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_第1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_第2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_第3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_第4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课课标: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及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作用。1、孔子(1)孔子:基本主张思想:“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为政以德”改良政治教育:有教无类当仁不让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2)地位:再煮锅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基本主张哲学:“道”是万物的本源.辨证法思想政治主张:“无为而治”(2)评价: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无为而治”有消极的因素第二课 课标要求: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根本原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科技:科技的进步使人们认识水平提高。背景:社会大变革时期(奴—封)二、“百家争鸣”的表现(一)儒家:创始人孔子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孟子:仁政”;性善说;浩然之气;民贵君轻(民本思想)影响:《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二)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影响:代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战国后不再受重视(三)庄子和道家庄子:“齐物”,万物本质相同;“逍遥”;“无所恃”;天与人不相胜评价: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比老子更为消极,代表是战国中期没落的贵族(四)法家和韩非子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思想: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影响:适应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五)孙膑和兵家思想: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百家的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文化体系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特点:中国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四、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家想思思想比较家想思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礼教为主)政治思想(民本)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礼法并施(君舟民水)异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第三课课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黄老之学特点:1、来源:它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2、内容: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1、思想来源(特点):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主要内容;大一统思想—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主权力的有限性⑴君主统治的合理性-----人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进行统治,所以要“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⑵对君主实行限制-----如果人君无道,天将降下灾难来谴责和威慑(3)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将当时社会中的等级尊卑关系加以神化,以稳定统治社会秩序3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1)“君权神授”赋于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2)宣扬天人感应,认为君主无道会遭到天谴,这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目的,使君主实行“仁政”。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政治上: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文化上: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积极);儒学的独尊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后世科技文化的发展。(消极)结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第四课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指儒、佛、道三教之间互相吸纳渗透、关系和谐,但并不指融为一体。程朱理学1、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2、主要观点(1)世界本原——理宇宙自然——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个人——人性社会——儒家道德伦理;(2)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3)修养观——“存天理,灭人欲”3、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4、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5、影响:(1)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2)从统治者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被统治者接受原因)(3)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很大影响。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主要观点:“心即理也”方法论——“发明本心”心是万物本原2.王阳明思想核心——“致良知”方法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实质: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积极作用:(1)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2)反对迷信权威,反对教条主义禁锢人们的身心。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实质: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2、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3、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第五课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发展。一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1)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西学东渐”,近代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眼界。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的思想1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3、主张男女平等二、李贽思想的评价积极;1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2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不足:1对世界本原的探讨不切实际2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二、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1王夫之:世界本原:理在气中方法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修养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君臣平等”否定伦理纲常;“工商皆本;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3、顾炎武:(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强烈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1)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2)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冲击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启蒙作用。(3)学术上:经世致用。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影响深远。(4)思想上: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在批判、继承并发展儒学的?王夫之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继承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建立唯物主义思想体系。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继承积极入世、关注现实和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儒学传统。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6课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一、天文学时间人物成就地位商周

天象观测(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太阳黑子)

世界最早(日食)战国

甘、石

《甘石星经》《石氏星表》

最早的天文著作。东汉

张衡

浑象仪、地圆见解、地动仪

地圆领先1000年唐朝

僧一行

黄道游仪、恒星位置变动测子午线

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元朝

郭守敬简仪;黄赤交角;《授时历》

简仪领先300年二、数学朝代成就数学地位春秋

九九乘法表、算筹

东汉

《九章算术》(十进制)

最先进的运算方法古代数学体系形成南朝

祖冲之圆周率精确到点后第7位数

领先世界1000年三农学著作作者朝代内容《齐民要术》

贾思勰

北朝

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农书》

王祯

元朝

生产工具的改革。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朝

吸收历代经验、最新成果、西方科技。

1、《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农书。2、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四、医学朝代成就地位西汉

《黄帝内经》

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四诊疗法,张仲景被誉为“医圣”

华佗:针灸、麻沸散、五禽戏

世界最早的麻醉剂明朝

李时珍:《本草纲目》

我国药物学最高成就,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东方医学巨典五、四大发明1、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纤维纸。2、印刷术: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3火药:1)唐末应用于战争中,开始使用火药箭。2)五代北宋开山、采石,北宋时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西传:14世纪初4、指南针: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六、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1造纸术,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火药:资产阶级革命3指南针:地理大发现,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七、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③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④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对外交往不断吸收外来部的成果。⑤古代教育发展促进科技人才的发展,政府对科技的支持;⑥中国古代人民积累传承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八、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特点:重视人文,轻视自然;讲究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九、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实用性,大多是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间接为强化大一统的君权服务;2、经验性,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3、封闭性,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4、片面性,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多于自然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书同文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时期:金文(铭文、钟鼎文、大篆)秦国:小篆后期:隶书二、书艺历程1、书法兴起的条件:动力:士人群体的形成。文具: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材料: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2、书法成为艺术的时间: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虚玄灵动3、草书、楷书:时间:隋唐一统时代背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封建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轨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草书特点:结构简便,笔划纠连。书写流畅、快速,不易识别,但极具美感。--狂放不羁楷书特点:重视规范法度4宋代书法总体风格: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时代背景:(1)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2)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重文轻武5明朝书法:总体风格: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时代背景:(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市民阶层扩大;思想控制严密6、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基本特征:(1)书法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库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2)汉字的书法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第八课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一绘画的产生——新石器到秦汉特点:自然质朴粗犷而又不失浪漫神秘二、发展(魏晋--唐。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画成因:①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②社会动荡,佛教、道教流行,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2、唐朝时期,艺术发展全面辉煌特点:创制法度;雍容华贵,展现盛唐气象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三、繁荣:宋代到明清文人山水画:1、宋代特点: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由写实转而注重意境、寄托情怀,中国绘画艺术走向鼎盛时期原因:1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2理学的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1)北宋的山水画----气势宏伟、阳刚豪放北宋文人山水画,体现了国家统一之后的开阔心态。2)南宋的山水画------“残山剩水”是对南宋偏安江南的写景照元的山水画----南方士人借山水画抒发郁闷心情元代的孤傲空虚——异族统治3、明清的文人画----风格奇特、不拘成法原因: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社会动荡;思想文化专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民间风情---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开始发展起来。特点:明清小说兴盛,成为百姓读物,木刻版画成为小说、剧本插图;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百姓绘画流行四、中国绘画的特点1、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2、不求形似,讲求神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3、逐步平民化,世俗化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第九课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一、《诗经》、楚辞与汉赋(一)《诗经》1、时间:西周初期——春秋中期2、内容:风——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4地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写实)的传统。(二)楚辞--战国1、特点: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像奇特,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2代表人物:屈原《离骚》风:《诗经》现实主义源头骚:《离骚》浪漫主义源头(三)汉赋1、特点: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带韵的散文。2、社会根源: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奢靡之风盛行3、代表人物:司马相如《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二、唐诗、宋词与元曲(一)唐诗1、唐诗繁荣原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繁荣、开放、多元的文化;科举制度的确立;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2、时代风格:题材丰富,流派众多,体制完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高度的成熟时期代表人物初唐

王勃、陈子昂盛唐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中唐

白居易晚唐

(小李杜)杜牧、李商隐3李白:特点:善于夸张,语言豪放,富有想象力。体现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4、杜甫:“诗圣”,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属于现实主义诗歌。5、白居易:特点平实浅近,语言通俗浅显,善于叙事。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反映了中唐时社会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日渐计划的社会现实6、山水田园诗:特点: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边塞诗:意象宏阔,基调昂扬(二)宋词1)特点: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感情感;并可配乐演奏2)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市井生活丰富,为词提供了市场;天下分裂,战乱不断,希望振奋人心;科举考试改试策论;宋朝重文轻武3)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三)元曲1、特点:使用白话,方言,衬字,语言通俗、贴近生活、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2、原因:(1)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地位低下;(2)社会黑暗人民生活悲惨3、代表: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三、明清小说(1)明清小说的特点:①分标章节回目、首尾完整相连。②直接反映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2)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②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③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四、古代文学的时代发展特点:通俗化

作品作者特点(成就)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先河

《西游记》

吴承恩

神魔小说典范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世情小说经典之作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冯梦龙

反映市民生活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讽喻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孤愤之书”

《儒林外史》

吴敬梓

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第10课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及发展——从傩到梨园起源:原始宗教歌舞(傩戏)春秋战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唐代:“梨园”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和明清昆曲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国粹”京剧1、背景: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⑵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⑶四方艺人聚集,博采众长不断创新2、京剧概况形成: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成熟----同光年间(“同光十三绝”)传播----清末民初全国流行民国以来走向世界3.艺术特点:写意性4地位: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人类文化艺术界的瑰宝。戏曲功能:休闲娱乐、社会教化。第三单元第十一课: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一.自主意识的觉醒---自然哲学(前7世纪)(1)含义: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2)代表人物: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3)主要观点: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4)影响: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二.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智者学派(前5世纪)1.时代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思想活跃2.基本观点:讨论的重点是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3.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4.评价:积极: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诡辩学派”三.人文主义的升华---苏格拉底1.思想主张:(1)认识你自己(2)“知识即美德”2、意义(1)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2)理性精神影响深远。四.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亚里士多德1、思想:“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创立逻辑学2、评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使哲学真正成为独立的学科第12课课标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2认识人文主义的含义1、背景:⑴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享乐。⑵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⑶14世纪中叶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4)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与人才结构。2、时间地点:14~16世纪意大利3代表人物:前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艺坛三杰: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莎士比亚4、意义(1)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神学无上权威,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人文主义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2)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为资产阶级解除精神枷锁,使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3)产生了许多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流芳百世的不朽名著,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丽珍宝;5、性质: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7、人文主义含义:反对神拳,宣扬人性人权;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崇尚理性智慧、科学知识;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重视现世生活,追求今生享受;反对封建等级特权,倡导自由、平等、仁爱。第十三课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一、背景1、经济(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主要原因):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4、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二、过程1、兴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标志:1517《九十五条论纲》2)思想核心:因信称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圣经》面前人人平等;减少教会和修道院,神父可娶妻;俗权高于教权,最终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3)结果:新教产生;三教鼎立2、扩展: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胡格诺教)1)思想:“靠信仰得救”——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2)意义:为资C’发财致富辩护,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和合理,为资C’革命提供意识形态的依据三、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四、影响:1思想: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对后来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2、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第14课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一、背景(1)经济根源——17-18C,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本原因)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力图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3)政治因素——欧洲的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着尖锐的矛盾。(4)科学推动——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影响。(尖锐的思想武器)(5)范例启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引起欧洲国家的广泛关注。二、核心思想——理性主义1、所谓理性即人自己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和判断。2、内容: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法制的“理性王国3、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和弘扬原因: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天主教会(以人的感性为主导)启蒙运动——提倡人的理性,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追求“理性王国”(以人的理性为主导)继续:都提倡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反对天主教会;都体现反封建精神;弘扬: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理性;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三、启蒙运动的经过(一)兴起:兴起于英国,高潮在法国,后影响到全世界。(二)高潮:18c中法国启蒙思想家1、孟德斯鸠观点: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意义: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原则2、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思想主张:①提倡天赋人权,主张自由平等;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抨击天主教会;④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3、卢梭观点: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创建民主共和国意义: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4、康德人非工具;尊重他人;(君主立宪制构想)启蒙思想家基本思想一[指导]:理性主义二[反对]:宗教神学体系封建专制制度三[消灭]:专制王权,天主教教权,贵族特权四[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法制+【未来设想】建立“理性王国”启蒙思想家共同点:⒈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⒉主张“主权在民”,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⒊主张实行法治。三、启蒙运动的意义1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为法国大革命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作舆论准备,对亚洲反对旧制度起到鼓励作用,为人类社会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