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_第1页
“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_第2页
“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_第3页
“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_第4页
“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树木学”是高等学校园林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园林树木的系统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课程需要识记的树种较多且易混淆,传统的课堂讲授以知识点灌输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趣,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效果差。因此,“园林树木学”亟须进行课程改革,融入学生兴趣度高的课程元素,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乐学、想学、主动学”的氛围中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元素包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辩证思维方式等,内容广泛,趣味性足,且对学生的启示性强。因此,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巧妙结合,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课程思政与高校专业课的融合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特别是2020年,随着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1]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的颁布,高校各专业各课程开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要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还要体现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要体现在课后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体现在理论教学中,还要体现在实验实习实践教学活动中[3]。本文以临沂大学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课程为例,基于课上、课下和实验三个环节,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方式,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程教学效果,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一、课程建设目标基于“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基本教学理论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期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北方地区至少200种常见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能够根据不同的绿地功能要求正确选择与配植各种绿地类型的园林树木,为后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个体美、内涵美、意境美和整体美,能够设计有意境、观赏性佳的园林景观;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形成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工匠精神,增强时代使命感,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二、课程实施“园林树木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将课上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生活实践中对树木的认知应用相结合。课程知识点和实验内容中蕴含诸多思政元素,如物种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命担当和工匠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审美情趣等。通过设计思想政治与知识点的映射与融入点,巧妙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枯燥的专业知识更加形象且富于教育意义,达到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因此,进行“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的科学设计和实施非常重要。“园林树木学”课程理论与实验穿插进行,课上授课与课下自学相结合。在实施各章节授课时,首先梳理知识点,对于重点和难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其与知识点的融入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见表1)。表1“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绪论在智慧教室中实施授课。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我国特有的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树种类型,理解掌握我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刻领会“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的内涵,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形成树木种质资源保护意识。总论主要学习园林树木的分类、观赏特性、功能作用,在实施授课时,充分结合案例、图片、标本(腊叶标本、实物标本)和课程任务等,通过课上课下相结合,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融合,构建专业育人和思想政治育人的协同教学模式。例如观赏特性一章,首先采用演示法,以精美图片、腊叶标本、实物标本等展示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然后,给学生布置课程任务,即分组观察校园中的树木,切身感受树木的千姿百态之美、季节变化之美,并以“树木之美”为题,对“美”的树木进行拍摄、制作,于学期第16周进行课堂展示。通过“课上知识点讲解—课下实验观察和图片拍摄制作—期末课堂展示”一系列环节,学生可深刻把握树木的观赏特性,形成对园林植物和景观的审美意识。各论主要学习代表科、属、种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园林应用。实施授课时,首先在各个种(或属、科)讲解前,查找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实例(例如诗歌、典故、谚语、传说),将其融入到课上树种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讲解中,并通过问答方式与学生就树种特性进行互动,鼓励学生课下将树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全面学习。例如,在讲解杨柳科柳属的垂柳时,首先,以古诗《咏柳》引入树种垂柳,然后进行垂柳树形、枝条、叶片、花、果实等主要形态特征的讲解,此过程中,再次通过诗句“虽无香艳,而微风摇荡……人皆取以悦耳娱目”“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加深学生对垂柳——枝条及其形态、质地、色泽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课下思考、总结有关垂柳的其他诗词与典故等,将枯燥的垂柳树种讲解转化为“树种与诗词”相互渗透、课上课下相结合的互动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三、课程考核评价大学生课程考核评价应加强过程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做到“会自己学、会思中学、会做中学”[4-5]。因此,本课程采取“过程为主,期末为辅”的考核方式,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在考核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又要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本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内容包括专业能力评价和思想政治能力评价两部分,各占学生学业成绩的60%和40%。本课程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能力内容分别包括5个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评价时,每个指标根据评价及配分标准进行评分,然后将各指标的得分进行加和,分别得到专业目标和思想政治目标的总评得分,最后将两项总评得分加和得到学生的学业总成绩。例如,专业能力中的专业知识能力指标是通过阶段测验进行评价的,根据学生测验成绩范围及配分标准,确定该指标的得分,即成绩在[90,100]分范围得20分、在[60,90)分范围得10分、在[0,60)分范围得5分。该考核评价方式,将各指标的评价进行归类配分,弱化了分数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2“园林树木学”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结语目前,对“园林树木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尝试性实施,多数学生反响较好,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课堂氛围活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