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业有限公司白泥渣场整改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纸业有限公司白泥渣场整改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纸业有限公司白泥渣场整改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纸业有限公司白泥渣场整改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纸业有限公司白泥渣场整改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纸业有限公司白泥渣场整改治理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目录TOC\o"1-4"\h\z\u267061勘察工作概况 附表: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附图:1、勘察总图例2、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5001张3、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20张4、钻孔柱状图1:10019张37个钻孔附件: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3、岩土工程勘察纲要4、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5、工程测量说明及测量成果6、外业见证报告1勘察工作概况1.1工程概况及任务由来重庆龙璋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拟在重庆市铜梁区虎峰镇前进村修建“重庆龙璋纸业有限公司白泥渣场整改治理工程”,特委托四川得圆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对该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直接详细勘察,提供基础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及相关参数。根据发包人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场地现状地形图和拟建物总平面图,该项目拟建物基本情况见下表1-1。表1-1拟建物的设计参数拟建物编号及名称池顶标高池底标高高度重要性等级结构类型基础型式设计荷载kN/m2①综合用房(1F)设计±0=315.303.30m二级框架结构桩基2000kN/柱②煤洞废水调节池一(-1F)315.00312.003.0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400kN/m2③煤洞废水调节池二(-1F)315.00312.003.0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400kN/m2④污泥池(-1F)315.00311.503.5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400kN/m2⑤煤洞废水反应池(-1F)315.00314.001.0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200kN/m2⑥混凝气浮池(-1F)315.00314.001.0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200kN/m2⑦两级接触氧化池(-1F)315.00314.600.4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200kN/m2⑧斜管沉淀池2(-1F)315.00312.502.5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400kN/m2⑨水解酸化池315.00312.302.7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400kN/m2⑩斜管沉淀池1(-1F)315.00314.001.0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200kN/m2⑪氧化池(-1F)315.00311.503.5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400kN/m2⑫硫酸储蓄基础(-1F)315.00312.003.0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400kN/m2⑬渗滤液调节池1(-1F)315.00313.501.5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300kN/m2⑭渗滤液调节池2(-1F)315.00313.501.5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300kN/m2⑮渗滤液调节池3(-1F)315.00313.501.50m二级钢混结构浅基础300kN/m2环境边坡:按设计地面高程整平后,拟建场地与东南侧环境地面间将形成高约1.0m~7.0m的环境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局部岩土质混合边坡。基坑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拟建各地下室-1F与周边环境地面间将形成高0.40m~6.1m的挖方基坑边坡,主要为挖方土质、岩土质混合、岩质基坑边坡,边坡倾向各异,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拟建物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4.1.6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表1.2-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4.1.7条判定,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表1.2-1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序号判定因素简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较平缓,其地形坡角小于10°~30°(邻近岩质陡坎)√2岩层倾角(°)岩层倾角40°。√3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4岩土特征较不均匀,特殊岩土为杂填土。√5土层厚度(m)土层厚度最大4.80m√6水文地质条件简单√7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8√岩质边坡15~30√洞顶覆岩厚度与洞跨之比无/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无/9对相邻建筑影响程度小√结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复杂1.3勘察目的和任务本次勘察为直接详细勘察阶段,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规定,结合设计对勘察的要求、拟建物的特点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对地基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及建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任务是:1.3.1收集场地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各拟建(构)筑物及场地的地面整平高程,建(构)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可能的基础类型、尺寸和埋置深度等资料;1.3.2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各岩土层的类别、结构、厚度、工程特性等地质环境;1.3.3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并提出治理建议;1.3.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环境水和岩土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3.5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确定抗震地段类别、并进行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1.3.6查明是否存在“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1.3.7评价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及建筑适宜性;1.3.8对场地特殊岩土进行评价;1.3.9分析和评价并提供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提供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1.3.10对基础持力层及基础方案的提出建议;1.3.11对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1.3.12对场地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进行分析。1.4勘察工作的依据及勘察工作执行的规范1.4.1勘察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4、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地形图并附建筑平面总图;5、测量基准点位置及坐标、高程等。1.4.2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参考);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7、《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9、《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11、《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参考技术标准:《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5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根据渝建发〔2013〕346号文的规定,对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是否需要选址勘察进行判定,判定结果如表1.5-1。表1.5-1选址勘察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属于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不属于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或占地面积0.5km²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属于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不属于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属于不需进行选址勘察综上判定:该项目不需进行选址勘察。据渝建发〔2013〕346号文的规定,对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是否需要初勘进行判定,判定结果见下表1.5-2。表1.5.2初步勘察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本项目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该场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本场地现状自然土坡坡角约为小于30°,局部陡坎约60°。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该场地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场地高程为310m。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该项目不存在矿产采空区及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小于50万㎡。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该项目建筑高度小于200m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式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式立交桥梁。/不需进行初步勘察综上判定:该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而直接纳入直接详勘阶段。根据渝建发〔2013〕345号文的规定,拟建场地勘察范围需满足规定,勘察范围判定表详见下表1.5.3.表1.5.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满足要求满足勘察范围要求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满足要求勘察范围满足要求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无满足勘察范围要求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无满足勘察范围要求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勘察范围满足要求满足勘察范围要求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要求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满足要求满足勘察范围要求综上判定:本次勘察范围满足渝建发〔2013〕345号规定。1.6勘察工作量布置发包人与我公司于2020年6月初签定了本工程场地的勘察合同(附件1),本次勘察进场时间及安排:我公司于6月15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根据场地和拟建物的具体特征,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编写了本次勘察工作纲要(附件3)。共布置钻孔37个,预计钻探总进尺约500m。主要勘察工作量如下:(1)工程地质测绘以发包人提供的拟建区1:5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约0.01km2。(2)工程测量发包人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位于工作区附近。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规定要求,采用RTK放测钻孔,实测地质剖面。精度要求:剖面比例尺1:200,勘探点测量定位误差小于0.10m,高程误差小于0.05m。测量预计工作量如下:A、检查测量控制点2个:(G1坐标X=3285444.8040、Y=608916.6490、H=284.929)(G2坐标X=3285403.8230、Y=609030.5750、H=309.860)B、初测钻孔37个。C、复测钻孔37个、实测剖面数20条,955.50m。(3)钻探本次勘察钻孔位置、数量由我公司技术负责人根据相关勘察规范进行布设,并经发包人审核确定,勘探点多位于拟建物边线、角点,并考虑对边坡开挖线及其垂直方向的控制;共布设勘察钻孔37个(钻孔编号为“ZK1~ZK37”),形成剖面线21条(剖面编号为工程地质剖面图1-1,~22-22,),钻孔一般间距约6.0m~25.0m,满足勘察规范要求;其中控制性钻孔16个,控制性钻孔兼做取样孔,约占总孔数的43%。勘探孔深度要求:一般孔钻孔进入预计基底下中等风化基岩不少于6m,控制孔钻孔进入预计基底下中等风化基岩不少于8~10m,满足规范要求。(4)岩土采样及试验采样:在拟建物位置预计基底以下1~3m在14个钻孔中采取中等风化带岩样14组,其取样孔数量约占总孔数的38%;样品采取后要求及时封包、及时送检;试验工作委托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试验:岩样分别进行室内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试验。(5)水文工作全部钻孔均在终孔后抽干钻探循环水后、及在24小时后再观测其地下水水位;共计水位观测37孔/次,水位未见回复,判断为干孔。(6)外业见证工作由甲方委托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外业见证,并提交见证报告。1.7勘察完成情况及工作量根据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我公司对场地进行了现场踏勘,并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勘察委托书编写了《工程勘察纲要》,然后按勘察方案实施。我公司于2020年6月13日进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岩土试验等工作;于2020年6月18日结束全部野外作业,随后进行内业整理。表1.7.1完成工作量统计序号项目实物工作量备注1工程地质测绘(1:500)0.01km22实测工程地质剖面935.50m/20条3钻孔定位测量37个4钻探576.10m/37孔开孔110mm,终孔91mm5岩样14组/14孔进行天然、饱和抗压试验6土样2组/2孔进行土腐蚀性试验7水样2组进行水腐蚀性试验8钻孔水位观测37个1.8勘察技术方法及工作质量评述本工程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岩土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其质量评述如下:1.8.1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地形图系由委托方提供的1:500电子版现状地形图,根据场地特点并结合规范及勘察任务要求,钻孔孔位和勘探剖面均采用RTK实测。控制点由建设方提供,为国家200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0.5米。钻探完毕后对所有勘探点进行核对。在完成全部钻孔后,于2020年6月19日,对实际完成的37个钻孔孔位进行复测,其钻孔孔位没有移位,质量和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其测量成果详见附表测量成果表。1.8.2工程地质测绘:采用业主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地质人员现场勾绘了地层界线,并在相邻场地基岩露头处测了岩层产状与裂隙产状,对拟建场区进行了1:500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1.8.3钻探:采用2台XJ-150型钻机对场地岩土进行取芯钻进,严格按勘察纲要、钻探规程及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未出现安全质量事故。钻探操作严格按照规程作业:填土层多采用加少量水干钻;基岩强风化层采用小水量给水钻进,基岩中等风化层采用较大水量给压钻进。填土采取率69%~74%;强风化层基岩岩芯采取率达到75%~79%;中等风化基岩岩芯采取率84%~92%,其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均满足规范要求。1.8.4样品及测试:岩样:本次采集中等风化岩样14组,作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抗剪、抗拉试验试验;样品采集认真负责,按规程及时蜡封送检。试验工作委托重庆空港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完成,试验室资质符合要求。1.8.5水文地质观测:在所有钻孔终孔后,抽去施工残留水时及24小时后测取现状水位,其测试方法符合规范要求。1.8.6地质编录:技术人员跟班编录,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及时指导施工。地质资料的收集:准确、及时、齐全、可靠。各项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自检和互检,资料整理符合要求。1.8.7外业见证:由甲方委托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对野外钻探工作进行全程监督,采取旁站、抽检,保证了野外钻探工作的质量。并出具了外业见证报告,(见证员:匡杨,编号:YKJZ-2310570-0005)。1.8.8作图软件:本次成图采用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勘察CAD系统4.5版》制作,该软件已在重庆市勘监站备案,符合相关规定。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勘探工作方法、手段及工作量布置合理,原始数据真实可靠,原位试验和岩土测试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本工程的勘察全过程由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见证单位派见证员进行监督,并对本工程钻孔定位、工程钻探、现场测试、钻孔编录和地质测绘等进行了全过程监督。本次勘察成果资料翔实、准确清晰、分析正确、结论可靠、建议合理,满足《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和勘察合同、及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的要求,勘察成果资料达到直接详勘精度,送审查中心审查合格后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该工程位于重庆市铜梁区虎峰镇前进村,有已建乡村道路直通场地,拟建场地交通较便利。拟建场地拟建场地图2.1-1拟建场地交通位置图2.2地形地貌勘察区整体上南东侧高,北西侧低,勘察区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现状地形被房屋拆除后堆填而成,其地形坡角约10°~30°,局部存在陡坎,坡角约45°~60°;原始地貌为斜坡冲沟地段,沟谷呈“V”型。勘察区大部地段被第四系土层覆盖,主要为原房屋拆除后堆填而成。在拟建用地范围内地面高程介于308.49m(ZK1)~327.84m(ZK21);相对高差19.35m。在拟建场地东侧、东北侧为斜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30m,现状斜坡坡角约38°~48°,距离拟建场地东侧约50m处为白泥渣场已建挡墙。图2.2-1拟建场地图2.3气象及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夏热秋凉,秋雨绵绵,无霜期长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4C,月最低气温7.1C(1月),日极端最高气温43C(2006年8月15日),日极端最低气温-3.1C(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1094.6mm,年最大降水量1544.8mm,年最小降水量740.1mm,日最大降雨量206.60mm(2007年7月17日,115年一遇),降雨一般集中在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在拟建场地西北侧为一处由北向西流经的小河沟,该河沟为两山之间形成的沟谷,在勘察期间靠近红线处进行了挡墙砌筑,且河沟底进行混凝土封闭,在拟建场地西侧为一条原渣场排洪沟,该沟渠进行了混凝土封闭,由西侧流向东侧汇集小河沟后,一并流向西侧低洼排水口。受大气降水后有地表水汇集到场地北西侧低洼处。2.4地质构造勘察区域地质构造位于沥鼻峡背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据勘察区基岩露头测产状为320°∠40°,呈单斜产出,层面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场区见两组主要构造裂隙如下:①组:90°∠70°,间距0.8~1.5m,张开度0~2mm,延伸大于1.0m,无充填,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②组:180º∠75º,张开1~3mm,间距0.5~1.00,延长大于0.5m,无充填,裂面较平直~弯曲,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拟建场地拟建场地图2.4-1重庆构造纲要图(比例尺1:500000):44沥鼻峡背斜、49蒲吕场向斜2.5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内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下伏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页岩、砂岩。现将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Q4):杂填土(Q4ml):杂色,灰褐色,主要由原房屋拆除抛填建筑垃圾及少量的粘性土等杂乱组成,局部有碳渣硬质物粒径10~50mm左右,个别大者达80mm以上,硬质物含量>15%,松散、稍湿,堆填时间约1年。其厚度介于0.90m(ZK15)~4.80(ZK28)其分布及厚度详见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不整合接触……………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炭质页岩(Cs):灰黑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地段含薄煤层,岩质极软。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该层未揭穿,该层与砂岩层呈互层产出。分布在7剖面以南,本次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3.90m(ZK33)。其厚度详见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砂岩(Ss):灰色、灰黄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少量云母及岩屑等,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地段夹薄层页岩透镜体,钙质、泥质胶结。本次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5.90m(ZK5),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该层未揭穿,为场地的主要岩性。其厚度详见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2.6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内第四系覆盖层厚0.90m(ZK15)~4.08m(ZK28);基岩面受现状地形、人工活动等影响,基岩面总体倾角较平缓,局部约30°;基岩面坡角多小于10°,局部陡约30°。基岩强风化带一般厚度1.10m(ZK13)~4.90m(ZK18、19)。强风化带底面随基岩面起伏而变化。强风化带岩心较破碎,呈碎块状或短柱状、片状,强度低,岩质极软。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少量块状,强度较高,岩质极软~较软。各孔岩土层埋深、厚度及风化带埋深、高程等见勘探点数据一览(附表1)。2.6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土体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1.松散土体孔隙水第四系孔松散填土属透水层,填土孔隙率较大,透水性较强,场区土体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沿松散土体间空隙径流入渗,本场地地势较平缓不利于地表处向场地外排泄、地表蒸发赋存于土体空隙内形成土体孔隙水,总体土体厚度小,含水微弱。2.基岩裂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接受大气降雨补给,通过上覆土体垂直入渗或直接沿基岩裂隙径流,通过钻探揭露,该段基岩面较平缓。场区地表径流条件较差,覆盖层为透水的填土层,该段场区地形、地层结构不利于地下水体向场地外侧排泄及垂直方向的排泄。勘察期间:由于降雨量较少,全部钻孔均在终孔后抽干钻探循环水,在24小时后再观测其地下水水位,其所有钻孔均为干孔。综合判断:勘察期间,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但受大气降水、施工用水等的影响,局部地段(场地南侧)可能存在季节性孔隙水;施工期间,可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或相邻桩孔兼作降水井排除基坑(桩孔)的渗水。综上所述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7地下水及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采集场地杂填土样2组,水样两组,进行室内水化学、土化学和侵蚀性分析试验。场地环境类别为Ⅰ类。水的腐蚀性评价结果如表2.7.1、表2.7.2所示,杂填土的腐蚀性评价结果如表2.7.3、表2.7.4所示。表2.7.1S1水的腐蚀性评价结果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按环境类型按地层渗透性环境类型指标SO42-(mg/L)Mg2+(mg/L)渗透类型指标pH值Ⅰ标准500<SO42-<1500<1000B标准>5.0含量983.75116.37含量7.66等级中微等级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浸水状态水中的Cl-含量(mg/L)腐蚀等级500<Cl-<1000中含量528.03对钢结构的腐蚀性指标PH值腐蚀等级标准B﹥5.5微含量7.66表2.7.2S2水的腐蚀性评价结果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按环境类型按地层渗透性环境类型指标SO42-(mg/L)Mg2+(mg/L)渗透类型指标pH值Ⅰ标准500<SO42-<1500<2000B标准>5.0含量1060.410含量7.64等级中微等级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浸水状态水中的Cl-含量(mg/L)腐蚀等级250<Cl-<500弱含量376.80对钢结构的腐蚀性指标PH值腐蚀等级标准B﹥5.5微含量7.64表2.7.3T9-1土的腐蚀性评价结果项目实测值评价标准腐蚀等级结论备注按环境类型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SO42-(mg/L)30<200微微Ⅰ类Mg2+(mg/L)7<1000微总矿化度(mg/L)161<10000微按地层渗透性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pH值7.5>6.5微微A侵蚀性CO2(mg/L)/<15微HCO3-(矿化度低于0.1g/L时考虑)(mmol/L)/>1.0微按C1-含量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C1-(mg/L)32<400微微A表2.7.4T28-1土的腐蚀性评价结果项目实测值评价标准腐蚀等级结论备注按环境类型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SO42-(mg/L)754500~1500中中Ⅰ类Mg2+(mg/L)31<1000微总矿化度(mg/L)340<20000微按地层渗透性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pH值7.2>6.5微微A侵蚀性CO2(mg/L)/<15微HCO3-(矿化度低于0.1g/L时考虑)(mmol/L)/>1.0微按C1-含量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C1-(mg/L)21<400微微A试验结果表明:地表水、土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中腐蚀性。综上分析:由于地表水、土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腐蚀性,故场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及场地土对钢筋砼中的钢筋具有中腐蚀性;对砼具有中腐蚀性;对钢筋砼中的钢筋具有中腐蚀性。2.8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经过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场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与地质灾害。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稳定。3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各试验指标统计与分析中,当样本数<6时,其标准值根据试验成果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和场地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判断确定;当样本数≥6时,其标准值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2.1~10.2.8条相关要求进行统计。统计公式如下:1、平均值:2、标准差:3、变异系数公式:4、统计修正系数:式中,指标作为作用项时取“+”;指标作为抗力项时取“-”;5、标准值:式中:——岩土参数的样本数;——岩土参数试验值;——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修正系数;——岩土参数标准值。3.1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统计3.1.1填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拟建场地杂填土较薄,其层厚多小于3.0m,南侧局部约4.0,对本工程实际意义不大,故本次未做触探试验。仅根据相邻的工程地区经验建议:天然填土重度取19.5kN/m3,天然综合内摩擦角取28°;饱和填土重度取20.0kN/m3,饱和综合内摩擦角取23°;按规范要求压实系数达到0.94以上的素填土,建议综合内摩擦角可取35°,天然重度取20.5kN/m3,基底摩擦系数可取0.35;填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取值。3.2.2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统计本次勘察在14个钻孔中共采集11组砂岩样,3组炭质页岩样品,分别进行室内岩石天然、饱和抗压试验、抗剪、抗拉试验。岩样测试成果统计如表3.2-1。中等风化带砂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3.2-1岩性钻孔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砂岩ZK1-119.816.51812.712.713.2ZK3-114.7161812.310.411.4ZK5-126.622.123.615.718.718.3ZK12-12023.620.314.916.514.6ZK19-121.322.924.518.21516.2ZK20-124.428.123.416.719.120.4ZK21-121.318.219.613.215.213.6ZK22-116.914.817.610.212.811.4ZK24-123.92422.916.717.217.8ZK32-122.520.420.716.21613.6ZK36-12222.425.516.516.118.4统计个数3333平均值21.115.2范围值14.7~28.110.2~20.4标准差3.3492.639变异系数0.1590.174修正系数0.9520.948标准值20.114.4软化系数0.72属软化岩石中等风化带炭质页岩单轴抗压强度统计3.2-2岩性钻孔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炭质页岩ZK26-12.502.812.821.701.521.50ZK28-12.362.061.941.291.181.22ZK33-12.041.751.751.061.011.20统计个数189平均值2.231.30范围值1.75~2.821.01~1.70标准差0.4160.229变异系数0.1870.177修正系数0.8830.889标准值2.01.2软化系数0.58属软化岩石中等风化带砂岩抗剪强度试验指标统计表3.2.3岩性钻孔抗拉强度δt(MPa)抗剪强度(图解法)C(MPa)φ(°)砂岩ZK5-11.231.041.123.9240.0ZK21-10.8970.9610.8723.2739.0ZK32-11.021.050.913.5039.5统计个数933平均值0.872~1.233.5639.5范围值1.01//标准差0.116//变异系数0.115//修正系数0.928//标准值0.9(0.9折)3.9(0.9折)35.6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表表3.3-1岩性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岩石坚硬程度完整性指数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强风化带砂岩极软岩破碎Ⅴ强风化带炭质页岩极软岩破碎Ⅴ中等风化带砂岩15.2较软岩较完整Ⅳ中等风化带炭质页岩1.3极软岩较完整Ⅴ依据:野外钻探情况及相邻的工程经验结合岩石抗压试验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3.1.7条规定综合判定。3.4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取值根据野外鉴别、室内岩土试验成果资料以及原位测试成果,提供岩体有关物理力学指标标准值;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值如表3.4.1。岩、土名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重度(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抗剪强度参数抗拉强度(MPa)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天然饱和c(kPa)φ(°)杂填土(天然)19.5*28°*杂填土(饱和)20*23°*强风化带砂岩300*强风化带炭质页岩200*中等风化带砂岩20.114.425*6177114731.40.36中等风化带炭质页岩2.01.224.8*858岩层层面35*15°*①组裂隙30*15°*②组裂隙30*15°*岩性名称基底摩擦系数岩体的水平抗力系数(MN/m3)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杂填土0.20*8MN/m4*/20*强风化带砂岩0.30*30MN/m3*--120*160*强风化带炭质页岩0.28*12MN/m3*--80*140*中等风化带砂岩0.50*300MN/m3*--400*/中等风化带炭质页岩0.40*40MN/m3*--250*/备注1、带“*”号者为经验值2、岩质地基承载力首先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4.2条确定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工程砂岩采用饱和,炭质页岩采用天然强度,场地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30。则:中等风化砂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14400×1.30=18720kPa。中等风化炭质页岩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2000×1.30=2600kPa。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由下式确定:fak=γf×fuk式中:fak——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于岩质地基取0.33。中等风化砂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720×0.33=6177kPa。中等风化炭质页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00×0.33=858kPa。3、岩体粘聚力c取岩块标准值的0.30倍,抗拉强度取岩块标准值的0.40倍,内摩擦角φ取岩块标准值的0.90倍。对永久岩质边坡,时间效应系数取0.98。4、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结合裂隙性状,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按经验取值。5、边坡破裂角砂岩取45°+φ/2≈60.7°和外倾结构面倾角的小值。6、由于拟建场地岩石抗压强度值低,可能受岩层倾角陡的影响,为进一步确定其承载力,挖掘地基承载力的潜力,建议进行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场地工程地质评价4.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根据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及钻探,未见危岩、崩塌、岩溶、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按设计高程平场形成的基坑边坡建议在后期施工按勘察及设计建议支护方式永久治理后场地整体稳定。综上该场地适宜拟建项目建设。4.2场地和地基的地震评价4.2.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六章规定:拟建各建筑物均为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根据相邻场地工程经验:杂填土剪切波速取值120m/s,为软弱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经验值大于500m/s;属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带基岩剪切波速>800m/s;属稳定岩石;未来填土剪切波速按现状填土取现状填土值120m/s,为软弱土(当场平填土压实后,建议实测压实填土的υs值复核地震效应评价);拟建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5条确定:Vse=d0/tt=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o——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根据规范,地震效应评价按各拟建物设计±0.00m高程土层覆盖厚度计算,拟建物场地类别划分详见表4.2.1。表4.2.1拟建物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一览拟建物名称最大埋深钻孔位置场平后的土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Vs值(m/s)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地段类别孔号填土综合用房ZK98.1120Ⅱ0.35s一般地段煤洞废水调节池一ZK45.4120Ⅱ0.35s一般地段煤洞废水调节池二ZK135.8120Ⅱ0.35s一般地段污泥池ZK227.1120Ⅱ0.35s一般地段煤洞废水反应池ZK235.0120Ⅱ0.35s一般地段混凝气浮池ZK242.5120Ⅰ10.25s有利地段两级接触氧化池0>500Ⅰ10.25s有利地段斜管沉淀池20>500Ⅰ10.25s有利地段水解酸化池0>500Ⅰ10.25s有利地段斜管沉淀池10>500Ⅰ10.25s有利地段氧化池ZK235.0120Ⅱ0.35s一般地段硫酸储蓄基础ZK285.8120Ⅱ0.35s一般地段渗滤液调节池1ZK335.2120Ⅱ0.35s一般地段渗滤液调节池2ZK293.8120Ⅱ0.35s一般地段渗滤液调节池3ZK332.4120Ⅰ10.25s有利地段注:1、当场平素填土压实处理后,建议实测土的Vs值复核地震效应评价。2、按设计高程平整后,该场地土层为软弱土。3、当拟建地下-1F与各拟建建筑结构主体连为一体时,地震效应评价应按整体考虑,则为Ⅱ类场地,地段类别为抗震一般地段。当其结构主体脱开时可按上表4.2-1评价内容。4.2.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未见饱和砂土、粉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形成的边坡建议进行永久支护。故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边坡失稳等岩土稳定问题。拟建场地填土层厚度较大,且呈松散状态,可能产生震陷,建议进行压(夯)实处理。场地及周边无滑坡、危岩崩塌等影响岩土体地震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4.3边坡稳定性评价4.3.1环境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拟建场地内将形成众多高低不同的环境边坡,各段边坡倾向各异,现将拟建场地内的环境边坡按其倾向划分为6段,对各段形成的边坡特征、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供支护措施建议,边坡编号详见平面图与剖面图。在场地西侧存在一些低矮的环境边坡或基坑边坡,建议采用常规措施处理即可。1、AB段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位于拟建“渗滤液调节池1、2、3”东侧与现状环境地面间将形成长约23m,高约1.0~7.0m的环境边坡,该段主要为挖方岩质边坡(局部岩土质混合边坡)。拟修建挡墙,现将环境边坡及挡墙分段进行稳定分析与评价,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8、11~13、19~20剖面)。开挖后边坡倾向287°,开挖坡角按最不利情况90°考虑,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现状边坡坡角约15°~32°。该段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坡体岩性为强及中风化带砂岩;强风化带为IV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等风化带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8°,边坡破裂角取经验值45°+φ/2≈60.7°。现对边坡直立开挖进行稳定性分析:经赤平极射投影图1(见下图1)知:裂隙L1倾向与边坡倾向正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2倾向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面与边坡倾向同向,为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外倾结构控制,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沿外倾结构面倾角40°的滑移破坏,现选取代表性的19剖面对边坡开挖进行稳定性验算:赤平极射投影图1计算图11、计算公式采用(GB50330-2013)推荐的附录A.0.2公式:FS=R/T(A.0.2-1)R=[(G+Gb)cosθ-Qsinθ-Vsinθ-U]tan+cl(A.0.2-2)T=(G+Gb)sinθ+Qcosθ+Vcosθ(A.0.2-3)2、计算工况及计算结果:本次计算选用单位宽度为1m进行计算,坡高取10m,选取剖面19进行验算,验算图见上计算图1;岩层面的抗剪参数(由于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取内摩擦角φ取15°,粘聚力c取35kPa,岩体重度取(砂岩)25.0kN/m3,坡顶不考虑其它荷载的影响;边坡稳定性计算表计算表1计算范围边坡岩体天然重度(KN/m3)岩体面积(m2)结构面长度(m)结构面内摩擦角(°)结构面粘聚力(KPa)结构面倾角(°)安全系数稳定系数潜在滑动面25.072.719.21535401.300.94经计算:Fs=0.94<1.0为不稳定,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易产生顺层滑动,无支护开挖时将失稳滑塌。建议:由于该边坡开挖不稳定,有放坡条件,建议施工期间按外倾结构面放坡开挖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采用锚杆挡墙支挡,建议本段边坡开挖应采用逆作法施工,分段分阶,跳槽开挖;加强施工中的裂隙面和层面的观测工作,发现有松动块体,及时清除或锚固;建议边坡坡顶及坡面应做好截排水措施,同时加强边坡监测工作。2、BC段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位于拟建“渗滤液调节池3”东北侧与现状环境地面间将形成长约9.2m,高约3.6~6.9m的环境边坡,该段主要为挖方岩质边坡。该段环境边坡与基坑12距离较近,距离约0.7m,应叠合成一个边坡进行综合考虑,叠合后的高度约5.3m。现将环境边坡及挡墙分段进行稳定分析与评价,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6~7、9、18剖面)。开挖后边坡倾向223°,开挖坡角按最不利情况90°考虑,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现状边坡坡角约25°~62°,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段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坡体岩性为强及中等风化带砂岩;强风化带为IV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等风化带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8°,边坡破裂角取经验值45°+φ/2≈60.7°。现对边坡直立开挖进行稳定性分析:经赤平极射投影图2(见下图2)知:裂隙L1倾向与边坡倾向呈大角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2倾向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面与边坡倾向正交,属切向坡,岩层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沿岩体理论破裂角滑移失稳或风化剥落掉块。建议:无支护开挖时将可能发生失稳滑塌,该段边坡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护,建议本段边坡开挖应采用逆作法施工,分段分阶,跳槽开挖;加强施工中的裂隙面和层面的观测工作,发现有松动块体,及时清除或锚固;建议边坡坡顶及坡面应做好截排水措施,同时加强边坡监测工作。赤平极射投影图23、CD段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位于拟建“煤洞废水调节池一”东侧与现状环境地面间将形成长约15m,高约1.9~3.1m的环境边坡,该段主要为挖方岩质边坡(局部岩土质混合边坡)。该段环境边坡与基坑3、基坑2距离较近,距离约0.7m,应叠合成一个边坡进行综合考虑,叠合后的高度约5.3m。现将环境边坡及挡墙分段进行稳定分析与评价,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5、10、17剖面)。开挖后边坡倾向266°,开挖坡角按最不利情况90°考虑,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段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局部岩土质混合边坡),坡体岩性为表层层厚约0.5~0.60m的填土、下伏强及中等风化带砂岩;强风化带为IV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5°;中等风化带为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58°,边坡破裂角取经验值45°+φ/2≈60.7°。现对边坡直立开挖进行稳定性分析:经赤平极射投影图3(见下图3)知:裂隙L1倾向与边坡倾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2倾向与边坡正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面与边坡倾向大角度相交,属切向坡,岩层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沿岩体理论破裂角滑移失稳或风化剥落掉块。建议:无支护开挖时将可能发生失稳滑塌,该段边坡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护,建议本段边坡开挖应采用逆作法施工,分段分阶,跳槽开挖;加强施工中的裂隙面和层面的观测工作,发现有松动块体,及时清除或锚固;建议边坡坡顶及坡面应做好截排水措施,同时加强边坡监测工作。赤平极射投影图34、DE段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位于拟建“煤洞废水调节池一”东北侧与现状环境地面间将形成长约14.5m,高约1.1~4.3m的环境边坡,该段多为土质边坡,局部为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该段边坡高度较小,有放坡场地,建议结合结构、环境设计,按常规方法进行放坡或支挡处理。5、EF段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位于拟建“煤洞废水调节池一、综合用房”西北侧与现状环境地面间将形成长约43.2m,高约2.5~5.1m的环境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设计方案,该段边坡主要为后期修建排水沟渠挡墙而形成。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10-12、14-15剖面)。坡脚修筑低矮重力式挡墙(规整坡脚),挡墙基础应置于基岩之上,并做好坡顶、坡脚截排水系统。6、FG段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位于拟建“综合用房、污泥池”西侧与现状环境地面间将形成长约30.0m,高约3.7~6.5m的环境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设计方案,该段边坡主要为后期修建排洪沟挡墙而形成。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10-12、14-15剖面)。坡脚修筑低矮重力式挡墙(规整坡脚),挡墙基础应置于基岩之上,并做好坡顶、坡脚截排水系统。临时坡率建议:土层:H≤5m1:1.25基岩:强风化基岩:1:0.75中等风化基岩坡率:H≤8m1:0.50(不陡于外倾结构面倾角)永久坡率建议:土层:H≤5m1:1.50基岩:强风化基岩H≤8m1:1.00中等风化基岩坡率:H≤8m1:0.75(不陡于外倾结构面倾角)4.3.2基坑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各拟建水池与四周环境地面间将形成高约0.4m~6.1m的挖方基坑边坡;按基坑边坡坡向,为便于分析评价,特将基坑边坡编号如钻孔平面布置图或下图4.3.2-1,现对将形成的边坡特征、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供支护措施建议,边坡编号详见平面图与剖面图。边坡稳定性评价详见附表4.3.2-1地下室临时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表4.3.2-1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边坡位置边坡编号边坡性质及高度(m)代表剖面赤平投影分析及计算剖面稳定性分析及评价防治措施建议煤洞废水调节池一西北侧基坑1为土质边坡,坡长8.3m,坡向152°,坡角90°,坡高3.0m。10-11/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及未来填土。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开挖不稳定,该段基坑临时边坡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该段基坑边坡有放坡空间,建议施工期间按建议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坡面建议封闭处理,并结合拟建物结构采用加强的侧墙进行永久支护,待拟建水池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回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煤洞废水调节池一东北侧基坑2为土质边坡、岩土质混合边坡,坡长18m,坡向240°,坡角90°,坡高3.4~5.3m。1、3、5极射赤平投影图4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表层填土、强、中风化带砂岩。强风化带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8°,边坡破裂角取50°(强风化带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基坑与环境边坡CD距离较近,距离约0.7m,应叠合成一个边坡进行综合考虑,叠合后的高度约5.3m。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岩质部分:经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无不利结构面。因为为强风化带岩质边坡,边坡开挖不稳定,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基坑侧壁强风化带基岩局部风化岩体掉块、垮塌破坏模式。该段基坑边坡有放坡空间,建议施工期间按建议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坡面建议封闭处理,并结合拟建物结构采用加强的侧墙进行永久支护,待拟建水池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回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煤洞废水调节池一、二东南侧基坑3为土质边坡、岩土质混合边坡,坡向297°,坡角90°,坡高3.0~6.1m。10-12、14极射赤平投影图5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强、风化带砂岩。强风化带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8°,边坡破裂角取50°(强风化带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基坑与环境边坡CD距离较近,距离约0.7m,应叠合成一个边坡进行综合考虑,叠合后的高度约6.1m。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岩质部分:经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倾向与边坡倾向反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2倾向与边坡倾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面与边坡同向,为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大;当C=0时,以化简的公式(下同)FS=tg48°(等效内摩擦角)/

tg50°(破裂角)=0.90,边坡开挖不稳定,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基坑侧壁强风化带基岩沿外倾结构面的滑移破坏或局部风化岩体掉块、垮塌破坏模式。建议施工期间按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并结合结构设计以地下池侧墙进行永久支挡,挡墙基础置于经处理后满足设计要求的填土、强风化带基岩之上。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煤洞废水调节池二西南侧基坑4为填土质边坡,坡向62°,坡角90°,坡高3.0m。3-5/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及未来填土。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开挖不稳定,该段基坑临时边坡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该段基坑边坡有放坡空间,建议施工期间按建议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坡面建议封闭处理,并结合拟建物结构采用加强的侧墙进行永久支护,待拟建水池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回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煤洞废水调节池二西北侧基坑5为填土边坡,坡向152°,坡角90°,坡高3.0m12、14/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及未来填土。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开挖不稳定,该段基坑临时边坡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该段基坑边坡有放坡空间,建议施工期间按建议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坡面建议封闭处理,并结合拟建物结构采用加强的侧墙进行永久支护,待拟建水池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回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煤洞废水调节池一西南侧基坑6为填土质边坡,坡向240°,坡角90°,坡高3.0m。1、2/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及未来填土。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开挖不稳定,该段基坑临时边坡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该段基坑边坡有放坡空间,建议施工期间按建议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坡面建议封闭处理,并结合拟建物结构采用加强的侧墙进行永久支护,待拟建水池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回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污泥池西南侧基坑7为填土质边坡,坡向240°,坡角90°,坡高4.0m。5、6/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及未来填土。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开挖不稳定,该段基坑临时边坡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建议施工期间按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并结合结构设计以地下池侧墙进行永久支挡,挡墙基础置于经处理后满足设计要求的填土之上。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污泥池、煤洞废水反应池、混凝气浮吃、两级接触氧化池西北侧基坑8为填土质边坡,坡向152°,坡角90°,坡高1.0m~3.5m。14、15/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及未来填土。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开挖不稳定,该段基坑临时边坡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建议施工期间按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并结合结构设计以地下池侧墙进行永久支挡,挡墙基础置于经处理后满足设计要求的填土之上。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两级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吃反应池东北侧基坑9为填土质边坡,坡向240°,坡角90°,坡高0.4~1.0m。//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及未来填土。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开挖不稳定,该段基坑临时边坡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该段基坑边坡有放坡空间,建议施工期间按建议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坡面建议封闭处理,并结合拟建物结构采用加强的侧墙进行永久支护,待拟建水池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回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渗滤液调节池3、2东南侧基坑10为填土质边坡、岩土质混合边坡,坡向152°,坡角90°,坡高1.5m~3.5m。11-15详见极射赤平投影图6。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强、风化带砂岩。强风化带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8°,边坡破裂角取50°(强风化带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岩质部分:经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裂隙L1倾向与边坡倾向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L2倾向与边坡倾向同向,为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大;岩层面与边坡反向,岩层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当C=0时,以化简的公式(下同)FS=tg48°(等效内摩擦角)/

tg50°(破裂角)=0.90,边坡开挖不稳定,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基坑侧壁强风化带基岩沿外倾结构面的滑移破坏或局部风化岩体掉块、垮塌破坏模式。建议施工期间按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并结合结构设计以地下池侧墙进行永久支挡,挡墙基础置于经处理后满足设计要求的填土、强风化带基岩之上。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渗滤液调节池2、1、硫酸储罐基础西南侧基坑11为填土质边坡,坡向62°,坡角90°,坡高1.5m-3.0m。6-8/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及未来填土。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开挖不稳定,该段基坑临时边坡开挖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建议施工期间按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并结合结构设计以地下池侧墙进行永久支挡,挡墙基础置于经处理后满足设计要求的填土之上。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渗滤液调节池3东北侧基坑12为岩土质混合边坡、岩质边坡,坡向240°,坡角90°,坡高1.5m~5.20m。6-7、18详见极射赤平投影图4。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强、风化带砂岩。强风化带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8°,边坡破裂角取50°(强风化带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基坑与环境边坡BC段距离较近,距离约0.7m,应叠合成一个边坡进行综合考虑,叠合后的高度约5.2m。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岩质部分:经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无不利结构面。因为为强风化带岩质边坡,边坡开挖不稳定,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基坑侧壁强风化带基岩局部风化岩体掉块、垮塌破坏模式。建议施工期间按建议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坡面建议封闭处理;基坑顶上的环境边坡,并结合实际情况建议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挡,拟建物结构采用加强的侧墙进行永久支护,待拟建水池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回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应大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渗滤液调节池1东南侧基坑13为土质边坡坡向297°,坡角90°,坡高1.5m。12-13/按设计高程整平后,该段边坡坡体组成主要为杂填土及未来填土。土质部分:该段基岩局部地段埋深大或基岩面较平缓,按设计地面高程开挖后产生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产生的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的圆弧形滑动破坏。该段基坑边坡有放坡空间,建议施工期间按建议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坡面建议封闭处理,并结合拟建物结构采用加强的侧墙进行永久支护,待拟建水池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回填,回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拟建场地周边应采取有效的排截水措施,并对肥槽采用不透水粘性土进行夯实回填,分层夯实厚度不大应于300mm,夯填度不应大于0.90;防止地下室外墙(肥槽)基坑内大量积水渗入地下室基底。临时坡率建议:土层:H≤3m1:1.25基岩:强风化基岩:1:0.75中等风化基岩坡率:H≤5m1:0.50(不陡于外倾结构面倾角)永久坡率建议:土层:H≤3m1:1.50基岩:强风化基岩:1:1.00中等风化基岩坡率:H≤5m1:0.75(不陡于外倾结构面倾角)边坡施工宜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法。边坡开挖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建议人工开挖,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并建议设置观察、瞭望,及时预警,避免造成人员伤亡。PAGEPAGE245地基条件评价5.1地基均匀性评价及稳定性评价5.1.1地基均匀性评价:根据场区各建筑设计±0.00标高和场地地质情况,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1.4.2条对地基均匀性进行评价。表5.1.1各拟建建筑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分布情况建筑编号拟建建筑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分布情况地基均匀性综合用房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煤洞废水调节池一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煤洞废水调节池二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污泥池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煤洞废水反应池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混凝气浮池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两级接触氧化池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斜管沉淀池2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水解酸化池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斜管沉淀池1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氧化池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硫酸储蓄基础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渗滤液调节池1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渗滤液调节池2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渗滤液调节池3拟建建筑段基底标高以下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别为:未来素填土,强风化带砂岩,中等风化带砂岩。根据上述分析拟建建筑横跨不同的地质单元为典型的岩土组合地基且相邻的钻孔间基岩面坡度大于10%,属于不均匀性地基。不均匀地基5.1.2地基稳定性评价:若采用压实素填土做基础持力层时,应对素填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夯实或压实处理,并经检测合格后方能做低矮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其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等参数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2、强风化基岩地基:均匀性较一般,可作为低矮、荷载相对较小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3、中等风化带基岩地基:岩质极软~较软,承载力较高,且分布连续、稳定,工程地质特性好,均匀性好,可作为各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5.2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拟建场地内原房屋已进行拆除,且场地暂未进行平场,按设计方案,基础边坡采用临时放坡护坡措施处理时,应严禁放炮施工,采用人工剔打,并加强监测,确保施工及相邻建筑的安全。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气等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建议施工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