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随堂训练课外·一起成长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的理论思想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就是要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课前·基础认知改造我们的学习背景链接本文是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遵义会议后虽然对“左”、右倾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有很大干扰。全面抗战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作战能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一次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1942年2月,毛泽东连续发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两篇演说,标志着全党普遍整风运动的开始。《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不但在当时的整风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就是对今天的理论学习仍有指导意义。文学常识政论文政论文,就是政治性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包括从政治的角度评述或论证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重要问题的各种议论文,也包括以说理为主的政治性评论文章。具体地说,它包括政治家的经典著作,政治性的文章、报告、讲话,政府和政治集团的宣言、声明,报纸杂志上的政治性社论,评论员文章、专论、评论、按语,等等。它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语言讲求确切、严谨、鲜明,富有鼓动性;句式结构变化多样,重整体布局,重修辞手法。在运用语言材料上要求准确性、严密性同生动性、形象性密切结合。立

论直接提出并阐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叫立论。用这种方式写作的议论文被称为“立论文”,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都是立论文。立论文一般要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换一个角度来说,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知识梳理1.精记字音2.词语积累(1)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粗枝大叶:

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3)一知半解: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4)生吞活剥:

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5)若明若暗:

形容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6)有的放矢:

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

(7)哗众取宠:

用浮夸的言行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8)华而不实:

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3.词义辨析(1)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辨析:“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例句:①多少革命烈士,

前仆后继

,舍生取义,用鲜血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②目光坚定、

勇往直前

。攀登的意义,在于过程中对自己的超越;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一生的时间不断攀登。

(2)夸夸其谈·侃侃而谈辨析:“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说话。前者含贬义。例句:①有些人爱

夸夸其谈

,喜欢吹牛,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别人还没说出自己的观点,他就打断人家说自己知道。

②面向众人表达自己观点时,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从容应对,

侃侃而谈

(3)等闲视之·视同儿戏辨析:“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视同儿戏”,把事情当成小孩子玩耍一样来对待。形容对很重要的事情不严肃,极不重视。例句:①如果不采取措施标本兼治,恐怕类似农村污水处理项目闲置的问题还会出现,千万不可

等闲视之

②该运动员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表现得无限膨胀,将奥运夺冠

视同儿戏

,引起了国内球迷的高度关注。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背景链接1963年5月2日至12日,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一段话(即后来单独成篇发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文学常识《毛泽东著作选读》《毛泽东著作选读》,1964年6月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甲种本和乙种本,是在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指导下,由毛泽东著作选读编辑委员会编辑。甲种本适合一般干部阅读,乙种本适合工农群众和青年知识分子阅读。甲种本和乙种本首次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甲种本和乙种本对普及毛泽东思想起了积极作用。新编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根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并为适应广大干部和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的需要,编入毛泽东1921年至1965年各个历史时期的著作68篇,共58万字,分为上下两册。为帮助读者理解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著作,新编本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第七部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刊于卷首。新编本选自《毛泽东选集》的有51篇,其中40篇是上述《决议》中列举的,还修订或新写了题解和注释。《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是毛泽东最重要、最基本的科学著作的精选本。知识梳理1.精记字音2.词语积累(1)固有:

本来有的;不是外来的。

(2)究竟:

结果,原委;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毕竟,到底。

(3)认识论:

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本质、发展过程和规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

(4)滔滔不绝:

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3.词义辨析(1)反映·反应辨析:“反映”,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通常指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化学反应;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应”的范围没有“反映”广。例句:①它们

反映

的正是中国革命过程的实际情形,表达的正是毛泽东在政治、军事实践活动及其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智慧。

②对方射门太突然,我们的守门员没有

反应

过来。

(2)正确·准确辨析:“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准确”,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正确”着重在事物的性质,强调没有错误;“准确”着重在行为方式或效果,强调没有误差或偏差。“正确”可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具体或抽象事物;“准确”多用于计算、测量、语言表达等方面。例句:①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

正确

方向胜利前进。

②要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准确

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课堂·重难突破初读课文•明大意整体感知《改造我们的学习》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批判了主观主义的作风,号召全党注重调查研究,树立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为全党的整风学习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简明扼要地解说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既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唯物观点,也辩证地说明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和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论述了认识过程,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和由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并阐述了这两次飞跃的性质和意义,指出了如何获得正确思想的科学道理。结构梳理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本论对比论证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联系实际,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

精读课文•细揣摩任务一

提纲挈领——分析文章内容,梳理论述思路任务导引就结构而言,论述文往往是三段论式的结构层次,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其中,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文章运用论据对论点展开论证的重要部分。怎样对论点展开论证,或者采用什么方式展开论证,需根据表达需要来决定。这两篇政论文都是思路周密、逻辑严谨的文章,学习时要注意分析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1.《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第一部分,作者提到我国一百年来的历史,在此阶段,有哪些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去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参考答案:在这一阶段,主要有1839年的林则徐禁烟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98年康有为倡导的戊戌变法、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他们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为救国救民而摸索真理的代表。2.《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自然分为四大部分,梳理本文的论述思路。参考答案:课文开头的一句话是全文的引论部分,也是提出问题的部分,表明写作目的,即“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课文主体的几个部分中,前三部分是本论部分,用来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提出具体的做法,即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途径。全文的论证结构是:提出主张—阐述理由—提出建议。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从思路看,可分为三个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完成下面的表格。思路层次划分大

意提出问题开头到“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①分析问题“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②解决问题“现在我们的同志中”至结尾③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讲认识的两个飞跃,是对第一部分的具体阐释点明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的意义4.《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这三个问题有怎样的关系?参考答案:作用: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正误对照,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义。关系:第一个问题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题的内容。5.《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是如何体现的?参考答案:文章开头提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的问题,结尾部分用“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来呼应。文章开头说“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结尾用“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来呼应。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的结束语,又是与开头“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相呼应的。任务二

针对问题发声——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任务导引“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篇好的论述文总是有其现实针对性。有现实意义,才有价值,也就是要有正确的现实针对性。阅读这两篇文章,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其针对性和现实性,以更好地体会论证的力量。1.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当时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参考答案: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气,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这也影响到我们党内,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搞历史研究时只是习惯于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却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故而也是“言必称希腊”。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参考答案: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还独立存在着所谓的“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3.两篇文章分别写于什么时期?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谈一谈两文写作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参考答案:《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所作的报告。在文中,毛泽东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的作风。文章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分有力,不但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今天的学习仍有指导意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作于1963年5月,是针对“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情况所写的。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这个问题,不仅对当时的人民群众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对于今天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任务三

技巧为论述添华衣——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任务导引论证方法是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论证方法有多种,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归谬论证、因果论证等等。本课两篇政论文论证方法各不相同,丰富多样,学习时要注意结合文本进行分析。1.议论文中的“事实”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典型事例。这种事例,可以是概括的,也可以是具体的。请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找出例句,完成下面的表格。二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的历程“还有很大缺点”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2.《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部分是如何运用对比论证的?请结合文本填写下表。态度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类型①②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

对现状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对历史,不是割断,不单懂希腊,还要懂中国;对马列主义的理论是有的放矢地研究态度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特点③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危害④无实质反科学、反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⑤只凭主观,忽视客观;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害人、害己、害革命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作风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运用道理论证阐述“认识的两个飞跃”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参考答案:这一部分紧承第一部分的社会实践,论述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因此,要进入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要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证明是否正确。经过论证,得出观点,并以此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相区别。联读课文•看异同任务导引同样出于毛泽东之手,这两篇政论文不仅具有很多共同点,也各具特色。阅读这两篇文章,体会它们的异同,感受政论文之美。1.比较《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两篇文章的标题,它们分别有何特点和作用?参考答案:(1)《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个标题,直接表明文章的观点,并指明了文章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我们”指的是全党的同志们,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改造”指的是破旧立新,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运用问句,引人思考。文章标题既反映文章内容,又反映写作对象、目的、时间、要求等因素的制约。这个标题包含两层意思:①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与课文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标题恰当地反映了文章的内容。这个标题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提出的。本文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的,所以语言上通俗易懂。用疑问句,有引起读者注意和引起深思的作用。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两篇文章都属毛泽东的议论性文章,请简要分析其在语言特色方面的异同。参考答案:两篇文章的语言都准确、严密。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一句中,“很大”说明了缺点的严重,需要引起重视;再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前一定语“代表先进阶级”说明“思想”的阶级性,后一定语“正确”说明“思想”的真理性。而作为报告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语言相比《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而言更加生动形象。一是作者善于使用贴切生动的词语,如“粗枝大叶”“谬种流传”“钦差大臣”“徒有虚名”“言必称希腊”等富有生命力的词语。二是作者善于使用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不住”“满天飞”“乱说一顿”等,这些词语或凝练含蓄,或通俗易懂,都十分准确恰当、生动传神,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也不乏幽默风趣,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三是作者非常注意运用修辞,比如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有某种形象性的生动表述,“留声机”“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有的放矢”等比喻,使所要阐明的道理更加深入浅出,令人信服。随堂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D解析:A项,“塞”应读“sè”;B项,“仆”应读“pū”;C项,“钦”应读“qī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暂时

实践

一知半解

引人入胜B.固有

预期

发号施令

言简意该C.担副

辩证

微不足道

文过饰非D.政策

检验

误人不浅

实是求事答案:A解析:B项,“该”应为“赅”;C项,“副”应为“负”;D项,“实是求事”应为“实事求是”。3.下列各项中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此以玉壶中晶莹透明的冰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B.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将主观主义者比作“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C.《红楼梦》用“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来形容贾宝玉,此处运用的是借喻。“纨袴”指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贵子弟的华美衣着,也借指富家子弟;“膏粱”指肥肉精米,借指富贵子弟。D.“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诗人王涯把“新月”比作“蛾眉”,意为弯弯的月牙就像娇妻的蛾眉。答案:C解析:C项,“此处运用的是借喻”错误,应为借代。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

,

,

,

,

,

。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

①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②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③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④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⑤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⑥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A.①④⑥③⑤②

B.②⑤③①⑥④C.④③⑤①⑥②

D.⑤⑥③②④①答案:B解析:从第⑤句中的“只承认”和第③句中的“不承认”可以判断,这两句的前后顺序为⑤③,据此可直接选出答案。课外•一起成长因文学法[写作技法]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