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国莱茵TÜV中国学术部TÜVRheinlandAcademyChina
MSA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1测量系统分析-关注的主要内容测量系统分析-流程图测量系统分析-定义测量系统分析-测量过程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的策略和方案测量系统分析-量具资源开发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测量系统分析-测量问题测量系统分析-测量问题的分析2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实施复杂的测量系统小组练习测量系统研究-软件介绍1
软件介绍2测量系统分析-关注的主要内容3测量是否随机赋值?测量是否可重复?是否计量型测量仪器?供测试用零件是否超过300件?测量系统分析-流程图适用的分析时间是否计量型测量仪器?超过本手册的范围见推荐附录和参考正文目录计数型量具研究(小样法)极差法计数型量具研究(大样法)图表分析均值和极差或方差分析法否否否否否是是是是短期长期是4测量:被定义为“对某具体事物赋予数字〔或数值〕,以表示它们对于特定特性之间的关系。〞赋予数字的过程被定义为测量过程,而数值的指定被定义为测量值。量具:是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是特指用在工厂现场的装置,包括通止规量具〔Go/NoGo〕。测量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备注:由以上定义可以将测量过程看成一个制造过程,其产生的输出就是数值〔数据〕测量系统分析-定义5标准:用来比较的可接受偏倚接受的准那么一的值,在不确定度的指定范围内,被接受而为一真值。参考值标准应该有一可以操作的定义:该定义在由供方或顾客应用时将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并且在过去、今天和将来都有同样的定义。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6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参考标准:指在某一指定地点存放的,通常具有较高度量衡的质量的标准。使用这样的标准所做的测量是可以追溯的测量和试验设备:完成一项测量所需要的所有的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基准材料和辅助设备。校准标准:进行日常校准时用来作为一项参考的标准,意图是作为校准工作量和实验室参考标准之间的缓冲。传递标准:用来将某一的标准与即将进行校准的单元进行个别比较的标准7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基准:作为在校准过程中的一项标准,也可被描述为参考或校准的标准。工作标准:在实验室内进行日常测量的标准。其不作为校准标准使用,但可能会作为传递标准使用。检验标准:一个与被指定的测量过程非常相似的测量物品,但它比被评价的测量过程更稳定参考值:也称为可接受的参考值或基准值,它是一个同意用作参考比较的一个物品或整体的值。可接受的参考值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用高一级的册来年感设备屡次测量的平均值来确定;8协议值:由受影响的各团体所协调一致得到的值。测量仪器于正常评价的测量系统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和低的测量误差用可追溯NIST或其它的NMI的校准进行校准。以以下图描述了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检验标准工作标准校准标准参考标准基准基准传递标准传递标准测量和试验设备9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根本的设备分辨力、可读性、解析度别名:最小可读单位、测量解析度、解析度或探测的最小极限。由设计所确定的固有特性一个仪器测量或输出的最小刻度单位通常被显示为测量单位仪器的分辨力是指一测量仪器能够检测并忠实地显示相对于参考值的变化量。通常也被称为解析度或可读程度。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即10比1的比例法那么〔例:如果特性的变差为0.001,仪器应能读取0.0001的变化〕10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有效解析度特定应用条件下,一个测量系统对过程变差的敏感度。可以导致测量有用的输出信号的最小输入通常被描述为一种测量单元。基准值〔亦称参考值〕:某一个物品的可接受数的值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定义常被用来替代真值使用真值:某一物品的真实数值是不可知且无法知道的。11位置变差准确度与真值或可接受的参考值“接近〞的程度在ASTM包括了位置及宽度误差的影响。偏倚:观测到测量值的平均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值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所构成;稳定性(或漂移)随时间变化的偏倚值一个稳定的测量过程在位置方面是处于统计上受控状态。别名:偏移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偏倚测量系统的平均值基准值参考值时间12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线性:在量具正常工作量程内的偏倚变化量多个独立的偏倚误差在量具工作量程内的关系;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所构成。偏倚尺寸N尺寸1偏倚13宽度变差精确度:每个重复读数之间的“接近〞程度;是测量系统的随机误差所构成;重复性:一个评价人采用一个测量仪器,屡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是在固定的和已定义的测量条件下,连续〔短期内〕屡次测量中的变差;通常被称为设备变差设备(量具)能力或潜能系统内部变差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重复性14再现性: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量具,测量一个零件的一个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在对产品和过程进行鉴定时,误差可能是评价人、环境〔时间〕或方法;通常被称为A.V-评价人变差系统之间(条件)的误差在ASTME456-96ASTME456-96包括:重复性、实验室、环境以及评价人影响;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评价人ABC再现性15GRR或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联合估算值测量系统能力:取决于所使用的方法,可能包括或不包括时间的影响测量系统能力测量系统变差的短期估计值〔例如GRR,包括图表法〕测量系统性能测量系统变差的长期估计值〔例:长期控制图法〕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ABCGRR16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敏感度能导致可探测到的输出信号的最小输入测量系统对被测特性变化的感应度取决于量具设计〔分辨力、固有质量OEM〕、使用期间的维修,以及测量仪器或标准的操作情况。通常表示为一个测量单位。影响敏感度的因素包括:一个仪器的衰减能力、操作者技能、测量装置的重复性、对于电子或气动量具,提供无漂移操作的能力、仪器使用所处的条件,例如大气条件、尘土、湿度一致性随时间重复性变化的程度一致的测量过程是在宽度〔变差〕方面处于统计上受控状态。影响一致性的因素都是特殊原因变差,包括零件的温度、电子设备的预热、设备磨损UCLLCL平均极差17均一性:是量具整个工作量程内变差的差值。它可以看成在不同尺寸值下重复性的同质性〔相同性〕影响均一性的因素包括:由于位置不同,夹具能允许更小/更大的尺寸、刻度的可读性不够、读数的视差系统变差:测量系统的变差可分类为:能力:短期内读数的变化量包括不准确的偏倚或线性、重复性或再现性GRR性能长期读数的变化量以总变差为根底包括能力〔短期误差〕、稳定性和一致性尺寸1尺寸N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18不确定度:是国际上用来描述一测量值质量的术语。本质上测量不确定度是对一指定的测量结果范围的描述,在特定的置信度水准内,预期的包含了实际的测量结果的范围。不确定度是测量可靠性的一种量化的表达。具体参见ISO/IEC?测量不确定度指南?可追溯性在ISO国际根本和通用的度量衡术语词语汇中的定义为:“通过一个完整的比较链追溯到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为国家或国际标准〕的测量特性或标准值,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备注:最关键的是测量能追溯到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19测量系统分析-定义(续)长度测量的可追溯链举例国家标准参考标准工作标准生产用量具波长的标准雷射光测量仪三坐标测量仪固定量具互相标准的比较测定仪标准块规/比较测定仪块规千分尺缩写:NMI-国家测量协会NIST-national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
20何为测量过程变差来源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对决策的影响对产品决策的影响对过程决策的影响过程作业准备/控制测量系统分析-测量过程21测量系统分析-何为测量过程被检产品特性测量测量过程数据/测量结果输出活动:测量、分析、校正
过程输入零件样品输出输出输入受控:量具、仪器、检测人员、程序、软件分析决定操作过程其它被管理的过程如:顾客要求、管理者资源提供等22为有效的管理任何过程的变差,需要以下知识:过程应该做什么?标准及工程要求决定过程应该作什么: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的目的是确定与潜在过程失效有关的风险,并且在这些失效发生之前提出要采取的纠正措施。PFMEA的结果将转移到控制方案。会出什么错?过程正在做什么?通过评估过程参数或结果可以获得过程正在做什么的知识。该活动通常称之为检验,就是通过适宜的标准和测量仪器来检查过程参数、过程中的零件、装配完的子系统或完工的最终产品的活动,从而使观测者能够确认或否认该过程是在一个稳定条件下运行,其变差相对于顾客指定的目标是可接受的。且这检验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测量系统分析-何为测量过程23与所有过程类似,测量系统受到变差的随机原因和系统上原因的影响。这些变差的来源是由于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造成的。为了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差:1〕识别潜在的变差来源;2〕消除〔如有可能的话〕或监控这些变差的来源;S.W.I.P.E.被用来表示一个普通化的测量系统为达成被要求的目标,有六个必要因素:即标准、工作件、仪器、人和程序以及环境.具体参见如以下图测量过程-变差来源24测量系统变差仪器〔量具〕工作件〔零件〕环境人员(评价人)标准设计扩大接触几何变形后果使用假设稳健设计偏移线性稳定性重复性敏感性一致性单一性再现性变差性建立建立公差设计变差:夹持位置测量点探测头技能维护校准预防性维护经验培训理解经验培训限制身体的教育程序工作态度目视标准工作的规定空气污染振动人机工程照明压力温度周期标准与环境的关系热的系数零件空气流通光线阳光人工的平等化-系统构成要素人员几何的相容性可追溯性稳定性校准热扩散系数弹性特性隐藏的几何工作的定义适合的数据清洁相互关联的特性弹性变形弹性特性支持特性质量测量系统变差的因果图测量过程-变差来源25测量系统的三个重要质量特性:测量本钱;测量的容易程度;最重要的是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对某种情况下非常重要的统计特性,其不一定是另一种使用情况下非常重要的统计特性。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最重要的统计特性是“小〞的偏倚和变差。管理人员有责任识别最为重要的统计特性,确定和规定测量它们的可接受方法。测量过程-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26测量系统对其统计特性的根本要求:以下根本特性来定义一个“好〞的测量系统。包括: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和敏感度。测量的增量应该小于测量目的相应的过程变差或标准限值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通常被称为10:1规那么,也就是说仪器的分辨力应该能将公差〔或过程变差〕划分为10等份或者更多。此比例规那么的意图是为选择量具时的一个实际最先遵守的原那么。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即在重复测量条件下,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由普通原因造成,而不能由特殊原因造成。测量过程-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27为了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小于标准限值。以特性的公差来评估测量系统。为了过程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差应该能够证明具有有效的解析度,并且小于制造过程的变差;测量系统统计特性随被测工程的改变而变化时,其最大〔最坏〕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中的较小者。测量过程-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28测量一个零件后,可以对零件状态确实定采取一个行动措施。一般来说,可以用来确定该零件是否可以接受〔在标准内〕或不可接受〔超出标准〕。另一个常用的情况是将零件分类为特定的类别,如在标准内〔好〕,不在标准内〔坏〕,如可能进一步分类可为返工、可补救的或报废。控制理论和驱使的关注点原理关注点产品控制零件是否在指定的范围内过程控制过程变差是否稳定并可接受测量过程-对决策的影响29测量误差对产品的影响无论何时任何零件的测量分布区域与标准限值重迭时,有时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决定第1类误差:制造者的风险或错误警告〔好零件被称为“坏〞的〕第II类误差:顾客的风险或过失比率〔坏零件被称为“好〞的〕LSLUSL或者USLLSL或者测量过程-对产品决策的影响30考虑到标准限值,只要当测量系统误差与标准限值相交时,就可能发生对零件做出潜在的错误决定,以下提出三个明显的区域。图中:第I类区:坏零件永远被称为坏零件第II类区:可能做出潜在的错误决定第III类区:好零件永远被称为好零件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对产品状态做出正确的决定,有以下两个选择:1〕改进生产过程:减少过程变差,不会生产出落在区域II的产品。2〕改进测量系统:减少测量系统误差以减低区域II的大小,这样,生产出的所有的产品将全部落在区域III内,且就能减少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IIIIILSLIII目标USLI测量过程-对产品决策的影响31测量过程-对过程决策的影响对于过程控制,以下需求要被建立:统计的控制对准目标具有可接受的变差。测量误差对过程决定的错误影响将普通原因识别为特殊原因将特殊原因识别为普通原因实际的与观测到的过程变差之间的根本相互关系见以下图:实际的过程变差生产用量具的变差观测到的过程变差32测量过程-对过程决策的影响观测到的过程变差σ2观实际的过程变差σ2实测量过程变差σ2测短期过程变差长期过程变差样件自身变差来自量具的变差来自操作者的变差稳定性重复性来自操作者和零件交互作用的变差来自操作者习惯产生的变差σ2观=σ2实+σ2测33测量过程-对过程决策的影响举例说明:如果测量系统的Cp=2,实际过程Cp必须大或等于1.79,才能得到1.33的计算值〔观测值〕;如在采购验收期间使用坐标测量仪来测量零件。当测量系统被使用在验收期间,其GRR为10%,且实际过程Cp为2.0,那么在验收过程中Cp值将为1.96;当这过程是在生产现场使用生产用的量具来研究,会观测到更大的变差,例如量具GRR为30%,而实际的Cp值还是2.0,那么观测到过程能力Cp值将为1.71最坏的情况下是使用了不合格的生产用量具。如测量系统GRR是60%,那么观测到的Cp值将是1.28。34漏斗试验举例-戴明博士称其为擅改影响的结果在某零件外表镀上一种贵重金属重量被控制在目标值5.00克,假设不知道用来测量重要的天平偏离了±0.20克,因为从来没有对测量系统进行过分析,所以人们不知道这一事实.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者在作业准备时和每间隔1小时用一件产品进行重量验证.如果结果超过了4.90-5.10的范围,那么操作者重新进行过程的作业准备.在进行作业准备时,该过程在4.95克下运行,但是由于测量误差使操作者观测到的值为4.85克,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操作者设法将过程上调0.15克,目前这过程在目标值为5.10克的情况下生产.当操作者在下个时间进行作业准备验证时,他观测到5.08克,于是过程被允许生产,可是这过程已经是被加上变差的过度调整,并将会继续下去.本例属于以下规那么3的实例.测量过程-过程作业准备/控制35漏斗试验有以下四个规那么:规那么1:除非过程不稳定,否那么不要进行调整或采取措施规那么2:从过程上一次被测量偏向的相反方向,对过程调整一个相等的量.规那么3:将过程重新设置到目标值,然后从目标值往相反方向调整一个相等的量.规那么4:将过程调整到上一次测量的位置.漏斗试验的其它范例如下:武断的以一个界限为根底来校准量具-也就是说界限值不能反映测量系统的变差(规那么);测量过程-过程作业准备/控制36武断的使用没有任何指标或来历的一项变更(特殊原因)的数值之后,设置(重新设置)过程控制的测量系统的基准(规那么3);以上一次生产的产品为根底,通过自动补偿的方法来调整过程(规那么2)在进行工作培训时,由工人A训练工人B,再由工人B培训工人C…,没有一个标准的培训材料.类似“邮局〞的游戏(规那么4)测量了零件,并已发现偏离目标,但在控制图上的图形呈现过程是受控的,因此不需要采取措施(规那么1)测量过程-过程作业准备/控制37与测量方案有关的几个应考虑的其它问题:谁应参加“需求〞分析?为什么要采取测量?及其如何被使用?数据是否用来控制、分类、资格验证等?选用什么级别的敏感度?产品标准是什么?预期的过程变差是什么?需要用量具来检测的零件之间的差异有多少?需要对量具提供哪些信息〔例如使用手册、操作、维护等〕?需要操作者具备哪些根本技能?谁来实施这些培训?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的策略和方案38如何进行测量?是否可以进行人工测量?在移动的输送带上?离线测量?自动测量等?零件的位置和固定是否是可能的变差来源?接触或非接触测量?这测量如何被校准?是否将以其它的测量过程来比较?谁负责这校准的基准?测量在何时何地进行?零件是否被清洁、涂油、加热等?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的策略和方案39量具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根据需要可能包括:开发报价方案详细的工程概念,涉及的可能性问题具体参见“测量系统开发检查表的建议要素〞预防性维护的考虑:什么活动需要进行有方案的预防性维护〔例如:润滑、振动分析、整体检查、更换新零件等〕?大局部的这些活动取决于测量系统、装置或仪器的复杂程度。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预见性维护;在测量系统制设计、开发和制造时,要考虑其实现性标准〔包括设计标准和制造标准〕,以正确的与量具制造者交流和与确定本钱。同时,对复杂测量系统要考虑可互换性和便利性;测量系统分析-量具资源开发40测量系统分析-量具资源开发评估报价单,包括符合根本要求、顾虑以及是否有任何供方的建议〔交付和价格等〕等可交付的文件,一套完整的文件可能包括:一套可复制的总成和详细的机械图面〔CAD或文件〕,包括任何要求的基准。一套可复制的电子电路图、逻辑图及软件。常用或易损工程/部位的备用零件清单,包括采购周期长的工程附有机械解剖图的维修手册,以及能够依步骤正确的装配或拆卸机械零部件。为作业准备、操作方法及机械搬运定义了有用的要求的手册。故障诊断分析与问题诊断的指南认证报告,可追溯到NIST校准指导书可供技术支持人员、系统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使用的使用者手册。41测量系统分析-量具资源开发在供方处的鉴定:在测量系统交付之前,应对量具或测量系统进行全尺寸检验和功能检验。之后进行初期的正式测量系统分析,并交流。运输-检查表例如:设备应在什么时候交付?应该如何运输?文件是否和硬件一起交运?交付前,系统应放在何地?应用前,系统应在何地?交运文件是否完整并易于被装载、搬运、卸货和安装人员理解?在顾客处的鉴定文件交付其它42进行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一般包括:应该方案所使用的方法例如:如果在校准或使用仪器时有评价人的影响,使用工程判断、目视观察或量具研究来确定。有些测量系统可以忽略再现性的影响;例如只需按一下按扭,测量结果就能打印出来的测量系统应该事先确定评价人的人数、抽样零件的数量及重复读数的数量等,选择以上内容时要考虑以下因素:a)尺寸的关键性-关键尺寸需要更多的零件和/或测量次数;原因是量具研究估计用的自信程度需求。b)零件的形态-大型或重型零件可能意味着样本较少但测量次数多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43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由于目的是评价全部的测量系统,评价人应该从那些正常操作该仪器的人员中选择。样件的选择对适当的分析是很关键的;其完全的取决于MSA研究的设计、测量系统的目的及代表该生产过程的零件样本的可获得性。a)对产品控制的情况下,当测量结果与决定准那么是确定“符合或不符合某特性的标准〞〔如100%检验或抽样〕,样品〔或标准〕必须被选择,但不需要包括整个过程范围。测量系统的评估是以特性公差为根底〔如对公差%GRR〕。44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b)在过程研究情况下,当测量结果与决定准那么是确定“过程稳定性、方向以及是否符合自然的过程变差〞〔如SPC、过程监控、能力及过程〕在整个作业过程范围的样本可获得性变的非常重要,测量系统的评估以过程变差为根底,如过程变差的%GRR,推荐使用此方法。仪器应该有足够的分辨力,特性直接被读出的值至少是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例如:如果特性的变差为0.001,那么设备应该能被读出“0.0001〞的变化量确保测量方法〔评价人和仪器〕是测量特性的尺寸,并遵循已定义的测量程序。45测量应以随机顺序进行,从而保证可能发生的漂移或变化将随机地分布在整个研究中对设备地读值,应该按测量仪器解析度的实际测量极限记录这些值研究工作应该由了解实施一个可靠研究地重要性的人员负责管理和监控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46测量系统分析-测量问题评价测量系统的三个根本问题:1)测量系统必须证明有足够的敏感度.首先,仪器(和标准)是否有足够的分辨力?通常应用10:1的原那么;第二,测量系统是否证明具有有效的解析度?2)测量系统必须稳定在重复性状况下,测量系统变差仅由普通原因而不是由特殊原因产生.测量分析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实施和统计的重要性.3)统计的特性(误差)要一直保持在期望的范围内,并且足以满足测量的目的(产品过程或过程控制)。传统上只用公差的百分比作为测量误差的报告方法,已不能适用于强调过程持续改进的市场竞争策略47以下描述了测量系统问题分析流程测量系统分析-测量问题的分析识别问题识别小组代表性人数测量系统和流程图的评审使用因果图等适宜的分析技术PDCA循环P方案A行动D实施C研究可能的解决方法及纠正的证明将变更制度化48研究类型常用统计特性稳定性指南偏倚指南线性指南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结果分析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49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研究类型按测量系统变差的分布类型,分为
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以上用于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位置宽度50常用统计特性:
重复性针对同一人,反映量具本身情况再现性针对不同人,反映测量方法情况稳定性1.测量系统对给定零件或标准零件随时间变化系统偏倚的总变差量;2.评价测量同一零件的两个测量系统的统计稳定性线性针对不同尺寸的研究(预期的量程)偏倚将被研究测量系统测量的数据与基准测量系统数据进行比较.注:对不同的测量系统可能需要有不同的统计特性〔相对于顾客的要求〕。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常用统计特性51稳定性:稳定性〔或偏移〕是指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也就是说,稳定性是整个偏倚变化。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指南参考值时间52研究步骤1〕取得一样件并建立其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参考值。如果无法取得,那么可选择一件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的生产零件,指定以其为基准样件进行稳定性分析。2〕以一定周期根底〔每天,每周〕测量基准件3-5次。抽样的数量和频率应该取决于对测量系统的认识,可考虑的因素包括要求重新校准或维修的频率如何、使用测量系统的频率,以及操作条件的重要性等。应该在不同时间上取得屡次读值,以代表测量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一天热机、环境或其它因素的变化。3〕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xbar-R图上。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指南(续)53结果分析-图示法建立控制限,使用控制图分析法来评价是否有不受控或不稳定的情况下。备注:对位于预期测量结果的下限、上限和中间位置的基准件。推荐对每种基准件单独进行测量和画控制图。结果分析-数值法除了通常的控制图分析法外,没有用于稳定性分析的特殊数值分析或指数。如果该测量系统为稳定,这些数值可用来确定测量系统的偏倚;另外,测量的标准差可作为该测量系统的重复性的一个近似值,重复性可以与过程的标准差相比较。
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指南(续)54范例-稳定性为了确定某一新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是否为可接受,小组选取了生产过程输出范围中接近中间值的一个零件。该零件被送到了测量实验室,经过测量其参考值为317.350.小组每天测量该零件5次,共测量了四周〔25个子组〕收集到所有数据后,画出了Xbar-R图稳定性的Xbar-R图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指南(续)55造成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有仪器需要校准,缩短校准周期仪器、设备或夹具的磨损正常的老化或损坏维护保养不好:空气、动力、液体、过滤器、腐蚀、尘土、清洁不适当的校准或使用基准设定仪器质量不好-设计或读何性仪器缺少稳健的设计或方法不同的测量方法-作业准备、载入、夹紧、技巧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指南(续)56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指南(续)变形〔量具或零件〕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振动、清洁错误的假设,应用的常数不对应用-零件数量、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测误差〔易读性、视差〕57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偏倚指南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又称为“准确度〞,建议不用准确度来代替偏倚。注:基准值可通过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独立样本法进行研究1〕取得一个样件,并且建立其与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基准值,如果不能得到此基准值,选择一件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得生产件,并将它指定为偏倚分析得基准件。在工具室里测量该零件n≥10次,并计算n个读值的平均值。将此平均值定义为基准值。备注:如果希望拥有位于期望测量结果的下限、中限及上限位置的基准样件,假设可做到这样,可以使用线性研究来分析这些数据。偏倚测量系统的平均值基准值582〕让一位评价人以正常方式用正被评价的量具测量同一零件n≥10次;结果分析-图示法3〕画出这些数据相对于基准值得直方图。结果分析-图示法4〕计算n个读数的平均值Xbar。5〕计算重复性标准差σ重复性=(最大xi-最小xi)/d2*,d2*可从附录C查到取g=1,且m=n备注:如果已取得GRR研究(且为有效),重复性标准差计算应该取决于该研究结果.6〕确定偏倚的t统计值.7)确定0落在偏倚值附近的1-α自信度界限内,那么偏倚在α水准上是可接受的。备注:如果α置信度水准不是使用预设值0.05(95%置信度),那么应得到客户的同意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偏倚指南(续)59控制图法进行研究假设使用Xbar-R图或Xbar-S图来衡量稳定性,其数值也可以用来进行偏倚的评价。在偏倚被评价之前,控制图分析应该说明测量系统处于稳定状态。1〕取得一个样件,并且建立其与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基准值,如果不能得到此基准值,选择一件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得生产件,并将它指定为偏倚分析得基准件。在工具室里测量该零件n≥10次,并计算n个读值的平均值。将此平均值定义为基准值。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偏倚指南(续)60结果分析-图示法2〕画出这些数据相对于基准值得直方图。结果分析-图示法3〕从控制图上获取平均值X。4〕用平均值X减去基准值,计算得到偏倚,即偏倚=X-基准值5〕用极差的平均值来计算重复性标准差σ重复性=R/d2*,d2*取决于子组的多少m和在控制图中的子组中的数量g,见附录C6)确定对偏倚的统计t值7)确定0落在偏倚值附近的1-α自信度界限内,那么偏倚在α水准上是可接受的。备注:如果α置信度水准不是使用预设值0.05(95%置信度),那么应得到客户的同意偏倚测量系统的平均值基准值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偏倚指南(续)61如果偏倚在统计上不等于0,检查是否存在以下原因:基准值或参考值有误,检查确定标准件的程序;仪器磨损。此问题在稳定性分析中呈现出来,建议进行维修或重新整修方案;仪器产生错误的尺寸;仪器所测量的特性有误;仪器没有经过适当的校准。对校准程序进行评审;评价者使用仪器的方法不正确。对测量指导书进行评审;仪器纠正的指令错误。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偏倚指南(续)62造成过大偏倚的可能原因有:仪器需要校准仪器、设备或夹具磨损基准的磨损或损坏,基准偏差不适当的校准或使用基准设定仪器质量不良-设计或符合性线性误差使用了错误的量具不同的测量方法-作业准备、载入、夹紧、技巧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偏倚指南(续)63测量的特性不对变形〔量具或零件〕环境-湿度、温度、振动、清洁错误的假设,应用的常数不对应用-零件数量、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测误差〔易读性、视差〕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偏倚指南(续)64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线性指南线性:是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线性可被视为偏倚对于量程大小不同所发生的变化。即:在量具正常工作量程内的偏倚变化量多个独立的偏倚误差在量具工作量程内的关系;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所构成。注意:不可接受的线性会增添不同结果。不要假设偏倚是不变的。偏倚尺寸N尺寸1偏倚观测值一致的偏倚零偏倚线线性-不一致的偏倚参考值观测值65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线性指南(续)进行研究1〕由于存在过程变差,选择g≥5个零件,使这些测量涵盖量具的整个工作量程。2〕对每个零件进行全尺寸测量,从而确定其参考值,并确定涵盖了此量具的工作量程。3)让经常使用该量具的操作者测量每个零件,m≥10次。备注:要随机的选择零件,从而减少评价人对测量中偏倚的“记忆〞。参考值-观测值一致的偏倚线性-不一致的偏倚参考值正向偏倚零偏倚负向偏倚66结果分析-图示法4)计算零件每次测量的偏倚,以及每个零件的平均值。偏倚ij=Xij-(参考值)im偏倚i=∑偏倚ij/mj=15)在线性图上画出相对于参考值得每个偏倚和偏倚平均值6〕计算并画出最适合得线及该线得自信度区间。yi=axi+bxi=参考值yi=偏倚平均值a=[∑xy-(1/gm∑x∑y)]/∑x2-1/gm(∑x)2=斜率b=y-ax=中心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线性指南(续)67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线性指南(续)b=y-ax=中心7)画出“偏倚=0〞的线,并对图进行评审,以观察是否存在特殊原因,以及线性是否可接受。如果“偏倚=0〞的整个直线都位于置信度区间以内,那么称该测量系统的线性是可接受的。结果分析-数值法在此不做深入研究范例-线性:某工厂检验员对某过程引进了一套新测量系统,作为PPAP的一局部,需要对测量系统的线性进行评价,在测量系统的全部工作量程范围内选取了5个零件。通过对每个零件进行全尺寸检验从而确定它们的参考值,然后由主要操作者对每个零件测量12次,这些零件是随机抽取的。见以下图68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线性指南(续)69造成线性误差的可能原因如下:仪器需要校准,缩短校准周期仪器、设备或夹具的磨损维护保养不好-空气、动力、液体、过滤器、腐蚀、尘土、清洁基准的磨损或损坏,基准的误差-最小/最大不适当的校准〔没有涵盖操作范围〕或使用基准设定仪器质量不好-设计或符合性缺乏稳健的仪器设计或方法应用了错误的量具不同的测量方法-作业准备、载入、夹紧、技巧
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线性指南(续)70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线性指南(续)随着测量尺寸不同,〔量具或零件〕变形量不同环境-温度、湿度、振动、清洁错误的假设,应用的常数不对应用-零件数量、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测误差〔易读性、视差〕
71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
ABCGRR重复性和再现性研究三方法:极差法均值-极差法方差分析法〔ANOVAmethod〕极差法:是一种经修正的计量型量具研究方法,它能对测量变差提供一个快速地近似值。此方法只能对测量系统提供变差的整体情况,不将变差分解为重复性和再现性。它通常用来快速地检查以验证GRR是否有变化。参考值72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
使用此方法能够潜在地检测出测量系统为不可接受地概率是:对于重复抽样次数5的情况下,机率为80%,对于抽样次数为10的情况下,机率为90%用极差法进行研究时通常选用两个评价人与5个零件。在此研究中,两个评价人测量每个零件1次,由评价人A测量的每个零件的极差与由评价人B测量的每个零件的极差是决然不同的。计算极差之和以及极差的平均值〔R=∑Ri/g〕;总测量变差即为极差的平均值乘以1/d2*〔GRR=R/d2*〕,d2*可在附录C中查到,取m=2,且g=零件的数量。为了确定测量变差占过程变差的多少百分比,可通过把GRR乘以100,再除于过程标准差,即可将GRR转化为百分数。%GRR=100*〔GRR/过程标准差〕极差法举例参见如以下图,具体见MSA测量系统研究手册第90页73零件评价人A评价人B极差=A-B10.850.80.0520.750.70.0531.000.950.0540.450.550.1050.500.60.10平均极差(R)=∑Ri/5=0.35/5=0.07GR&R=5.15(R)/d2*=5.15(0.07)/1.19=0.303过程变差=0.40%GR&R=100[GR&R/过程变差]=100[0.303/0.40]=75.5%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
74平均值和极差法-最常使用和推广的方法进行研究1〕取得一个能代表过程变差实际或预期范围的样本,为n>5个零件的样本;2〕给评价人编号为A、B、C等,并将零件从1到n进行编号,但零件编号不要让评价人看到。3〕对量具进行校准,如果这是正常测量系统程序中的一局部的话。让评价人随机顺序测量n个零件,并将记录结果。4〕让评价人B和C依次测量这些一样的n个零件,不要让他们知道别人的读值,然后记录结果。5〕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以上循环,记录数据。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75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6〕当测量大型零件或不可能同时获得整个零件时,那么第3步和第5步将变更成以下顺序。让评价人A测量第一个零件并结果记录在A所对应的第一个零件第一次测量栏目内,同样B、C亦如此。让评价人A重新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结果记录在A所对应的第一个零件第二次测量栏目内,同样B、C亦如此。重复以上循环。7〕如果评价人处于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代的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所有10个零件,并将结果记录在所对应的行内;然后让评价人A按照不同的顺寻重新测量,将结果记录在相应行内。B、C亦如此。以上具体参见附表76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77结果分析-图示法平均值图:以零件编号顺序画出每个评价人对每个零件屡次读值的平均值。该图可以用来确认评价人之间的一致性。由于研究中所使用的零件组代表了过程变差,大约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平均值应该落在控制限之外,如果数据呈现这样的图形,那么测量系统应该是适合进行检验出零件之间的变差,以及能为过程的分析和控制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少于一半的数据点落在控制限之外,那么测量系统的分辨力缺乏或样本不能代表预期的过程变差。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78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具体参见以下图,说明测量系统有足够的解析度来测量零件所代表的变差。没有发现明显的评价人与评价人之间的差异79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极差图:用来确定过程是否受控,其作用是帮助我们确定:1〕与重复性有关的统计控制2〕评价人之间对每个零件的测量过程一致性注意点:在进行测量系统之前,需要识别并消除特殊原因变差的原因。如果每个评价人是在控制限之外,那么说明他使用的方法与其他人不一致。如果所有人均有一些超出控制限的点,那么说明该测量系统对评价人的技巧较敏感,需要进行改进以获得有效的数据。80图表应该不是显示数据对于评价人或零件关系的图形。极差不是对数据的排序。不能像一般控制图趋势分析来使用,即使画出来的数据点是用线条连接的。稳定性是以一个点或多个点超出了控制限来确定;具体参见以下图〔评审以以下图表显示评价人的变差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评价人C〕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81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链图〔Runchart〕散点图(Scatterplot)误差图(Errorchart)震荡图(Whiskerschart)直方图(Normalizedhistogram)平均值X-Y图具体参见MSA测量系统研究参考手册105-111页82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计算参见附表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83结果分析-数值法EV〔重复性或设备变差〕=R*K1式中:K1取决于测量次数K1=1/d2*,d2*查附录C;AV〔再现性或评价人变差〕=(Xdiff*k2)2-(EV)2/nr式中:AV=评价人变差Xdiff=评价人平均值的最大变差n=零件数量k2常数,取决于评价人的人数,K2=1/d2*,查附录Cr=测量次数如根号下所得数值为负数,那么评价人变差AV为零GRR(测量系统变差的重复性和再现性)=(EV)2+(AV)2PV〔零件的变差〕=RP(零件平均值的极差)*K3〔取决于零件得数量〕=1/d2*TV〔总变差〕=(GRR)2+(PV)2%AV=100[AV/TV]%EV=100[EV/TV]%%PV=100[PV/TV]%R&R=100[PV/TV]Ndc〔区别分类数〕=1.41(PV/GRR)ndc应该四舍五入到整数,且要能大于或等于5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84方差分析法〔ANOVA〕方差分析法是一种标准的统计技术,可用它来分析测量误差和一测量系统研究中的其它变差来源,在变差分析中,变差可分解成四类:零件、评价人、零件和评价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于量具造成的重复误差。与平均值和极差法相比,ANOVA方法有以下优点:有能力解决任何实验的作业准备;能更准确地估计变差可从实验数据中得到更多地信息。其缺点是:数据计算更加复杂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85GRR研究的分析重复性比再现性大的原因:-仪器需要维修;-量具应重新设计来提高刚度;
-量具的夹紧和固定装置需要改进;-零件内变差太大。再现性比重复性大的原因:-需要更好的对评价人进行如何使用和判断该量具仪器的培训-量具刻盘上的刻度不清晰。-需要某种夹具帮助评价人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86造成重复性的可能原因包括:零件内部〔抽样样本〕:形状、位置、外表光度、锥度、样本的一致性仪器内部:质量、等级、磨损方法内部:作业准备、技巧、归零、固定、夹持、点密度的变差评价人内部:技巧、位置、缺乏经验、操作技能或培训、意识、疲劳环境内部:对温度、湿度、振动、清洁的小幅度波动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87错误的假设-稳定,适当的操作缺乏稳健的仪器设计或方法,一致性不好量具误用失真〔量具或零件〕、缺乏巩固性应用-零件数量、位置、观测误差〔易读性、视差〕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88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造成再现性的潜在原因包括:零件之间〔抽样样本〕:使用相同的仪器、操作者和方法测量A、B、C零件类型时的平均差异。仪器之间:在相同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下使用A、B、C仪器测量的平均差异。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再现性误差通常还混有方法和操作者的误差。标准之间: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方法之间:由于改变测量点密度、手动或自动系统、归零、固定或夹爱方法等所造成的平均值差异。89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重复性与再现性指南(续)评价人〔操作者〕之间:评价人A、B、C之间由于培训,技巧、技能和经验所造成的平均值差异。环境之间研究中的假设有误缺乏稳健的仪器设计或方法操作者培训的有效性应用-零件数量、位置、观测误差〔易读性、视差〕90结果应该被评价,从而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护合同
- 《产权制度与环境问题研究》
- 《戴用压膜保持器对两种龈下致病性细菌影响的研究》
- 62密度(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 《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 《两种手术及消化道重建方式治疗近端胃癌对比研究》
- 《污泥-煤矸石陶粒的制备及其对模拟污水处理厂尾水氮磷吸附效果研究》
- 1《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版
- 2024年南昌A1客运从业资格证
- 2024年潮州客运资格证情景题
- 办公室工作分工安排表
- 2023年副主任医师(副高)-耳鼻咽喉科学(副高)历年考试真题(易错与难点汇编)带答案
- 中药的外治膏药
-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课堂PPT)
- 煤矿职业卫生培训课件2023
-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
- 丹参培育讲义
- 高血压原因待查疑难病例讨论
- 通信工程基站铁塔监理规划
- 教师成绩进步发言稿3篇
- ISO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手册+全套程序文件+表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