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必背知识清单01元素周期律一、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序数(1)概念:按照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依次编号,叫做原子序数。(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变化除H、He外,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电子层数重复出现从1递增到8的变化,说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出现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原子序数为3~9号及11~17号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减。3.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1)1~18号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呈现从+1~+7的周期性变化,其中O、F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呈现从4~1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最低负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归纳小结】元素的化合价(1)H元素的化合价有+1、-1、0价。(2(F元素只有负价无正价。(3)O元素有正价但无最高正价。(4)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无负价。(5)非金属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F除外)。(6)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看作0。微粒半径大小主要由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归纳小结】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1)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如:r(Li)>r(Be)>r(B)>r(C)>r(N)>r(O)>r(F)。(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大,原子半径增大。如:r(Li)<r(Na);r(F)<r(Cl)。2.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1)r(阴离子)>r(原子):r(H-)>r(H);(2)r(原子)>r(阳离子):r(H)>r(H+);(3)r(低价阳离子)>r(高价阳离子):r(Fe2+)>r(Fe3+)。3.离子半径大小比较(1)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如:r(Li+)<r(Na+);r(O2-)<r(S2-)。(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如:r(O2-)>r(F-)>r(Na+)>r(Mg2+)>r(Al3+);r(S2-)>r(Cl-)>r(K+)>r(Ca2+)。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探究钠、镁、铝性质的递变(1)钠、镁、铝与水反应钠与水在常温下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镁与水在常温下不反应,加热,反应缓慢,化学方程式为Mg+2H2Oeq\o(==,\s\up7(△))Mg(OH)2↓+H2↑。铝不能与水反应。(2)镁、铝与酸反应除去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与稀盐酸反应,镁与盐酸反应更剧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Mg+2H+=Mg2++H2↑、2Al+6H+=2Al3++3H2↑。(3)实验结论:金属性强弱为Na>Mg>Al。2.硅、磷、硫、氯非金属性强弱比较(1)硅、磷、硫、氯4种元素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依次是SiH4PH3H2SHCl(写化学式)。(2)硅、磷、硫、氯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逐渐变得容易,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S、P、Si。3.11~17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比较(1)11~17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元素NaMgAlSiPSCl化学式NaOHMg(OH)2Al(OH)3H4SiO4(H2SiO3)H3PO4H2SO4HClO4酸碱性强弱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弱酸中强酸强酸酸性更强(2)探究Al(OH)3的两性Al(OH)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是两性氢氧化物。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lCl3溶液与氨水反应:AlCl3+3NH3·H2O=Al(OH)3↓+NH4Cl。Al(OH)3与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Al(OH)3与NaOH溶液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4.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归纳小结】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元素的金属(非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失(得)电子能力。比较元素金属(非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失去(得到)电子,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结论根据原子结构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越易置换出H2,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若金属单质A与金属B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B单质,则A元素的金属性强于元素B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一般单质的还原性越强(或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与同种非金属反应的难易单质越易反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如由反应Fe+SFeS,2Na+SNa2S,知金属性:Na>Fe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结论根据原子结构原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少),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与H2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酸性越强,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若非金属单质A与非金属B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B单质,则A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B元素单质的氧化性(或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一般单质氧化性越强(或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与同种金属反应的难易单质越易反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如由反应Cu+Cl2eq\o(=,\s\up7(点燃))CuCl2,2Cu+Seq\o(=,\s\up7(加热))Cu2S,知非金属性:Cl>S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必背知识清单02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概述1.元素周期表的诞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绘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原则(1)横行: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的横行,称为周期。7个横行分别称为7个周期。(2)纵列: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至下排成的纵列,称为族。共18列,分为16个族。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1)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即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分类:短周期和长周期。(3)根据现行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短周期长周期电子层数1234567周期序数1234567元素种数288181832322.族(1)主族:共7个,用A表示。①主族的特点: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主族的序数=最外层电子数。②根据现行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列序号121314151617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族序数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共7个。列序号345671112族序数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3)Ⅷ族:占据元素周期表的第8、9、10共3个纵列。(4)0族:在元素周期表的第18列。3.元素周期表的特殊位置(1)镧系: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ⅢB族,共15种元素。(2)锕系: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ⅢB族,共15种元素。4.常见族的别名ⅠA称为碱金属(除H外),ⅡA称为碱土金属,ⅤA称为氮族元素,ⅥA称为氧族元素,ⅦA称为卤素,0族称为稀有气体元素。【归纳小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结构的关系1.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3)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原子结构示意图法推断根据:周期数=原子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适用范围:主族元素,适合原子核电荷数较小的元素位置推断。(2)0族定位法①0族元素原子序数与周期序数稀有气体元素HeNeArKrXeRnX(未知)周期序数1234567原子序数21018365486118②比大小,定周期;求差值,定族数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最邻近的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多1或2,则该元素处于相邻近0族元素下一周期的ⅠA族或ⅡA族。如元素87X,87-86=1,则X在第7周期第ⅠA族;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最邻近的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少1~5时,则该元素处于相邻近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ⅢA~ⅦA族,如84X应在第6周期第ⅥA。三、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递变规律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元素名称锂钠钾铷铯元素符号LiNaKRbCs原子结构示意图相似性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递变性从Li到Cs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除铯外,碱金属元素都是银白色的单质,硬度小,延展性好,密度较小,熔点较低。(2)递变性:从Li~Cs,熔点逐渐降低。3.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碱金属都是活泼金属,均易失去1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均为+1价。①单质的性质均能与非金属单质(O2、Cl2)反应与水反应(用R表示单质),反应通式:2R+2H2O=2ROH+H2↑与酸反应,反应通式:2R+2H+=2R++H2↑②碱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R2O)对应的水化物(ROH),一般都具有强碱性。(2)递变性:根据下表中碱金属与水反应的现象,你能推测出哪些规律?碱金属LiNaKRbCs与水反应的现象反应较为缓和,锂浮在水面,并以稳定、适中的速度释放出气体反应迅速并放热,钠融化成小球反应迅速,伴有燃烧,轻微爆炸剧烈反应,发生爆炸剧烈反应,发生剧烈爆炸(3)结论: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从Li~Cs,反应越来越剧烈。LiOH、NaOH、KOH、RbOH的碱性逐渐增强。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四、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递变规律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元素名称氟氯溴碘元素符号FClBrI相似性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递变性从F到I,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2.卤族元素单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颜色:eq\o(→,\s\up7(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Br2:深红棕色I2:紫黑色),\s\do5(均有颜色))颜色加深熔、沸点:eq\o(→,\s\up7(F2:气体Cl2:气体Br2:液体I2:固体),\s\do5(均较低))逐渐升高水溶性:eq\o(→,\s\up7(F2:反应Cl2:溶解Br2:溶解I2:微溶),\s\do5(除F2外,都不易溶于水,但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如CCl4、酒精等))逐渐减小3.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得电子的能力强,容易得1个电子,其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卤素单质。(2)递变性①实验探究卤素单质(Cl2、Br2、I2)氧化性的强弱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氯水与NaBr溶液反应溶液变为橙黄色2Br-+Cl2=2Cl-+Br2氯水与KI溶液反应溶液变为棕黄色2I-+Cl2=2Cl-+I2溴水与KI溶液反应,加入四氯化碳溶液,振荡静置静置后,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2I-+Br2=2Br-+I2结论: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l-。②从F→I,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难,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③从Cl→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来越弱。(3)结论:随核电荷数的递增,ⅦA族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来越弱。五、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1.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递变规律(1)同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减。(2)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递增。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3)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4)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5)同周期元素,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O、F除外),最低负价由4→1,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3.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区和非金属区(1)分界线的划分:沿着周期表中B、Si、As、Te、At跟Al、Ge、Sb、Po之间画一条斜线,斜线的左边是金属元素,右边是非金属元素。(2)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故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归纳小结】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元素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的主要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1.结构与位置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电子层数=周期序数2.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电子层数越多→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3.位置、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五、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硒等)。(2)在过渡元素(副族和Ⅷ族)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3)在过渡元素中寻找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4)研究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元素,合成新农药。(5)位于第六周期ⅥB的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位于第四周期ⅣB的钛,密度小、耐高温、耐腐蚀,适应于制造火箭发动机壳体、人造卫星壳体等。必背知识清单03离子键一、离子键离子化合物1.化学键(1)概念: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2)类型: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两种常见的化学键。2.离子键(1)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7,均不稳定。即它们通过得失电子后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分别形成Na+和Cl-,两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物质氯化钠。(2)离子键①概念: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②构成微粒:阴、阳离子。③实质:静电作用。④形成过程:当阴、阳离子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正负电荷的静电吸引力与原子核及核外电子之间的排斥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稳定的离子键。(3)形成条件:易失去电子的活泼金属元素(如ⅠA族、ⅡA族元素)原子与易得电子的活泼非金属元素(如ⅥA族、ⅦA族元素)原子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如NaCl、K2O、MgCl2、CaS等都是靠离子键结合的。3.离子化合物(1)概念: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微粒间的作用力是离子键。(3)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H4NO3、Na2O2是离子化合物,但在NH4NO3、Na2O2中除含有离子键外,还含有共价键。【归纳小结】常见的离子化合物①无氧酸盐,如NaF、CaCl2等;②含氧酸盐,如Na2CO3、MgSO4等;③强碱,如NaOH、Ba(OH)2等;④铵盐,如NH4HCO3、NH4NO3等;⑤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Al2O3等;⑥其他:活泼金属氢化物,如LiH、NaH、CaH2等;活泼金属过氧化物,如Na2O2等。二、电子式1.电子式的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以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排布,这种式子称为电子式。2.电子式的书写(1)原子的电子式:元素符号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布,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例如:镁原子:·Mg·;碳原子:;氧原子:;氖原子:。(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以表示其所带的电荷。例如:氯离子、硫离子。(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氧化钙:、硫化钾:。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1)NaCl:。(2)MgBr2:。必背知识清单04共价键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形成过程(1)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①H原子需获得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Cl原子需获得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②H原子和Cl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组成一对共用电子,使两原子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并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HCl分子。(2)请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2.共价键(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2)成键微粒:原子。(3)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的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4)成键条件:成键原子成键前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3.共价化合物(1)概念:直接相邻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2)常见的共价化合物①非金属氢化物:如H2S、NH3、SiH4等;②酸:如HCl、HNO3、H2SO4等;③弱碱:NH3·H2O;④非金属氧化物:如CO2、CO、SO2等;⑥有机物:如CH4、C2H5OH等。【归纳小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1.概念依据化合物中化学键的成键情况,可将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只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2.化学键类型离子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没有离子键。3.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法(1)由化学键类型判断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或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2)由化合物类型判断①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强碱和大多数盐(少数盐如AlCl3、BeCl2等除外)属于离子化合物;②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多数有机物、少数盐(如AlCl3、BeCl2)属于共价化合物。(3)由组成元素判断一般含金属元素或NHeq\o\al(+,4)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AlCl3、BeCl2等少数除外),如NH4Cl、Ca(OH)2、KClO3等;只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铵盐等除外)属于共价化合物。4.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1)“一定”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一定不是共价化合物);③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一定含有共价键);④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2)“不一定”①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③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④只含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是离子化合物。二、共价分子及其空间结构1.概念:原子之间全部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叫作共价分子。2.共价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1)电子式:如H2:H∶H,N2:,NH3:。(2)结构式:原子之间一条短线表示1对共用电子对,这种表示共价键的式子称为结构式。分子HClCl2H2ONH3CH4电子式结构式H—ClCl—ClH—O—H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模型空间构型(用文字表述)直线形直线形V形三角锥型正四面体型【归纳小结】含共价键的原子团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对一些原子团式的离子和含原子团的化合物也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写出下列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OH:、NHeq\o\al(+,4):、Oeq\o\al(2-,2):NaOH:、NH4Cl:Na2O2:、Ba(OH)2:。三、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碳四价原理碳原子位于第2周期第ⅣA族,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碳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一个碳原子可以和其他原子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2.碳原子的成键方式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一对、两对或三对共用电子对相结合,分别构成碳碳单键(CC)、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价键彼此结合形成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必背知识清单05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如:要使水分解,需要先破坏水分子内部存在的共价键;若使液态水汽化,需要加热克服水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二者相比较,难易程度是使水分解大于使液态水汽化。2.主要特征①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②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3.氢键(1)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2)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对水的物理性质的影响:①水的熔、沸点较高。②水的比热容较大。③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归纳小结】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化学键变化1.化学反应过程(1)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化学键被破坏,产物中有新化学键的形成,如H2与Cl2反应生成HCl,H2、Cl2中的化学键被破坏,形成HCl中的化学键。(2)化学反应时,并不是反应物中所有的化学键都被破坏,如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中,Na2SO4、BaCl2中的离子键被破坏,但SOeq\o\al(2-,4)中共价键未被破坏。2.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或熔化过程离子化合物eq\o(→,\s\up7(溶解或熔化))电离eq\o(→,\s\up7(离子键被破坏))阴、阳离子。3.共价化合物的溶解或熔化过程(1)溶解过程:(2)熔化:4.单质的熔化或溶解过程(1)由分子构成的固体单质,如I2的升华、P4的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而不破坏化学键。(2)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熔化时破坏共价键。(3)对于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其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如Cl2、F2等。必背知识清单06同素异形现象1.概念(1)同一种元素形成几种不同单质的现象叫做同素异形现象。(2)同一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2.同素异形体的含义(1)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同位素和核素,也不是指化合物。(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3.产生同素异形现象的原因(1)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2)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4.同素异形体性质不同的原因(1)由于分子组成或晶体结构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存在区别,即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而化学性质有些相似。(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5.常见的同素异形体(1)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等。金刚石和石墨晶体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排列方式不同。①金刚石晶体的结构特点: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4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②石墨晶体的结构特点: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每一层内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排列成平面六边形,形成平面网状结构;层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③C60是由60个碳原子形成的封闭笼状分子;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层状的碳材料。(2)氧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有O2和O3。(3)磷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主要有白磷和红磷。必背知识清单07同分异构现象1.概念(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2)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之间的互称。2.同分异构体的含义(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必备条件有两点:①两者的分子式应相同;②两者的结构应不同。3.同分异构体的特点(1)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各元素的组成(含量)相同。(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化合物不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如CO和C2H4不互为同分异构体。4.几种常见的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1)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均为C4H10,其结构式分别为、。(2)乙醇和二甲醚:分子式均为C2H6O,其结构式分别为、。必背知识清单08晶体和非晶体一、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一般也不具备规则的几何外形。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橡胶等。2.本质晶体的规则几何外形是由于其内部构成微粒有规则排列的结果。3.晶体的分类晶体分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二、几种常见的晶体类型1.离子晶体概念阴、阳离子按一定方式有规则排列形成的晶体。构成微粒阴、阳离子微粒间的作用离子键物理性质①熔点较高,硬度较大。②固态时不导电,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能够导电。2.分子晶体概念分子晶体是分子之间依靠分子间作用力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的。构成微粒分子微粒间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物理性质硬度小,熔、沸点低,晶体不导电。3.共价晶体概念共价晶体是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构成粒子原子微粒间的作用共价键物理性质熔、沸点高,硬度大,一般不导电。4.金属晶体金属晶体具有共同的物理特性,如具有金属光泽,能导电和导热,有延展性等。本专题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及物质性质与变化规律,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提升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位—构—性”关系的应用,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等一系列知识,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利用实验探究元素或物质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典例1】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a、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6,d的核外电子数等于b的核外电子数加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和b可形成气态化合物B.c的原子半径小于d的原子半径C.b和c可以形成化合物D.a和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呈酸性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a为碳,b为氧,c为镁,d为硫。C、O可以形成气态化合物CO、CO2等,A项正确;Mg、S同周期,原子半径:Mg>S,B项错误;MgO为化合物,C项正确;C、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2CO3、H2SO4,均呈酸性,D项正确。【典例2】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C.Z、W均可与Mg形成化合物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X为硅,Y为氮,Z为氧,W为氯。Si为第三周期元素,N、O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r(Si)>r(N)>r(O),A项错误;非金属性:O>S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SiH4,B项错误;O、Cl可与Mg形成MgO、MgCl2,均为化合物,C项正确;N、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NO3和HClO4,酸性:HClO4>HNO3,D项错误。【典例3】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逐渐减小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三种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答案:A解析: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可知X、Y、Z的原子序数为X<Y<Z。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锡产业运行动态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配电变压器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装饰画市场现状调研及投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船舶修理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经编机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等离子废气净化器市场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祛痘护肤品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盈利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硼酸市场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畜牧机械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11.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电子技能与实训》课件
- 基础摄影培训
- 高一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7篇)
- 《面试官培训》课件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
- 汽车维修保养协议三篇
- 2024年银行、金融反诈骗必知知识试题与答案
- 2024年汇算清缴培训
- 幼儿园监控项目技术方案
- 《智能家居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