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2第一学期期中试卷_第1页
202022第一学期期中试卷_第2页
202022第一学期期中试卷_第3页
202022第一学期期中试卷_第4页
202022第一学期期中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历史校本编码:2022002时间:.11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姓名姓名班级座号准考证号---------------------------------------------------------------------------------------------------------------------------------------------------------------------------------------------命题人:初一集备组审题人:庄晓燕本卷为闭卷考试卷,请将答案作答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化石 B.史学论著 C.考古报告D.口述史料2.国庆长假,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要去()A.浙江余姚B.陕西蓝田县C.云南省元谋县D.北京周口店他们生活在周口店地区,已经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火,但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他们生活在周口店地区,已经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火,但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据此推断,这部纪录片介绍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现代人4.在一遗址的出土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由此可推测此遗址为下列哪一项()A.山顶洞人遗址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5.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6.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7.传说中黄河流域的尧、舜、禹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制度产生的。A.竞选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部落战争8.“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第一”反映的是()A.夏朝人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B.夏朝人是已知最早种植水稻的人C.大禹是我国第一个部落联盟首领D.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9.《礼记•礼运》中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天下为家”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禹传位给伯益B.启继承禹的位置C.炎黄联盟形成D.尧传位给舜10.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图1文物的出土,可以证明()图1A.我国青铜器种类非常丰富图1B.我国青铜器体现等级界限C.青铜器壁上都刻有丰富的文字D.青铜制作过程组织严密,工艺高超11.黄仁宇在《大中国历史》中说:商朝是叙述中国历史的起点。其依据是()A.鱼纹彩陶盆和半坡遗址 B.猪纹黑陶钵和河姆渡遗址C.甲骨文和安阳殷墟遗址D.秦始皇陵兵马俑及其遗址12.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这一年应该是()A.19世纪90年代B.公元前19世纪90年代C.公元前18世纪90年代D.18世纪90年代13.根据图2判断,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图2图2A.禅让制图2图2C.郡县制D.行省制14.“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五霸之首”。这里的“他”是指()A.周武王B.齐桓公C.楚庄王D.秦王嬴政15.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16.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人到华夏族。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A.社会变化C.经济发展B.民族交融D.技术进步17.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句话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弱肉强食B.割据纷争C.适者生存D.走向统一18.战国时期,社会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西端的是()A.秦国B.齐国C.楚国D.魏国19.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场盛宴,它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这场“盛宴“是()A.春秋争霸B.三家分晋C.百家争鸣D.楚汉之争、20.孔子的言论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主张的是()A.“仁”B.“因材施教”C.“知之为知之”D.“温故而知新”2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22.李萌萌同学在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讲道理,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爷爷的思想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接近()A.孔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2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肯定的是秦王()A.始称皇帝B.统一中国C.设置郡县D.巩固统一24.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25.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26.秦统一六国后,福建首次被纳入中央王朝行政建制,属闽中郡。其郡守产生的方式是()A.世袭继承B.地方推荐C.皇帝任命D.考试选拔27.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秦汉时期,那么秦汉时期大约存在多少年?()A.440B.400C.480D.50028.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29.图3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图3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图330.根据所学知识补全下图的朝代更替表()夏商秦汉夏商秦汉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1)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2分)(2)小明同学在学习该课时,笔记“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他的笔记内容对吗?请说明理由。(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材料二: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该工程选择在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条件,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1)材料一的工程叫什么?是哪国在谁的主持下修建的?(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造这个工程的目的,并概括其功能。(6分)(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工程对当地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3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材料二: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某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变法内容,并分别说明是属于哪些方面的变法。(4分)(2)材料二中平民张某获得“爵位”及“田宅”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分)(4)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2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这位中国的恺撒不仅是一位征服者,而且还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无人能与之比肩。他把秦国的祖先们所创立的军事和民事中央集权制扩大到了整个帝国。通过大规模的人口交换,他成功地瓦解了最顽固的地方分权制。他的君主独裁政治结束了在中国社会中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封建制度……把帝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均由一位文职长官、一位军事长官和一位监督官直接管理。他的丞相李斯,统一了整个帝国的书写文字标准,这对今后来说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