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容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容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容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容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容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容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21分)1.(11分)七(3)班开展“摘抄四季之景的美文”活动,以下是部分文段,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一)今年的秋天来得有点迟,寒露之后才显秋意。那日不经意间,忽见桂花羞怯地开了,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儿伴着甜甜的香气在浓浓的绿叶中绽开了,每一朵都酝niàng()着一个少女纯真的梦;那香味儿起初淡薄,深深地嗅一下,幽幽桂香扑鼻而来。澄澈的云天之外,传来几声清翠的鸟啼。我停下脚步,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朱淑真的那句诗:“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君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在一片静谧()中默默品尝这迟来的美丽。(二)春天的雨,多情而娇媚,驱走冬日,复苏万物;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大地经过几场透雨的浇灌,吸收了无尽的暑气;秋天的雨,端庄而沉静,它既不倾盆瓢泼,也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冬天的雨,没有北风那样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三)春天到了,春风轻柔,花团锦簇;夏时枝繁叶茂,万木葱茏;秋天,树木参差;冬日,则余晖斜照。如此之景,使人怀想,使人静谧,真可谓美不胜收啊。(1)阅读文段(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①酝niàng②静谧(2)三则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二)(三)中加横线的词语。①莅临:②美不胜收:(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反映上面文段内容的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①春满人间百花吐艳②雨飞大地万物生辉③月飞天际万物生辉④福临小院四季常安上联:下联:(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A.在一片静谧中默默品尝这迟来的美丽。B.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大地经过几场透雨的浇灌,吸收了无尽的暑气。C.春天的雨,多情而娇媚,驱走冬日,复苏万物。D.如此之景,使人怀想,使人静谧,真可谓美不胜收啊。2.(10分)时光浩渺,亘古永恒,能遇到千百年前的古诗文,我们何其幸运。我们在古典诗文中与万物邂逅,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对话,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意象|哲理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意象花①诗人(人名)写下②“,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了对好友赴任路途险远的关切与同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岑参因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写下了“③,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月李白以“峨眉山月半轮秋,④”表达对故乡、故人的依依不舍。《峨眉山月歌》李益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写下“⑤,受降城外月如霜”,蕴含着浓郁的乡愁。《夜上受降城闻笛》水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⑥,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温馨安详的场景,更勾起内心的孤独凄凉。《天净沙•秋思》子在川上曰:“⑦,不舍昼夜”表明时间如流水,劝慰我们要惜时。《<论语>十二章》哲理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⑧”告诉我们读书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论语>十二章》为人“⑨,”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志向。《<论语>十二章》二、阅读(39分)3.(7分)议论文阅读。学校开展“摆脱手机依赖症”的活动,小李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材料一:什么是手机依赖症实际上手机依赖症,他不是对手机的依赖,而是对手机里面的信息有依赖。长期玩电脑也好,手机也好,因为现在手机基本都能上网,这些手机有大量的各种各样他感兴趣的信息,所以他对那种信息有依赖。这些人如果得不到信息,他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或者是不舒服的心理,想了解手机里会有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人长期地玩手机以后,他对这种信息的依赖程度会加深,他总认为信息对他的生活,或者对他的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不了解或不知道这些信息的话,第一个他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第二个,他会有意无意地产生一种想象,如果不知道这些东西将会对我未来的生活,或者是对我未来的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长时间以后他就慢慢地形成一种自动的这种反应。(载自网络,有删改)材料二:为什么依赖手机在问为什么会依赖手机前,我们需要去关注我们在玩手机的时候玩什么。智能手机用户真正用来通讯谈业务的时间非常之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两件事情:浏览新闻、论坛、游戏、书籍等信息,用信息充斥脑袋,完成与世界的连接和沟通;采用即时通讯软件与他人聊天,完成与他人的沟通。这两件事情又同时指向一个方向:我们需要与外在有连接,我们的脑袋里必须装满信息。我们不能独处,当一个人感觉到没事可做的时候,最容易感觉到恐慌。这是对独处的逃避,不仅是孤独,更有焦虑。当我们没事可做的时候内心就容易感觉到孤独,这时候就总想找人说话,找点事做。以前的时候会给朋友写信、打电话、约朋友聚餐避免孤独,现在有手机即时通讯;以前没事就会看电视,赶路、排队、上厕所的时候会拿着书籍和报纸等打发时间避免空闲焦虑,现在有手机窗口了解世界;当和朋友一起吃饭,不知道该说什么陷入沉默的时候,以前会玩弄手中的纸巾等小玩意、不断看菜谱等方式来缓解尴尬,现在可以玩手机实现“有事做”。现在的手机则集大成于一身且携带方便,于是手机成了孤独的时候最有效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如果你愿意看的更深,你还可以看到这是对关注的需求。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聚会的时候,人们宁愿刷微博聊QQ,也不愿意和旁边的人多说些话。同样说一句话,如果有人在微博上给你留言,你看到“您有1条留言”的兴奋度是远远超过对面的人跟你说一句话的,弹出一个聊天窗口也是,尤其是你发了某个行程状态被回复后。人们通过网络、电脑和手机构建了自己的一个世界,然后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网络中看不到人而只看到信息,因此比现实中的人更具有虚幻性和遮掩性,这种对人的关注的效果就会比现实中的关注加倍。于是才有了这样的幽默:将来我要开个法国主题餐厅,采用逼真的大餐模型,专供人拍照使用。当有美女来,坐下,拍照,发微博“今天和表姐一起吃的法国大餐”,然后护送她到对面的煎饼果子摊。(《手机依赖症》载自网络,有删改)材料三:手机依赖症的危害①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长此以往引起内分泌紊乱;②头部重心经常前倾,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增加脑癌患病率;③易出现颈、肩、腰疾病,造成驼背;④缩短脖子肌肉,导致表皮细胞衰老加快,颈部皱纹加深;⑤引起皮肤过敏,可能会加重痘痘、粉刺等皮肤问题;⑥引发近视,导致干眼症;⑦诱发腕管综合症、腱鞘炎和脸颊下垂等症状;⑧导致“数码痴呆”,造成记忆力减退。(载自网络,有删改)材料四:逃离“手机依赖症”不少人已经意识到手机对人类健康和情感掠夺问题的严重性,想出不少方法来应对。洛杉矶一家餐厅可以为顾客代管手机,买单时将给予9.5折的优惠;网友发起了“手机叠叠乐”活动,呼吁大家聚会时,所有人都交出手机,谁先碰手机谁就要被罚款;有的大学设立“课堂手机休息室”,号召学生上课前将手机上交。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提醒大家玩手机应有所节制。如果吃饭、上厕所都强迫性地看手机,手机不在身边就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情绪、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就需要调整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①睡前听音乐。对于那些晚上必须玩够手机才能睡觉的人,不妨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看一会儿书,通过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慢慢戒掉坏习惯。②多交谈。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接必要的电话,不可以玩手机。③带孩子出去玩。对于爱玩手机的孩子,家长应多抽时间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④试着不带充电器。为了保证电量,这个做法可以逼自己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⑤逐渐减少玩手机次数。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从减少次数开始。很多时候,人们玩手机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如果心理上能够明白沉迷玩手机有害,并去克制,就能收到一定效果。(载自网络,有删改)(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手机依赖症不是对手机信息依赖,而是依赖手机这一物品。B.用智能手机大部分时间是用信息装满脑袋,完成与他人沟通。C.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手机对人类健康和情感掠夺问题的严重性。D.制定计划并从心理上明白沉迷手机有害,能收到一定的效果。(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依赖手机是对独处的逃避,不仅是没事可做的孤独,更有打发时间的焦虑。B.手机依赖症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还会引发近视。C.手机依赖是人们对关注的需求,通过手机构建自己的世界,希望得到关注。D.手机网络照片呈现都是逼真的场景,没有遮掩性,对人的关注效果比现实加倍。(3)关于“摆脱手机依赖症”的活动,学校网站论坛同学们的跟帖:①小明说:“手机是当下最重要的交流、学习工具,哪里能离开它呢?对于中学生来说,‘手机依赖症’危害并不很大!”②小华说:“我是一个走读生,一回家就想玩手机,似乎有了‘手机依赖症’,谁能帮帮我呢?”针对以上同学的跟帖内容,结合小李收集的材料和生活实际,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4.(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牵你的手,唯愿时光不老顾晓蕊①依稀的时光,恍若梦境,已是回不去了。我唯有祈望能多些时间,牵着母亲的手,陪她慢慢地走。老舍说过: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②到了家门口,发现忘了带钥匙,我抬手敲门。咚咚,咚咚,初时是有节奏地叩门,没人回应,而后敲门声细密起来,如冷雨敲窗,咚咚咚咚咚,仍没回音,最后变成了响亮的鼓点,咚——咚——咚。门总算开了,探出一张温柔和善的脸,是母亲,她皱纹里淌着笑意。③“哎哟,手都敲疼了。”我怨嗔地说。母亲腰间扎着围裙,手里掂着锅铲,我换拖鞋的工夫,她回厨房,小声补充道:“累了吧,这就开饭。”④慢慢地,我心里浮起几丝愧疚,尾随母亲走进厨房,盛饭,端汤,坐下来吃饭。只有两个人的午餐,母亲做得很用心,都是我喜欢吃的。“味道不错!”我边吃边夸赞,眼瞟向母亲,她轻皱着眉,鼻尖上悬着几粒汗珠,闪莹莹的,伴着咀嚼一颤一颤。我问她:“腰还痛吗?”半个月前,她到市场上买菜,被一辆三轮车撞倒,扭伤了腰。⑤母亲已年过古稀,时光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痕,白了鬓发,弯了腰身。想起村上春树的话: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瞬间变老的。我的心忽然疼了起来,总以为时间还长,但这么快,母亲就老了。家中的相册里,留有一张她旧时的照片,个不高,瘦脸,眉眼清亮,穿件蓝底白花衬衫,扎两个黑粗的长辫子,给人的感觉是素朴、爽利、端庄。⑥母亲念过几年书,能写能画,是个极要强的人儿。父亲是一名军官,常年在部队,难得回来,母亲就一个人家里家外地忙。记得有一回,我放学后去绣花厂找母亲。院子里有棵高大的老杏树,足有十余米高,树上的杏子熟透了,灿黄诱人。我馋得口水直流,缠着母亲非要摘杏子吃。她仰头望树,迟疑了下,但还是牵着我的手,来到树前。⑦母亲双手抱紧树干,脚使劲一蹬,噌噌噌,便攀上高大的杏树。她坐在高高的树杈上,手捂胸口稳了会儿神,这才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折了根树枝,左敲一下,右敲一下,杏子“吧嗒,吧嗒”落下。我挎着小篮子,兴冲冲地跑着捡拾,边捡边吃,嚼得两腮泛酸,才肯住口。⑧多年后的一天,我的一位舅妈从老家来,同时捎来一篮新摘的黄杏。隔着几十年的光阴,回想起往日情景,那一篮子的阳光和欢喜,闪动在记忆里。我跟她说起母亲爬树摘杏的事情,她一脸惊诧,摇头说:“不可能,你妈有恐高症,她当姑娘时上屋顶晾晒粮食都会头晕。”⑨我吃惊地望向母亲,想从她的目光里得到求证,母亲一笑,我霎时明白了。难怪逢到重阳节,我陪母亲爬山,到山脚下,她便不肯走了,说:“你往上去,慢着点儿,我在这儿歇脚,等你。”⑩原来啊,只因为她是母亲,便要将所有的怯懦与忧惧,小心地藏起,用爱,为我撑起浓荫,遮蔽俗世的冷风苦雨。⑪而今纵然老去,母亲仍不肯闲下来,每日读书读报,操持家事,保持着一份洁净优雅。那目光如一汪清潭,仿佛能照见天光云影。可看着母亲一天天地老去,终究是让人伤感又无奈的事。母亲早年干活太过使力,无形中落下了病根。很多时候,母亲都隐忍着,一忍,再忍,疼得实在忍受不了,也只是长长地叹息几声。那叹息,一声声敲在我的心上。⑫趁刷碗时,我扭头对母亲说:“等过些天,我陪你去鲁山,看万亩桃花,拍些艺术照。”艺术这两字显得庄重了些,母亲很是欣喜不安。为此,她提前去发廊染黑了头发,翻出我买给她的暗红格子绒布衫,熨了又熨,像是去赴宴。⑬到了周末,我陪着母亲坐车去山里。一到山脚下,到处都是灼灼盛开的桃花,嫣红烂漫,美如云霞。母亲站到一株株桃花树前,时而低头,时而仰望,或浅笑伫立,或微闭双眼。我举起相机拍个不停,她笑得眼里开出了花。⑭我深望着母亲的笑脸,心中自是欢喜,又有些许酸楚。恍惚间,仿若时光倒流,我又看到当年的母亲。如果说母爱是一条河流,我多想时光不老,河水逆流而上,母亲永远是年轻的模样,那该有多么美好!(选自《情感读本》有删改)(1)文章记叙了“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几件小事,请简要概括并完成下列填空。①②母亲给“我”做好吃的③④(2)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那目光如一汪清潭,仿佛能照见天光云影。(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5.(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2)同学们在默写时,时常将“雁”与“燕”相混淆,请你分析这首诗用“雁”字的理由。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田子为相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绳绳③兮。”言贤母使子贤也。(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删改)【注释】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②馆:房舍建筑的通称,这里指家。③绳绳(mǐnmǐn):绵延不绝。(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太丘舍去子其去之B.对子骂父子安得此金C.则是无信是为人子不孝也D.下车引之不义之物(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选取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B.【甲】文中的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为人诚实的精神。C.【乙】文阐述了儒家思想,即忠于国家,不做贪官,才能真正做到孝顺。D.【乙】文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大局为重、教子有方、品德高尚的母亲形象。(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4)从元方与客人的对话中,你领悟到为人处世应具备怎样的美德?(5)“百善孝为先”。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孝”的理解。三、综合(10分)7.(10分)为了消除与经典的隔阂,小闻设计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来阅读《朝花夕拾》。(1)请你帮他完成“朋友圈”的相关内容。阿长:哥儿,你可还记得①(情节)。你当时接过书时的兴奋劲儿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呢!②先生(人名):孩子,你还记得你们跑到三味书屋的后园折腊梅、寻蝉蜕,在我读书入神时画画吗?父亲:有次你兴致勃勃地准备去看迎神赛会,被我叫住背《鉴略》,你小子怎么还把这件事写成文章——《五猖会》了呢!鲁迅回复父亲:我就想借这件事情警醒世人③。鲁迅:统一回复:谢谢大家惦念。让我忆起童年,不单有后园撒泼的欢乐,也有扫兴背书的苦涩;让我忆起童年,④。(仿写加点句子)(2)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这些人有的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也有的被鲁迅拉入了“黑名单”,请各举一例,并结合具体情节陈述理由。①“朋友圈”——人名:,理由。②“黑名单”——人名:,理由。(3)在跨时空对话活动上,同学们就鲁迅回忆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时产生了争论,反方同学认为,鲁迅是反对孝道的,对此,作为正方,你应如何反驳此观点?(80字以内)四、写作(50分)8.(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雪地捕鸟,唱响快乐的童年;田野散步,品味家庭的温馨:“手指游戏”感受到光明与希望……生活中,总有许多看似微小的事情不经意间引起我们的共鸣。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以“那件小事,让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④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⑤字数不少于600字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容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21分)1.(11分)七(3)班开展“摘抄四季之景的美文”活动,以下是部分文段,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一)今年的秋天来得有点迟,寒露之后才显秋意。那日不经意间,忽见桂花羞怯地开了,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儿伴着甜甜的香气在浓浓的绿叶中绽开了,每一朵都酝niàng()着一个少女纯真的梦;那香味儿起初淡薄,深深地嗅一下,幽幽桂香扑鼻而来。澄澈的云天之外,传来几声清翠的鸟啼。我停下脚步,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朱淑真的那句诗:“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君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在一片静谧()中默默品尝这迟来的美丽。(二)春天的雨,多情而娇媚,驱走冬日,复苏万物;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大地经过几场透雨的浇灌,吸收了无尽的暑气;秋天的雨,端庄而沉静,它既不倾盆瓢泼,也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冬天的雨,没有北风那样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三)春天到了,春风轻柔,花团锦簇;夏时枝繁叶茂,万木葱茏;秋天,树木参差;冬日,则余晖斜照。如此之景,使人怀想,使人静谧,真可谓美不胜收啊。(1)阅读文段(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①酝niàng酿②静谧mì(2)三则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二)(三)中加横线的词语。①莅临:光临,来临(多指贵宾)。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反映上面文段内容的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①春满人间百花吐艳②雨飞大地万物生辉③月飞天际万物生辉④福临小院四季常安上联:①下联:②(5)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AA.在一片静谧中默默品尝这迟来的美丽。B.夏天的雨,热烈而粗犷,大地经过几场透雨的浇灌,吸收了无尽的暑气。C.春天的雨,多情而娇媚,驱走冬日,复苏万物。D.如此之景,使人怀想,使人静谧,真可谓美不胜收啊。【解答】答案:(1)①酿②mì(2)示例:淅淅沥沥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气势汹汹盛气凌人(3)①光临,来临(多指贵宾)。②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4)上联:①下联:②(5)A2.(10分)时光浩渺,亘古永恒,能遇到千百年前的古诗文,我们何其幸运。我们在古典诗文中与万物邂逅,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对话,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意象|哲理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意象花①诗人李白(人名)写下②“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了对好友赴任路途险远的关切与同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岑参因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写下了“③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月李白以“峨眉山月半轮秋,④影入平羌江水流”表达对故乡、故人的依依不舍。《峨眉山月歌》李益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写下“⑤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蕴含着浓郁的乡愁。《夜上受降城闻笛》水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⑥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温馨安详的场景,更勾起内心的孤独凄凉。《天净沙•秋思》子在川上曰:“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明时间如流水,劝慰我们要惜时。《<论语>十二章》哲理学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⑧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读书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论语>十二章》为人“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志向。《<论语>十二章》【解答】答案:①李白②杨花落尽子规啼③遥怜故园菊④影入平羌江水流⑤回乐烽前沙似雪⑥小桥流水人家⑦逝者如斯夫⑧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书写)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二、阅读(39分)3.(7分)议论文阅读。学校开展“摆脱手机依赖症”的活动,小李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材料一:什么是手机依赖症实际上手机依赖症,他不是对手机的依赖,而是对手机里面的信息有依赖。长期玩电脑也好,手机也好,因为现在手机基本都能上网,这些手机有大量的各种各样他感兴趣的信息,所以他对那种信息有依赖。这些人如果得不到信息,他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或者是不舒服的心理,想了解手机里会有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人长期地玩手机以后,他对这种信息的依赖程度会加深,他总认为信息对他的生活,或者对他的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不了解或不知道这些信息的话,第一个他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第二个,他会有意无意地产生一种想象,如果不知道这些东西将会对我未来的生活,或者是对我未来的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长时间以后他就慢慢地形成一种自动的这种反应。(载自网络,有删改)材料二:为什么依赖手机在问为什么会依赖手机前,我们需要去关注我们在玩手机的时候玩什么。智能手机用户真正用来通讯谈业务的时间非常之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完成两件事情:浏览新闻、论坛、游戏、书籍等信息,用信息充斥脑袋,完成与世界的连接和沟通;采用即时通讯软件与他人聊天,完成与他人的沟通。这两件事情又同时指向一个方向:我们需要与外在有连接,我们的脑袋里必须装满信息。我们不能独处,当一个人感觉到没事可做的时候,最容易感觉到恐慌。这是对独处的逃避,不仅是孤独,更有焦虑。当我们没事可做的时候内心就容易感觉到孤独,这时候就总想找人说话,找点事做。以前的时候会给朋友写信、打电话、约朋友聚餐避免孤独,现在有手机即时通讯;以前没事就会看电视,赶路、排队、上厕所的时候会拿着书籍和报纸等打发时间避免空闲焦虑,现在有手机窗口了解世界;当和朋友一起吃饭,不知道该说什么陷入沉默的时候,以前会玩弄手中的纸巾等小玩意、不断看菜谱等方式来缓解尴尬,现在可以玩手机实现“有事做”。现在的手机则集大成于一身且携带方便,于是手机成了孤独的时候最有效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如果你愿意看的更深,你还可以看到这是对关注的需求。很多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聚会的时候,人们宁愿刷微博聊QQ,也不愿意和旁边的人多说些话。同样说一句话,如果有人在微博上给你留言,你看到“您有1条留言”的兴奋度是远远超过对面的人跟你说一句话的,弹出一个聊天窗口也是,尤其是你发了某个行程状态被回复后。人们通过网络、电脑和手机构建了自己的一个世界,然后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网络中看不到人而只看到信息,因此比现实中的人更具有虚幻性和遮掩性,这种对人的关注的效果就会比现实中的关注加倍。于是才有了这样的幽默:将来我要开个法国主题餐厅,采用逼真的大餐模型,专供人拍照使用。当有美女来,坐下,拍照,发微博“今天和表姐一起吃的法国大餐”,然后护送她到对面的煎饼果子摊。(《手机依赖症》载自网络,有删改)材料三:手机依赖症的危害①抑制褪黑激素分泌,长此以往引起内分泌紊乱;②头部重心经常前倾,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增加脑癌患病率;③易出现颈、肩、腰疾病,造成驼背;④缩短脖子肌肉,导致表皮细胞衰老加快,颈部皱纹加深;⑤引起皮肤过敏,可能会加重痘痘、粉刺等皮肤问题;⑥引发近视,导致干眼症;⑦诱发腕管综合症、腱鞘炎和脸颊下垂等症状;⑧导致“数码痴呆”,造成记忆力减退。(载自网络,有删改)材料四:逃离“手机依赖症”不少人已经意识到手机对人类健康和情感掠夺问题的严重性,想出不少方法来应对。洛杉矶一家餐厅可以为顾客代管手机,买单时将给予9.5折的优惠;网友发起了“手机叠叠乐”活动,呼吁大家聚会时,所有人都交出手机,谁先碰手机谁就要被罚款;有的大学设立“课堂手机休息室”,号召学生上课前将手机上交。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提醒大家玩手机应有所节制。如果吃饭、上厕所都强迫性地看手机,手机不在身边就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情绪、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就需要调整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①睡前听音乐。对于那些晚上必须玩够手机才能睡觉的人,不妨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看一会儿书,通过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慢慢戒掉坏习惯。②多交谈。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接必要的电话,不可以玩手机。③带孩子出去玩。对于爱玩手机的孩子,家长应多抽时间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④试着不带充电器。为了保证电量,这个做法可以逼自己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⑤逐渐减少玩手机次数。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从减少次数开始。很多时候,人们玩手机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如果心理上能够明白沉迷玩手机有害,并去克制,就能收到一定效果。(载自网络,有删改)(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A.手机依赖症不是对手机信息依赖,而是依赖手机这一物品。B.用智能手机大部分时间是用信息装满脑袋,完成与他人沟通。C.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手机对人类健康和情感掠夺问题的严重性。D.制定计划并从心理上明白沉迷手机有害,能收到一定的效果。(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依赖手机是对独处的逃避,不仅是没事可做的孤独,更有打发时间的焦虑。B.手机依赖症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还会引发近视。C.手机依赖是人们对关注的需求,通过手机构建自己的世界,希望得到关注。D.手机网络照片呈现都是逼真的场景,没有遮掩性,对人的关注效果比现实加倍。(3)关于“摆脱手机依赖症”的活动,学校网站论坛同学们的跟帖:①小明说:“手机是当下最重要的交流、学习工具,哪里能离开它呢?对于中学生来说,‘手机依赖症’危害并不很大!”②小华说:“我是一个走读生,一回家就想玩手机,似乎有了‘手机依赖症’,谁能帮帮我呢?”针对以上同学的跟帖内容,结合小李收集的材料和生活实际,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解答】(1)A.有误,根据材料一“实际上手机依赖症,他不是对手机的依赖,而是对手机里面的信息的依赖”可知,“不是对手机信息依赖,而是依赖手机这一物品”说法错误。B.正确。C.有误,根据材料四“不少人已经意识到手机对人类健康和情感掠夺问题的严重性,想出不少方法来应对”可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手机对人类健康和情感掠夺问题的严重性”说法错误。D.有误,根据“如果心理上能够明白沉迷玩手机有害,并去克制,就能收到一定效果”可知,“制定计划并从心理上明白沉迷手机有害,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说法不当。故选:B。(2)ABC.正确。D.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三自然段“网络中看不到人而只看到信息,因此比现实中的人更具有虚幻性和遮掩性”可知,“手机网络照片呈现都是逼真的场景,没有遮掩性,对人的关注效果比现实加倍”说法错误。故选:D。(3)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内容,观点正确,表述流畅即可。例如:手机是日常的沟通工具,正确的使用能给生活提供便利。答案:(1)B(2)D(3)示例1:要合理使用手机来学习,不要患上手机依赖症,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如果有“手机依赖症”,就对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对手机的依赖问题,那么,它会过度消耗我们的精力,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示例2:使用手机时间过长对学习和身体健康都不利:过分依赖手机,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有害)影响;过分依赖手机,会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影响亲情,激发家庭矛盾;过分使用手机,就会减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有可能引发社交障碍,甚至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疏远。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正确的使用手机,不依赖手机,控制好用手机的时间,做到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示例3:使用手机前要制定计划,严格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学习上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脱离对手机的依赖;不能光顾着看手机,而错过了与家人朋友相处的美好时光。4.(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牵你的手,唯愿时光不老顾晓蕊①依稀的时光,恍若梦境,已是回不去了。我唯有祈望能多些时间,牵着母亲的手,陪她慢慢地走。老舍说过: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②到了家门口,发现忘了带钥匙,我抬手敲门。咚咚,咚咚,初时是有节奏地叩门,没人回应,而后敲门声细密起来,如冷雨敲窗,咚咚咚咚咚,仍没回音,最后变成了响亮的鼓点,咚——咚——咚。门总算开了,探出一张温柔和善的脸,是母亲,她皱纹里淌着笑意。③“哎哟,手都敲疼了。”我怨嗔地说。母亲腰间扎着围裙,手里掂着锅铲,我换拖鞋的工夫,她回厨房,小声补充道:“累了吧,这就开饭。”④慢慢地,我心里浮起几丝愧疚,尾随母亲走进厨房,盛饭,端汤,坐下来吃饭。只有两个人的午餐,母亲做得很用心,都是我喜欢吃的。“味道不错!”我边吃边夸赞,眼瞟向母亲,她轻皱着眉,鼻尖上悬着几粒汗珠,闪莹莹的,伴着咀嚼一颤一颤。我问她:“腰还痛吗?”半个月前,她到市场上买菜,被一辆三轮车撞倒,扭伤了腰。⑤母亲已年过古稀,时光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痕,白了鬓发,弯了腰身。想起村上春树的话: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瞬间变老的。我的心忽然疼了起来,总以为时间还长,但这么快,母亲就老了。家中的相册里,留有一张她旧时的照片,个不高,瘦脸,眉眼清亮,穿件蓝底白花衬衫,扎两个黑粗的长辫子,给人的感觉是素朴、爽利、端庄。⑥母亲念过几年书,能写能画,是个极要强的人儿。父亲是一名军官,常年在部队,难得回来,母亲就一个人家里家外地忙。记得有一回,我放学后去绣花厂找母亲。院子里有棵高大的老杏树,足有十余米高,树上的杏子熟透了,灿黄诱人。我馋得口水直流,缠着母亲非要摘杏子吃。她仰头望树,迟疑了下,但还是牵着我的手,来到树前。⑦母亲双手抱紧树干,脚使劲一蹬,噌噌噌,便攀上高大的杏树。她坐在高高的树杈上,手捂胸口稳了会儿神,这才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折了根树枝,左敲一下,右敲一下,杏子“吧嗒,吧嗒”落下。我挎着小篮子,兴冲冲地跑着捡拾,边捡边吃,嚼得两腮泛酸,才肯住口。⑧多年后的一天,我的一位舅妈从老家来,同时捎来一篮新摘的黄杏。隔着几十年的光阴,回想起往日情景,那一篮子的阳光和欢喜,闪动在记忆里。我跟她说起母亲爬树摘杏的事情,她一脸惊诧,摇头说:“不可能,你妈有恐高症,她当姑娘时上屋顶晾晒粮食都会头晕。”⑨我吃惊地望向母亲,想从她的目光里得到求证,母亲一笑,我霎时明白了。难怪逢到重阳节,我陪母亲爬山,到山脚下,她便不肯走了,说:“你往上去,慢着点儿,我在这儿歇脚,等你。”⑩原来啊,只因为她是母亲,便要将所有的怯懦与忧惧,小心地藏起,用爱,为我撑起浓荫,遮蔽俗世的冷风苦雨。⑪而今纵然老去,母亲仍不肯闲下来,每日读书读报,操持家事,保持着一份洁净优雅。那目光如一汪清潭,仿佛能照见天光云影。可看着母亲一天天地老去,终究是让人伤感又无奈的事。母亲早年干活太过使力,无形中落下了病根。很多时候,母亲都隐忍着,一忍,再忍,疼得实在忍受不了,也只是长长地叹息几声。那叹息,一声声敲在我的心上。⑫趁刷碗时,我扭头对母亲说:“等过些天,我陪你去鲁山,看万亩桃花,拍些艺术照。”艺术这两字显得庄重了些,母亲很是欣喜不安。为此,她提前去发廊染黑了头发,翻出我买给她的暗红格子绒布衫,熨了又熨,像是去赴宴。⑬到了周末,我陪着母亲坐车去山里。一到山脚下,到处都是灼灼盛开的桃花,嫣红烂漫,美如云霞。母亲站到一株株桃花树前,时而低头,时而仰望,或浅笑伫立,或微闭双眼。我举起相机拍个不停,她笑得眼里开出了花。⑭我深望着母亲的笑脸,心中自是欢喜,又有些许酸楚。恍惚间,仿若时光倒流,我又看到当年的母亲。如果说母爱是一条河流,我多想时光不老,河水逆流而上,母亲永远是年轻的模样,那该有多么美好!(选自《情感读本》有删改)(1)文章记叙了“我”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几件小事,请简要概括并完成下列填空。①“我”忘记带钥匙,母亲给“我”开门。②母亲给“我”做好吃的③母亲为“我”爬树摘杏子。④“我”为母亲拍照。(2)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那目光如一汪清潭,仿佛能照见天光云影。(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根据“到了家门口,发现忘了带钥匙,我抬手敲门。咚咚,咚咚……门总算开了,探出一张温良和善的脸,是母亲”,可概括为:“我”忘记带钥匙,母亲给“我”开门;根据“只有两个人的午餐,母亲做得很用心。都是我喜欢吃的”,可概括为:母亲给“我”做好吃的;根据“我馋得口水流淌,缠着母亲非要摘杏子吃。她仰头望树,迟疑了下,但还是牵着我的手,来到树前。她双手抱紧树干,脚使劲一蹬,噌噌噌,攀上高大的杏树”,可概括为:母亲为“我”爬树摘杏子;根据“我举起相机拍个不停,她笑得眼里开出花来”,可概括为:“我”为母亲拍照。(2)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从“父亲是一名军官,常年在部队,难得回来,母亲家里家外地忙”可知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从“只有两个人的午餐,母亲做得很用心,都是我喜欢吃的”“半个月前,她到市场上买菜,被一辆三轮车撞倒,扭伤了腰”;从“她仰头望树,迟疑了下,但还是牵着我的手,来到树前。母亲双手抱紧树干,脚使劲一蹬,噌噌噌,便攀上高大的杏树。她坐在高高的树杈上”可以看出母亲带病给自己做饭,母亲患有恐高症,却爬上树为“我”摘杏吃,可知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以及勇敢的精神;从“母亲念过几年书,能写能画,是个极掐尖要强的人儿”可知母亲非常要强,从“每日读书读报,操持家事,保持着一份洁净优雅。那目光依旧纯澈、明静,如一汪清潭,仿佛能照见天光云影”“为此,她提前去发廊染黑了头发,翻出我买给她的暗红格子绒布衫,熨了又熨,像是去赴宴”可知母亲对生活的热爱。(3)本题考查赏析语言。“那目光如一汪清潭,仿佛能照见天光云影”,将母亲的“目光”比作“一汪清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目光的纯净,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本文通过写母亲帮未带钥匙的“我”开门、给“我”做好吃的、为“我”爬树摘杏儿和“我”为母亲拍照的事,表达对母亲勤劳慈爱的赞美。“我惟有祈望能多些时间,牵着母亲的手,陪她慢慢地走”传达出对母亲的爱。“那叹息,一声声敲在我心上”表达出“我”对母亲年老与隐忍的心疼,“我多想时光不老,河水逆流而上,母亲永远是年轻的模样,那该有多么好”,表达对母亲的美好祝愿,希望母亲永远年轻。答案:(1)①“我”忘记带钥匙,母亲给“我”开门;③母亲为“我”爬树摘杏子;④“我”为母亲拍照。(2)母亲是一位勤劳、勇敢、要强、和善、爱孩子、热爱生活的好妈妈。从“母亲家里家外地忙”可知母亲勤劳能干;母亲芾病给自己做饭,患有恐高症,却爬树为“我”摘杏吃,可知母亲爱孩子、勇敢;从“母亲能写能画,是个极要强的人儿”可知母亲非常要强;“我有情绪的敲门,她却笑着开门”可看出她和善;“她去染黑头发,翻出我买给她的绒布衫,熨了又熨,像是去赴宴”可知母亲对生活的热爱。(3)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目光的纯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4)母亲年轻时,漂亮能干,现在却苍老如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老去的伤感;母亲带病给自己做饭,不顾自己恐高爬到树上摘杏,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对母亲充满赞美、感激和敬佩;“我”埋怨母亲开门晚,以前给母亲拍照随意,表达了对母亲充满愧疚;希望时光不老,表达了对母亲永远年轻的美好祝愿。5.(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2)同学们在默写时,时常将“雁”与“燕”相混淆,请你分析这首诗用“雁”字的理由。【解答】(1)本题考查了就是个。ABD.正确。C.有误,“春潮渐退”有误,描写的是春潮涌涨的景象。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意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古诗歌中,“雁”与“燕”意蕴不同,诗人常把“燕”当做春天的象征,而“雁”在古诗中却多为游子思乡的寄托,传达惆怅和哀愁之情。诗中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据此回答即可。答案:(1)C(2)诗人常把“燕”当做春天的象征,而“雁”在古诗中却多为游子思乡的寄托,传达惆怅和哀愁之情。在这里,诗人欲借归雁传递家书,抒发思乡之情。译文次北固山下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田子为相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绳绳③兮。”言贤母使子贤也。(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删改)【注释】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②馆:房舍建筑的通称,这里指家。③绳绳(mǐnmǐn):绵延不绝。(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太丘舍去子其去之B.对子骂父子安得此金C.则是无信是为人子不孝也D.下车引之不义之物(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甲】文选取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B.【甲】文中的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为人诚实的精神。C.【乙】文阐述了儒家思想,即忠于国家,不做贪官,才能真正做到孝顺。D.【乙】文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大局为重、教子有方、品德高尚的母亲形象。(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4)从元方与客人的对话中,你领悟到为人处世应具备怎样的美德?(5)“百善孝为先”。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孝”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离开/拿走;B.儿子/你;C.是;D.代词,他/的。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文中没有体现“为人诚实”的精神。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至,到;舍,舍弃。句意为: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②中重点词语有:令,让;以,把。句意为:君王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4)本题考查得到的启示。结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意思“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可知从元方与客人的对话中,体现了为人处世应具备守信用、讲礼貌等美德,这是为人处世非常重要的原则,是立世之本。据此作答即可。(5)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据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意思“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元方面对父亲友人无端的谴责,他不卑不亢,勇敢为父亲辩解,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和诚信,这是“孝”的表现;据乙文“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的意思“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可知,田子身为宰相,身份尊贵,但面对母亲的批评,“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的意思“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到朝堂上退还金子,然后请求君王让自己接受处分”,勇敢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因此,为官不贪,忠于国家,勇于改正错误,也是对父母的孝顺。答案:(1)C(2)B(3)①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②君王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4)从元方与客人的对话中,我领悟到为人处世应具备守信用、讲礼貌等美德,这是为人处世非常重要的原则,是立世之本。据此作答即可。(5)据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描绘,元方面对父亲友人无端的谴责,他不卑不亢,勇敢为父亲辩解,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和诚信,这是“孝”的表现;据乙文“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可知,田子身为宰相,身份尊贵,但面对母亲的批评,“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勇敢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因此,为官不贪,忠于国家,勇于改正错误,也是对父母的孝顺。三、综合(10分)7.(10分)为了消除与经典的隔阂,小闻设计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来阅读《朝花夕拾》。(1)请你帮他完成“朋友圈”的相关内容。阿长:哥儿,你可还记得①我在一次回乡后给你买来了“三哼经”(《山海经》)(情节)。你当时接过书时的兴奋劲儿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呢!②寿镜吾先生(人名):孩子,你还记得你们跑到三味书屋的后园折腊梅、寻蝉蜕,在我读书入神时画画吗?父亲:有次你兴致勃勃地准备去看迎神赛会,被我叫住背《鉴略》,你小子怎么还把这件事写成文章——《五猖会》了呢!鲁迅回复父亲:我就想借这件事情警醒世人③不要让旧式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鲁迅:统一回复:谢谢大家惦念。让我忆起童年,不单有后园撒泼的欢乐,也有扫兴背书的苦涩;让我忆起童年,④不单有欣赏“活无常”戏台表演的愉悦,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