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2页共52页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工程——百节立交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渝南大道,是重庆主城区南大门,也是联系南岸、巴南和江津的纽带,更是重庆南城腹地的交通和经济命脉,直接联系南坪、李家沱、龙州湾和鱼洞四大组团,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重庆市快速路建设计划图渝南大道为巴南区内南北向的骨架道路,其北起南岸区与巴南区交界处,南接绕城高速百节互通处。其中,渝南大道A、B、C段为已建道路,A、B段为规划的重庆市快速路五纵线的一部分,C段为规划的重庆市快速路三纵线的一部分,A、B、C段共长16.9km。渝南大道D段位于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城内,为渝南大道A、B段的南延伸,近期设计为主干路,目前已建成通车。渝南大道分段示意图渝南大道D段南段设计走向与现状G210国道基本相同,北接渝南大道D段,南到绕城高速百节立交处,近期设计为主干路,标准路幅宽54m,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60km/h;同时考虑到远期将提升为快速路,故远期改造后主线平纵指标采用80Km/h快速路标准进行控制,本次设计为二期工程,范围为项目起点(百节场镇附近)至绕城高速百节立交,主线桩号为K4+360~K7+050。1.2建设规模(1)渝南大道D段南段整体规模本次设计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是重庆市市级重点工程,设计范围包含道路、交通、结构以及管网工程等。本项目位于巴南区南部规划拓展区域,区域内地块以及路网均未形成,故对区域内规划的理解尤为重要,根据对区域内交通以及发展的分析,近期道路性质定义为以服务为主的城市主干路,与沿线规划主干道交叉口设置为简易立交,既与现状渝南大道北侧段落等级相符,又达到直行交通快速通过的目的,与区域内规划次干道及支路的交叉则采取平交的形式进行联系,并根据控规对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主线远期拓宽为快速路双向6车道主线+双向4车道辅道的断面形式进行预留。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起点接现状渝南大道D段末端,与现状横九路平交,终点至绕城高速,本次设计为二期工程,范围为项目起点(百节场镇附近)至绕城高速百节立交,桩号为K4+360~K7+050。道路设计时速6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54米,双向六车道。本次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在设计终点处设置了一座绕城百节立交。(2)项目分期由于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路线较长,考虑到实施项目道路周边征地拆迁的时序及行政区域划分等因素,现将渝南大道D段南段道路划分为一、二期分别进行实施:一期范围为项目起点至箭滩河以北百节场镇附近(K0+000~K4+360);二期范围为箭滩河以北百节场镇附近至绕城高速百节立交(K4+360~K7+050);本次施工图设计为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二期绕城百节立交,具体二期绕城百节立交范围为A匝道、C匝道、G匝道和H匝道。(3)二期绕城百节立交建设规模本次设计为渝南大道D段南段与绕城高速交叉形成的百节立交,为全互通式立交,采用四路交叉、分期(近、远期)的方式建设,近期实施渝南大道向西至江津方向、向东至南彭方向的三路交叉,并实施与之互通的四条匝道,并对远期方案进行预控预留。远期渝南大道继续向绕城以南延伸,与江津境内道路相接,从而与绕城高速形成四路交叉,并实施剩余的四条匝道。二期绕城百节立交近期实施的匝道分别为A匝道、C匝道、G匝道和H匝道。匝道设计时速4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10.5米,单向两车道。1.3项目分册及设计文件组成本项目共分为七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百节立交第三册交通工程第四册结构工程第五册管网工程、照明工程第六册景观工程第七册沿线设施本册为第二册百节立交。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项目勘察设计合同;(2)《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修订;(3)《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评估及优化》(2015-2030年);(4)《巴南区分区规划》;(5)《巴南区“十三五”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6)《巴南区土地利用规划》(7)《重庆市巴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项目所在区域1:500地形图及管线测量资料(重庆市勘测院,2019年1月);(9)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K0+000~K5+27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重庆市勘测院,2019年1月);(10)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K5+275~K7+660)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重庆市勘测院,2019年2月);(11)现状水系、规划水系资料;(12)其他相关资料。2.2采用设计规范2.2.1国家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建设工程强制性建设标准》2.2.2建设部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2)《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CJJ152-2010)(7)《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9)《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2.2.3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D63-200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11)《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D21-2014)2.2.4地方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城镇道路维护工程设计规范》(DB50/305-2008)(5)《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本项目设计文件中主要采用国家及建设部标准,同时参考地方标准。2.3渝南大道D段南段二期工程测设过程①2018年12月18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交通规划工作组局210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渝南大道D段南段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研究会。与会部门及专家听取了方案设计汇报、并审阅相关技术资料后,原则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②2019年2月,渝南大道D段南段道路工程一期(K0+000~K4+750)施工图审查通过,并出版正式施工图文件。③2019年3月,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时,市规资局提出新的方案修改要求,其中将原1号简易立交及2号简易立交合并为一座简易立交,范围为K0+100~K1+350.750段,分别上跨规划道路1、2、3、4四条横向市政道路,使其南北方向能相互转换,其余简易立交规模不变。④2019年4月,将原方案与修改方案进行比选,并提交巴南区政府行政会审批后,确定按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意见修改,并深化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一期(K0+000~K4+360)施工图设计。⑤2019年10月23日,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411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工程二期方案设计”专家审查会。与会部门及专家听取了方案设计汇报、并审阅相关技术资料后,原则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⑥2019年10月28日,在江津区规划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6楼会议室召开了“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工程二期方案占用江津区用地”协调会,与会部门听取了方案设计汇报及占地情况,原则同意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工程二期方案,并愿意协调渝南大道二期方案占用江津区用地问题。⑦2019年10月31日,将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工程二期方案按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行政审批意见修改,并深化渝南大道D段南段(快速路五纵线南段)二期(K4+360~K7+050)施工图设计。三、项目建设条件3.1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拟建工程交通地理位置示意图拟建工程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场区内分布有210国道(百正路)及多条村道,交通总体较方便。3.2气象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根据重庆市气象局1951年~2007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2)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50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4.2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3)雾日多年平均雾日为79.6天,全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主要集中在11、12月及次年1月。表1重庆地区各月多年平均雾日数(4)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5)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3.2水文条件工程区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场地范围内地表水体为箭滩河,系长江右岸一级支流,源于綦江县天台山北麓棋盘石,流经巴南区仁流、安澜、一品、百节等场镇,在鱼洞老大桥处汇入长江。流域面积363.89km2,干流全长49.9km,平均坡降3.36‰,多年平均流量6.55m3/s,多年平均径流量2.06亿m3。箭滩河为小型河流,河水水位受季节影响明显,丰水期为6~9月,枯水期12~3月。本工程主线桥梁跨越箭滩河(百节河)处上游修建有拦河坝,河坝上游水位约184.5m,河坝下游拟建主线桥位区勘察时水位约177.3m,通过调查,拟建主线桥位区5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约182.33m(p=20%),2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约187.01m(p=5%),5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为194.97m(p=2%)。除箭滩河外,本工程还发育有一溪沟(里程K0+580附近)及其他零星分布的鱼塘、水田等地表水体。溪沟为季节性溪沟,水源自于大气降水及周边居民生活排水,水量一般较小;鱼塘、水田一般蓄水0.2~2.0m。3.3工程地质条件3.3.1地形地貌本工程沿线地貌形态属构造剥蚀丘陵浅丘地貌区,一般地形切割深度10~30m,最大地形切割深度约50m。本工程沿线人类活动较剧烈,线路范围内主要分布有一条现状国道(百节路)及其两侧的厂房和民居。场地内海拔高程177~276m,最大相对高差约90米。地形波状起伏,整体上呈现浑圆状浅丘与宽缓沟槽相间分布的特征。浑圆状浅丘地形总体坡角5~20º,宽缓沟槽地形总体坡角3~8º,局部陡坎坡度30~70º。3.3.2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构造束东南部。拟建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西翼,无区域性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状产出,构造条件简单。岩层倾向约270°~290°,岩层倾角约58°~65°,岩层优势产状为280∠58。通过调查,本工程场区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J1裂隙倾向200°~210°,倾角75°~82°,优势产状为200∠75。裂隙面较平直,延伸3~8m,微张1~3mm,局部偶见翻转现象,间距3.0~5.0m,偶见钙质充填。J2裂隙倾向100~130,倾角25~40,优势产状为115∠30。裂隙面较平直,延伸3~5m,裂隙宽一般5~10mm为主,局部出现倒转反向现象,偶有泥质充填。上述裂隙面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很差;层面贯通性好,为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区内节理发育程度为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完整,岩体呈中厚层状~块状结构。构造纲要图3.3.3地层岩性通过对沿线的地面调查和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成果,全线地表出露地层较简单,即由第四系全新统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组成,现依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对岩性特征作简要介绍:(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粘性土组成。块碎石含量30~50%,粒径20~600mm,结构稍密~中密,堆积时间一般8年以上。厚度0.5~9.70m,主要分布在沿线既有道路及房屋建筑区。粉质粘土(Q4el+dl):红褐色,黄褐色,可塑~硬塑状,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残坡积成因。该层主要分布于宽缓沟谷及斜坡地带,丘陵斜坡地带厚度一般小于1m,宽缓沟谷地带内厚度一般2~5m,最厚处达9.8m(ZK473)。沿线零星分布的水体、鱼塘内一般含淤泥质土或淤泥,厚度一般0~2.0m。砂土(Q4al):多呈灰黄色、灰色,主要由细~中砂组成,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颗粒级配差,粘粒含量一般小于5%;呈松散~稍密,稍湿~湿状,为冲积成因。该层局部分布于箭滩河两岸岸坡一带,厚度0.5~5.0m。~~~~~~~~~~角 度 不 整 合~~~~~~~~~~(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为钙质胶结。表层强风化带一般厚度1.0~5.5m,强风化砂岩岩芯多呈短柱状,风化裂隙较发育;中风化砂岩岩芯呈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属较软岩~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Ⅲ级。砂岩为本场地的主要岩层。黄色砂岩:黄色,中细粒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及粘土矿物,为泥钙质胶结。表层强风化带一般厚度1.0~6.8m,强风化黄色砂岩岩芯多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黄色砂岩岩芯呈中、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黄色砂岩主要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场地内(如ZK341、ZK382、ZK623、TK2、TK4等),为场地的次要岩层,剖面图中用“黄色砂岩”以黄色标示。砂质泥岩:紫红色,紫褐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含钙质、砂质。表层强风化带一般厚度1.0~5.0m,强风化砂质泥岩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砂质泥岩岩芯呈短、中柱状,岩体较完整,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砂质泥岩为本场地的次要岩层。3.4.4基岩面起伏及强风化带特征本工点线路范围内基岩埋深0.0~13.2m,基岩面倾角5~20°为主,总体与原始地貌一致,局部地段可达30°左右,岩土界面总体起伏较小。强风化层岩石厚度一般2.5~6.8m,强风化带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均为极软岩,多呈土状或土夹石状。3.4.5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上为东高西低分布,总体上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区域。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沟、塘水体渗漏所补给,沿着基岩面或土体内部向东侧地势较低的地方排泄,最终流入箭滩河。场地地下水以其含水介质可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1)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的素填土、粉质粘土和粉土中,分布于地势低洼和平缓的沟槽边,埋深一般较浅,仅在地势低洼处以浸润带或间歇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多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水量小,动态幅度大,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在岩土界面上从高处往低处排泄和下渗进入基岩裂隙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基岩构造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砂岩内裂隙水动态稍稳定,砂质泥岩相对隔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地势低洼的基岩中,局部裂隙贯通段较发育,而地势较高区段基岩因其排泄条件较好,一般不含地下水。总体来说,由于拟建工程线路基本以现状G210国道(百正路)进行改造,线路水文条件改变较小,即线路左侧地势相对较高,一般不含地下水;线路右侧沟谷内上覆土层相对较厚,以残坡积粘性土为主,多为上层滞水,水量较小。(3)岩、土层透水性为查明场地内岩、土层的渗透性,本次勘察选取ZK72、ZK131等12个钻孔做抽水试验,试验钻孔孔径110mm,1次降深。各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见表3.5-1和图3.5-1~3.5-9。试验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势低洼地带松散土层内存在有地下水,粉质粘土渗透系数k=0.079~0.153m/d,属弱透水层;素填土渗透系数k=1.837~3.281m/d,属中等透水层;砂土及砂岩层渗透系数k=0.243m/d,属弱透水层。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场地砂质泥岩层为相对隔水层,基本不透水。3.4.6不良地质现象经调查和收集资料,本次勘察范围内地层层序正常,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未发现对工程不利的暗藏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埋藏物。3.4.7特殊岩土及有毒、有害气体根据勘察,场地的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和强风化基岩层。素填土(Q4ml):杂色,由粘性土,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块碎石含量30~50%,粒径20~600mm,堆填时间一般大于8年,结构以稍密状为主,主要分布在沿线既有道路及房屋建筑区,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根据本次勘探成果,本场地各岩土层中无有毒有害气体存在。3.4.8地震据历史地震记载和近期地震观测资料,1989年11月20日距重庆40多公里的渝北区统景镇(北纬29°51′,东经106°57′)发生的5.2~5.4级地震,震中烈度6度,是重庆地区有地震记载以来震中距重庆市区最近,震级最强的首次破坏性地震,以前重庆及邻区的地震震级皆小,地震设防裂度6,属地震频率高,震级小的弱震区。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该地震为距离100公里内震级大于7级,震中距离最近、震级最高、影响最大的地震,该地震距工程区约300公里,工程区破坏烈度相当于6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3.4.9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场地土、石可挖性分类如下:Ⅱ级(普通土):沿线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主要呈可塑状。Ⅲ级(硬土):沿线稍密~中密人工填土及基岩强风化带。人工填土由砂、泥岩块碎石、粘性土、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等组成,块碎石含量30~50%不等,粒径一般为20~600mm,偶可达1.5m以上,结构稍密~中密,稍湿~湿润;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Ⅳ级(软石):中等风化的砂质泥岩、中风化黄砂岩。呈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此类土在该场地主要分布,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Ⅴ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的砂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此类土在该场地次要分布,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级。3.5工程地质评价百节立交包括A、C、G、H匝道等共4条匝道及百节立交现状改造道路,其中现状G5001绕城高速自立交中部呈南西-北东向延伸,分别下穿C匝道、G匝道,该立交场地受人类工程活动改造总体不强烈,场地西南部H匝道里程HK0+570~HK0+670段低洼地段人工填土厚度较大,钻探揭露最大厚度可达24.70m,场地未见滑坡、危岩、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现状稳定。现对各匝道分述如下:3.5.1A匝道A匝道设计起止里程绕城高速K136+156.150~AK0+343.954,设计路面标高230.86~247.238m,全长约679m,起点与绕城高速相接,终点与接入C匝道,其设计路面宽10.5m。现根据匝道特征的不同分段评述如下:(1)绕城高速里程K136+156.150~AK0+239左侧填方过渡段(剖面A2~A8段)本段线路为浅丘斜坡地貌,覆盖层厚度一般0~9.8m,地形坡角一般约5~8º、斜坡段约10~30º,绕城高速该侧边坡按坡率1:1.75分级放坡+格构护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本段主要为填方段,左侧接绕城高速,基本无边坡;右侧填方边坡最大坡高约17.7m,大部分位于现状填方边坡坡体上,对该段土质填方边坡分别选择不利剖面A7-A7'沿新旧填土界面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的A.0.3式(折线形滑动法)计算边坡整体稳定性,饱和工况下重度取20.5KN/m3,抗剪强度指标内聚力取5KPa、内磨擦角取21°,边坡验算示意图见下图,计算结果见下表:计算结果表明,该不利里程段土坡的稳定系数为1.01,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里程AK+160~AK0+210段放缓回填坡率、清表逆坡台阶提高稳定性或设计坡率分级放坡+挡墙进行支挡,挡墙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其余里程段填方边坡的整体稳定,建议按坡率1:1.5~1:2.0分级放坡,分级宽度不小于2m。本段道路填方前应清除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开挖倒坡,再进行填方,分层碾压夯实,路基可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2)里程AK0+239~AK0+399高架桥梁段本段线路为浅丘地貌,地面高程218.50~240.99m,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厚度约0~1.8m,斜坡段基岩局部裸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约2~5º、斜坡段约15~35º,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总体向原始冲沟排泄并流出本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为桥梁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梁结构,道路设计标高236.17~240.82m。因上覆土层力学性能不稳定,不宜作为桥墩、桥台基础持力层;下伏基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力学性能稳定,强度高,是理想的天然地基。建议高架桥梁的桥墩、桥台均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各墩(台)基础型式及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6.4.1-1,各墩(台)对应的抗压强度取对应区间统计的标准值与对应墩(台)钻孔单值平均值之中的小值,其中无试验数据的桥墩参考相邻桥墩的数据。该段场地内基岩以砂质泥岩、砂岩为主,建议当以砂岩为基础持力层时,建议按砂质泥岩岩石力学参数进行取值或进行下卧层验算。注:其中粉砂岩项岩体相对较破碎、现场取岩芯样品不连续,故其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试验成果结合重庆地区经验综合值。(3)里程AK0+399~AK0+505挖方路基段本段线路为浅丘斜坡地貌,覆盖层厚度一般0~1m,大部分为基岩出露,地形坡角一般15~25º,现状边坡坡高约5~14m、坡角约40~45º,无变形迹象,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主要为挖方段,左侧挖方边坡高度约4.2~5.5m,右侧挖方边坡高度约6.7~17.5m,最大挖方边坡约21.8m,其中里程AK0+057~AK0+100段匝道左侧为填方段,填方边坡最大约10m。左侧边坡:该侧主要为挖方段岩质边坡,边坡倾向总体约330º,坡高最大约5.5m,该段覆盖层厚度较小,大部分为基岩出露,坡体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砂岩,由赤平投影图6.4.1-1分析,边坡无外倾结构面及不利组合,边坡稳定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岩体破裂角取59°(45°+φ/2);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建议按坡率1:0.75放坡处理;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局部段的掉块、并及时校核结构面产状及参数。右侧边坡:该侧主要为挖方段岩质边坡、表层有0~1m的土坡,边坡倾向总体约150º,坡高最大约21.8m,该段覆盖层厚度较小,大部分为基岩出露,坡体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砂岩,由赤平投影图6.4.1-1分析,为反向坡,裂隙J2与组合交线CO外倾,边坡岩体破裂角取28°。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为评价边坡稳定性,通过工程地质横断面图A13-A13'按平面滑动法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5.2.4式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计算结果表明,充分考虑施工、水等因素的影响下直立切坡稳定系数为的稳定系数0.82,边坡整体失稳,建议以J2结构面倾角为破裂角采用1:0.75坡率分级放坡+锚杆进行支护,分级宽度不小于2m。本段道路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铺设路床,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局部段的掉块、并及时校核结构面产状及参数。(4)里程AK0+505~AK0+631.474填方路基段本段线路为浅丘地貌,覆盖层厚度一般0~8.6m,地形坡角一般约3~8º、斜坡段约10~25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主要为填方段,左侧填方边坡约0~10.9m、右侧填方边坡约0~6.7m,该段场地横向地形平缓,且右侧地形坡向与填方边坡的坡反向,有利于填方边坡的整体稳定,施工回填后边坡整体稳定,土体破坏模式为内部圆弧破坏,设计按1:1.50坡率放坡处理的方案可行,分级宽度不小于2m。本段道路填方前应清除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及稻田中的淤泥,开挖倒坡,再进行填方,分层碾压夯实,路基可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3.5.2C匝道C匝道设计起止里程绕城高速K134+611~CK1+285.796,设计路面标高236.970~246.375m,全长1087.51m,起点接绕城高速,终点接入渝南大道,其设计路面宽10.5m,于里程CK0+704.190处上跨渝南大道、于里程CK0+909.606处上跨绕城高速。现根据匝道特征的不同分段评述如下:(1)绕城高速里程K134+611~K134+817.14(AK0+150)路基过渡段(剖面A2~A8段)本段线路为连接绕城高速过渡段、长度约206m,为浅丘地貌,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厚度约0~4.4m,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岩土体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道路设计标高236.97~240.68m,本段主要为一般路基段,左侧接绕城高速,基本无边坡。右侧除里程CK0+010~CK0+100段存在最大坡高约8m的挖方段,主要为岩质边坡,坡体岩性为砂质泥岩,边坡倾向总体约324º,由赤平投影图6.4.3-1分析,为顺向坡,层面外倾,边坡岩体破裂角取58°;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45;建议该侧岩质边坡按58°进行放坡处理;其余里程段挖填一般小于1m。本段道路填方前应分层碾压夯实,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铺设路床,或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已有5#涵洞的保护工作。(2)里程CK0+150~CK0+370挖方路基段本段线路为浅丘斜坡地貌,覆盖层厚度一般0~1.1m,地形坡角一般约15~30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现状绕城高速东南侧岩质边坡坡高最大约20m、坡角约40~56º、分级放坡,无变形迹象,现状稳定,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道路设计标高240.68~243.73m,本段主要为挖方段,最大挖方边坡坡高约17.6m,其中里程CK0+340~CK0+370段匝道右侧为填方段、最大坡高约7.5m。左侧边坡:该侧毗邻绕城高速,且距离较近,设计高差约0~1m,高差总体较小,不存在高陡边坡,建议采用缓坡过渡顺接。右侧边坡:该侧主要为挖方段,主要为岩质边坡,坡体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粉砂岩,边坡倾向总体约324º,最大坡高约17.6m;由赤平投影图6.4.3-1分析,为顺向坡,层面外倾,边坡岩体破裂角取58°。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V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45。为评价边坡稳定性,通过横断面图H13-H13'按平面滑动法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5.2.4式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计算结果表明,直立切坡稳定系数为的稳定系数0.59,边坡整体不稳定,建议该侧岩质边坡按58°进行分级放坡处理,分级宽度不小于2m。其中里程CK0+340~CK0+370段匝道右侧为填方段、最大填方高度约8m,该侧横向地形及岩土界面较陡、约20~25º,该侧边坡易失稳,建议该侧设置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本段道路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铺设路床,填方前应清除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开挖倒坡,再进行填方,分层碾压夯实,路基可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应注意持力层性质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局部段的掉块、并及时校核结构面产状及参数。(3)里程CK0+370~CK0+679高架桥梁段本段线路为浅丘地貌,地面高程221.54~247.11m,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少量人工填土,厚度约0~6.5m,斜坡段基岩局部裸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约3~8º、斜坡段约15~30º,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总体向原始冲沟排泄并流出本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为桥梁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梁结构,道路设计标高243.73~246.51m。因上覆土层力学性能不稳定,不宜作为桥墩、桥台基础持力层;下伏基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力学性能稳定,强度高,是理想的天然地基。建议高架桥梁的桥墩、桥台均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4)里程CK0+679~CK0+715填方路基段本段线路为浅丘斜坡地貌,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粉质粘土,厚度一般0~1.8m,地形坡角一般约10~25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道路设计标高246.51~246.84m。本段主要为填方段,两侧填方边坡高度约0~8.8m,该段场地横向地形总体较平缓,边坡整体稳定,建议按设计坡率放坡处理或本段整体按高架桥梁段的型式通过。(5)里程CK0+715~CK0+797挖方段本段线路为浅丘斜坡地貌,覆盖层厚度一般0~1.8m,地表基岩大部分裸露,地形坡角一般约10~25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道路设计标高246.84~248.44m,本段主要为挖方段,左侧最大挖方边坡坡高约6m、左侧最大挖方边坡坡高约15.6m。左侧边坡:该侧主要为挖方段,主要为岩质边坡,坡体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边坡倾向总体约85º,最大坡高约6m;由赤平投影图6.4.3-1-1分析,边坡岩体无外倾结构面及不利组合,边坡稳定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裂角砂质泥岩取59°(45°+φ/2)、砂岩取61°(45°+φ/2)。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建议按坡率1:0.75放坡处理,并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右侧边坡:该侧主要为挖方段,主要为岩质边坡,坡体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粉砂岩,边坡倾向总体约265º,最大坡高约15.6m;由赤平投影图6.4.3-1分析,为顺向坡,层面与AO外倾,边坡岩体破裂角取57°。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V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45。为评价边坡稳定性,通过横断面图240-240'按平面滑动法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5.2.4式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计算结果表明,直立切坡稳定系数为的稳定系数0.90,边坡整体不稳定,建议该侧岩质边坡按57°进行分级放坡处理,分级宽度不小于2m。本段道路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铺设路床,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局部段的掉块、并及时校核结构面产状及参数。(6)里程CK0+797~CK0+985高架桥梁段本段线路为浅丘斜坡地貌,地面高程230.75~259.08m,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厚度约0~13.8m,斜坡段基岩局部裸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约3~8º、斜坡段约10~25º,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总体向原始冲沟排泄并流出本场地,于里程CK0+805~CK0+985上跨绕城高速、高速路两侧为放坡处理且采用格构护坡,边坡现状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为桥梁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梁结构,道路设计标高248.44~252.04m。因上覆土层力学性能不稳定,不宜作为桥墩、桥台基础持力层;下伏基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力学性能稳定,强度高,是理想的天然地基。建议高架桥梁的桥墩、桥台均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6)里程CK0+985~CK1+030挖方路基本段线路为浅丘斜坡地貌,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粉质粘土,厚度约0~0.4m,地形坡角一般约15~30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匝道左侧紧邻渝南大道,设计标高252.04~250.38m,本段主要为挖方段,两侧将形成岩质挖方边坡,坡体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砂岩,左侧边坡坡向85º、最大坡高约2m,右侧边坡坡向265º、最大坡高约6m。左侧边坡:该侧紧邻渝南大道,该侧边坡评价参考“第6.3.8节里程K7+030~K7+050段左侧边坡”的评价,边坡为反向坡,无外倾结构面及不利组合,建议采用路肩挡墙。右侧边坡:该侧边坡坡向265º、最大坡高约8.6m,由赤平投影图6.4.3-2分析,为顺向坡,层面与组合交线AO外倾,边坡岩体破裂角取57°。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V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45。为评价边坡稳定性,通过工程地质横断面图G1-G1’按平面滑动法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5.2.4式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计算结果表明,直立切坡稳定系数为的稳定系数1.14,边坡基本稳定,安全储备不足,建议该侧岩质边坡按57°进行放坡处理,或结合立交场地绿化坡度采用放缓坡处理。本段道路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铺设路床,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局部段的掉块、并及时校核结构面产状及参数。(7)里程CK1+030~CK1+285.796填方路基本段道路为浅丘地貌,呈波状起伏,地面高程235.62~247.01m,地表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厚度约0~5m,道路两侧斜坡段基岩局部裸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一般约3~8º、斜坡段约10~25º,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总体沿场地冲沟部位向场地道路左侧排泄出本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本段为填方路基段,匝道左侧紧邻渝南大道,道路设计标高250.38~246.375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左侧坡高最大约4.3m,右侧坡高最大约10.1m。左侧边坡:该侧紧邻渝南大道,该侧边坡评价参考“第6.3.8节里程K6+780~K7+040段左侧边坡的评价,填方高度约0~1.3m,建议该侧设置路肩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基础可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持力层。右侧边坡:根据平面及223-223'剖面,该段场地横向地形总体较平缓,且地形坡向与填方边坡的坡反向,有利于填方边坡的整体稳定,坡高最大约20.6m,设计按1:1.50~1:1.20坡率分级放坡处理的方案可行,分级宽度不小于2m。本段道路填方前应清除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及鱼塘中的淤泥,开挖倒坡,再进行填方,分层碾压夯实,路基可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3.5.3G匝道G匝道设计起止里程GK0+000~GK0+817.939,设计路面标高245.777~243.207m,全长817.939m,起点与拟建渝南大道右幅相接,终点与接入绕城高速,其设计路面宽10.5m,于里程GK0+413.397处上跨绕城高速。现根据匝道特征的不同分段评述如下:(1)里程GK0+000~GK0+310高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为浅丘地貌,呈波状起伏,地面高程226.25~258.40m,地表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厚度约0~8.1m,斜坡段基岩局部裸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一般约3~8º、斜坡段约10~28º,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总体沿场地冲沟部位向场地道路右侧排泄出本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本段主要为填方路基段,匝道左侧紧邻渝南大道,道路设计标高245.777~251.93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左侧与渝南大道相接、设计高差0.1~0.3m,右侧最大填方边坡高度约20.6m,其中终点里程GK0+270~GK0+305段右侧有最大坡高约7m的挖方边坡,坡向约85º。左侧边坡:该侧紧邻渝南大道,设计高差0.1~0.3m,该侧基本上无边坡。右侧边坡:=1\*GB3①里程GK0+000~GK0+270段:本段主要为填方段,最大填方边坡高度约20.6m,由于场地横向地形总体较平缓,且地形坡向与填方边坡的坡反向,有利于填方边坡的整体稳定,设计按1:1.50~1:2.0坡率分级放坡处理的方案可行,分级宽度不小于2m。=2\*GB3②里程GK0+270~GK0+305段:该段主要为挖方段岩质边坡,坡体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砂岩,边坡倾向总体约85º,最大坡高约7m;由赤平投影图6.3.8-1分析,为反向坡,边坡岩体无外倾结构面及不利组合,边坡稳定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裂角取59°(45°+φ/2)。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建议该侧岩质边坡按坡率1:0.75进行放坡处理,或结合立交场地绿化坡度采用放缓坡处理。本段道路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铺设路床,填方前应清除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开挖倒坡,再进行填方,分层碾压夯实,路基可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应注意持力层性质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局部段的掉块、并及时校核结构面产状及参数。(2)里程GK0+305~GK0+486高架桥梁段本段线路为浅丘地貌,地面高程234.78~260.63m,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厚度约0~9.3m,斜坡段基岩局部裸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一般约2~5º、斜坡段约15~30º,其中里程GK0+395~GK0+435段为现状G5001绕城高速、高速路两侧采用稳定坡率放坡+格构植草护坡、边坡现状稳定,其中里程GK0+368~GK0+373.5段为下伏绕城高速4#涵洞,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总体向原始冲沟排泄并流出本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为桥梁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梁结构,道路设计标高251.93~252.29m。因上覆土层力学性能不稳定,不宜作为桥墩、桥台基础持力层;下伏基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力学性能稳定,强度高,是理想的天然地基。建议高架桥梁的桥墩、桥台均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3)里程GK0+454~GK0+522挖方路基段本段线路为浅丘斜坡地貌,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粉质粘土,厚度约0~1.5m,大部分基岩出露,地形坡角一般约15~40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匝道左侧紧邻渝南大道,设计标高252.29~251.42m,本段主要为挖方段,左侧边坡高度最大约8.5m;右侧最大坡高约9m。左侧边坡:该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坡体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砂岩,坡向256º、最大坡高约8.5m,由赤平投影图6.4.7-1分析,结构面组合交线AO外倾,边坡稳定主要受AO控制,破裂角取57°。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建议该侧岩质边坡按坡率1:0.75进行放坡处理,或结合立交场地绿化坡度采用放缓坡处理。右侧边坡:该侧为岩质挖方边坡,坡体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砂岩,坡向766º、最大坡高约9m,由赤平投影图6.4.7-1分析,为反向坡,边坡岩体无外倾结构面及不利组合,边坡稳定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破裂角取59°(45°+φ/2)。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建议按坡率1:0.75进行分级放坡处理。本段道路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铺设路床,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局部段的掉块、并及时校核结构面产状及参数。(4)里程GK0+522~GK0+817.939高架桥梁段本段线路为浅丘地貌,地面高程220.60~248.46m,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厚度约0~6.7m,斜坡段基岩局部裸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一般约3~8º、斜坡段约15~30º,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总体向原始冲沟排泄并流出本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为桥梁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梁结构,道路设计标高251.42~243.207m。因上覆土层力学性能不稳定,不宜作为桥墩、桥台基础持力层;下伏基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力学性能稳定,强度高,是理想的天然地基。建议高架桥梁的桥墩、桥台均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3.5.3H匝道H匝道设计起止里程HK0+125.275~绕城高速K134+530.310,设计路面标高248.798~235.510m,全长约1025m,起点与G匝道相接,终点与接入绕城高速,其设计路面宽10.5m,现根据匝道特征的不同分段评述如下:(1)里程HK0+125.275~HK0+142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为浅丘斜坡地貌,基岩裸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约10~18º,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总体沿场地冲沟部位向场地道路左侧排泄出本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本段为填方路基段,道路设计标高248.798~249.14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匝道左侧毗邻G匝道,设计高差约0~0.8m,高差总体较小,不存在高陡边坡,建议采用缓坡过渡顺接。右侧为主要为填方段,坡高最大约7.9m,该段场地横向地形平缓,且地形坡向与填方边坡的坡反向,有利于填方边坡的整体稳定,施工回填后边坡整体稳定,坡高相对较小,该侧建议按坡率1:1.50进行放坡处理或采用重力式挡墙、并选用中风化岩层作为挡墙地基持力层。本段道路填方前应清除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开挖倒坡,再进行填方,分层碾压夯实,路基可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2)里程HK0+132.4~HK0+527高架桥梁段本段线路为浅丘地貌,地面高程216.63~249.00m,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厚度约0~13.8m,斜坡段基岩局部裸露,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一般约3~8º、斜坡段约15~30º,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总体向原始冲沟排泄并流出本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本段为桥梁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梁结构,道路设计标高249.14~249.94m。因上覆土层力学性能不稳定,不宜作为桥墩、桥台基础持力层;下伏基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力学性能稳定,强度高,是理想的天然地基。建议高架桥梁的桥墩、桥台均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3)里程HK0+527~HK0+708填方路基段本段道路为浅丘地貌,呈波状起伏,地面高程240.90~251.50m,地表覆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及少量粉质粘土,厚度约0~24.7m,本段填土土层相对较厚、松散状为主(机械抛填),地形平坦,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一般约3~8º,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总体沿场地冲沟部位向场地道路右侧排泄出本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本段为填方路基段,道路设计标高249.94~243.61m。匝道左侧毗邻绕城高速,左右两侧填方高度最大约5.4m、7.6m,由于本段地形平坦,且左侧渐接绕城高速,设计按1:1.50坡率放坡处理的方案可行。本段道路填方前应清除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再进行填方,分层碾压夯实,路基可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由于本段填土土层较厚、主要呈松散状,建议设计对现状填土单独处理;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4)里程HK0+708~HK0+880(绕城高速K134+800)挖方路基段本段线路为浅丘斜坡地貌,覆盖层厚度一般0~1.2m,地形坡角一般约10~25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现状绕城高速西北侧岩质边坡坡高约5~10m、坡角约40~45º,无变形迹象,现状稳定,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道路设计标高243.61~239.82m,本段主要为挖方段,最大挖方边坡坡高约10m,匝道左侧毗邻绕城高速,并于终点拉入绕城高速。左侧边坡:该侧毗邻绕城高速,且距离较近,设计高差约0~0.4m,高差总体较小,不存在高陡边坡,建议采用缓坡过渡顺接。右侧边坡:该侧主要为挖方岩质边坡,坡体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砂岩,边坡倾向总体约136º,最大坡高约10m;由赤平投影图6.4.8-1分析,为反向坡,裂隙J2与组合交线CO外倾,边坡岩体破裂角取28°。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为评价边坡稳定性,通过工程地质横断面图H15-H15'按平面滑动法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5.2.4式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计算结果表明,充分考虑施工、水等因素的影响下直立切坡稳定系数为的稳定系数1.15,边坡整体基本稳定,边坡安全储备小,建议以J2结构面倾角为破裂角采用1:0.75坡率分级放坡+锚杆进行支护,分级宽度不小于2m。本段道路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铺设路床,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局部段的掉块、并及时校核结构面产状及参数。(5)绕城高速里程K134+839~K134+530.310填方过渡段(剖面H17~H21段)本段线路为连接绕城高速过渡段、长度约270m,为浅丘地貌,地表覆土层为主要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厚度约0~4.4m,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岩土体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表水排泄条件好,无不良地质作用,岩土体整体稳定。根据设计方案,道路设计239.82~235.51m,本段主要为一般路基段,左侧接绕城高速,基本无边坡。右侧挖填一般小于1m。本段道路填方前应分层碾压夯实,采用满足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坡面及时作好防护和防冲刷措施等防风化护坡处理,坡顶(底)应设置截水沟,作好边坡截排水措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已有5#涵洞的保护工作。3.6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本工点线路范围内地面及地下建(构)筑物众多,按拟建工程与其的相互影响关系主要评述如下:(1)2#天桥:位于绕城高速里程K134+882处、H匝道HK0+800与C匝道CK0+215之间,其基础型式为桩基础,基底位于中风化岩层内,天桥西端为C匝道,建议匝道施工时加强监控检测工作,做好保护措施。(2)2#涵洞:位于绕城高速里程K136+060处下方,立交段施工对高速路右侧洞口掩埋,建议立交段施工时可将其洞口延伸至立交影响区外侧,确保排水畅通。(3)3#涵洞:位于绕城高速里程K1+569处下方,建议立交段施工时应对其作好保护措施,确保排水畅通。(4)4#涵洞:位于绕城高速里程K135+957处下方、位于C、G匝道下方,由于该下的主线及C匝道、G匝道拟采用桥梁段形式通过,部分桥墩距其较近,施工时建议保护4#涵洞的安全,确保排水畅通。(5)绕城高速桥梁段:位于绕城高速里程K135+705~K135+870段、H匝道HK0+550与G匝道GK0+820之间,桩基础为主,基底位于中风化岩层内;建议匝道施工时加强监控检测工作,做好保护措施。(6)绕城高速桥梁段:位于绕城高速里程K135+130~K135+280段、A匝道AK0+240~AK0+420左侧,桩基础为主,基底位于中风化岩层内;建议匝道施工时加强监控检测工作,做好保护措施。(7)拟建主线道路沿线及百节立交范围分布众多民房、居民楼,根据设计方案,位于红线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建议对其进行拆迁,位于放坡线及红线以外的建构筑物建议加强监控检测工作,做好保护工作。(8))在拟建主线道路、百节立交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有电力、电信、给排水、燃气等管线设施,沿线修建有电杆等电力设施,施工开挖对其影响大,建议在施工前应先对线路范围内相关设施的进行迁移、改线,对影响范围外的管线设施亦应注意保护。3.7地基均匀性评价本工程线路场地岩土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中风化砂质泥岩、砂岩及粉砂岩组成。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土层厚度0~24.70m,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等。填土及块石土厚度不均,厚度差异大,成份不一,承载力低,地基的均匀性差;粉质粘土层厚度差异较大,承载力低;强风化层厚度1.0~6.8m,厚度变化大,承载力较低,地基的均匀性差;半挖半填路基段属不均匀路基,地基的均匀性差;下部的中等风化基岩,岩质较软~较硬,岩体较完整,连续稳定,但岩层倾角较大,且砂岩、砂质泥岩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其均匀性总体较差。若同时以压实填土、基岩作为持力层,在基岩与填土分界处应作相应处理,避免因地基特性差异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开裂等现象。考虑到局部段场地岩层倾角较大,同一墩台、挡墙等基础可能同时存在砂岩、砂质泥岩的情况,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岩性差异的影响。在合理对既有道路或匝道边坡有效治理后,沿线路基稳定性相对较好。3.8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场地覆盖层厚度差异大,出露人工素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中风化砂质泥岩、砂岩及粉砂岩。建议高架墩台以中风化基岩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一般路基可以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土层厚度差异,墩台分别选择不同的基础型式,当土层厚度大于3.0m时,建议墩台采用桩基础,当土层厚度小于3.0m时,桥台可采用扩展基础。3.9水、土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土腐蚀性试验成果表及重庆地区经验,结合场地周边无污染源的现状,场地素填土及粉质粘土层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根据水质简分析成果表及重庆地区经验,结合场地周边的汇水及排水条件,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按地层透水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3.10地下水作用评价根据原始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下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大气降水易向场地地势低洼处汇集,场地地下水较发育,地下水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在丰水期及雨季施工时,将对桥梁段桥台(墩)成桩孔壁垮塌加剧,可能导致桩孔垮孔、缩径,使得土层中成桩难度加大,在施工时应配备必要的排水设备并做好相应的预案,做好相应护壁措施保障桩孔质量。道路施工过程中及运营期,原地地貌沟谷区域采用填方路基区域,易改变地下水径流及流量,造成地表水的淤积、雨季可能造成地下水位抬升,沟谷地带易形成对路基的浸泡等问题,建议在主线道路里程K5+630~K6+170、K6+370~K6+410、K6+510~K6+540、K6+670~K6+730、K6+830~K6+870原始沟谷处合理设置排水箱涵加强地表水的排泄。3.11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工程线路涉及的工点众多,主要有路堑挖方边坡、填方路堤边坡及高架桥墩/台开挖过程中的桩孔等,结合本工程场地现有的工程地质条件,相应工点可能出现的工程风险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边坡失稳垮塌:主线里程K5+400~K5+600道路右侧将形成最大高度约26.7米的填方边坡,里程K5+600~K6+090道路左侧将形成最大坡高约28m的填方边坡,道路右侧将形成最大坡高约21m的填方边坡,里程K6+090~K6+160道路左侧将形成高度最大约16m的填方边坡,里程里程K6+160~K6+390道路两侧将形成高度最大分别约22.8m、17.7的路堑边坡,里程里程K6+650~K6+770道路两侧将形成高度最大分别约116m、19.1m的高路堤边坡;百节立交A匝道AK+160~AK0+210左侧填方过渡段将形成高度最大约17.7m的填方边坡。边坡高度较大,边坡施工回填或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土坡滑移变形或岩坡掉块或滑塌,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及支挡工作。(2)桥台/墩成孔困难:拟建桥梁段填土厚度较大段,成分不均匀,主要为素填土,结构稍密,未经夯实处理,自身固结未完成。在机械成孔时,场地地下水较发育,地下水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在丰水期及雨季施工时,将对桥梁段桥台(墩)成桩孔壁垮塌加剧,在施工时应配备必要的排水设备并做好相应的预案,避免出现塌孔现象。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应避免高空坠物等情况发生,确保安全。(3)拟建道路沿线分布众多民房、居民楼、天桥、涵洞、绕城高速桥梁段,根据设计方案,位于红线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建议对其进行拆迁,对已有天桥、天桥、涵洞、绕城高速桥梁段及放坡线及红线以外的建构筑物建议加强监控检测工作,做好保护工作。(4)在拟建道路、立交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有电力、电信、给排水、燃气等管线设施,沿线修建有电杆等电力设施,施工开挖对其影响大,建议在施工前应先对线路范围内相关设施的进行迁移、改线,对影响范围外的管线设施亦应注意保护。(5)拟建道路及匝道部分地段位于既有道路上,道路施工开挖将封闭该段道路,施工前应做好交通改线的准备和相应的预案措施;施工时加强边坡的支护工作,并做好地面的监测工作。(6)因地质结构的复杂性、不均匀性、隐蔽性等造成以下风险:=1\*GB3①裂隙面未暴露于地表,裂隙面会出现一定的起伏变化,局部界面倾角变陡,会恶化稳定性。=2\*GB3②若开挖过程中发现泥化夹层和层间渗水,需立刻停止施工。=3\*GB3③不可避免的施工扰动或不合理的施工方式会造成岩土体出现不可逆的损伤。=4\*GB3④排水不畅时,边坡会出现瞬时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不利。=5\*GB3⑤不能在边坡坡顶加载。3.12结论与建议3.12.1结论(1)通过本次勘察地质环境已经查明:拟建工程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砂岩及粉砂岩。该段位于南温泉背斜西翼,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构造地质条件简单。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280°~300°,倾角58°~65°,场地内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河道、沟浜、人防硐室、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总体稳定,适宜渝南大道D段南段项目建设。(2)根据地区经验及相关试验数据,场地内地下水、地表水、素填土及粉质粘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3)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其中主线桥梁段的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应采用7度抗震措施设防。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场地类别Ⅰ类、Ⅱ类,特征周期0.25s、0.35s;为抗震一般和有利地段,道路路基部分抗震设计可采用简易抗震设防措施。3.12.2建议(1)线路路基段应设置有效的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对路基产生危害及影响线路稳定性;在挖、填方边坡段,应设置相应坡面防护措施,并应在边坡坡顶、坡面、坡脚设置排水系统,在坡顶外围设置截水。边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信息法施工,施工中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2)填土路堤边坡,允许坡率取1:1.75或1:2.00,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得小于本规范表3.6.8的规定值(路堤的堤身稳定性安全系数:1.35);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建议边坡高度要考虑影响范围高度,不仅是边坡临空高度(切坡处)。分层压实填筑路基填土后筑路,不同深度均应满足各路基结构层压实度要求后方可作为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规定。填方路段应在清除清除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等斜坡斜滑、易软化土体,在填筑前建议予以清除换填,换填深度建议按坡地0.5~1.5m控制,并开挖倒坡,增加填土与基岩的磨擦力;半挖半填地段,应注意持力层性质差异较大带来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其中白节立交H匝道里程HK0+570~HK0+670段现状填土较厚(最厚可达24.7m),主要呈松散状,建议设计对现状填土单独处理。本场地路线沿线场地沟谷地带分布的鱼塘、水田、沟谷等可能出现的淤泥质土、饱和粉质粘土厚度0.5~2.0m,建议进行清淤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建议按1~3m控制。(3)整个场地挖填边坡较多,边坡开挖、挖填后坡面应及时封闭,避免出现边坡不利情况。(4)拟建高架桥梁段填土厚度较大,成分不均匀,主要为素填土,结构松散~稍密,自身固结未完成。在机械成孔时,场地地下水较发育,地下水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在丰水期及雨季施工时,将对桥梁段桥台(墩)成桩孔壁垮塌加剧,在施工时应配备必要的排水设备并做好相应的预案,避免出现塌孔现象。(5)挖方路堑岩质边坡,沿边坡岩体破裂角或稳定坡率1:0.75放坡(分级)处理,坡面采取相应的坡面防护措施,及时封闭,坡体主要为砂质泥岩、粉砂岩,易风化,建议采用喷浆护壁等防风化措施及时对坡面进行封闭,坡顶应设置截水沟。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开挖后揭露的中等风化基岩可直接作为地基持力层。特别拟建线路挖方顺层边坡,建议按边坡岩体破裂角分级放坡,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坡率放坡开挖、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坡顶设截水沟,坡面作防风化处理;坡顶卸荷裂隙不发育,受施工开挖、放炮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加剧卸荷裂隙,建议施工期间加强监测并作好应急预案。挖方段边坡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跳槽开挖。边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信息法施工,施工中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加强结构面检验,控制爆破药量。(6)拟建场地出现的超限边坡,如主线里程K5+400~K5+600、里程K5+600~K6+090、里程K6+090~K6+160、里程K6+650~K6+770道路、百节立交A匝道AK+160~AK0+210段等,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文的规定,应进行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工作。(7)拟建道路沿线分布众多民房、居民楼、居民楼、天桥、涵洞、绕城高速桥梁段,根据设计方案,位于红线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建议对其进行拆迁,对已有天桥、天桥、涵洞、绕城高速桥梁段及放坡线及红线以外的建构筑物建议加强监控检测工作,做好保护工作。(8)在拟建道路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有电力、电信、给排水、燃气、燃油等管线设施,局部段修建有电杆等电力设施,在施工前应先对线路范围内相关设施的进行迁移、改线,对影响范围外的管线设施亦应注意保护。(9)拟建C14-2墩、G3-1墩距离4#涵洞相对较近,建议施工上述拟建桥墩的位置保护4#涵洞的安全。(10)若采用人工挖孔桩,桥墩基础施工时应注意低洼地段的排水,土层厚度较大地段注应意通风;对于下部土层厚度大、存在地下水时,建议选用机械成孔、做好有效护壁措施;建议土层厚度较大的低洼地段选用钻孔灌注桩或冲孔桩等机械成桩工艺。(11)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议本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为重点设防。地震作用下,对填筑在陡坡斜坡上的高填方路段,如填筑处理不当,发生填方滑动的可能性较大;建议设计时对边坡进行地震工况下的校核。(12)道路施工过程中及运营期,原地地貌沟谷区域采用填方路基区域,易改变地下水径流及流量,造成地表水的淤积、雨季可能造成地下水位抬升,沟谷地带易形成对路基的浸泡等问题,建议在主线道路里程K5+630~K6+170、K6+370~K6+410、K6+510~K6+540、K6+670~K6+730、K6+830~K6+870原始沟谷处合理设置排水箱涵加强地表水的排泄。(13)本场地陡倾岩层试验时,垂直加压易沿层面破裂致抗压强度偏低、数据失真,应避免在样品中出现层面或裂隙;场地内砂质泥岩、砂岩和粉砂岩的力学指标变异性较大,施工时可能在局部地段或部分桩位岩石抗压强度实测值略低于标准值的情况,建议设计时予以考虑并预设调整措施;本报告中的岩石参数标准值是根据岩石室内试验成果统计值按照规范的相关规定结合地区经验所得,是反映场地内岩体普遍特征的数值,与具体基础(桩)位置的实际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吊车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工程建筑劳动合同样本
- 广告牌制作项目承包协议
- 实训学员就业协议书范例
- 专业建筑安装工程设计合同
- 房产债务抵消协议书
- 双方自愿离婚协议书范本参考样式
- 2024年委托加工标准合同范本
- 2024年清洁生产技术咨询合同范本
- 工业产品供销合同样本
- 黑龙江小学五年级第5单元第4课第3节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市政道路水稳层项目施工合同
- T∕CREA 005-2021 老年人照料设施与适老居住建筑部品体系标准
- BlueCat核心服务保障专家
- (完整版)矿用支护材料抽检管理制度
- 转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复习教案
- 中国传统食物英文简介chinese traditional food(课堂PPT)
-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八讲 报业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与无产阶级报业的兴起
- 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 最新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机器人教案
- Minitab全面培训教程(最新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