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4比较线段的长短(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_第1页
专题4.4比较线段的长短(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_第2页
专题4.4比较线段的长短(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_第3页
专题4.4比较线段的长短(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_第4页
专题4.4比较线段的长短(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专项突破讲与练(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4.4比较线段的长短(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知识点一】线段的基本事实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特别提醒:具有最短性、唯一性、存在性;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特别提醒:两点之间距离是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线段本身是图形,因此不能把A、B两点的距离说成线段AB。【知识点二】线段的比较及长短比较1、线段的长短比较(1)度量法:利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2)叠合法:把两条线段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它们有一个端点重合,然后根据另一个端点的位置进行比较。特别提醒:度量法和叠合法是从“数”和“形”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从“度”的方面比较,一般用度量的方面比较,从“形”的方面比较一般用叠合法。2.尺规作图: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知识点三】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如图一、如果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M=BM=AB.图1图22.三等分线段:把一条线段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2,点M、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则有AM=MN=NB==AB特别提醒: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线段中点一定在线段上,表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有三种方法:AM=BM;(2)AB=2AM=2BM;(3)AM=BM=AB.【考点目录】【考点一】利用线段(直线)的基本事实解决问题;【考点二】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考点三】利用线段中点求线段长;【考点四】求线段的和与差;【考点五】线段上的动点问题。【考点一】利用线段(直线)的基本事实解决问题【例1】(21·22下·淄博·期中)直线m表示一条公路,公路两旁分别有两个村庄A和B,要在公路上建一个临时车站P,使它到两个村庄距离之和最小,车站P应建在什么位置?在图中画出车站的位置,并说明这样的理由.【分析】连接AB,则AB与直线m的交点就是车站P的位置.解:如图,连接AB,则AB与直线m的交点就是车站P的位置,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实际应用,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1】(22·23上·邢台·期中)生活中,有下列两个现象,对于这两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均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B.均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来解释C.现象1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现象2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来解释D.现象1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来解释,现象2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答案】D【分析】直接利用线段的性质以及直线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解:现象1:木板上弹墨线,可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现象2: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熟练运用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8·19上·南京·期末)下列三个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②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只要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就能节省材料;③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在一条直线上.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填序号).【答案】②【分析】直接利用线段的性质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解: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可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②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只要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就能节省材料,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③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在一条直线上,可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②.故答案为:②.【点拨】此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和直线的性质,正确应用线段的性质是解题关键.【考点二】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例2】(17·18·常州·期末)如图,已知CA⊥BA(1)画图:①延长BA到D,使AD=BA,连接CD;②过点A画AE∥BC,AE与CD相交于点E;③过点B画BF⊥CD,交DC的延长线于点F.思考:图中有______条线段,它们的长度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2)度量:①你度量的哪些量?______;②通过度量你发现:______.(写一条发现即可)【答案】(1)详见分析;(2)7,线段BC、线段CD,BC=CD.【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2)开放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以测量线段,也可以测量角.解:(1)线段AD、AE、BF如图所示;图中有7条线段,它们的长度表示点到直线的距离,(线段BA,DA,CA,BF,CF,EF,DF)(2)①度量线段BC、线段CD.(开放题目,答案不唯一)②发现:BC=CD.(开放题,根据①回答即可)故答案为:7,线段BC、线段CD,BC=CD.【点拨】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变式1】(23·24上·全国·课时练习)如图,已知三角形,下列比较线段和长短的方法中,可行的有(

)①用直尺度量出和的长度;②用圆规将线段叠放到线段上,观察点的位置;③沿点A折叠,使和重合,观察点的位置.A.0个 B.1个 C.2个 D.3个【答案】D【分析】①用直尺度量出和的长度,比较长度;②用圆规将线段叠放到线段上,若点B在线段上,;若点B与点C重合,;若点B在的延长线上,;③沿点A折叠,使和重合,若点B在线段上,;若点B与点C重合,;若点B在的延长线上,.解:比较线段和长短的方法有:①用直尺度量出和的长度,比较长度;②用圆规将线段叠放到线段上,观察点的位置,若点B在线段上,;若点B与点C重合,;若点B在的延长线上,;③沿点A折叠,使和重合,观察点的位置,若点B在线段上,;若点B与点C重合,;若点B在的延长线上,.共3个方法.故选: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比较三角形两边长短的方法,熟练掌握度量法,叠合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叠合法包括叠放法,折叠法.【变式2】(21·22上·全国·课前预习)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和使用场景:方法一:目测法:直接观察,适用于有的对比对象.若对比数值接近,使用该方法得到结果不准确.方法二:度量法:用刻度尺测量对比对象,测量结果可能是值,得到结果不准确方法三:叠合对比法:另对比对象的一个端点重合,观察另一个端点的关系,得到结果准确.【答案】明显差异预计位置【考点三】利用线段中点求线段长【例3】(22·23上·菏泽·期中)已知点D为线段的中点,点C在线段上.(1)如图1,若,求线段的长;(2)如图2,若,点E为中点,,求线段的长.【答案】(1);(2).【分析】(1)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可以先求出的长,再利用中点的定义求出,即可求出的长;(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结合已知求出,进而可得和的长,然后根据求出即可解决问题.(1)解:∵,∴,∵点D为线段的中点,∴,∴;(2)解:∵点E为中点,∴,∵点D为线段的中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和差计算,熟练掌握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0·21上·中卫·期末)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BC=4cm,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A.7cm B.3cm C.7cm或3cm D.5cm【答案】D【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求解即可.解:根据题意画图如下:∵,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图形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2】(18·19上·全国·专题练习)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AC=3cm,CP=1cm,线段PN=cm.【答案】【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得线段的长度,即可求解.解:∵AP=AC+CP,CP=1cm,∴AP=3+1=4cm,∵P为AB的中点,∴AB=2AP=8cm,∵CB=AB﹣AC,AC=3cm,∴CB=5cm,∵N为CB的中点,∴,∴故答案为:.【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考点四】求线段的和与差【例4】(18·19上·泰州·期末)已知:点C,D是直线AB上的两动点,且点C在点D左侧,点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1)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①若AC=10,CD=4,DB=6,求线段MN的长;②若AB=20,CD=4,求线段MN的长;(2)点C、D在直线AB上,AB=m,CD=n,且m>n,请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①12;②12;(2).【分析】(1)①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CM和DN的长,利用线段的和可得>n结论;②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CM+DN的长,利用线段的和可得结论;(2)由(1)②得出结果.解:(1)①∵点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CM=AC,DN=BD,∵AC=10,BD=6,∴CM=5,DN=3,∴MN=CM+CD+DN=5+4+3=12;②∵AB=20,CD=4,∴AC+BD=204=16∵点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CM=AC,DN=BD,∴CM+DN==8,∴MN=CM+DN+CD=8+4=12;(2)由(1)②得,MN=.【点拨】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变式1】(18·19上·广安·期末)如图,C,D,E是线段AB上的三个点,下面关于线段CE的表示:①CE=CD+DE;②CE=AB-AC-EB;③CE=CD+BD-EB;④CE=AE+BC-AB.其中正确的有()A.1个 B.2个C.3个 D.4个【答案】D【分析】根据图示可以找到线段间的和差关系.解:由图可知:①CE=CD+DE,正确;②CE=AB-AC-EB,正确;③CE=CD+BD-EB,正确;④CE=AE+BC-AB,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变式2】(18·19下·哈尔滨·期末)已知点B、C为线段AD上的两点,AB=BC=CD,点E为线段CD的中点,点F为线段AD的三等分点,若BE=14,则线段EF=【答案】2或10.【分析】设AB=x,则BC=2x,CD=3x,CE=DE=CD=x,由BE=14可求出x的值,由点F为线段AD的三等分点,可得出AF=2x或DF=2x,分AF=2x、DF=2x两种情况找出EF的长度,此题得解.解:设AB=x,则BC=2x,CD=3x,CE=DE=CD=x,∵BE=BC+CE=2x+x=14,∴x=4.∵点F为线段AD的三等分点,∴AF=AD=2x或DF=AD=2x.当AF=2x时,如图1所示,EF=AB+BC+CEAF=x=10;当DF=2x时,如图2所示,EF=DFDE==2.综上,线段EF的长为2或10.故答案为2或10【点拨】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分AF=2x、DF=2x两种情况找出EF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五】线段上的动点问题【例5】(21·22上·廊坊·期末)如图,P是线段上一点,,C,D两动点分别从点P,B同时出发沿射线向左运动,到达点A处即停止运动.(1)若点C,D的速度分别是,.①当动点C,D运动了2s,且点D仍在线段上时,_________cm;②若点C到达中点时,点D也刚好到达的中点,则_________;(2)若动点C,D的速度分别是,,点C,D在运动时,总有,求的长【答案】(1)①12;②;(2)【分析】(1)①先分别求出,再根据即可得;②设运动时间为,则,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由此即可得;(2)设运动时间为,则,从而可得,再根据可得,从而可得,由此即可得.(1)解:①依题意得:,,点仍在线段上,∴,故答案为:;②设运动时间为,则,∵当点到达中点时,点也刚好到达的中点,∴,∴,故答案为:.(2)解:设运动时间为,则,∴,∵,∴,∵,∴,∴.【点拨】本题考查了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熟练掌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19·20上·台州·期末)如图,C为射线AB上一点,AB=30,AC比BC的多5,P,Q两点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单位/秒和1单位/秒的速度在射线AB上沿AB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M为BP的中点,N为QM的中点,以下结论:①BC=2AC;②AB=4NQ;③当PB=BQ时,t=1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0 B.1 C.2 D.3【答案】C【分析】根据AC比BC的多5可分别求出AC与BC的长度,然后分别求出当P与Q重合时,此时t=30s,当P到达B时,此时t=15s,最后分情况讨论点P与Q的位置.解:设BC=x,∴AC=x+5∵AC+BC=AB∴x+x+5=30,解得:x=20,∴BC=20,AC=10,∴BC=2AC,故①成立,∵AP=2t,BQ=t,当0≤t≤15时,此时点P在线段AB上,∴BP=AB﹣AP=30﹣2t,∵M是BP的中点∴MB=BP=15﹣t∵QM=MB+BQ,∴QM=15,∵N为QM的中点,∴NQ=QM=,∴AB=4NQ,当15<t≤30时,此时点P在线段AB外,且点P在Q的左侧,∴AP=2t,BQ=t,∴BP=AP﹣AB=2t﹣30,∵M是BP的中点∴BM=BP=t﹣15∵QM=BQ﹣BM=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