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达标训练化学实验大题分析【原卷】
一、填空题(共3题)
1.下列框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甲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乙、丙、丁
为气体单质,D为家庭中常用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溶剂水已略
去)。已知:金属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o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B的操作中,用法收集B,验证B已收集
满的方法是_______(限答一种)。
(4)实验室制备丁的化学方程式为,工业上输送丁的管道出现气
体泄漏,如何查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如图装置(2个三颈烧瓶及其他仪器)制备氢氧化
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提供化学药品:铁屑、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1)稀硫酸应放在______中(填仪器名称)。
(2)本实验通过控制A、B、C三个开关,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具体
操作为关闭开关,打开开关,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待反应
一段时间排尽空气后,再关闭开关,打开开关,就可观察
到氢氧化亚铁的生成。试分析实验开始时需排尽装置中空气的理由:
(用化学方程式作答)。
探究思考:
反应后将装置3中固体过滤时白色沉淀会逐渐转变为灰绿色。在查阅不同
资料后,有同学认为灰绿色物质是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生成的
Fe3(OH)8。
(3)FeKOH)*中“(Fe"):〃(Fe")=,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可写成
3.甲烷在加热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气体产物除水蒸气外,还有碳的氧化
物。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其反应产物。
ABCDEFG
+-
[查阅资料]①C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CO+2[Ag(NH3)2]+2OH=2Agi
+2NH:+co广+2NH3O
+2+
②CU2O为红色,不与Ag+反应,能发生反应:CU2O+2H=CU+CU
+H2OO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
字母编号)。
(3).实验中滴加稀盐酸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气体产物中含有CO,则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F的作用为
(5).当反应结束后,装置D处试管中固体全部变为红色。
①设计实验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②欲证明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向少量红色固
体中加入适量0.1molI」AgNO3溶液,发现溶液变蓝,据此判断红色固体
中含有Cu。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欲证明甲同学的结论,还需增加
如下对比实验,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
预期现象和结论
出具体操作过程)
若观察到溶液不变蓝,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
Cu;若观察到溶液变蓝,则不能证明红色固体中
含有Cu,需继续进行探究实验。
二、实验题(共10题)
4.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实验开始时应先—(填序号)。
①通CO
②点燃酒精喷灯
(2)A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A中能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②通过B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即可判断A中反应已发生
③理论上,A管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等于反应后生成气体的总质量
(4)通入足量CO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与工业炼铁所得产品是否
相同?—(填“是”或“否”),原因是一o
5.某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完成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乙
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B中放入的是铁粉与石棉绒的混合物,C中放的是干燥剂,E为酒精
喷灯,G为带有铁丝网罩的酒精灯。对比两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乙装置的气密性?o
(2)乙装置中湿沙子的作用是。
(3)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4)该同学认为欲在乙装置的导管口处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装置H必
不可少,H的作用是o
(5)对比甲、乙两装置的B和K,B的优点是
6.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完成Cu和Fe2(SO4)3溶液的反应,用KSCN溶
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O
实验I:
02M^(X.t)
g实验现象
V
i.加入Cu粉后充分振荡,静置,溶液变成浅蓝色;
ii.取少量i中清液于试管中,滴加3滴O.lmol/LKSCN溶液,
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溶液局部变为红色,振荡后红色迅速褪去
已知:i.Cu2+-^OCuSCN](白色)+(SCN%(黄色)
ii.(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iii.CuSCN溶于稀硝酸,发生反应CuSCN+HNO3=CuSO4+N2+CO2+H2O(未配
平)
(1).依据现象i可预测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认为现象ii中的白色沉淀可能为CuSCN,设计
实验进行验证。实验II:取少量实验I中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
证明该白色沉淀为CuSCN(补充所加试剂及实验现象)
(3).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II:
试管内试剂现象结论
i短时间内无明显变
2mL0.1mol/L化,溶液逐渐变浑
3滤0.1moltC11SO4溶液浊,1小时后,有少量
KSCN8表
CuSC)4与KSCN反
5白色沉淀生成
应生成了白色沉
试齐IJAii无明显现象
淀,Fe?+能促进该反
2mL0.2mol/L应
iii.瞬间产生白色沉
FeSC>4和
淀,局部溶液变红,震
O.lmol/LCuSO4
荡后红色褪去
溶液
在实验III匚4•
①写出现象i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②试剂A为o
③根据现象iii结合化学用语及必要的文字解释Fe2+能加快沉淀生成的原因
(4).有的同学认为实验III不能充分证明其结论,并补充实验IV如下:取
2mLO.lmol/LFe2(SC>4)3滴力口3滴O.lmol/L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然后滴
加2mLO.lmol/LC11SO4混合溶液于试管中,(现象)说明白色沉淀
不是由Fe3+与SCN-生成且Fe3+不能加快CuSCN的生成。
(5).改变实验I铜的用量,设计实验V
实龄V:实验现象
钓垓《不足量)
i.加入Cu粉后充分振荡,溶液变成浅蓝绿色
2mLO.lmolLii.取少量i中清液与试管中,滴加3滴O.lmol/LKSCN溶
液,溶液变为红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振荡后红色迅速褪去
Fe2(SO4)3
该小组同学认为实验V中现象ii红色褪去与平衡移动有关,解释为
7.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
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填序号)。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二氧化硅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2)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表格中的备选装置中选择,
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
B,D,Eo(均填编号)
(3)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o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
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氧化剂与还原
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当“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
为。个,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mo『(用含久6的代数式表示)。
(5)从装置C的出气管口G处逸出的尾气可能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处
理方法为o
8.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银溶液中理论上不产生沉淀,而实际受到空气和溶液
中氧气的影响很快便能观察到沉淀现象。为了避免产生沉淀,某化学小组
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气密性检查完好后,在装置A中的多孔隔板上放上锌粒,通过_______
注入稀硫酸、打开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到后续装置。
②后,关闭活塞,将装置D的导管插入烧杯中。
③通过装置B的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进入到BaJ溶液中,溶
液保持澄清。
④打开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后续装置一段时间。
⑤将盛有BaCI2溶液的试管从装置中取出,拔去橡皮塞,用胶头滴管伸入到
苯层下方滴加双氧水,随即出现白色浑浊,滴加稀盐酸并振荡,白色浑浊
不消失。
⑥拆卸装置,清洗仪器,处理剩余药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和③的空白处使用的仪器分别为、o
(2)装置C中苯的作用是o
(3)实验步骤②的操作为o
(4)实验步骤④的目的是_______o
(5)写出实验步骤⑤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为了避免产生沉淀,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请举一例:
9.二氧化锌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并探究ci2化学性质
的装置图。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若要在D中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且不污染空气,B、F中应分别盛
放的试剂为、o
(3)E的作用是o
(4)实验中发现:浓盐酸与MnO,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2混合
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
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MnO,中,然后通入HC1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入MnO?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o
②实验现象:a、c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
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_____O
10.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压强差。
(1)制取氨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用图甲中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
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O
②如果只提供图乙中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2)利用图丙中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
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Cu与稀盐酸
B.NaHCO,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H2so4
D.NHaHCCX,与稀盐酸
(3)在图丙的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把锥形瓶放入水槽中,水槽中加入冷
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
以是(填序号)。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甲和图乙是(填“增
大”或“减小”,下同)上部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图丙是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
与图________________中原理相似。
11.实验室可用图中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
(1)盛装70%小$。4溶液的仪器名称为。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
两端活塞,向装置B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o?生成的快慢,
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填序号)。
a.蒸储水
b.饱和Naqo,溶液
C.饱和NaHSO,溶液
d.饱和NaOH溶液
(3)C试管中的试剂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现象为o
(4)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
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H: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III: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J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填“I”“II”或“HI”);试管D中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o装置F中为溶液。
12.回答下列问题:
(1)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队2和S02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
示)。
干燥的S02
气体
有红棕色
玻璃片0
气体产生
干燥的NQ
气体0
甲丙
①图甲两集气瓶中(填“上”或“下”)瓶颜色深。
②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o
③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5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
说明NO2在该反应中显______性。
④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NO2和S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NO?的反应。已知镁与CO?反应如下:
占燃
2Mg+C022MgO+C。
①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8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
出Mg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
特种不锈,
钢钢板
资料信息:2NC>2+2NaOH=NaNO,+NaNO2+H,0o
I.装置A中的试剂是o
H.干燥管和装置B的作用分别是、o
III.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填序号)。
a.通入NO?
b.打开弹簧夹
&点燃酒精灯
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
13.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
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是用于收集实验中产生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装置
图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i8mol.LT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
直到反应停止,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中的同学认为还有
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中若有〃7g铜参
加了反应,则有mol硫酸被还原,电子转移数目为
②下列试剂中,能证明反应停止后烧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填
序号)。
A.硫酸钠溶液
B.氯化钢溶液
C.银粉
D.碳酸钠溶液
③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的原因是
(3)为了测定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已称量过的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反应停止后再次称量,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即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方案二: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锌酸钾溶
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钢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即是
二氧化硫转化后生成硫酸钢沉淀的质量。
实际上,方案一、二均不可取。
方案一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使干燥管增重偏大;也可能由于
,使干燥管增重偏小。
方案二:由于与氯化钢溶液反应,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绝密启用前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达标训练化学实验大题分析【解析卷】
一、填空题(共3题)
1.下列框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甲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乙、丙、丁
为气体单质,D为家庭中常用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溶剂水已略
去)。已知:金属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o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o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B的操作中,用法收集B,验证B已收集
满的方法是_______(限答一种)。
(4)实验室制备丁的化学方程式为,工业上输送丁的管道出现气
体泄漏,如何查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L答案:(1)NHQ;
(2)NH4C1+NaOH=NaCI+NH3T+H2O
(3)向下排空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收集N&的试管口,试纸变
蓝,说明NH、已收集满(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
生,说明NH,已收集满)
(4)MnO,+4HCl(?t)=MnCl2+C12T+2H2O.8NH3+3C1,^6NH4C1+N2
解析:甲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乙、丙、丁为气体单质,由框图可知
甲与A反应生成气体丙,所以气体丙为%;乙与丙的反应条件为高温、
高压、催化剂,故乙为NjB为NH3;实验室收集氨气应用向下排空气
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收集NH,的试管口,试纸变蓝,说明NH,
已收集满,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则说明氨
气已收集满;%能在丁中点燃且产物C能与氨气反应,则丁为C为
HC1,E为NH4c1,实验室制备CL应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镒反应,工业上输送
氯气的管道出现气体泄漏应用浓氨水检验,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
8NH3+3C12=6NH4C1+N2oNHQ能与A反应生成氨气和家庭中常用物质D,
则D为NaCLA为NaOH,甲能与NaOH反应生成也,所以甲为铝。
2.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如图装置(2个三颈烧瓶及其他仪器)制备氢氧化
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提供化学药品:铁屑、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1)稀硫酸应放在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
(2)本实验通过控制A、B、C三个开关,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具体
操作为关闭开关,打开开关,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待反应
一段时间排尽空气后,再关闭开关,打开开关,就可观察
到氢氧化亚铁的生成。试分析实验开始时需排尽装置中空气的理由:
(用化学方程式作答)。
探究思考:
反应后将装置3中固体过滤时白色沉淀会逐渐转变为灰绿色。在查阅不同
资料后,有同学认为灰绿色物质是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后生成的
Fe3(OH)8o
(3)Fe、(OH)8中”(Fe2+):〃(Fe3+)=,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可写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0
2.答案:(1)分液漏斗
(2)A;B、C;B、C;A;4Fe(OH)2+02+2H,O=4Fe(OH)3
(3)1:2;FeOFe,O3-4H2O
解析:(1)此实验目的是制备氢氧化亚铁,先在装置2中用铁和稀硫酸
反应制备硫酸亚铁,稀硫酸是溶液,应盛放在分液漏斗中。
(2)实验时,可关闭开关A,打开开关B、C,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待排
尽空气后,再关闭开关B、C,打开开关A,将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压入
右侧装置中生成氢氧化亚铁,防止发生反应:
4Fe(OH)2+02+2H,O=4Fe(OH)3。
(3)根据Fe^OH).呈电中性可知,2N(Fe2+)+3N(Fe")=8,由原子守恒可知,
N(Fe2+)+N(Fe")=3,解得"住2)%侔+)=1:2,/?(Fe2+):n(Fe3+)-l:2,用氧化
物的形式表示可写成FeO.Fe2O,•4Hq。
3.甲烷在加热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气体产物除水蒸气外,还有碳的氧化
物。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其反应产物。
BD
+-
[查阅资料]①C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CO+2[Ag(NH3)2]+2OH——2Agi
+2NH;+co;+2NH30
2+
②CU2O为红色,不与Ag+反应,能发生反应:CU2O+2H"=CU+CU
+H2OO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按气流方向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I
字母编号)。
(3).实验中滴加稀盐酸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气体产物中含有CO,则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F的作用为
(5).当反应结束后,装置D处试管中固体全部变为红色。
①设计实验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CU2。:0
②欲证明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向少量红色固
体中加入适量0.1mol-L「AgNO3溶液,发现溶液变蓝,据此判断红色固体
中含有Cu。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欲证明甲同学的结论,还需增加
如下对比实验,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
预期现象和结论
出具体操作过程)
若观察到溶液不变蓝,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
Cu;若观察到溶液变蓝,则不能证明红色固体中
含有Cu,需继续进行探究实验。
3.答案:(1).A1Q+12HC1=3CH"+4A1CL
(2).F-D-B-EfC-G
(3).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旋塞打开,使
稀盐酸缓慢滴下
(4).试管内有黑色固体生成(或试管内有银镜生成);除去甲烷中的HC1
气体和水蒸气
(5).①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若溶液变为蓝色,则证明红色
固体中含有Cu20
②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0.1mol・L-AgNOs溶液
二、实验题(共10题)
4.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实验开始时应先—(填序号)。
①通CO
②点燃酒精喷灯
(2)A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3)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A中能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②通过B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即可判断A中反应已发生
③理论上,A管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等于反应后生成气体的总质量
(4)通入足量CO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与工业炼铁所得产品是否
相同?—(填“是”或“否”),原因是一。
4.答案:(1)①
/C、IWJ温
(2)Fe2O3+3CO-2Fe+3CO2
(3)②
(4)否;该实验得到的是纯铁,而工业炼铁所得产品是含有杂质的生铁
解析:(1)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点燃或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
合物可能引起爆炸,故加热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空气,防止爆炸。
(2)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FezOs+SCO酶2Fe+3c0?。
(3)A中的氧化铁变成了铁,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故①错误;B
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即A中反应已发生,故②正确;由
化学方程式FeO+3C。邈2Fe+3CO2可知,A管固体质量的减少值是氧化铁中
氧元素的质量,而生成的气体的总质量是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与氧
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之和,故③错误。
(4)通入足量CO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是纯铁,而工业炼铁所得
产品是含有杂质的生铁。
5.某同学欲在实验室中完成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乙
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已知B中放入的是铁粉与石棉绒的混合物,C中放的是干燥剂,E为酒精
喷灯,G为带有铁丝网罩的酒精灯。对比两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乙装置的气密性?o
(2)乙装置中湿沙子的作用是o
(3)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4)该同学认为欲在乙装置的导管口处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装置H必
不可少,H的作用是o
(5)对比甲、乙两装置的B和K,B的优点是
5.答案:(1)向H中加入水没过导管口,连接好装置,微热K,若H中
导管口出现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乙装置气
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提供水蒸气
(3)3Fe+4H2O(g)—Fe,O4+4H2
(4)干燥氢气,降低氢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5)使用石棉绒,增大了水蒸气与铁粉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解析:(2)此反应是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湿沙子受热产生水蒸气,即湿
沙子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3)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8(g)酗FeQ,+4H2。
(4)潮湿的氢气很难燃烧,故H的作用是干燥氢气,降低氢气中水蒸气
的含量。
(5)装置B中使用石棉绒可以增大水蒸气与铁粉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
分进行。
6.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完成Cu和Fe2(SO4)3溶液的反应,用KSCN溶
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
实验I:
(X.*)实验现象
i.加入Cu粉后充分振荡,静置,溶液变成浅蓝色;
ii.取少量i中清液于试管中,滴加3滴O.lmol/LKSCN溶液,
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溶液局部变为红色,振荡后红色迅速褪去
已知:i.Cu2+G,CuSCNl(白色)+(SCN)2(黄色)
ii.(S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iii.CuSCN溶于稀硝酸,发生反应CuSCN+HNO3=CuSO4+N2+CO2+H2O(未配
平)
(1).依据现象i可预测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认为现象ii中的白色沉淀可能为CuSCN,设计
实验进行验证。实验II:取少量实验I中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
证明该白色沉淀为CuSCN(补充所加试剂及实验现象)
(3).该小组同学继续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II:
试管内试剂现象结论
i短时间内无明显变
2mL0.1mol/L化,溶液逐渐变浑
3演0.1mol/LCuS04溶液浊,1小时后,有少量
KSCN*
CuSC)4与KSCN反
白色沉淀生成
应生成了白色沉
试齐!JAii无明显现象
淀,Fe?+能促进该反
2mL0.2mol/L应
iii.瞬间产生白色沉
FeSO4和
淀,局部溶液变红,震
O.lmol/LCuSO4
荡后红色褪去
溶液
在实验III匚4•
①写出现象i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②试剂A为o
③根据现象iii结合化学用语及必要的文字解释Fe2+能加快沉淀生成的原因
(4).有的同学认为实验III不能充分证明其结论,并补充实验IV如下:取
2mLO.lmol/LFe2(SC>4)3滴力口3滴O.lmol/LKSCN溶液后,溶液变红,然后滴
加2mLO.lmol/LC11SO4混合溶液于试管中,(现象)说明白色沉淀
不是由Fe3+与SCN-生成且Fe3+不能加快CuSCN的生成。
(5).改变实验I铜的用量,设计实验V
实龄V:实验现象
钓垓《不足量)
1
i.加入Cu粉后充分振荡,溶液变成浅蓝绿色
2mLO.lmolLii.取少量i中清液与试管中,滴加3滴O.lmol/LKSCN溶
液,溶液变为红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振荡后红色迅速褪去
Fe2(SO4)3
该小组同学认为实验V中现象ii红色褪去与平衡移动有关,解释为
6.答案:(1).Cu+2Fe3+=Cu2++2Fe2+
<2).加入少量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蓝,有气泡生成
(3).①CU2++4SCN-=CUSCN+2(SCN)2
②2mL0.2mol/LFeSO4
③生成的(SCN)2氧化Fe2+发生反应(SCN)2+2Fe2+=2Fe3++2SCN-,SCN-离子
浓度增加,生成沉淀的反应速率加快
(4).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溶液颜色仍为红色;5.溶液发生反应Fe3++SCN-
=Fe(SCN)3,当振荡试管时,溶液中铜离子与硫鼠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uSCN,降低了硫鼠根离子的浓度,上述平衡逆移,溶液褪色。
7.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
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填序号)。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二氧化硅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2)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表格中的备选装置中选择,
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
B,D,Eo(均填编号)
(3)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o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
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氧化剂与还原
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当“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
为b个,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m。『(用含外。的代数式表示)。
(5)从装置C的出气管口G处逸出的尾气可能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处
理方法为o
7.答案:(1)ABE
(2)I;II;III
(3)使密度较大的Cl2和密度较小的NH,较快地混合均匀
(4)3C12+8NH,=N,+6NH4C1;3:2;—
la
(5)在G后连接导管,直接把尾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
解析:(1)装置A用于制取氨气,碱石灰、生石灰、烧碱遇水都会放
热,使氨水温度升高,导致氨气逸出。
(2)氨气是碱性气体,要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由于浓盐酸有挥发
性,所以制取的j含有杂质HCL应该先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其中的
HCI,再用浓硫酸干燥,所以B选I装置,D选n装置,E选ni装置;经
过除杂干燥后在装置C中发生反应。
(3)氨气的密度比CL的密度小,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
较短,就可以使密度较大的J和密度较小的NH,较快地混合均匀。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
主要成分之一。则白色固体是NHQ,另一生成物是电,根据得失电子守
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l2+8NH、一N2+6NH。;在该反
应中氧化剂是5还原剂是NH:,每有3molci?发生反应,消耗8molNH,,
其中有2moiNH、作还原剂。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当
a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2amol,转移电子的个数为8,所以阿
伏加德罗常数NA=2mol'
Ala
(5)从装置C的出气管口G处逸出的尾气可能含有CL、NH,,5能够与
NaOH发生反应,N也溶于NaOH溶液,则应该将尾气通入到盛有NaOH
溶液的烧杯中。
8.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钢溶液中理论上不产生沉淀,而实际受到空气和溶液
中氧气的影响很快便能观察到沉淀现象。为了避免产生沉淀,某化学小组
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气密性检查完好后,在装置A中的多孔隔板上放上锌粒,通过_______
注入稀硫酸、打开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到后续装置。
②后,关闭活塞,将装置D的导管插入烧杯中。
③通过装置B的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进入到BaJ溶液中,溶
液保持澄清。
④打开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后续装置一段时间。
⑤将盛有BaCL溶液的试管从装置中取出,拔去橡皮塞,用胶头滴管伸入到
苯层下方滴加双氧水,随即出现白色浑浊,滴加稀盐酸并振荡,白色浑浊
不消失。
⑥拆卸装置,清洗仪器,处理剩余药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和③的空白处使用的仪器分别为、o
(2)装置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0
(3)实验步骤②的操作为o
(4)实验步骤④的目的是0
(5)写出实验步骤⑤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为了避免产生沉淀,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请举一例:
8.答案:(1)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2)将BaCl2溶液与空气隔离
(3)将装置D的导管口向上,用试管收集满氢气并验纯,待氢气纯净
(4)将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硫全部赶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被吸收,以防止
污染
(5)SO2+H2O2=H2SO4;H2SO4+BaCl,=BaSO4I+2HC1
(6)将Bad?溶液煮沸
解析:(2)装置C中在溶液液面上覆盖一层苯,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
在氯化钢溶液的上面,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3)制取氢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气体赶尽,防止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钢
溶液后的现象受到空气和溶液中氧气的影响,待氢气纯净后方可将二氧化
硫通入氯化银溶液。
(4)二氧化硫有毒,为了防止造成污染,在实验结束时要再次打开活
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后续装置一段时间,让S0: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
收,以防止污染。
(5)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硫酸与氯化钢反
应产生硫酸银沉淀,由于硫酸钢不溶于酸,因此产生白色浑浊后,再滴加
稀盐酸并振荡,白色浑浊不消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H,0,=H2so4、H2SO4+BaCl2BaSO4J+2HC1。
(6)实验如果要顺利进行必须要排除氧气的干扰,除去氧气的措施很
多,如将BaJ溶液煮沸以驱赶其中溶解的氧气;或者加入植物油等不溶于
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来隔绝氧气。
9.二氧化锌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得到氯气,如图是制取并探究5化学性质
的装置图。
浓盐酸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要在D中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且不污染空气,B、F中应分别盛
放的试剂为、。
(3)E的作用是______o
(4)实验中发现: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MnO?混合
加热不生成氯气。针对上述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氯气生成的原
因”进行了讨论,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a.稀盐酸滴入MnO?中,然后通入HC1气体加热
b.稀盐酸滴入MnO?中,然后加入NaCl固体加热
C.稀盐酸滴入MnO,中,然后加入浓硫酸加热
d.MnO,与NaCl的浓溶液混合加热
①实验b的目的是o
②实验现象:a、c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
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_____O
9.答案:(1)MnO2+4HCl(j^)=MnCl2+C1,T+2H2O
(2)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
(3)作安全瓶(或防倒吸)
(4)①探究{er)对反应的影响;②《H+)的大小
解析:实验室利用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条件下制氯气,利用饱和食盐水除
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利用浓硫酸干燥氯气,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
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为防止倒吸,在吸收尾气前放置了安全
瓶。
(1)在圆底烧瓶中,MnO2与浓盐酸共热发生反应,生成MnO?、Cl?和HQ,
化学方程式为MnO,+4HC1(浓)eMnJ+Cl2T+2H2O。
(2)若要在D中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应先除HCL再除水蒸气,为了
不污染空气,最后应处理尾气,B、F中应分别盛放的试剂为饱和食盐
水、氢氧化钠溶液。
(3)E中的进、出气管都短,其作用是作安全瓶(或防倒吸)。
(4)①实验b中,稀盐酸与Mnc>2不反应,加入NaCL看反应是否发生,
所以其目的是探究《cr)对反应的影响。②a、c都是采用增大c”)的方
法,有黄绿色气体生成,b、d中《H+)较小,没有黄绿色气体生成。由此
得出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C(H*)的大小。
10.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压强差。
(1)制取氨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用图甲中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的
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O
②如果只提供图乙中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2)利用图丙中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
能产生喷泉的是(填序号)。
A.Cu与稀盐酸
B.NaHCO,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与稀H2s0」
D.NH」HCO,与稀盐酸
(3)在图丙的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把锥形瓶放入水槽中,水槽中加入冷
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
以是(填序号)。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甲和图乙是(填“增
大”或“减小”,下同)上部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图丙是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
与图________________中原理相似。
10.答案:(1)①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NH3溶
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圆底烧
瓶;②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引发喷
泉,移去热毛巾(或打开止水夹,用冷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烧杯中的水上
升进入烧瓶,引发喷泉,移去冷毛巾)
(2)D
(3)A
(4)减小;增大;丙
解析:(1)图甲装置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
水进入烧瓶即可;图乙装置引发喷泉,则需先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
圆底烧瓶,氨气受热膨胀,赶出导管中空气,与水接触,引发喷泉(或用
冷毛巾捂住圆底烧瓶,氨气遇冷收缩,水上升与氨接触,引发喷泉)。
(2)在锥形瓶内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锥形瓶内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
强即可产生喷泉。CU与稀盐酸不反应;NaHCO,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不
产生气体;CaCO,与稀H2SO」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附着在碳酸钙的表
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产生气体量少,故可选NH,HCO,和稀盐酸反
应,产生大量co?。
(3)浓H2s0“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锥形瓶内酒精汽化,压强增大,也会
产生喷泉。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甲和图乙是上部烧瓶内压强减小,图丙
是下部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均与图丙原理相
似。
11.实验室可用图中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并验证其性质。
(1)盛装70%乩so,溶液的仪器名称为。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
两端活塞,向装置B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生成的快慢,
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填序号)。
a.蒸储水
b.饱和NaQ,溶液
C.饱和NaHSO、溶液
d.饱和NaOH溶液
(3)C试管中的试剂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现象为o
(4)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
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H: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HI: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填“I”“II”或“III”);试管D中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装置E的作用是。装置F中为溶液。
11.答案:(1)分液漏斗;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2)c
(3)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4)III;SO,+Cl,+2H,O=4H++SOf+2CP
(5)防止倒吸;NaOH
解析:(1)根据仪器特点可知,该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中液
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SO?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NaWO:溶液反应,但其在NaHSO,溶
液中的溶解度较小,故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饱和NaHSO,溶液中观察产生气
泡的多少判断SO?生成的快慢,C项正确。
(3)SO,能将S"氧化,生成硫单质,所以现象为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4)方案I,氯水中加入AgNO,溶液也可得到白色沉淀;方案H中二氧化
硫和氯水均可使品红褪色;方案m中产生沉淀可证明SO?与J发生了氧化
还原反应生成了SO:(因溶液显酸性,不会产生BaSO、沉淀,故产生的是
BaSO」沉淀)。
(5)E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F用来吸收尾气中的so2,可选用
NaOH溶液。
12.回答下列问题:
(1)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和sj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
示)。
干燥的SO?
气体
有红棕色
玻璃片气体产生
干燥的NO?
气体
甲
①图甲两集气瓶中(填“上”或“下”)瓶颜色深。
②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
③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和NO?反应的产物中有
说明NO?在该反应中显_______性o
④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NO。和S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NJ的反应。已知镁与82反应如下:
2Mg+CO,2MgO+C
①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的反应进行预测,写
出Mg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那曲公交车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4年阿坝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答案
- 2024年贵港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试题
- 2024年湖南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试题
- 2024年昌都客运上岗证模拟考试题答案
- 2024年武威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一点通
- 学校食堂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电源和电流的教学反思
-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体育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 脑卒中基本知识课件
- 高效沟通与管理技能提升课件
- 消防维保方案 (详细完整版)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M3U1 In the school (Period 3 ) 上海牛津版试用版(共15张PPT)
- 档案馆建设标准
- 高边坡支护专家论证方案(附有大量的图件)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一、二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
- 人员定位矿用井口唯一性检测系统
-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格式规范CIME
- 历史纪年与历史年代的计算方法
- 快递物流运输公司 国际文件样本 形式发票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