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的选项。阅读是一种积diàn①________。读《沁园春·雪》,我们领略北国雪景的妖娆②___(A.láoB.ráo);读《敬业与乐业》,我们明白了不能xiè③________渎职业的神圣;读《论教养》,让我们思考真正的教养出自尊重,而非jiǎo④________揉造作、扭捏作态。【答案】①淀②B③亵④矫【解析】积淀(jīdiàn):积累沉淀。妖娆(yāoráo):娇艳美好;故选B。亵渎(xièdú):冒犯,不恭敬。矫揉造作(jiǎoróuzàozuò):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2.古诗文蕴含情思。根据下表中的提示,写出最合适的名句(连续两句)情思古诗文名句作者与出处纵使前路迷茫,我也相信未来。(1)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远隔千山万水,美好祝愿相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辞衰老残年,忠君之志弥坚。(3)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别说我不在乎你,我心另有所属。(4)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名著阅读(5分)3.艾青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真挚、深沉、恒久地直刺人心。请你结合《艾青诗选》的相关内容,说说你是如何阅读这本书的,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00字左右)【答案】示例:阅读《艾青诗选》中《我爱这土地》时,抓住土地这一主要意象,圈画相关诗句,品味思考,读出了作者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命运的深沉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欣赏艾青的诗歌,要抓住诗歌的常用意象:土地与太阳。“土地”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这种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关注的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他们饱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写出了他们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他们的翻身与解放。正是这对于“土地——农民”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驱逐黑暗、坚持斗争的不息追求,对于光明、理想与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示例:阅读《艾青诗选》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太阳、土地、火把,主题则是爱国主义。阅读时品味相关诗句及诗歌主题,如《春雨》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和解放。从中读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和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士兵的生活和斗争。4.小江摘抄诗歌《月亮游向了他乡》时,不慎打乱了顺序,请帮他选出最佳的选项()①我在瓦盆里养尾月亮②少年长大,月亮游向了他乡③后来啊,花落了,瓦盆碎了④小时候,榆钱开花哪噜噜黄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答案】D【解析】D.通读这四个句子可知,本段话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所以④句“小时候”放句首;接着由榆钱花开引出①,写“我”在小时候的天真行为“养尾月亮”;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③“花落了,瓦盆碎了”﹔最后少年长大,所以②句排在最后。由此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③②。故选D。综合性学习(7分)5.综合性学习。我校初三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临写汉字)鲁迅对《儒林外史》讽刺现实的评价是“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请你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2)(设计活动)请你围绕本次主题,参照示例,再设计三项活动。活动一:小说人物我来品。活动二:______________活动三:______________活动四:______________【答案】(1)示例:秉持公心,指摘时弊。(2)①示例:小说情节精梳理。②小说主题妙感悟。③小说续文巧构思。【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根据要求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即可。注意“秉、弊”等易错字。(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活动主题为“走进小说天地”,可以从人物、故事情节、主题、小说风格等角度设计具体活动。示例:故事情节竞再现,小说特色巧评说,小说主题深探究,小说剧情争表演。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课叶圣陶①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②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教理科的——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那个储藏着小生命的匣子,现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他乘抽屉没关上,便极敏捷地将匣子放在里面。③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了,他连绵的、深沉的思考却开始了。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供给那些小蚕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他立时想起了卢元,他的最亲爱的小友,和王复一样,平时他们三个一同出进、一同玩耍,连一歌一笑都互相应和。④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⑤这语音虽然高,送到他的耳朵里便化而为低——距离非常远呢。只有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可以听见。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卢元几天没来上学了,他母亲说他跟了一个亲戚到上海去了。我不知道他现在做什么。”他这么想,回头望卢元的书桌,上面积着薄薄的一层灰尘,还有几个纸团儿、几张干枯的小桑叶,是别的同学随手丢在那里的。⑥“……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他……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冷峻的面庞现出不自然的笑,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语音杂乱,室内的空气微觉激荡,不稳定。⑦他才四顾室内,知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了一句“活不成了!”他的心却仍在那条眠羊泾。“……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看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飞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成为圆形。一会儿,那蝴蝶扑到玻璃上,似乎要飞进来的样子,但是和玻璃碰着,身体向后倒退,还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那蝴蝶飞不进来了!这一间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有趣。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他这么想,嘴里不知不觉地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⑧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居然聚集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放弃了那蝴蝶。方先生才斥责道:“一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多少度。”⑨以下的话,他又听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里去了?倘若飞到小桥旁的田里,那里有刚开的深紫的豆花,发出清美的香气,可以陪伴它在风里飞舞。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一棵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吗?”他只是望着右面的窗,等待那倦游归来的蝴蝶。梦幻似的声音,一室内的人物,于他都无所觉。时间的脚步本来是沉默的,不断如流地过去,更不能使他有一些辨知。⑩窗外的树经风力吹着,似乎点头、似乎招手地舞动,那种鲜绿的舞衣、优美的姿势,竟转移了他心的深处的相思。那些树还似乎正唱一种甜美的催眠歌,使他全身软软的,感到不可说的舒适。他更听得小鸟复音的合唱,蜂儿沉着而低微的祈祷。忽然一种怀疑——人类普遍的、玄秘的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是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⑪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道理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了,即将球摇动,使钟杵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不知道可真是这样?抽气机我也看见,两片圆玻璃装在木架子上,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⑫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他和自然原已纠结得很牢固了,那人为的风琴哪有这等吸引力去解开他们的纠结呢?⑬“……”他没有一切思虑,情绪……他的境界不可说。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1921年4月30日,有删改)6.仿照示例,梳理这一堂课的过程和“他”的所思所想,填写表格。上课钟声响起先生开始上课①______先生严厉斥责下课歌声响起心魂仿佛加入蚕群②________随便回答心系美景③_______④________7.根据上下文,分析下列一组句子中划线词含义的不同。(1)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2)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8.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构思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9.以下三种对小说主题的解读,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A.体现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B.反映了只说教而不实践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C.反思孩子天性应该与自然相融,与实践结合。【答案】6.①先生课堂发问;②思虑明天采桑之事;③偷看窗外思念;④取匣看蚕回到自然(意思相近即可)7.第(1)句中的“自然”是不由自主的意思,反映了孩子们被一只蝴蝶吸引转移了注意力,自然而然吐露想要开窗放蝴蝶进来一同玩耍的心声。(2分)第(2)句中的“自然”则是大自然的意思,在文中以一只小蚕为代表,表达了孩子们想要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游戏,在快乐中学习的天性。8.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写,仿佛作者站在“他”的身后,对“他”施以特写镜头,全方面地描写与记录“他”的幻想和遐思。“全知视角”使作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9.A:小说刻画的孩子形象是活泼快乐的,他不喜欢人为的风琴,喜爱自然的声音,他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耍,喜爱蚕、蝴蝶等昆虫,甚至想和它们交朋友变成他们的一员,所以小说体现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B:小说描述了一堂枯燥说教的课堂,它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不允许孩子动手实验,甚至让他们触摸仪器,而只用眼睛看或者只听老师讲是不可能真正让孩子学到知识的,所以小说反映了只说教而不实践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C:小说刻画的孩子形象是活泼快乐的,他不喜欢人为的风琴,喜爱自然的声音。他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耍,喜爱蚕、蝴蝶等昆虫,甚至想和它们交朋友,变成他们的一员。他不喜欢枯燥的课堂,希望自己动手实验,希望通过观察、实践去探索自然奥秘。所以,小说反映孩子的天性与自然相融,学习方式也应该跟自然贴近。【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从第⑦段“他才四顾室内,知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句‘活不成了!’”,可概括①处为:先生课堂发问;从第③段“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供给那些小蚕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可概括②处为:思虑明天采桑之事;结合第⑨段“以下的话,他又听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可概括③处为:偷看窗外思念;结合第⑬段“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可概括④处为:取匣看蚕回到自然。【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分析。①结合“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吐露”可知,“自然”是不由自主的意思,结合第⑦段“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飞舞窗外……他就想:‘那蝴蝶飞不进来了!这一间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有趣。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可知“自然”反映了孩子们被一只蝴蝶吸引转移了注意力,自然而然吐露想要开窗放蝴蝶进来一同玩耍的心声。②结合“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可知,“自然”在这里指大自然的意思,结合第⑦段“这一间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有趣。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第⑪段“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第⑫段“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可知表达了孩子们想要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游戏,在快乐中学习的天性。【8题详解】本题考查第三人称的好处。首先从叙述自由和客观公正两个方面分别分析:小说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可以将故事的情节自由叙述,全方面地描写与记录“他”的幻想和遐思;另一方面结合第③段“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他连绵的、深沉的思虑却开始了”、第⑦段“他才四顾室内,知道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了一句”“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可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客观地再现课堂生活,对现实的批判更为客观和公正。【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的主题。首先选择自己赞同的主题,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即可。示例1:A:从第⑫段“他凝神听窗外自然音乐,那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人为的风琴发出滞重的声音所能感到的”写他不喜欢人为的风琴,喜爱自然的声音;从第③段“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第⑦段“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坐在这里才有趣”、第①段“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写他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耍,喜爱蚕、蝴蝶等昆虫,甚至想和它们交朋友变成他们的一员,所以小说体现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示例2:B:第⑪段“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可知小说反映了只说教而不实践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示例3:C:从第⑫段“他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人为的风琴发出滞重的声音所能感到的”写他不喜欢人为的风琴,喜爱自然的声音;第①段“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写他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耍,喜爱蚕、蝴蝶等昆虫,甚至想和它们交朋友变成他们的一员;从第⑪段“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写他不喜欢枯燥的课堂,希望自己动手实验,希望通过观察、实践去探索自然奥秘。所以,小说反思孩子的天性应该与自然相融,与实践结合,最恰当。阅读《在日常实践中锤炼品德完善人格》,完成小题。在日常实践中锤炼品德完善人格①道德,几千年来都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精神力量。《论语》有言“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大学》曾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思想家们把个人品德修养、品德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人作为国家社会的基础细胞,其人格的完善与塑造,正是小家幸福美满、国家和平昌盛的基石。所以,。②而品德之所以闪现着人格光彩,也因它从来不是上天赋予,不是某个人的专有财富,而是每个人后天习得,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美德是一种战争状态,我们生活于其中,就要常常与自己作斗争。”这种斗争,常常在善恶之间,在奉献与索取之间,在宽厚与狭隘之间,在勤劳与懒惰之间……道德界定了是非善恶,这样的选择权,恰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③灿烂的星空中,总有瞩目的星辰引领整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那些让人动容的道德力量是王继才、王仕花夫妇32年如一日默默守岛的爱国赤子心;是杜富国为人民扫除雷患,为保护战友英勇负伤的无私;是退休老人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奉献;是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于无声处再现生命蓬勃的自强。这些普通人展现出的人格魅力,标定了一座座高峰,让更多的人从中汲取完善自身的坚定信念。④个人品德成于日常实践修炼。十字路口的遵规守纪,公交车上的文明礼让,工作上的积极主动,邻里间的宽容以待都是锤炼品行的好方法。而品行也从来不是一次性“用品”,一两次坚守、一两次奉献、一两次善举都不能称之为拥有了良好品德。品德需内化于心、内化于生命全程,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要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⑤小事小节中有原则、有品德、有人格。而日常修炼中每个人品德上的一小步,终将汇成社会道德前进的一大步。(选自2019年11月3日《中国青年网》,有删改作者浔山)10.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11.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引用《论语》和《大学》中的话,意在强调品德的重要性。B.第③段列举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和杜富国、马旭、邰丽华的典型事例,来论证“灿烂的星空中,总有瞩目的星辰引领整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C.第④段论证了个人品德成于日常实践修炼这一内容。12.下面的名言可以作为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答案】10.示例:我们要在日常实践中锤炼品德完善人格(锤炼品德完善人格应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追求)。11.B12.示例:放在第二段最合适。因为它告诫我们要在善与恶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正是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论证第二段“人格的完善和塑造是每个人后天习得的,要经历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一观点。【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此题要补充的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的标题已经点明了中心论点,第一段引用《论语》和《大学》中的话,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第二段论述了品德是后天习得的,要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选择权在每个人自己手中。第三段列举了一系列事例,论述了普通人也可以成为道德的表率,让人们去坚定信念,不断完善自己。第四段论证了个人品德成于日常实践修炼这一内容。五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由个人引申到社会,指出每个人道德的养成对社会的重大影响。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本文要论述的观点就是本文的标题“在日常实践中锤炼品德完善人格”,这也是第一自然要补写的内容。【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第③段列举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和杜富国、马旭、邰丽华的典型事例,他们表现出来的爱国之情、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高贵品质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意在告诉我们,这些普通人表现出了让人动容的道德力量,展现出了人格的魅力,成为了更多人的榜样,让人们坚定信念,不断去完善自己。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的有关知识。道理论据,论据要与论点一致,所写的名言、格言应有一定的权威性。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每一段所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然后与名言相对照,观点相一致的即为正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千万不要忽略你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因为生活与工作中每一件小事往往会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工作的态度。文章第二段告诉我们品德是“每个人后天习得,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常要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在不断做出正确选择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本句正是告诉我们在善恶之间如何做出正确选择,所以放在第二段最合适。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阅读张岱《湖心亭看雪》和《自为墓志铭》中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自为墓志铭【材料—】蜀人张岱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材料二】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怏缺砚一方而已。【材料三】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通》《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僕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13.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湖中人鸟声俱绝(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6.张岱自称“纨绔子弟”,世人叫他“败家子,顽民”,结合《湖心亭看雪》和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张岱。【答案】13.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14.①之:到。②更:还。③绝:消失。④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15.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16.示例:我心中的张岱是多才有趣的。六岁他就会出妙对,获得眉公大加赞赏,可见他有才,小时候就是灵童。少时,他虽然自己说自己“纨绔子弟”,但是他爱好广泛,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而且著书成就不凡。《湖心亭看雪》也表明他拥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这一切都勾勒了一个多才有趣的张岱。【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缺角的砚一块而已。根据句意分析,“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为并列成分,“碎几”“病琴”后应断开;“残书数帙”“缺砚一方”为并列成分,“缺砚”前应断开。故断句为: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虚词的能力。①之:到。句意:祖父雨若公带着我到了杭州。②更:还。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③绝:消失。句意: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④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15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惟:只有;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一芥:一棵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而已:罢了。【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并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湖心亭看雪》及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张岱。解题时,注意可通过具体事件及各种描写来把握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由材料一中“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等内容可知,六岁张岱就会出妙对,获得眉公大加赞赏,可见他聪慧有才,小时候就是灵童;由材料二“好精舍……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及材料三“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及文中“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等内容可知,少时的张岱虽然自说自己“纨绔子弟”,但是他爱好广泛,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且著书成就不凡;由文中“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等内容可知,张岱也拥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综上分析即可归纳出张岱是一个多才有趣,爱好广泛,著书不凡,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的人。参考译文: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自为墓志铭材料一:蜀人张岱六岁时,祖父雨若公带着我到了杭州,遇到眉公先生骑着一只驯鹿,他是钱塘游客,对祖父说:“我听说你的孙子擅长诗文对仗,我当面试试他。”他指着屏上的《李白骑鲸图》说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我回答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来,说道:“哪里能够找到像这样聪明隽秀的的孩子,(当然)是我的小友了。”材料二:年少时候是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喜欢漂亮房子,喜欢美丽的婢女,喜欢相貌美的少年,喜欢新而华美的衣裳,喜欢美食,喜欢骏马,喜欢华丽的灯饰,喜欢观看烟火,喜欢戏曲,喜欢鼓吹乐,喜欢古董,喜欢花鸟,并且喜欢品茶和吃橘子,对读书作诗着魔,忙忙碌碌半生,都成了梦幻。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隐居在山里。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缺角的砚一块而已。材料三:喜欢写书,完成的著作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读注册会计师考试标准化趋势对考生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运维优化面试题及答案
- 农艺师考试实战技能提升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考试的直接实践要求试题及答案
- 花艺师考试中实战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方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并购重组市场的现状与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新趋势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应试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模拟题目试题及答案
- 考生特质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
- 印章封存登记表
- 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A4打印
- 工作交接表excel模板
- 滚筒式柑橘分选机的设计
- 孟母三迁成语故事
- 瓦斯发电方案
- Q-CR 807-2020 隧道喷射混凝土用液体无碱速凝剂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分解
- GB/T 20564.2-2017汽车用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第2部分:双相钢
- GB/T 13914-2013冲压件尺寸公差
- GB/T 11349.3-1992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冲击激励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