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_第1页
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_第2页
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_第3页
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_第4页
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目录前言 11公园基本情况 21.1自然地理概况 21.1.1地理位置与交通 21.1.2地貌 31.1.3气候 51.1.4水文 61.1.5土壤 61.1.6动植物种类 71.2社会经济概况 91.3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 101.3.1公园范围界定原则 101.3.1.1遗迹保护原则 111.3.1.2完整性原则 111.3.1.3旅游价值原则 111.3.1.4与相关规划协调原则 111.3.1.5实事求是原则 111.3.2范围界定主要依据 111.3.3公园范围界定 121.3.4公园范围划定的合理性与管理的有效性 121.4公园发展概况 131.4.1矿山公园的名称、资格授予时间 131.4.2矿山公园取得资格以前的地质研究程度与主要研究成果 131.4.3矿山公园申报和建设期间的考察、规划等工作概况 161.4.4矿山公园已完成的建设工作概况及已有的基本设施 171.4.5矿山公园已有的管理机构及人才结构情况 182矿山公园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182.1发展优势 182.2发展战略 182.3规划依据 192.3.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192.3.2相关指南、规范与通知 202.3.3地方的相关管理条例和规划文件 202.3规划目标 212.3.1总体目标 212.3.2分期目标 212.3.2.1近期发展目标(2019-2023年) 212.3.2.2中期发展目标(2024-2028年) 212.3.2.3远期发展目标(2029年以后) 212.4矿山公园发展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行性 223矿床发展史 223.1矿床地质背景 223.1.1矿床赋存地层 233.1.2矿床地质构造 243.1.2.1褶皱—大宝山向斜 243.1.2.2断裂 253.1.2.3节理 263.1.3与矿床有关的岩浆岩 263.2矿床发现史及矿山开发史 273.2.1矿床发现史 273.2.2矿山开发史 304矿山公园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384.1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384.1.1水环境 384.1.2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384.1.3大气环境 394.1.4“三废”处理 394.1.5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状况 394.2地质环境状况 404.3自然灾害状况 415矿业遗迹评价 415.1矿业遗迹类型与分布 415.1.1矿产地质遗迹 415.1.1.1地质地貌 425.1.1.2矿床 445.1.1.3与矿床有关的地层及构造 455.1.1.4蚀变风化 525.1.1.5岩矿石结构构造 545.1.1.6矿床形成过程 565.1.2矿业生产遗址 595.1.2.1古代生产遗址 595.1.2.2现代生产遗址 625.1.3矿业活动遗迹 735.1.3.1古代矿业活动遗迹 735.1.3.2现代矿业活动遗迹 745.1.4其它矿业遗迹 795.1.4.1矿业开发史籍 795.1.4.2矿业制品 825.2矿业遗迹等级划分与评价 845.2.1矿产地质遗迹 845.2.2矿业生产遗址、遗迹 855.2.3矿业活动遗迹 895.2.4其他矿业遗迹 895.2.5矿业遗迹等级确定 906其它景观资源及评价 916.1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 916.1.1植物景观资源及评价 916.1.2动物景观资源及评价 916.2人文景观及评价 927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947.1总体布局概述 947.1.1布局原则与方法 947.1.2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957.2园区、景区 967.2.1划分依据 967.2.2主要景区规划 967.3功能区 997.3.1划分依据 997.3.2功能分区规划 997.4矿山公园的勘界 1017.4.1勘界的技术方案 1017.4.2边界标识碑牌的设立 1018矿业遗迹景观保护 1038.1矿业遗迹保护区类型、级别 1038.2矿业遗迹主要拐点范围说明 1048.3矿业遗迹保护措施 1068.3.1一级保护区 1068.3.2二级保护区 1068.3.3三级保护区 1079其他景观资源保护 1079.1典型自然景观规划 1079.1典型人文景观规划 10810生态环境保护 10910.1生态环境现状 10910.2生态景观恢复与景区建设 11010.3生态环境恢复规划 11311自然灾害防治 11411.1地质灾害防治 11411.2火灾防治 11511.3游客安全事故 11611.3.1游客安全事故种类及分布 11611.3.2应急措施 11611.4公园防灾体系 11712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11812.1生物多样性 11812.2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 11912.3物种保护措施 12012.3.1植物保护 12012.3.2动物保护 12013矿山公园的环境容量 12113.1环境容量的计算 12113.2环境容量的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12313.3环境容量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可行性 12314矿山公园的建筑容量 12414.1建筑容量的计算 12414.2公园建筑容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12514.3公园建筑容量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可行性 12515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规划 12615.1博物馆展示内容规划 12615.2博物馆功能分区 12715.2.1展示厅 12815.2.2陈列厅 12915.2.3演示厅 13115.2.4接待休息厅 13115.2.5游客服务中心 13115.2.6管理中心 13215.3博物馆外观设计 13215.4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13216风景游览规划 13316.1景观结构规划 13316.2景观结构布局 13316.3景点建设规划 13416.4游览线路规划 13416.5环境容量规划 13517服务设施规划 13617.1餐饮与住宿 13617.2文化娱乐 13817.3购物 13817.4医疗 13918基础设施规划 13918.1道路交通 13918.1.1外部交通 13918.1.2内部道路和交通 13918.2给排水规划 14018.3电力电信工程设施 14118.4广播电视规划 14219标识系统 14219.1公园主副碑 14219.1.1主碑 14219.1.2副碑 14519.2景点(物)解说牌 14719.2.1基本原则与思路 14719.2.2设置方案 14719.3公园综合说明牌 14819.3.1基本原则与思路 14819.3.2设置方案 14819.4公园道路说明牌 14819.4.1基本原则与思路 14819.4.2设置方案 14819.5公园区界说明牌 14919.5.1基本原则与思路 14919.5.2设置方案 14919.6公园管理说明牌 14919.6.1基本原则与思路 14919.6.2设置方案 14920导游工作 15020.1导游手册及导游词的编制 15020.2导游员培训 15021矿山公园影像产品制作与信息化建设 15121.1矿山公园影像产品制作 15121.2信息化建设 15121.2.1矿山公园数据库与GIS 15221.2.1.1建设目的与意义 15221.2.1.2技术标准 15321.2.1.3内容与功能 15321.2.1.4应用与管理 15721.2.1.5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 15721.2.2监控系统 15821.2.2.1建设目的与意义 15821.2.2.2监控系统现状 15921.2.2.3监测对象 15921.2.3网站与网络系统 16021.2.3.1建设目的与意义 16021.2.3.2网站建设技术思路 16121.2.3.3规划设想 16122旅游发展规划 16322.1旅游发展目标 16322.1.1总体目标 16322.1.2分期目标 16322.2旅游客源市场 16422.2.1市场调查 16422.2.2市场预测 16522.3旅游项目(产品) 16622.3.1主打旅游项目规划 16622.3.2休闲娱乐项目规划 16722.3.3节庆项目规划 16722.3.4学术活动项目规划 16822.3.5购物 16823组织管理 16823.1管理机构设置 16823.2人员设置 16823.3项目的结构与组织 16924投资概算、资金筹措方案与效益评价 16924.1投资概算 16924.2资金筹措方案 17124.3效益评价 17124.3.1经济效益分析 17124.3.2环境效益分析 17324.3.3社会效益分析 1741公园基本情况 21.1自然地理概况 21.1.1地理位置与交通 21.1.2地貌 31.1.3气候 51.1.4水文 61.1.5土壤 61.1.6动植物种类 71.2社会经济概况 91.3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 101.3.1公园范围界定原则 101.3.1.1遗迹保护原则 111.3.1.2完整性原则 111.3.1.3旅游价值原则 111.3.1.4与相关规划协调原则 111.3.1.5实事求是原则 111.3.2范围界定主要依据 111.3.3公园范围界定 121.3.4公园范围划定的合理性与管理的有效性 121.4公园发展概况 131.4.1矿山公园的名称、资格授予时间 131.4.2矿山公园取得资格以前的地质研究程度与主要研究成果 131.4.3矿山公园申报和建设期间的考察、规划等工作概况 161.4.4矿山公园已完成的建设工作概况及已有的基本设施 171.4.5矿山公园已有的管理机构及人才结构情况 182矿山公园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 182.1发展优势 182.2发展战略 182.3规划依据 192.3.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192.3.2相关指南、规范与通知 202.3.3地方的相关管理条例和规划文件 202.3规划目标 212.3.1总体目标 212.3.2分期目标 212.3.1.1近期发展目标(2019-2023年) 212.3.1.2中期发展目标(2024-2028年) 212.3.1.3远期发展目标(2029年以后) 212.4矿山公园发展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行性 223矿床发展史 223.1矿床地质背景 223.1.1矿床赋存地层 233.1.2矿床地质构造 243.1.2.1褶皱—大宝山向斜 243.1.2.2断裂 253.1.2.3节理 263.1.3与矿床有关的岩浆岩 263.2矿床发现史及矿山开发史 273.2.1矿床发现史 273.2.2矿山开发史 304矿山公园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384.1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384.1.1水环境 384.1.2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384.1.3大气环境 394.1.4“三废”处理 394.1.5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状况 394.2地质环境状况 404.3自然灾害状况 415矿业遗迹评价 415.1矿业遗迹类型与分布 415.1.1矿产地质遗迹 415.1.1.1地质地貌 425.1.1.2矿床 445.1.1.3与矿床有关的地层及构造 455.1.1.4蚀变风化 525.1.1.5岩矿石结构构造 545.1.1.6矿床形成过程 565.1.2矿业生产遗址 595.1.2.1古代生产遗址 595.1.2.2现代生产遗址 625.1.3矿业活动遗迹 735.1.3.1古代矿业活动遗迹 735.1.3.2现代矿业活动遗迹 745.1.4其它矿业遗迹 795.1.4.1矿业开发史籍 795.1.4.2矿业制品 825.2矿业遗迹等级划分与评价 845.2.1矿产地质遗迹 845.2.2矿业生产遗址、遗迹 855.2.3矿业活动遗迹 895.2.4其他矿业遗迹 895.2.5矿业遗迹等级确定 906其它景观资源及评价 916.1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 916.1.1植物景观资源及评价 916.1.2动物景观资源及评价 916.2人文景观及评价 927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947.1总体布局概述 947.1.1布局原则与方法 947.1.2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957.2园区、景区 967.2.1划分依据 967.2.2主要景区规划 967.3功能区 997.3.1划分依据 997.3.2功能分区规划 997.4矿山公园的勘界 1017.4.1勘界的技术方案 1017.4.2边界标识碑牌的设立 1018矿业遗迹景观保护 1038.1矿业遗迹保护区类型、级别 1038.2矿业遗迹主要拐点范围说明 1048.3矿业遗迹保护措施 1068.3.1一级保护区 1068.3.2二级保护区 1068.3.3三级保护区 1079其他景观资源保护 1079.1典型自然景观规划 1079.1典型人文景观规划 10810生态环境保护 10910.1生态环境现状 10910.2生态景观恢复与景区建设 11010.3生态环境恢复规划 11311自然灾害防治 11411.1地质灾害防治 11411.2火灾防治 11511.3游客安全事故 11611.3.1游客安全事故种类及分布 11611.3.2应急措施 11611.4公园防灾体系 11712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11812.1生物多样性 11812.2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 11912.3物种保护措施 12012.3.1植物保护 12012.3.2动物保护 12013矿山公园的环境容量 12113.1环境容量的计算 12113.2环境容量的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12313.3环境容量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可行性 12314矿山公园的建筑容量 12414.1建筑容量的计算 12414.2公园建筑容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12514.3公园建筑容量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可行性 12515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规划 12615.1博物馆展示内容规划 12615.2博物馆功能分区 12715.2.1展示厅 12815.2.2陈列厅 12915.2.3演示厅 13115.2.4接待休息厅 13115.2.5游客服务中心 13115.2.6管理中心 13215.3博物馆外观设计 13215.4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13216风景游览规划 13316.1景观结构规划 13316.2景观结构布局 13316.3景点建设规划 13416.4游览线路规划 13416.5环境容量规划 13517服务设施规划 13617.1餐饮与住宿 13617.2文化娱乐 13817.3购物 13817.4医疗 13918基础设施规划 13918.1道路交通 13918.1.1外部交通 13918.1.2内部道路和交通 13918.2给排水规划 14018.3电力电信工程设施 14118.4广播电视规划 14219标识系统 14219.1公园主副碑 14219.1.1主碑 14219.1.2副碑 14519.2景点(物)解说牌 14719.2.1基本原则与思路 14719.2.2设置方案 14719.3公园综合说明牌 14819.3.1基本原则与思路 14819.3.2设置方案 14819.4公园道路说明牌 14819.4.1基本原则与思路 14819.4.2设置方案 14819.5公园区界说明牌 14919.5.1基本原则与思路 14919.5.2设置方案 14919.6公园管理说明牌 14919.6.1基本原则与思路 14919.6.2设置方案 14920导游工作 15020.1导游手册及导游词的编制 15020.2导游员培训 15021矿山公园影像产品制作与信息化建设 15121.1矿山公园影像产品制作 15121.2信息化建设 15121.2.1矿山公园数据库与GIS 15221.2.1.1建设目的与意义 15221.2.1.2技术标准 15321.2.1.3内容与功能 15321.2.1.4应用与管理 15721.2.1.5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 15721.2.2监控系统 15821.2.2.1建设目的与意义 15821.2.2.2监控系统现状 15921.2.2.3监测对象 15921.2.3网站与网络系统 16021.2.3.1建设目的与意义 16021.2.3.2网站建设技术思路 16121.2.3.3规划设想 16122旅游发展规划 16322.1旅游发展目标 16322.1.1总体目标 16322.1.2分期目标 16322.2旅游客源市场 16422.2.1市场调查 16422.2.2市场预测 16522.3旅游项目(产品) 16622.3.1主打旅游项目规划 16622.3.2休闲娱乐项目规划 16722.3.3节庆项目规划 16722.3.4学术活动项目规划 16822.3.5购物 16823组织管理 16823.1管理机构设置 16823.2人员设置 16823.3项目的结构与组织 16924投资概算、资金筹措方案与效益评价 16924.1投资概算 16924.2资金筹措方案 17124.3效益评价 17124.3.1经济效益分析 17124.3.2环境效益分析 17324.3.3社会效益分析 174附图:(1)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规划(2019~2039年)交通区位图(比例尺1:10000)(2)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10000)(3)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规划(2019~2039年)总体规划图(比例尺1:10000)(4)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规划(2019~2039年)矿业遗迹保护规划图(比例尺1:10000)(5)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规划(2019~2039年)景区分布图(比例尺1:10000)(6)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规划(2019~2039年)功能分区图(比例尺1:10000)(7)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规划(2019~2039年)划界实际材料图(比例尺1:10000)(8)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规划(2019~2039年)遥感影像图(比例尺1:10000)(9)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科学导游图(比例尺1:10000)前言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公园所在的韶关市地处粤、桂、湘、赣四省(区)交界,南北交通之要冲,自古有“湖湘之唇齿、入粤之咽喉”之称。其区位优势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大宝山五种成因类型的六类矿床汇集于一个矿区,其典型性、稀有性世界罕见。大宝山矿古称“岑水铜场”,公元999年,其首创的“淋铜法”炼铜技术,比国外同类技术早了六百多年,是我国古代文明史的独创性贡献。铜场鼎盛时期年产铜数百万斤,是宋代四大铜冶炼中心之一。大宝山铁矿现代生产运输系统一整套的采选工艺设施,构思独特的运输设计,体现了当时我国采选运矿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代表性。大宝山矿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典型稀有的多矿床成矿模式、悠久辉煌的采冶历史、构思独特的选矿运输工艺、众多的矿业遗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具备建设成为高水准国家级矿山公园的条件,是进行科研科普、矿业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地方。2013年1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批准甘肃玉门等11处国家矿山公园资格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3〕42号),正式批准建立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成为韶关市又一重要的国家级旅游品牌和旅游发展新亮点。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2〕1011号)精神,并按《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的要求,按期完成矿山公园的一系列建设。为此,结合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地质及矿山公园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要求,为积极推进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范围内矿业遗迹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应首先启动国家矿山公园规划编制。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在申报时曾编制过总体规划,它是在申报小组野外调查和编写综合考察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为本次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但由于总体规划编制时间距现在较久,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矿山公园的各项发展,需要编制新的公园规划来进行可操作性的调整。2018年,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接受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开展对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规划文本和专项研究报告等的编制工作。通过野外现场详细调查,进一步查明矿业遗迹和其他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公园自身的资源特色和发展目标,与当地其他相关规划充分衔接,根据目前公园的旅游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需要,完善规划公园内的功能分区、博物馆建设等核心内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建设矿山公园是使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业遗迹资源得到保护和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它既可以充分展示我国社会文明史的客观轨迹和灿烂文化,为人们提供游览观赏景观,为科学活动提供考察和研究对象,同时也对矿业城镇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本次规划编制将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对矿山公园进行合理布局,重新完善划分公园的功能分区和保护分级。在综合研究申报阶段的总体规划和实地野外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编制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规划。对主题中心广场、主碑、副碑、矿业生产博览园、矿业遗迹恢复区等的位置及游览线路等做了总体规划,为后面的初步设计提供参考,后面设计不能与此规划产生原则性冲突。1公园基本情况1.1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与交通公园所在的韶关市地处粤、桂、湘、赣四省(区)交界,南北交通之要冲,自古有“湖湘之唇齿、入粤之咽喉”之称。公园依托韶关市纵横交叉的公路铁路运输线,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交通极为便利(图片1-1)。国家交通主干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从大宝山山脚以隧道方式经过,在沙溪镇设有出口,该出口距离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仅1km,从沙溪出口至广州市区173km,至韶关出口27km。韶(关)—赣(州)高速公路和广(州)—乐(昌)高速公路均经过韶关市区,并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相联接。G106国道从大宝山山脚与京港澳高速公路相交叉,并从公园西入口经过,经26km到达韶关市区。当地交通部门沿G106国道开通了“韶关市区—马坝镇—南华禅寺—沙溪镇”的公交线路。武广高速铁路、京广铁路、韶赣铁路在韶关市区设有站点,可通全国各地。图1-1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地理位置图1.1.2地貌公园位于南岭中高山地区,区域上介于大坑口—凡洞凹陷区、乌石—丘坝隆起区、大平圩凹陷区、凉桥—新江凹陷区与雪山嶂隆起区的交汇处,造山运动强烈,构造侵蚀剥离地貌发育(图1-2)。园区内地形标高为300~1020m,相对高差300~700m,山系走向总体呈南北向,北端折向北东。园内最高峰为大宝山(照片1-1),标高为1020m(原高程1068m,被露采削减)。站在大宝山主峰之巅远望:朝西,奇峰竞秀,这里出露一大片石炭纪灰岩,形成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照片1-2);东面崇山峻岭,高耸云天,隐约处,是樟天洞群峰(照片1-3),那里盛产钨矿;正南是古生代龙山系峻岭,分布一片片杉树林,是饮誉全粤的翁源县铁龙林场所在地(照片1-4);往北,又是另一番景色,这里出露一大片燕山期花岗岩,形成许许多多的“馒头山”,山间田野一片葱绿(照片1-5)。照片1-1大宝山主峰照片1-2西面喀斯特地貌照片1-3东面樟天洞群峰照片1-4正南铁龙林场风光照片1-5北面花岗岩地形近望公园内,在岩性致密坚硬的次英安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及石英砂岩分布区,地形高耸,山峰直立,悬崖峭壁,由于水流切割强烈,多形成纵深的“V”形谷;在页岩、砂岩及花岗岩分布区,地形平缓,常形成浑圆形的山包和低地。园内侵蚀地形占居优势,而堆积地形则成狭窄条带沿沟谷分布,由于区内构造的复杂性和岩性的多样性,形成了复杂的地貌景观。按照地形形态及成因类型,可划分为三种地貌单元(表1-1)。图1-2公园区域地形地貌图表1-1公园主要地形地貌单位一览表单元划分分布范围主要特征侵蚀构造地形中高山陡坡深切割山地地形大宝山、笔架山一带绝对标高在800m以上,山脊窄长,山坡外形多样性和河谷呈“V”形,常形成激流或阶梯状瀑布。中等山地深切割陡坡地形麻斜坳、笠麻顶一带标高一般在650~750m,比高在300~500m,山脊窄长,山坡外形多样性和河谷呈“V”形,常形成激流或阶梯状瀑布。剥蚀作用为主的剥蚀堆积地形凡洞一带山势标高550~650m,高差100~150m,各山顶高差相差不大,相近于一个平面上,构成了为后期外营力作用所破坏的古老夷平面特征之一。1.1.3气候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全年盛行南北气流,冷暖交替明显,夏季长、冬季短,春秋不长,具有温暖、热量足,雨量丰富、湿度大、无霜期长的特点。太平洋潮湿气流(主要)和西伯利亚寒冷气流(次要)共同影响,公园夏季气温凉爽,是“天然避暑胜地”,冬天可见冰凌和降雪,银装素裹,尽显一派“北国风光”。全年无霜期306天;偶有冰雹,霜期较长,历年平均初霜日12月3日,终霜2月9日,霜日14天,但年际间相差大,有时16天霜日,有时1-2天霜日。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58.9小时,1-6月阴雨天气多,日照较少,尤其2-4月,阴雨特多,月均日照仅70-80小时,日照率仅20-22%,7-12月多晴,占全年日照的65%,日照时数高达180-230小时。公园主要气象特征见表1-2。表1-2公园主要气象特征一览气温最高气温34.4℃多年平均气温17.1~18.0°C最低气温-4.8℃降雨量多年平均年降雨量2083.5mm年最大降雨量2470.5mm(1980年)一小时最大降水量53.2mm(1980年5月8日)24小时最大降雨量210.9mm(1980年5月8日)一次降水过程最大降水量421.6mm(1980年5月连续降雨10天)霜冻和降雪冬季有霜冻和降雪现象蒸发量年蒸发量1154.0~1404.7mm相对湿度90~95%,最大100%风向主导风向N1.1.4水文公园内地表水系发育,主要是一些溪流和冲沟,多呈树枝状分布,具山间溪流特点:河床狭窄、沟谷深切、坡降大、源近流短、水量变化幅度大。地表水主要发源于大宝山、麻斜坳和梅子坑岽,经汇流后,形成凡洞河、南水、船肚河3条主要水系。其中凡洞河尾端为新建凡洞尾矿库,南水流入李屋拦泥库,船肚河流入沙溪河进入曹溪河后汇入北江。在公园内,以大宝山为界,分布凡洞河、南水、船肚河3条水系,其中凡洞河上游又可细分为北水、凡溪:北水流入槽对坑尾矿库,凡溪流入凡洞尾矿库,南水流入李屋拦泥库,船肚河流入曹溪河,最后流出园区(表1-3)。表1-3公园水文特征一览表溪流位置溪流名称水文特征大宝山东南侧凡洞村北水由几条支流组成,流量2.90~12.28L/s,流到槽对坑尾矿库折向南流,在凡洞村附近与凡溪汇合成凡洞河流入凡洞尾矿库。大宝山东南侧凡溪由铁水(流量3.0~48.70L/s,不含洪水期流量,下同)、凡水(0.67~43.50L/s)、宝水清水(1.80~294.99L/s)和春水(0.10~58.10L/s)等溪流组成,汇合成凡溪,流量15~765.42L/s。南水公园南部发源于麻斜坳的几条溪流汇合为南水,流量5.83~116.25L/s,流到李屋拦泥库后往南流到凉桥与凡洞河汇合后流入翁江。大宝山西侧船肚河流量为133.2~738.0L/s,发源于大宝山西坡,向西流入北江。1.1.5土壤公园内土壤随海拔呈垂直分布,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和山地黄壤:1.红壤主要分布在标高400〜600m的低山丘陵地区。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或千枚岩、花岗岩、砂页岩等,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较弱,以均匀的红色为主要特征。物质组成因成土母质不同而异,粘粒含量15〜40%。2.黄壤主要分布在标高600〜1100m以上的中低山区。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千枚岩、砂岩、页岩风化物和紫红色砂岩风化物为主,具有热带、亚热带土壤所共有的富铝化作用、生物积累和黄化作用。1.1.6动植物种类植物种类公园是天然的物种宝库,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生长繁茂,植被层次分明,春季鸟语花香,夏季林海涛声,秋到层林尽染,冬令银装素裹。根据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对公园植物分布情况的调查结果,公园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升高,逐渐向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类型演变,落叶树种比例逐渐增加,具有次生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石山灌丛、草丛、人工植被七种类型。公园主要的植物群落有:栲树、鹿角栲、荷木林群落主要分布于凡洞北部山坡中部地段,在凡洞村附近有小片“风水林”。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林冠比较平整,树冠浑圆,树干较通直,丛生性较明显。林冠高一般9〜20m,郁闭度0.6〜0.9,优势种比较明显。荷木、黄樟、枫香林群落本群落是典型的次生植被类型,在大宝山北部和东北部的保护较好的山坡多分布(照片1-6)。群落外貌常绿,落叶成分也较多,林冠参差不齐,但群落次生性明显。林地一般较湿润肥沃,土层较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中等,土壤一般呈酸性,林草覆盖度为60%左右。南酸枣、山苍子、荷木林群落该群落是粵北低山丘陵常见的次生林群落类型,群落外貌常绿与落叶相间,且次生性越明显,落叶成分所占比例越多;在公园次生林遭破坏后的地段多为此类型所占据。林地有机质含量一般较高,枯枝落叶层较厚,土壤呈酸性。组成种类较简单,目前的优势先锋树种多为落叶树种。毛竹林群落该群落是公园分布最多的植被类型(照片1-7),群落外貌常绿,林冠较整齐,郁闭度一般为0.7左右,株高一般在12〜18m之间,胸径6〜18cm,脊地、坡地的个体较矮小,谷地、山脚的竹林个体较高大,竹林还偶尔间杂有乔木种类,如毛竹、栲树、黧蒴、山杜英、朴树、香叶树、南酸枣、枫香等。照片1-6黄樟、枫香林群落照片1-7毛竹林群落马尾松林群落在大宝山周边地区常见,在铁龙林场还有人工林,林地土层一般较厚,但石砾含量多,有机质含量中等,郁闭度约为0.6左右,上层乔木主要为马尾松,偶尔混生有杉木、枫梧、荷木、山乌桕、山苍子等。湿地松林群落主要分布于大宝山南部李屋拦泥库库周,为人工种植的林木。林下灌木盖度为30%左右,主要种类有桃金娘、野漆、山乌桕、鸭脚木、赤楠、春花、杨桐、米碎花、箬叶竹等;草本层盖度较大,约有50%左右,主要为芒萁、芒、黑莎草、珍珠茅等。杉木林群落多为人工林,在大宝山地区主要分布于铁龙林场,杉木生长一般,树高多在10m以下,胸径为12cm左右,株行距为2mX3m,幼龄林木下植被丰富,芒、芒萁、乌毛蕨、梅叶冬青、春花、三叉苦等灌草种类较多,盖度在60%左右;中龄林则林下植被稀少,偶见鬼灯笼、大青、粗叶榕、乌毛蕨等种类,盖度一般在30%左右。五节芒群落是公园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常见于受人为或自然破坏的山坡地,如荒废的旧坑口、旧排土坡、滑坡地等。群落高度一般在2m左右,盖度达70%以上,组成种类以五节芒为绝对优势,有时还有芒、蔓生锈竹、狗尾草、牛筋草、香丝草、革命菜、胜红蓟等,局部还有葛藤、鸡屎藤、菝葜等藤本分布。2.动物种类公园内及周边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根据2000年8月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公园内及周边地区动物列入“三有名录”的种类有137种,其中兽类有20种:主要有貉、黄腹鼬、鼬獾、果子狸、红颊獴、豹猫、华南兔、隐纹花松鼠、豪猪、银星竹鼠、中华竹鼠、野猪、赤麂等;鸟类有63种:主要有鴣鹬类鸟类、小鷓鷉、池鹭、白鹭(牛背鹭)(照片1-8)、鹧鸪、白胸苦恶鸟、珠颈斑鸠、小白腰雨燕、普通翠鸟、大拟啄木鸟、家燕、白鶄鴒、树鹨、红耳鹎、白头鹎、棕背伯劳、八哥、红嘴蓝鹊、鹊鸲、大山雀、暗绿绣眼鸟、麻雀等;爬行动物有33种:主要有乌龟、四眼水龟、鳖、变色树蜥、石龙子(照片1-9)、蓝尾石龙子、王锦蛇、渔游蛇、翠青蛇、滑鼠蛇、水蛇、银环蛇、金环蛇等种类;两栖动物有21种:主要有黑眶蟾蜍、沼蛙、泽蛙、大绿蛙、斑腿树蛙、棘胸蛙、花细狭口蛙等种类。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蟒蛇、云豹、黑翅鸢、黑冠鹃隼、赤腹鹰、松雀鹰、鹊鹞、红隼、白鹇、虎纹蛙、穿山甲、水獭、小灵猫、水鹿、苏门羚等27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II级重点保护动物25种。照片1-8牛背鹭照片1-9石龙子1.2社会经济概况1、人口、历史沿革、产业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与预测公园位于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全镇总面积210km2,辖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13225人,主要是汉族,其中农业人口为11500多人,耕地面积13461亩,其中水田11766亩,拥有山林面积24万亩。沙溪镇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沙溪镇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99亿元,比2012年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27.7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6:50.4:47。预测沙溪镇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人民生活水平仍将不断提高。2017年,曲江区生产总值151.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7.5%,同比增长7.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6亿元、70.3亿元和62.4亿元,分别增长3.5%、6.1%和9.9%。区内工业小幅平稳增长,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经济发展总体稳定。沙溪镇历史沿革:1957年2月,从马坝分出独立成为沙溪区;12月,改称沙溪乡;1958年5月,并入坑口乡;10月2日,并入马坝公社;1959年3月,并入乌石公社,成立沙溪公社;1983年11月,改社为区;1986年12月撤区建镇。沙溪镇下辖1个社区和15个村。分别是:汇源社区、康乐村、龙山村、龙瑞村、云汉村、乐群村、龙头环村、圣狮村、象角村、沙溪村、虎逊村、濠涌村、涌头村、中兴村、涌边村、港园村。截至2018年1月,沙溪镇下辖1个社区(沙溪社区)、7个村民委员会(沙溪村民委员会、东华村民委员会、中心村民委员会、凡洞村民委员会、长坪村民委员会、窝子村民委员会、木坪村民委员会)。沙溪镇资源丰富,主要有三大资源优势:一是矿产资源:境内蕴藏有铁矿、铜矿、多金属矿、钼矿等,是典型的多成因迭生矿床,具有矿床类型多,伴生成份复杂,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等特点;二是森林资源:镇内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有24万亩山林,其中毛竹林基地5000hm2,活立木蓄积量40万m3以上,毛竹年产量达100万根以上,是曲江区的主要林区镇之一;三是水力资源:林业的发展促进了生态平衡,全镇可供开发的水能蕴藏为5240千瓦,现已建成电站15座,总装机容量为4000多千瓦,并与国家电网相连、电力充足。沙溪镇城镇建设日臻完善,主要街道及城区至各村委乡道均实现了硬底化;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移动信号遍全镇的通讯、信息现代化;文化、广播事业蒸蒸日上,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2、公园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发展由于矿山公园尚未建立,矿山公园的经济贡献力无法进行定量分析,故进行定性分析。随着矿山公园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由于公园服务的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缺口将显现,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流动、聚集不仅为地方的交通运输、商业、饮食、通讯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且通过为游人提供吃、住、游、购物等各类服务,刺激了粮食、蔬菜、肉食、禽蛋等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和加工业的发展。根据凯恩斯“乘数原理”,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新增的收入可以导致新的投入和新的就业机会的多倍增加,即旅游业每收益1元,其综合经济效益达5~7元,旅游业的直接就业人数同间接就业人数之比达到1:5。公园周边新型综合农业的发展,还将改变周边村落的农业耕作方式,彻底提升整体经济水平。改变该地区的面貌。1.3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1.3.1公园范围界定原则1.3.1.1遗迹保护原则对最典型的、最具有科学价值、最易受破坏的矿业遗迹,需要进行特别保护,作为公园的重点区,划入矿山公园的范围内。1.3.1.2完整性原则体现公园的矿业特征、矿业遗迹完整性的区域均被划入公园范围内。1.3.1.3旅游价值原则典型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同时具有极大旅游价值的矿业遗迹区,应划入公园范围内。1.3.1.4与相关规划协调原则在建立矿山公园以前,在申报国家矿山公园时编制了相应的规划。编制公园规划时,应根据实际,尽可能与原有规划衔接协调。1.3.1.5实事求是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合理选择和划定公园的范围也是相当复杂的。因此实事求是地处理选择公园范围中出现的问题,是公园规划工作中的重要任务。1.3.2范围界定主要依据在满足公园内重要矿业遗迹、主体矿业景观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需要下,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将极具景观价值或科学价值的遗迹纳入公园范围内加以重点保护;外围区的居民生产、生活保持不变,由当地政府纳入正常的科学发展观宣传和生态保护教育范围。2.所划范围应能够有效保护矿业遗迹周边的自然、人文、生态景观资源。对典型的、有一定科学价值和较高旅游价值的矿业遗迹景区,划入公园范围内。3.体现矿山公园地质特征、所划范围应能够保证地质、地理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完整性。4.所划范围应能够确保合理、充足的环境容量,以应对旅游发展需要。5.所划范围应能够妥善协调矿业遗迹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6.具体边界划定将兼顾行政区划与土地权属,在有土地权属保障的区段充分利用山脊、分水岭、明显的地貌界限作为公园的划分边界。1.3.3公园范围界定1、矿山公园界定依据公园北侧范围界定:广东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矿部为界,基本包含矿部全部生活区;公园南侧范围界定: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的南侧以李屋拦泥坝南侧山脉分水岭为界,包含矿山最南侧范围;公园西侧范围界定: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的西侧以李屋排土场西侧山脊为界,包含矿山西侧范围李屋排土场;公园东侧范围界定:广东大宝山矿山公园的东侧以山脉分水岭为界,包含矿山东侧范围内曹对坑尾矿库和凡洞尾矿库。与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申报时所划定的公园范围相比,此次对公园范围进行了调整,为了更好的造福于周边村民,将主题中心广场、北门出入口广场和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设置于大宝山矿部,故将公园北侧界限移到大宝山矿部;而西侧界限在总体规划中以国道G106为界,现为避免发生土地权属纠纷,将矿山公园界限移到李屋排土场西侧山脊。2、矿山公园范围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面积约33km2,地理坐标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9′40″—113°44′40″,北纬24°30′50″—24°37′10″,中心坐标:东经113°42′58″,北纬24°33′46″。公园内矿业遗迹有:大宝山多金属矿床、露天采场、铁矿现代生产运输系统、凡洞古炉碴分布场、尾矿库和排土场等。1.3.4公园范围划定的合理性与管理的有效性公园范围的划定主要根据矿山建设的功能分布、矿山用地范围、各矿边界、地形地貌、交通通信及未来建设发展趋势等综合确定,公园范围划分合理,保持了矿业遗迹和生态遗迹的完整性,综合考虑了公园与其周围辐射范围的关系,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地方经济建设情况。可以对公园内重要矿业遗迹、主体地质景观及其赋存环境有效保护和利用。矿山公园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曲江区沙溪镇,其边界划定清楚,土地权属关系清晰,无土地权属纠纷。管理很方便、有效。1.4公园发展概况1.4.1矿山公园的名称、资格授予时间名称: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级别:国家级矿山公园资格批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时间:2013年1月批准文件: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批准甘肃玉门等11处国家矿山公园资格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3〕42号)1.4.2矿山公园取得资格以前的地质研究程度与主要研究成果大宝山矿区系统性的地质科学研究始于建国后,目前积累的地质勘查、储量核实资料丰富,矿床成因及找矿研究论文众多,安全评价、危险性评价资料齐全,相关研究成果多样,主要研究成果有:1.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核实方面(1)《粤北湘南铅锌铜矿区普查检查中间性地质报告》地质部中南地质局中苏技术合作438地质队,1957年6月;(2)《广东韶关大宝山多金属矿区综台地质普查勘探方法研究》普查勘探方法研究队,1960年;(3)《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广东省地质局705地质队,1961年3月;(4)《广东韶关大宝山矿一号铁矿体生产勘探年度总结报告》大宝山矿,1979年7月;(5)《大宝山多金属矿区补充评价报告(菱铁矿、斑岩铜矿、西部多金属矿带、方山—凡洞物化探异常区)》冶金工业部广东冶金地质937队,1980年10月;(6)《广东省曲江县大宝山多金属矿区补充地质勘探报告》(钼矿床东矿带部分)冶金工业部广东冶金地质937队,1982年9月;(7)《广东省曲江县大宝山多金属矿区南部多金属矿床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广东937地质队,1987年12月;(8)《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宝山矿区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2006年4月;(9)《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宝山多金属矿区0线以北铜硫铅锌多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2006年6月;(10)《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宝山多金属矿区一号铁矿体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2007年8月;(11)《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宝山多金属矿区南部多金属矿床(0~30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2007年8月。(12)《广东韶关市曲江区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一总队,2015年7月。2.矿床成因及找矿方面的论文(1)《粤北大宝山—大镇地区隐伏岩体的圈定及其意义》广东地质1992年3月第7卷第1期,广东省地矿局物探大队,刘红松;(2)《粤北大宝山矿区多金属矿床地质研究工作综述》广东地质1992年6月第7卷第2期,广东省地矿局706地质大队,裴太昌;(3)《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南部多金属矿补勘工作的体会》工程设计与研究1992年6月总第76期,倪元峰;(4)《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矿物包裹体特征研究及应用》矿物岩石1993年3月第13卷第1期,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蔡锦辉等;(5)《大宝山多金属矿区和外围磁异常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广东地质1993年3月第8卷第1期,广东省地矿局物探大队,刘红松;(6)《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区岩浆岩的成岩时代》广东地质1993年6月第8卷第2期,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蔡锦辉等;(7)《论大宝山矿床成因》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7月第33卷第3期,中山大学地质学系,姚德贤等;(8)《粤北大宝山一雪山嶂地区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地质找矿论丛1994年9月第九卷第三期,广东省地矿局706地质大队,裴太昌等;(9)《秩综合排序法及其在大宝山外围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地质找矿论丛1995年6月第十卷第二期,广东地矿局706地质大队,刘胜;(10)《对马山、大宝山变质成因磁黄铁矿不同组成结构的认识》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6年5月第21卷第3期,中国地质矿产信惠研究院,何金祥等;(11)《大宝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泥盆纪海底热事件》华南地质与矿产1997年第l期,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杨振强;(12)《广东大宝山南部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矿产与地质2006年4月第20卷第2期,广东有色地质勘查局九三二队,王建新;(13)《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He—Ar—Pb—S同位素示踪》地质找矿论丛2007年6月第22卷第2期,南京大学,宋世明等;(14)《广东省大宝山斑岩型钼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甘肃科技2007年9月第23卷第9期,广东省地勘局705地质大队,魏振伟;(15)《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同位素证据》地球学报2008年12月29卷6期:684-690,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徐文忻等;(16)《广东曲江大宝山南部多金属矿件生金、银成矿规律研究》广东有色地质勘查局矿产地质研究所,何谓泰等;(17)《广东省大宝山南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圈定依据》科学论坛,广东省地勘局705地质大队,方壁群等;(18)《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外围古沉积环境变化对铅锌的成矿作用》新疆有色金属,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冯志军等。除上述国内外期刊发表的论文外,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自己创办的科技刊物《大宝山科技》,在矿床成因和找矿方面也发表了一些论文:(1)《浅谈大宝山矿区铜资源储量变化的原因及其找矿方向》地测部,符长江;(2)《大宝山多金属矿铜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地测部,王殿宝等;(3)《大宝山矿区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地测部,王要武等;(4)《大宝山矿区地层及含矿层序几个问题初步探讨》地测部,王要武等;(5)《大宝山铜矿资源危机原因分析》地测部,陈伟楚等;(6)《大宝山矿区东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探讨》地测部,王要武;(7)《大宝山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成矿作用初步探讨》地测部,符长江等;(8)《大宝山矿区铜硫矿体矿石类型及品位分布规律》地测部,查春桂。3.安全评价、危险性评价资料(1)《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矿山安全生产现状综合评估报告》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04年3月;(2)《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槽对坑尾矿库治理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深圳地质建设工程公司,2005年12月;(3)《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李屋拦泥坝加高扩容及治理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深圳地质建设工程公司,2005年11月;(4)《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李屋拦泥坝加高扩容治理工程安全评价报告》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2006年1月;(5)《广东省大宝山矿区铜矿露天采场临时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报告》深圳地质建设工程公司,2006年2月;(6)《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宝山多金属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广东梅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09年6月;(7)《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大宝山多金属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工程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0年8月。4.其他成果(1)《广东省大宝山矿区周边现状植被调查及矿区水土流失整治建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06年10月;(2)《广东省大宝山矿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广州地理研究所,2009年6月;(3)《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大宝山多金属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09年10月;(4)《大宝山多金属矿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水文地质调查报告》龙岗地质勘查局,2009年11月;(5)《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宝山多金属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地质工程中心,2010年5月;(6)《广东大宝山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2010—2020年)》中山大学,2010年6月。(7)《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矿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规划》(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2011年1月);(8)《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凡洞村尾矿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长冶金设计研究院,2012年2月);(9)《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7000t/d铜硫选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2014年11月);大宝山矿作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多金属矿山,其研究者多,研究方向也多,成果丰富,除以上研究成果外,尚有许多环境保护与治理、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基础研究工作全面扎实。1.4.3矿山公园申报和建设期间的考察、规划等工作概况为了保护矿业遗迹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充分体现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提升旅游活动的科学品位,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县政府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将申报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作为区政府的一件大事。于2011年成立了“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开展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文本和图件编制等相关工作。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自接受委托开始,先后多次赴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大宝山多金属矿开展野外考察,对县境内的矿业遗迹和其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考察,查明其分布状况,论证其旅游价值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提出对其进行开发与保护的途径及方法,进而论证将矿业遗迹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国家矿山公园的可行性。2013年1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批准甘肃玉门等11处国家矿山公园资格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3〕42号),正式批准建立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成为曲江区又一重要的国家级旅游品牌和旅游发展新亮点。随后,区委、区政府、矿山将其视为一件大事,重抓落实。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编制专项研究报告。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专业摄影人士对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和照片采集,对其它部分已建设矿山公园如广东凡口国家矿山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借鉴其他矿山建设经验,完善规划。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结合当地“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矿山公园持续、有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1.4.4矿山公园已完成的建设工作概况及已有的基本设施1.交通基础设施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在其135°方位,距韶关市22km,公园依托韶关市纵横交叉的公路、铁路运输线,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交通极为便利。有一条在矿山建设时期修建的沙溪至凡洞(东线)的两车道沥青公路,长约15km。G106国道从矿山公园西入口穿越而过,在公园西部有一条长10.5km的半硬底化汽车道路,直通大宝山主峰西侧的640运输平硐西出口和装矿站,另外,有一条曲折迂回的检修道路沿空中索道延伸。在槽对坑尾矿库有一环绕其周围的乡道分布,可通汽车。此外,在公园周围,分布有许多自助游爱好者和矿山职工踏出的小路。2.服务设施服务设施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没有对外开展旅游,配套的相关设施如游人中心、公用电话、卫生间、宾馆、饭店、指示牌等都还需要新增。3.其他设施在电力供应上,有一条从沙溪至凡洞矿区110kV输变电线路,完全可满足矿山开采及矿山公园建设的需要。另矿山在凡洞矿区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和通信设施。4.公园建设现状公园已建成了区域电力系统、通讯系统、生活用水系统、交通基础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矿山公园的旅游及矿业遗迹的保护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展面向游客的旅游项目,尚无游览路线。1.4.5矿山公园已有的管理机构及人才结构情况为加快推进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2017年,公园成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人员由各部门领导组成。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组长主持矿山公园管理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行使归属范围内的职能。各部门职责如下:党委工作部负责起草策划书、参与考察、建设监督和开园组织;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园设计图、参与考察、动工建设与凡洞区观景平台、开园组织;工程管理部负责参与考察、动工建设、建设督办及开园组织;营销部负责参与考察、物资采购与开园组织;机动部负责参与考察、设备展示与开园组织;财务部负责参与考察、资金准备与开园组织;安全管理部负责参与考察、安全管理与开园组织;矿地资源部负责地方联系与开园组织;综合管理部负责参与考察、政策条例、政府沟通与开园组织。领导小组人员安排如下: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成员10名;下设办公室主任一名,办公室副主任两名,成员14名。2矿山公园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2.1发展优势广东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区位优越,便捷的交通,为矿山公园的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宝山矿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典型稀有的多矿床成矿模式、悠久辉煌的采冶历史、构思独特的选矿运输工艺、众多的矿业遗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具备建设成为高水准国家级矿山公园的条件,是进行科研科普、矿业旅游、休闲观光的好地方。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是一个以“拥有巨形露天采坑、悠久采冶历史和现代采选运生产系统及其遗迹”为特色的矿山公园,将建设成为具有生态、旅游、历史、文化价值的矿业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地学研究与科普的基地,集高品位的科学研究、科学普及、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国家矿山公园。2.2发展战略(一)政府主导战略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范围,加强协调配合,使矿山公园丰富的矿业遗迹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二)矿业遗迹保护战略矿业遗迹作为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必须协调好保护与开发间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划分出科学合理的矿业遗迹保护区、公园功能区等,走高起点、高品位、有效保护、永续利用之路。(三)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容量为约束,以永续利用为前提,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旅游业发展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关系,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长远发展留有空间和余地。(四)公园资源特色突出战略以底蕴深厚的各种矿业遗迹和特色鲜明的地貌景观为主体,充分利用公园内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人们提供集矿山游览、科学研究、教育普及、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场所。积极开展地球科普、科考旅游,强化公园的启智功能,建设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展现矿山公园崇尚科学的新形象。2.3规划依据2.3.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0.《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4.《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理》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7.《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18.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2009﹞)19.《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2.3.2相关指南、规范与通知1.《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7)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3.《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5.《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1996)6.《公园设计规范》(CJJ48-52)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8.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9.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0.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56号)1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矿山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1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矿山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2.3.3地方的相关管理条例和规划文件1.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4.韶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5.韶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6.韶关市曲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7.韶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8.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9.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10.韶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11.韶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年)12.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和规划2.3规划目标2.3.1总体目标有效保护大宝山丰富的矿业遗迹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物种的多样性,确保能够永久地保持系统的自身发展与演替规律,使矿山公园成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科学研究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矿山旅游胜地和休闲度假胜地,促使大宝山的矿业遗迹永久地造福于人类,将矿业旅游培育成为矿山发展中的新兴产业。2.3.2分期目标2.3.2.1近期发展目标(2019-2023年)计划2020年达到工业旅游揭碑开园。需要完成矿山公园建设规划和矿山公园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期。发展目标是有效整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公园建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旅游产品,能开放接待游客,按期达到揭碑开园要求。近期规划建设公园北门主入口风景区和主题中心广场、公园北门(沙溪桥)主入口小广场、主题观景平台、凡洞湖风景区、矿业生产博览园、博物馆、矿业遗迹恢复区、铁矿采矿和破碎洗矿厂体验区等。2.3.2.2中期发展目标(2024-2028年)为矿山公园旅游资源逐步丰富、服务档次逐渐提高、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的发展时期。其发展目标是在建成工业旅游开业的基础上,扩大矿山公园的主题内涵,完善矿山公园的旅游功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之成为具有较大规模且功能完善的休闲疗养国家矿山公园。中期规划西门入口生产遗迹风景区、东线公路升级改造、宝峰风景区、梅子坑景区、休闲疗养区。2.3.2.3远期发展目标(2029年以后)为矿山公园建设逐步完成、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的发展时期。其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宣扬和发挥矿山公园的主题内涵,充分利用矿山公园的自然风光,建设成一个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融入生态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国内领先的矿山公园。远期规划建设李屋排土场绿化风景区、李屋水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区。2.4矿山公园发展目标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行性矿山发展目标是在综合考虑矿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近期公园将达到揭碑开园,建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旅游产品,能开放接待游客,这个目标是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政策提出的,是合理、可行的。中远期进行完善和补充,建成国内有名的矿山公园,这个目标是根据矿山实际情况、近期规划及相关政策提出的,是合理、可行的。通过对近期、中远期的建设工作,最终达成三项目标:一是矿业遗迹保护科学化与有效化;二是科学研究与科普活动深入化与常态化;三是矿山公园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使其成为省内知名、国内有名矿山公园。3矿床发展史3.1矿床地质背景公园所处的大宝山多金属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准地台桂湘赣粤褶皱带的东侧,曲仁盆地东南缘,大东山—贵东东西构造带与北东向北江断裂带的复合处。次级构造则位于粤北拗褶束、韶关褶断群之北缘雪山嶂背斜之北东倾伏部分,东邻翁城复向斜,西邻英德复向斜,贵东花岗岩西南缘之凡洞复向斜中。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北部和南部分别为大东山—贵东花岗岩体南缘及佛岗岩体的北缘,它们均沿东西向深大断裂侵入定位,时代多属中生代燕山早期;而在两大岩体之间的大宝山—雪山嶂地区,分布有许多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小岩体,这些小岩体多呈岩株、岩墙、岩脉产出。图3-1公园内各矿床平面投影位置示意图目前,公园内有五种成因的六类矿床(图3-1),分别为中部的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北部的斑岩型钼矿床和西北部的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其中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上部为风化淋滤型褐铁矿床,中部为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层状菱铁矿床,下部为热液交代—改造型铜铅锌硫化矿床,且下部矿体沿走向分带明显,北部以铜为主,形成铜硫矿床,南部富集铅锌,形成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都是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和多期次的成矿作用而形成的。3.1.1矿床赋存地层园区内的矿床因矿床类型不同,其所赋存的地层也不同:泥盆系中统东岗岭组为大宝山矿区主要含矿地层,风化褐铁矿床、菱铁矿床、底部铜硫矿床及南部多金属矿床都赋存在此地层中;北部斑岩型钼矿床则产出在花岗闪长斑岩体上;而西北部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则产出在花岩闪长岩与天子岭灰岩接触带中。1.东岗岭组地层东岗岭组以整合关系覆于泥盆系中下统桂头群碎屑砂页岩之上,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依岩性可分为上下两个亚组:(1)东岗岭组上亚组主要由含碳酸盐质粉砂质碎屑物组成,为一套浅黄、黄白色绢云母泥质页岩,夹粉砂质页岩或间夹粉砂岩,系灰色钙质页岩或泥质灰岩风化后的产物,薄层状常具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其中腕足类化石特别丰富,此亚组厚112m。含Atrypadesquamatesowerby;Acfdesquamatesowerby;A.lichithofeni(Kayser);A.sp.SchigophoriaspsexceNensGr,A.crospoirifersp.stropheodontasp等。根据其中含海相化石如此丰富,其原岩应为含钙质较多的页岩或泥质灰岩,泥质页岩应是钙质流失后的产物。风化淋漓型褐铁矿床中土状铁帽多分布在此亚层中,而菱铁矿层往往与黄铁矿层互层产出,并与沉凝灰岩相伴生,也产在此地层中。(2)东岗岭组下亚组(D2da)东岗岭下亚组灰岩是大宝山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位,此亚组由碳酸盐岩石组成:下部为深灰~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为主,局部泥质增多为钙质页岩,有时泥质减少而为微粒灰岩;中部为灰、深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为主,局部夹薄层钙质页岩,常受热液蚀变影响形成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矽卡岩化等岩石;上部以灰、浅灰色微粒灰岩为主,中~厚层状含炭泥质,常受白云石化或大理岩化。此亚组厚120~160m。风化淋漓型褐铁矿床中块状铁帽多分布在东岗岭组下亚组地层中,大宝山中北部大型铜硫矿床及南部多金属矿床也在此亚层中产出。2.花岗闪长斑岩体大宝山花岗闪长斑岩体(γδπ53(1))在园区的中部,钾氩年龄97~101百万年,具斑状结构,穿插于大宝山次英安斑岩体中,岩体东西延长800m,南北宽约200m,出露面积0.16km2。大宝山花岗闪长斑岩属中酸性钙碱系列硅铝过饱和岩石,具富钾贫钠、钙的特点。大宝山斑岩型钼矿床围绕其四周呈环形分布,是钨钼矿床的成矿母岩,同时,其还与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关系密切,对其形成起改造作用。3、矽卡岩带大宝山矽卡岩型钨钼矿床产在船肚花岗闪长岩体(γδ53(1))与天子岭组灰岩接触处的矽卡岩带中,矽卡岩带东西长2200m,宽40~100m,钨钼矿体就赋存于矽卡岩体中。矽卡岩带往南为蚀变的大理岩带(带宽100~500m),逐渐变为大理岩化灰岩、灰岩。3.1.2矿床地质构造大宝山矿区褶皱、断裂均甚发育,总的构造线以北北西、北东东两组为主,北北东、北东、东西次之。根据分析,东西向一组形成最早,北北东、北北西次之,北东东一组最晚,三组构造相互干扰,彼此切割。与矿床成因最有关联的褶皱为大宝山向斜。3.1.2.1褶皱—大宝山向斜大宝山向斜位于公园中部大宝山与方山之间,由两列近南北向的断裂带所夹持,向斜向南翘起,向北倾伏,轴向主要北北西,北端折向北东,延长约2km。向斜南北两端渐趋开阔而过渡为单斜构造。向斜内部局部出现小型次级褶曲,向斜轴部为东岗岭上亚组页岩和下亚组灰岩所组成,东翼较陡(60~70°),西翼较缓(40~50°),两侧均为北北西组断裂所割切,沿向斜轴向被北东东组断裂破坏,在南部区段往南东向逐级抬高形成阶梯状。在向斜构造轮廓全貌控制下,其间的若干纵横波状起伏,东岗岭上下亚组褶曲不同步现象,是由于长期构造多期次复合导致岩层的揉动作用所造成,给矿床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3.1.2.2断裂矿区内按断裂方向分北北西向(Fa)、北东向或北北东向(Fb)及近东西~北东东向(Fc)三组:(1)北北西向(Fa)断裂:主断裂有大宝山断裂(如Fa1、Fa3)、丘坝断裂(如Fa15等)和饶古坑断裂(如Fa11等),似等距出现。(2)北东向或北北东向(Fb)断裂:主断裂有九曲岭断裂(如Fb7、Fb10)、徐屋断裂(如Fb9)和船肚断裂(如Fb8),似等距出现。(3)近东西~北东东向(Fc)断裂:有船肚~大宝山断裂(如Fc1、Fc9)、凡长岭断裂(如Fc3、Fc4、Fc6)和上洞断裂(如Fc11等),似等距出现。上述各方向主断裂的交汇点,主要是大宝山(三组断裂交汇)、徐屋(两组断裂交汇)、饶古坑南(三组断裂交汇)和凡洞村(两组断裂交汇),是成岩成矿的主要通道。北北西向主断裂及其伴生的次级断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