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民间、民俗体育1》-支持高清浏览_第1页
《西北民族、民间、民俗体育1》-支持高清浏览_第2页
《西北民族、民间、民俗体育1》-支持高清浏览_第3页
《西北民族、民间、民俗体育1》-支持高清浏览_第4页
《西北民族、民间、民俗体育1》-支持高清浏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上属于三大高原交汇、三大流域并存的地区,但在文化上却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文化类型,聚居着回族、藏族、东乡族、保安族、土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裕固族、撒拉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是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同样以其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特征在中华大地上处于显赫地位。其价值体现在与各种文化的融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下发展起来的,它吸收和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多种文化形态。· 它原本属于自然的体育项目,但经过各民族人民群众不断的特色“改造”,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负载许许多多的人文阐释,使其获得自然的渲染和浓浓的人文气息,从而进入“形似山不是山,形似水不是水”的状态,致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再是单一的、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体育的人格化,是一种体育文化与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是蕴涵着人文气息与本质力量的形神和谐的统一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具有体育普遍意义上的特点以外,还以丰富的人文性来反映各民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风俗习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在各自的民族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族体育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民族传统体育一般指本民族创造的历史沿袭的体育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一般指生活在特殊区域的人群世代传承的表现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身体活动。·

西北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干旱山区或草原牧区,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也表现出浓厚的地域风味,例如

藏族的骑马、射箭、跳锅庄舞,回族的武术、荡秋

千、维吾尔族的达瓦孜、蒙古族的赛马等等。自强

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原始朴素和谐的理想,中和融通的文化形态决定了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向内发展、追求身心自我完善、形体自娱、不事竞

争的体育文化形态。·

自古以来,西北少数民族区地势奇特,经济落后,在原始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从生产生活中发展而来,处处表现出各民族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至今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仍然借助于民俗活动,以与其它文化形式并存的方式存在于现代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有宗教传承、民俗传承、生产方式传承等形式。·

随着近几年体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民族风情旅游倍受青睐,民族风情表演活动的“动

态”文化无疑为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

“画龙点睛”之功,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便是“动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项目的流失以及发展的局限性是西北少数民

族体育文化所面对的现实问题。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分析·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在的优势:西北地区地域广阔,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大约有45个少数民族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存,主要以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为主。他们分属于14个民族自治州和26个民族自治县,人口大约为1529.17万人,除陕西少数民族数量少,且与汉族散杂居以外,其他省(区)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甘肃占10.3%,青海占42.1%,宁夏占32.9%,新疆占62.4%。西北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尽管部分项目己经失传。·

但许多民族体育项目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得到完整传承的项目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先

决条件,如东乡族的武术、荡秋千、斗牛、打花

棍、扭扁担、等多种项目。青海土家族的摔跤、

扁担劲、斗角、搭撑腰、耍陀、石锁、石担、跳

红灯、打飞棒、划龙舟、踢毽、撒尔嗬、板凳龙、花棍、骑竹马、踩脚马、抱磨盘赛跑、抵扛、拉

头巾、踏木桩、滚坛子、滚铁环、捡子、舞草把

龙、茅古斯、地龙、攀藤、撑杆跳远、拔地功、

倒挂金钩、高脚马、跳马儿、抱蛋、摆手舞、荡

秋千、武术等。西北各地回族的损牛、打木球、

武术、堆人山、排打功、摔跤、皮条、杠子、石

担、耍中蟠、赶木球、滚灯、扔石锁、拔河、对

棍、花式跳绳、顺风扯旗、扔包、跳格、斗鸡赛、踢毽、找铆球、洒蛋蛋、踢毽、拔腰、抱小腰、

擂杆、跳皮筋、赶老牛、打砖等。蒙古族的射箭、赛马、大象拔河、叼羊、摔跤、打布鲁、布木格、踢牛嘎拉哈、打唠唠球、击石球、赛驴、蒙棋等。·

旅游资源环境是搞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搭档。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在民族聚居区域内,众多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资源。·

自然景观:西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区域范围内山水绵延,纵横交错,郁郁葱葱

的森林草场、有利于健康的清新空气、大气磅礴

的长江水系源头、汹涌澎湃的黄河源头,河西走

廊型色各异的沙漠丘陵、巍峨险峻的山峰、别有

天地的大小牧场、闻名全国的敦煌莫高窟,还有

誉满全国的桑科草原,令人神往的天山雪域高原,享誉世界的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宁夏沙湖的

沙雕比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自成一体的奇异壮

观的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赋予了西北

地区体育旅游资源鲜明的民族特色。·

人文景观:西北地区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独具特色的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

伏羲文化故里的中国古代文化烙印,藏传佛教文

化的塔尔寺、拉卜楞寺,西夏文化的源头等等,

都市文化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浓郁色彩。一座座

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民族居住城镇、以民族聚居

区为代表的民族村、著名古城遗址、寺庙、古陵

墓、题刻碑亭、古建筑、古道、古桥梁、古渡口、古代盐业遗址、革命旧址、烈士陵园、浓郁的民

族传统民俗、节日活动、手工艺品、饮食文化,

等等。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

于丰厚的人文景观,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

灵魂支柱。·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反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特殊形式,对少数

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显着的促进作

用,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具有

不可估量的贡献,不断激发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的发掘、整理和提高。随着社会的进

步经济的发展,农村民间的与城市的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无论是自娱形式还是表演形

式和审美角度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城市

的民族体育与传统相比会出现变异交融的

特点,形成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态。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步伐的加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形式都会发生交融,

产生新的体育形态和特征,将会给少数民

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更大挑战。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类型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是民征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宗教性与民俗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与体育文化相融合

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是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传承的。少数民

族体育文化不仅表现一个民族的外在风貌,而且

内存着民族灵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在少数民

族文化独有的天然屏障式的自然环境中逐步形成

的,所追求的是自然的、开放的、不受约束的、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理念。其体育文化的思

想和体育运动的内容对人类健康具有永恒的价值。·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透露出民族整体性、普遍性和群体性的宗教文化认同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宗教信仰、民族感情和体育思想融为一体。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域分布较广,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较大,自然生态环境及体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不同的少数民族社会通过生产劳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创造出了不同类型的民族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的内容。他们所形成的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交融性和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特征,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维系民族文化为纽带的民族群体一体化的体育思想、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类型·

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大都生活在山区、荒漠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高原地区和草原,他们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分布的地域环境,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形成的地域性特征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依托不同的自然环境,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山地体育文化·

以西北部分地区(包括六盘山地区、松鸣岩地区和青海省的玉树地区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就属于山地体育文化的类型。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地貌复杂,交通、信息不便,农业生态条件差,物质资源丰富等。那里体育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体育形态内容的多样性。譬如: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的许多少数民族的丢包和秋千、藏族的跳锅庄、保安族的踢毽子、哈萨克族的马术、回族的武术等,都表现出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的娱乐活动方式。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比如与自然环境和谐相依的民族体育舞蹈,表现出了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追求自然和谐和憧憬幸福生活的体育思想。自然屏障使山区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农村体育文化·

我国西北地区部分农村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就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村体育文化类型。其自然环境特征为:荒漠戈壁占广大面积,干旱缺水,多数地区地广人稀,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环境的抗争中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体育文化。譬如,回族的扭扁担、东乡族的赛皮筏、土族的踢毽子、柯尔克孜族的刁羊、蒙古族的赛骆驼等,都反映了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造就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现象。由于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群众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体育文化与民族饮食、风俗习惯、节日庆典和宗教活动有关。这些文化形式和活动内容帮助人们形成了深厚的民族体育行为和体育思想。高原体育文化·

生活在我国青臧高原地区的藏、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就属于高原体育文化的类型。这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类型。壮美的青藏高原以高海拔为自然屏障把高原与其他地方隔绝开来,生活在高原的少数民族群众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造就了独特的体育文化思想和运动形式。譬如,藏族的达玖、达则、朵加、北嘎、古朵,门巴族的巴加惹比、龙普勒、旁玛夏让白,珞巴族的跳竿、举重石、抓牛戏等。高原特殊的气候和少数民族虔诚的宗教信仰是这里体育文化的源泉,佛教在青藏高原有极为深厚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体育文化带有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自由和随意是这里体育思想的主旋律。在他们的生活中无不渗透着民族体育文化的内容。草原体育文化·

分布在我国西北的甘肃、新疆、青海等牧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体上属于草原体育文化的类型。草原游牧文化是草原体育文化的主要特质,贯穿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草原牧区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特点形成了依附于草原环境的体育文化。譬如,蒙古族的赛马、摔跤、打布鲁,藏族的赛牦牛、大象拔河,哈萨克族的姑娘追、马上摔跤,裕固族的射击,维吾尔族的马术、打嘎儿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侠义豪迈的体育文化思想。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创造出了带有浓郁草原气息的人与动物和谐相融的体育文化。勇敢、顽强是他们体育思想的最高境界。·

以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类型划分不是绝对的,各类民族体育文化形态之间不仅存在交叉重合,

而且其内部也有区别。无论何种类型的民族体育

文化,都是在一定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以特殊的自

然屏障将其他文化与之隔绝开来。显然,少数民

族多样性的自然环境和各民族独特的历史背景,

所形成的体育文化与社会主流体育文化截然不同。因为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的气质、民族心理、生

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自具有鲜

明的表现特征。在少数民族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

过程中,其体育文化与民族社会形态互相交织,

互相渗透,以不同的方式深刻影响着少数民族社

会发展的整个过程。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

体育文化与其他任何类型的文化一样都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在其比较全面的意义上讲一般也应包括该民族的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同样也是特定背景下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组成因素。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是民族文化也是体育文化。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制约性与局限性·

经济的类型和发展决定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这是经济--文化关系结构的基本规律。同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决定该民族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体育文化建设的水平和速

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体育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多民族融合。不同的地理环境、意识形态、思

想心理、宗教信仰、传统观念及感情等方面的因

素,各民族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使原有的民族分化成为新的共同体。随着民族的变迁,西北地区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乌

兹别克、柯尔克孜、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

撒拉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交织在一起,这就决定

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经济的相互联系与由

此而是决定了的民族体育文化的相互渗透。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所体现的多类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和北民多族地元区的化化各少数民族形成了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异质性社会文化。由此也造成了各民族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性格、人的社会化方式以及人的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即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排它性。西北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在总体上表现出多类型和多元化的特点:一是传统文化主导型。如维吾尔、哈萨克、俄罗斯、藏、蒙古等民族。这些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有比较完整的传统民族文化体系,形成比较大的少数民族社区,保持了比较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相应的这些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也体现出浓厚传统色彩和民族个性,不少运动项目如蒙古式摔跤等等只有在这些民族中存在和流传,具有很强的民族标识性质。二是开放兼容型。如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塔尔、裕固等民族。这些民族既有古老的传统民族文化,又积极吸收外来先进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和汉语、汉文等,社会发育程度较高,宗教影响相对较小,相对而言这些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从观念到具体活动方式都体现出开放兼容易交流、易学习等特点,不少活动方式在多个少数民族中共同流传,如青年男女酷爱的“刁羊”、赛马、射箭成为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三是宗教凝聚型。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的其它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都会在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留下极其深广的烙印,·

同样体育与宗教也存在互渗现象。这在民族宗教与民族体育间尤为突出,因为宗教信仰是少数民

族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维吾尔、回、撒

拉、保安、东乡等民族都信仰伊斯兰教,古代的

蒙古族信仰萨满教,从元朝起开始信仰藏传佛教,宗教信仰对教徒有很强的约束力,对形成共同的

生活习俗和心理状态发生着主导作用,这些民族

的体育文化也相应打上宗教的烙印。许多传统体

育项目有的甚至直接来源于宗教活动。如蒙古族

的那达慕大会源自于先前的祭敖包活动,祭敖包

本身就是一种宗教活动。在此活动中举行骑马、

射箭、摔跤等比赛和许多欢庆活动。人们在这里

互通信息、增加友谊,在进一步强化宗教情感的

同时,显现出民族传统体育的勃勃生机,展现出

不同的风格。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亲和力与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融个民合族性世代沿袭下来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内容。这些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性和区域性的民族文化载体,标志着一定民族、一定区域最持久和最本质的活力,是构成各民族、各地区综合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外,还具有明显的相融性和亲和力。在长期的生产交往和社会交流中,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彼此吸收、扬长避短,形成了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区域文化。在传统体育文化上呈现出各个民族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在对其它文化的吸纳方面,作为中国西北农牧民族融合的典型区域之一,宁夏地区的汉民族曾吸收各游牧民族尚武善战之优长,各游牧民族则吸纳汉民族尚礼好学之风习,相濡互化,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来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如回族文化基本上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形态多样性和历史悠久性·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种类繁多,无论从整体,还是单项或某一个民族来看,都呈现出绚丽的文化光彩。从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态来看,大体可分为空中运动、骑术运动、水上运动和陆上运动四大类。空中运动主要有跳板、达瓦孜和秋千(一人秋、二人秋、四人秋、摸秋、轮子秋)等。例如秋千土家族的八人大秋千,羌族等民族的四人秋千,青海土族的轮子秋,维吾尔族的沙哈尔地,柯尔克孜族的两人秋千等。此外,朝鲜族、锡伯族、等都有自己充满情趣的秋千运动。骑术运动主要有赛马、马术、马球、赛马射击、飞马拾银、马上摔跤、跳马、赛骆驼、赛牦牛、刁羊等。水上运动主要有赛皮筏、游泳比赛、潜水比赛、水上单竹漂、水中捉鸭子等。·

陆上运动更是种类繁多,有打布鲁、丢花包、抛绣球、摔跤、大象拔河、射击、武术、球类、技

巧等,而且每个门类项目众多,各具特色。每一

个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都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的

民族体育文化。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绚丽多

彩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种族繁衍、生产劳动、

节日庆典、宗教祭祀等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譬如,哈萨克等民族的姑娘追、朝鲜族的跳板、

回族的掼牛、藏族的射箭、哈萨克族的克孜库瓦

尔、赫哲族的叉草球等等,不仅反映出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穿透性,而且体现了西北少

数民族体育文化形态的多样性。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分布的立体性和显著的环境适应性·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的,反映了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形态。我国是一个具有

55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左右,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分布在我国70%的疆土上,而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土地贫瘠、资源缺乏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其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伴随着我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特征,少数民族及其传统体育文化亦呈现出立体性的分布特征。居住在高原地带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民族的高原体育文化;聚居在低海拔地带的傣族、水族、布依族、壮族、黎族等民族的山地体育文化;其他聚居在这两头中间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的草原体育文化和农村体育文化。这样随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理分布特征,其体育文化亦呈现出立体性的分布特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人民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文化创造,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性特征。从地域分布特征来看,有生活在高海拔地带的藏、门巴、珞巴等民族的高原体育文化;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带的回、蒙、东乡、保安、撒拉、土族等民族的农村体育文化;游牧在草原牧场的蒙、藏、裕固、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草原体育文化;聚居在高山地带的景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民族的山地体育文化。从存在形式来看,有空中运动,如秋千、跳板、达瓦孜等;马上运动,如赛马、马上摔跤、跑马射箭、马上拾银等;水上运动,如赛龙舟、赛皮筏、踩独木滑水、游泳比赛等;陆上运动,如摔跤、角抵、射箭、武术、技巧等。从运动特点来看,有跑跳投类,如跑火把、打布鲁、丢花包等;体操类,如爬花杆、独木桥、爬绳比赛等;球类,如马球、击石球、竿球等;水上运动类,如划龙舟、赛皮筏、放木筏等;射击类,如弹弓、打筒炮枪、射箭等;骑术类,如赛马、赛骆驼、刁羊、姑娘追等;角力类,如摔跤、大象拔河、顶扁担等;武艺类,如末旗、各种武术、象步虎掌等;舞蹈类,如锅庄、跳花鼓、跳木鼓等;游戏及其他类,如抢花炮、哆毽、打陀螺、扳腰等等。体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人民在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中对族内群体生存轨迹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与生存环境相互融合的结果,能够在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中被一代一代的复制下来,都与其特定的生存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一般来讲,聚居在高原地带的少数民族,其体育文化都与高原缺氧而寒冷的环境相适应,譬如,藏、

门巴、珞巴等民族在运动时都穿厚而长的服装,其

运动项目有赛马、摔跤、登山、赛牦牛等。聚居在

低海拔地带的少数民族,其体育文化都有适应低海

拔地区的特点,譬如,苗、彝、壮、布依、傣、侗

等民族在运动时,其服装有薄而短的特点,运动项

目有秋千、游泳、赛龙舟、独木滑水、踢毽、跳竹

竿等。生活在游牧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其体育文化

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特点,譬如,蒙、藏、裕

固、哈萨克等民族赛马、摔跤、刁羊等运动项目均

表现出草原文化的特征。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

“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越绝书》卷八对

越人体育文化的痕迹也有记载:“夫越,性而愚,

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

则难从,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

另外,由于生存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还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点。聚居在我国长江以南和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体育活动主要靠群体力量来

完成,并且体育文化的内容具有小、快、灵的特点,譬如,赛龙舟、舞狮、抢花炮等。这主要是南方人

口稠密,人群交往频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

惯了协调配合。而生活在长江以北的北方少数民族

的体育活动内容则更多地以个体活动为表现形式,

并且表现出力量、凶悍、顽强的特征,譬如,赛马、射箭、摔跤、押架等。这与北方民族所处的生存环

境密切相关。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传承的神秘性和民族的认同性·

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往往带有神秘的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