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 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教学——《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教学谈写景状物类文章是语文学习中一道独具韵味的风景线,或描摹山川名胜,抒写地域景致,叙述特定事物,或游览参观,寻踪探微,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都是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内容对象。这类文章,一般由于诗意盎然的语言特色,个性鲜明的对象特点,自然率真的情感流露,吸引了同学们,是同学们最为亲切喜爱的一类文体。可以说,在所有的文章样式中,写景状物类文章最能够展现语文的语言魅力,也是最值得大家精读品味的选择对象,它对于丰富自己的人文视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自己的人格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整体感知,把握思路写景状物类文章,它一般不会像“叙事”类文章一样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去安排材料,也没有像“写人”之类并列安排一些材料,写景状物一般写景精妙,景物特征鲜明,景物的特点,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调,使文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赏析景物描写,弄清文章描写了哪些画面和对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例:《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全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人们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二、反复赏读,品味语言。对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我们要反复赏读,品味语言,让自己进入到文章中的意境中去。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首先要把握本质。清代学者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语道尽了写景类本质:所有写景的文章,实际上都在传达作者的一种情感,一种思想。品味语言的方法很多。可以认真诵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边读边品味语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认真默读,静静地欣赏优美隽永的语言,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情味,评价课文的语言风格;可以背诵课文片段,记诵一些优美、精警的语句,获得良好的语感;可以圈点批注“写读”的形式品赏精彩精美的散文语言。比如《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仔细研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充分认识樟树的特点: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由表及里、由外形到品质,对樟树有了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领着学生穿行于文字之间,潜心涵咏,熏陶感染,相机指导学生读好,读出对樟树的敬佩之情。例:在课始可出示“粗壮、稠密、搬家、四季常青、崇敬、瞻仰、纪念、蓬蓬勃勃”这八个词语,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找出描写樟树的四个词语,在学生对樟树有了一个“碎片”式的印象后转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整体感受樟树的样子和生长特点。再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段文字“……樟树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绿得发亮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学生对樟树有了具体印象后,,再次呈现课始出示的四个描写樟树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其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出樟树的特点。此时,学生很容易地找出了“蓬蓬勃勃”,总结“作者就是从樟树的枝干写到叶子,写到它的生长环境,一步步地写出了樟树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将学生头脑中樟树的印象清晰化。如果说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樟树的外在美,那么第五节写的便是樟树的内在美——香气能永久保持,且可以拒虫。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一内在美的呢?不难发现,通过写石榴树的“容易招虫”和樟树的“永久拒虫”,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在让学生感受樟树这一特点的同时,学习通对比、举例说明的写作方法。通过由词到句,又由句到词的“一唱三叹”,引领着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扎扎实实地走了个来回,对樟树的印象逐渐丰厚,同时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三、体悟文意,物(景)人合一。多问一个“为什么”是语文阅读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只有真正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采用相应的写法。反过来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什么写法,它都是为了更加突出景物的特点,为了更加明确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情感。明白了这一点,好多写景状物类文章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很多文章中都喜欢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为什么用这些方法呢?直接明白地写出来不行吗?不行。古人说“一切景语即物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作家因为有感于人事、景物或某种情境,于是通过叙事状物来表达心意、抒发情怀。所以,景物的特点往往同人物的主观愿望和特定心境融合在一起,心情舒畅则天高云淡,花明水净,心情郁闷则风骤雨急,雾愁云浓。如《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一文,全文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持久拒虫的高贵之处,面对樟树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感到了由衷的喜爱、赞叹,由樟树具有拒虫的香气而能够永久保持的可贵内涵。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人们情关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作者想到了故居的主人——宋庆龄。此时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宋庆龄的资料,增强学生对宋庆龄的感性认识,从中学生体会到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感受树即是人,人即是树的生命之长青、之精神品质的万古长存。以物喻人,物与人,形成了本文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写樟树,暗线是彰显人物的情怀。赏析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最佳途径在散文这种文学体裁中,写景状物类散文比重较大,这类散文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描景写物,从主旨上看,主要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明作者的志向或追求,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于这类散文,我们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赏析。一、抓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来赏析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作者往往浓墨重彩,来点染景物。景物描写越细腻,越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唤起读者的共鸣。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作者描写景物时往往注重运用多种写法来凸显:可能采用合理的顺序来逐层描绘(时间、空间顺序等);可能从不同的感官来散点聚焦(视觉、听觉、嗅觉等);可能采用不同的写法来多方关照(对比、衬托、动静、虚实、点面等);可能采用与景物相映成趣的语言来精描细绘(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运用叠词、运用恰当的形容词、运用一些富有色彩和动感的词语等)。所以,在欣赏写景状物的散文时,要想领略景物的魅力,我们最好从上面所列的几个点切入来关照景物,在欣赏作者的写法中理解打上作者主观烙印的景物。如欣赏《地下森林断想》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作者想象地下森林形成过程时所运用的时间顺序,理解文章脉络清晰的布局;可以欣赏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来描绘地下森林,如“柞木苍郁、松树成林”诉诸我们的视觉,“……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诉诸我们的听觉,让我们对地下森林有了一个立体性,多角度的感知。我们同样可以欣赏本文的写法、语言等,这样切入,我们就可以欣赏到写景散文的美点了。二、抓作者描写景物的目的来赏析综观描写景物的散文,我们不难看出,描写景物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是以景物为依托,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表白自己的某种志向或追求,表达自己的某种生活感悟。相应地,写景状物散文就有了借景(物)抒情,托景(物)言志,借景(物)说理等主要写法和文章布局上的两个板块(景+情,物+志,景+理)。这里的感情、追求志向、感悟(哲理)等就是作者写此文的终极目的。景物则成了作者精神的外化和物化,作家笔下的景物就过多地烙印着作者的主观色彩,是作者主观个性化的景物。所以,我们要理解和欣赏散文的主旨,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好从这些写法和基本结构板块来切入。例如:阅读《地下森林断想》的时候,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作者借助“地下森林”这一景物,抒发了自己对地下森林怎样的感情?再结合文章的点旨句“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就可以轻松地理解作者借“地下森林”来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生活感悟,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