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结构分析与调整_第1页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结构分析与调整_第2页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结构分析与调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结构分析与调整

淮南师范学校是2000年由淮南师范学校、淮南教院和淮南师范学校合并而成的学士学位。合并升格后,为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学校的发展定位由单纯的教学型学校向教学科研型学校转变;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在过去单一的师范类专业基础上增加了很多非师范类专业,专业设置向综合化方面发展。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校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的比例为17:14。由于专业的调整和新专业的增加,馆藏结构也需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近几年招生人数的扩大及购书经费的逐年递增,图书馆的网上藏书已近60万册,在册读者已近万人。本文结合淮南师范学院的具体情况,以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使用的汇文自动化系统数据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该馆馆藏中文图书《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四版)学科结构和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图书利用情况,探讨对藏书结构进行分析和调整的科学方法。1藏书结构规划所谓重点藏书就是根据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读者对象的需求所选配的某些学科、专业或专题范围内系统完整的书刊资料,它是馆藏范围中的核心部分和主体部分,在种数及册数上,比其他类型图书占绝对优势。通过流通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到馆借阅图书的读者的实际需求重点。如果该馆入藏重点与读者重点需求相符,则说明该馆藏书结构较为合理,基本能适应读者的需求;反之,或重点藏书与读者重点需求类型相差较大,则说明该馆藏书结构缺乏合理性,这就需要对藏书结构比例做出较大调整。由表1可见,藏书量一栏的统计数据表明,我馆的重点藏书为文学类,其次为计算机技术、文化教育、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经济、数理科学和化学、政治法律、艺术类、哲学也被我馆确定为入藏重点,比其他类型的图书要多。流通量一栏的统计数据表明,来我馆借阅图书的读者的需求重点为文学,其次是语言文字类、计算机技术类、历史地理类、数理科学和化学类、艺术类、文化教育类、哲学类、政治法律类、经济类的需求量也很多。从中可以看出,我馆入藏重点与读者需求基本相符。由此可见,我馆的藏书结构规划较为合理,基本能适应读者不同的需求特征,能够满足读者的重点和一般需求。图书的借阅主要集中于这十大类中,占总借阅量的90%以上,而这些类都与学校开设的学科相关,说明图书馆入藏图书的学科结构与学校的学科设置一致。只要把这十类图书的入藏结构把握、调整好,基本上就能满足读者90%以上的借阅需求。2图书入藏量的增加将直接反映社会需求的变化由表2可以看出:(1)从各大类之间的比较来看,一般入藏量大外借量也大,这表明入藏的图书比例合理,质量较高,较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2)具体到各类图书:I类的入藏量及外借量为我馆22大类之首,这是由于我馆属师范性质,其文学类具有的通俗性和普及性特点所决定的。I类2004、2005年外借入藏比在各类中最高,说明读者对文学作品、文学评论的需求仍较大,所以2006年我馆增加了文学类的入藏量,使I类2006年外借入藏比有了大幅下降;H类的外借入藏比一直比较高,说明读者对H类的需求仍然较大。H类主要是英文藏书,随着学校和社会对英语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读者的借阅量大幅增加,特别是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资料等,几乎是一入库即流通,并且预约、续借的大多都是该类文献。我馆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加大了入藏量,使外借入藏比有所下降,但入藏量的增加仍显不足,应再加大对这类图书的投入。O类入藏量明显不足,特别是习题集、试卷类的图书,一到馆就流通,并经常被续借,应增加这部分图书的复本量。我馆一般复本为3本,对这类流通量大的图书应把复本扩大到10本。(3)读者对各学科图书的需求是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热、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F、T类图书的借阅量大幅度增加。如F类图书,2006年的外借量是2004年1.89倍,T类图书2006年的外借量是2004年的1.85倍。另外B类图书2006年的外借量是2004年1.97倍,显示出大学生对哲学类图书的需求增多。图书馆在进行图书入藏时,应综合考虑社会、读者对文献需求的动态变化,使读者需求成为调节藏书体系的一种杠杆。3不同类别图书的入藏比例我馆通过对入藏图书类目的统计分析,计算出藏书中各类图书的比例,并把这些比例与读者利用各类图书的比例进行比较,确定入藏图书是否科学、合理,从而提出调整意见和措施。由表3可见:(1)从图书入藏的整体上看,我馆的藏书结构控制得基本合理,前十类图书的读者利用比为94.93%,近三年来的新书入藏比为89.17%,差别不大,只需进行微调即可。(2)从读者利用的个体上看,个别类目还需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如I类图书的入藏比与读者利用比相差最大,差21.22%,H类相差7.11%,F类的入藏比比读者利用比多了5.64%,G类的入藏比比读者利用比多5.11%,这些类目都需要做较大幅度的调整。参考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的特点,结合我馆读者借阅期限等实际情况(我馆读者借阅期限为2个月,对文学类图书95%以上的读者都不会续借,很多人会提前归还,而H、O、T中考级、考研及习题集类的图书,一般都要续借,实际借期变为4个月),笔者认为我馆这十类常用图书合理的藏书比例应进行一些调整:I类图书读者使用的人数多、需求量大、利用率高,但读者利用周期短、周转快,所以虽然读者利用比大大高于新书入藏比(高出21.22%),但只需微微上调入藏比例。H、O、T类图书属公共、基础类用书,读者使用的人数多、需求量大、利用率高,且读者利用周期长、周转慢,H类新书入藏比跟读者利用比相差7.11%,缺口比较大,应大幅增加H类的入藏比例;O类新书入藏比跟读者利用比也有差距,也应提高其入藏比例;T类新书入藏比远大于读者利用比,应微微下调其入藏比例。G类图书因我院非师范专业的增加,师范专业的减少,这类图书的新书入藏比大于读者利用比,应下调。这十类图书的入藏结构比例可调整为:I为19%、H为23.07%、T为11.5%、K为6.5%、O为6.5%、J为5.5%、G为5%、B为5%、D为4.8%、F为4.5%,其余各类也进行了相应调整。馆藏结构的比例随着社会需求、学校发展及读者利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适应环境、具有良性循环的馆藏结构体系。4馆藏是测定目最大化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追求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馆藏作保证。通过对流通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馆藏结构进行优化。4.1根据读者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设置从表1、表2和表3(2004年—2006年的新书入藏百分比及读者利用百分比一览表)可以看出,不同的读者群需求在学科上的分布规律,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图书馆确定各学科藏书比例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加强对读者借阅规律的研究。4.2优化藏书结构图书馆藏书在被借次数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三年借阅次数最多的达40多次,也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借阅次数为0。这部分未被利用的图书主要是因为图书品种不被认可,因此图书馆应花大力气深入研究读者需求,筛选出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品种。在具体到某种书的选购时,可以参考馆藏中同主题或同著者文献的借阅次数,分析其利用是否良好,以帮助采访人员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对于馆中已有的复本率低、利用程度高的图书要及时进行二次补充。而对于馆藏中一些质量不高、陈旧过时、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