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_第1页
专题14《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_第2页
专题14《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_第3页
专题14《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_第4页
专题14《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答谢中书书》一、《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览表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经,创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较深研究。卒谥贞白先生。著有《本草经集注》《真诰》等。山中宰相齐永明十年,陶弘景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梁武帝萧衍即位后,屡请不出,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天监三年,梁武帝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天监十三年,敕于茅山为之建朱阳馆以居之;天监十五年又为其建太清玄坛,“以均明法教”,且“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茅山达45年之久,享年81岁。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作品简介《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言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他(谢朏)比陶弘景大十五岁,出身头等高门,加以文才出众,品格高雅,颇有名望;约永明七年(489)从义兴太守内调为中书令,至隆昌元年(494)外调为吴兴太守。陶弘景恰于永明八年(490)启假东行浙越。此文所描写的风景,显然非茅山之类临近京师的小山水,而可能是陶弘景于浙东所见。”字音颓(tuí)、与(yù)、寝(qǐn)、藻荇(zǎoxìng)朗读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重点词语⑴答:回复。谢中书:其人为谁,有多种说法。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⑵共谈:共同谈赏。⑶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⑷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⑸四时:四季。俱:都。⑹歇:消。⑺乱:此起彼伏。⑻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⑼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⑽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⑾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⑿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词类活用【辉】五色交辉:名词活用作动词,辉映。一词多义【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特殊句式省略句沉鳞竞跃,即沉鳞(于水)竞跃的省略。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的天堂呀。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行文思路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景之美。第三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主旨归纳通过描写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美景的愉悦之情,和为自己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感。艺术特色1、以独特的艺术感受、饱含着感情的语言,创造了优美的意境。2、以精心布排的总领、具叙、总括的结构体现出填密的特点。3、语言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凝练丰富。理解性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8.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颇有豪士为文“狂越时空,酒落不羁”的特点。文中所绘之景秀丽奇绝,其中描绘山高水清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9.《答谢中书书》一文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山川早晚景色优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0.《答谢中书书》中,写谢灵运之后,没人能欣赏此美景的语句是:统领全文的语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四季绿色葱葱的语句是:青林翠竹,四时俱备。12.《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感叹山水之美为仙境的一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题探究1、文章开头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总领全文。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句话是如何写高山和流水的?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通过俯视与仰视,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这两句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跳,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此句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特点?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5、文章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作者以高雅的情怀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把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6、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优美的意境?本文清幽隽雅,意境像诗一般优美动人。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山水相伴相映,则神采焕然,情味盎然。山是“高峰入云”,山下是“清流见底”。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烟烟耀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倒影入清流,景象则更为绚丽动人。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霉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跳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作者观察极细,笔致极纤,把握了事物特征,描摹山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晨景热烈欢跃,暮象清静幽寂,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7、“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提示: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斑斓,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8、《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的观点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用大部分篇幅描绘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教材习题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較两篇短文在向式、节奏等方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这两篇短文在行文风格上有很大不同。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么言外之意?《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1.山川之美,古来共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共:共同。“共”字表现了共同分享的情感。交:交相。“交”字表现的是相互映衬,交相辉映。俱:都。“俱”字表现了四季景色全都美妙。2.入:耸入。见:看见。以“入云”,表山之高;以“见底”,表水之清,用词精练。将:将要。乱:纷乱。以“将歇”表雾气将消散,以“乱鸣”表猿啼鸟鸣,用词准确。欲:将要。竞:争相,拿着。以“欲颓”写余晖,以“竞跃”写鱼儿嬉戏,用词生动。五、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答谢中书书》改写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低头俯视,清激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边唱着,一边舞蹈着,使人顿时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而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哪怕是绘画名家,大概也难以描摹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吧。向来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正是这山水的相伴相映,才使得游者神采焕然;正是这仰俯的上下结合,才使得游者心旷神怡。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莫急,你看那两岸石岩壁立千仞,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五色争辉、烟烟耀眼。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于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实为“天下第一美景”。山脚下,一株株古松,披鳞挂甲、昂然挺立,好像是一个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另一边,一片片竹海,青翠欲滴,风轻轻吹过,竹叶微微颤动,真像一张张嘴巴在喃喃细语。如此景色,四季长存。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