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_第1页
平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_第2页
平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_第3页
平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

平县位于芦溪平原,总面积1117公里。它管理着16个市政府(市)和819个行政村,总人口5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6万人。近年来,茌平县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神聚力、真抓实干,在工作思路上坚持“抗旱助民收、防汛保民安、通水甜民心、建桥顺民意、节水增效益、蓄水促发展、改革推自治”,努力做到防好汛、抗好旱、供好水、保好土、执好法、收好费,促进人水和谐,努力构建茌平水利大格局,促进了全县水利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2008年,茌平县水务局共获得市级以上集体奖励38项,特别是在获得“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先进县”的基础上,又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投资1260万元的国家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扶持资金项目,相继落户。因此,茌平县水务局被茌平县政府授予“特别奖”,并记集体三等功。—、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一)基于利建设领导体系的利基层组织建设县、乡两级政府都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体系。全面推行了县领导、县直有关部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工程,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组的“四包”责任机制,明确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农田水利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二)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农田水利建设责任状,乡(镇、街道办事处)与村签订责任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凡不按责任要求完成计划任务的,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取消其年度评先资格。(三)建立县镇巡回督战长效机制对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情况,尤其是重点工程,采取了县委书记、县长重点督战,分管县级领导巡回督战,包乡(镇)县级领导驻点督战的办法,加大工作力度。根据工作需要,县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组织专门督查组,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督查。县电视台开设了农田水利建设专栏,及时反映水利建设动态,表扬先进,督促后进,营造了良好的农田水利建设氛围。(四)抓管理—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水利建设投入增长机制,财政专项支出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县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700多万元,同比增长达302.5%。同时,茌平县充分调动受益农户投入的积极性,把利用社会资金作为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有益补充,制定有效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双赢、多赢局面。如,积极推行联户打机井、合建U形渠,对原有机井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拍卖,对自来水经营权进行承包等一系列的措施,拓宽了水利建设的投资渠道,提高了现有水利设施的利用率。二、突出民生水利主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一)实施“抗旱工程”助民收为保证在黄河流量小、水位低的情况下能及时引黄灌溉:一是对引黄分干渠进行清淤治理,治理长度16km,完成土方58.5万m3;二是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搞好乡镇及田间沟渠治理。2008年共治理沟渠176条,治理长度505km,完成土石方592.8万m3,为引黄灌溉奠定了工程基础;三是按照先下游、后上游的调水原则,科学调配黄河水源,实现均衡受益,年均引水1.7亿m3,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水源,并有效补充了地下水资源;四是充分发挥机井的作用,坚持走“以井保丰、引黄补源”的路子,去冬今春共新打机井600眼,维修旧井480眼,做到井水、河水、黄水“三水”并用,为全县农业丰收创造了良好的水利条件。(二)实施“防汛工程”保民安立足防大汛、抗大涝,早部署、早行动,未雨绸缪,扎实做好防汛准备工作,确保全县安全度汛。一是对县内部分排涝河道实施清淤开卡,治理长度28.2km,完成土方81万m3。同时,打通田间沟、竹节沟,做到排水畅通。施工方式由集中施工改为常年不间断施工。二是建设全县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有效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三是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防汛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签订防汛责任书,实行部门负责制、包河道、包工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领导、队伍、措施、物料四到位。(三)实施“通水工程”甜民心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扶持农村通自来水的有利时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圆满完成了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至目前,全县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供水工程35处,惠及788个村、46.5万人,普及率达到96.2%,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为保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茌平县按照“集中供水规模宜大不宜小,供水对象宜宽不宜窄,供水量宜多不宜少”的原则,突破乡(镇)区域限制,对小规模或单村供水工程实行有效整合。2008年,县政府列支500万元,规范高标准供水中心6处,并对部分水源配套除铁、锰、氟设备,确保饮水安全。(四)实施“建桥工程”顺民意茌平县河道、沟渠较多,河渠上的桥梁大部分建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多年运行已成为危桥。为方便群众生活,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将危桥改造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为民十件大事。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的同时,县财政每年投资300万元,用于水利危桥改造,2008年已改造水利危桥102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过桥险的问题。(五)衬砌治理工程投资410万元,完成了贾寨分干渠4.7km的衬砌治理工程,解决了西部高亢地区的灌溉用水困难。投资386万元,完成了部分乡镇“U”形防渗渠节水工程、低压输水管道节水工程1400hm2。(六)工程治理成效为最大限度地拦蓄地表径流和引黄尾水,投资180万元建设西新河仁和蓄水闸,年调蓄水量840万m3,解决了西部高亢地区的灌溉用水困难。同时,对环城河渠统一规划治理,投资2.1亿元,实施了环城水系建设工程,规划治理长度37.2km,年调蓄水量4500万m3。目前,环城水系工程已治理长度5km,完成土方24万m3。工程完成后,可进一步保障农业用水,提供工业用水,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区水环境。(七)建立新型灌溉管理模式2008年,茌平县被列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县,试点项目区面积1866.7hm2,总投资1260万元。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在茌平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在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方面,以“完好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农民用水自治+终端水价制=良性循环机制”的思想为指导,在建立工程完好、配套齐全的灌溉工程体系的同时,注册成立了赵南支渠农民用水户协会,形成了“灌区+协会+用水产”的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同时还建设了建筑面积为560m2的赵南支渠农民用水户协会办公室,邀请省有关专家组织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内容的培训班,使协会管理人员掌握了灌溉用水管理、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知识,提高了业务技能、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方面,衬砌治理支渠1条,全长4.50km;衬砌斗、农渠6条,全长4.78km;建设“U”形渠23条,全长7.48km;铺设石渣路10.2km;建设测流桥2座,节水闸4座,斗、农门24座,量水槽2座,量水设备18处,扬水站点23处,田间生产桥60座;新打机井68眼;添置移动式扬水设备100台(套)。(八)加大宣传力度,依法经营几年来,通过加强水法规宣传,逐步实现了依法管水,科学调水,自觉节水,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和形象。一是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在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中,通过组织宣传车辆、发放宣传单、悬挂标语横幅、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大力宣传水法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水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