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小学语文《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听完歌曲之后畅谈歌曲中的“老人”,然后教师总结,引出今天的新课。【板书:邓小平爷爷植树】(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请学生担任小老师讲解,教师强调易错生字。明确:植(右边“直”里面有三横);休(右边是“木”不是“本”,下面没有小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课文主要讲了1987年,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植树,如今小树已经长大,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3.朗读课文,思考: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天是什么时候?天气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明确:植树时间是1987年4月5日。天气为碧空如洗(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三)深入研读1.朗读课文并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找出文中描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句子,并思考课文中的邓小平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邓小平】明确:①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这句话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兴致勃勃”写出了邓小平爷爷的植树兴致很高,“满是汗珠”写出了83岁的邓小平爷爷因为年迈仍旧坚持植树的辛苦,“仍不肯休息”彰显了革命领袖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板书:求真务实】②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了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是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这句话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精心地挑选”“小心地移入”“挥”“仔细看看”“连声说”“扶正”这些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邓小平爷爷在植树过程当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反映出他对小树的爱护,连说两声“不行”,体现了他对待植树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板书:一丝不苟、严肃认真】③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柏树”比做“战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柏树们被种植得很好。此外,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写出了他内心的喜悦。其实这些小树苗也象征着当代青年,邓爷爷希望当代青年也能像小树苗一样,在国家的精心照顾下,茁壮成长,小树苗寄托了他美好的希冀。2.全班齐读课文,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你从邓小平爷爷身上学到了什么?明确:学习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强化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板书:热爱自然、保护环境】3.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和同桌讨论为什么邓爷爷亲手种的树成了“美丽的风景”。明确:一方面因为树长得茂盛、漂亮,一方面也指这棵树是邓爷爷种的,邓爷爷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后来也有很多人去种树。(四)拓展延伸学生畅谈自己对“植树节”的了解。明确: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组织这种活动,意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环保小战士。(五)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赞颂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及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强化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业: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谈一谈你对邓小平的了解。【参考答案】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邓小平同志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和带头人。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2.你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了解多少?你在教学当中有哪些体现?【参考答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勾画、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以及回答问题等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做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邓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强化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同时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朗读、默读、同桌之间讨论解决学习问题,做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能够使用多媒体等设备辅助教学,课后设置书写环保宣传标语的作业,做到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音乐导入。播放乐曲《送别》和古筝曲《阳关三叠》。同学们,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通过诵读流传千百年的送别诗,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和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板书:送元二使安西】(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扫清字词障碍,思考题目的含义。明确:解题——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注意强调“渭”字的读音和写法。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体会诗歌情感。3.结合诗歌下面的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明确:渭城的清晨下着雨,雨水湿润了小路上的轻尘,客舍旁边一片青翠,柳树嫩柳的颜色显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喝一杯酒吧,走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友了。(三)深入研读1.朗读诗歌前两句,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明确:清晨的细雨,微微润湿了的尘土,客舍旁边是青青的柳树。【板书:雨客舍】2.展示地图,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提问:作者为什么描绘柳树?明确:“柳”字同音“留”,说明作者很想挽留朋友,舍不得朋友的离开。渭城距安西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利,远离故友,举目无亲。作为元二的好朋友,作者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板书:柳故人】3.小组讨论:最后两句诗中的“更”字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诗人即将与朋友分别,劝朋友再多喝一杯酒,其实是想让朋友多停留一会儿。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关心和牵挂,还有对未来的祝福。这样依依惜别的场景,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板书:依依惜别】4.播放《阳关三叠》,全班配乐朗诵。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送别朋友时的情感,属于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景抒情】(四)拓展延伸请大家对比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思考表达方法的不同,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明确: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烟花三月”的传神,“尽”字和“唯”字的传情;又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更”字,语尽情遥,含吐不露,意蕴极为深厚。(五)小结作业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布置作业:请大家收集几首古代送别诗,下节课一起分享,举办诗歌朗诵会。【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请谈谈你的想法。【参考答案】首先,鼓励学生多诵读、多积累。在课前和课后不断地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古代的诗歌,课前的积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王维的生平简介等。课后的积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其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上开展各式各样的互动,引导学生想象送别的场景,体会作者心情。开展班级诵读比赛、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以个人、小组等多种形式朗诵、背诵古诗,评选“诗书小组”“小诗人”等,以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后,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图画、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栩栩如生的画面,更能帮助学生真切地了解文意,体会情感。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2.请谈谈你对王维的了解,并说说在小学阶段还有哪些送别诗。【参考答案】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诗。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小学的诗歌学习中,送别诗还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这些诗歌朗朗上口,比如《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将情感的深和潭水的深作比较,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个“孤”字表述诗人当时的心情。这些都是广为传颂的诗句,体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小学语文《去年的树》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谁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呢?(生答)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了解这样一对好朋友,它们不是人类,但是它们的友情也一样珍贵。这篇课文就是《去年的树》。【板书:去年的树】(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学生借助书上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多媒体出示生字词)2.再读课文,思考童话的主人公是谁?它们是什么关系?明确: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的关系。【板书:小鸟、大树】(三)深入研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哪里能体现它们是好朋友关系?明确: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鸟儿承诺第二年回来还给树唱歌。2.鸟儿兑现承诺了吗?为什么?那小鸟又做了什么?明确:没有兑现承诺,因为大树消失不见了。鸟儿坚持不懈地寻找大树。并且在找大树的过程中遇到了树根、大门、小女孩和灯火。最后在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前唱起了歌,兑现它的承诺。3.小组讨论:小鸟这么辛苦地寻找大树,体现了它和大树怎样的情感?你有怎样的感受呢?明确:小鸟深深地思念着大树,与大树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告诉我们,友谊很珍贵,要珍惜友谊。【板书:深厚友谊】4.这篇童话故事除了小鸟和大树这对好朋友,还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呢?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明确:树根、大门、小女孩。拟人,这也是童话的一大特点。【板书:拟人】5.再读课文,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明确:语言生动简洁,亲切自然,哲理丰富。【板书:亲切自然】(四)拓展延伸展开想象,大树在这个过程中会想对小鸟说些什么?明确:可能是沙漠中遇见赶路的人,也可能是池塘里遇见游动的鱼,或者是稻田里遇见呱呱叫的青蛙。(五)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布置作业:请你帮小鸟写一张“友谊卡”给大树,把小鸟的思念和你想说的话都写上去。【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参考答案】语文课堂离不开阅读,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教学也要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首先,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理念的确立,主要目的是力图规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灌输”行为,代之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中我主要采取了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其次,还要重视阅读的指导。阅读指导主要包括指导什么、如何指导两个层次。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最后,还要注重审美体验多元化。三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喜好,阅读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见解和感受。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2.谈谈你对这篇文章语言特点及内涵的理解。【参考答案】《去年的树》这篇童话言语简练却哲理丰富。所以,要想赏析这篇童话言简义丰的语言特点,就要分析和领悟童话中蕴含的深意。这篇童话不像小说、报告文学那样直接描绘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而是通过想象和幻想的艺术手法,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况,以寄托某种情感及思想。文中通过写一只小鸟和一棵树的友谊来寄托哲理性的思考,比如现实生活中的人该如何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品德等。文中小鸟的那种诚信守诺,以及通过执著的寻找表现出来的她对朋友的笃厚深情,都是十分感人的。同时,与许多童话作品不同的是,这篇童话的故事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由“树”的不幸遭际和“悲惨”结尾,使整个作品蒙上一层凄婉的悲剧色调,从而产生令人情感震撼的效果。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具体赏析。【1月9日下午】小学语文《静夜思》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激情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月亮)出示一组月亮图,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看看诗人李白会说什么?【板书:静夜思】(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扫清字词障碍“霜”“故”,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体会诗歌情感。(三)深入研读齐读第一句。1.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确: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2.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有什么特点?明确:比喻,将月光比喻成地上的白霜;冷清。【板书:月光、白霜、冷清】3.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李白在做什么呢?齐读第二句,尝试翻译。明确:我不禁抬起头来望着明月,然后低头思念家乡。4.诗人为什么思念家乡?明确:孤身在外,孤独。【板书:孤独】5.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拓展想象,思考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他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明确:思念家乡的家人、朋友、食物、美景。【板书:思念家乡】师小结:诗人孤身在外,内心寂寞,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明月此时也在照耀着家乡和亲人,久久难以入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四)拓展延伸我们一起来帮帮诗人,帮他给他的家人写一封信。评选出一个写得最好的,给大家分享。(五)小结作业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布置作业: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另外搜集其他有关月亮的古诗,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谈谈你在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优点?【参考答案】板书是教学设计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加里宁说“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涌现不仅没有使板书退出教学课堂的舞台,反而更加彰显出板书的不可替代性。也更加丰富了板书的显现形式。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我的板书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的特点。这种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提炼关键字词的能力。另外,我的板书设计突出重难点,将本节课所学重点知识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知识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2.请你简单说说这首诗歌的内容。【参考答案】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时在特定环境中刹那间产生的错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蒙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小学语文《咏柳》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法。老师这里有一个有关植物的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下:天南地北都能住,春风给我把辫梳。溪畔湖边搭凉棚,能撒雪花当空舞。没错,谜底就是柳树,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咏柳】(二)整体感知1.PPT出示生字,纠正易错字音。明确:妆zhuāng;绦tāo。2.播放《咏柳》的配乐朗诵,请学生边听边画出正确的节奏,进行朗读,教师纠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题诗意。明确:咏柳——歌颂、赞美柳树。(三)深入研读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明确:仿佛看见了满树碧绿的叶子,柳枝婀娜多姿,随风摆动。2.学生大声朗读诗歌后思考:从哪里感受到了柳树的美?明确:从“碧玉”和“绿丝绦”感受到的。一棵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丝绦一样垂下来。表现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板书:碧玉、绿丝绦】3.分小组赛读诗歌后自主思考:一阵微风吹来,诗人又是如何赞美柳树的?明确:不知道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表现了春风的动态美,作者把春风写“活”了,把柳叶也写“活”了。【板书:春风、剪刀】4.同桌交流:诗人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为什么这么写?明确:比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树比喻成碧玉和丝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和形态。“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剪刀,把春风的动态美展示得淋漓尽致。拟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一个“妆”字,赋予了柳树人的动作,可以想象到柳树像个爱美的小姑娘,正在装扮自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柳树的美。“不知细叶谁裁出。”用“裁”字写出了春风的动态和柳叶的精致。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对柳树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板书:比喻、拟人、喜爱赞美】(四)拓展延伸出示关于春夏秋冬的四幅风景图,用本节课所使用修辞手法进行描述。(五)小结作业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布置作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找找其它描写春天的诗,第二天上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谈谈你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参考答案】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可以说“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但是不能说“她长得好像她妈妈”,因为二者的本质都是人。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例如“天上的月亮像一个大银盘”,“月亮”和“银盘”本质不同,而且有相似之处。因此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诗歌当中经典的比喻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2.请你谈谈如何引导低学段学生理解古诗。【参考答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诗歌教学提出了要求和标准,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小学语文低学段古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在进行古诗的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诗文含义,以往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讲解古诗含义,学生很难理解,即使理解字词意思,也难体会诗文情感,借助课文插图,能够将古诗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古诗含义,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插图中品味古诗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图片发挥想象力。对于《咏柳》这首诗,可以利用课本插图以及春天垂柳的图片,形象地感知作者描写的柳树。小学语文《匆匆》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示一个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长又最短。最广又被分割,最伟大而又最渺小,最珍贵而又最容易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请问,这究竟是什么?没错,这就是时间。今天我们就要跟随我们的民主战士朱自清去看看他眼中的时间有什么特点。【板书:匆匆】(二)整体感知1.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学习生字。(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呢?明确:文章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板书:日子不复返】(三)深入研读1.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文中作者的哪些描写也印证了这句话?圈画出相关语句,并进行赏析。明确:“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来而复去,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又开,这本是常见的自然景象。但诗人触景生情,用排比的句式描绘春景,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从而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板书:时间飞逝】2.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将时间的飞逝描写出来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明确:(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对此既无奈又惋惜的愁绪。(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句话作者描写了三个生活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的特点。【板书:无奈、惋惜】3.结合全文来看,作者为什么能把这种情绪表现得如此细腻?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明确: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4.读了文章,我们发现作者对于时间的流逝无可奈何,掩面叹息,感慨万千,同学们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明确:珍惜时间,不要白白浪费时间。【板书:珍惜时间】(四)拓展延伸1.你知道哪些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同桌相互分享一下。明确: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曾国藩:“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莎士比亚:“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鲁迅:“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五)小结作业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布置作业:作者对时间的描写可谓别出心裁,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我们下节课进行练笔交流,师生评议。【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谈谈你对本文的理解。【参考答案】文章开篇便是一气呵成的三个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从有去有回的燕子、枯了又青的杨柳、谢了再开的桃花写起,借物起兴,反衬匆匆逝去、无迹无痕的时光。此处作者用意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是要让读者进入画面,情绪受到感染,了解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进一步追寻时光的行踪,一连串疑问,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是扪心自问,也极自然地将“我”融入文中,开始以“我”的生活为叙写内容。“八千多日子”是作者已走过的人生二十四度春秋,它们“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进一步烘托、渲染了“匆匆”的气氛。时间之无情、生命之短暂,使诗人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因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羞赧得额上汗流如注,为光阴虚度,无所成就,悔恨得涕泪纵横。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2.这篇课文的板书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本篇课文通过作者优美而又带有些淡淡忧伤的语言,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所以在设计板书过程中,我会理清作者的思路,提炼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样在教学完成之后,学生通过板书便能很快地回忆起主要情节。因此,体现文章主要描写内容“日子不复返”“时间飞逝”这些时间的特点是板书的重要内容。其次这篇课文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作者的情感把握是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重要句子的分析,得出作者对时间飞逝所表现出来的“无奈、惋惜”之情。最后文章的主旨也是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自己所得到的“珍惜时间”的启示,同时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塑造,也是重点内容。我的板书用词语提炼的形式概括了教学的主要内容,简洁直观,也便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1月10日上午】小学语文《ɑieiui》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拼音王国举办游戏大赛,i宝宝就拉着它的好朋友ɑeu分别组队去参加比赛,可是到了比赛现场,由于大家只知道他们作为单韵母的名字,不知道它们以复韵母的身份作为一个组合的名字,所以大家不认识它们,也就没有办法报名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帮他们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去帮助它们吧!【板书:ɑieiui】(二)我会读1.视频引出读音(1)这几个组合给自己带来了加油视频,里面有组合的名字,请大家仔细观看视频来找一找他们的名字。明确:抽学生起来回答他们的名字,说出ɑieiui。接着教学生读。(首先看看ɑ和i这个组合,跟老师一起念它们的名字,ɑi。然后是e和i这个组合,它们叫ei。最后是u和i这个组合,它们叫ui。)2.指导发音(1)老师指导朗读。同学们刚才声音很洪亮,但发音不准,所以还是帮他们报不了名。大家先听老师示范读一遍,注意观察老师的嘴型,大家进行模仿。明确:ɑi要先发ɑ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ɑi;ei先发e的音,舌尖逐渐向上抬,最后发i的音,就成了ei的音;ui要先发u的音,迅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2)同学来示范朗读。刚刚这两位同学发音最标准,让他们当小老师,带大家再读一遍。(三)我会写1.情景引出教写环节,请出四线三格(报名表)。通过同学们刚刚的正确朗读,拼音王国的小朋友都认识了他们,现在我们帮它们把名字写在报名表上吧!(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临摹:这些复韵母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两个字母在书写的时候要靠近一些,写得尽量紧凑、匀称,形成一个整体书写的时候,要按顺序在四线格中写完所有的字母。【板书:ɑieiui】(2)指导学生书写,进行书空。(3)学生在书上描红,在拼音本上练习,教师巡视纠错。2.游戏巩固ɑieiui读音。报名表已经填好了,现在他们要去参加第一个游戏比赛了。摘苹果游戏,苹果树上有单韵母和ɑieiui,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数一数这棵树上你可以摘多少个带有ɑieiui的苹果。(四)我会拼1.声调帽凑热闹,标调规则我知道。四顶声调帽得知ɑieiui来参加比赛了,便立即赶来了,他们迫不及待想要去陪韵母宝宝参加比赛。但是,他们要带谁头上呢?哪位小朋友能用之前学过的标调口诀告诉大家?明确:(有ɑ在,给ɑ戴,ɑ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2.四顶帽子戴得稳,发音我最准。(1)出示带音调的复韵母卡片,按照顺序带同学读一遍。【板书:āiáiǎiài】(2)用闪卡游戏巩固四声调读音。将卡片打乱顺序,请同学们快速反应并准确读出带有声调的卡片。(五)我会用PPT出示题本的图片,将图片的内容编成故事,让同学在故事里找今天学过的韵母。(六)小结作业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谈话总结。游戏比赛进行到这里,有了同学们的帮助,它们也获胜了。同学们说说,今天你都帮助了哪些拼音宝宝啊?明确:ɑieiui(复韵母)作业:把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可以回家跟爸爸妈妈也玩一玩今天的游戏。【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说说拼音课中你是如何运用教材里的图片的?【参考答案】拼音课中的图片一般都与本课所学习的字母有关,或音、或形。这些插图具有形象、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把图片放在导入、我会读、我会写、我会拼、我会用等环节。比如我会通过听故事和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故事中的带有本节课学的字母发音的字,或者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图中跟本节课所学字母的字形相似的图片。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2.说说你是如何实现一堂课的教学重点的。【参考答案】教学重点是一堂课进行的主体部分,根据是否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可以作为衡量本节课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学重点的设置我一般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龄去确定,做到符合学情的内容的安排。在实施中我会采用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情景教学等方法,针对内容的难易程度去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展开教学重点的知识讲解与研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比如,本节课我会根据低学龄段的特点,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游戏的方式去教授知识,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学习拼音,用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小学语文《孔子拜师》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多媒体动画视频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自由畅谈感想: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里的这个人是谁吗?他在做什么呢?(生答)没错,他就是孔子,正在拜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孔子呢?(生答)孔子真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但是他为什么还要拜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课文《孔子拜师》来一探究竟。【板书:孔子拜师】(二)整体感知1.回顾生字词。(屏幕出示苹果树上的生字词,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思考30岁的孔子已经很有名了,为什么要拜师?明确: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板书:孔子、老子】(三)深入研读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范读音频,学生听音频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苦?孔子拜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明确:(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从“相距上千里”看出路途遥远;“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看出孔子拜师心情的急切,以及在路上的艰苦;“终于”看出孔子在路上虽然遭遇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2)孔子拜师后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孔子在向老子拜师的过程中,你能够看出他们二人身上怎样的品质?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赏析。明确:(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通过孔子的言行,可以看出孔子谦虚礼貌,勤奋好学,终身学习的品质。【板书:谦虚礼貌、终身学习】(2)“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中可以看出老子待人真诚、诲人不倦的品质。【板书:待人真诚、诲人不倦】3.自由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谈谈你的感受。明确:学无止境,不要骄傲自满,要始终谦虚好学,同时待人要真诚友爱。【板书:学无止境】(四)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歇后语?同桌之间交流探讨。明确:孔子拜师——不耻下问;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孔夫子背书籍——里面有大文章;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五)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师生结合板书共同回顾课文内容,再次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质。布置作业:课后阅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谈谈你这样设计板书的原因。【参考答案】板书内容直接影响板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对板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系统性列提纲的方式将板书设计出来。主要包括这篇文章所讲的两个人物孔子和老子,通过他们之间的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从他们的对话和行动反映出孔子的谦虚礼貌以及终身学习的品质,也看出来老子待人真诚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品质,最后总结出这篇文章告诉学生学无止境的道理。在内在上,在我的板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强调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可以把握学习重点,同时有逻辑地将内容展现出来,这样能比较清晰地显示故事的发展,使学生对文章有完整的印象,并领会其脉络。在外在上,板书的题目居中,两个人物对应竖列撰写,根据人物的特点品质再横向拉开,最后是以括弧的方式总结全文启示和要点,也可以看出板书布局的美观。此外板书一共28个字,语言精简,符合板书设计的要求。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2.孔子提出的诸多教育思想都很有现实意义,简单介绍几点。【参考答案】孔子的教育思想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作为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首先,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主要解决了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孔子在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差异和性格差异的基础上,采取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孔子的因材施教造就了一大批学有专长、能力各异的人才。其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是启发教学的体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学生学习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并使之成为一种日趋完善的理论。例如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答法进行教学,也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小学语文《大禹治水》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大禹治水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主人公是谁呢?他在干什么?明确:图中的主人公带领众多百姓正热火朝天地开通河道,同时,他还在与有经验的老者察看河道周围的地形。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就是描写主人公大禹的,讲述的是我们古代的先民在抗击洪水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同学们想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学习《大禹治水》。【板书:大禹治水】(二)整体感知1.讲解生字词。(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朗读生字,强调易错字读音。)2.自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讲述了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并最终治理好洪水的故事。(三)深入研读1.再读课文,思考治水之前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洪水泛滥带来了哪些危害?明确:“洪水”,大水的意思,一种自然灾害,“洪”读hong,是大的意思。教师多媒体笔顺书写,强调:“洪”左边是三点水,写在田字格左侧,右边是“共”,写在田字格右侧。教师带领学生书空。治水之前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板书:危、房屋毁】2.大禹采用了什么方法治水?是否成功?明确:大禹采用了疏导的方法,可以让洪水通过河道流到大海里去,不再危害百姓。这个方法成功了。【板书:疏、河道通】3.小组讨论,思考: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够成功?明确:首先,大禹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聪明的才智及优秀的领导力;其次,大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了疏导的方法治水;最后,有千千万万的人齐心协力。【板书:齐、洪水退】4.指导学生复述文章内容。明确:本文讲述了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最终治理了洪水,造福一方百姓。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名称和图画,学生连一连。明确:同学们做完连线题后,老师抽查同学们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之后,讲解这道题,同时带领同学们体会中国古代传统神话故事的魅力。(五)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布置作业:搜集其他的神话故事,并在班级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洪水的神话故事吗?【参考答案】西方的洪水神话,诺亚方舟的故事出自圣经《创世纪》,说的是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此后拉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人世间充满着强暴、仇恨和嫉妒,只有诺亚是个正义的人。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决定用洪水毁灭这个精神败坏的世界。洪水自天而降,一连下了40个昼夜。除诺亚一家人以外,亚当和夏娃的其他后代都被洪水吞没了。上帝顾念诺亚和方舟中的飞禽走兽,便下令消退水势。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边,把一只鸽子放出去,要它去看看地上的水退了没有。由于遍地是水,鸽子找不到落脚之处,又飞回方舟。七天之后,诺亚又把鸽子放出去,之后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衔着橄榄叶,很明显是从树上啄下来的。诺亚由此判断,地上的水已经消退。后世的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2.请你说一下,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设计意图。【参考答案】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是重点,基于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正确认读并书写“洪水”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通过独立思考,概括文章大意,复述文章内容。③感受并学习大禹治水顽强不屈的精神,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之所以这样设计,首先是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出发,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同时扎实地分析了教材特点后作出的决定。其次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较不足,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培养他们对于文本的感知能力。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这几种教法学法的结合,能够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1月10日下午】小学语文《春夏秋冬》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时光老人有4个孩子,春姑娘、夏姑娘、秋姑娘和冬姑娘,我们今天就来和她们交朋友,那我们先来看看她们长什么样子吧!(出示不同季节图片),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春姑娘会让大地开满鲜花,夏姑娘会带来知了和蜻蜓,秋姑娘会让树叶变黄,冬姑娘会给大地穿上洁白的雪衣。言之有理即可。)【板书:春夏秋冬】(二)提出生字同学们,我们看看在课文里,这四位新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大声地朗读出来。明确:春姑娘来到人间,给我们带来了“春风”,出示“春风”图片;夏姑娘特别热情,挥洒的汗水变成了“夏雨”,出示“夏雨”图片;秋姑娘一生气,就结成了“秋霜”,出示“秋霜”图片;冬姑娘喜欢打雪仗,就开始下“冬雪”,出示“冬雪”图片。(三)教学生字1.认读(1)出示生字: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2)正音:请学生读词语,指导生字读音。其中“春”“冬”“雪”的读音重点正音。去掉拼音,采取多种形式读词。(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3)接下来老师还带来了其他的生字宝宝,我们来开火车朗读。(出示生字卡片:春、冬、花、入、风、雪、飞。)2.教写(1)学习“春”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春”字,说说它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明确:两个。老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先写三横,左低右高,间距均等,中间一横最短,再写一个“人”字,撇捺要舒展,最后,再写一个“日”字,贴住撇,不碰捺。【板书:春】(2)学习“冬”字。明确:书写“冬”字: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上。上点小,下点大,对齐写在中线上。【板书:冬】(3)学习“雪”字。请同学们观察“雪”字的字形。明确:雨加倒着的山。“雪”字笔画比较多,先写上面的“雨”,要注意“雨”的第二笔——竖要变成点,第三笔横折钩要变成横撇,整个“雨”字要写得扁一些。【板书:雪】(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春、冬、雪”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握笔、坐姿。(5)教师范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四)巩固练习1.摘苹果游戏,并组词。2.比一比,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春风很轻很温柔,所以用了“吹”;夏雨很有力气,从空中往下掉,所以用了“落”;而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了“降”;雪花就像快乐轻盈的小天使,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所以用了“飘”。接下来我们玩一个互动游戏。(师生一边拍手,一边合作读)。师:什么吹?生:春风吹。师:什么落?生:夏雨落。师:什么降?生:秋霜降。师:什么飘?生:冬雪飘。(五)小结作业课堂小结:教师根据板书回顾这节课内容,结束课堂。布置作业: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今天学的生字,课下互相交流。【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谈谈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参考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关于词语的朗读。词语要连读,不可读破,如“春风”。在初读词语时,允许学生速度稍慢,以读准字音为主。教师应加强范读。在熟练掌握之后,应按正常速度朗读词语,不能拖长音。词和词之间要适当停顿,读好词语的节奏。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想着画面读词语。关于短语的朗读。根据主谓短语的特点,朗读时要作合适的停顿: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重点关注“鱼出水”和“鸟入林”的停顿和前面的短语有所不同。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可以借用对韵歌的形式,通过一对一答的方式进行合作朗读,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如:师:什么吹?生:春风吹。师:什么落?生:夏雨落。从读正音到读得连贯有滋味,经过长期、系统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2.说说你对本文的理解。【参考答案】本课为识字写字课型,伴有精美插图。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插图以扇形图画呈现,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文字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内容少而精,既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能使学生逐渐进步。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以及由这些词扩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季节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这些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图文对照,便于诵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小学语文《彩色的梦》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屏幕,这些离奇有趣色彩梦幻的图片,都是别人做的梦。你们昨晚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分享完毕)同学们的梦可真有趣呀!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彩色的梦》看看文中所说的彩色的梦是怎样的吧!【板书:彩色的梦】(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①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②对于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上标记的拼音认一认。③检查自学成果,老师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解决共性问题。④找出文中的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2.再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作者描写了自己的一个充满生机、多彩的梦。(三)深入研读1.怎么理解“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明确:通过“一大把”“长、圆、硬”这些词可以看出作者所谓的彩色的梦,实际是指彩色的笔,“长、圆、硬”等词交代了彩笔的形状和质地。2.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彩色铅笔都画了什么?明确:画了草坪、野花、天空、雪松、小鸟、小屋、水果、风、水流。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彩色的梦里有什么?明确:大片绿色的草坪,上面点缀着大朵大朵鲜艳的花,蓝蓝的天空像透明的一般,偶尔飘过的云形态各异,有的像奔腾的骏马,有的像连绵的山;葱郁的森林里有雪松、小鸟、小屋、太阳等,鸟会唱歌,小屋的烟囱上有一个又大又红的像苹果一样的大太阳,微风轻拂,空气中飘着蔬菜瓜果的香甜气味。【板书:花红、草绿、森林】4.小组讨论交流,如果你有彩色铅笔,你会画出怎样的梦呢?有怎样的特点呢?明确:淡紫色的天空,偶尔飘过的云形态各异,天上的白云有的像小猫,有的像小狗,还有的像棉花糖。操场上,同学们有的跑步,有的跳绳,有的踢球。充满生机。【板书:充满生机】(四)拓展延伸这篇文章语言优美,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试着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明确:仿照第2小节:脚尖滑过的楼房,一排排楼房,高了;一条条河水,清了;一座座小山绿了,绿——得——醉——人!仿照第3小节:在蓝蓝的天空里,云朵们拉着手,请燕儿们留下歌声。白白的云朵上,藏着一颗鹅蛋黄一般的太阳,又大——又黄!(五)小结作业小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作业:课下阅读其他儿童诗,并且积累一些相关的优美语句,摘抄在记录本上,与同学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谈谈课文《彩色的梦》的艺术特色?【参考答案】《彩色的梦》是高洪波写作的一首儿童诗,出自他的《鸽子树的传说》,诗歌充满了智慧、童心。优美的语言,明朗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彰显语言的表现力。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完全感受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快乐的生活,仿佛回到了美妙的时光。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诗歌内容,梳理诗歌脉络,感受诗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