●调解的启动《人民调解法》第四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纠纷当事人的申请及时调解纠纷。但调委会排查出的纠纷,即使当事人没有申请,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第五条民间纠纷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向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申请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口头申请的,由调解人员记入笔录,由当事人签字确认。调解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一)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单位、住址,法人及社会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电话;(二)请求事项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第六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当事人的调解申请,应认真审查,3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并将审查决定告知当事人。第七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无权管辖的纠纷申请,应及时告知当事人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做好当事人的思想稳定工作。第八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受理调解的民间纠纷,一般应在15日内调解完毕,疑难纠纷应在30日内调解完毕。对超过上述调解期限,当事人仍未达成和解协议的,调解人员应在做好双方当事人稳定工作的同时,尽快引导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申请解决纠纷,防止纠纷久拖不决,增加解决难度,引发纠纷激化。第九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下列情况之一的民间纠纷,应当主动调解:(一)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二)侵犯老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三)容易发生激化的;(四)单位转告、群众反映的;(五)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调解委员不予受理:(一)已构成刑事犯罪或应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二)当事人一方已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三)一方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四)经国家公证机关公证的收养、遗嘱、继承等法律事实和法律行为,要求更改、废除而引起纠纷;(五)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民间调解方式解决的。第十条社区调委会受理和负责调解本社区的纠纷第十一条跨社区、跨单位的纠纷由新型社区调委会、街道调委会、行业调委会或有关方面调解组织调解。尽量避免哪些人员参加调解

调解目的在于资源协商解决纠纷,但是如下人参加,则可能激化矛盾,不利于定纷止争:1、酗酒的人;2、携带凶器和其他危险物品的人;3、其他有可能妨碍调解室秩序的人。●

人民调解员的选择●根据需要指定一名或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及有关社会组织、社会人士参与调解前提:征得当事人的同意第三章人民调解员(一)、任职条件:1、公道正派2、热心人民调解工作3、具有一定文化、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4、成年公民(二)、行为规范:偏袒一方、侮辱当事人、索取收受财物、泄露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行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罢免或者解聘(三)、保障措施:误工补贴;因公致伤致残生活困难,政府应提供必要医疗生活救助;因公牺牲,配偶子女享受抚恤和优待。第十二条调解人员与纠纷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可以自行回避;纠纷当事人也可以口头或书面申请上述人员回避。调解主任的回避,由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单位负责人决定,人民调解员的回避由调解委员会主任决定。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暂停执行职务,但是纠纷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在申请提出后的2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并告知当事人。●调解的实施一、调解员应当坚持原则、主持公道、耐心细致二、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三、教育引导当事人遵守调解秩序四、有敏锐的观察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做好调解记录五、要注意调解方式与技巧,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第一节调查、取证、调解第十三条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纠纷后应及时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查明纠纷事实。第十四条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下列方式查明纠纷事实:(一)审阅当事人的调解申请;(二)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三)走访知情人和有关单位;(四)察看有关物品或现场;(五)查阅有关书面材料和资料;(六)其他较适宜的调查方式。第十五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查时,应由2名以上调解人员参加,并向被调查人员说明原因,必要时出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证明材料。第十六条调查时应做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盖章。第十七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勘验物证或现场,应邀请有关人员参加,当事人或未成年人的家属应当到场,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取物证应出示证件并出具收据。第十八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可以有调解员一人或数人进行,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第十九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应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德,在弄清事实,明确是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第二十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将调解的基本活动制作笔录,简明记载

下列内容:(一)调解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的基本情况;(二)当事人的陈述和请求;(三)证人证言、调查笔录;(四)调解结果。第二十一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对纠纷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人民调解协议书主要内容调解协议书可以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三)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第二十二条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第二十三条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第二十四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第二十五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第二十六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七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节

回访第二十八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纠纷调解已达成者或未达成者一律要执行回访制度。特别是对重大疑难纠纷,调解员要定期进行回访,并作好回访记录。第二十九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纠纷回访过程中,要注意发现、纠正调解工作中的错误,改进工作,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巩固调解的成果。回访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了解协议的执行情况;(二)了解当事人的思想行为情况;(三)有无新的纠纷苗头;(四)对调解人员的意见、建议。第三十条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并结束调解后,人民调解委员会应主动上门回访纠纷当事人,了解矛盾纠纷解决与否及发展动态,劝告当事人冷静、理智、正确对待,依法办事,不可感情用事,扩大纠纷事态,以防止纠纷扩大激化或转化第三十一条对影响正常履行协议的各种隐患、纠纷动向、当事人的思想状况等要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对有激化苗头的,要果断采取措施,重大险情要及时上报。●调解案卷归档第三十二条调解结束后,调解人员应按要求整理文书材料。简易纠纷调解要记入纠纷调解登记簿。一般纠纷调解应一事一卷,装订成册,填写封面,制作卷内目录,对卷内文字页面顺序编号后,进行归档。第三十三条归档的文字材料要用A4纸张,用钢笔书写或打印,字迹工整,规格统一。第三十四条卷内主要材料及装订顺序:(一)人民调解申请书或人民调解受理登记表;(二)人民调解调查登记表;(三)人民调解证据材料;(四)人民调解记录;(五)人民调解协议书或人民调解口头协议登记表;(六)人民调解回访记录;(七)司法确认有关材料;(八)卷宗情况说明。第三十五条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归档的文字材料要妥善保管,并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对当事人反悔又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纠纷档案,可按人民法院的要求移交,并进行登记。人民调解案件卷宗应当长期保存。档案资料保存期限满后应经司法所所长审查同意后方能销毁。四、纠纷当事人主要权利和义务第三十六条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一)委托特别授权的代理人提出申请、参加调解和订立人民调解协议;(二)陈述、申辩的权利;(三)要求调解人员回避的权利;(四)申请中止、延期和终止调解的权利;(五)申请不公开调解的权利;(六)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终止调解的权利;(七)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权利;(八)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第三十七条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应承担下列义务:(一)按时参加调解庭的义务;(二)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情况和证明材料;(三)遵守调解规则;(四)不得加剧纠纷、激化矛盾;(五)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六)法律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