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汉到江南三地名楼从黄鹤楼到雷峰新塔对风景名胜区历史名楼重建的回顾与反思_第1页
从三国汉到江南三地名楼从黄鹤楼到雷峰新塔对风景名胜区历史名楼重建的回顾与反思_第2页
从三国汉到江南三地名楼从黄鹤楼到雷峰新塔对风景名胜区历史名楼重建的回顾与反思_第3页
从三国汉到江南三地名楼从黄鹤楼到雷峰新塔对风景名胜区历史名楼重建的回顾与反思_第4页
从三国汉到江南三地名楼从黄鹤楼到雷峰新塔对风景名胜区历史名楼重建的回顾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三国汉到江南三地名楼从黄鹤楼到雷峰新塔对风景名胜区历史名楼重建的回顾与反思

中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都起源于几千年的文化渊源。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亭子(历史著名的亭子)和武昌的木兰在历史上有相似之处。但都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多为木结构,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亭台楼阁在经历了风霜雨雪的侵蚀或战乱的破坏后,留存至今的大多只剩下历史遗址(迹);即便是西湖边上的雷峰塔(砖结构),也由于早年国人的迷信,为求平安抽取塔芯的砖块而使其历尽几百年后也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圮毁。在对留有这些遗迹(址)的风景名胜区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时就有如何对待和恢复这些历史名楼的问题。一、以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假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鹤楼在她最后一次被烧毁的近一百周年之际,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恢复重建,再次落成于武昌蛇山之上。新楼以清同治楼(1)为原型重新设计而成,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四望如一。但据传闻有一个外国游客在一翻译的陪同下来参观,登楼前他手摸楼柱,感觉不是木头的,于是他问翻译,翻译向他解释,历史上的黄鹤楼已在一百多年前被烧毁,这是今人重建的黄鹤楼。老外二话没说,调头就走,原来老外是来中国看古董的,他认为今之黄鹤楼非古之楼也,是“假古董”,不值一登。一时间舆论哗然,国人妄自菲薄之情油然而生;既然如此,那下面我们就有必要来回顾一下黄鹤楼的历史与文化,看看她到底值不值得一登。据史书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史上经历了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其屡毁屡建达十次之多。其初期原为夏口城上的军事岗楼,城为战守,楼为眺望。至唐代,黄鹤楼才变为观赏楼,是“透迄退公”、“登车送远”的官吏和文人骚客们“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地方。历代名人如李白、辛弃疾、陆游等在黄鹤楼上均有题诗,黄鹤楼更因崔颢“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诗闻名千古,成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又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乾隆六十四年(公元1800年),乾隆皇帝到江南微服私访时,曾到武昌游历,并游览黄鹤楼,为黄鹤楼建筑所倾,在登临黄鹤楼时书写了“江汉仙踪”四字横匾,这在江南三大名楼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又为黄鹤楼建筑增添了历史文化的积淀。黄鹤楼在始建后的一千多年里,命运多舛,但始终不废,均源于此。从上可以看出,黄鹤楼的魅力在于她所承载的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其建筑可毁,但其身上所层积的历史文化是永恒的,这就是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为什么都热衷于重建历史名楼的真正原因,看来又似乎和“假古董”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当然,我们还可以列举更多的重建理由,但事情好像并不是这么简单。二、中国建筑物的保护历程风景名胜区中的历史名楼属于古建筑,要真正搞清楚其恢复重建中的若干问题,就得首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历程,以对其本身的构造特征有个比较清晰的总体认识。1、中国古建筑的“不暗石性”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当时我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奠基人朱启钤先生在江南图书馆发现了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手抄本,便委托商务印书馆以石印本印行,由此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河。到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正式成立,时任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先生带领营造学社的成员们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测量、摄影、分析和研究了2000余项古建筑,并把近代的科学方法应用到研究中国古建筑上。梁先生在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时,对其有这样的描述,“…古者中原为产木之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11”。也就是说,中国(古)建筑“注重木材,不暗石性11”,和古罗马、古希腊用石头建造的建筑是不一样的;“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盖中国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欲以人工与自然物体竟久存之实,且既安于新陈代谢之理,以自然生灭为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如失慎焚毁亦视为灾异天谴,非材料工程之过11”。可以看出中国之建筑“属于环境思想方面,与其他建筑之历史背景(有)迥然不同者11”。2、重建文物建筑的一般价值对于古建筑的修缮和重建,近代民国就有了,不过数量很有限。“在古建筑之修茸方面,刘敦桢、卢树森之重修南京栖霞寺塔,实开我修理古建筑之新纪元。北平故都文物之整理,由基泰工程司杨廷宝与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梁思成等共负设计之责,曾修茸天坛、国子监,玉泉山各牌楼、五塔寺等处古建筑。计划而未实现重修者如曲阜孔庙,曾一度拟修,由梁思成计划。此外如杭州六和塔,赵县大石桥,登封观星台,长安小雁塔等等,皆曾付托中国营造学社计划,皆为战事骤起,未克实现。梁思成、莫宗江设计之南昌滕王阁,则为推想古代原状重建之尝试计划也”。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古建筑以抢救性保护修缮为主,但同时还是恢复重建了一些重要的文物建筑,如“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文物建筑复原重修的例子,易地搬迁保护的工程也有不少。最早复原重修的例子是1952年文化部文物局对北海团城上衍祥门的复原重修工程。这时正当建国初期,为了振奋民族精神,把被八国联军侵略军烧毁了的这座门楼按照与它对称,形制完全相同的昭景门的形式与结构复原重修起来了。它不仅起到了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而且使团城这一组只缺这一门楼的建筑群完整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8”。那时的重建工作基本上延用传统施工工艺和材料,严格根据历史的考证按原样复原。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经济上的许可,重建了不少有影响的古建筑,如“改革开放以来,复原重建的文物建筑工程更多了。如北京明十三陵的昭陵,颐和园的景明楼、澹宁堂,北海公园的琼岛牌楼,居庸关的城墙、城楼、寺观、衙署,广州光孝寺的钟楼,苏州瑞光塔,辽宁朝阳北塔等等18”。还包括上文提到的黄鹤楼以及南昌的滕王阁等(仿古重建),社会反响非常好。自古以来,中国那些重要的(古)建筑就在不断的进行这样的修缮和重建。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假古董”的概念。三、从雷峰塔的测试看个新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上面有关老外拒登黄鹤楼的传闻,我们没有必要去考证是否真有其事;但所谓的“假古董”之说确实不知何时而起,在国内争议了很多年,而且还在继续,且正襟危坐,堂堂皇皇,闹得人们如今在对待重要的古建筑(历史名楼)的修缮和重建问题上突然感到不知所措起来;直至本世纪初在西湖边上雷峰塔的重建。雷峰塔的历史无需在这里介绍,只要是中国人大多知道有关她的传奇故事。要说的是雷峰塔的设计者为避免被人带上“假古董”的帽子,首先表明自己设计的是个新的景观建筑,如“需要强调的是,雷峰新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背景中新建的景观建筑,绝不等同于对已经倒掉的雷峰塔的“复原”。“新建”不是去恢复历史建筑原貌,而是基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物质功能要求而建造新的建筑,是当代社会文化和技术条件的写照51”。但从雷峰新塔建成的外观效果看,这样的话恐怕是有点言不由衷;站在西湖边上远远望去,有谁会认为他是一座新建筑呢?新建的倒是。于是又有,“新塔在隐含历史影像特征的同时,采用了现代的材料、技术和一些区别于古建筑的特征,以避免传达虚假含混的信息,混淆历史的真实性51”。恐怕这个“区别于古建筑的特征”只有设计者才知道;难道就是基座上的那两部垂直玻璃电梯吗(从西湖边上看不到)?接下来的问题是,在西湖边上,我们需要这样一座“当代社会文化写照”的新景观建筑吗?如果我们的重建工作不是为了去传承历史上的那段历史和传说,而是为了体现当代文化,那么重建还有意义吗?业界在对待古建筑(历史名楼)的重建问题上正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我们看到由于缺乏足够的自信,雷峰塔最终的设计偏离了重建时的初衷(2)。今日国人所习见的雷峰塔“竞是个里外不符的虚伪品,尤其委曲冤枉的是内部雄伟的形制”,这是翻用梁思成先生的话(3)。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的重建为什么怕被人称之为“假古董”呢?下面我们就不妨去探究一下“假古董”之说的根源。四、“假古”之原因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问题的出现必定有其形成的原因,“假古董”之说也然;对“假古董”之说的根源探究大致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是从社会层面,另一个是从理论层面。1、历史街区文化街区商业发展的现状首先谈谈社会层面的根源,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上各种类型仿古建筑的泛滥。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的影响,各地的风景区和城市园林建设中,到处充斥着大大小小的仿古建筑。还有一些历史名城为了体现古城风貌,兴建了仿古一条街(如湖南的岳阳等),影响不错,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于是乎一些新兴的城市也跟着效仿,但由于缺少历史文化的积淀,再加上粗制滥造,弄得老百姓很有想法。同时,在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和保护中的“拆真造伪”之风也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正是由于不同地方建设指导思想的差异以及建设的“水平有高下,有的地方确实是仿而不佳,损害了古建筑的形象,因而被斥之为“假古董”,并进而波及到一些真正有科学依据复原的古建筑也受到“误伤”,致使一些同志一谈到古建筑的复原重修时就望而生畏18”。实际上,在老百姓眼中的“假古董”多是指那些粗制滥造的仿古建筑,在他们脑海里并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2、《威尼斯宪章》“假古董”之说理论层面的根源应该是《威尼斯宪章》在国内的介绍(4),它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意大利威利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全称为《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虽然在此之前有过两部雅典宪章(5),但对于保护遗产真实性的认识和具体原则、方法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国际上对历史遗产保护的关注却是从《威尼斯宪章》开始的。《威尼斯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并提出了在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中应遵守的两个基本原则,即真实性和完整性。而真实性原则是通过什么体现的呢,其中的第十五条里特别强调了“对于任何重建都应事先予以制止,只允许重修,也就是说,把现存但已解体的部分重新组合。”《威尼斯宪章》的这句话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而直接导致雷峰塔重建时所引起的广泛争议;这当中设计者如是说,“历史建筑的复原属于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方法,如《威尼斯宪章》、《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实施守则(草案)等文献的有关条款,都对复原文物建筑的做法提出了相当的限制甚至排斥。因此,在西湖边复原雷峰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能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形象去创造一座新建筑51”。这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无疑对欧洲的历史古迹保护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当它一传入中国,如上所述,就有些人像上世纪三十年代对待马列主义一样的教条起来;于是乎,本来没有的问题也变得有问题了,古建筑专家马炳坚先生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特别是当《威尼斯宪章》等国际性文件传入中国并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的指导性文件之后,有些文物保护工作者反而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他们不仅对我国几十年积累的文物古建筑修缮的成功经验、做法开始怀疑,而且对自己过去的业绩也开始否定,对长城、十三陵、清东西陵、赵州桥、南禅寺、佛光寺、独乐寺等这些曾大修、重建并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乃至世界遗产的古建筑的价值也产生了怀疑,对应县木塔这样处于危险状态的木构建筑如何修缮也没有了办法,对本来是十分正常的故宫古建筑修缮也议论纷纷、满目狐疑。总而言之,读了《威尼斯宪章》,反而一头雾水,不知道中国的事儿该怎么办了35”。可以看出,“假古董”之说的真正源头其实就是《威尼斯宪章》,而其在社会层面和理论层面的不断交织,最终使得更多的人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难道《威尼斯宪章》就是那个“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好像不竟然是。五、雷峰塔重建的历史名楼正如上文所介绍的,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早在《威尼斯宪章》诞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并已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的科学体系,换句话说,中国建筑的特点是必须正对的。对此《威尼斯宪章》的局限性就显现了出来,正如马炳坚先生所总结的,“纵观《威尼斯宪章》全文,应当说,它对历史古迹所下的定义,规定的保护与修复宗旨、措施及修复原则都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古迹保护与修复实际的。只是由于当时参加宪章制定的专家中缺少亚洲地区的代表,因此,对中国和东亚地区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古建筑的特殊性缺乏表述,只是概括地讲了“各国在各自的文化和传统范畴内负责实施这一规划”,这是它的局限性所在34”。而也正是由于其局限性的存在才导致了诸多理解上问题的出现。其实从《威利斯宪章》诞生以来,根据它的局限性就有一系列的后续国际文件对它进行完善,如针对历史园林保护的《佛罗伦萨宪章》,还有《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其中《佛罗伦萨宪章》首次给出了历史园林重建的前提条件,算是对《威利斯宪章》的第一次补充(7);而《奈良原真性文件》“使我们可以对遗产保护领域的传统思想发起挑战”,即“有关文化遗产价值及相关信息源可信性的一切判断,在不同文化之间可能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文化内,也可能不同。因此,不可能依据固定标准进行价值和原真性的基本评判。相反地,为了尊重所有文化,则要求对遗产的特性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