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复习回顾: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1)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2)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3)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4)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正
正逆逆第*页(1)改变反应物浓度瞬间,只能改变
速率;改变生成物浓度瞬间,只能改变
速率。(2)改变浓度瞬间,若v(正)>v(逆),平衡向
方向移动,若v(逆)>v(正),平衡向
方向移动。(3)新旧平衡速率比较:增大浓度,正、逆反应速率,新平衡速率
旧平衡速率;减小浓度,正、逆反应速率,新平衡速率
旧平衡速率。正反应逆反应逆反应正反应大于小于(4)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平衡不移动。复习回顾
特别提醒:第*页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NO2N2O4
∆H=-57KJ/mol(红棕色)(无色)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化学平衡的移动能削弱温度改变给可逆反应所带来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抵消。1、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升高温度使K减小,Q>K,平衡向吸热方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对于吸热反应来说,升高温度使K增大,Q<K,平衡向吸热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Q不变T移动方向K变化△H温度623K698K763K浓度平衡常数66.954.445.9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H2(g)+I2(g)2HI(g)△H<0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宏观定量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v(正)
v(逆)v'正=v'逆v正=v逆
v
(逆)
v
(正)v'正=v'逆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v(正)
v(逆)v'正=v'逆v正=v逆
v
(逆)
v
(正)v'正=v'逆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微观定性(本质)1、关节炎是因为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如下:①HUr(尿酸)+H2OUr-(尿酸根离子)+H3O+,②Ur-(aq)+Na+(aq)NaUr(s)。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1、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因此,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v'正=v'逆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使用催化剂的意义(1)平衡转化率与非平衡转化率(2)速率控制与平衡控制速率控制与平衡控制
在有机反应中,一种反应物可以向多种产物方向转变时,在反应未达到平衡前,利用反应快速的特点来控制产物比例的即为速率控制(动力学控制);速率控制往往是通过缩短反应时间或降低反应温度来达到目的。(催化剂的选择性)
利用平衡到达来控制产物组成比例的反应即为平衡控制(热力学控制);平衡控制一般是通过延长反应时间或提高反应温度使反应达到平衡点的。速率快速率慢1,2-加成产物稳定性较小1,4-加成产物稳定性较大低温(-78℃)主要为1,2-加成高温(25℃)主要为1,4-加成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1、适用范围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2、适用条件能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的变化3、平衡移动的结果“减弱”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不能消除外界条件的影响。1、思考并完成下列表格2SO2(g)+O2(g)2SO3(g)
条件的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新平衡建立时具体增大O2的浓度减小SO3的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抽象改变一个条件向右即O2浓度减小的方向向右即SO3浓度增大的方向SO3浓度较原平衡小O2浓度较原平衡大减弱这种改变向左即温度降低的方向向右即压强减小方向不能抵消这种改变平衡温度比旧平衡高总压强比原平衡大第*页2、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密闭、低温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条件(B)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硝酸工业生产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NH3的利用率(D)在FeSO4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D在工业生产中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合成氨的产率,利用有关知识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1、向反应器中注入过量N2
2、采用适当的催化剂
3、在高压下进行反应
4、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应3、已知反应N2(g)+3H2(g)
2NH3(g)
△=-92.4kJ·mol-14、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
CO+NO2(g)CO2(g)+NO△H<0
达平衡后,只改变下列的一个条件,填写有关的空白:①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c(NO2)将
,反应混合物的颜色
。②升高温度,平衡
,体系的压强
。③加入催化剂,平衡
,NO2的物质的量
。④通入O2,反应体系的颜色
,NO的物质的量
。⑤通入N2,体系压强
,平衡
。不移动减小变浅逆向移动增大不移动不变先变深,后变浅,比之前深先减少,后增多,比之前少增大不移动5、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2A(s)+2B(g)2C(g)+D(g)
ΔH<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
)C6、下列各图中,表示2A(g)+B(g)2C(g)
ΔH<0,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
)A7、反应2X(g)+Y(g)4Z(g)△H<0,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作物多样性与抗逆性研究-洞察及研究
- 山东省李家疃村旅游品牌的融媒体传播策略研究
- 医联体内远程会诊推进策略研究-基于医院、医生、患者视角
- 肌成纤维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miRNA在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研究
- 转录因子SP6调控滋养层细胞增殖的功能和机制研究
- 读后续写教学中高中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 提升农民对有机肥持续使用意愿的分析及演化博弈研究
- 对偶仿射均质积分相关极值问题研究
- 吲哚生物碱Leuconoxines和三尖杉碱的合成研究
- 基于小样本学习的可用性分割方法的研究
- JG/T 518-2017基桩动测仪
- CJ/T 394-2018电磁式燃气紧急切断阀
- T/CIE 150-2022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时序可靠性测试规范
- 机械推广合作合同范本
- 2025-2030年中国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从“全屋定制”到“整家定制”商业模式全景洞察课件
- AI赋能农业营销创新培训大纲
- 2025年中国5-羟基-色氨酸数据监测报告
- 掘进专业试题库及答案
- 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 W04增材制造技术;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 2025年数字化转型下的监理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