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学年第二学期广州市天河中学中段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为150分。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

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1)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门类。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和地

区的不同民族与人群,大都有着各自的曲艺表演形式。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的演述

方式,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表演,这部史诗的主要搜集整理与吟诵传唱者荷马,就是古希腊的曲

廿-W-1

乙乙人。

(2)曲艺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统深厚。中国从隋唐至今,曲艺的成熟发展至少绵延

了1500年。已知最早的曲艺品种,是隋唐时期的“说话”。之后历代均有其代表性样式,如

唐代有“转变”,宋代有“诸宫调”“鼓子词”,元代有“散曲”“平话”,明代有“词话”

“道情”,清代有“弹词”“子弟书”“莲花落”等。中华各民族古今拥有的曲艺品种有1000

个左右,至今依然存活的在500个以上。

(3)中国曲艺品类虽然庞杂,特征却很鲜明。曲艺扎根在深广的地域和独特的方言环境中,

就是说,不管何种曲艺样式,都是采用形成地区的方言土语(或民族语言),运用或说、或唱、

或连说带唱、或似说似唱的方式进行以语言性叙述为主的口头表演。说的如相声、评书;唱

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连说带唱的如安徽琴书、云南扬琴等;似说似唱的

如山东快书、锣鼓书等。其他如表情、动作、身姿、意态,乃至乐器伴奏、口技模拟等等,

均为口述表演的辅助手段。这也使曲艺演员的表演姿态不似戏曲和影视剧,即由演员化装成

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假托性的角色化代言模仿,而是以本色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进行第三人

称统领的口语性说唱式叙述,即便要表现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也仅是通过口吻、语音、动

作、神态等进行模拟和演示。与之相应,曲艺的“唱亦即“曲唱”,也与唱歌的“歌唱”和唱

戏的“扮唱”不同,属于“说唱”,即“说着唱”或“唱着说”。一个人、一张嘴,或两三个

人、三五件乐器,就会演出一个曲种,表演一个节目。

(4)但形式的简便,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简陋。曲艺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语言(材

质)、文学(脚本)音乐(唱腔、伴奏)、杂技(口技)、美术(化妆、服饰、道具、灯光、背景、

音响)、舞蹈等等,都是不同曲种的基本构成要素。

(5)曲艺的文化功能和历史作用,较之其他的艺术样式,可以说尤为独特。这是由于曲艺

在历史上不只是供人娱乐和精神审美的表演门类,即单一的“艺术之属”,同时还是“文化之

舟”和“戏曲之母”。许多有语言无文字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与传播,在过去主要是

依托曲艺化的口述表演来完成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式的中国章回体长篇小说

样式,也是直接“克隆”曲艺说书的产物;大部分戏曲剧种的形成,更是各式曲艺孕育脱胎的

结果。这使曲艺在其“本体价值”之外,还有着十分特殊的“载体价值”和“母体价值

(6)曲艺的历史曾经非常辉煌,曲艺的文化价值十分厚重多样。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

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曲艺的当代发展遇到空前挑战,曲艺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包括

语言“植被”遭受极大破坏。比如人数较少的赫皙族,保护其濒危曲艺,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伊玛堪,也是对该民族已经基本退出日常生活

的特有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曲艺类非遗的保护,其作用超出了本身,意义尤其重大。

材料二

⑴赫哲族伊玛塔是赫哲族独有的、以赫哲语表现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说唱内容包括赫哲族

历史上的英雄故事、萨满求神、渔猎生活、风俗人情和爱情故事等,表现手法是说与唱相结

合,无乐器伴奏。由于赫皙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伊玛堪成为赫哲族传承自身历史文化、宗教

信仰、人文习俗的唯一形式,其价值不言而喻。

(2)近年来,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伊玛堪抢救、保护和传承的规划,

组织专家、研究员开展对伊玛堪数字化采集工作,采访了赫哲族老人、民间艺人共12人,采

集视频总容量达130G、图片1500余张、文字2万余字。2017年创作的赫哲族歌舞剧《拉哈

苏苏》向更多人宣传介绍了赫哲族伊玛堪,获得专家、观众的高度评价。

(3)对于包括曲艺在内的诸多传统艺术来说,保持原汁原味不走样还是与时俱进向前走,

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继承传统是重中之重,是发展、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而另一

方面,“对于曲艺来讲,传承的应该是宝贵的技艺而不是刻板的模式,很多古老的艺术形式发

展到今天依然好看、接地气,恰恰是其紧跟时代、大胆创新的结果。”曲艺理论家魏真柏的

话,道出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曲艺传承要与时俱进。

⑷京东大鼓名家崔继昌曾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等演出场所表演京

东大鼓,用京东大鼓的曲调演唱英文字母歌。崔继昌说,这虽算不上什么创新发展,但至少意

味着传统曲艺有可能通过开拓题材来求新求变、获得认可。

(5)与时俱进既指作品,也指表演。河南坠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表演艺术家宋爱华认

为,对当今观众来说,部分传统唱腔甩腔过多、过门儿太长,进行“短平快”的艺术处理后则

更容易被当下年轻人接受。

(6)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呼吁,非遗曲艺保护

不能仅局限于保护传承人,应当建立稳定的全方位、常态化机制,从曲本创作、导演、表演到

服装、音乐、舞美等,从人才培养保障到演出场地维护等,实施覆盖各个工种与环节的总体保

护方案,在目前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曲艺生存发展的完整生态,催生出适宜曲艺

保护传承的社会文化大环境。

材料二

中国戏曲发展的辉煌,与其悠久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当

代必然面临着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这是一条历史经脸,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市场化的

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成为这个时代中的当

代艺术;而中国戏曲积蓄的传统文化精粹,则更多地需要对其多元而悠久的传承机制加以保

护。但是毫无疑问,市场化之于中国戏曲发展,是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发展的必需。戏曲的市

场化道路是在充分尊重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实践的基础上,使其进入艺术的良性发

展,合理保护,增加活力,优胜劣汰,长足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革新,戏曲也越来越显示出多

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中国琰曲,继承并发展了清中叶戏曲的传统,强烈地张扬着大众娱乐

精神,成为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戏剧形态。

在当代世界文化中,中国戏曲已经成为识别民族个性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成为认识中华

民族悠久传统的最显著的表征。在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体系中,与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

度梵剧不同,中国戏曲一俟形成,就具有一种稳定的结构和超强的代谢、革新机制,使得中

国戏曲穿越历史时空,千百年不衰,步入当代,成为一种当代艺术,实现着传统与现代的历

史转换。而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记忆,残留的不过是斑驳、风

蚀的剧场大石头和点点滴滴的遗响。邻国日本的传统戏剧歌舞伎等也主要作为一种“搜也£

艺主”而存在。中国戏曲不然,它依然是一种活的、流行的、大众的舞台艺术——尽管今天

的时空环境已非昨日的生态环境。但是,从古典向当代迈进,迥异于古典时期不同阶段与朝

代的代谢、嫂变,实现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不仅是戏曲的追求,也是传统文化当代发

展的目标,而社会形态、历史传统、文化属性和审美取向的不同,使得实现这一转型和过渡

具有其艰难性和复杂性。

中国戏曲在当下,面对着流行艺术的趋同,在发展创新和个性追求中呈现出复杂的特征。

这就要求中国琰曲在摆脱了传统束缚之后,能够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需要中国戏曲

拥有进入观众生活的活力和力量,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用流行文化发展的部分模式,将

戏曲从业人员及剧团的艺术创造,与时代风尚、观众审美结合起来,逐渐营造出与民众生活

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态,成为当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品类,以避免流行时尚带来的实时消

费和消极影响。

我们还应在努力保持中国戏曲遗产性的同时,积极地寻求建立戏曲保护和传承的机制,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好时机中,将中国戏曲文化遗产中属于“博物馆艺术”的部

分,充分保护,并将其潜在的历史、文物、旅游等价值发挥出来,这既有效地保护了那些没

有市场生存能力的戏曲遗产,也稳妥她找到了戏曲艺术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具有的独特定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较其他艺术样式,曲艺的文化功能和历史作用是独特的,但当下面临生存困境,急需大

力保护。

B.通过制订一系列的抢救、保保和传承规划,专家和研究人员对伊玛堪成功地进行了数字化

采集。

C.将演员和剧团推向市场,任其生灭,让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戏曲市场化道路的重要

途径。

D.从传统走入时代的中国戏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看得到更好的发展,市场化道路是一条

必由之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很多古老的艺术发展到今天依然好看,最重要的是保持了原汁原味不走样。

B.京东大鼓名家在国外演出时,曾用京东大鼓的曲调演唱英文字母歌,这对传统曲艺来说是

个创新。

C.中国戏曲目前已经实现了由古典向当代的转型和过渡,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历史转换。

D.当下的中国戏曲需要借用流行文化发展的部分模式,与新时代的民风民情紧密结合起来。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三中国戏曲"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戏剧形态”的一

项是(3分)

A中国戏曲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识别民族个性的显著标志,是民族文化最具代表

性的艺术。

B中国戏剧以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代谢机制能穿越时空,千百年不衰,其生命力由古代延

续至今。

C.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已成为记忆,而中国戏剧并没有剧种走向衰落甚至灭亡。

D.中国戏剧仍然是一种活的、流行的、大众的舞台艺术,在当代文艺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一

席。

4.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对曲艺的保护为什么应当建立“全方位、常态化机制”。(4

分)

5.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你认为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对曲艺的传承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请结

合材料一,阐明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齐老太太

冯骥才

齐老太太有滋有味住在西城一个小院里。老头死了后,就一个念想-----家别散了。

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老三没出嫁,两儿子老大老二虽然都成了家,

还全住在家里,守着老娘。老娘心里一幅幅画。一家人在这院子里春天栽花种草,夏天纳凉

说话,秋天举竿打枣,冬天扫雪堆人。平时全家围着摆在堂屋正中一张方桌,一日三餐,虽

无山珍海味,却有荤有素,有饭同吃,有福同享。闲时老太太叫来老三和两房儿媳妇陪她打

打牌。孙男娣女们在院里玩耍。齐家人全都本分平和,彼此没斗过气、拌过嘴、红过睑。老

太太说自己活在天堂里。可等到将来哪一天自己上了西天,想这个家,怎么办呢?说到这儿

就掉眼泪了。

打牌是老太太平生一大好。可是她七十岁后,打多了便要歇一会儿。几个孩子便在堂屋

一角,给她支了一张软榻,她累了,就倚在榻上伸伸胳膊腿儿,有了精神招呼闺女媳妇接着

再来。

反正全家人对老太太一呼百应,只顺不呛,每天最后一把牌都要叫老太太胡。

齐老太太的两房媳妇人都不错。平时,丈夫出去干活,都在家中料理杂事,哄孩子玩,

一人一天轮流做全家的饭菜,还一起伺候婆婆,陪着玩牌。玩牌对谁都是乐事,一边玩,一

边说闲话、吃零嘴、喝茶;玩牌不玩钱没劲,可这家人的钱都不多,赢输也不过三五个铜子

儿,大半都“输”给了老太太。玩牌时,老太太爱在身边放一把痒痒挠子,她只要等牌胡,

后背就痒痒;闺女老三有个小圆镜,时不时照一下自己;大儿媳爱放一盒洋烟,烟瘾上来憋急

了,抽几口;二儿媳特别,总把手上一个金戒箍摘下来,放在一块手帕上,她怕洗牌时总磨

这戒指。她是穷人家的闺女,这金戒指是她当年最金贵的陪嫁。虽然只是一个圆箍,没做工,

但够粗,颜色很正。

天天打牌,这戒指天天放在她右手一边。可是一天,她抽空去灌暖瓶回来时,忽然“哟”

一声,戒指没了。她找,别人帮她找,桌上地下找,一遍遍找,居然就找不着了。老太太说:

“甭急,自己家还会丢东西,细找找。”

二儿媳就这一件宝贝,丢了自然心急,还有火,忍不住冒出一句:“就出去灌水这一眨

眼的功夫,光天化日的怎么会没,除非闹鬼了。”

丢东西的事一出来,本来就叫在场的人心里发毛。大儿媳有点沉不住气,说:“哎哟二

妹,我挨着你,你说闹鬼,可别是说我拿的。”

二儿媳说:“你干嘛往你身上揽,我能说谁,只能怪我不该把这么值钱的东西摆在桌上。”

其实这都是些着急的话,可现在你一句我一句,就都是往火上浇油了。

话再说下去,就会呛起来。

齐家从来没过这种事,最坐不住的是老太太。她脸色像张纸,忽然双手把桌子一推,这

么大年纪,居然推出半尺远。她大声说:''现在谁也别出屋,你们给我翻箱倒柜地找,相互

别客气,搜身!我不信找不出来。我不信我齐家关着大门会丢东西!”

老太太头一遭发火!

大伙乖乖地按照老太太的话做。把屋里从明面到暗处,再到构角杳灵,每一寸地界全都

细细找过,连老太太歇身的软榻也拉出来,翻一个儿。姑嫂相互之间,头一次上上下下里里

外外搜身。那一瞬,齐老太太把双眼闭上,好像死了一样;她心里觉得这个家该是好到头了,

要毁了。无论这戒指在谁身上,一翻出来,全是给这家捅上一刀。可是奇怪的是,戒指还是

没影儿。连条案上的花瓶全扣过来,还能跑到哪去?真还是应了二儿媳那句话------除非闹

鬼了!闹不闹鬼不知道,反正一股阴气从此罩住了齐家。先前那股子劲没了。人人各有心事,

相互之间没话;若是说话,也是没话找话,若是笑笑,全是作假。谁知谁怎么想的?老太太

的牌局还摆,却打不起劲儿来。一天老太太忽然“哗啦”一声把牌全推倒了,阴沉着脸说:

“我气力不济了,打不下去了。”就此停了牌局。牌局一停,齐家冷清了一大半。

老太太心里那些画儿,也就一幅幅扯下来。

谁也不知该怎么把这局面扬回来,反正那金戒指找不回来,事情就过不去。

可是一天晚饭后,老太太趁着全家都没离开饭桌,忽然对大家说:“我要跟你们说一件

事。你们听好了!二媳妇那戒指的事你们别再瞎猜,戒指是我拿的!我有急用。你们也甭问

我拿去干什么用了。回头我会想办法把这事圆上。”

老太太这话像晴天打雷,全家脸对脸看着,不敢相信。可是,老太太一辈子没说过半句

谎,她的话从来不会掺一点假。不论她说什么,大家全信。再说老太太的话也有道理,丢戒

指那天,人人都搜了身,没搜身的只有老太太本人。当时谁也不会去搜她呀。如果不是她拿

的,好好一个金戒指跑哪儿去了?如果是她拿了,怎么拿的?拿去干嘛用了?

老太太不说,没人敢问,也没人敢议论。可是从此,不知不觉对老太太的感觉就变了,

她怎么能偷自己儿媳妇的东西呢?想都不敢想。素来对老太太的敬意,自然少了几分。这一

切,老太太嘴里不说,心里有数。虽然她把事情的真相撩开,彼此的猜疑和别扭没了,可是

从此她在这家里老老少少眼中,脸上没光,说话差劲,身子矮了半截。人就一下子老下去许

多。往后很少出屋了,吃饭都是叫老三把饭菜端到里屋,不愿别人看到她。她是不是没脸见

人?

一年多后,老太太过世。

齐家办过丧事,整理正房。当拆掉堂屋一角的软榻清扫地面时,老三忽然发现地砖缝里

有个东西亮闪闪,她有点奇怪,蹲下来,从头上拔下簪子把这东西拨出来一看,大声叫喊兄

嫂,大家过来一瞧,全都大吃一惊!原来就是那只丢失的金戒指,原来它一直好好地呆在这

儿!

在丢戒指那天,这地方也都找过,只是因为那时是下晌,屋里没有阳光,自然看不到。

现在是晌午,一道阳光射进来,正好照在这砖缝之间,金戒指便灿然夺目地重回齐家。

老三流着泪对着这戒指说:

“你干嘛躲在这儿了,你要了我娘的命啊!”这家人想到老太太,不知不觉全都淌下泪

来。

(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提到的齐老太太心里的一幅幅画,体现了中国人看重家庭的理念,把享受天伦之乐

视为莫大的幸福。

B.齐老太太爱打牌的爱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则为解闷,更是为聚人气、凝人心,

图的是家和万事兴。

C.戒指丢了,齐老太太“好像死了一样”,这表明她明白,一旦找出偷戒指的“贼”,家

离“散”不远了。

D.齐老太太“自供”戒指是自己拿的,是看家里头每况愈下的状况而做的无奈之举,不是

一个聪明的做法。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人物为标题,文字简洁,交代了主要写作对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写金戒指是二儿媳最金贵的陪嫁,为下文写她丢戒指后着急上火言语不当做了铺垫。

C.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事铺陈,不加渲染,以白描手法为主,三言两语就已栩栩如生。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且具有天津地方特色,如“甭急”“搭桌上”等等。

8.戒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加以简析。(4分)

9.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俗世”之“俗”和“奇人”之“奇”在文中是

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20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

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初,冯谖闻孟尝君好客,见

之。居期年,冯谖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

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

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乃

进冯谖而请之日“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

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谖目:“诺。”辞行,至薛,召

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

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核之。日杀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核之。能与息者,与为期;

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

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

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孟尝君闻冯谖烧券书,怒而使使召谖,谖至,目:“不多具牛

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

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

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

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

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B.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

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C.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以足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

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D.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以足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

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战国四君子之一。另外三位分别为:魏无忌、赵胜、黄歇。

B.出钱,即放债,贷钱给人。文中指孟尝君拿钱贷给穷人,收取利息。

C.传舍长,是指孟尝君传达命令给客舍舍长,让他推荐可以收债的人.

D.幸临,意同惠临、光临。幸,表敬副词。体现了孟尝君的礼贤下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爱惜人才,乐于招揽宾客。尽管后来收入很难维持养三千食客的开销,但孟尝君

还是想出办法来增加收入。

B.冯谖慕名投奔孟尝君门下,由于他看起来善于雄辩,又是宽厚稳重长者,没有其他技能,

因此被举荐为收债的人选。

C.孟尝君礼贤下士,请冯谖时态度恭敬,他向冯谖详细说明了收债的原因,并让冯谖替他

责备拒不偿还债务的人。

D.冯谖收债方式独特,他设宴宴请向孟尝君借贷的人,并让他们拿借贷的凭证来核对,还

烧掉无法偿还者的券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

(2)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

14.孟尝君最后为什么反而要拍手连声感谢焚券的冯谖?

(-)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除夕夜感受到四季循环往复,更漏相催,时间飞逝,岁月无情。

B.颔联写残灯无焰,炉香焚尽,诗人因辞旧迎新、心情激动而没有入睡。

C颈联诗人看着芙蓉枕稍觉春意逼近,饮着竹叶青酒顿时感觉寒气消退。

D.这首诗语言朴实,表面上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16.诗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来治理夹在大国中间、军队来攻

打、又有饥荒的千乘之国,等三年,便会“,

(2)《阿房宫赋》用“,”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不珍

惜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挥霍无度,使用宝物像使用沙石一样的浪费。

(3)苏洵《六国论》中论证赂秦之弊时引用人之语说“,"

如果柴草烧不完,火就不会熄灭。

(四)课内文言文翻译(20分)

1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共五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

天理,批大郤,导大嶷,因其固然。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甄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

庖月更刀,折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

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

况于明哲乎?

(5)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遇厚,于反复不宜卤

莽,故今具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三、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

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上述三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

深?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C

4.(4分)【答案示例】①曲艺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所以要建立全方位机制);②经

济全球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曲艺带来挑战(所以要建立常态化机制);③曲

艺发展的完整生态和适宜其发展的社会文化大环境还未健全起来(所以要建立常态化机制)

5.(4分)【答案示例】普通话的推广是为了各地区的沟通与交流,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

取缔方言,而曲艺是扎根在方言环境中的;普通话的推广势必会对地方曲艺的受众产生影响

(无论是制约还是促进),但因为二者的作用不同,故不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6.D(“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表述不当)

7.B(“做铺垫”不对,应是埋下伏笔)

8.(1)推动情节发展。戒指的丢失牵动着齐老太太一家和谐氛围的变化,促使齐老太太做

出“自供”的决定,推动着情节一步一步向前发展。(2)丰富人物形象。齐老太太因戒指

丢失家庭氛围骤变而做出“自供”的决定,彰显出其忍辱负重、独当家难的大仁大义。(3)

戒指是矛盾冲突的焦点。齐老太太家人由和谐生隔阂,齐老太太由和蔼可亲到头遭发火并停

了牌局,齐家人由对齐老太太的尊敬信任到齐老太在他们心中“矮了半截”,皆是由戒指引

起。(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9.“俗”之一,体现在人物是世俗的平凡之人,住在小院里,过着平凡日子。

“俗”之二,体现在市井生活的人情人性,有其乐融融,也会因丢东西而产生隔阂分歧,实

实在在,有笑有泪。

“奇”之一,体现在齐老太太作为一家之主,不求富贵显达,将家庭和睦看的至高无上。

“奇”之二,体现在齐老太太用“打牌”的方式凝聚人心,促进家庭和睦。

“奇”之三,体现在齐老太太为了一家和谐而忍辱负重,独担“罪过”,可敬可叹。

(“俗”,2分,答出一点即可;“奇”要答出两点,每点2分,共4分。)

10.B

11.C”孟尝君传达命令给客舍舍长”错,传舍长,是指住所负责人。传舍,是馆舍。

12.C"责备拒不偿还债务的人”错,原文“愿先生责之”意思是,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

欠债。

13.(1)孟尝君向大家贷款的原因,是为了你们中没钱的人作为本钱从事农业生产。(所

以,……的原因;民之无者,定语后置,没有钱的人。)

(2)如果不多准备牛和酒就不能把他们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有余钱谁衣食不

足。(具,准备;毕,全、者|5;无以,没有什么办法。)

14.因为孟尝君明白了,冯谖烧掉了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舍弃了收不到的虚账,能

让薛邑百姓平民亲近孟尝君并博得美名,所以最后他反而拍手感谢冯谖。

参考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

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

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当初,冯谖听说孟尝君乐于招揽宾客,便来见

他。过了整一年,冯谖没再说什么。孟尝君当时正任齐国宰相,受封万户于薛邑。他的食客

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贷款放债。一年到头年

景不好没有收成,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给利息,食客的需用将无法供给。对于这种情况,孟

尝君焦虑不安,就问左右侍从:“谁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债?”那个住所负责人说:“上等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