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考

13号。5月,在国务院金融发展报告2005年召开的关于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的发布会上,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中国人民银行的改革、银行股份的改革、政府银行改革和上市、住房抵押贷款产品(mls)和信贷资产产品(abs)的创新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问责制的历史延误和完善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周晓川总裁。对于现代我国金融发展的制约在针对中央银行改革及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问题时,周小川说,金融体制改革,大家注意到中行、建行的股份制改革,2005年4月份又出台了对工商银行的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革。大家注意不太多的就是股份制银行其中有一部分已经变成了上市公司,另外一些正在努力进行改革,同时发展方向是按照企业制度进行股份改制,向上市公司这个方向去发展。与此同时,个别的城市商业银行,特别是强一点的,对吸引战略投资者,包括国外的战略投资者能够在这方面进行改革。最后一个层次是信用社,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特点就不一样了。农村信用社从2003年8月份开始试点,2004年又推广到全国29个省进行试点。所以,微观方面的金融改革是2004年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和经济形势、金融形势以及未来走向的很多问题都是有联系的。我想在这里讲一下,从现在这个阶段开始,大家都看到了中行、建行正在争取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发行上市,对于这个问题,也有着各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比较重视发行上市这样一个步骤,同时也有的同志提到主要还是应该加强内部改革、加强内部控制,不要太着急搞发行上市。这件事都在进程之中,大家也都很关心,也有的同志会怀疑抓紧发行上市是不是为了进一步解决财务问题,也就是补充资本金的问题,或者建立管理层激励机制的问题,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下,对于这个问题还应该进行更多的研究和讨论。对于国有银行改革来讲,有很多看法,认为国有银行改革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涉及到我们过去形成的不良资产,这是从宏观角度来看的,也就是从金融稳定方面来看的。另外从微观角度来看,任何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都是需要有健康的、有活力的、有竞争力的,能够不断创新的,能够不断为社会经济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微观组织,没有这样的组织,下一步的发展会缺少活力,就不可能为整个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产品和良好的金融服务,这是从微观角度讲。我们国家的国有银行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过去往往被看作是国家机关的一部分,论证银行业微观改革的时候,经常把它放在宏观改革的部分里头,比方说过去改革的文件,大家都提到金融部分实际上是几个不同部分,就像发展报告当中提到的,有一部分是宏观问题,有一部分是微观问题,是企业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金融市场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法制监管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同重点的。如果回忆90年代写的文件来看,把金融的各项改革和各项任务基本方在宏观调控里面来写,这个特点就是容易把它看成是政府的一部分来做,过去确实也是这样,像政府的一部分,内部的运作也非常的机关化。从银行改革的难点来讲,其中一个困难就是如何加大改革的力度,在内部就需要改革的动机,在外部就需要摆脱行政化的外部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也像其他国有企业。从国有企业来讲,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就强调企业的自主权,90年代初搞了国有企业改革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决定或者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例,那是在1992年出台的文件。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讲,长时间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进展的速度也比较缓慢。满足改革意愿的内在要求是保证银行改革动力的重要因素国有商业银行从人来讲,从所谓用人、用干部以及能否用合适的激励和奖励机制来讲,一直被外部看作是机关管理的一部分,有很多部门在约束它,不能够真正按照金融企业的规律来进展。从财务方面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可以看到在90年代的时候,银行的财务有了不良贷款,可能不能够按照实际损失概率来进行科学的分类,出现了坏帐不能及时核销,有些税收实际上针对的没有获得利润的情况下已经上交了税收,这些问题都面临着改革,一个立足点就是如何看待这些银行,是把它看作为经济企业当中的一个成分,还是看作为机关事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财务方面的规定非常像机关事业的财务。当然,我们还可以说企业应该有开发产品、自主定价、自主销售、自己承担风险等方面的自主权。但商业银行在那个年代也不是这样看待的。比如我们举个例子,像NBS和IBS,已经申请了七年,现在在开始试点。作为工业企业,如果开发一个新产品要等待那么长时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这跟风险的承担也有关系。如果比较国有商业银行,从企业的角度还是向机关角度来讲的话,这方面的转变是比较慢的。通过大型企业改革表明,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特别是转变为上市公司,其中有一部分用高标准实现海外上市,在这过程当中,所有改革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加速,但也并不意味着上市完成了,好象改革就走到了终点,认为是最后一步,我认为不是最后一步,甚至连一半都没有走到。这是一个里程碑,但实现这个里程碑当中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外部制约的改革和内部改革的动力都得到迅速的提升。在谈到银行改革内部动力时,周小川指出,从银行内部来讲,也像很多企业一样,领导层内部也有不一样的人,有些人年纪也很大了,也不考虑新的发展需要,有的人会根据某种考虑,认为适应不了高度竞争、高度国际化金融市场错综复杂的局面,可能需要比较稍微平静一点的环境,甚至过去机关化的方式对自己是一个保护。但是,多数银行的中高层管理干部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改革愿望。但这些愿望,假如外部环境有很多制约,很多东西就进展不下去。再有一个,现代企业制度、银行制度的建立需要内部的动力,而内部动力传导下去,有时候也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从而放慢改革的步伐。因此,在股份制改革方面,按照上市公司或者国际市场发行的披露标准、监管标准、会计标准和公司治理原则等等这些准则的要求向前行动的时候,我们看到外部问题的解决和内部改革的动力都得到了实质性的加强。举几个例子来讲,比如财务方面,在财务重组以后就开始设法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而国际战略投资者之所以认为这些机构是可以合作的,其中一个考虑就是你必须利用国际会计准则,而且要聘请国际会计师进行审计,原先过去财务上不符合的东西,原先认为问题不太大,但现在逐步凸现水面了。从组织、干部队伍等等这些方面来讲,也是有一个非常强的提升压力。如果中间有些做法不符合公司治理的原则,这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声音,在发行上市的过程当中,你要请很多独立董事,他们可能都要发表意见。从行政干预的角度来讲,我们都知道过去大量不良资产大部分来自于行政干预的,这一部分是所谓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干预,还有一部分是改革转轨时期,在转轨这个阶段,有半商业化、半政策性的内容进行行政干预。中国在1997年在亚洲金融风波的时候非常强调要停止行政干预,特别是中央政府不能搞,地方政府也不能搞,从而也改造了银行的组织结构。实际上这个转变也要花相当大的时间。在这个时间过程中,是逐渐减少的。逐渐减少跟人的意识有关系,认为这不是行政干预。但变为上市以后,按照这个情况公司治理就有很大的不同意见,以前认为不算为行政干预的东西,但现在都会浮出水面。公司治理在这个阶段指定更加专业的或者国际聘请的风险控制管理人员,就会对这些提出疑问,认为是否会侵害投资者的利益。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受所需的。据年龄控制周小川说,对退休职工的问题。过去来讲,这几家大银行职工数量很多,退休人员也很多。这些退休人员的所有开支都打入成本,如果没有一个被市场经济原则所接受的退休养老制度的话,一些开支的性质在财务上就会发生变化,会推动你要把这方面的改革做好,而不是简简单单从未来成本开支当中覆盖对已经退休的老职工的退休金和医疗的支出等等像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是多年要解决的问题。我记得十几年以前有些商业银行就在研究内部的激励机制和退休制度问题。但是经过这么多年都得不到解决。也就是说,这个进程在公司股份制改革同时排出时间表。加快推行发行上市的过程当中等于一步一步增大的改革的压力,多年来未解决的外部约束问题、内部压力问题开始得到了规范和解决因此,这是重要的一步,可能有些做研究的同志或者没有做过商业银行实际管理工作的同志,可能都体会不到,觉得这事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我个人的想法,从去年到今年的观察来讲,我认为这个过程是非常大的。我也想强调,我们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实现了吸引战略投资者,实现了符合国际原则的披露标准、会计标准、公司治理原则,这些都达到了,实际上上市并不是说改革就到达终点了,意味着前一半的路闯过了一关,后面还有很重的路。实际上改革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就像国有企业一样,这是一个微观的改革。像国有企业一样,80年代讲国企改革是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到现在仍旧在强调企业改革的路没有走完。国有企业也影射到商业银行,好的公司发行上市,受到市场的监督,受到更高标准的要求。同时因为投资者的利益,使它和行政更明确的切断,这是改革成功的模式和成功经验,不仅在整个企业改革方面进行推广,同时也在商业银行方面进行推广,可能也在其他方面推进的模式。这是我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内容的一个理解,从这个角度我跟大家探讨一下国有银行改革下一步所出现的股份制吸引战略投资者,发行上市确实是改革实际性推动的一个重要步骤和重要的里程碑,我们要认真向前推动,把它做好。保持金融稳定的根本,保证金融体制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记者问周行长如何看待外界传言人民升值问题时,周小川笑着说,这个场合讨论具体的宏观政策是不是不太好。我想市场的气氛主要还是外部传导过来的,我认为中国作为大国来讲,改革主要是处于内部的动力和压力,按照内部改革的逻辑、内部行程和需要来设计是我们改革所要出发的。不管税收也好,不管微利也好,不管汇率也好,是按照这样的进程考虑的。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也会非常注意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我认为压力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自己改革的逻辑、改革的出发点、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的顺序,对这些问题制定我们改革的政策。如果想动用其他一些政策方面来缓解另一方面的政策,必须注意到那些政策的可行性怎么样?它也有政策定位,是否会产生别的影响。你刚才提到能否有替代的作用,我认为这往往比大家想象得更复杂,因为那些政策有它的功能和定位,有它的正作用,也有它的副作用。中国的汇率政策主要考虑本国的因素,而不是个别国家的贸易状况。未来的任务主要是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不是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主要考虑本国的对外经济、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因素,而不是个别国家的贸易逆差或者顺差。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情况来看,我们有一点经常项目顺差,不算很大。同时,我们也需要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改革,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使我国在中长期更好地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保持金融稳定。我们将积极稳妥、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出台。当然,由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变得比以前大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会考虑这项改革对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平衡情况来看,未来的任务主要是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不是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第二,部分改革对象是国有资本的主体现在,国有企业上市也越来越多,国企最终上市情况怎么样会有一个最终的判断。我想国有银行作为国企上市之后,它的产权这块,作为金融企业比一般国企要更复杂,但产权改革现在涉及到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以后,产权改革是否会遇到国企上市当中一样的麻烦时,周小川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时候,就提到产权要清晰。我们谈到股份制改革,有股份制里面有一些混合的所有制,其中包括外资的成分、国有的成分、公众投资者的成分,包括各种战略和财务投资者的成分,这些成分体现所谓产权清晰,能够从产权的角度在公司治理当中发挥充分作用来讲,最模糊一段是国有这块。假如将来实现上市以后,国际上战略投资者、国内上战略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包括其他国内外中小投资者,这些产权都是清晰的,他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代表在公司治理当中发挥作用也是清晰的,利益关系也是清晰的,关键是从国有这方面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