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学设计_第1页
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学设计_第2页
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学设计_第3页
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学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四、教学方法:课堂分组探究法、问答法等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看两幅漫画,问:这两幅漫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由此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苏联改革的背景、师:概括苏联斯大林模式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斯大林的逝世为苏联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师:让学生观看本三幅照片,然后指出:苏联的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三位领导人时期。赫鲁晓夫的改革问:同学们,那么你们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改革?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赫鲁晓夫的改革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是失误?生:.赫鲁晓夫改革正确的内容:(1)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工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2)政治改革。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问:失误又有哪些?(出示材料)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材料二: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做出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材料三: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生:失误有:冒进、瞎指挥、不深入……全盘否定斯大林、个人崇拜等等问: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生:成效甚微。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问:.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生:1.改革没有结合国情;2.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3.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4.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列日涅夫的改革师: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前期有所发展,他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实行“新经济体制”。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上升到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上升到85%——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师:面对一次次改革失败的戈尔巴乔夫又做了那些努力?生:归纳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还对价格、信贷、税收等体制进行改革,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政治改革:A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B宪法删去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C苏共“二十八大”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后果如何?生:经济改革失败导致经济衰退;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的领导地位苏联解体。师:阅读课本,简述苏联解体的过程生: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八一九”事件;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师:有人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归纳:苏联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斯大林体制下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纠正2、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的民族高压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3、外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4、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大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必须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加以总结,对其教训则应引以为戒,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七、课堂练习(略)3本课相关原始资料链接赫鲁晓夫于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一个“内部报告”斯大林逝世以后,党中央委员会开始执行如下方针:坚定而不懈地指明:夸大某个人的作用,把他变成具有神仙般非凡品质的超人,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相违背的,是不能容许的。由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充分认识到个人崇拜所造成的实际后果以及因破坏党的集体领导原则而带来的巨大危害,同时由于个人独揽大权这一事实,党中央认为绝对有必要向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有关这个问题的材料。斯大林的一些不良品质在列宁活着的时候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但在以后年代里已经发展到严重地滥用职权的地步,因而给我们党造成莫大的损失。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现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他不仅对反对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连被他看成与他的思想相违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地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这一名词可以使犯了思想错误或只卷入争论的人毋须证明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它可以自动给这些人加上这个罪名,可以破坏革命法制的一切准则,对他们实施最残酷的迫害,以对付在某一点上不同意斯大林的人,对付那些只是被怀疑有敌意的人,对付那些受到诬陷的人。我们现在能够广泛地提出克服敌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人崇拜和消除它造成的严重后果等问题,证明我们党有着伟大的道德力量和政治力量。──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我们需要整个社会生活的广泛民主化。它也是业已开始的进程不可逆转的主要保证。只有通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所固有的民主形式,通过扩大自治的这种民主形式,我们才能在生产、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方面,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里前进。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深刻革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的制度在各个方面的决定性方面,即经济方面、社会政治方面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改革的实质恰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