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下历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九下历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九下历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九下历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九下历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的单元解读。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教材以拉丁美洲人民在玻利瓦尔等人领导下进行的独立运动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为点,反映19世纪殖民地人民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殖民地人民反殖斗争的艰苦性、曲折性和正义性,以及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英勇斗争精神。19世纪60、7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和影响下,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相继出现了沙皇俄国的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这进一步表明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面从“单元课程结构”、“单元知识梳理”和“单元教学建议”这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读,以指导本单元每一课的教学。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世界近代史的范畴,是在九年级上册学习的世界近代史基础上的继续。19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洲殖民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殖民地实施残酷的统治政策,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废除农奴制,很快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发生内战,林肯领导联邦政府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最大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单元主题《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一个双主题的单元,即“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这一主题的体现,而第2、3、4三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这一主题的展现。3.单元结构《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课程安排上共有四课,分别是: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二、单元知识梳理1.知识梳理《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展现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同时,遵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融入正确的价值判断,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和历史正义感。第1课的主要知识包括“拉丁美洲的地理范围及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等。第2课的主要知识包括“早期俄国的发展”、“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第3课的主要知识有“南北矛盾的加剧”“林肯”“内战爆发”“《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的胜利”“美国内战的实质和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4课的主要知识有“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对每节课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本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宗旨,有所取舍,实施有效教学。2.课标解析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与本单元相关的课程内容是:“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教学活动建议部分建议在讲述第4课明治维新时,可以“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三、单元教学建议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我建议做好以下四点:1.前后贯通,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2.分析课文结构、优化教学设计。3.明确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点。4.立足课本材料、服务学生学习。下面,我就每一课的情况加以说明。1.前后贯通,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的编写,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这些原则和宗旨,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呢?答案就是两个字“贯通”,或者说“联系”。我们不能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是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由基础知识、阶段特征、基本线索构成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还要改变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重史实、轻理论:重结论、轻分析:重记忆、轻理解的状况,构建历史知识系统,学会从联系中掌握知识,从根本上进行教学的改革。仔细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内容与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它们对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加紧侵略和掠夺,激起了这些地区人民的反抗,19世纪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就是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典型例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向欧洲大陆及北美地区扩展。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俄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相继发生了1861年改革、南北战争和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进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我们就应该努力做到前后贯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2.分析课文结构、优化教学设计。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的目的都是反抗殖民者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争取民族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使拉美地区出现了一些独立国家: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在充分展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波澜壮阔场景的同时,引导学生以这两个具体的历史史实为基础,全面了解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情况,体会殖民地人民英勇抗击殖民统治的爱国主义热情,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培养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第2课,俄国的改革。本课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比较密切。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继承,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19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克里木战争暴露了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本课在进行设计时,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的改革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改革的规律,从规律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俄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我们也可以以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但也或多或少地遗留下一些问题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尽管这些改革有着不彻底性,但改革不失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从而全面认识和理解改革。第3课,美国内战。本课以“美国内战”为主题,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南北矛盾的加剧、内战爆发、北方的胜利。这三部分内容按照美国内战发展的主线为序,前后相接,揭示了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19世纪中期,美国存在着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两种经济类型。这两种经济类型之间的矛盾阻碍了美国社会的发展,美国内战爆发。内战初期,北方失利,但联邦政府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美国农民和黑奴的战斗热情。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北方获胜。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林肯这一鲜活的历史人物为突破,通过林肯的经历讲述美国内战的前前后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林肯在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林肯身上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些优秀品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意识。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三部分内容前后相接。德川幕府统治后期,日本社会矛盾重重。德川幕府无力解决危机。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为了全面改造日本,新成立的明治政府实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命运,而且还成功地使日本实现了社会转型,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时间为线,将课文的三部分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比较中提升认识。3.明确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点。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一是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通过分析拉丁美洲和印度发生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以这两个典型的史实为点,全面展示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波澜壮阔,我们更要以生动的历史事实,鲜活的历史人物,使学生感悟殖民地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第2课的学习重点是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中期,西欧国家的发展速度加快,而农奴制度下的俄国却步履维艰。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沙皇统治遇到空前的危机。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较大的表达,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第3课的以美国内战为线索,“南北矛盾的加剧”是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北方的胜利”是美国内战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南北矛盾的加剧为突破,帮助学生清晰内战前美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两种经济类型存在着深刻的矛盾,阻碍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导致内战的爆发。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通过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4课的三个子目: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倒幕运动、明治维新。这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更有前后的因果关系和承接关系。“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是发生“倒幕运动”的原因,而“倒幕运动”的成功为进行“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条件。4.立足课本材料、服务学生学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初中历史教材实现了“教本”与“学本”的有机结合,在以课文为主体的前提下,设计有大量的插图,配备了许多辅助学习的栏目。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在第1课的教学中,在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时,授课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第2页的《相关史事》,讲述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社会阶层,殖民者在拉美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包括土生白人在内的拉美人民的强烈不满,拉美燃起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熊熊烈火,而土生白人成为了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在讲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经过时,需要充分利用教材第3页的地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引导在地图上找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南北共同努力,夹击殖民者也是拉美独立运动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引起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最终引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进行这一教学内容处理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第4页的《相关史事》,帮助学生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在讲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时,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规模和范围,并引导学生结合图例,观察起义地区在整个印度所占的比重,为分析印度民族大起义最终归于失败作准备。第2课的教学重点是彼得一世改革和废奴农奴制。在处理彼得一世改革这一教学重点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介绍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在讲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彼得一世改革中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如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等,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彼得一世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在讲述废除农奴制的背景时,教师可以利用第8页的《相关史事》,引导学生阅读,加深对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这一时期俄国的发展的认识。我们老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利用表格,组织学生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这两次改革的影响。彼得一世改革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1861年废除农奴制是一场由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使俄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使学生明白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从而坚定始终不渝改革开放的决心。在引导学生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时,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以1861年改革这一具体史实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基础与上次建筑之间的关系,渗透唯物史观的教育。南北矛盾是美国内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处理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页中的两则《相关史事》和两张插图《美国南方种植园》《拍卖黑人奴隶的广告》,使学生对南方种植园经济有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列表等方式,引导学生比较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市场、劳动力和关税等的需求,理解两种经济类型之间的矛盾,进而理解内战前,南方的种植园经济成为了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第12页的《材料研读》中《宅地法》的相关内容,并补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两个法令对战争的影响。这两个法令的颁布使以林肯为首的联邦政府赢得了广大农民和黑人奴隶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扭转了战争的局面。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第11页的《人物扫描》栏目中对林肯个人经历的介绍和课后活动2中林肯的一次演讲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林肯作为总统,他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美国内战的影响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在处理这一教学内容时,通过表格的方式,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内部障碍)——黑人奴隶制。这两次战争都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内忧就是封建统治的危机,我们可以利用教材第15页的插图《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和《相关史事》这两则课本材料。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19世纪中期的日本,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再加上“黑船事件”的发生,使日本处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掌握实权的德川幕府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成为了众矢之的。一些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除旧”和“布新”。“除旧”是为了扫清旧制度:“布新”包括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改造日本教育等。课本第16页的《相关史事》和插图《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学课堂》就是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的呈现,这可以是也应该是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的资源。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拉丁美洲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了解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认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代表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殖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探究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愤图强的民族责任感;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学习其爱国、不畏强权等优秀品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8年4月14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草案进行表决。安理会15个成员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之中,只有中国、俄罗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玻利维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民族精神的传承。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1.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1)教师简述: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2)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内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内因)。2.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目标导学二: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1.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提示:①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南部战场;②运动主力: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③时间起止:19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末;④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2.阅读教材,评说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斗争的英雄事迹,完成表格中的内容。项目反殖斗争史实史料实证情感体验北部地区史实1: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措施深得人心,鼓舞士气以人为本,体现人权与民主思想史实2: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打败西班牙军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克难奋进、英勇无畏史实3: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建立美洲各国联盟、团结联合斗争高瞻远瞩、着眼未来史实4: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州的独立运动继续斗争、完全胜利斗争到底、不居功守成南部地区史实5: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教师可链接圣马丁与玻利瓦尔瓜亚基尔会议后隐退史料)团结协作、联合作战不迷恋权位名利,急流勇退的无私奉献精神评价由于功勋卓著,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推断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同时依据史实,帮助学生构建“历史价值观”,升华历史情感。3.拓展延伸:在阅读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民斗争事迹的基础上,讨论总结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战争的正义性;(2)有利的国际条件——美法革命的客观支持;(3)有一批杰出领袖:海地的杜桑·卢维杜尔、墨西哥的伊达尔哥、南美洲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4)革命措施正确,如玻利瓦尔建立根据地、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士兵土地等;(5)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如海地支持玻利瓦尔;(6)参战将士英勇奋斗、吃苦耐劳、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目标导学三: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探讨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2.教师在学生阅读和回答基础上,展示下图归纳总结原因。目标导学四: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与影响1.从历史要素角度,概括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程。教师列表归纳:(学生完成下表内容)要素印度民族大起义历程领导人代表时间1857—1859年章西女王领导者封建王公主力土兵阶层土兵、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结果起义被镇压影响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2.拓展延伸:讨论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材料展示:英国武器先进,实力强大。英国殖民者调集军队镇压起义,甚至把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军调回印度。由于各地的起义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再加上有的封建王公被敌人分化,在关键时刻动摇投敌,起义城市先后失陷,起义失败。提示:(1)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是封建王公,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被英国收买了,所以逐渐退出起义;(2)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组织不严密,较为松散,各自为战,敌人分化瓦解;(3)英国实力远在印度之上;(4)缺乏统一指挥、发生内讧、叛乱和投敌等。三、课堂总结19世纪,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②同是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拉美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拉美人民团结协作、联合抗战,弱国最终战胜了强敌。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最终起义失败。它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弱国同样可以战胜强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通过使用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鼓励学生自学,通过历史问题的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但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对以往知识遗忘的较多,因此横向联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比如在问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期,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的运动,你知道是什么吗”时,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提示: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提示:类别措施作用(由学生归纳)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巩固了沙皇统治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文教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提高了科教素质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4.读教材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3.展示图文材料图一彼得一世倡图二中国军人强导的某一习俗改革行给行人剪辫子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提示:剪胡须;辛亥革命;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4.教师补充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1.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提示:俄国经济落后;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读史料材料展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译文:凡是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地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我尽力去做到了(如让获得自由的农民赎买份地等措施)。它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3.读教材和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提示:农民“解放”的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4.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提示:性质: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5.拓展延伸:试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三、课堂总结学史为是了鉴今,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改革对俄国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重现”历史的基础,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同时贯穿讲授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感悟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择多样化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由于受时间、教材等原因影响,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第3课美国内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内战爆发的原因、过程、意义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实;了解《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重要文件。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件,认识这两部法律在内战中的作用;结合林肯的历史活动,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争中林肯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战争胜利与否的关键,同时个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历史意义;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教学难点:美国内战前南北两种经济方式的矛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国有线电视C-SPAN分别于2000年、2009年和2017年对一个由美国历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三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2016年4月特朗普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他可以做的非常有总统的样子。“开玩笑的说,我可以比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总统都像总统,除了林肯。”特朗普说,“因为,你没法超越林肯!”为什么特朗普说“你没法超越林肯”?林肯在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中排名第一位说明了什么?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1.读教材和“美国南方种植园”图文,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①政治上:美国独立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联合政权;②领土扩张;③经济上: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2.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南北矛盾的表现:①关税之争;②奴隶制禁止与否问题;③废奴运动;④南北双方还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归纳总结:(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3)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目标导学二:《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1.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内战初期的战争形势,理解“两部法律”出台的重要性。归纳总结:(1)时间:1861年4月;(2)军事失利;(3)民众诉求。2.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列表归纳林肯态度的演变:阶段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的演变竞选总统前他同情奴隶,反对奴隶制,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由平等原则当选总统初期主张用和平的方法,逐步废除奴隶制,最终达到废除奴隶制的目的内战初期幻想以保留南方奴隶制为条件,使南方各蓄奴州停止叛乱初战失利站在人民一边,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阅读史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材料二:1863年元月1日起,凡是当地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空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设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法令?该法令的颁布有何作用?提示:(1)《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目标导学三:评价林肯的历史贡献1.读教材,总结林肯在内战中的主要活动。2.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设问:华盛顿的主要功绩是什么?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有何贡献?提示: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国家独立;战后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北美人民称他为“合众国之父”。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目标导学四:美国内战的意义1.引导学生联系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性质,分析美国内战的性质。提示:美国内战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性质依据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美国内战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2.读教材,帮助学生认识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提示: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知识拓展】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比较不同独立战争内战根源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目的推翻英国殖民统治,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性质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775-1783年1861-1865年领导人华盛顿林肯文件《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结果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北方取得胜利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通过这场战争,美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激励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巩固都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发达的美国,如果没有150多年前的那场南北战争,如果北方没有取得胜利,那么它的历史将改写,资本主义经济史或许也将改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美国内战》一课的重点是要体现林肯在内战期间的作用,而难点则在于分析内战的起因。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素质水平和知识基础,要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还在于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依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能会向学生介绍一大堆的历史背景资料,再让学生总结出一二三四几点原因。这种较理性的分析不适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让他们感性地、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2.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