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中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论文_第1页
劳动教育中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论文_第2页
劳动教育中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论文_第3页
劳动教育中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论文_第4页
劳动教育中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教育中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一环,让每个中小学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情感是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关键词:家校合作;劳动教育;策略研究引言: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明确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等劳动观念;勤俭、创新等劳动精神;基本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明确的目标指引中小学劳动教育更清晰的方向,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越有利于发挥劳动教育的价值。可以看出,劳动教育在中国教育领域被广泛关注,是被热议的重要话题,而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与变革,劳动教育也在这个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劳动教育的实践场域也由学校扩展到了学校、家庭与社会。一、小学劳动教育的含义及意义1.含义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无论古今中外,劳动一直备受人们的讴歌与颂扬,热爱劳动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教育部门向来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并将其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而中国的劳动教育,也在经历了探索、失衡、整合和重塑等阶段后,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与使命。全国教育大会于2018年9月10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会议精神及其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也要体现出时代特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备劳动的素养、能力和崇尚劳动的品质,发挥其自身的本体作用;更要强调五育融合视野下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要做到以劳动树德行、以劳动增智力、以劳动强体魄、以劳动育审美;而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成果最终也将通过劳动的方式对个体、学校和社会形成影响,劳动是其他四育的最终呈现方式。未来社会需要的青年必须是全面发展的,而劳动教育则是达成这样目标的重要途径,因为其既是五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又作为一个桥梁,为其他四育的达成提供了一个中介,并且,劳育还是其他四育得以呈现的终极方式。2.意义小学阶段包含着学生身心发展的奠基期、转变期和关键期。在小学长达六年的时期里,学生面临着多重转变,在低中高各个阶段,劳动教育的形式、方法、内容等也都各有不同。《意见》及《纲要》中明确提出对小学学段劳动教育的要求:"低段要求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中高段则要求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为落实会议精神及其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也要体现出时代特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备劳动的素养、能力和崇尚劳动的品质,发挥其自身的本体作用;更要强调五育融合视野下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要做到以劳动树德行、以劳动增智力、以劳动强体魄、以劳动育审美;而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成果最终也将通过劳动的方式对个体、学校和社会形成影响,劳动是其他四育的最终呈现方式。未来社会需要的青年必须是全面发展的,而劳动教育则是达成这样目标的重要途径,因为其既是五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又作为一个桥梁,为其他四育的达成提供了一个中介,并且,劳育还是其他四育得以呈现的终极方式。从一年级开始,小学生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变多了,家长和老师们都在强调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小学这样一个长时间且循序渐进的阶段中,如果学校可以抓住时机,就可以让学生适应这样的转变,并且为将来的劳动教育打好基础。纵观小学、初中、高中直至高等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而又环环相扣的过程。劳动教育非一日可促成,只有从小学开始就注重劳动教育,才能为学生后期乃至整个人生阶段的劳动教育扎好根基。二、劳动教育中家校共育的策略1.优化学科设置,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是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和正确的劳动态度。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所需要培养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于劳动教育而言亦是如此。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是主要的形式,那么劳动课程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讲授(比如植树时应该准备一些什么工具、有几人组成小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等一些程序性的问题)以及实践经验(像植树这类的活动学生只有动手操作才能领悟真谛)相结合,学校是否设置劳动教育的课程是其如何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小学阶段属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由此在小学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必要。2.开展劳动主题实践活动,赋予劳动教育内涵事实上,学校应该将校内劳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定期为花草树木浇水,清理掉一些枯黄的叶子或者杂草;关于操场,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把上面的垃圾纸屑捡干净,再由高年级学生对操场上的一些器材进行清洗;对于学校食堂,更是个锻炼学生的好地方,要求学生在吃晚饭以后将餐具归类,带走餐桌上的残留食物,倒入垃圾桶,安排中高年级学生每天在午饭以后留下来擦拭桌椅,清扫地上的垃圾,每个班轮流值日,这样不仅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爱护餐厅环境。由此可见,校园内的可展开的实践活动有很多,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做好这些事,必要时对他们加以引导,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管理者也要充分认识到校内资源的重要性,善于发现并有效的组织学生去进行劳动实践。校外劳动活动是校内活动的有利补充。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到周边社区参加一些公益劳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安排四年级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公园、广场进行垃圾分类,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争做“环保小卫士”;每周四周五下午放学后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敬老院帮老人干一些家务活或陪他们聊聊天,还有一部分学生去孤儿院,给那里的小朋友上课、讲故事或带些学习工具给他们等等。宿舍方面,每周在各个年级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提高学生打扫卫生的意识,针对排名较后的宿舍给予一定的处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打扫卫生的习惯。总之,不管是开展校内活动,还是组织校外活动,只要学校重视起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丰富的劳动情感,并能深刻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所在。3.提高教师劳动教育技能、落实自主管理制度对于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需要全校师生以及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正真的实现,作为培养的主力军学校应该形成劳动教育专任教师以及各学科教师共同培养的模式。为了更好的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某一门课程只有专门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开展,作为五育中的劳动教育也一样应该由专职教师来培养。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在课程资源中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教学智慧等方面对课程建设及实施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支持创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再教育,不仅加强理论方面的指导还要对实践方面进行锻炼,从而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专业化,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好的开展劳动教育,而且也能够根据劳动教育形成特色学校。(2)劳动教育也跟德育培养是一样的,二者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单靠劳动教育专人教师是不足以实现的,应该将班主任、各科任教师共同辅助才能使得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3)对于劳动教育专任教师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并且在绩效考核、评优评选、培训等方面做出适当倾斜,主要目的是为了构建劳动教育教师团队让其稳定发展。(4)请一些劳模、能工巧匠等对劳动教育教师实践方面给与培训,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教学竞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结语小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需要学习知识的,劳动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更重视的是知识的识记,理论的学习。奈何考试,做试卷依旧是选拔人才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劳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有那么多伟大的成就,是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在背后默默努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而且劳动教育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极为重要,孩子从小就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基本的劳动技能,更是会收获到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会慢慢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小学的劳动教育绝对不是为了学习煮饭做菜而已,更多的是技能背后的文化、精神。除了学校需要开设相关劳动课程,我们更为重要的是在家里给孩子个劳动的氛围,让孩子慢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参考文献:[1]孙亦华.小学劳动教育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中小学德育,2018(11):43-45.[2]张蕊.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2019(23):50-52.[3]葛晶,程文华,崔宝发.实施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建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2):108-112.[4]夏莹,郑云涛.大学生劳动教育途径与方法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06):144-147.[5]徐长发.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教育研究,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