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四首古诗秋词(其一)唐·刘禹锡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出生于河南郑州荥(xíng)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贞元末,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连州刺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842年卒,追赠户部尚书。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天论》等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

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

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前两句是

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

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

迈乐观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以来,骚人墨客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划分节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诗人通过怎样的景色来表现“秋日胜春朝”?古人多用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惯用鹤翔或鹤鸣来喻人生大志,所谓“鹤鸣九皋”“冲天一鹤”。解析:①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②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③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诗词总结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开阔明丽的美景,反映出诗人被贬之后积极乐观的豪壮情怀。古诗意象赏析题答题步骤:①找准意象,描述意象组合的图景;②概括意象营造的意境或氛围;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答题模板:本诗用...的意象描绘了...图景,营造(渲染)了的...氛围,...(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的感情。夜雨寄北李商隐学习目标1、诵读,体会诗文音律美2、品读,领会诗文意境美3、赏析,感悟诗文结构美4、延伸,感悟诗人立意美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

李”。著有《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组诗等。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写作背景这首诗大体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前后。这一年李商隐继续在桂管观察使郑亚的幕府中担任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他从广西出发要回洛阳,途经巴蜀,在巴蜀停顿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诗文朗读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没有首联: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涨满颔联: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这给人营造一种什么氛围?奠定怎样的感情基调?渲染了一种远离家乡,亲人分别,忧伤苦闷的氛围何时

女性住房颈联: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回头说,追述尾联: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的心情。赏析诗文1.君问归期未有期的两个期有何不同?第一个“期”是指“归期”,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第二个“期”也是归期,是没有回去的期限的“归期”,暗含惆怅失落之意。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一幕是真实发生的吗?这一幕是想象的,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的场景。使用手法:虚实结合赏析诗文3、一般来讲,诗歌应力避重复,但李商隐却丝毫也不忌讳,“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小小灵感:1、两次“巴山夜雨”有什么区别?2、作者重复使用想表达什么?第一次以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情景渲染诗人长夜难眠的孤寂情思;第二次则通过憧憬未来,表达自己热刃盼望回到亲友身边的愿望。诗人面对冰冷的雨夜,设想着将来和亲人团聚诉说今日相思之苦的情景,将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以此表达自己思念亲友的急切心情,更加突出其身处异乡的孤寂。4、诗中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为什么这样写?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从空间上看,此地一彼地一此地,往复对照。诗人畅想他日团聚的情景,反衬今夜的孤寂愁苦。这种情形又恰好可以作为将来剪烛夜话的谈资,增添了他日重聚时的欢乐,令人回味无穷。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长安形成鲜明对比,借以表达诗人凄凉落寞的情感。离别的现在和团聚的将来,反衬诗人当时的落寞。5、有个疑问: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朋友?妻子?给朋友?写于四川,李商隐当幕僚,写文写得好,妻子去世了李商隐到底写给谁?君=您给归期是关于回家的问题妻子?北,指的是北方,李商隐是北方河南人西窗,指的是女性住房小结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诗人。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抱有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均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关山月》《游山西村》《书愤》《示儿》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首句你感受到了诗人的处境怎样?诗人当时的心情如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僵”“卧”“孤”写出了风雨夜老人的凄凉处境。但这并不是诗人所要强调的意向,“不自哀”才是他要坚持的信念。一个‘‘思’’字,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此句中的“风吹雨”指的是什么?“风吹雨”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现实生活中的风雨,又象征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命运和处境。“夜阑”“入梦来”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此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由现实转入梦境。诗人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整首诗虚实结合,诗人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壮志融为一体,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小结这首诗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潼关谭嗣同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本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2、感知少年谭嗣同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豪情壮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朝末年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

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读诗韵潼

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久远,自古以来。簇拥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簇拥这这座雄关,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尚且,仍然

拘束

懂得,知道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黄河奔向辽阔的原野尚且还嫌河床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道什么是平坦。注:秦岭山脉进了潼关后便突兀高耸)首句写了什么内容?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后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一位豪情勃发、扬鞭催马的青年的飒爽英姿便跃然纸上。请赏析“终古高楼簇此城”中的“簇”字。“簇”是意思是簇拥。“簇”字以动写静,同时运用了拟人

手法,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让人自然想到白云朵朵、簇拥高城的奇景。请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赏析后两句。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山以人的情感,以“犹嫌束”衬托河流的奔腾和壮阔,以“不解平”衬托山的巍峨险峻。②侧面描写。写大河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犹嫌”拘束;写大山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不知何谓平坦。描绘了河山不屈服、桀骜不驯的性格。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终古高云簇此城”,赋予了云以人的动作“簇拥”。

“河流大野犹嫌束”,赋予河流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方风景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那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当时的中国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他渴望冲破封建束缚、渴望为国效力、渴望国家变革图强。)面对北方壮阔的山水,感觉这景色特点和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性格是那么的相似,所以他移情于山水,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小结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是

17岁的谭嗣同在陕西潼关饱览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时所作。描绘了壮阔的潼关山水,反映出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自我检测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来。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3、《潼关》一诗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4、《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5、《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传统的句子是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6、《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7、《夜雨寄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A、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表达诗人的情怀。B、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D、全诗虚实结合,由鹤到人,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8、赏析《秋词》,有误的一项是(C

)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妻的深情。9、

赏析《夜雨寄北》,有误的一项是:(

B

)10、赏析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有误的一项是(

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