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卷附有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卷附有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卷附有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卷附有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卷附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卷1.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有80万人,而英国当时全国军队也只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中英兵力如此悬殊,但中国还是以失败告终。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避战轻敌B.国家综合实力的差距(正确答案)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D.民族抵抗意识的丧失2.下图为近代中国主要出口货物关税的比较示意图(单位:担)。图中现象A.增加了中国社会财富B.B.经济带来深重灾难C.便利了列强掠夺原料(正确答案)D.D.促进近代工业发展3.魏源根据《四洲志》等材料编写了著名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的主要影响是A.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B.打开人们了解世界窗口(正确答案)C.提出发展工商业的思想D.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制度4.英国人宓吉(1833—1902)说道“任何一个规矩的中国人都不会卷入其中,他们所做的仅仅是焚烧、杀戮和毁坏。除此之外,他们几乎别无所做……他们遭到所有乡村民众的憎恶……他们占据了南京八年之久,而这里却毫无重建的迹象……他们关注劫掠,仅仅依靠劫掠来维持生存……”材料中描述的这一事件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C.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沉重打击了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正确答案)5.有学者认为庚子与辛丑之间的东南互保是有清270多年未见之局,然而追本溯源,其始点却起自太平天国的影响。对上述观点解释合理的是太平天国运动A.造成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B.引起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正确答案)C.推动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D.加速湘淮系官僚集团的衰落6.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陆续向18国派驻使团,职掌各有不同,其中遣使德国的主要原因是“订购船炮”。清政府向德国“订购船炮”是为了A.镇压太平天国B.抵抗英法联军C.推进洋务运动(正确答案)D.开展戊戌变法7.1881年开平煤矿规定了“每8早晨六点钟、下午两点钟、夜间十点钟系工人换班之时”,明确了每天二十四小时分三班,每班八小时的工作制度。这一规定反映出A.洋务派重点抓军事工业B.洋务企业发展的问题C.近代机器大生产的特点(正确答案)D.封建管理制度的弊端8.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后、清廷决定立即筹办三支海军。因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洲集团与湘淮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导致此果的根本原因是A.中央集权权衰落B.误判世界形势C.封建制度腐行(正确答案)D.民族工业落后9.《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照会日本政府,劝告其归还割占的中国辽东半岛领土,日本在向清朝索要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后,被迫归还辽东半岛。“干涉还辽”后,俄、法、德皆以“有功之国”自居。由此推知,“三国干涉还辽”A.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正确答案)C.改善了清朝与俄法德的关系D.遏制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10.1898年7月,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的《遵旨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开办详细章程折》。章程由梁启超起草,规定:“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辖”,学堂培养“非常之才”,教学内容应“中西并重”。该学堂的建立A.反映出维新变法的有序推行B.有利于传播维新思想(正确答案)C.说明当时旧式学堂普遍衰落D.旨在变革旧政治体制11.严复意识到引导女性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为女性的体质不是单纯的生物学问题,主张对女性解禁缠足,使之认识到“天下兴亡,夫女有责”,并担负起强国富民的重任。这一思想A.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正确答案)B.为女性参政提供了制度保障C.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D.推动了清末新政的深入开展12.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正确答案)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13.有学者指出:“之所以有这场革命,根本原因是清朝到了末路,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内忧外患交迫,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是结束满人统治。”该学者意在强调A.清末“新政”实行的原因B.资产阶级重视发动群众C.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正确答案)D.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14.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主张“把中国所有各民族融成一个中华民族”。即使是激进的革命派也主张“民族主义之大目的,在统一全族以立国”。材料表明辛亥革命A.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新发展(正确答案)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D.加快了中国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迁15.正是在西潮冲击造成中外竞争的新局面下,革命发生了,并极其顺利到几乎轻而易举取得成功。梁漱溟就曾慨叹,“这么一个大的国家,几百年的统治,一转移间即被推翻”了。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成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清末新政未取得显著成效C.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D.改变中国现实的迫切愿望(正确答案)16.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正确答案)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民主科学精神17.《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废除国务院和国务总理,改为政事堂和国务卿,各部归总统直辖;恢复清朝的都察院和御史台,分别改名为平政院和肃政厅,以监察官吏,贪污五百元以上者死罪;设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以统一军权”。这一规定A.体现了集权性质(正确答案)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避免了权力滥用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18.袁世凯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A.打开中国主动外交的局面B.赢得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正确答案)C.避免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D.为了赢得护国战争的胜利19.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延聘新文化运动领袖如陈独秀为文科长,聘胡适为教授,同时请来思想守旧而有真才实学的刘师培、辜鸿铭担任教授。此举表明蔡元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践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正确答案)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D.努力创建世界第一流大学2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出现金贵银贱的现象,1913~1915年,伦敦银价下降了14%,造成白银购买力的大幅度下降,也就使中国货币对外汇贬值。加上战时海运运费骤增,这就使进口货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十分高昂。由此可知,一战客观上A.推动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B.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C.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正确答案)D.直接开启了法币改革的序幕21.“在工商机构外,也有数量众多的市民也参加了罢工。此次运动的影响力深入社会底层,连乞丐、小偷……都参加罢工。后来,邮局职员、警察、消防队员都威胁,如果政府仍然对学生这种态度,他们也要停止工作,”材料表明五四运动A.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B.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正确答案)C.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D.动摇了南京政府统治22.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二大仍把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但中共三大却指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中共工作中心的这一转变A.推动了中国革命重心的区域性转移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出现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深入分析(正确答案)23.五四运动后大批青年和知识分子脱掉长衫,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疾苦,到工人中间去举办各种讲习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在陈独秀等人的指导下,上海各业5000多名工人于1920年5月1日举行集会,喊出了“劳工万岁”的口号。据此可知,五四运动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了条件(正确答案)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4.对比下表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

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突出“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强调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A.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有了质的飞跃(正确答案)B.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C.旧三民主义的革命目标已经实现D.社会性质的改变促使新三民主义提出25.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A.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B.从金融方面开始的(正确答案)C.从轻工业方面开始的D.从农业方面开始的26.1927年9月中旬,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的途中受阻,领导人对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发生了激烈争论。毛泽东从学校借来一张地图,指着罗霄山中段山脉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接下来中国共产党()A.发动南昌起义B.联合国民党开展大革命C.走上长征道路D.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确答案)27.某省份在宣传其革命历史时用了以下词汇:“武装反抗,创建军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摇篮,红色故都”。该省份是A.广东B.湖北C.江西(正确答案)D.陕西28.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A.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C.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正确答案)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9.琼崖土地革命时期,有歌谣“火烧红白契,百姓喜分田,老爷眼白白,依仔笑开颜”,可见当时的情景。1933年初,琼崖革命根据地和党中央失去联系,革命进入了异常艰难时期。1937年7月,琼崖革命根据地与上级党委和党中央重新取得联系,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决定这一革命进程的关键是A.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正确答案)B.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C.险要地形利于革命力量保存D.爱国华侨的有力支持30.图是九一八事变后,上海福昌烟草公司生产的“马占山将军牌香烟”广告宣传单。该广告体现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民族资本家爱国热情高涨(正确答案)C.新的营销手段深受欢迎D.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31.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A.体现张杨二人受到中共抗日的感召(正确答案)B.表明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完全破产C.中共中央委派毛泽东亲自参加谈判D.事件和平解决,标志全国抗战开端32.1938年5月1日,中共创办的《中国人报》和(胜利报》同时发行。两报社努力扎根群众,通过组建读者会或读报小组为不识字的老百姓读报,并定期组织通讯员深入农村与老百姓交流。这些做法有利于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B.促进抗日反蒋活动的发展C.巩固工农兵苏维埃政权D.增强根据地民众抗战精神(正确答案)33.1934年4月,宋子文在《建设西北》一文中说:“建设西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线,西北人民所负之责任,不仅是充实本身的利益。”对建设西北理解准确的是A.旨在矫正区域经济不平衡格局B.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方针不变C.把西北建设与国防战略相结合(正确答案)D.巩固西北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34.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为进行长期斗争,准备将来反攻,必须普遍的实行‘精兵简政’”,“‘精兵简政’,节省民力,是目前迫切的重要的任务。”这一指示的贯彻A.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实施B.使政府行政效率遭到了削弱C.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D.推动了敌后抗战形势的好转(正确答案)35.1942年初,全国党员从抗战初期的约4万人猛增至80万人,党领导的军队57万人,新党员、新干部占90%。由于抗战初期形势紧张,对新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还不够,迫切需要开展一次思想教育运动。这一运动主要旨在A.提高中共的执政能力B.为相持阶段抗战服务(正确答案)C.纠正王明的左倾错误D.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36.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和丧失战斗力的中国军人进行了多次惨绝人寰的屠杀。据《侵华日军大屠杀暴行》记载,自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至1945年日军投降,我国平民伤亡超过3500万。其中杀戮最惨重的是A.南京大屠杀(正确答案)B.旅顺大屠杀C.重庆大轰炸D.云林大屠杀37.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正确答案)38.1948年10月2日,上海发生抢购风潮,呢绒纱布、大米都是抢购对象。10月下旬,抢购风遍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这说明,当时A.国统区经济出现了危机(正确答案)B.金融危机浪潮蔓延全国C.民族工业生产陷入停滞D.爱用国货运动蓬勃开展39.194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一月来山东、苏北两地十余万翻身农民,在‘争取革命彻底胜利’口号下,积极参加解放军。其中仅鲁中南一地即有三万八千余人自动参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