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3_第1页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3_第2页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3_第3页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3_第4页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8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8年)1.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和失误【深化透析】

三、20世纪50~70年代党的“左”倾错误的表现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3.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4.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5.外交上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意识形态挂帅,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60年代外交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共同纲领》具有过渡性、革命性,是对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性。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具有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特点。[训练1]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说明《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

)①对社会性质的界定②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③关于国家主权所属的规定④制定背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解析】本题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对《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区分不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新中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制定的,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共同纲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制定的,规定国家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答案】

B“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者各有侧重。“另起炉灶”解决的是对外战略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训练2]1949年2月,毛泽东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这实际上是哪一外交方针的萌芽(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学生因为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区分不清楚而误选C。由“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可知这是要扫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故答案为B。【答案】

B“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建设的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大二公”。领域:“大跃进”是生产力领域;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生产关系领域。[训练3]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解析】本题易错选C,错因是分辨不清“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中,在经济建设上“左”倾错误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如总路线、“大跃进”;二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要建立一个由工、农、学、商、兵组成的大公社,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答案】

D概念型选择题的解法指导

(2010·广东文综)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解题思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材料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铬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他代表2人。材料三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1)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以上三项制度的共性,对此你有何认识?【规范路径】第(1)问中第一小问,对材料一中“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等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首先,分析材料二可知,其有三层内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范围;“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然后,从范围、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自主权力两方面加以回答。第(4)问中第一小问,行省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美国联邦制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从此方面去思考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此题的中心——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政治文明的同一性、多样性、积极性等角度分析得出答案。【参考答案】

(1)职能: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中央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2)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地方自治与中央政府的领导相结合。具有民主性。(3)国家主权属于联邦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实行分权,地方州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4)共性: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地方拥有一定的权力。认识: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2012·天津文综)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状况,考查知识迁移和材料处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图中的有效信息。介绍信中的关键信息是“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说明粮票在当时经济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教材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与介绍信有关,但不是介绍信反映的实质问题。【答案】

B1.知识要点(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①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②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③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且相互关联,被称为“一体两翼”。(2)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失误的原因①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②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③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④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2.史学观点以社会史观切入考查社会主义探索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曲折探索的二十年实质上是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二十年,比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的斯大林体制的异同,总结两者的经验教训,是重要命题点。3.社会热点人与自然和谐,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家园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将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中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与当今热点问题相联系,是一个不错的命题视角。1.(知识要点)第一批苏联援建中国项目情况表(1950年开始)

上表充分体现了(

)A.过渡时期我国工业化的战略部署B.建国初我国原材料工业基础雄厚C.建国初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军工业D.过渡时期我国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解析】首先排除B、D两项,因为它们不符合材料中“1950年开始”这一阶段的史实。从表格出发分析,并没有突显军工业的发展地位,主要突出了我国发展重工业这一战略特点,且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答案】

A2.(史学观点)1958年某领导到一农村视察,当地党委书记向领导汇报说他们的早稻达到了亩产三万多斤。该领导听后说:“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下深耕,还能多打些。”该材料反映出产生浮夸风的直接原因是(

)A.国家对农业的重视B.过分夸大了主观意识的作用C.农民急于求成思想D.干部的官僚作风和追求政绩【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可知,当地粮食产量已严重超出了实际情况,上级领导仍然要求再多打些,反映了领导们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选D。【答案】

D3.(社会热点)十年建设时期,诗人笔下经常有“烟囱”的身影,如“彩霞里伊水似凤舞,白云中洛河似龙腾,看茫茫绿树大海,排排烟囱森林”。这种文学现象反映的时代信息应当是(

)A.人们环保意识逐步增强B.喜好黑色的时代审美观C.追求工业化的发展目标D.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解析】十年建设时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力进行工业化建设,因此出现了“排排烟囱森林”的现象。A项与题干现象不符,B、D项与“时代信息”无关。【答案】

C4.(综合角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材料二

1953年鄂、湘、赣3省1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单位:折合稻谷市斤)。材料三从1949年至1953年,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64938万亩增长为189955万亩,粮食总产量由11320万吨增加为16685万吨。——《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农民采取了哪些生产组织形式?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一表格中的关键信息来概括有利条件。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的表格信息概括三种生产组织形式,通过“人均收入”的比较,概括效果最好的生产组织形式。第(3)问结合材料从农民政治、经济地位和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概括建国初期农业恢复发展的原因。【答案】

(1)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2)生产组织形式:个体生产形式、互助组生产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农业合作社形式效果最好。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弥补了个体生产形式的不足和缺陷。(3)①新中国成立,农民政治上翻身得解放。②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调整了生产关系,提高了生产力。(2012·福建文综)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影响,考查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时间及意义。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世界看到了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作用。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A项正确;“一超多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在1961年才正式形成,故排除C项;从两次会议的参加国及其内容可以排除D项。【答案】

A1.知识要点:列表归纳新中国外交概况。

2.社会热点本知识点现实感强,常常与现实中的重大国际关系相联系,特别是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而2013年又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中日建交41周年,因此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将会成为重要的命题角度。1.(知识要点)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解析】面对亚非会议召开时出现的复杂形势,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与会各国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会议的进程,是会议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一方针的内涵之一就是尊重各国的文明,这维护了各国的根本利益,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无关;B项属于有利的外部条件,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亚非民族国家不存在进步落后之说,C项表述错误。【答案】

D2.(社会热点)2012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阅读右图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最主要的信息是(

)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C.客观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解题关键是漫画中的文字信息。美国打着恪守三个联合公报的伪装干涉中国内政,由此可得出C项正确。A项体现不出;B项错在“公开”;D项不能反映漫画的寓意。【答案】

C

(2012·广东文综)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紧扣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召开,当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在我国确立。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的目的是为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为即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宪法保障,据此排除A、D两项。标语口号以“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最为恰当,选择B项。“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根据时间可直接排除C项。【答案】

B1.知识要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1)民主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国家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从政治制度建设的层面上讲,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