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永换乘枢 纽配套道路 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西永换乘枢 纽配套道路 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西永换乘枢 纽配套道路 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西永换乘枢 纽配套道路 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西永换乘枢 纽配套道路 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PAGE西永换乘枢纽配套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项目区位本次设计项目位于高新区西永街道西永交通换乘枢纽、轨道1号线赖家桥站。道路绕西永组团Ja05-2/01、Ja05-3、01锦绣城等地块修建。图STYLEREF1\s1.SEQ图\*ARABIC\s11项目区位图西永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是大学城片区首个集长途客运、公交客运、轨道交通、出租车、社会车辆于一体的交通换乘枢纽,是成渝三通道的汇聚点。该枢纽位于高新区西永镇,依托青木关互通,邻近外环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城市中环快速路,并与轨道交通1号线、轨道交通7号线衔接。其主要辐射成都、遂宁方向,能够方便成都、遂宁方向的旅客换乘,同时为西永组团及周边其他地区乘客提供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换乘服务。工程规模本次设计共新建3条市政道路,东侧为1号路,城市主干路,南接西科大道,北至轨道车辆站场西北侧,道路标准路幅宽度44m,设计速度50km/h,本次设计范围长806.237m,包含道路起终点交叉口范围。1号路与西双大道相交段的立交节点平层设辅道作交通转换,分别为A、B、C、D四条匝道,其中A、B、C三条匝道设计速度为30km/h,由于D匝道有掉头车道,设计速度为20km/h,均按单向双车道支路设计。A匝道全长189.661m,B匝道全长179.147m,C匝道全长182.62m,D匝道全长194.183m。西北侧为2号路,半环形,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30km/h,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22m,全长1069.836m。南侧为东西向的3号路,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30km/h,双向四车道,道路标准路幅宽度22m,全长339.775m。其中对西双大道南北侧加设辅道,北侧加宽改造范围为715.195m,南侧加宽改造范围为265.453m。设计内容本次设计为西永换乘枢纽配套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共8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三册排水工程第四册电照工程第五册电力工程土建部分第六册交通工程第七册结构工程第八册景观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设计依据(1)业主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现状管线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测量(3)现状踏勘收集资料(4)周边道路的设计资料(西双大道)(5)项目立项批复文件(渝高新改投[2020]93号)(6)项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7)项目初设批复(渝高新建初[2020]16号)(8)项目初步设计轨道专篇(9)项目方案设计轨道专篇批复(渝建轨建控审[2020]266号)(10)项目初步设计轨道专篇批复(渝建轨建控审[2020]305号)(11)《西永换乘枢纽配套道路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报批稿)》重庆皇泰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9年4月(12)《西永换乘枢纽配套道路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2018.05)设计采用的规范国家标准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9年版))建设部行业标准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3)《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064-2010)(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1)《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064-2007)(2)《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3)《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4)《重庆市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其他(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3)《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4)《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2018年版)(6)国家及部(委)发布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符合现行规范的所有强制性条文。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初设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说明第1.7.3节,所引“《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已废止,请采用现行办法并核实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按规定报批初步设计阶段的相关资料。执行情况:将《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改为《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修订)》(渝建【2018】295号),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轨道线路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出入口(含无障碍出入口)、换乘通道、通风亭、风井、风道、冷却塔、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变电站、牵引变电所及各类轨道专用管网(线、沟)等建(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十米内为轨道交通保护区范围;已核实。本阶段按现行办法进行轨道专篇的设计。(2)说明第2章本项目范围内有西永交通换乘枢纽、轨道1号线、熙地·锦绣城等重要地物,距渝遂高速的赖家桥互通又近,因而建议补充“建设场地地物条件”章节,对这些地物作准确、简明的叙述。执行情况:已补充。本阶段在第4.1节场地现状中对其进行叙述。(3)说明第2章建议补充“道路现状”章节,对将增设辅道的西双大道,对将改造的赖家桥立交B匝道等道路的路基、路面、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作细致调查和简要描述。执行情况:已补充。本阶段在4.2节道路现状中对其进行描述。(4)说明第4.2.2节,D匝道设计速度30Km/h,最小平曲线长度46.202m,不满足规范极限最最小平曲线长度50米的要求。D匝道为U型回头道路,R=15.95米,也不满足《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有关在设计速度30Km/h时的最小平曲线半径的要求。因此建议对D匝道的设计速度进行论证,使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执行情况:A、B、C、D四条匝道为1号路与西双大道相交段立交节点平层作交通转换的辅道,该节点平层实际为一个右进右出的平交口,四条道路在设计中仅以匝道命名,设计速度为30km/h。其中D匝道为掉头车道,设计速度为20km/h,掉头部分为小半径曲线,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纵断面设计来控制两侧标高,掉头部分速度5km/h。本阶段D匝道按此设计。(5)说明第4.2节,几个技术指标表里,有多处笔误或错误,请核实改正。执行情况:已核实改正。(6)图C-D-03补充A/B/C/D匝道的标准横断面图。执行情况:已补充。见本阶段图S-D-03中匝道标准横断面。(7)本工程的1、2号路均位于轨道1号线保护范围内,补充和完善在初设阶段涉及轨道交通保护的专项设计图。执行情况:已补充相关图纸。本阶段将进行初设与施工图阶段轨道专篇的设计。施工图阶段需修改完善意见(1)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完善小半径平曲线道路,完善超高、加宽的设计。执行情况:2号路最小圆曲线半径为143m,本次设计已考虑超高、加宽设计,本阶段将深化设计。高新区建设局初设审查意见及回复(1)平面设计图中补充交叉口的示坡线。回复:已补充。2、路基典型横断面图补充轨道高架桥断面、已建小区断面;回复:已补充,在本次设计中深化完善。3、建议2,3号道路,路缘石外露高度宜设置为0.2m~0.25m,以防止人行道违章停车等情况出现。回复:按审查意见修改为0.2m。4、人行道栏杆采用主城区城市道路隔离设施品质提升方案中的推荐样式。回复:西双大道辅道人行道栏杆参照现状西双大道人行道栏杆,其他人行道栏杆样式根据业主要求选择。5、防撞护栏明确防护等级。回复:1号路防撞护栏SA级,2号路防撞护栏SB级,涉及轨道处SS级。6、将隔离柱材质替换为花岗岩或仿花岗岩,提高城市品质。回复:施工图阶段将隔离柱材质替换为花岗岩。7、本项目海绵城市专篇中2号、3号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污染物总量去除率两项指标未能达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补充相关措施及说明。回复:已补充相关措施及说明,详见海绵专篇。方案阶段轨道专篇批复及执行情况(1)该项目外部作业对轨道的影响等级为特级,下一步设计过程中,该项目不得向不利于保护轨道结构设施方向调整,即:与本次报送的方案设计相比,该项目与轨道交通结构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均不得减小。根据《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该项目方案设计若确需修改,应按规定程序重新送审。执行情况:本项目初步设计阶段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均与方案阶段一致;项目与轨道1号线线位的平面、竖向、剖面关系与方案阶段一致,项目道路附属桥梁、挡土墙等结构物设计及施工工法与项目方案设计阶段一致,项目未向不利于保护轨道结构设施方向调整。(2)保护区内的桩基开挖应采用人工开挖,土方开挖应采用分层(每层不超过0.3m)、对称开挖,确保1号线运营及结构安全。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3)轨道供电线路迁改时,做好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确保轨道一号线用电安全。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本项目涉及到110Kv微赖线与110Kv顺赖线的改迁,在实施之前由电力单位编制专项方案与应急预案,并报送轨道集团审阅。(4)在轨道天桥改造时,应做好人员疏散的应急预案,确保轨道客流有序疏散。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天桥改造时,出站行人可暂时绕行至天桥东侧一处地道进行过街,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将在出口位置沿绕行路线设置指示牌进行指引。(5)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严禁在控制保护区内堆载,确保1号线运营及结构安全。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施工过程中在轨道保护区范围外设置专门的材料堆场和弃渣场,轨道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堆载;(6)该项目在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禁止爆破,控制保护区范围外若爆破,应采用控制爆破,其扩散至轨道结构的最大振速应小于1.5cm/s。执行情况:本项目涉及轨道均采用非爆破施工。(7)你公司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在该项目施工期间及建成后(不少于两年),对受影响的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等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报送市轨道集团。施工期间,应根据监测数据建立施工风险管控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轨道交通结构安全及运营安全。执行情况:该项目实施之前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结构变形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信息。(8)施工过程中若遇地下不明管线及构筑物时,应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市轨道集团,查实现场实际情况后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应解决好地表排水问题,应对钻孔实施有效封闭,避免水渗入岩体内。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施工过程将在项目场地范围设置临时排水措施,基坑水将及时排除,钻孔及时封闭,基坑开挖后及时封闭基坑底面,避免水渗入岩体。施工过程中若遇地下不明管线及构筑物时,将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市轨道集团,查实现场实际情况后确定下一步施工方案。(9)你公司应会同轨道交通建设或运营单位制定轨道交通安全保护方案;应与轨道交通建设或运营单位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等相关管理手续,并接受安全巡查。根据《条例》第四十七条及《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应将项目对轨道交通的安全保护方案、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含施工图专项审查意见)等送我委备案。该项目取得专项备案意见后方能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你公司应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并须满足轨道交通一号线运营及结构安全;如应该项目建设或投用而导致轨道交通结构及附属设施发生(发育)病害(裂缝、渗水等)、则应承担相应的安全、经济及法律责任。你公司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在满足本意见要求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建设业主对项目施工的管理职责,严格确保自身建设项目及轨道交通的结构安全执行情况:该项目实施之前将会同市轨道集团编制施工安全保护方案,并委托第三方监测,按《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相关办法执行。初步设计阶段轨道专篇批复及执行情况(1)保护区内的桩基开挖应采用人工开挖,土方开挖应采用分层(每层不超过0.3m)、对称开挖,确保1号线运营及结构安全。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2)轨道供电线路迁改时,做好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确保轨道一号线用电安全。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本项目涉及到110Kv微赖线与110Kv顺赖线的改迁,在实施之前由电力单位编制专项方案与应急预案,并报送轨道集团审阅。(3)在轨道天桥改造时,应做好人员疏散的应急预案,确保轨道客流有序疏散。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天桥改造时,出站行人可暂时绕行至天桥东侧一处地道进行过街,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将在出口位置沿绕行路线设置指示牌进行指引。(4)你公司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在该项目施工期间及建成后(不少于两年),对受影响的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等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报送市轨道集团。施工期间,应根据监测数据建立施工风险管控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轨道交通结构安全及运营安全。执行情况:该项目实施之前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结构变形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信息。(5)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严禁在控制保护区内堆载,确保1号线运营及结构安全。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施工过程中在轨道保护区范围外设置专门的材料堆场和弃渣场,轨道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堆载;(6)该项目在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禁止爆破,控制保护区范围外若爆破,应采用控制爆破,其扩散至轨道结构的最大振速应小于1.5cm/s。执行情况:本项目涉及轨道均采用非爆破施工。(7)根据《条例》第四十七条及《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应将该项目对轨道交通的安全保护方案、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含施工图专项审查意见)等送我委备案。该项目取得专项备案意见后方能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你公司应严格按照初步设计开展施工图设计。根据《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该项目初步设计若确需更改,应按规定程序重新送审。根据《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规定,应将该项目对轨道交通的安全保护方案、施工图等送我委备案。该项目取得备案意见书,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后方能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你公司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在满足本意见要求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建设业主对项目施工的管理职责,严格确保自身建设项目及轨道交通的结构安全执行情况:该项目实施之前将会同市轨道集团编制施工安全保护方案,并委托第三方监测,按《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相关办法执行。建设条件场地现状(1)熙地锦绣城、渝开发格莱美城本次设计道路南半环内为熙地锦绣城,1号路东侧为渝开发格莱美城,已经建成入住。(2)西永换乘枢纽道路北半环内主要为西永换乘枢纽,各出入口已建设完成。(3)轨道1号线轨道1号线平行于西双大道,1号路和2号路下穿轨道1号线。且本次设计涉及轨道1号线110KV电力、消防供水管道、出入口天桥扶梯改移等。道路现状建设区为城镇区域,已经建成的道路有西双大道、渝遂高速、西科大道等。西双大道为重庆市快速路三横线的西延伸线,东侧紧邻渝遂高速赖家桥立交和双碑隧道,出双碑隧道后为一长下坡。现状西双大道为沥青路面,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主要构造物有轨道1号线入口处现状天桥,本项目中予以改造;现状天桥东侧有一人行过街地通道,在本项目中对西双大道拓宽时需对其北侧进行延长;西双大道与赖家桥立交之间有自贸区圆弧钢龙骨架,需考虑其对净空的影响;西双大道北侧有一条1.2m给水管,需要进行局部改迁。赖家桥立交B匝道为沥青路面,道路等级为立交匝道,单向两车道。路面材料为SMA-13沥青混合料,基层与底基层为水稳碎石,路面结构与边坡完整,排水设施完善。对于位于项目范围内的临时道路采取破除措施,2号路和3号路范围内的临时道路可采取半幅施工,以确保周边居民出行。现状西双大道技术标准(本项目范围)序号项目名称规范容许值设计采用值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20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3设计车速(km/h)60,50,40504标准路幅(m)44m5最大纵坡(%)6.0/5.54.06最小圆曲线半径(m)200/1007007最小平曲线长度(m)130/85342.948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45809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m)1350/900200010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m)1050/700250011停车视距(m)≥60≥6012最小净空(m)4.55.013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14桥涵荷载等级城-A级城-A级气象水文气象重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早,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42.9℃(2006.8.15),最低气温-2.5℃,多年平均雾日67.8天,最大年雾日达14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绝对湿度17.1~18.2毫巴,多年平均降雨量1113.45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544.8毫米,年最小降雨量740.1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水文拟建区附近主要河流为梁滩河。勘察期间水位约为276.32m,50年一遇洪水水位标高约283.03m,100年一遇洪水水位标高约283.53m。地形地貌场地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明显控制,为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单元。地面高程275~296m,地形坡度一般在5~10°,局部陡坎处可达30~40°。地貌形态呈“坪”状或“丘”状,形态景观以“丘”为主,砂岩硬,多呈丘,泥岩软,多形成洼地或宽缓谷地,具有丘圆、坡缓、谷宽的特性,微地貌单元较多,具浅丘、中丘、深丘地貌特征。坪状地貌平缓开阔,坡度和高度较小。丘坡形态呈浑圆状、长垣状。工程地质情况地层岩性拟建场地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素填土、残坡积粉质粘土、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泥岩等。各地层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1)人工填土层(Q4ml):人工填土基本覆盖整个场地,多为已建市政道路和两侧小区施工回填形成,杂色、灰色,褐色,成分以粘性土夹砂、泥岩块石为主,局部含建筑垃圾,结构多为稍密,局部松散状态或中密,稍湿,厚度差别大(根据钻探成果厚约1.2m~15.0m,均匀性差。2)粉质粘土(Q4el+dl):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于人工改造程度低斜坡区域,褐色、褐黄色,可塑~硬塑状,该层在二号路左侧沿线揭示较多,厚度约1.5m~5.0m。(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1)灰色砂岩(J2s):灰色、青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铁质、钙质胶结。场地西侧2号路与西双大道交汇处岩层含泥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泥岩夹层及透镜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强度高。2)泥质砂岩(J2s):泥岩(J2s):紫色、褐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岩层局部含砂较重,并间断夹砂岩薄层及透镜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泥岩岩体较完整。此地层广泛分布与场地内,为场地主要岩层。地质构造场区位于观音峡冲断背斜西翼,观音峡背斜属于四川地台-川东南坳褶带-重庆弧范围内。场区内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为259°~273°∠44°~52°,优势产状268°∠50°。岩层面在砂泥岩分层处一般夹有泥化层,一般情况下无水,雨后有少量渗水,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现场调查测绘,场地内主要发育2组裂隙:裂隙L1:倾向为180°~188°,倾角约73°~77°,优势产状:185°∠75°,呈半闭合状,有少量泥质填充,裂面较平直、光滑,裂隙间距2~4m,延伸长度3~8m,结合差,在场区内比较发育,属硬性结构面。裂隙L2:倾向210°~225°,倾角约66°~80°,优势产状:220°∠70°,多呈闭合状,无充填,裂面较粗糙,裂隙间距2~5m,延伸长度2~5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拟建场区地形经人工改造,大部分地形较平缓;场地西侧为梁滩河。勘察期间水位约为276.32m,2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约277.867m。工程区内第四系土层厚度大、覆盖多,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的河湖相碎屑岩,地下水受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一般情况砂岩含孔隙裂隙水(主要为裂隙水),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给水力特征,路线范围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工程区内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主要为梁滩河沿岸残留的人工堆积(Q4mL)。岩性以素填土和含砂粉质粘土为主。含水层分布较广、面积大,厚度各地差异较大,由几米至十几米不等。属强透水层,一般水量贫乏,出露于梁滩河岸斜坡上,属于直接补给迅速排泄的含水地层,雨季有散流渗水,枯季一般不存在大量地下水。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相对隔水。场地地下水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其水位的波动幅度与梁滩河水位涨落同步,即枯水期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补给梁滩河,丰水期及洪水期梁滩河水则补给场地地下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质岩地层,泥岩为不透水层,不存在地下水。总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受梁滩河水位涨落变化,枯水期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丰水期则比较复杂。由于场区内及周边给排水管网较多,裂隙贯通性好,施工扰动可能引发给排水系统破坏、渗漏,从而可能导致该区间施工期间地下水量较大的情况出现。故在施工期间(尤其是在雨季),应配备抽水设备。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梁滩河水位涨落、居民生活用水及附近地下管网破裂后补给,受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影响,部分流入污水管道排出,部分通过地表孔隙、裂隙等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补给各含水层。水土腐蚀性评价勘察现场在共采取了1组水样,为梁滩河水,根据水质简析报告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第12章第2节评价标准判断: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均为微腐蚀性。勘察现场在共采取2组素填土进行土体腐蚀性评价,根据测试成果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第12章第2节评价标准判断:素填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均为微腐蚀性。隧道施工可能引起市政管网破裂,导致污水泄露等现象,出现与试验数据不符的情况,建议施工期间减少震动,复核线路段水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1)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现场调查可知,本场地整体稳定。本场地及周边岩层分布连续,不存在断层、构造破碎带,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2)特殊性岩土1)人工填土据地质调查与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内分布有大量素填土,堆填时间不等,局部地段未经严格压实,密实度差别较大,填土组成变化大,不均匀,压缩性差别大。作为拟建构筑物持力层时应对既有填土进行强夯或翻挖碾压或换填处理,对于个别大块石或孤石应进行破碎,处理范围、深度及压实度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压实度不宜小于0.94。桩基础穿过该层时,宜考虑负摩阻力。2)软土据地质调查与钻探揭露,场地内梁滩河岸坡地带分布厚度不等含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粉(砂)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呈流塑至软塑状,含水量大,呈灰色,饱水后易呈流塑软塑状,故丰水期或雨季,区内岸坡地带易形成软土,软土压缩性大、承载力低,易发生过量沉降及侧向挤出、圆弧滑动等工程问题,桩基施工时易出现缩径等现象。场地西侧,局部分布有砂土及粉土,如在涨水季节进行桩基施工,可能会出现流砂现象,应采取必要的防止措施,如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应下护壁筒或水泥砂浆护壁。地震效应及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5年版,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区域范围内无断裂、破碎带通过,构造稳定。场地无滑坡、泥石流、液化、震陷等地震稳定性问题。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局部少量粉质粘土。场地内素填土平均剪切波速取值为140m/s<150m/s,粉质粘土平均剪切波速取值为145m/s<150m/s,皆为软弱土;根据规范,场地下伏基岩属破碎至完整的软岩~较硬岩,剪切波速Vs>500m/s。场地覆盖层厚度ds按钻孔揭露土层最大厚度为准。根据场地剪切波速特征及各工点土层分布情况,地震效应评价如下表所示: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及抗震地段划分表工点名称里程桩号最大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岩土类型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抗震地段1号道路K0+312.30~K0+622.008.1142软弱土=3\*ROMANII0.35一般地段2号道路路基段K0+480.00~K0+750.0015.0140软弱土=3\*ROMANIII0.45一般地段3号道路桥梁段K0+750.00~K0+886.7315.2140软弱土=3\*ROMANIII0.45一般地段3号道路K0+044.47~K0+410.4811.4140软弱土=3\*ROMANII0.35一般地段西双大道改造桥梁段K0+689.23~K0+900.0015.2140软弱土=3\*ROMANIII0.45一般地段西双大道改造路基段K0+900.00~K1+480.5111.2140软弱土=3\*ROMANII0.35一般地段赖家桥立交B匝道K0+240.00~K0+468.2913.4140软弱土=2\*ROMANII0.35有利地段在拟建桥梁段,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表3.1.1和3.1.4条规定,道路属于城市主干路,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桥梁抗震设防措施需按7度进行构造设防。桥墩位于不利地段时,建议按设置构造加强措施,削减不利影响。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岩土体参数建议项目岩土层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重度(KN/m3)天然20*19.925.225.2饱和21*20.125.525.5岩体抗拉强度(kPa)160500岩土体抗剪强度C(kPa)5(综合)*14.543781100φ(°)21(综合)*8.7732.936.3岩体理论破裂角θ(°)61.563.1变形指标弹性模量11903570泊松比0.320.22地基承载力容许值(Kpa)150*(压实土)120*(可塑状)300(强风化)*500*150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150*(压实土)120*(可塑状)300(强风化)*2131.8300(强风化)*4827.9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00*90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25*0.25*0.30(强风化)*0.35(强风化)*0.45(中等风化)*0.55(中等风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6.4620.90饱和3.9214.63备注:(1)表中带“*”者为经验值;(2)本勘察报告提供的素填土物理力学指标均为经验数据,桩侧负摩阻力系数取0.25,压实后的承载力建议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取值;(3)受施工及地表水影响,无法保证泥岩处于天然状态时,泥岩的力学强度应采用饱和强度作为设计依据;(4)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仅适用于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5)本表中的岩石强度参数是根据所取岩样室内试验成果按规范规定统计得出,是反映场地内岩石整体特征的代表值,与具体基础部位的实测值会存在一定差异,在此提请本报告使用者予以注意,建议对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予以一定的保留或折减。(6)本表中为方便设计使用,同时提供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及中等风化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请设计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参数进行设计。(7)岩体结构面参数建议:岩层面Ф=15°,C=30kPa,裂隙L1及L2Ф=18°,C=50kPa。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分级(1)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3.1.7节规定和钻孔波速测试成果表,结合钻探岩芯观测、鉴定结果,场地内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确定如下:基岩强风化带,岩质极软,为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中风化砂岩属较软岩,岩体完整性系数为0.69,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中风化泥岩属软岩,岩体完整性系数为0.69,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2)土石工程等级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20-2011)附录J,线路区岩、土可挖性分级为:表层的人工堆积素填土结构松散~稍密,土类别为硬土,土石等级为Ⅲ级;粉质粘土为软土,土石等级为Ⅱ级。沿线的基岩强风化带,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为硬土,土石等级为Ⅲ级。沿线中等风化的泥岩,层状结构,裂隙不发育,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沿线中等风化的砂岩为次坚石,土石等级为Ⅴ级。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工程位于西永镇,场地地形总体较平缓。通过本次钻探揭露,基岩中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自然斜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工程沿线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条件下场地总体稳定,分段地质评价(1)1号道路工程地质评价1)K0+312.30~K0+380.00一般路基段该段线路设计路面标高287.000~285.984m,地面高程286.66~287.20m左右,道路中心挖填方高度一般0.21~0.70m,为一般路基段。该段位于地形平缓地段,地面现状为绿化带、市政道路。根据钻探揭露,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厚约1.10~3.10m,绿化带上部为绿化土0.2~0.3m,市政道路及施工便道表层为25~30cm混凝土面层,下部为碎石、块石组成的人工填土,道路范围内经过碾压,呈稍密至密实状,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2)K0+380.00~K0+523.00敞口挖方段该段路基现状为绿化带、市政道路,地面标高285.90~286.53m,地形平缓。根据钻探及调查,该段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及粉质黏土组成,厚度1.0-7.8m。绿化带上部为绿化土0.2~0.3m,市政道路及施工便道表层为25~30cm混凝土面层,下部为碎石、块石组成的人工填土,道路范围内经过碾压,呈稍密至密实状,局部块石架空,其余地段填土未经压实,多呈松散至稍密状,含块石则架空较多。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多含砂岩角砾。3)K0+523.00~K0+622.40下穿明挖段该段路基下穿西双大道,现状为绿化带、西双大道,现状地形经开挖回填较为复杂根据钻探及调查,该段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及粉质黏土组成,厚度1.2-6.4m。绿化带上部为绿化土0.2~0.3m,市政道路及施工便道表层为25~30cm沥青混凝土面层,下部为碎石、块石组成的人工填土,道路范围内经过碾压,呈稍密至密实状,局部块石架空,其余地段填土未经压实,多呈松散至稍密状,含块石则架空较多。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多含砂岩角砾。左侧挖方边坡左侧为挖方边坡,高约8m。边坡外侧现状为西双大道。边坡上部约6.4m为填土,下部为泥岩,为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为逆向坡,边坡沿层面发生滑动可能性小,L2反倾及L1与坡面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此处土层较厚,岩土界面平缓,直立切坡土层易产生圆弧滑动破坏,本次设计放坡开挖,中风化岩层采用1:0.5的坡率放坡,强风化岩层及土层采用1:1放坡,临时边坡表面挂¢6.5@25×25cm钢筋网,并喷射C25混凝土8cm进行护面,坡顶设置截水沟。采取机械开挖,减小扰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及时反馈施工信息以调整设计,并对西双大道进行变形监测,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K0+523.00~K0+622.40下穿明挖段左侧及右侧挖方边坡赤平投影图右侧挖方边坡右侧为挖方边坡,高约8m。边坡外侧现状为西双大道。边坡上部约6.4m为填土,下部为砂岩,为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为顺向坡,边坡易沿层面发生滑动,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层面控制。边坡岩体较破碎至较完整,上部强风化层岩体类别为=4\*ROMANIV类,下部中风化岩体类别为=3\*ROMANIII类。此处土层较厚,岩土界面平缓,直立切坡土层易产生圆弧滑动破坏,本次设计放坡开挖,中风化岩层沿层面(约1:0.75)放坡,强风化岩层及土层采用1:1放坡,临时边坡表面挂¢6.5@25×25cm钢筋网,并喷射C25混凝土8cm进行护面,坡顶设置截水沟。采取机械开挖,减小扰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及时反馈施工信息以调整设计,并对西双大道进行变形监测,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4)K0+622.40~K0+700.00敞口挖方段该段路基与现状轨道一号线相交,现状地形经开挖回填较为复杂根据钻探及调查,该段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组成,厚度1.6-7.1m。其主要成分为碎石、块石及粘土填充物,呈稍密至密实状。①左侧挖方边坡左侧为挖方边坡,高约8m。边坡外侧现状为轨道一号线桥墩。边坡上部约1为填土,下部为泥岩,为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边坡结构面组合关系,边坡为逆向坡,裂隙L2和岩层面组合交线倾向坡内,L1坡面大角度相交,发生滑动可能性小,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岩体较破碎至较完整,上部强风化层岩体类别为=4\*ROMANIV类,下部中风化岩体类别为=3\*ROMANIII类。岩体破裂角取61°。由于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使用挡墙支挡,先支挡后开挖。挡墙建议选择基岩为持力层。本次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由于紧邻轻轨桥墩,应采取机械开挖,减小扰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及时反馈施工信息以调整设计,并对相邻桥墩进行变形监测,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K0+622.40~K0+640.00敞口挖方段左侧及右侧挖方边坡赤平投影图②右侧挖方边坡右侧为挖方边坡,高约8m。边坡外侧现状为轨道一号线桥墩。边坡上部约2m为填土,下部为泥岩,为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该段边坡坡向261°,岩层倾向268°,根据边坡结构面组合关系,边坡为顺向坡,岩层及裂隙1组合交线倾向坡外,可能发生楔形体滑动,L2与坡面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经平面滑动法计算,Fs=0.96<1.00。故边坡岩质段的稳定性主要受岩层面及岩体自身强度控。边坡岩体较破碎至较完整,上部强风化层岩体类别为=4\*ROMANIV类,下部中风化岩体类别为=3\*ROMANIII类。由于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使用挡墙支挡,先支挡后开挖。本次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敞口段挡墙建议选择基岩为持力层。由于该侧紧邻轻轨桥墩,应采取机械开挖,减小扰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及时反馈施工信息以调整设计,并对相邻桥墩进行变形监测,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5)K0+622.40~K0+640.00敞口挖方段该段道路下穿现状轨道一号线桥墩,该段覆盖层为人工填土组成,厚度3.1~10.2m。其主要成分为碎石、块石及粘土填充物,呈稍密至密实状。下部基岩为泥岩。该段道路挖方之后将在左右两侧形成最大高度约6.2m的土质边坡,边坡岩土界面平缓,直立切坡后,边坡易产生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环,建议使用挡墙支挡,挡墙建议选择基岩为持力层。本次设计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采取机械开挖,减小扰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及时反馈施工信息以调整设计,并对西双大道进行变形监测,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施工。6)轨道1号线该段道路设计标高278.68m~284.15m,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此处为轨道1号线双赖线E26#、E27#、E28#桥墩,其中E26#、E28#桥墩位于下穿道左右两侧,距离约8.4m~9.4m,E27#桥墩位于下穿道中心。桥墩的承台及桩基础底标高分别为E26#:283.895m、263.895m;E27#:275.806m、262.806m;E28#:283.877m、258.877m。工程施工后道路标高低于于左右桥墩承台标高,工程施工对其有较大影响,应设抗滑桩加锚杆等相应的工程措施重点保护。在施工开挖时应先支挡后开挖,边坡开挖和挡墙施工必须做到文明施工,禁止野蛮、爆破施工,小断面开挖、严格控制一次性开挖量,并加强建筑物变形监测。根据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预留方案,发现变形等问题及时启动预留方案,采取相应的工程保护措施,避免对轨道桥墩造成不良影响。7)K0+700.00~K0+997.00段K0+700~K0+780段道路左侧为拟建B匝道范围,右侧为拟建A匝道范围,1号路与匝道之间拟采用重力式挡墙或桩板挡墙进行支挡,仅对该范围内的路基持力层进行工程地质评价。K0+780.00~K0+997.00段挖方路堑边坡最大高度6.2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其边坡物质主要为土层,局部存在少量的强风化泥岩。设计路面标高下为填筑土、粉质粘土和基岩,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但现有的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作为天然路基,应压密、换填或夯实方可作为路基。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当采用粉质粘土作为路基持力层时,应清除表层的根植土。8)K0+997.00~K1+018.50段该段为一般路基段,最大挖填方高度小于2m。路基范围内地形高程280.13~283.17m,地形较为平缓,坡角一般小于5°。地表均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厚度9.60~10.90m,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带厚约1.60~2.0m。地下水贫乏,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其边坡物质主要为土层,自稳性差,边坡高度不大。设计路面标高下为填筑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现有的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作为天然路基,应压密、换填或夯实方可作为路基。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9)K1+018.50~K1+064.0段该段为填方路基段,最大填方高度约3.70m。路基范围内地形高程278.70~282.81m,地形坡角横向上一般2~5°,纵向上一般小于10°,局部较陡约32°。地表均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厚度约5.10~9.50m,下伏基岩为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带厚1.70~2.10m。地下水贫乏,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该段左侧紧邻拟建2号路,两条道路同时修建,故该段左侧不存在边坡。道路右侧填方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形及基岩面较平缓,填方路堤边坡整体稳定。设计路面标高下为填筑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现有的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作为天然路基,应压密、换填或夯实方可作为路基。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10)K1+064.0~K1+076.74该段为挖方路基段,最大挖方高度2.65m。路基范围内地形高程282.48~284.73m,地形大部分较为平缓,坡角一般小于5°,局部存在2.10~4.30m的填土边坡,坡角约20~30°。地表均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厚度7.05~8.80m,下伏基岩为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带厚1.70~2.20m。地下水贫乏,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该段左侧紧邻拟建2号路,两条道路同时修建,故该段左侧不存在边坡。道路右侧挖方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其边坡物质主要为土层,自稳性差,边坡高度不大。设计路面标高下为填筑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现有的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作为天然路基,应压密、换填或夯实方可作为路基。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2)2号道路工程地质评价1)K0+480.00~K0+675.00一般路基段该段线路设计路面标高284.26~283.27m,地面高程282.95~285.22m左右,道路中心挖填方高度一般0.10~0.30m,为一般路基段。该段位于地形平缓地段,地面现状右侧为绿化带、市政道路,左侧为耕地。根据钻探揭露,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部分路段下部含少量粉质粘土,厚约6.80~15.00m,市政道路表层为25~30cm混凝土面层,下部为碎石、块石组成的人工填土,道路范围内经过碾压,呈稍密至密实状,下伏基岩以泥岩为主。2)K0+675.00~K0+750.00填方路基段该段线路设计路面标高284.41286.53m,地面高程279.30~283.53m左右,道路右侧填方最大高度约7.14m。该段位于地形平缓地段,地面现状右侧为绿化带、市政道路,左侧为耕地。根据钻探揭露,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部分路段下部含少量粉质粘土,厚约7.00~10.80m,市政道路表层为25~30cm混凝土面层,下部为碎石、块石组成的人工填土,道路范围内经过碾压,呈稍密至密实状,下伏基岩以泥岩为主。3)K0+750.00~K0+900.00桥梁段拟建桥梁位于2号路与西双大道交汇处,桥梁全长150m,两侧桥台均为重力式U台,扩大基础,桥台后接填方路基。桥墩基础拟采用独立桩基础。桥梁区岩土体主要为人工堆积素填土,部分为残坡积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互层。岩层产状268°∠50°。桥梁经过区域地形坡角约5°,拟建桥梁部分位于梁滩河岸坡地带,且场地内存在既有桥墩。①桥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桥墩位于西双大道既有桥墩外侧平台上,地形较缓,地形坡角约5°。地表覆盖层为人工堆积素填土,厚度约5.0~11.1m,下伏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中厚层泥岩,强风化厚1.5m~2.9m。②成桩条件评价:在本场地覆盖层分布较厚,基坑开挖过程中第四系覆盖层和强风化岩体可能会发生滑塌或掉块,应及时清除松动土体及岩块,加强对第四系覆盖层及强风化段的护壁,避免对施工及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以保证施工安全。由于场地临近既有道路、轨道一号线、西双大道原有桥墩及市政管线设施,施工对道路、轨道一号线、西双大道原有桥墩及市政管线设施的影响较大。桩底进入持力层并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进行持力层检验并应及时浇灌混凝土,以避免孔底持力层遇水浸泡而导致强度骤减。由于拟建桥墩部分位于梁滩河岸边地带,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抽水、排水措施。由于场地临近梁滩河,施工对梁滩河影响较大,注意施工产生的废水应合理排放,建议采用支护、加强监测等措施确保桩基施工不受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现场应妥善处理好挖桩土的堆放问题,避免不同桩位及不同工序施工相互干扰问题。4)K0+900.00~K1+140.20段该段为填方路基段,最大填方高度约6.60m。路基范围内地形高程278.74~288.34m,地形较为平缓,坡角均小于10°。地表均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厚度约4.0~14.80m,下伏基岩为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带厚1.20~2.60m。地下水贫乏,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由于地形及基岩面较平缓,填方路堤边坡整体稳定。设计路面标高下为填筑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现有的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作为天然路基,应压密、换填或夯实方可作为路基。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压实系数0.95时,压实填土[fa0]=160kPa。K0+900.00~K0+906段位于轨道1号线轨道保护线内,轨道1号线在此处以桥梁的方式通过,对应桥墩号为:F0、F1,承台标高278.280m,桩基底标高248.28m,拟建2号路为距离轨道1号线最近处约12m,该道路对轨道1号线的影响较小。5)K1+140.20~K1+203.40段该段为一般路基段,最大挖填方高度小于2m。路基范围内地形高程284.35~287.70m,地形较为平缓,坡角一般3~7°。地表均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厚度3.80~8.0m,下伏基岩为泥岩和砂岩,强风化带厚约2.70~4.0m。地下水贫乏,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其边坡物质主要为土层,自稳性差,边坡高度不大。设计路面标高下为填筑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现有的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作为天然路基,应压密、换填或夯实方可作为路基。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6)K1+203.40~K1+382.50段(代表性横剖面20-20’~22-22’)该段为挖方路基段,最大挖方高度9.40m。路基范围内地形高程282.20~294.13m,地形大部分较为平缓,坡度角一般小于10°,局部存在5.0~10.0m的填土边坡,坡角约20~35°,局部较陡,可达45°。地形覆盖8.10~18.0m的第四系土层,下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带厚1.30~2.50m。地下水贫乏,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其边坡物质主要为土层,自稳性差。另K1+285~K1+375段北西侧约30m外有一梁滩河,勘察期间水位约为276.25m,2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约277.85m,而该段设计路面标高为282.78~283.46m,故梁滩河对拟建道路无影响。设计路面标高下为填筑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现有的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作为天然路基,应压密、换填或夯实方可作为路基。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7)K1+382.50~K1+474.60段该段为一般路基段,最大填方高度小于2m。路基范围内地形高程280.66~282.85m,地形较为平缓,坡角一般2~5°。地表均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厚度4.40~8.05m,下伏基岩以泥岩为主,夹少量的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35~2.25m。地下水贫乏,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形及基岩面较平缓,填方路堤边坡整体稳定。设计路面标高下为填筑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现有的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作为天然路基,应压密、换填或夯实方可作为路基。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8)K1+474.60~K1+587.35段该段为填方路基段,最大填方高度约3.80m,路基范围内地形高程277.83~280.43m,地形较为平缓,坡角一般2~5°。地表均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厚度3.50~5.10m,下伏基岩为泥岩和砂岩,强风化带厚约1.80~2.30m。地下水贫乏,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形及基岩面较平缓,填方路堤边坡整体稳定。设计路面标高下为填筑土,可作为路基持力层。现有的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不能作为天然路基,应压密、换填或夯实方可作为路基。路基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3)3号道路工程地质评价该段线路设计路面标高284.26~287.00m,地面高程284.64~287.20m左右,道路中心挖填方高度一般0.21~0.70m,为一般路基段。该段位于地形平缓地段,地面现状左侧为绿化带、市政道路,右侧为少量斜坡和耕地。根据钻探揭露,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厚约2.00~11.40m,市政道路及施工便道表层为25~30cm混凝土面层,下部为碎石、块石组成的人工填土,道路范围内经过碾压,呈稍密至密实状,下伏基岩以泥岩为主。道路按设计标高平场后,路基为素填土,为稍密至密实状,清除地表建筑垃圾后应进行碾压夯实,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4)西双大道改造工程地质评价1)K0+689.23~K0+900.00桥梁段拟建桥梁位于西双大道原桥梁处,为桥梁拓宽改造,桥梁全长220m,东侧桥台为重力式U台,扩大基础,桥台后接填方路基。桥墩基础拟采用独立桩基础。桥梁区岩土体主要为人工堆积素填土,部分为残坡积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互层。岩层产状268°∠50°。桥梁经过区域地形坡角约5°,拟建桥梁部分位于梁滩河岸坡地带,且场地内存在既有桥墩。①桥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桥墩位于西双大道既有桥墩外侧平台上,地形较缓,地形坡角约5°。地表覆盖层为人工堆积素填土,厚度约5.6~14.1m,下伏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中厚层泥岩,强风化厚1.5m~2.9m。②成桩条件评价:在本场地覆盖层分布较厚,基坑开挖过程中第四系覆盖层和强风化岩体可能会发生滑塌或掉块,应及时清除松动土体及岩块,加强对第四系覆盖层及强风化段的护壁,避免对施工及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以保证施工安全。由于场地临近既有道路、桥墩及市政管线设施,施工对道路、桥墩及市政管线设施的影响较大,建议采用支护、加强监测等措施确保施工对既有道路、桥墩及市政管线设施不产生影响。桩底进入持力层并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进行持力层检验并应及时浇灌混凝土,以避免孔底持力层遇水浸泡而导致强度骤减。由于拟建桥墩部分位于梁滩河岸边地带,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抽水、排水措施。建议施工时避开洪水季节。由于场地临近梁滩河,施工对梁滩河影响较大,注意施工产生的废水应合理排放,建议采用支护、加强监测等措施确保桩基施工不受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现场应妥善处理好挖桩土的堆放问题,避免不同桩位及不同工序施工相互干扰问题。2)K0+900.00~K1+600.00一般路基段该段线路设计路面标高284.19~297.20m,地面高程284.64~297.20m左右,道路中心挖填方高度一般0.21~0.40m,为一般路基段。该段道路为西双大道拓宽工程,现状为人行道和西永交通换乘枢纽站站前广场,地形平缓。根据钻探揭露,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厚约4.00~9.70m,站前广场表层为25~30cm混凝土面层,下部为碎石、块石组成的人工填土,道路范围内经过碾压,呈稍密至密实状,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①路基评价道路按设计标高平场后,路基为素填土,为稍密至密实状,清除地表建筑垃圾后应进行碾压夯实,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②箱涵涵工程地质评价根据设计方案,拟建管涵位于3号道路和1号道路下方,管涵宽4.00m,高度3.00m,拟采用钢筋混凝泥土盖板涵。拟建管涵起始至52.0m段及最后位于3号道路里程K0+000~K0+100段设计高程下方为素填土层,呈稍密至密实状,其余段为基岩。以泥岩为主,局部为砂岩,强风化层厚1.50~2.20m,岩体破碎,岩质软,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建议管涵施工时对下部粉质粘土采用碎片石进行换填,以压实填土为基础持力层,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其余路段可直接使用基岩作为持力层。由于拟建管涵末尾段近梁滩河,土层和强风化泥岩中含地下水,应采取抽排水措施,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基坑北雨水浸泡。雨季时积水严重,管涵施工时应设置截排水沟并设置抽排水设备,防止基坑积水。结论与建议结论(1)拟建道路属于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势平缓,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2)线路位于观音峡冲断背斜西翼,由单斜地层组成,岩层产状268°∠50°,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3)上覆土层以素填土为主,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分布残坡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强风化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4)场地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适宜修建工程。(5)场地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素填土中,主要集中在地势低洼的地带,为上层潜水,在旱季,水量较小。下伏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6)拟建道路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拟建立交各匝道桥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设计。(7)拟建线路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砼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场地土对砼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建议(1)场地沿线的基岩可直接作为路基土,新填土需经碾压夯实,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作为路基;对现有松散填土采用夯实或翻挖压实回填后方可作为路基土。采用桩基时,深厚人工填土层应考虑负摩阻力,负摩阻力系数取0.25,建议设计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负摩阻力的影响,否则应考虑填土不均匀沉降对桩侧引起的负摩阻力。(2)边坡严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及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基坑边坡施工建议采用分段跳槽、自上而下、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法,并设置相应的变形观测点进行变形监测,同时应加强对结构面产状、结构面结合特征、结构面力学参数及边坡稳定性的复核。(3)砂岩、泥岩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受沉积环境、物质组成等地质条件影响,导致其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具有一定的变异性,施工时可能在局部地段或部分桩位岩石抗压强度实测值略低或高于标准值的情况,建议设计时予以考虑并预留调整措施,在此提请本报告使用者予以注意。(4)1号路下穿道右侧边坡为顺向坡,边坡高度较大,易发生顺岩层层面的滑动。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难以预见性,和边坡开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现有地层造成扰动,可能造成岩层结构面强度的大幅降低,从而造成边坡的破坏。应采取动态法设计,信息法施工,分段开挖、分段支护,禁止大面积全断面开挖。边坡开挖时应采用合理的施工工序及方法,注意控制爆破。(5)1号路下穿道周边环境问题复杂,应加强对邻近需保护建(构)筑物的监测和保护工作,特别是对轨道交通的保护。(6)西双大道沿线靠近西永交通换乘枢纽站侧下方埋有Φ1200的供水管道及电缆等,建议施工期间进一步探明其位置和埋深,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7)加强施工验槽和施工信息收集,若施工中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业主、设计、监理、监测及我院等相关人员,共同协商进行处理。进出场条件沿线所需外购材料可利用渝遂高速、快速路一纵线、西双大道、西科大道等运至工地,运输条件良好。材料来源水泥、沥青、钢材:工程所用水泥、沥青、钢材由市内相关厂家购买,通过汽车运至现场。工程用水:工程用水可直接利用附近已建道路市政用水。通讯:项目区位于移动、联通、电信24小时全覆盖范围,通讯条件良好。技术标准主线技术标准1号路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名称规范容许值设计采用值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20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3设计车速(km/h)60,50,40504标准路幅(m)44m5最大纵坡(%)6.0/5.56.06最小圆曲线半径(m)200/1004757最小平曲线长度(m)130/85225.7968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45609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m)1350/9001373.68110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m)1050/700105011停车视距(m)≥60≥6012最小坡长(m)130157.54313最小净空(m)4.55.01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2号路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名称规范容许值设计采用值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3设计车速(km/h)50,40,30304标准路幅(m)22m5最大纵坡(%)8.0/7.046最小圆曲线半径(m)85/401437最小平曲线长度(m)80/50116.0698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25359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m)400/250/10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m)400/2501917.18611停车视距(m)≥30≥3012最小坡长(m)85133.50713最小净空(m)4.55.01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15桥涵荷载等级城-A级城-A级3号路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名称规范容许值设计采用值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3设计车速(km/h)50,40,30304标准路幅(m)22m5最大纵坡(%)8.00.676最小圆曲线半径(m)85/40/7最小平曲线长度(m)80/50/8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25/9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m)400/250/10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m)400/250/11停车视距(m)≥30≥3012最小坡长(m)85/13最小净空(m)4.55.01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西双大道辅道技术标准序号项目名称规范容许值设计采用值北辅道南辅道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20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5年3设计车速(km/h)60,50,40404标准路幅(m)7.5m5最大纵坡(%)7.04.06最小圆曲线半径(m)150/70712.57最小平曲线长度(m)110/7086.9278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3580.7119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m)600/400/10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m)700/45033003373.7211停车视距(m)≥40≥40≥4012最小坡长(m)110236.357230.68113最小净空(m)4.55.05.01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BZZ-10015桥涵荷载等级城-A级城-A级匝道技术标准A、B、C、D四条匝道为1号路与西双大道相交段立交节点平层作交通转换的辅道,该节点平层实际是一个右进右出的平交口,四条道路在设计中仅以匝道命名,设计速度为30km/h。其中D匝道为掉头车道,设计速度为20km/h,掉头部分为小半径曲线,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纵断面设计来控制两侧标高,掉头部分速度为5km/h。匝道技术标准序号项目名称规范容许值设计采用值ABCD1道路等级按城市支路进行控制2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0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10年3设计车速(km/h)40/30/2030204标准路幅(m)8m5最大纵坡(%)8.0311.51.56最小圆曲线半径(m)85/40602987198715007最小平曲线长度(m)80/5060/40101.24771.26192.02346.2028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2530///9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m)400/250/15002200250010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m)400/2502500/2908.237150011停车视距(m)≥30≥3012最小坡长(m)85157.66154.08124.32130.013最小净空(m)4.55.01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道路工程设计总体设计思路(1)服从控制性详细规划,满足道路红线的要求,保证道路实现其城市交通、骨架、景观等功能,维护城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2)遵从功能合理,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3)根据道路沿线地块功能、性质,结合地形地貌,合理进行道路平、纵设计,为地块整治和开发利用创造条件,提高土地价值。(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工程建设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确保美化城市艺术轴线。根据片区的功能定位,本次设计的总体思路是道路设计不再以单一的交通功能为局限,在满足安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道路与生态、景观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在全面收集本项目区域在建项目资料,充分认识区域地形地貌,既有控制条件的前提下,摸清区域规划发展定位,从功能优化,投资最省出发,综合前期开发经验和教训,综合考虑“以人为本”、“生态环保”、“节能减排”、“集约合理利用土地”等先进设计理念进行道路设计。道路平面设计(1)本次设计道路平面设计与方案、初步设计保持一致。1)1号路设计起点接西科大道,向北延伸,止于南北物流通道。本次实施起点桩号为K0+272,实施终点桩号为轨道消防支队大门北侧,桩号为K1+078.237,全长806.237,全线共1处平曲线,半径为475m,下穿道分左右线控制,左线圆曲线半径为325m,右线圆曲线半径为599m。2)2号路设计起点与3号路相交,朝东北方呈半环形伸展,最后与1号路相交。本次实施起点桩号为K0+480,实施终点桩号为K1+549.836,设计范围与全长1069.836m,共3处平曲线,半径分别为250m、143m、250.5m。平面布线与规划线位保持一致,仅在平曲线处增设缓和曲线。3)3号路位于现状居住小区熙地锦绣城南侧,实施起点桩号为K0+25.601,实施终点桩号为K0+365.376,连接2号路和1号路,3条道路形成环状,道路长度451.352m,为直线。4)A、B、C、D匝道为1号路与西双大道连接的辅道。其平面线形与主线基本平行。其中A、B、C匝道与西双大道右进右出组织交通,D匝道直接设置掉头车道与C匝道联系,右转进入西双大道车辆通过路网转换。5)西双大道为现状道路,辅道设置于道路的北侧,与主线之间设置侧分带。(2)加宽超高设计本次设计2号路,第二处平曲线半径为143m,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路线》(CJJ193-2012)在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值为每条车道0.35m,4条车道加宽值为1.4m,加宽渐变段长度为60m。该处圆曲线处进行超高设计,超高横坡度为2%,超高方式为绕道路中线旋转,超高渐变率为1/228,超高渐变段长度为60m。超高设计以纵断面分图超高栏为准。D匝道掉头处圆曲线半径为15.95m,超高方式是从向外1.5%的横坡渐变为向内1.5%的横坡,渐变段长度为15m,超高渐变率为1/125。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与调整规划及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保持一致。1号路纵断面设计1号路设计起点接现状道路,下穿西双大道,终点与2号路平交(Hs=282.5m,Hg=282.5)。设计范围共设4段纵坡,依次为:-1.5%,-6%,5.1%,-0.6%,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1373.681m,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1050m。2号路纵断面2号路设计起点接现状滨河道路标高(Hs=282.8m),终点与1号路相交(Hs=282.5m)。设计范围共设5段纵坡,依次为-1%,4%,-1.4%,-0.6%,1.5%,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1917.186m。3号路纵断面3号路设计起点接2号路,设计终点与1号路相交,为0.67%的单坡。A、B、C、D匝道纵断面A匝道设计起点接西双大道北辅道,终点接1号路,设计范围共设两段纵坡,依次为-3%,0.6%,最小凸曲线半径2500m。B匝道设计起点接1号路,终点接西双大道北辅道,设计范围共设两段纵坡,依次为0.7%,-1%,最小凸曲线半径为1500m。C匝道设计起点接现状西双大道,终点接1号路,设计范围共设3段纵坡,依次为1.5%、-0.5%、1.5%,最小凸曲线半径为2908.237m,最小凹曲线半径为 2200m。D匝道设计起点接1号路,终点掉头与C匝道相交,设计范围共设三段纵坡,依次为-1.5%、0.6%、-0.6%,最小凸曲线半径为2500m,最小凹曲线半径为1500m。道路横断面设计本次设计与调整规划及方案、初步设计路幅宽度保持一致1号路横断面设计1号路标准路幅宽度44m,具体分配为:(1)标准段:5.5m(人行道)+3m(绿化带)+11.5m(车行道)+4m(中央分隔带)+11.5m(车行道)+3m(绿化带)+5.5m(人行道)=44m(2)下穿道敞开段、下穿轨道1号线段7.5m(人行道)+3m(绿化带)+8.0m(匝道)+0.5m(栏杆)+0.5m(检修道)+8m(车行道)+B(中央分隔带)+8m(车行道)+0.5m(检修道)+0.5m(栏杆)+8.0m(匝道)+3m(绿化带)+7.5m(人行道)=55m+B道路总宽度与规划红线保持一致,两侧人行道宽度随红线变化。2、3号路横断面方案2、3号路路幅宽度22m,具体分配形式为:3.5m(人行道)+0.25m(路缘带)+3.5m(车行道)+3.5m(车行道)+0.5m(双黄线)+3.5(车行道)+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3.5m(人行道)=22m西双大道横断面西双大道现状为双向6车道,在北侧加设辅道,南侧加宽一个车道,原双向6车道保持不变。具体分配方式为:5m(人行道)+7.5m(北侧加宽辅道)+1.5m(绿化带)+25m(现状西双大道)+4m(南侧加宽辅道)+5m(人行道)匝道横断面具体分配方式为:0.5m(路缘带)+3.5m(车行道)+3.5m(车行道)+0.5m*(路缘带)+B(人行道)=8m+B路拱与横坡道路全线车行道、人行道均采用直线型路拱。1号路、2号路、3号路车行道为向外1.5%双向横坡,人行道横坡为向内2%。匝道采用1.5%单向横坡。道路平交设计本次设计西永换乘枢纽配套道路工程共有5处交叉口,各交叉口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方式如下表,详见交通组织平面图。各交叉口渠化和交通管理相交道路1相交道路2交叉口分类渠化方式交通管理方式序号名称等级名称等级11号路主干路西双大道主干路立B一般立交,限制部分方向定向匝道21号路主干路2号路次干路平A1类进口道展宽,1左3直1右信号灯控制31号路主干路3号路次干路平A1类渠化设计,1左3直1右信号灯控制42号路次干路3号路次干路平B2类T形路口,不展宽减速让行52号路次干路西双大道主干路平B1类右转专用道,中心封闭,右进右出减速让行路基设计路基概况路基类型:含零填零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填方路堤、挖方路堑边坡填方最大高度:8m道路挖方最大高度:9.40m,挖方边坡高度超过8m的段落位于2号路抛填土段,边坡为土质边坡且坡率为1:2,边坡较缓。一般填方路基设计本次设计范围,路基填方高度较矮,设1级填方边坡,边坡按1:1.5控制。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外2m靠近占地线处设置排水沟。路基分层填筑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