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实录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实录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实录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实录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实录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望》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以《春望》为例,重点品析诗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2.进行诗词连读、比读,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成果的热爱,感悟诗歌中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读懂诗中蕴含的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以“望”为主,品析诗中作者的家国情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PPT屏显: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朝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故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师:请问他是谁?生:杜甫。师:是的,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春望》。(板书课题)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一)齐读诗歌,把握字音师:“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第一步: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把握字音。(学生齐读)

师: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但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三个字音需要注意:溅(jiàn)搔(sāo)簪(zān)(二)听读诗歌,把握节奏师:会“听”也是会学习的一种表现。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读诗歌,把握节奏。(播放音频)明确停顿节奏,PPT屏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师: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们按照这个要求再读一读。(学生齐读)(三)品读诗歌,理清诗意师:在刚刚大家朗读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的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请同学们思考:PPT屏显:思考1:

诗题为《春望》,诗人在春天“望”见了什么?(板书:望)预设:生1:我觉得诗人望见了国。师:这里的“国”是指?(生1回答)对了,指都城。生2:我觉得诗人望见了城。师:这里的“城”指长安城。生3:我觉得诗人还望见了草木和花鸟。PPT屏显:背景链接: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的都城长安。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师:所以,诗人登高远眺,目之所及皆是国破之景。(板书:国破之景)师:请同学们思考:PPT屏显:思考2:

诗人所“望”见的景物有什么特点?预设:生:萧瑟、破败。师:你从哪一句得知?(生读)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师:这一句是说?生:国都沦陷,残破不堪;山河依旧,世事全非。春临长安,草木丛生;春色寂寂,满目凄然。师:“国破”的断壁残垣和“城春”的生机勃勃,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指的是长安城里花草树木茂盛繁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失去了春天的光彩,只剩下“草木深”。“草木深”三个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师:司马光评论这一句时说(PPT屏显):“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司马光师:故而此句中,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凉,奠定了全诗极为沉痛的感情基调。PPT屏显:思考3:

诗人在这种情形下的心情怎样?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生读)师:此时诗人?生:感伤时世,看到花开忍不住潸然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而胆战心惊。师:周振甫在《诗词例语》中指出:(PPT屏显)“花鸟本是令人喜爱的,诗人却对着花鸟还是悲痛,这就更加突出悲痛的深切。”——周振甫《诗词例语》师:看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乐景,诗人并未感到愉悦,反而因为感时恨别而泪流满面、惊恐不安。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将亡国之悲、离恨之痛表达到了极致。师:读到此处,我们不禁思考:PPT屏显:思考4:

诗人眼前无物无人的情景是由什么造成的?生:战争。师:你说对了,是战争。我们可以从哪一句得知呢?(生读)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师:这一句是说?生:战火连绵,杀伐不断;音讯难得,一信千金。师:诗人多么希望收到家人的一封来信啊!(板书:家人来信)PPT屏显:思考5:

面对这种情境,诗人又是怎么做的呢?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读)师:愁绪缠绕,白发越搔越少;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师:“搔”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呀?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吗?(生模仿)师:你模仿得真传神。“搔”是解愁的动作:为国、为家、为几、为时。师:诗人愁战事未平,他望收复失地。(板书:收复失地)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此时的杜甫大概什么年纪?生1:60岁。因为已经“白头”了。生2:我觉得应该80多岁了。因为他头发稀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师:同学们,你们赞成哪种说法呢?(生自由回答)师:有人说60,有人说80,可老师要告诉你们,此时的杜甫仅仅只有45岁。生:啊?师:好惊讶是不是?45岁的杜甫为何未老先衰呢?PPT屏显:45岁的杜甫未老先衰:忧国

思家

悲几

伤时(四)诵读诗歌,体会情感师:朗读诗歌,不仅要读出声,还要读出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PPT屏显:

诗人“望”的到底是什么?预设:生1: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生2: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生3: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生4: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师::一般来说,秋天更适合表达感时忧伤之情。PPT屏显:

为何诗人写《春望》而不是《秋望》呢?预设:生1:“春”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在春日里的所见所感,也蕴含着诗人内心所盼。生2:所谓“春望”,更深层次上是“望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殷切期望和盼望。师:你很善于思考,老师非常赞同你的说法。期望、盼望百姓不再遭受战争之苦,过上安宁幸福的日子;期望、盼望自己早日与家人团聚;期望、盼望国家早日迎来繁荣稳定的春天!可见,诗人内心时时刻刻守望着百姓和国家,期盼着国泰民安。PPT屏显:

任何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别林斯基师:由此我们得出,“望”字不仅有望远景、渴望与亲人团聚之意,还有守望国家的意思。守望是特定身份的责任,守望着内心的笃定,守望着内心的殷切期盼。在守望中,杜甫并没有独弃饱受患难的国家,而是希望为国家的命运分愁担忧,为全天下百姓的幸福出力,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个国家的坚定守护者。师:所以杜甫在《春望》中,也是守望着一份无比深沉、坚定不移的爱国之情。真是令人钦佩,感动不已!PPT屏显:

由这份情,你又“望”到了什么?示例:

我望到了一个

的杜甫;

我望到了一份

的情怀;

我望到了一层

的思考。预设:

生1:我望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杜甫。

生2:我望到了一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生3:我望到了一层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三、对比阅读,感悟情怀师:就在诗人写下《春望》六年后的又一个春天,他下了这样一首诗。PPT屏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师:这首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PPT屏显: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

生:“漫卷诗书喜欲狂”——喜悦!

师:因何事而喜呢?

生:“剑外忽传收蓟北”——失地收回!

师:此时,我们可以对这两首诗做一个总结:

师:如果说:“望”是……那么,“闻”就是……PPT屏显:

“望”是所望之景

“闻”是所闻之事

“望”的色调是灰暗的

“闻”的色调是光明的

“望”的感情基调是哀伤的

“闻”的感情基调是欣喜的

“望”指向未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